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加速一体化:我们都是特区人

加速一体化:我们都是特区人

加速一体化:我们都是特区人
加速一体化:我们都是特区人

加速一体化:我们都是特区人.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关外是非洲,关内是欧洲”,前不久闭幕的市“两会”中,市政协委员韦朴在大会发言中一句生动比喻引发全场会心的笑声。的确,一关之隔,原特区内上无论是基础设施、市政配套,还是公共服务水平、城市和社会管理,都是“城”“乡”两重天。

今天起,特区扩大至深圳全市,在龙岗生活了18年的韦朴终于成为一名“特区人”。振奋之余,韦朴觉得,要实现全市一体化,首先原特区外的硬软件都大“大补课”,只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关外居民才真正感觉自己是“特区人”。

软硬件均须“大补课”

“一纸批文并不能马上消除深圳特区内外的巨大差异,要实现一体化,原特区外的基础设施需要‘大补课’。”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曾就特区内外差异做过调查,结果是原关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关外的2倍,原关内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关外的4倍。

有数字为例——

在交通上,“断头路”多集中在关外。公开数据显示,原特区内规划道路建成率近100%,宝安只达到70%,龙岗仅为40%公交覆盖率原关内近100%,原关外只有76%。

在教育上,原关内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低于全市平均约1000元;宝安区三联社区为例,这里面积2.6平方公里,共有户籍人口8502人,没有一所公办小学,只有两所民办学校。

在医疗卫生上,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深圳全市平均2.27张,坪山新区仅为0.6张;全市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5.77人,而坪山新区仅1.78人。而原关外两区和两个新区中,坪山新区的情况带有普遍性。

相比较于交通、教育和医疗,原关外的文化体育设施及服务更为不足。深圳市级的文化和体育设施多集中于原关内各区尤其是福田中心区,原关外各区除大运会体育中心外,市级文体设施几乎为零。

宝安区民政局副局长刘国玲说,需要补课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等“硬件”,还有“软件”。比如一个学校配置的师资力量,或者一个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与硬件环境不匹配,仍然无法满足市民的要求,而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财政投入“二元”标准要打破

特区内外公共服务缘何差距巨大?政府规划和财政投入的“二元”标准是重要原因之一。

致公党市委会在一份调研报告中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原关内外城市清扫清运单价相差甚大,清扫单价在市区内为11-39元/平方米/年,而原关外的龙岗区仅为3.2—4元/平方米/年,相差数倍之多。

调研报告认为,许多推动特区一体化的政策,最后都要落脚到财政投入和财政体制,建议深圳市政府进一步改革市区两级财政体制,应在以原关内外财政体制并轨为方向的同时,将财力向原关外倾斜,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鼓励企业投入,均应将城市建设的重心放到关外来,在关外布局重大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

“按关外实际管理人口数量配置公共管理资源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雪说,宝安龙岗两区流动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有着巨大规模的实际管理人口,而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以常住人口的数量来统计的,统计数字不承认其中相当比例的实际管理人口,从而导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原关外的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关内。她建议要因此以务实的态度承认关外的实际管理人口,并依据此数据来配置原关外的公共资源。

一体化需要“加速度”

其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原特区内外公共服务的差异并采取了系统措施。比如,前不久,历时三年的原特区外96所村小改造完成,交付使用,数以万计的孩子用上了新教室。

“今天,特区扩大至全市,一体化就要‘加速度’进行。”韦朴说,目前广东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深圳牵头之下,珠三角东岸之深莞惠地区亦倡导区域之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对深圳而言,其实最重要而紧迫的是实现关内外公共服务均等化。他建议,在教育方面,应鼓励市属名校在原关外办分校,增加原关外优质学位的供给,同时加大对原关外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医疗方面,政府应在原关外每一个主要城市组团的交通便利地段,布局大型公立医院,采取倾斜措施鼓励高水平医疗人才入驻,改变关外大部分街区由民营中小医院为主提供医疗服务的局面。

市政协委员张曙光表示,目前深圳正在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也给特区内外一体化带来契机。根据方案,市委市政府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主要放在了原关外的坪山新区和光明新区,强力推进以街社整合为主要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试点有成效后迅速推广到全市范围,构建与关内同质化的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既确保基层自治的实施,也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在关外的普及性供给。

市民热盼解决原特区外“行路难”

交通先行:形成东中西三大通道

自从去年底搬到坂田万科城居住后,招行员工林峰最大的苦恼是没法回家吃晚饭。“下班高峰期,梅林关一堵半个多小时,我只好在单位吃过饭错峰回家。”

连日来,记者走访原特区外居民,倾听他们的苦恼和期盼。大家一个共同的观点是:特区一体化发展,交通一定要先行!

