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复习题

(推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复习题

(推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复习题
(推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信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2、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态。

3、区域集团化: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

4、跨国公司: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济活动的公司企业,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5、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经济状态,也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二、辨析题:

A、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两种截然对立的趋势

答:错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快速发展是经济活动高度国际化,对国际经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与实现这一要求所遏制的日益严重的障碍,这两者之间尖锐对立所促成的,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与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相互作用的产物。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问答题:

A、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答:世界经济格局总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和两大经济体系的对到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具体体现在:

1、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在国际贸易领域,缔结了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战略安排扶植西欧和日本等盟国;

4、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5、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

与此同时,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开始了国民经济恢复的进程。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以其独特的经济活动方式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殊死的较量。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的两大经济体系并存对抗的局面转向多极化

1、美国日趋衰落,收支状况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恶化。具体表现在:

(1)“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频频爆发;

(3)发展速度落后于西欧和日本,国际地位下降。

2、6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从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加剧了西方国家之间为争夺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科技领先等内容的经济竞争和摩擦。

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苏联经济实力继续增强。

4、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明显上升。

(三)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出现了新的动向,区域经济组织加速发展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已对当今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助于市场的迅速扩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区域经济集团化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换效应,将会促进区内国际贸易和区外的国际贸易;

3、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4、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

5、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B、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C、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经济状态。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

1、国际分工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2、世界贸易迅速增长和多边贸易体制日趋完善;

3、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

4、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5、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

6、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不断加强。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积极作用:

1、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2、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

3、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

4、为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新的机遇。

(二)消极作用

1、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2、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弊端影响全球;

4、对世界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垄断地位。

此后美国的垄断地位逐渐下降以至动摇,日本则迅速崛起,西德的经济力量也迅速增加。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中走在日本、欧洲前面,生产率增长较快,国际竞争力加强,夺回了一度失去的一些市场,美日欧之间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

正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实力对比出现新的变化,加上苏联解体后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战略地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关系跃居为全球战略地位,经济因素在国家与民族利益中的地位上升,从而使主要发达国家间的经济摩擦不断增加。虽然,欧盟和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力量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日本和欧盟对美国不再惟命是从。而美国也对日、欧国家采取更强硬措施,以促使对方

打开市场大门。

(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加剧,地区间差距加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相当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东亚地区和拉美地区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然而,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很不乐观,人均收入非但未增加,反而下降。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总的来看,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本来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绝对数量和质量看,南北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南方的贫困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由于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南北经济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问题已成为发达国家和经济增长强劲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新焦点。随着冷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南北经济竞争已突出地表现出来,双方争夺市场的斗争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南北经济矛盾的重要内容。

两极格局终结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斗争中的有利战略地位逐渐丧失,南北经济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及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雅尔塔体制:主要是指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是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规定的原则与机制和总称。它主要表现为战后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大国)按照政治军事的实力对比重新安排和划分势力范围,确立了大国控制世界,实际上也主要是由美苏两个大国控制世界的原则和组织形式。这事实上等于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做出了安排,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二、辨析题:

A、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变为美国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B、近年来大国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是新形势下的一种结盟关系。

C、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到了新发展,联合国不再起作用。

三、问答题:

A、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一)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2、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传统的欧洲强国退居二线;霸权地位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新崛起的强国手中,并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①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1947年3月,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公开宣称苏联是“极权国家”,是美国的敌人;世界已经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世界国家“复兴”的使命;美国要向希腊、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后来人们把杜鲁门的这一思想和政策主张称作杜鲁门主义,并把它作为美国正式开始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主要标志。

②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亦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了经济,稳定了政局,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为西方内部建立稳固的政治军事同盟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继马歇尔计划之后,1949年3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意大利和冰岛12个国家在华盛顿正式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军事战略同盟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正式形成。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从1947年夏天开始,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阵营。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在华沙举行会议,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北约相对抗,从而使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全面建成。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确立。它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全球争夺划分了势力范围,确定了实力基础,并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二)两极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具体的事件有:苏南矛盾、波匈事件、布拉格之春以及中苏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

