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1. 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背景

1.1 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1.2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和社会经济建设牵引的双重需求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等。各部

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的“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1.3 政府在应急处置中的领导作用

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平台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的建设、运行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 应急平台的概念和定位

2.1 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平台的需求

在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泄露、禽流感、食物中毒、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状况,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后果并快速预警,如何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如何根据现场实时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救灾物资、提供应急保障,都是摆在政府应急指挥员面前的重大问题。

建设应急平台可为政府领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工具~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应急平台能够解决下列问题:

(1) 准确及时地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和准确性。

(2) 确保有关地区和部门的通信联络畅通。满足图像传输、视频会议和指挥

调度功能需要。

(3) 提高现有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使用效率~方便预案检索、快速启动和应

用。

(4) 掌握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以及重点防护目标的空间分布和运行状

况信息。动态监测、分析风险隐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

测预警。

(5) 对预测预警、数字预案、辅助决策和GIS进行融合~将事件发展趋势、

影响区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综合研判。

(6) 协调指挥应急救援~提供对专业队伍、储备物资、救援装备和医疗救护

等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进行应急功效评价。

2.2 应急平台的概念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应急平台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2.3 应急平台的建设目标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形成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应急平台体系~支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 3. 城市应急平台体系规划

按照国家应急平台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结合清华同方多年来在应急平台建设领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城市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特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城市应急平台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城市中心平台、二级平台和统一接处警系统。城市中心平台和二级平台利用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以平台接口软件为纽带~进行信息交换、应急预案下达和协同处置。 3.1 城市应急平台体系构成

(1) 城市中心平台

负责城市跨部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应急救援和处置~负责跨部门和重要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联合指挥和演练。

中心平台应包括移动应急平台~直接开赴事件现场~负责现场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并结合现场反馈情况与主体平台进行协同指挥和处置决策。

(2) 二级平台

作为城市中心平台的下级平台~负责各自专业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决策、救援处置及专项预案编制。

(3) 统一接警处警系统,110、119、120、122,

作为报警信息的接收平台~负责面向社会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获取、报告和接受~并根据事件类型和程度分类转接到对应的二级平台或中心平台。

图1:城市应急平台体系结构图

3.2 城市中心平台职能定位

(1) 是所属省应急平台体系中的关键节点~直接面向所属省政府应急平台~

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 向上连接所属省政府应急平台~向下连接下属区县和各委办局二级平台,

通过市级相关部门与国家相关部门应急平台互通~也可通过所属省应急

平台得到所属省有关部门的支援。

(3) 负责城市域范围内的应急业务管理、向所属省应急平台报送重特大事件

信息、监控全市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防护目标。

(4) 是城市级各部门应急平台的枢纽~把握市域的事态发展和处置~评估相

关处置方案~调配和平衡全市应急力量和资源。

(5) 集中存储全市的基础性数据和市域重要数据。

3.3 二级平台职能定位

(1) 二级平台向上与城市中心平台直接连接~向下与各自垂直机构相连~并通过城市中心平台与其它二级平台互通。

(2) 二级平台负责各专业领域的应急业务管理、向城市中心平台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领域内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防护目标等进行监测监控、对领域内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测预警~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发挥专业处置作用。

(3) 二级平台是城市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支撑节点~以城市中心平台为枢纽~实现城市各委、办、局的信息共享。

(4) 二级平台把握各自领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和处置~评估相关处置方案~并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5) 二级平台集中存储各自领域内的基础性数据和重要数据。

(6) 二级平台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负责领域内应急平台的贯通~在处置本领域突发事件或以本领域为主的突发事件中发挥主导作用。

(7) 二级平台与各自领域内的监测监控台网相连。

3.4 城市中心平台与二级平台的区别

(1) 城市中心平台数据颗粒度相对较粗~二级平台数据颗粒度相对较细。

(2) 二级平台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应急工作~侧重于专业处置,市政府应急平台相对综合~并侧重于作为本级政府各部门应急平台的枢纽。