我市将强力推进原关内外通道建设,尽快消除交通瓶颈,形成东、中、西三大通道。

期盼1

取消市内高速路收费

除了在关口遭遇“肠阻梗”,林峰每天回家要畅顺地回家,还须走梅观高速,开车上下班每月就要交高速路费用数百元。而他住坪山新区的哥哥有同样的苦恼,因为,连接坪山与市中心区的道路仅水官、机荷、盐坝三条线路,且均要收费。

根据规划,梅观高速收费站年内北移,林峰每月的“过路费”可省下一大笔。高兴之余,他说,这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深圳收费的高速公路不少,而且收费标准不一,关外居民企业出门,动辄交纳数十元甚至过百元的高速路费用,是笔不小的负担,显然不利于原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发展。他建议从梅观、清平、龙大、水官、南光等五条高速公路开始,逐渐取消全市高速公路收费,将之确定为市政快速路,为深圳城市一体化创造基础条件。基于高速公路的经营现状,政府可以尝试以国资委为主导,对高速公路实行逐步的并购收回,最终取消市内的高速路收费。

期盼2

打通关内外交通瓶颈

深圳北站今年9月开通。看中这个地块的区域优势,在景田上班的王英上月底买了北站附近的一个楼盘。可是,上月底刚搬进新家她就开始担心了,她回市中心上班的唯一道路——福龙路上下班时间已经开始堵车了。“等到北站开通,旁边的几个大型楼盘入住后,这条道不是要堵死了?”

不仅主干道不好走,道路微循环也不行。前几天,王英兴致勃勃地开着车到火车北站工地“打探打探”。可是好好的一条路,走着走着就遭遇围墙,近在眼前的北站,七转八转半个小时也走不到。她专门数了数,北站附近的断头路足有十几条。

其实,王英的遭遇并不是个案。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建设标准落后,网路不足,拥堵严重成为原特区外交通的普遍现象。根据统计,原特区内的每平方公里的路网密度是8.2公里,而原特区外仅为5.4公里。我市的断头路主要集中在原特区外。

王英希望市政府应专门拨出财力,订立一个时间表和计划,强力推进关内外通道建设,多建几条连通特区内外的主干道,消除交通瓶颈,同时,打造断头路,并对关外各区的市政道路等设施按照关内标准进行改造和更新。

期盼3

家门口方便坐上公交车

家住原特区外,开车路不好走,坐公交车更难。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小李家住福龙路边龙军花园,道路畅顺时,从这里开车到市中心不过15分钟。小李没有车,小区旁边只有一路公交车经过,通过要等半小时左右,上车收费7元。小李上班要到香蜜湖再转一趟车到莲花路,包括等车时间花上一个半小时算是快的。加上转车,一天上下班路费18元。坐上方便又便宜的公交车是小李最大的愿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原特区外公共交通的现状是公交营运水平不高、线网覆盖率偏低,公交站台等配套服务设施标准较低且数量较少,公交场站数量少而规模不足,且多数为企业租借,特区外市政府投资建设投入使用的公交场站仅有3个。据统计,原特区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已达到100%,而特区外仅为76%。

小李希望乘着特区扩大至全市的东风,原特区外公共交通的步伐“加速前进”,一方面提高关外公交覆盖率,另一方面,对原关外两大公交公司的各项技术和服务要求标准应向深圳公交集团看齐,同时,物价部门应重新修订涉及到关外公交服务的价格标准,让原关外居民坐上便宜公交。