2、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具体表现为:美国霸权地位衰落、西欧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美之间矛盾突出。

3、第三世界的崛起。具体的事件有: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三)两极政治格局的终结

苏联解体不仅结束了列宁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而且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政治格局的彻底结束,世界进入重新确立政治新格局的过渡时期。

B、冷战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为什么突出表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答: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表明,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过渡期并没有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其基本依据是:

第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世界上很难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必然决定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的基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决定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变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带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已经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直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全球化时代世界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单独处理的,必须通过各国间的广泛合作才能妥善或有效地解决。在国际事务中国际合作趋势的加强客观上有利于更多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和展现实力地位,有利于推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第三,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多极化有利于各种力量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遏制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图谋,因而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倡导多极格局的建立,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趋势。

第四,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进行着深刻调整,这一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进行的,反过来又会加速多极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大国关系伙伴化已成为历史进步的表现,同冷战时期相比,大国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多种战略力量交叉互动,强调各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协调矛盾、发展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美国讲求主导世界的外交政策产生制衡作用。

第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的世界必然要求适合多样性文明发展的国际经济政治运行规则和管理机制,从而使各民族国家的利益得到尊重和体现。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将更能够包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国家共处共存,这与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相适应的。

C、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一)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因大国关系调整而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也因大国关系调整而加速走向多极化。大国关系的调整是多极化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多极化的发展,这种大国关系的调整将形成未来多极格局的框架,这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是:

1、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

2、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3、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4、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

但是联合国在机制、结构、运作、管理、功能、作用和使命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

1、近年来,某些大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逆我者弃之,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

2、联合国现有的体制落后于形势需要;

3、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面临新课题;

4、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求联合国进行改革;

5、联合国的财政危机日趋严重;

6、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

不过,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1、联合国在解决环境保护、消除贫困、保护人权、打击国际犯罪、反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方面的作用增强了;

2、联合国在协调全球不同行为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共同规则、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采取一致行动等方面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联合国维和行动空前活跃,至今维和行动已多达50多次,联合国进入了“第二代维和行动”时期。

(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传统安全威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安全威胁重新抬头。最显地表现在:

1、霸权主义有新的表现。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使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操纵国际关系,以控制、支配或统治其他国家和地区直至全世界的政策和行为。它是对外推行侵略和扩张政策的别名。霸权主义新表现在:

(1)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到处侵略、颠覆别国;

(2)新干涉主义盛行。

2、某些国家大幅度增加军费,积极扩大军备战,强化军事同盟,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出现了高科技军备竞赛的局面,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威胁增大。

3、由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及其他原因引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地区冲突和地区危机增多。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于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就目前来说,恐怖主义问题尤为突出。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和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目标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刑事犯罪的暴力破坏活动。

(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名词解释:

1、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使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操纵国际关系,以控制、支配或统治其他国家和地区直至全世界的政策和行为。它是对外推行侵略和扩张政策的别名。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机制的总和。

二、辨析题:

A、发展问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无关。

B、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三、问答题:

A、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答:(一)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和平包括世界总体和平和局部和平。当代的和平问题,首先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爆发;其次,还包括反对和制止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针对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裁军活动。

和平问题面临新的威胁:

1、核战争和核军备竞赛仍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的威胁

2、局部战争危害严重

3、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十分突出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

1、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最终消灭战争隐患;

3、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1、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加剧,地区间差距加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1)总的来看,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本来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绝对数量和质量看,南北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南方的贫困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2)由于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南北经济关系更加错综复杂。(3)两极格局终结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斗争中的有利战略地位逐渐丧失,南北经济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及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2、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再发展问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发展状态,直接制约着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的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也是发达国家实现再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再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前提的。

3、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粮食、人口、能源、环境等。

B、简述不同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答:(一)美国主张建立它主导的以美国模式为样板的国际新秩序。美国关于新秩序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发挥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调整联盟战略,利用联盟关系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