(3) 市政府应急平台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主战场。

(4) 市政府应急平台依靠二级平台提供现场信息和数据。

4. 城市中心平台的组成结构

4.1 城市中心平台的框架结构

城市中心平台由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

(1) 应急指挥场所

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厅、值班室、会商室、专家工作室、设备间。

(2) 基础支撑系统

主要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安全支撑系统、容灾备份系统。

(3) 综合应用系统

主要包括:应急门户系统、应急值守系统、研判分析与智能方案系统、资源调度与态势显示系统、预案管理系统、专家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三维可视化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4.2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应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提供7×24小时值守应急和指挥会商的基本条件。应急指挥场所的建设包括场所显示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灯光照明系统、音响系统、安全防等。范系统

(1) 应急指挥厅

特别重大突发事故发生时~领导同志可在应急指挥厅召开会议,通过图像接入系统实时察看事发现场情况~了解事态发展,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异地会商,利用智能方案系统对事态发展进行仿真模拟~比较多种应对方案~利用指挥调度系统和应急保障系统实施指挥和调度。

(2) 值班室

用于应急指挥中心日常值班、工作运转和会商等。满足应急值守需要~与上下级应急平台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可实时接报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特别重大突发事故预测预警信息、现场图片、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信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定位~在大屏幕上显示叠加灾害区域、救援力量等相关的电子地图以及现场实时图像,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智能检索~利用预测预警系统进行综合研判~生成形势分析报告报送有关领导同志~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传达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并进行督办。也可以独立进行一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

(3) 会商室

供正式会商使用。在应急指挥过程中~可以与应急指挥厅、总值班室协同工作。

4.3 基础支撑系统建设

(1) 通信系统

应急平台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支持市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联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传送需要。应急平台通信系统应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与各级平台以及与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间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通畅。

应急平台通信系统主要由有线电话调度系统、IP电话调度系统、多路传真

系统、数字录音系统、无线调度系统等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设计应急平台的内网和外网~实现计算机网络联通。

(3) 视频会议系统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视频、语音等会议功能~并与城市上下级单位应急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相连~包括MCU、视频会议服务器和视频会议终端等。

(4) 监测监控系统

城市各下属区县、委、办、局逐步完善自身监测监控系统,将下属单位监测监控信息接入城市政府应急平台。

(5) 安全支撑系统

信息安全:依托党政专网安全保障体系~采用专用技术手段~严格用户权限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安全,

设备安全:加强应急平台的供配电、空调、防火、防灾等设备安全防护, 运行安全: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机房等进行安全检测、维护和升级~保障应急平台安全运行。

(6) 容灾备份系统

应急平台应建立本地备份系统。本地备份系统应在应急平台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排查~排除和防止单点故障~切实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本地备份:在本地建立通信、数据、系统软件和关键硬件等备份系统,

异地备份:建议选择合适地点建立异地备份系统~提供特殊情况下应急平台的功能替代和整体备份。,可选,

4.4 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1) 应急门户系统

该系统为面向城市公众的网站~提供与公共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经验、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等。

, 公众可通过互联网登陆访问该网站~进行浏览、查询。

, 城市应急办可通过该网站发布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知识、应急预案

等。

(2) 应急值守系统

该系统用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日常值班业务和应急管理需求~满足同时处置多起突发公共事件。

,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事件报送、接报、值班、排班、通信录管理、统计汇总和信息提交等。

, 电话、电报、传真、录音、录像、文电、公文等日常工作的管理。 (3) 研判分析与智能方案系统

, 根据上报事件信息、事件周边环境分析结果、相关预案自动生成一个初始处置方案。

, 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并参照事件的相关案例和知识~结合模型研判分析结果人工调整处置方案。

(4) 资源调度与态势显示系统

, 管理调度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各类资源:主要包括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

的配置和状态。

, 以列表和图示方式直观显示各类应急资源。

, 提供对应急资源的优化调配方案。

, 跟踪并反馈资源状态~保证资源及时到位。

, 对处置过程中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标绘。

(5) 预案管理系统

, 对城市各类文本预案、法律法规进行数字化管理。

, 实现动态查询和直观显示~提高各类预案的可用性和使用效率。 , 利用该系统可进行预案审核、预案制定和录入。

(6) 专家信息系统

, 对城市各类专家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 实现对专家姓名、专业背景、电话等相关信息的快速检索与查询。 , 利用该系统可进行专家信息的增删和修改。

