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4年信息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信息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信息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信息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信息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试用稿)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信息技术听课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听课心得 莘县中心希望小学江利华做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一直有个很深的困惑:我们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我们的课如何上呢?是与他们语文、数学一样激情导入,循循善诱,探究教学吗?这次听了孙老师及樊老师的课,对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下面谈一下我的听课心得体会。 在导入的时候都尽力激趣导入。孙老师的LOGO课是从小乌龟图标开始导入,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都想知道这个小乌龟是如何画出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图形的,从而引出新课。而樊老师的《艺术字体扮漂亮》是如何导入的呢?是通过用不同样式的艺术字体演示同一个“舞”字,启发学生对艺术字体美的欣赏,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设计导入时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自发想学,爱学,要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顺理成章地进行到新授环节。 孙老师的用LOGO画几何图形在讲授新课时,先讲前进的命令为FD,右转命令RT,后退命令BK,左转LT,接着介绍格式:命令名加空格加参数,然后,让同学自己探究学习如何用这些命令画一个正方形。过一会儿,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成果,选不同的同学展示、解读自己的成果,这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学习,为进行下一步挑战有难度的几何图形埋下伏笔。学生边展示成果边解说如何做的。最后思考一下正五边形如

何编程。从而结束本课。干净利落,老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也亲自动手编程,得到了练习,并且学会了如何指挥小乌龟画几何图形,产生科研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潘桥中学信息技术考查评价方案 吴建永 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其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还应该包括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我校在期末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的考核包含了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1、操作能力(平时完成操作任务情况记录) 2、理论知识(笔试) 3、创作能力(期末命题自由创作) 4、品德修养(在课堂上的自律能力,包括纪律、浏览信息的自觉性、操作的协同性等) 5、应用拓展(在其它学科中表现出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建立学生小档案,每堂信息技术课及整合课都要作出相应记录,期末依此综合评价以我校的课题研究“等级+评语+特长”的方式给出。 其实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一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 1、传统的考试形式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利用限时完成的模式来检查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与熟练程度。考试一般会包括笔试与操作两部分。 2、大作业评价形式 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布置一个大型的作业,这个作业是围绕着学生本学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设置的。要求学生在平时课堂已经完成老师的任务后或者在课外完成,作业量比较大,通常会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作品制作,通过这个作品来检查学生对一个学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里通常还会包括其他的一些基本素养的考查。 3、平时活动表现 在每次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作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而这个评价着重于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在合作中的表现、对小组作品的贡献与建议等。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着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查。 通过这些评价,给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把学生一个学期的练习作品、创作作品、每次自我评价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等收集在一起,使学生、老师、家长能了解到其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我想这样的评价体系会更加科学和更加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根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中学阶段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等原则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设计 1、基本思路: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估占30%,由备课组提供标准,任课教师可视具体情况操作;学生参与课时数占1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操作;综合性评价占60%,由备课组集体命题,三者分数相加即为模块验收成绩(百分制)。 2、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过程性评价赋分标准如下: (1)作业完成情况(共15+10分) 本模块要求完成7次课堂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者可得10分,视作业质量可加至11~15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试用稿)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信息科技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不只是甄别、选拔和评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通过评价体系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合理地设计、调整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的作用范围涵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有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也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长期来一直采用全市统一等级考试作为学生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在推动全市普及信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只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不足,甚至出现新的应试模式,不利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深入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有必要按照《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的要求,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探索新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特别是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近年来,不少学校和区县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改革中作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003 学年,全市又有 11 个区县进行了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试点,为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原则、方法、实施、监督、保障等有关问题,特制订本评价方案(试行稿),以保证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健康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的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课程的目标展开。”信息科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围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既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估学生所掌握的方法、形成的能力和养成的行为习惯。根据上述要求,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是: 1.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历程,全面反映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2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学年度第一学期 秦建平 本学期信息技术科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以“好习惯终身受益”为思想,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结合教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电脑的习惯。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协作精神 在上机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及优生帮差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便于学习的交流,促进。 三、培养差生的自信心 走进差生的心灵,给他们鼓励,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

极性,对他们的学习不时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1.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的表现操作、完成任务等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 新技能。 2.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 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五、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经过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我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20XX年12月 篇二: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曹马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学生的迫切要求。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二、评价原则 a)评价方法多样化 《信息技术》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b)评价时间全程化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及时进行评价。 c)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见下表: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篇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

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篇二: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 关市镇盘石完小綦恒柏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的简单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评价方案(最新)

