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完整word版)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完整word版)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完整word版)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已经终结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之力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巨大冲击,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几乎无一例外,尤以美国为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和贡献举世公认,中国经济在这20多年里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自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其影响遍及世界。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中国的丝绸茶叶可谓是闻名于世,源源不断的流向于其他国家。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因为没有合适的商品输入到中国,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而他们处于贸易逆差。白银资本远远不断流入中国,可是说当时中国引领着全球的白银资本流动。如果同学们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本书叫做《白银资本——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是加拿大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写的。可以说那个时候中国需要资本,西方国家需要商品。随后在马可波罗游行记的描述之下,在充满着对黄金贪婪之情刺激之下,西方国家开始开辟新航路。15世纪随着新航路开通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而同期的中国选择了什么道路啊。对了,非常好,这个时候中国则关起了大门,开始闭关锁国,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因此越拉越大,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长达100年的屈辱历史。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才开始真正的站了起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作出了改革开放这样伟大的决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包括当时的苏联。对外开放,也让中国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可以说现在这个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可以说已经融为一个大整体了。面对这样的情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同样也离不开中国。我们来一一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这个是1971年到2009年世界几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图,这个菱形的呢就是中国,这个呢是美国……..我们看从1971年到21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都比较低缓,发展的比较平稳,那为什么到了21世纪的前十年我们是发展的如此凶猛呢。什么原因呢。很好,就是中国于2001年12月

11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当年的一个大事,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已经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张图就展示了中国入世艰辛之旅。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入世谈判,最终在经过将近20年的谈判成功入世。我们来看看加入WTO15年来,给中国带来那些红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500强绝大多数公司都在中国落户,吸引众多外商来投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看中中国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市场、稳定的社会环境等。)、世界上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飞速,进出口总额约为入世前的倍,2001年为0.51万亿美元,去年已经达到3.96万亿美元。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在对外出口上,初级产品出口份额由过去占10%下降至5%;工业制成品由过去36%上升至46%。推进制度改革,包括外贸经营权改革和以开放促改革,让所有履行法定程序的市场主体都可能成为外贸经营的主体;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像大家非常熟悉的上海浦东自贸区,发展非常迅速,天津也有自贸区,从而使得我国老百姓买东西更加实惠。我们开始在游戏股则之内享受到世界贸易所带来的一些红利。2011年迎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除了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二之外,中国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0%,外汇增长将近3倍,今天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8000美元,2015年中国GDP是10.47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确实要感谢国际和平稳定的大环境。这就是现在的浦东,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可是一片农田啊,非常荒凉,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我在上海上学的,我能够切身感受到上海那种繁荣气息以及竞争的活力,不像天津死气沉沉的感觉。可以说只要政策对头,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归根到底,中国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勇敢地应对国际市场,接受激烈国际竞争的考验,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利用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机,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大力引进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并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更是中国积极利用国外境外资金、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等发展自己的历史。在这个进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除了在经济上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之外,同时中国政治上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需要世界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我们就在这个平台上为中国争取了不少话语权,因为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另外中国还通过区域和次区域组织也为自身获得越来越多话语权。实践证明,没有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巨大成就和重要影响。中国的发展,还得益于总体缓和的国际安全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大战的危险进一步消除,对中国的直接的、大规模的外部军事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亚太地区形势基本稳定,中国处在一个总体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之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以自身的和平发展,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同样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中国用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是对人类进步的独特而重大的贡献。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大新兴市场,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外国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了大量机会。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2008年欧洲爆发欧洲危机,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有人说这次金融危机影响远远超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那今天世界走出了这场金融危机吗,显然是没有的。有人猜测可能2017年底会走出,但这也只是猜测,连特朗普都上台了,还有什么猜测是准的呢。这场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影响是非常大的,而2009-2011年中国向市场注入4万亿,从而带动了中国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入世15年以来,中国受益于开放的发展,但也因开放给世界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GDP贡献率由2001年的0.53%上升至2015年的24.8%,可以说现在中国咳嗽一下,有些国家经济就要感冒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澳大利亚是十分依赖中国的,澳大利亚出口的33%是中国的,排在第二位是日本,但仅仅只有15%,一下子就相差这么多。巴西出口的20%也是中国等等。去年石油价格暴跌,直接影响了像经济结构单一的俄罗斯、委内瑞拉。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买进了大量的石油,为什么啊,对了就是加强石油储备,趁低价屯点货对不对啊。货物进口增长了6倍,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达到7亿人次。