(7) 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整合城市各部门专业系统资源~动态监测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等~分析风险隐患~预防潜在危害和突发破坏等。

, 实现监测信息和风险分析信息的汇集。

, 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或筛选。

, 对其中一些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判读信息内涵或其标志的状态~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8) 三维可视化系统

, 事发点周边高影像数据和地形数据的可视化浏览

, 与应急事件相关的三维标注

, 应急资源的查询及属性显示

, 应急资源的快速定位

, 应急专题信息的显示

, 各类三维信息的图层管理

, 空间距离的量算

(9)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用于存放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应急资源、救援力量、专业救灾队伍等基础信息~同时还存放空间地理信息、接报处置信息、各类灾害模型和

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 支撑综合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为综合研判、应急资源保障、态势显示、监测监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整合各委、办、局专题图层~实现对人口、经济、路网、管网、危险源、防护目标等信息的综合显示。

, 利用数据资源目录系统~对城市公共安全数据进行汇集与分级分类的管理。

, 以城市政府为中转枢纽~实现城市政府及各委、办、局的公共安全信息数据共享。

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v06

物联网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1.“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的意义 已有的物联网相关示范或应用通常借用电信业的“竖井式”的系统设计规划理念(如图1所示),即不同行业和领域独立研究应用需求、独立设计系统特征、独立运营服务,物联网应用系统间无技术、设备、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因此”竖井式”系统无法实现行业间系统信息共享,切割了物联网产业规模、限制了物联网的快速大规模发展。 图1. 物联网应用的“竖井式“系统规划设计理念 从物联网产业长远发展趋势看,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同时覆盖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竖井式”系统为各种用户同时接受多种应用带来了终端、服务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障碍。从产业本身看,“竖井式”模式在成本、可复制性、兼容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克服传统的“竖井式”模式给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带来的禁锢,消除行业部门间、行业部门与公众用户、电信业与制造业间的壁垒。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的意义在于, ?减少各行业和领域应用部署的重复建设,降低各行业和领域应用的投资体量及风险 ?挖掘和培育出物联网产业中的大体量环节,吸引和集聚产业资源,推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 ?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应用子集的快速研发、部署及服务,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新服务面市周期 ?提高各行业和领域共性平台产业环节的参与方体量,规避由于个别行业或领域需求波动导致的产业发展风险 ?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的共性平台为支撑,打破应用子集环节的发展瓶颈,推动应用子集环节的快速成熟 2.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内涵 推行“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必须注意的是:首先,不同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应用需求不同,反应为系统技术特征不同,例如传感器型号性能的差异、采集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另外,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行业信息的公众发布必须以保证行业信息的安全性为前提,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发展模式下必须给与行业部门信息给与足够的重视,提供合理的、有保障的信息安全处理机制。 针对感知目标和感知环境的差异化、以及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物联网业务使用需求的差异化,“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提取不同物联网业务和系统的共性元素,提供共性元素的技术特征分类,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共性元素子类。根据具体物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最新版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1.1设计方案 1.1.1平台架构设计 **高新区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按照需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和计算平台层。 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部门可能有所不同,云数据中心中一般有公共信息服务区(DMZ区)、运行管理区、等保二级业务区、等保三级业务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 计算平台层中分为计算服务区和存储服务区,其中计算服务区为三层架构。计算服务区部署主要考虑三层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存储服务区主要分为IPSAN、FCSAN、NAS 和虚拟化存储。 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和存储支持的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云计算平台整体架构 图平台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现将江苏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计 1.制定地方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科技部等部委颁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办发[2004]55号),我厅结合我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实际需要,与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教育、技术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05年,我厅调整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把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增加了以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修订《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和运行管理,将公共平台分为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种类型,并根据组建方式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为综合性平台和单一性平台,综合性平台指由多家单位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性子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单一性平台指依托单一单位建设、仅具有单一性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2.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突出制度创新,统筹规划,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持续增强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立足江苏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整合集成、创新制度、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情况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辖属826个行政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 1、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复印打印一体机、传真机、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