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标 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接受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自信心、创意意识、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二、评价原则 “公平原则”,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后一般由学生开始上机操作,不管是谁,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给自己打满分。 “优先原则”,同时采取谁完成的又好又快,通过同学互检确认,在评价表中表扬一项加分。用于激励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真实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求根据当堂现实的学习情况来开展评价活动,不允许当堂不评课后补评。 “诚信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整个过程,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事实求是,不要虚报成绩。 “全面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整个过程,不仅要关注到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为主的原则。 三、测试内容 三年级:考试题目:古诗配画 教师提供:古诗《春晓》(word文档)、图片(文件夹) 学生要求:1、打开word文档; 2、插入相应图片; 3、对文字进行“格式”设置; 4、对题目(春晓)艺术字设置; 5、背景设置; 6、图片格式“衬于文字下方” 四年级:

(一)、基础要求 教师提供:十二生肖邮票和毛泽东纪念邮票,毛泽东简介 学生要求: 1、PPT需包括四张幻灯片。 2、幻灯片1为标题——我的集邮册。 3、幻灯片2为目录——十二生肖邮票和毛泽东纪念邮票,并将目录“十二生肖邮票”链接到幻灯片3。 4、幻灯片3为“十二生肖邮票”,其中应包含至少一张生肖邮票,自己调整到合适大小,并加入“下 一张”动作按钮。 5、幻灯片4为“毛泽东纪念邮票”,其中应包含毛泽东邮票和毛泽东简介。 6、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保存到桌面),并上传到教师机。 (二)、加分项目 能应用背景填充、首页加“结束放映”功能、幻灯片设计、幻灯片版式、幻灯片切换等对幻灯片进行进一步修饰加工。 五年级: 考试题目:地球自转 教师提供:世界地图(图片) 学生要求:1、新建flash文档; 2、导入相应图片; 3、插入图层; 4、画圆 5、地图运动 6、遮罩 四、测试形式 上机操作。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这次国培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

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小学信息技术考核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考核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信息技术考核方案 一、考核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努力程度和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个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 4.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以指引学生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为达到发展目标而作不懈的努力。 5.激发学生内在评价的需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而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的意识。 二、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评价可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在平时上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学期结束时,可安排学生完成一件作品,要求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内容充实、技术性艺术性强。 三年级: 考察内容:画图出示一些图形素材,按照要求利用所学知识组合成一幅画,并给这幅画取个名字。 评价标准: 优秀:熟练运用复制、粘贴、移动、旋转与翻转、文字输入等技能,图形美观。 良好:能运用其中3项技能,组合图形合理。 及格:基本完成图形的组合,能运用所学1-2项技能。 四年级: 考察内容:出示两段文字,对文字按要求进行修饰(字体,大小,颜色等),并交换两段文字位置,插入一张图片,给文章添上题目(艺术字)。 优秀:能按要求顺利完成各项技能,图文安排合理 良好:能基本完成各项技能操作。 及格:能完成最基本的文字修饰。 五年级:考察内容:运用PPT软件制作一份的电子演示文稿评价标准:优秀:能熟练和合理运用PPT里各种功能,制作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动画设置合理,超级链接正确的电子幻灯片。 良好:能熟练和合理运用PPT里各种功能,制作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电子幻灯片。 及格:能运用PPT里的基本功能,完成一份电子幻灯片。 六年级: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研究论文(最新篇)

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研究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研究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的研究全文如下: 目前我国已经将信息技术教育列为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培养方案,为了反馈教学成果,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就要建立一套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这套方案需要包括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形式以及结果的处理安排。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 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

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 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 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 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

过程性评价(借鉴)

过程性评价 【摘要】文章浅析了过程性评价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遵循的原则,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导引课堂教学的更优化,并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反馈信息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英语学科教师,本人认为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是当前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这个大课题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务之急是将旧教育体制下所习惯性采用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加以改革,采用更为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从而真正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Frederich Taylor(1911)首次提出了教学评价的理念,该理念强调考试的意义,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在学期末或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为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提供鉴定性评价,这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职业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职业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过程性评价理念的提出弥补了终结性评价的不足。科学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不断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和激励学生高效学习。 职业英语教学评价要在相关教育评价理论的支持下,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估的效果虽不容置疑,但其实施过程却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和模式。 二、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激励和保持学生能够学习英语兴趣的场所;一个给学生提供最大最有效语言输入的场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得到展示的地方;一个学习困难能得到解决、学习策略能得到培训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上,贯穿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最后