4、建立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体系,消除危及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有效借助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

(二)西欧、日本等国主张建立美日欧共同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1、日本政府认为:第一,今后是国际秩序大调整时期,旧秩序下的美国霸权体制已开始瓦解;第二,日本应当作为支撑国际秩序的一极发挥作用和承担责任,要为建立冷战后国际新秩序发挥创造性作用。

2、西欧主要国家在建立新秩序方面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是各国都主张建立一个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美欧日三极主导下的国际新秩序,反对一国领导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担领导责任。并且强调,欧洲不仅在世界经济领域中要发挥力量中心的作用,而且将成为世界政治领域的中心。西欧主要国家同时主张发挥联合国在建立新秩序中的作用。

(三)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党的十六大报告针对国际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化了关于国际新秩序的认识,第一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四个方面全面而完整地提出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观点和立场,阐明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报告指出: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指导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第四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答案见问答题C):

1、尼克松主义

2、新遏制战略

3、超越遏制战略

二、辨析题:

A、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

B、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成为自然而然的诉求。

答: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等西方大国支持日本结束经济中心主义和小国主义;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和新保守主义兴起是它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础。

三、问答题:

A、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1、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当代资本主义仍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科技在发展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并且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科技生产一体化,科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2、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首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西方国家相互投资、互为市场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向,经济全球化和地区集团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度加大,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加强。

4、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刺激”和竞争的推动。为了减少和抵制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与之竞争,西方不得不调整政策,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5、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和平局面和这些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明显趋向缓和,使发达国家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

6、掠夺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材料、燃料和不平等贸易,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连西方国家自己也认为,战后的经济繁荣是以廉价能源和原料供应为前提的。

B、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答:(一)资本主义民主制的主要原则

1、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

2、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

3、代议制原则

4、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

5、法制原则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基本制度 1、议会制度 2、选举制度 3、政党制度 4、行政制度 5、司法制度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在战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民主有了很大发展,国家在调节干预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有所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由于各种具体制度的掩饰和安排更隐蔽了。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仍然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和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其资产阶级性质没有改变。

1、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化。

2、金钱是这一制度存在和运转的基础。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是由政党所操纵的。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作为一种政治形式,就其包含的丰富的管理技术来看是有效的,就人类文明所追求的权利平等目标所取得的进展程度来看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但它是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其突出表现是政治与金钱之间存在深厚的亲缘关系,这使它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任何一种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总是体现了该体制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总是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相一致的,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也不例外,它本质上无疑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工具。

C、如何认识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

答: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一直把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作为自己的目标,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全球战略的扩张阶段

1、杜鲁门的遏制战略。杜鲁门上台后,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冷战、遏制战略。其基本内容是:(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2)对西欧和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进行扶植和援助,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对盟国进行控制;

(3)对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支持亲美独裁政权;

(4)在军事上,实行一系列的“共同安全计划”。

2、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在坚持冷战、遏制战略的同时,调整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其基本内容是:

(1)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解放”政策,即提出与实施“和平演变”政策;

(2)在亚非拉地区加紧全面扩张和渗透,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3)在军事上,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3、肯尼迪的“和平战略”。肯尼迪上台后,继续奉行冷战、遏制战略,其特色是提出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实质是通过运用和平与战争的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具体说来:

(1)同苏联既对抗又合作;

(2)在亚非拉地区,施以“恩威并用”的政策;

(3)在军事上,保持打赢“两个半战争”的能力和水平。

(二)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阶段

1、尼克松主义。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总统提出了一套新的对外战略,即所谓的“尼克松主义”。其内容涉及很多方面:

(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政策上协调一致,经济上相互让步,军事上共同分担责任;

(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

(3)借助中国抗衡苏联,积极打开了对华关系的大门;

(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5)军事上,准备打赢“一个半战争”。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其实质就是: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内外压力;通过缓和与苏的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通过牺牲盟友,以延缓自身的衰落;通过维护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冷战与遏制战略色彩仍浓,和平演变的内容增加。