2018年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第1章平台建设背景 1.1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1、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理念是集群 集群是由相互密切联系的企业、材料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公司,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在特定领域组成的有机整体。集群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相互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物流园区集群理念的发展在德国催生了像DGG这样的物流园区联盟。DGG现有23个成员,是作为独立的公司成立的。DGG作为物流园区的代表,与政府进行沟通协商,联合园区企业,解决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协调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 2、产业物流与物流园区发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物流园区是产业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物流园区的发展也是可以促进产业物流发展。不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农业,只有在其产业物流达到一定规模,在同一区域内,物流企业到达一定数量时,物流园区作为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集中场所才会应运而生。 3、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运营的物流园区创新赢利模式

以物流信息化平台为核心运营纽带和依托,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构建物流园区新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创新业务模式而挖掘多项赢利点,如会员服务、管理输出、承接大企业物流项目分包给园区入驻企业服务等赢利点,从而形成园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本行业内能够掌握、配置核心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综合联动的信息系统;三是在关键的物流节点有竞争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一是政府指导与企业运作的关系;二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三是产业发展与物流服务的关系;四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五是物流节点、网络间的关系;六是物流人才开发和物流振兴的关系;七是信息化建设与物流转型的关系;八是处理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物流发展的关系。 为了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的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物流园区服务模式的变革。 1.2智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思路

XXX云平台规划方案

目录 1方案整体规划 1.1整体拓扑 方案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线路接入区:包含互联网线路,市局、各委办局、采集点等专线接入 网络纵深防御区:包含各种网络安全、审计设备,符合等保3级规范要求

核心交换区:包含万兆核心交换集群及汇聚交换设备 网管、客服区:包含网管平台及客户终端 计算、存储区:包含云计算机平台和分布式存储系统。 1.2设计依据 传统计算中心观念是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实现对应的硬件功能盒子堆砌而构建的,这非常类似于传统软件开发的组件堆砌,被已经证明为是一种较低效率的资源调用方式,而如果能够将整个网络的构建看成是由封装完好、相互耦合松散、但能够被标准化和统一调度的“服务”组成,那么业务层面的变更、物理资源的复用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提出支撑业务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也应当向“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转变,构造“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ServiceOrientedDataCenterSODC)。 具体而言SODC,应形成这样的资源调用方式:底层资源对于上层应用就像由服务构成的“资源池”,需要什么服务就自动的会由网络调用相关物理资源来实现,管理员和业务用户不需要或几乎可以看不见物理设备的相互架构关系以及具体存在方式。SODC的框架原型如下所示: 在图中,隔在基础架构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服务层”实现了向上提供服务、向下屏蔽复杂的物理结构的作用,使得网络使用者看到的网络不是由复杂的基础物理功能实体构成的,而是一个个智能服务——安全服务、移动服务、计算弹性服务、分布式存储服务等,至于这些服务是由哪些实际存在的物理资源所提供,管理员和上层业务都无需关心,交互服务层解决了一切资源的调度和高效复用问题。 SODC构成的数据中心IT架构必将是整个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实现真正理想的SODC融合的架构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但在向该融合框架迈进的每一步实际上都将会形成对网络灵活性、网络维护、资源利用效率、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巨大改

xx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情况汇报 为扎实推进我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市、县两级的安排部署,在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结合这段时间的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辖村民委员会10个,村民小组172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项目落户,xx镇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xx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围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镇”目标,充分发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优势作用,积极主动的化解五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积极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至此我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综合服务平台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2)明确服务职能。根据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质,制定好服务章程,明确具体服务职责和任务,并做好上墙公示。 (3)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信访工作,做到及时接待和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同时做好登记,接待一起,处理一起。 (4)各村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做到能在自然村解决的问题,绝对不出村。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 (5)建立网格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各自然村村长任网格管理员,各自然村的党小组或村民代表任网格协管员,明确了各自职责。根据各自然村的地理位置和人员分布情况,设立了网格区域,各网格区域协管员、管理员主要是针对各自区域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给网格长,网格长针对各类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力争使各区域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1.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背景

1.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1.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和社会经济建设牵引的双重需求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等。各部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

