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商学部工商管理系

一、本专业近5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1、物流人才需求状况

作为与香港、澳门的联结,珠三角地域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带,广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水运方面,广东省全省临海,有深圳港、黄埔港、南沙港、湛江港等都是一些国内甚至是同际的知名大港。珠江的航运价值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海运的巨大物流带动能力,使广东省成为国际货物的集散地。在空运方面,北有白云国际机场,南有深圳机场。去年,联邦快递宣布将把亚大转运中心迁到白云国际机场,这样广州将成为世界著名的航空物流中心,也必然带到广州市、广东省甚至全国的航空物流产业的巨大发展。在陆上运输方面,广东省有京广、京九两条交通大动脉。广东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位。

广州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的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等“三大港”和规划建设辐射全国及海外的东、南、西、北四大物流园区,计划把广州建成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广州市将兴建空港、南沙、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和白云、花都、芳村、番禺、增城五个区域物流园区,到202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区域国际物流中心。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按每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则2005年实际需要542532人。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极大,物流管理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目前,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为600余万;估计到2008年奥运会的物流需求市场将达到432亿元人民币;据预测,我国大专以上高级物流人才需求量到2010年为40—5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技术操作营销人才每年需要近三万人,从全国来看,物流师这个职业的市场需求每年递增8000到10000人。但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物流人才仍远远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且供不应求。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2005年物流业指数为1956.51,比2004年期336.84高5.8倍。2006年市场营销类、物流类、房地产建筑专业类、咨询类、项目管理类、生产管理类、电子工程师类、质量管理工程师类、设计类、IT软件研发测试类等是人才市场10大需求旺点。其中物流类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销售类的专业人才。

根据深圳市举行的现代物流发展暨首届物流人才培养研讨会透露出的信息“到2010年,深圳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l~2万人,对中初级物流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深圳市将在今后的几年里紧缺12万物流人才,整个广东省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量则至少在20万以上。

智通人才连锁对2006年上半年东莞用工市场职位需求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东莞人才市场上工厂的技术、技工类职位与2005年同期相比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物流贸易类职位需求上升,文职类职位供大于求。

2、物流就业职位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现有的物流公司很大部分是以前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或搬家公司,人才需求层次地,而单一基本上招来做苦力的工种,如搬运工、司机等。从近几年看,物流就业岗位中仍然集中在基本操作工:如点货员、司机、仓管员、叉车驾驶员、分拣员、搬运员需求旺盛;但也可以看到物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开始升温:如具

备使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仓管员、订单处理员、国际物流销售员、物流营销员等。

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物流行业、一般企业物流部门。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流认识理解深入,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1)第三方物流方面的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快递企业(保管养护员、配载、揽货、送货、报关、报检、运输协调、业务查询)。(2)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如制造企业采购、仓储和销售部门;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部门(采购员、订单管理、拣选、配载、线路调度、保管员、物流加工管理)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3年计划)

1、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我系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学位3人,具有“双师”型教师4人;平均年龄36岁。

优势:教师结构合理,目前有院级精品课程三个,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大。

劣势:具有物流行业工作经验教师较少,仅两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物流专业建设交流。根据情况参加每年一度的中国物流学会的年会或广东省物流协会年会。中国物流学会每年举行一次物流论文评选,另外,每年一次的年会,我们也应该派一名老师参加,以掌握全国或广东省物流界的最新动态。

2008年建议学院对现有教师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为重点,选派教师(2-3名)去物流企业锻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争取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

2009年选派教师(2-3名)去物流企业锻炼和培训,争取双师型教师达100%;建议学院派送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职院进行项目培训,使教师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准。

2010年:计划专任教师高、中职称的结构为:1:1。

三、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现状和建设计划(3年计划)

(一)现状

校内专业实训室:物流软件实验室,有62台电脑,2台教师机、1服务器。教学软件物流专业现有1个物流实验室,拥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报关管理信息系统》、《堆场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仿真系统》、《连锁物流系统》、《GPS》、《统计软件》等。

校外实训基地:广州商业储运公司、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

2008年底前,物流实训实验室初步建立,实验室将达到省内同行或领先水平。实验室有基本的生产车间、仓库、仓库设备为叉车、中层货架和低层货架、条码技术等。

2009年底前,物流实训实验室初步完善,实验室将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同行水平。实验室不但拥有传统的物流企业设施设备,也具备现代化的设备,生产线变得更柔性。仓库为自动化仓库,用于自动堆垛机、重力式货架与自动分拣机、吊车装卸设备、集装箱海港装卸设备,物流实训室与软件实训室初步实现对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控制仓库作业。

2010年左右物流实验室建立,物流实验室完全自动化,物流仓库、物料流转、仓库作业、运输作业全程进行计算机监控,物流运作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物流企业运作。

物流实训基地预计未来3年有3家左右的实训基地建立。

四、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设想(3年计划)