2、卡特的“世界秩序战略”。卡特在执政的前期仍奉行尼克松主义,后期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把加强美国的思想意识对世界的影响,改善美国的战略地位,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作为对外战略的出发点。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三边主义”,加强美、日、欧三边合作;

(2)发展更为和谐的南北政治、经济关系;

(3)进一步同苏联、东欧实行全面的、真正的缓和;

(4)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合作关系;

(5)提出“人权外交”。

(三)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美国全球战略新发展的阶段

1、里根的“新遏制战略”。针对20世纪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和美国国内经济困难的状况,里根政府放弃了缓和与均势战略,提出并实施了“新遏制战略”。主要内容是:

(1)重振美国经济,大规模扩军备战;

(2)对苏放弃缓和保持进攻性的强硬政策;

(3)与苏联加紧在第三世界争夺;

(4)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加强与盟国的政治协商;

(5)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6)全方位推进和平演变战略和政策;

(7)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加快研制实施。

“新遏制战略”实质仍是冷战、遏制,但把“封堵”扩展为“有限推回”,提升了和平演变战略的地位与运用。

2、布什“超越遏制战略”。乔治?布什就任总统后,美国政府对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1)利用各种手段对苏联进行演变;

(2)提出“新大西洋主义”,在重塑欧洲格局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3)维持中美关系基本框架,诱压中国进行“和平变革”;

(4)对第三世界,加强防范地区危机对美国利益的损害;

(5)提出要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

(6)在军事上,继续推进“星球大战计划”。

(四)20年代90年代初至今,美国全球战略的扩展和单边主义阶段

1、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中的世界冲突四起,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经过几年的酝酿修改,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外交政策的三项指导原则,即维护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推进民主,并制定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主要内容有:

(1)坚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2)维护大国关系;

(3)促进国际经济、安全合作;

(4)在世界范围推进“民主”、“人权”;

(5)在军事上停止“星球大战计划”,实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和地区导弹防御计划;

(6)加紧北约东扩。

2、乔治·W·布什的全球战略

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美国所作的这些调整,正在并将进一步对世界政治和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主要内容有:

(1)更加重视本土安全,成立国土安全部;

(2)推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

(3)借反恐之机,谋求全球霸业;

(4)改变了核战略思想,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门槛;

(5)促进经济全球化,推进美国价值观念。

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特点:

(1)单边主义;

(2)追求美国的绝对军事安全;

(3)美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时更加倾向使用武力。

D、80年代以来,西欧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80年代以来,西欧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

1、积极“东扩”,接纳广大中东欧国家。

2、推进南下战略。

3、实施“新亚洲战略”。

4、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维护西方整体利益,讲求建立欧、美、日共同主宰的国际新秩序。

5、充分重视同俄罗斯发展关系,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6、非常重视发展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关系。

7、重视冷战后联合国在世界上的作用。

E、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采取的措施有:

1、谋求建立“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2、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协调与欧洲的关系;

3、立足亚太地区,逐步确立抗衡美欧的地盘;

4、从世界局势和自身外交战略的角度处理日中关系;

5、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扩大外交的“回旋余地”;

6、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

7、增强军事力量,向军事大国迈进。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后争得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国家。

2、万隆会议:

3、不结盟运动:

4、七十七国集团:

(2、3、4答案见问答题A)

二、辨析题:

A、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北差距不断缩小;

B、当今世界动荡的根源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三、问答题:

A、第三世界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其兴起有何意义?

