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兴趣活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兴趣活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兴趣活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兴趣活动教学设计

数学兴趣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奥数“盈亏问题”(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稍复杂的“盈亏问题”这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强化通过列表解题的方法,灵活运用“盈亏总量÷两次分配的差额=人数”这一等量关系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

一、实际引入例题:

(例4)把一包糖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人分8粒还剩18,如果其中10个小朋友每人分7粒,其余的小朋友每人分10粒,就刚好分完。有多少个小朋友?这包糖有多少粒?

解题的重点是:如何将,“10个小朋友每人分7粒,其余的小朋友每人分10粒,就刚好分完。”理解成每人分10粒,欠30粒。

列表:

每人分8粒,剩18粒

每人分10粒欠30粒

(30+18)/(10-8)

巩固练习:

1、小军骑自行车从甲地往乙地,出发时,心里盘算了一下,慢慢地骑行,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才能到,使劲地赶路,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就能到,如果要正好在中午12时到,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

学生尝试练习:

2、甲和乙有同样多的信纸和同样多的信封,甲每封信用1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张信纸,甲的信封用完还有20张信纸,乙的信纸用完还有20个信封。甲有多少张信纸?多少个信封?

学生尝试练习

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 程。 2.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新的解决问题 策略。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 单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几天老师在骑车上班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从家出发,每分钟骑300米,5分钟到校,老师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PPT动态演示例5: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一)阅读与分析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边读边思考,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

信息?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去找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相关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为后面分析问题,找到解答问题的相等关系做好铺垫。)2.直观演示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根据提意直观演示一下这题,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表演是否符合题意?(学生演示) 师:从他们演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出发到相遇时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两人都用了相同的相遇时间? 3.师:这道题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 —两手演示体会一下”“相遇的”含义) 4.师:这道题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单位换算) 5.师: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二:分析与解答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画图作品 师:我收集了几位同学的画法,你能看懂他这幅图的意思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评价一下他画的图好在哪里?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的原生态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 2.师:画线段图可以很简洁的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那我们一 起再来画一遍好吗? 3.师:根据黑板上的画图和自己的做个比较,完善自己的画图。

六下趣味数学校本课程

六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讲负数3第二讲圆柱的表面积(1)5第三讲圆柱的表面积(2) (7) 第四讲圆柱的体积(1) (9) 第五讲圆柱的体积(2) 11第六讲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3第七讲正、反比例的意义 (15) 第八讲比的应用(1)17第九讲比的应用(2) 19第十讲抽屉原理21第十一讲数与代数 (23) 第十二讲空间与图形25第十三讲统计与概率28第十四讲综合应用32

第十五讲整理复习36

第一讲负数(讲卷) 3. 如果水位下降2cm 时水位变化记作-2 cm ,那么水位上升1 cm 时,水位变化 记作(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 4 ?某品牌家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温度是零下 18C ,冷藏室比冷冻室的温度高 22 C,则冷藏室 的温度是 C 5. 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 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 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趣味冲浪,发展思维 6 .写出 A B 、C 、D E 、F 点表示的数。 A B CD R F I ■ I ? | ■ ? ? ? ? | i ■ ? ? ■ H il - 9 ( ) - I ( ) -5 -4 ( ) ( )-1 0 1 2 3 ( J f ) 6 7 S 7.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 4 1.5 -- — 3 - 5 — 5 2 3 &下面是林林家二月份收支情况。 2月8日:妈妈领工资1000元 2月10日:交水电费、管理费 180元 2月12日:林林买衣服用去 60元 2月15日:爸爸领工资 1200元 2月18日:去公园游玩用去 50元 2月20日:妈妈买衣服用去 150元 2月22日:爸爸买书报杂志用去 130元 2月28日:本月伙食费合计用去 820元 ⑴ 你用正负数的知识填写后表。 ⑵ 尝试计算林林家2月份的结余。 ☆☆☆扬帆远航,提升能力 9. 一个点从数轴上某点出发,先向右移动 5个单位长度,再 日期 收支惰观 2月g 日 + 1000 2 10 0 2 12 0 2 J9 u B 2 J31S B 2月20日 2 J 22 0 2 J 2S a 1.右图中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C 。2008年3月14日某市的气 温为-8C ~2C,这一天该地的温差是( )。 4 2 2 .在 1,2.5, 3.6,0.6,, 中,( 3 7 )是正数, ( )是负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快乐启航,走进生活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迁移 1.口算,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4=30×40=300×40=300×4000= 2.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6×3 0.46×20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安排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呈现例3情境图。 (1)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说一说2.4×0.8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宣传栏的面积”导入,既复习了计算面积的知识,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数学问题。) 2.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所以积大约是2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列竖式计算之前先估算,为笔算的结果确定大致范围。) (2)猜一猜,尝试算法。