【部门回应】

将形成东中西三大通道

针对市民的期盼,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表示,将强力推进原关内外通道建设,尽快消除交通瓶颈,形成东、中、西三大通道。在中部通道方面,要加快彩田路北延接新区大道的前期工作,确保2010年底前开工,2012年建成。在东部通道方面,加快建设丹平路一期建设,确保2011年建成通车;加快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市政联系线前期工作,确保2010年内动工,2013年与东部过境高速同步建成。在西部通道方面,加快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11年动工,打通西丽片区南北向交通联系;加快建设南光高速—南坪二期立交工程建设,确保2011年内完工,打通南山至光明、公明之间快速交通联系。加快留仙大道建设,打通西丽至龙华片区快速通道。

同时,我市还将加快原关外干线性主干道建设,加快梅陇路、五和大道、东明大道、坂雪大道等原特区外19个干线性主干道项目,开展东明大道、坂田环城路等25个干线性主干道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完工,使原特区外的干线性城市主干道基本成网,初步解决关外跨组团交通过份依赖高速公路的现状。

而根据《2010年度首批公交线路规划方案》,今年公交网络建设仍是重点向特区外倾斜:共规划了69条公交线路,其中64条分布在宝安、龙岗、坪山新区、光明新区。预计配车668台,其中635台将投放在特区外。

医疗

未来六成以上大医院

将在原关外

深圳特区报记者杨丽萍

现状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市医疗卫生服务在原特区内外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的,目前虽然经过了十一五期间的调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体现医疗资源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床位数和医生数来看,原特区外床位数只占全市的47%,医生数只占全市的52%,但服务的人口原特区外占了70%以上,工作量也占了60%以上。

市民期盼

家门口有大医院

在福田区方圆十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三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眼科医院等大型专科医院,其他大大小小的区级综合医院、民营医院不下10家,可以说大医院就在家门口。

然而龙岗、宝安、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的居民们,则没这么幸运,家住布吉的刘锦彬,在深圳工作12年了,也买上了房子,但说起看病依然满脸无奈,他告诉记者:“关外医院少,大医院更少,有了病想看大医院,你就不得不起个大早、挤公车往原特区内的大医院跑。到了医院还得排队拿号,这一来一回没个一天时间根本看不下病来,有时还拿不上号,第二天还得请假再提早一点去,很花时间。”

记者了解到,布吉片区150万人口,却仅有一家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二级甲等医院,当时规划设计的门诊量为40万人次,住院量为3000-4000人次,如今门诊量已发展到了150万人次,住院量1.3万人次,医院难以承受庞大的就诊量,不少市民不得不往特区内的医院跑。

“从报上看到特区一体化的消息,我感觉挺高兴的,最大的期盼我们也能像福田区的居民那样,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有几所大医院任你挑,看病再也不用往特区内的大医院挤。”具体而言,刘锦彬充满希望地说:“布吉片区这么多的人口,最好是能建一家10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一家中医院和一家儿童医院,不管你是想看大医院专家、名老中医还是儿科专家,坐车半小时就能到,这就再理想不过了,也真正解决了我们看病难的问题。”

部门回应

未来六成以上大医院将在原关外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江捍平:今年年初,我们就已经公布了2010和2015年深圳卫生资源的配置规划,希望通过这五年的努力,使原特区外的床位数和医生数都达到总量的六成以上,目前有一个数达到了,全市625个社康中心,原特区外已经占到60.5%,完全达到了社区服务和人口的全覆盖,我们希望在大型医院的建设上未来也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准。

文化

宝安龙岗书城

已在规划中

深圳特区报记者杨丽萍

现状

人均文体设施面积仅为原特区内一半

原特区内外的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市一级的设施,除了正在建的龙岗大运中心外,原来特区外没有任何一处市一级的文体设施.基层文体设施按常住人口的人均面积来算,原特区外仅相当于特区内的一半,文体事业经费投入特区外相当于特区内的三分之一,旅游景点、经济酒店,旅行社特区外相当于特区内的四分之一。

市民期盼

文化设施尽快丰富完善

市民张朝霞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深10多年了,终于在龙华买了房,谈起住关内外的区别,天生爱读书,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强烈要求的她告诉记者:“虽然住的算得上是高档小区,但方圆几公里内,我根本找不到像书城这样的文化场所。”