答:第三世界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这三个里程碑。

(一)万隆会议

1、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29个亚非国家。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的召开,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互相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地区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合作。这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二)不结盟运动

1、1961年9月,25个中小国家首脑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

(1)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2)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3)揭露和打击了霸权主义;

(4)推动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三)“七十七国集团”

1、在1964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决定在每次贸发会议之前,七十七国集团都要开会协调立场、研究对策,以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从而首次在联合国系统内部形成了以维护发展中国家自身权益为目的的国家集团,“七十七国集团”因此得名。

2、“七十七国集团”建立的意义:

(1)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2)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3)推动了南北对话,缓和与改善了南北关系。

(四)第三世界兴起对战后世界的重大影响

1、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

2、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3、促使联合国发生了深刻变化;

4、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对国际秩序的破旧立新做出了独特贡献。

B、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的成就有:

1、民族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2、畸形的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3、经济自主性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C、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

答:1、发展民族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唯一途径。2、发展民族经济是巩固政治独立的保证。

D、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取得了哪些进步?

答: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国体、政体的多样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表现。它有差异大、欠发展、矛盾多、冲突多的弱点的一面,但不能由此而否定其占主流地位的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从整体上看,

1、它们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国家;

2、它们在不断探索着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3、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集权体制逐步向民主体制发展;

4、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比较正确的民族政策,正在化解种族、部族、民族矛盾,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正在形成;

5、大多数国家政局稳定,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均是进步、文明、活力的突出体现,是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辨析题:

A、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误会;

答:苏东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苏东国的社会主义曾经取得辉煌成就;苏东国家发生演变完全是自身的实践造成的,与社会主义制度无关。

B、前苏联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

二、问答题:

A、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是什么?

答:(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使苏共一步一步误入歧途:

(1)1988年6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改革方向开始转变。

①改革的重点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为政治体制改革;

②改革的矛头指向政治体制的核心——党的领导,并提出第一步措施是取消党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直接领导和组织领导;

③改革的目标从原来的“完善社会主义”转变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和3月中央全会做出了以下关系苏联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定。

①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

②把政权转交给苏维埃;

③准备实行多党制,建议实行总统制。

(3)1990年7月苏共召开28大,使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完整的体系。

①在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②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③在意识形态上实行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即摧毁社会主义。

2、深层次原因:

(1)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乃至停滞倒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乃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权根基;

(2)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3)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崇尚西方制度,实施“西化”,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4)西方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

(二)其留下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同时又必须始终注意牢牢地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这一图谋进行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B、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答:(一)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曲折前进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人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同样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曲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一方面,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还处于力量对比的新弱旧强的状况,这种状况是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改变的。在新弱旧强的力量对比状况下,社会主义出现失败、发生曲折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缺少足够的经验,由没有经验到有一定经验、再到有较多经验,也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探索过程才能实现。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失误同样是难以避免的。

3、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固然不是好事,尤其是在分别搞了40余年和70余年社会主义的东欧国家和苏联发生严重挫折更不是好事。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因为东欧和苏联的剧变,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它们走过的弯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某些借鉴。我们看到,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及时地总结了其经验教训,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和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失败,社会主义的前途光明

1、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的、暂时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条件下继续发展;

2、苏东剧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前苏联领导集团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是严重阻碍苏联社会发展的苏联模式的破产,是肆意扭曲和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恶果;

3、与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一样,社会主义总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的,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三)确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经济实力;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和依靠自己的力量;

3、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4、坚持改革,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七章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独联体:独联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而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独联体不设中央政权机构,只有协调机制,对各成员国没有约束力,各国都是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

2、休克疗法(答案见问答题A)

3、双头鹰外交(答案见问答题C)

二、辨析题:

A、独联体究其实质来说,仍是国家。

三、问答题:

A、如何理解俄罗斯的经济转型?

答:由于多年政局动荡、计划经济体制的崩溃、原有经济联系的突然中断,独立后的俄罗斯面临十分困难的经济转型任务。

201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二

客观题共40题(满分100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大经济组织并立与多种经济力量得到发展,这三大经济组织指的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非洲联盟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 战后70年代,在推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亚洲四小龙,四小龙是指()。 A. 新加坡 B. 香港.台湾 C. 韩国 D. 菲律宾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创立于1949年4月4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称()。 A. 北大西洋联盟 B. 北大西洋集团 C.