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总 结 篇一: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小结 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小结 本人于XX年6月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英文过四级。XX年7月参加武汉市新进教师培训,8月分配到江夏区流芳高中,任教高中信息技术。XX年江夏区流芳高中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江夏区流芳高中改名为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我在光谷第二高级中学一直工作至今。XX年9月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XX年8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XX年获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使命,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为培养新时期信息化人才默默耕耘着。近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踏实地、开创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实践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责。 二、职业道德方面: 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有钻研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每一位学生,平时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注重个人形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实践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准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三、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为此,我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组织每星期的教研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习、实践工作,搞好集体备课,使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高。本人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机遇与挑战》和《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如何在普通农村高中开展》和《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学习的能力》

五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五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是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基础知识的接受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创新意识、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二、评价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公平原则”。在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过程中遵循“公平原则”。 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后一般由学生开始上机操作,不管是谁,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给自己打满分。 “优先原则”。同时采取谁完成的又好又快,通过同学互检确认,在评价表中表扬一项加分。用于激励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互帮原则”。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有的学生完成操作有困难,提倡互相帮助,对被帮助的学生,如果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同样可以得满分,帮助的学生可以在评价表中帮助一项加分。互相帮助,互助互利。这个原则调动了后进学生和先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实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求根据当堂现实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不允许当堂不评课后补评。 “诚信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虽然是当堂自我评价,学生也可以互相监督,但是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事实求是,不要虚报成绩。

过程性评价指标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过程性评价指标 基于远程全员培训模式的实际需求,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北师大版?初级)过程性评价指标依照培训学员的学习活动方式确立,同时遵照项目办指标体系标准,最终数据可映射到项目办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 根据本项目的基本要求,考虑到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全员培训的实际条件,评价指标以简单、可操作、反映实际情况为原则,依照培训学员的学习活动方式确立,以阶段成果、合作学习情况、培训作品展示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项,最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培训平台设有学习综合评价功能,针对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记录、数据,辅导教师对作业、专题研讨、作品展示进行审核并给予定性评价,系统汇总过程性评价结果自动生成参考成绩,最终成绩由辅导教师参考系统评价成绩,结合学员参与培训的总体情况和最终作品展示完成情况,给予综合人工评定。 下面是培训的过程性评价标准:

说明: 1、阶段成果 阶段成果评价项包括5项作业,即作业1、作业3、作业4、作业5、作业6,作业2“媒体素材加工”在本地完成,不计入成绩。 辅导教师在批改学员作业时,须按照作业评价量规或要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评语。作业6的评价比较特殊,不采用量规,其要求是:作业无错误评为优秀,有一处错误评为合格,有两处及以上错误评为不合格。 2、主题研讨 主题研讨要求针对“主题研讨”区内的12个主题回复12个帖子,且每个主题只能回复1次。辅导教师注意提醒学员发表主题帖时不要灌水,避免科学性错误。评判标准如下: 优秀:认真完成专题研讨,回复内容紧扣主题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映自己的原创观点,真实且言之有理。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及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第十课“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介绍利用“资源管理器”查看计算机资源、创建新文件夹、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学情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2 、学习前测: 1) 提问:谁能在“资源管理器”查看c盘上文件(全班只有 1、 2个学生看过) 2)让学生在d盘下面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全班只有 1、 2个学生创建正确) 结论: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创建、复制、移动文件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查看计算机资源。 2、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创建新文件夹。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能正确使用“shift”键和“ctrl”键。 页脚内容

4、掌握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能正确使用“shift”键和“ctrl”键 教学重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2、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教学难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的引入——查看计算机资源。 通过前面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就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问:那么在“我的电脑”窗口里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找一下。 2、查看计算机资源。 (1)双击“我的电脑”窗口里的一些图标可以打开对应的窗口,以便查看其中的内容。 页脚内容

例:利用“我的电脑”查看C:Windows中的内容,其操作方法如下: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盘,打开“C:”窗口;双击“Windows”文件夹图标,打开“Windows”窗口,查看其中的内容。 (2)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见信息卡) ①文件:存储在磁盘上的程序和文档。(书) ②文件夹:用于存储文件和其它文件夹,其作用是管理所包含的文件或文件夹。(书包) (3)小结:计算机中的资源主要是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 (4)学生练习:习题一。 3、管理计算机资源。 (1)创建新文件夹。[创建新文件夹的目的:在硬盘上有成千上万个文件,可以用文件夹来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它们。 例:在C盘中建立一个名为“picture”的新文件夹。 操作步骤:①选定位置:在桌面上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出现“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盘图标,出现“C:”窗口。 页脚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