以前,张朝霞租住在福田区,每到周末,坐上公交车,很方便就可以到达深圳市图书馆,这里有很多她喜欢看的书:心理方面的、养生方面的,文学方面的更是应有尽有,泡在里边,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图书馆对面就是音乐厅,兴致来了还可以去听听风花雪月的熏陶。再不然还可以到中心书城去逛逛,这里除了可以购买各式各样的书籍外,还是一个大型的图书超市。看到喜欢的精美杂志,但又不舍得掏腰包买时,她干脆就席地而坐,捧着看个够。

“所以对于特区一体化,我最希望就是关外的文化设施能够尽快丰富完善起来,让关外的居民也能在家门口逛图馆和书城。”张朝霞非常肯定地说。

部门回应

宝安、龙岗书城已在规划中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我们一方面加紧研究文化“一体化”的规划方案,一方面抓重文化项目的推进。目前第二期“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已获批准,将配置100台,我们争取年底再配置100台,实现今年内配置200台,同时在明年大运会前再力争配置60台,而这260台自助图书馆配置的重点就是原关外的宝安、龙岗、坪山和光明新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面,目前已突破20万户,今年的目标是100万户,这样原特区外的居民基本都可以看到数字电视了。而老百姓关心的宝安、龙岗书城也已在规划中。

网友评价

关内关外各区,城市功能区分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素质不同,自然资源不同,一体化并不是要关内关外一起吃大锅饭,等着天上掉馅饼,关外想要发展那将要面对比南山大冲村更困难的旧村改造,难度不容忽视。

——绺绺

希望多一些公办学校,让大部分的外来工子女享受到义务教育。我住在宝安沙井,这里的公办学校只占学校总量的四分之一。大部分的外来工子女只有去读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保证,收费也高。

——曾经风雨

一体化重点要解决以下问题:1、关外社区规划问题:现在的关外规划很乱很分散,缺少一个完善的配套和便利的服务;2、道路问题:关外交通不是堵就是塞需要加强道路建设加大公交投放;3、治安问题:关外治安不如关内好,尤其到年关时。

——阿黄

我住在关外,能接受的就是房价比关内的相对便宜,希望一体化不要让物价和关内一体化。

——天下第一

希望关外的基础设施等加快发展步伐,赶上关内。——美美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言 (1) 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7)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8)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8)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8)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9)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9)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9)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1) 5.1 干扰源 (11)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2) 5.3 场干扰的抑制 (12)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3)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3)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3) 6.1.2信息处理技术 (13) 6.1.3机械制造技术 (13) 6.1.4传感器技术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教学文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机电技术也在各关键领域取得了普遍应用,为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未来得到快速发展,应当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推广,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开了解,进一步明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并使其能够在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技术更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自动生产线、数控机床等领域都有较多的应用意义,因此绿色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动化的发展提升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效减少人力物力在生产加工中的多余消耗,并降低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因此在煤炭行业、建筑行业中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信息传感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接口技术、机械技术等多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并能够综合应用在实际操作中。 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范围 1.1建筑材料

在当前建筑施工的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施工中比例较多的内容,对其的质量要求标准也更高。要想保证建筑材料能够有更高的质量发展特征,就要确保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能够在建筑材料中得到科学应用[1]。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调配对建筑质量有直接影响,若是材料调配没有满足规定要求,将会减少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从而产生经济损失。正因如此,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到建筑材料中,就能实现建筑材料的正确配比,以免误差产生,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2自动生产线与数控机床 作为一个生产大国,我国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对机床的使用量非常大,这也造成国家生产总值的提升。通常情况下,机床建设同数控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在国家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机电技术也更加成熟,但是综合水平的发展依然处于世界的中级水平,因此对其要逐步改进与完善,进而更好推动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此外,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也有普遍应用,且在国民经济增长的进程中,更多的生产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被用于工业化建设的工作时,使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就当前阶段的发展来说,工业化的发展还具有一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完善人机界面系统设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机电一体化简答分析