的“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1.3政府在应急处置中的领导作用 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平台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的建设、运行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应急平台的概念和定位 2.1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平台的需求 在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泄露、禽流感、食物中毒、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状况?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后果并快速预警?如何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如何根据现场实时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救灾物资、提供应急保障?都是摆在政府应急指挥员面前的重大问题。 建设应急平台可为政府领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工具,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应急平台能够解决下列问题: (1)准确及时地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目标 (2) 1.3建设内容 (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3) 2.1信息化现状 (3) 2.2存在的问题 (4) 2.2.1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4) 2.2.2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4) 2.2.3管理运维问题 (5) 3方案总体设计 (6) 3.1设计原则 (6) 3.2总体架构设计 (7) 3.3实施思路 (7) 4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10) 5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11) 6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13) 6.1架构设计 (13) 6.2业务系统应急 (14) 6.3数据保障 (15) 6.4运维迁移 (15) 7项目实施计划 (16) 8项目组织保障 (17) 8.1工作领导小组 (17) 8.2项目专家小组 (17) 8.3项目技术小组 (1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1〕33号)和《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465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青岛市国土房管局xxx 分局拟开展xxx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建设,为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搭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局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目标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加强对业务内网、办公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实现生产数据和涉密信息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2)通过为32个乡镇国土所提供云端虚拟桌面服务,保障数据不在国土所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数据及业务应用的便捷接入,有效促进业务协 同; (3)通过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为全区国土资源用户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扩展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停机,全面支持国土全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4)通过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实现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1.3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乡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内容,进一步完善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做到服务群众、便民群众。 一、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一是完善硬件建设。按照相关要求,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标准化,不断完善便民服务软硬件设施,确保办事有场地、服务有人员、工作有保障。二是强化代办员队伍建设。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作为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并制定完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三是窗口组建到位。将相关涉农、惠农多的民政、计生、财政、国土、规划、劳保、新农合、新农保、林业、农业等十余个部门在服务大厅设立了服务窗口,实行统一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二、健全制度,管理规范化。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健全岗位责任、服务承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强化一次性告知制度,在接受办事人员咨询服务时,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全、清楚地告知应当做到和注意的事项。三是全面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考勤考核,文明礼貌、依法行政、廉洁服务、投诉督察”等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各项服务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三、拓展职能,服务常态化。一是事项公开,制作专门的办事流程示意图,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流程和标准等统一上墙,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六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时“找对门,认准人”。二是乡机关效能督察组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和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同时合理优化轮班、坐班制,避免出现“干部下乡大厅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导读:本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 2008年5月,我县遵循"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平台,该系统基于J2EE构架设计,提供目录管理、信息管理、模板样式管理、维护体系管理、依申请公开办理等公开流程所需的各项功能,系统网站平台包括信息查询、公开指南和目录、公开制度规定、最新发布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千件实事网上办、依申请公开、问题解答、热点信息、统计排行等15个栏目。2010年8月,我县完成"中国·**"网站群的建设,建成电子政务版、电子商务版、远程教育版、红色旅游版四个主网站和22个乡镇、县直单位共84个子网站,同时,按照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要求,对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梳理所掌握的政府信息,及时发布,并在"中国·**"网站电子政务版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门展示网页,目前已累计主动公开信息13162条,依申请公开125条,其中,有效申请95件,无效申请30件。 二、建议 1、目前,我县没有专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原政府信息公**

台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要求,而"中国·**"网站没有专门开发建设电子政务公**台,政府信息公开展示网页信息需从**台采用人工办法进行复制后在"中国·**"网站政府信息公**台网站上发布,造成信息公开滞后,部门发布信息平台多而杂,公众查询信息不便。为此,建议在"中国·**"网站建设专门的电子政务公**台。 2、目前,我县信息公开办挂靠在政府办公室,担负着指导、检查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答复处理,同时还要负责县政府办公室的具体信息公开工作,工作量很大。而政府办公室本身人员紧缺,所以建议上级明确要求县级核定县信息公开办1-2个编制,便于下级更好地开展工作。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市把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今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对原有服务平台进行整顿、强化,在全市61个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集服务群众、受理诉求、化解矛盾于一体的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让群众走最短的路、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办理在乡镇(街道)能够办理的事务,解决在乡镇(街道)应该解决的问题,化解在乡镇(街道)可以化解的矛盾,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统一设置标准,实现高起点起步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思路,XX年,XX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分片组织召开三个由乡镇党委书记、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调研情况,XX市提出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