光旅游这一项,很多国家都希望搭上中国旅游这个大户,典型的国家就是韩国了。韩国因为部署萨德,导致前往韩国的中国游客大幅度下降,于是韩国民众强烈抗议部署萨德。可以说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购买了美国7000亿美元的国债,正是因为中国这样的政策,才使得美国的经济不至于那么糟糕。中国GDP降低1%的话,新加坡就会降低4%。总而言之,中国经济的确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尔雅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习题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 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 C、历史 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 B、历史 4《君主论》的作者是: D、马基雅维利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 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 B、培根 C、马基亚维利 D、俾斯麦 我的答案:C 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 B、民族关系 C、历史理解 D、社会发展 我的答案:C 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马其顿崛起 D、特洛伊战争 我的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 B、50 C、10 D、5 我的答案:A 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B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 B、《君主论》 C、《佛罗伦萨史》 D、《人权力》 我的答案:D 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

B、霍布斯 C、马基雅维利 D、保罗·肯尼迪 我的答案:A 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 B、特奥多尔 C、波里比阿 D、韦杰提乌 我的答案:B 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我的答案:√ 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我的答案:× 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我的答案:√ 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18马基雅维利的《用兵之道》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我的答案:× 19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分析。我的答案:√ 20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与波斯之间反侵略的战争。我的答案:× 21《君主论》的作者是奥古斯丁。我的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二)待做 1与晚近得多的、基于“新方法论”的理论著作相比,那种著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 C国际关系史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2下面那一项不是经典鉴定得自的方面 A文学 3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方法是 B对国际关系史的研习和思考 4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 D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5地质学的大变革在于: C板块构造的提出 6国际关系理论化的经典方法的基干是: A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7下列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的是 B国际关系史 8有巨大进步,而给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以启发的学科是: B地质学 9国际关系经典鉴定得自: D以上都是 10国际政治性质被更多体现和传达于: D历史著述 11以下属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需要具有的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08 年第5 期社会主义研究No.5 , 2008 (总第181 期) SOCIALISM STUDIES Serial No.181 改革开放30 年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赵长峰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 强, 但距离名符其实的大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国际形象逊于国家形象, 但并非只有消极的一 面;中国的国际责任应该随着实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不能超出实力范围之外。 【关键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责任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8)05-0095-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合作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全球视角的解读”(批准号: 07JC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长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讲师。 30 年前的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历史航程。30 年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 价值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 而且也影 响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胡锦涛主席在2008 年新年贺词中说, “2008 年, 对中国人民来说, 是十 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 年。”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国际 形象以及国际责任的变化, 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郑重指 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 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①“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基于这些深 刻的认识, 我国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 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而且对 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 从对外开放前的政治、 安全领域向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扩展。这说明一 方面中国已放弃国际社会挑战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 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与中 国展开接触和对话。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 制约, 对外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全面融入”的国际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讲课教案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输出国,中国每年有1.5亿人次以上的超大旅游群体,而这场疫情让全球景点商户为中国人准备的支付二维码,成了孤独的摆设。如果说,之前中国游客略微嘈杂的声音,让他们的微笑里还夹杂着一丝无奈,那么这个时候,那种嘈杂的声音,肯定比教主的开示、比老母亲的叨唠更让他们怀念。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几乎赢得了全球所有跨国企业的青睐。这场疫情迫使几乎所有中国人集体在家宅着,让提前预备春节黄金周的外资商家们,胆战心惊应付几天后匆匆关门。如果说,之前还为黄金周疲惫不堪的接待烦心,那么这个时候,那种烦心,肯定比接下来向董事会解释财报要愉快千万倍。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王国,疫情导致的中国企业加长停摆,让诸多等待中国产品的伙伴们望眼欲穿却又束手无策。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对中国商品的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进行过无端的抱怨和诋毁,那么这个时候,那种抱怨和诋毁,肯定比无故伤害自己的亲人更能让他们反省自己的贪婪和挑剔。 从方方面面来看,中国力量在这次缺位中显得更加强大、深远和不可或缺。有史以来,我们的外国朋友,头一次如此热心关注中国的一个传染病毒,就连一直嚷嚷中国威胁的大佬们,在这个时候,也抛来了温情脉脉的眼波。 凡此种种,绝非良心发现,只因需要中国。