1-5.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 机械系统:构造功能;信息处理系统:控制功能;动力系统:动力功能;传感检测系统:计测功能;执行元件系统:操作功能。 1-7.根据不同的接口功能说明接口的种类。 1.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零接口、无源接口、有源接口、智能接口 2.根据输入/输出功能: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1-11.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评价内容 高性能化、低价格化、高可靠性比、智能化、省能化、轻薄短小化、高附加价值化。 2.机械传动部件通常有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高速带传动、 各种非线n???)/?(??i knmaxk传递转矩和转速。性传动部件等,其主要功能是1?k2-5.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选择方法有哪些? (1) 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该传动形式因螺母本身起着支承作用,消除了丝杆轴承可能产生的附加轴向窜动,结构较简单,可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但其轴向尺寸不易太长,刚性较差。因此只适用于行程较小的场合。(2) 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该传动形式需要限制螺母的转动,故需导向装置。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丝杆刚性较好。适用于工作行程较大的场合。(3) 螺母转动,丝杆移动该传动形式需要限制螺母移动和丝杆的转动,由于结构较复杂且占用轴向空间较大,故应用较少。(4) 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该传动方式结构简单、紧凑,但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极不方便.故很少应用。(5)差动传动方式多用于各种微动机构中

2-16.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是什么?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是什么?(1)重量最轻原则? 小功率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等传动比分配,等模数原则)? 各级传动比确定,应遵循“先大后小”原则,再由经验、类比方大功率传动装置 法和结构设计紧凑等方法确定。(不等传动比分配,不等模数原则)(2)输出转角误差最小原则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齿轮传动系统传递运动的精度,各级传动比应按“先小后大”原则分配,以便降低齿轮的加工误差、安装误差以及回转误差对输出转角精度的影响。设齿轮传动系统中各级齿轮的转角误差换算到末级输出轴上的总转角误为,则: 3)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各传动轴转动惯量等效到电 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最小。(机械传动部分响应特性最佳原则)。 2-18.谐波齿轮传动有何特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答:(1)谐波齿轮传动特点有:结构简单、传动比大、传动精度高、回程误差小、噪声低、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效率高等特点。谐波齿轮传动的波发生器相当于行星轮系的转臂,柔轮相当于行星轮,刚轮则相当于中心轮。故谐波齿轮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可以应用行星轮系求传动比的方式来计算。设Wg、Wr、WH分别为刚轮、柔轮和波形发生器的角速度,则 2-20.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圆柱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弹簧 2-25.轴系部件的基本要求 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热变形、轴上零件的布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物流生产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典型机电系统基本组成概念;了解机电 系统五要素。 2.了解物流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体会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相互间是如何通讯协调工 作的。 实验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实验 实验设备: 1-立体仓库系统单元 4-多通道环行线系统单元2 -机械手搬运系统单元 5-视觉检测系统单元 3—多工位加工系统 其中巷式起重机基本结构; 由丝杠驱动步进电机(5-1-1 )、光杠(5-1-2 )、气动储取货物机构机(5-1-4 )、X轴光杠(5-1-5 )、Z轴气缸(5-1-6 )、滚珠丝杠(机(5-1)主要是实现货物在仓库内的自动存取(5-1-3)、X轴步进电5-1-7)组成。巷式起重

机械手搬运系统单元 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结构:由伺服电机驱动可旋转角度=270°的气控机械手(具有光电传感器)(1-1-1 )、②由步进电机驱动丝杠组件构成沿X、Y轴移动装置(含X、y轴 限位开关)(1-1-2)、可回旋=270。的转盘机构(1-1-3)(其电气部分由直流无刷电动机、光电编码器、接近开关等)。型材基体(1-1-4)组成。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主要实现空间货物的存取 (1-1) (5-1-1) (5-1-2) (5-1-6) (5-1-3) (5-1-7) (5-1-4) (5-1-5) ? Dm.! 费 : 耳 fl b; ■Ilin II ■MHOl ■iiiii'P i -J

多工位工作台 多工位工作台由X 轴步进电机( 2-3-1)、滚珠丝杠(2-3-2 )、自动夹紧工作台(2-2- 3)、 直线导轨(2-3-4 )、Y 轴步进电机(2-3-5 )、Y 轴丝杠(2-3-6 )、型材基体(2-3-7)组成, 多工位工作台主要是通过X 、Y 轴步进电机使自动夹紧工作台中的货箱到达预定的钻、 铳工 多工位加工系统单元 4000E2多工位加工系统单元结构图 如图4-3所示。 (2-1) (2-1)—铳床 (2-2) SUE" (2-3) (2-2)—钻床 (2-3)—多工位工作台 ijn ---- d r ----- ctr