心。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原来的便民服务中心,围绕服务管理两项职能,全面整合组织建设、综合治埋、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基层信访、应急管理、司法调解等资源,成为乡镇(街道)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平台。 提出统一要求,启动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今年初,XX市综治委印发了《关于全市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设立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思想、工作目标、职能任务、工作机制、建设标准及工作要求,统一名称、统一服务项目、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相关制度,提出了要在XX年7月底之前,全市乡镇(街道)要全部完成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并进行正常办公运转。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目前,全市61个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均已挂牌办公。 健全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XX市在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里,设置了财政一卡通、民政、司法、计卫、农房、农保、社保等8个群众事务办理窗口;设置了群众诉求受理窗口,解答群众的咨询;设置了矛盾纠纷受理窗口,由工作人员将矛盾纠纷当事人引领到调解室进行调解,工作

平台建设方案流程简版

平台建设方案(简版) 一、平台方向及规划 1、平台方向 根据网贷平台目前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及业务风险,公司及平台的发展要符合法律法规绝不触碰红线,确定平台的方向以中介的性质去发展,附加第三方资金托管、以及担保和保险公司的介入增加用户资金安全; 2、平台规划 平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理财用户入口 A.产品功能上实现理财用户产品的选择、投资、赎回等; B.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公司洽谈资金托管业务,规避政策风险; C.通过与全国各大线下小额贷款、担保、金融投资等公司合作、推荐资质较好 的标的、公司内部审核后提供给投资用户购买; 第二阶段:自建贷款通道 A.产品开发贷款通道功能,需求用户在线可申请贷款; B.需求用户最终的需求落地在前期通过洽谈合作的形式提供给全国线下机构

审核放款;平台本身前期不参与需求用户的审核,只针对合作的线下机构去做审核; C.建立风控团队,建立风控机制(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及其他征信公司系统); 寻求多维度、完善的风控体系; 第三阶段:理财与贷款通道的融合 A.平台自身开始操作地区性贷款业务;地区的选择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及贷款 用户群体和风控体系的完善程度来选择; B.第三阶段中注重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建立不良资产处置团队,可与全国较 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合作; C.完善运营团队、建立有效的活动方案、提高平台业务收入; 3、流程简图 二、平台搭建方案 业务流程及方向确定后,各团队按照流程节点、时间节点完成所负责的任务节点; 前台页面展现:移动端和pc端(待定)

二、平台研发 1、前台研发 制定功能点流程及规则、页面展现方式、移动端及pc端(待定)开发; 2、后台管理系统 制定后台管理系统功能开发(包括机构使用后台)如:理财客户管理、借款客户管理、统计管理、广告营销系统、财务管理、机构合作管理、风控系统等其他功能及二级功能开发; 三、推广方式 1、与其他网站建立合作,广告、会员共享,活动联合推广等方式合作 2、短信、邮件等低成本方式推广APP用户下载; 3、通过软文、SEO优化、百度google竞价等方式提高整体用户访问量及成交量; 4、印制带有二维码的传单通过业务人员发放,给用户提供手机终端或web页面访问入口; 5、在新浪、腾讯建立微博、实时推送产品信息(设立微信服务号,进行微信用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5-112)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二〇一五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各业务系统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本期项目主要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计原则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质监云计算平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体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计算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网络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存储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云资源自动调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云平台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云平台根据业务需求与多个网络分别连接,必须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病毒感染;同时,云平台资源共享给不同的系统使用,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数据泄漏。因此,云平台应该在各个层面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多业务性 云平台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需要支撑多用户、多业务的特征,保证基础资源在不同的应用和用户间根据需求自动动态调度的同时,使得不同的业务能够彼此隔离,保证多种业务的同时良好运行。 ?自主可控 云平台建设在产品选型中,优先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一方面保证整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本地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图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支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上,整个架构从下往上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云计算平台资源层、云计算业务数据层、云计算管理层和云计算服务层。其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云计算中心的物理机房环境; ?云计算平台资源层:在云计算中心安全的物理环境基础上,采用虚拟化、分布 式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城乡一体均衡、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全面推进就业、社保等民生保障工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一、做到“三个到位”,奠定坚实工作基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沟通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的桥梁,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政府有责任。为此,我们把构建“职能明晰、制度健全、规范高效、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了“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2012年,我们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高了各镇街区及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达成了共识。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市里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人社、发改、财政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基层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和指导。三是工作部署到位。市政府印发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从建设的目标、具体任务、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将各镇街区平台建设情况纳入对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期督查和通报,调动起了镇街区抓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人社局落实包靠责任制,成立了八个包靠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和2名科长组成,对包靠的镇街区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