整个世界显示了对中国的依赖,我们正以亘古未有的姿势,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但是,形势仍然复杂,风雨之中的战略应对,是比当前困难影响更为深远的大事。 毕竟,我们所期,不止于被世界依赖。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中国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备胎到双腿 对一辆车而言,干活最脏最累,从来受苦受气,却得不到半点怜惜的,就是轮胎。轮胎既不值钱,又不受待见,只因备胎太多太便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上了代工的备胎之路,只是让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代人,这个备胎不仅成了主力,更可怕的是,他已经从驱动代步工具的轮胎,进化成了汽车司机的双腿。 这恐怕才是制造领域很多方面,世界依赖中国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库克面对特朗普的各种撒泼式的要求打起了太极,始终不把苹果手机的制造搬回美国?不是库克不爱美国爱中国吧,不是库克不懂美国政治吧,更不是库克想在中国弘扬人本精神吧? 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背后都只有一个朴素的真理——利益。 坐拥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手机产业链,已经独步全球。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选修论文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人。 引言: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前经济上政治上一度与世界隔绝的中国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到如今,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上也与世界各国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爱与恨 提到今天的中国,我最先想起的一个词,就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工业;2010年,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就超过9000万,解决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1、他们爱“中国制造” 中国的工业品因其物美价廉的特点,迅速在世界走俏,融入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国人以他们的勤劳和忍耐,默默地承受着极低的薪水,全球最长的平均工作时间,为世界输送价廉物美的工业品,成为了世界工厂,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美国方面的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美记者新著:一年不用中国货不可能 萨拉·邦焦尔尼女士在其新著《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出版之际撰文说,她希望她的书与那些抱怨“圣诞老人已经被外包到了红色中国”的人保持距离。英国《金融时报》9日就此刊发一书评说,作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探索:在生活中有没有可能一年不用中国货。但结果是否定的。 在几乎任何一个美国人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沃尔玛、塔吉特等大型连锁超市可以看到,标有“中国制造”的鞋帽、玩具、工艺品更是到处都是,将“中国制造”放在购物车里的美国顾客则络绎不绝。家庭主妇莎拉就对“中国制造”食品作了如此评价:“我经常买中国的食品,质量应该说很不错,一些食物味道很好,价格也很便宜。”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已经融入日本百姓日常生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近13亿中国人民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受到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政府主张在政治上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经济上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文化上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立场,准确表达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合理走向的基本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它的实质是主张对话协商、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包容开放。就是主张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平等的、友好的、坦诚的对话与协商,增加各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加强互利合作,谋求各方最大的共同利益,实现双赢或多赢;力求减少国与国交往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努力扩大双方的共识;承认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反对向其他国家强制推行自己的文明、价值和制度。它的目的是实现持久和平和世界的普遍繁荣,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不断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依靠和平与合作消除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战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努力消除暴力犯罪;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南北差别,消灭贫困,增进各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和福利,使各国人民共同地享受人类文明的进步果实;抛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协商、谈判、合作等途径,确立民主的、公正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确保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控制污染等手段,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我们党所主张建设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是如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也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影响问题;外交特点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中美目前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1]。 纵观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尽管尖锐的对立时有发生,但也不乏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出过现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长期友好发展。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完整版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认识方法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认识方法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但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世界与中国的变与不变中,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变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全方位影响更加明显的阶段。 201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再上台阶,成为世界第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A卷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A卷) 一、填空题(20*仁20 分)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______________ 口周作人 3?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_______ 和__胡适_。1917年1月在《新青年》 第2卷第5号发表了胡适的_《文学改良刍议》________________ 文,具体地提出了 他的文学主张,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4. _________________ ?小说家茅盾有强烈的“编年”意识,如果将他的小说《蚀》、《虹》 等作品依所描写的时代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生动而深刻的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禺的“四大名剧”是指《雷雨》、《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野》、《北京人》 6?郭沫若的新诗集_《女神》__________ 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 7.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和_《还乡记》______________ ,合称“三记”;8?方鸿渐是小说—《围城》__________ 的主人公。 9.“好一计鞭子”是抗战初期《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三江 好》的合称。 10.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

11 ?魏明伦的__《潘金莲》__________ 人称誉为“我国戏曲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大 胆的革新”。 12.“伤痕文学”以1977年刘心武的短篇_《班主任》 ______________ 发端,因卢新华的小说_《伤痕文学》_________ 得名,集中揭示了十年浩劫给人们的肉体和精 神所造成的累累伤痕。 13.新时期文学中,刘索拉__________ 小说《你别无选择》是被称为第一篇“真 正有了现代派小说的味”的作品。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_王琦瑶_ 张爱玲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的长安、《倾城之恋》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15.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 说外,还有余秋雨________ 《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二、选择题:(15*2=30 分) 1、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 A?《野草》(散文诗集) B ?《自言自语》C《过客》 D ?《朝花夕拾》 2、在现代文学史上,能够将先锋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与传统的古典小说意味 以及通俗的市井小说色彩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并得以广泛流行的小说家是(b ) A废名B.张爱玲C芦焚D ?沈从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