消防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介绍

消防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介绍 作者: 学号: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也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人类的发展随着人们这种社会发展的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过程中,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近几十年中,大量的高层、地下建筑与大型的石化企业不断涌现。由于这些建筑的特殊性,发生火灾时,不能快速高效的灭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尽快救助火灾中的受害者,最大限度的保证消防人员的安全,消防机器人研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一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使得消防机器人应运而生。为了能够尽快地扑灭火灾,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寻找火灾根源,采取近距离作战的灭火方法是提高灭火效能的最佳途径,但是,凶猛的火灾往往使勇敢的消防队员无法靠近。 在化学灾害的处置过程中,由于事故现场的情况十分复杂,泄漏物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特性或放射性等物质会使消防队员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谁能够帮助我们可爱的消防队员把灭火、救人和消灭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做得更好?谁能够代替他们去承受死亡的威胁?答案是:消防机器人。 消防机器人往往需要在高温、强热辐射、浓烟、地形复杂、障碍物多、化学腐蚀、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中进行火场侦察,化学危险品探测、灭火、冷却、洗消、破拆、救人、启闭阀门、搬移物品、堵漏等作业,因此,作为某种特定功能的消防机器人应该具备以下某项或几项行走和自卫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消防部队装备归口研究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在公安部的支持下曾多次对作为灭火消防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的远控消防炮系统及相应的研究试验技术进行了立项研究,重点解决远控消防炮系统在油码头等场合的工程应用问题,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众多的油码头、油罐区和飞机维修库等场合,相关产品在国内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自机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之后有了明显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的台阶。(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的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亢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不同的反应。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的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有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3.全球信息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受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以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亢余度的双向联系。 4.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软件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势,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结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参考北京大学一篇机电一体化论文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发展“机电一体化”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我国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自造系统等先进自造技术的生产的生产线和制造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类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种认识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的机电产品。这种认识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必须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伺服系统”。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附答案)分析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机电一体化 2伺服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 4逆变器 5 SPWM 6单片机 7 I/O接口 8 I/O通道 9 串行通信 10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二、判断题: 1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中I/O通道就是I/O接口。(×) 2 滚珠丝杆不能自锁。(√) 3 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4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传输信息单位。(√) 5 同步通信常用于并行通信。(×) 6 无条件I/O方式常用于中断控制中。(×) 7从影响螺旋传动的因素看,判断下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1)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牙型半角误差(√) (2)螺杆轴向窜动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 (3)螺杆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形成的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4)温度误差是影响传动精度的因素(√) 三、单项选择题 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 B )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 B 脉冲的数量 C 脉冲的相位 D 脉冲的占空比 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B)。 A.1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处于发展阶段,代表着机械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的新分支。同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以及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一般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及其他技术相融合而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美国IEEE/ASME曾于1996年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我们对机电一体化初步定义为…在工业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和制造中,机械工程和电子与智能计算机控制的协同集成?,包括以下11个方面:(1)成型和设计;(2)系统集成;(3)执行器和传感器;(4)智能控制;(5)机器人;(6)制造;(7)运动控制;(8)振动和噪声控制;(9)微器件和光电子系统;(10)汽车系统;(11)其他应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3]”,涉及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试和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接口技术、计算机技术、伺服驱动等多种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现代工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 1国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又称初级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并使之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第二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第三阶段,各国均开始极大关注和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 198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先进机电一体化学术会议,是机电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标志,各国政府也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目前,日本和美国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商务部曾发表过一份关于日本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报告,对日美两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研究、超前开发与形成产品等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除机器视觉与软件外,日本的基础研究与美国是可以比拟的。 当前,他们都将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具有触觉和人机对话功能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列为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发展相关技术。 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业领域。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工业机器人正向智能化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数量在未来十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办公、管理、娱乐、家庭等各个领域。 (2)机电一体化从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CIMS的实现是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 (3)激光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是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不仅大大扩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而且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是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 (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兴起,微细加工技术和装备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李亚鹏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探讨李亚鹏 发表时间:2019-09-12T09:24:00.