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3)试一试,体会算理。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形: ①2.4米=24分米 0.8米=8分米 24×8=192(平方分米) 192平方分米=1.92平方米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积是19.2还是1.92,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把2.4米和0.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92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解释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2.4和0.8分别看作24和8,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92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图。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现在的积除以100,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4)验一验,确定结果。 通过推理,我们验证了2.4×0.8=1.92,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是2平方米左右。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 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黄颖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的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并捕捉“生活现象”——设计一列模拟“时间列车”,让学生在“时间列车”每一节车厢(学习车厢、运动车厢、游戏车厢、休息车厢)参与活动,以记录每节车厢的开始、结束时间和用时为主线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互之间合作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代呼唤教育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教改精神,我校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教改指导意见。即:1、面向全体,尊重差异。2、激发兴趣,主体参与。3、分类指导,合作答疑。4、反馈及时,探究事理。5、注重过程,学会学习。6、促进发展,评价激励。学校鼓励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并于上学期末还安排每位教师一节体现“新课标”教改精神的教改研究课。 当时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7、8岁的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表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亲身去体验。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电视儿童节目,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我就思考怎样把一节课以既有故事的生动、完整,又有儿童节目的兴趣、激情,并使学生在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呢?我精心的设计了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力求做到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 1、开发原则:《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 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 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 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 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 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 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 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 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 学好数学。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 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 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 故事》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 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 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 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 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

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二、课程主题与内容 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 课程内容: 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 3、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 4、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 5、通过学习了解转化的相关知识; 6、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理能力; 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 三、课程目标

小学五年级数学《2、5的倍数的特征》优秀公开课教学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 2、5 的倍数的特征》优秀公开课教学教案《2、 5 的倍数的特征》是学好找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 《2、 5 的倍数的特征》优秀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教学目标: 1、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 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 5, 5 是 30 的因数或 5 是 1 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 2 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 5 的倍数的同学起立,老师分别将 2 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 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 2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 ?今天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 2、5 倍数的特征 )。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 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 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 )2 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 2 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0, 2,4, 6, 8。) 2、举出几个 2 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 2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 2, 4, 6, 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 2的倍数的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 2、、、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 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 33,355 ,123 ,8089 ,655 ,881 。 偶数有: 98,988 ,0, 3678 ,1000 ,5656 。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 2 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 ?”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 ?”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 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

九年级:数学教案-一节数学活动课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九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学教案-一节数学活动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0和k<0两种情况下,拖动点P沿直线移动,观察y随x怎样变化?(或双击动画2按钮,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要继续动画,再双击动画2按钮)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同学们,认识它吗? 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引出问题:(课件出示棱长为9厘米的大正方体) 提问: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这样一个大正方体。要用多少块? 3、如果给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请你仔细观察,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分别会有几个面被涂上色?每个小正方体被涂色的面一样多吗?如果根据涂色的面的不同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没有涂色的) 师: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呢?如果让你来数,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很难数出。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比较简单的图形,探索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好吗? (板书课题:探索图形)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出示例题: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大正方体,各需用多少块?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这三个图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问题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出示表格 先来研究这个最简单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是几厘米? 板书:棱长 2 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这个大正方体需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8个) 现在如果老师把这个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的表面全部涂上颜色,每个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色?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作者:刘光瑞时间:2012-11-19 16:40:08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讨论记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要领指导〕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领指导〕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现象中的排列问题这一策略的优越性有了直观的感知,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把什么看作组?2.有多少组?3.余数是几?表示什么?4.每种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知识点: 梳理分析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三上趣味数学校本课程

三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内部资料(敬请保密) 3 …………………………………………………………………………第一讲有趣的测量 6 ………………………………………………………………………吨的认识第二讲 9 ………………………………………………………………………加法及巧算第三讲 12 ……………………………………………………………………减法及巧算第四讲 15 …………………………………………………………………………趣海拾贝第五讲 17 ……………………………………………………………………四边形趣谈第六讲 19 ………………………………………………………………………第七讲周长及估算 21 …………………………………………………………………第八讲有余数的除法 23 ……………………………………………………………………第九讲时、分、秒 25 …………………………………………………………………………口算乘法第十讲 27 …………………………………………………………………………数的叠加第十一讲 30 ………………………………………………………………………第十二讲有0的乘法33 ………………………………………………………………………第十三讲有趣的分数 36 生活中的数学……………………………………………………………………第十四讲 39 ………………………………………………………………………第十五讲期末大练兵 期末测试第十六讲40 / 1 有趣的测量(讲卷)第一讲 快乐启航,走进生活填上合适的单位。1.