(一)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充分体现地方产业的特殊要求,办出广东地方特色物流管理专业。然而目前我系的旅游管理专业在05、06、07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没能真正体现出广东物流行业和广东经济的港口型和对外贸易发达的物流管理专业特色。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是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定额教学工作量较大,课程设置中有一定的本位主义。同时,由于系部割裂严重,怕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要求难以落实。二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中,校外第一个实习基地也是在今年的11月份开始建立。主观原因:我们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更缺乏物流行业和广东经济的港口型和对外贸易企业实战经验。

2.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构建07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只关注岗位特征性,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有其基本的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如果仅注重在培养模式上求“特”求“异”,而不致力于主导模式的构建,就容易引起教育内涵的异化与人才培养上的大偏差。如“订单式”常会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教学中过分偏重企业“订单”将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可持续发展,甚至由于“下单企业”难以预测的变化反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困难。因此,如何构建符合广东地方经济需求的、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改革设想

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以及参考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业物流管理,广东外向型经济特色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具报检、货物通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的改革设想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化企业基层物流操作人才和中小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走具有地方产业特色之路。

1.课程设计上体现地方经济特色。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信用意识,提高学生物流专业素养。在08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中,为适应经济外向型特色设置了《物流英语》、《货物保险》、《国际物流与报关》、《集装箱多式联运》、《港口物流管理》等课程;为适应企业物流管理需要设置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等课程。

2.教学手段模拟化,教学设备模型化。争取在2010年之前,我们物流模拟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使其能模拟大型物流设施设备的运行。并在校内开设《物流需求调查》《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及招投标模拟》《物流企业创业设计》《制造业物流运作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拟》等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前有机会接触社会。

五、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计划在3-5年内,将我们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具有地方经济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并争取在教学、教师条件具备时,开设港航专业方向。

(一)建设具有广州地域经济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

1.教学理念转变。首先是教学组织意识变革,即“先把学生的出路想好,再进行课程设计等”。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清楚自己3年后可以选择就业的方向。其次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即教会学生做什么应成为教师第一要务。再次是学生目标定位。许多学生随着物流热进入本专业学习,入学分数较高,并不满足大专教育,许多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因此,通过第一年学习,确立目标定位,做好升本生与就业生分离。

2.教学内容、手段变革。通过建设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以及我们的课程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专业特色。

(1)第一年,突出进行物流职业素质意识教育(如信用、责任心、细致、艰苦、知识

面广、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特质);其次,专业基本能力课程的教学及进行职业视野拓展(物流经济地理、物流经济法规等)。

(2)第二年,分方向分模块课程教学,每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三个专业能力模块的教学(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仓储管理能力、物流运输能力、货运代理与快递管理能力。企业物流管理方向:集货与配送管理能力、供应商与客户管理能力、物流加工管理能力)(3)第三年,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结合,首先在校内进行强化专业课程内容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送到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知名制造企业和连锁零售企业实训。主要程序:实训动员、实习面试、培训、纪律教育、签协议等。有老师带队:送过去,中途看,最后接回来。

(二)实现广州地域经济产业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已具备的基础条件

我们认为,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广州地域经济产业”特色的建设,目前已具备的基础条件有:

1.鲜明地域特色。广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物流通商口岸。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历史上我国大量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从广州出口世界各地。建国后的前30年是我国唯一对外交易窗口;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地方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物流活动空前活跃。改革开放以来,地域优势不仅为我系物流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为建立物流管理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见习、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物流职业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2.贴近实际的办学理念。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系物流管理专业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与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物流行业和企业物流部门为就业方向,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企业”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办学道路。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3.实施“2+1”的培养模式条件基本具备。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就业、创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实用、实训课程;拓宽就业途径。该专业积极探索“2+1”教学模式,目前,已和两家大型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为“2+1”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即利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利用最后一年时间专门从事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通过从“理论课-专项实训课-顶岗实习”的渐进整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渗透;同时,通过建立实践课程单独考核制度和职业资格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4.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利用我系物流师资队伍具有适应性强、职称与学历较高、科研能力潜力大的优势。基本形成双师型(1/2教师具有双师职称)、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师资队伍。

六、专业建设目标(3年计划)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按照物流管理专业突出地方经济产业特色“2+1”人才培养方案,以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及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职业培养要求的校企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到2010年,争取把我系的物流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校企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我市物流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示范性专业。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地方经济产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体系。我系物流管理专业2008年计划两个方向:第三方物流管理和企业物流管理。随着广州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满足地方经济和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计划在2009年再增设“港航物流管理”方向,拓宽该专业的就业面,提高专业对口率。

2.建设技术先进的物流实验室和广泛的企业实训基地。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校内物流软件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物流设施模拟实验室和更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广泛行业的企业物流的实训基地。2008年,计划建成国内校外实习基地3-5个;2009年,计划建成国内校外实习基地5-8个;2010年,计划建成国内校外实习基地8-10个。通过与企业紧密结合,将物流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从而成为全市物流高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窗口与平台。

3.培养德优技能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到国内名企“挂职锻炼”,有目标地聘请物流企业的行业专家、能手进行“专题指导”。同时,努力提高我系“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计划到2010年,专任教师高、中职称的结构为:1:1;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从而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确立与物流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通过课内教学与实训实习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同时,以行业标准为尺度,对实训课进行考核,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真正接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