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李亚鹏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身份证号码:13092219900522XXXX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不断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机电技术是将机械技术和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工业生产的技术,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大量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解放了大量的体力劳动,也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是未来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应用 前言 工程机械主要为用于其中、运输、土石方挖掘等野外作业的大型机械设备,如路面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等,普遍需要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作,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进行设备的长时间操作。而实现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化,则能减少人员劳动量,并提高设备生产率。因此,还应加强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化的研究,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1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化发展现状 随着机电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已经开始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化的方向发展。1991年,国内自动化领域提出了“863计划”,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全面开展,从而完成了自动导引车技术、掘进机机器人化等方面的开发研究。在“九五”期间,清华大学、徐工集团等单位开始了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国家工程机械现代集成制造应用工程等研究课题,有效推动了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化发展。近年来,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化已经进入到实践应用阶段。比如在危险作业中,目前可以利用无线电遥控器指挥装载机进行作业。而通过在推土机上进行GPS安装,则可以完成施工环境和地形坡度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实现工程机械的无人操作控制。在国外,无人驾驶自卸车、液压履带式挖掘机等设备也得到了应用,可以在千米以下坑道进行无人操作施工,利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实现机电控制,以获得最高的燃油效率。而相较于国外,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工程机械机器人,全面迎来了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化发展时代。早在2013年,中国共购买36560个工业机器人,赶超日本成为机器人年购入量第一的国家。从工程机械机器人销售情况来看,中国年均销售量近十年平均保持25%的销售增长率。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已经达到4.5万台,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2.1各轴电机运动位置检测 就机器人各轴的状态来看,在安装电机与气缸的过程中,对于相关运动精度都做出了严格要求,并且安装之前都需要实施精准检测与严格校准,以确保运动精度达到机器人使用要求。对于电机来说,伺服电机是比较常见的形式,为确保电机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其旋转角度主要通过相关编码器来实施检测,基于所获得的反馈数据来调整电机角度,以确保其旋转控制得以规范化实现,确保电机实际旋转角度符合目标要求,此时机器人电机端状态良好,动力源的运动精度也更具真实性与可靠性。 2.2机器人核心部件检测 对于机器人来说,各轴关节臂主要通过核心部件来实现减速,这就对于机器人核心部件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时,要做好核心部件检测工作,将振动传感器规范安装于机器人各轴减速器位置,这就能够对相关部位振动情况进行全面且精准的检测。依据所获得的检测数据来对机器人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便合理调整令机器人保持平稳运动。就减速器位置实际振动情况来看,当传感器快速振动且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则可以判定减速器运行的稳定性不足,甚至出现异常状况,这就有必要检查减速器位置,并做好相关维护工作,将减速器振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切实加强机器人运动控制,保证其末端位置运动的精准度与可靠性。 2.3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 在全面把握工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据此来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调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工控机的具体状态,将其看作是上位机的计算机,进而对机器人运动轨迹实施科学规划,确定目标位置,找准其末端,并设定目标,于工控机中将末端目标的位置与方向准确输入,观察机器人各轴运动状态,分析并计算其运动量,确保符合机器人运动学原理,进而以驱动器为支持,将机器人各轴驱动电机进行下发,令机器人保持优良的运动状态,尤其是各轴运动具有同步性和同时性特征,这就便于找准机器人末端位置与方向,确保符合机器人运动目标,以便加强工业机器人运动精度控制,为工业生产加工提供可靠服务。以标准码垛机器人MS600为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做好其运动轨迹的规划工作,通过供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二维搬运机器人等的协调配合,完成整个系统运行,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2.4机器人工作环境管理 在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工设备,其精密度较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也存在特殊化要求,在温湿度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体现。为更好的发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价值,促进工业生产效率的改善,就必须要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做好机器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促进其性能优化,在保证其使用精准度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会提高工厂生产的感知系统,可以来检测周围的设备的进展状况,检测周围设备是否故障,这个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攻克力觉传感器和图像处理等技术难关,需要建立高精度的物理模型以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是现在的热点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将会在机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智能化是以逻辑性为运行核心,通过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参照人类的一些行为动作对人工智能进行升级。虽然机电一体化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能够保证工业机器人的行为与人类一致,但是也足够应对工业生产。现在使用的数字机床已经拥有了部分智能,对生产起到了帮助,未来需要更加开发其他的智能功能,使生产更接近人类的行为动作。 结束语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地发展,也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领域已经处在领先的位置,工业生产也迫切的需要升级改造,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促使了工业生产的改革。如今机电一体化在很多领域都成功的应用到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工业机器人将会是未来生产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分析 一专业介绍 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因为在现代社会高度智能化、生产专业化,要求机械与电子、电气的高度结合,但在这个领域是一个交叉的领域,目前人才缺乏,就其专业来说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率非常高,在就业的时候还有许多的选择余地,但可能职位与自己的期望有所不同! 目前在国内,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非常好的行业,除了模具行业以外,就数汽车行业了。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二核心课程辅助课程证书 主要开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机及其应用》、《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传感器技术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应用》等核心课程。电工电子技能训练、工厂电气控制实训、PLC应用技能实训、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等实践环节。 考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及<<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AUTO CAD高级绘图师”证书>>。一般中职学校对于此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加工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其应用,电子装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等本专业有实习的机会期间可考该实习单位证书。 考证要求:1.学生考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 2.考专业技能证书。中级钳工或电工证 3.可提供选考专业技能证书供学生参考。 三就业发展方向 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1 机械类专业的就业方向,除了教学、营销等等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等,可在机械设计及制造企业和研究所,尤其适于重型设备研究所等单位工作。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探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机械本体技术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二传感技术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釆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三信息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 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