汽水瓶高钢笔的长裤子的长一棵树高)约10(10)约15()约()约2( 2.连一连:把每小时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起来。900千米每小时行 70 每小时行千米 130千米每小时行千米每小时行15 米,两列火车一共长多少米?15003. 一列火车长1千米,另一列火车长 趣味冲浪,发展思维一根电线长4. 1千米,第一次减去278米,第二次剪去547米,两次共剪去多少米? 米。80从小月家到学校有米,从学校到电影院有505. )小月每天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回家,来回要走多少米?(1 (2)小月从家里出发,经过学校到电影院要走多少米? 扬帆远航,提升能力米。蜗牛什么时候能3米,晚上又滑下来米的围墙的最下面,它白天能向上爬一只蜗牛在一面高6. 104 爬到围墙的顶部?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材料

课程名称:《妙趣数学魅力无限》 前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趣味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3.通过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

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课程内容: 1、结合教材,精选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围绕数学快乐游戏、数学图形剪拼、数学智力竞赛等开展学习。 3、教学内容形式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原则与方法: 1、实践性、趣味性、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除了严谨性以外,还有很多的趣味性,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学中,面向学生全体开展各种活动,同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课程评价: 1、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2、学习成果展示评价。 课程目录 第一课时参观森林公园 第二课时快乐运算 第三课时迷惑人的数学故事 第四课时七巧板的来历 第五课时莫比乌斯带 第六课时平移和旋转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 《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 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 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 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 3÷4= 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 共9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王莹/二七区祥云路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多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其面积。而且,在前一课时中,学习了用分割法或者移多补少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由于过去的教学中对估算不够重视,或只重视估算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每个问题必须进行精确计算,认为估算不能解决问题,对估算不容易接受。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能比较清

楚地描述自己数格子估算面积的过程。 2、能够借助方格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想到,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估计面积,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能够灵活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内交流后,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是如何利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出树叶的面积。 2、在老师引导下,能够想到在方格纸上把树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并描述具体的估计方法。(如割、补、半格、添加、舍去等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数格子和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学生已经经历了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并已经会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此类内容,所以主要是利用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 2、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分析解决——练习深化——回顾反思。 3、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难点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规则图形进行面积估算。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检验发现这个活动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应用性数学校本课程。 2.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根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在“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的目标指导下,致力于建构适应学校特点、适合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

4.学校课程的开发不以编写教材为目的,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共同生成为基本特征的。 二、设置依据 1、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我们目前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 2、学校以“一切以学生的发展服务”作为学校今后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和追求,让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开阔的胸怀与视野、全面的素质与富有个性发展的特长,真正体现了作为学校主人的教师与学生在学校教育哲学上的认同。 3、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并诊断这些信息,总结经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学校开设校本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最大程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需要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来保障。 4、评估学校的课程资源,我校有多媒体教室,为开展科技校本课程提供了完善设备。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注意以下原则: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小数乘法 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10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三第4、5、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得整数乘法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下面各题,怎么简便怎么算,并说说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25×16 101×37 36×99+36 25×(4+57) 二、探索新知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 生计算第九页下的三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相等。) (2)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3) 生汇报:第一组算式用到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用到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 (4) 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发现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教材第10页例7. (1)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试着用简便方法算一算。 (2)学生试算。 (3)汇报算法,并说明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一个题:方法一: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4.78. 方法二:0.25×4.78×4 =4.78×(0.25×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78×1 =4.78 第二个题: 0.65×201 =0.65×(200+1)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教学设计课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1.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以下四个阶段: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汇报交流阶段。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

在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 三、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这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2.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对节约用水有深刻的体验,组织学生做个实验,用量筒测一测一分钟的水龙头的滴量,填表如下: 时间滴量/ML 一分钟十分钟一天 一个月一年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 四、宣传展示 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如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来,如何来进行宣传。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通过学校的小星星电视台向同学们宣扬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加深爱护水资源的责任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3分钟) 同学们,前不久我们银川市承办了小学生运动会,我校的体育健儿们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们都看到比赛了吗?(学生回答)老师也看了一些比赛,不过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要上课,还有许多精彩比赛都错过了。今天,我要先带大家去观摩一场小型的运动会。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师生对话,谈谈同学们身边发生的大事,合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就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既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情景导入:小动物的运动会。 (多媒体播放)四只小兔子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分四个道次沿椭圆形跑道跑一圈,再回到同一个终点,谁先回到终点就为第一。 师: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比赛公平呢?[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运动会是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自然。课的开始在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活动中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

提出问题。学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生提出将起跑线向前移动的方法,等等。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赛事回放:欣赏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时的图片。 教师同步讲解: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们体育比赛中的想法一样,进行400米的比赛,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3、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你能看出来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的知识找出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重新确定一个公平的起跑线。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几幅运动场上的图片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桥梁,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利用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起跑线提前的距离是多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观察跑道、探究问题(24分钟) (一)了解跑道结构:出示完整跑道图(共四道,跑道最内圈为400米) 1、观察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跑道缩小放在屏幕上,既直观又形象,也便于学生观察。并且直道和弯道用不同的颜色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跑道中的秘密:左右两个弯道合起来其实是个圆。] (二)简化研究问题: 1、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一条直道吗? 2、讨论:四个小兔子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哪一部分呢? 3、小结:既然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暂时将直道拿走看看差距在那里,好吗?(课件: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右两个弯道。)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相邻跑道的差距没有在直道部分,有学生想到会在弯道部分。在这里教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既然与直道无关,就把直道拿走,屏幕上只留下了左右两个弯道。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