云平台规划方案

目录 1.1整体拓扑 ................................................... 1.2设计依据 ................................................... 1.3方案描述 ................................................... 2网络部分规划..................................................... 2.1网络拓扑 ................................................... 2.2设计依据 ................................................... 2.3方案描述 ................................................... 2.3.1物理交换网............................................ 2.3.2云平台虚机网络........................................ 3计算及存储规划................................................... 3.1平台拓扑 ................................................... 3.2设计依据 ................................................... 3.3方案描述 ................................................... 3.3.1弹性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 3.3.2按需服务,平台交付.................................... 3.3.3敏捷的IT服务水平..................................... 3.3.4简化管理,智能统一运维................................ 3.3.5硬件故障无害化,保障业务连续.......................... 3.3.6计算虚拟化需求........................................ 3.3.7分布式存储............................................ 3.3.8网络虚拟化(SDN)..................................... 4网络安全规划..................................................... 4.1方案目标 ................................................... 4.2设计依据 ................................................... 4.3等保要求 ................................................... 4.4方案拓扑 ................................................... 4.5功能描述 ................................................... 5运维管理规划..................................................... 5.1设计依据 ................................................... 5.2方案描述 ................................................... 6附件:功能参数................................................... 1方案整体规划 1.1整体拓扑 方案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线路接入区:包含互联网线路,市局、各委办局、采集点等专线接入 网络纵深防御区:包含各种网络安全、审计设备,符合等保3级规范要求

“四个平台”建设情况评估

横街镇落实“四个平台”建设评估 我镇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着力在整合队伍力量、完善相关机制上下功夫,切实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围绕大局转,服务贴着一线干,基层服务管理功能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双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第一时间成立横街镇“四个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对“四大平台”建设进行统一指挥。制定出台《横街镇“四个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对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协作密切的科室和事项进行整合,并抽调各科室骨干建立平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工作认领、内部流转和办结提交。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统筹人力社保、民政、残联、计生卫生、农林、城建规划、国土、公安、市场监督、行政执法等基层站所的工作力量入驻对应平台,夯实平台基础,包括镇机关干部,公安,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全部执法部分总共人员编制30个。建立健全“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相关班子成员、各内设机构、部门派驻机构和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等,分析研判并及时处置辖区的社情民意、重大问题及突发情况。 二、加强“统分结合”管理。主要是落实好两个机制。

一是“一网信息”统揽机制。以综治网格为基础,整合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保等多项职能,由“天眼”网格员负责信息收集,并通过浙江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安通”APP统一上传至综治工作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由镇政法办主任黄旺一统筹,指挥室介入综治视联网,显示屏,会议室,并设置“横街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标识牌”。每天落实一名工作人员查看信息上报情况。综治工作平台负责信息受理,分流交办至相应工作平台处理,打破原来乡镇各职能部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搭建“下去一把抓,上来在分家”的工作新格局。2017年2月份至2018年5月份,网格员平安通上报事件94098件,月均上报数5800条,每个网格员日均上报6条,事情处理率达100%。二是“联处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四个平台”的职责分工,四者既各司其职,又协作配合。对于一般事务,由各平台牵头部门协调解决;对于多城同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建设、创建国家级卫生镇等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的综合性事务,各平台根据职责,统一调配人员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确保行动一次到位。 三、加强平台力量支撑。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横街镇专职网格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横街镇行政执法中队考核办法(试行)》,合理设置“四个平台”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加大年末绩效考核力度。制定出台网格员“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