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四驱动技术电机作为驱动 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五接口技术为了与计算机进 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 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髙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 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 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一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釆用多、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 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髙用户的使用效益。3、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 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系统的控制功能。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

生机电一体化

机械与动力工程前沿之机电一体化 班级:F1302***) 1.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与普通的机器人有何不同? 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的主要特点为:使用生物的手段,来替代原有的操作手法,对机电一体化的机器人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控制端(生命体)通过神经电刺激的手段,对于机器人进行控制,并且将机器人接收到的信号,再次通过神经电刺激直观的传达给控制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可以read mind。而普通的机器人,则是通过控制着使用遥控装置或者预先输入好的指令,去完成预定的任务或目标。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最代表的体现是cyborg。最初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未来人类在星际旅行中面临的问题。人类脆弱的肌体显然无法承受动辄上百光年的高速旅行,为了克服人类生理机能的不足。可以向人类身体移植辅助的神经控制装置,增强人类适应外部空间的生存能力。Cyborg这个词就是神经控制装置(Cybernetic device)与有机体(organism)的混写。Cyborg是能够“自我调节的人机系统”。它既拥有机械装置运作精确、寿命长久的特点,也具备人类的一切特质,比如感觉、感情以及思维。关于Cyborg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科技相关,主要是探索cyborg的未来可实现性,也就是通过移植、修补之类的技术,将生物体同非有机体结合以增强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另外一类则可归结为对cyborg的哲学思考,主要是反思cyborg给人类个体和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在现时代,cyborg已不单是个学术话题,许多艺术家更是以电影和美术等形式不断展现其魅力所在。看见cyborg这个词不禁让我想到transform的cybertron。在我看来,塞伯坦星人都是类似于cyborg应用的体现,只是他们躯体的部分都是由机械组成的。同时,许多科幻电影和漫画中的改造人和半机械人都是我可以直观的了解cyborg与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例如机械战警和DC中的Cyborg。 2.人手功能再造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有哪些?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痛觉、热觉等其他方面的感知。痛感、热感以及压迫感不仅可以判断对象物体的特性,更是人体对于危险危害的预警防护措施。如果没有适当的痛觉、热觉等的感知,往往会对人造成巨大的伤害。物理信号与神经信号间的转换,接口处的稳定性与保护性。物理信号与神经信号的转换是使得再造人手能正常工作的最为重要因素。信号可否转换、转换是否准确与快速、转换的过程是否稳 定都对与实现人手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