北约 D. 华沙条约组织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振兴()作为维护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三大支柱。 A. 经济 B. 科技 C. 军事安全 D. 促进民主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 日本全面学习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管理先进制度,形成日本本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其核心是(),被称为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 A. 岗位责任制 B. 终身雇佣制 C. 年功序列工资制 D. 企业内工会制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外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谋求军事优势.与美国展开核竞赛 B. 主动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 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 D. 开始在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7题(已答).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复杂,从政体上有()。 A. 议会共和制 B. 总统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政教合一及军人政权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8题(已答). 现代技术革命以()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A. 生命科学 B. 原子能 C. 空间技术 D. 电子计算机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 A、中美苏“大三角”战略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 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 B、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3、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4、从建国到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反对"帝修反" C、"联美反苏" D、"一条线、一大片" 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 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蒙古 B、苏联 C、阿尔巴尼亚 D、朝鲜 8、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 9、中国何时加入WTO() 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 10、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叙利亚 11、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12、田中角荣内阁时期的日本外交政策是()。 A、“亚洲一员”外交方针 B、“等距离外交”方针 C、“全方位”外交方针 D、“多边自主”外交方针 1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在()召开的。 A、埃及 B、印度 C、缅甸 D、南斯拉夫 14、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政策 C、“两个半战争”战略 D、缓和战略 15、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B、"全面伙伴关系" C、"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 D、"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2.中国政府主张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是有利于( ) A.建立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平衡 D.推动经济全球化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1. 组织层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B.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 C.1:1的联系,1:n的联系,n:m的联系 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2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A.动态完整性 B.数据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结构完整性 3 SQL Server 中的角色是[ ]。 A. 一个服务器登录 B. 一个数据库用户 C. 一组权限的集合 D. 一个服务器用户 4.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无需改变,这样的特性称为数据的[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程序无关性 D.物理无关性 5.下列哪个不是以处理大量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特点[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数据需长期联机保存 C.数据的计算复杂 D.数据可被多个应用所共享 6.E-R图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7.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型属于[ ]。 A.需求分析 B.物理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概念结构设计 8.[ ]记录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9. [ ]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 A.程序 B.进程 C.事务 D.文件 10.信息世界中,实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 客观存在的属性 C. 客观存在的特性 D. 某一具体事件 11. 数据库系统中, DBA表示[ ] 。 A.应用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用者

数据库课后答案讲解学习

第1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中,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能保存。 2. 数据模型由以下三要素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 3.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 数据模型)。 4. E-R模型属于(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指层次、网状、关系。 5. 数据库专家们提出了数据库系统分级的系统结构模型,整个系统分为三级,它们分别是(外模式)、 (模式)和(内模式)。 二、选择题 1.在文件系统阶段,操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是(A )。 A.文件 B.记录 C.程序 D.数据项 2.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库具有(C)。 A.数据可共享 B.数据无冗余 C.特定的数据模型 D.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3. 在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中有(A)。 A.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B.数字型、字母型、日期型 C.二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 D.数学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 4. 用表格形式的结构表示实体类型以及实体类型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A)。 A.关系数据模型 B.层次数据模型 C.网状数据模型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5. 描述概念模型的常用方法是(D)。 A.建立数据模型方法 B.需求分析方法 C.二维表方法 D.实体-联系方法 三、判断题 1. 数据库管理员是专门从事数据库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人员。(√) 2. 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3. 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它是一种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的模型;它与具体的数据库系 统无关,与具体的计算机平台无关。(?) 4.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5. 内模式亦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 四、简答题 1.解释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 数据库(DataBase)是具有统一结构形式、可共享的、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组用于数据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组成的软件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和数据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的总称。 2.数据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数据有如下特点: (1)数据不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不共享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

一、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 第1题(已答).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2题(已答).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不什尔州布雷都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3题(已答). 国家利益决定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对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第4题(已答). 影响世界政治发展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经济和科技、军事、意识形态是影响世界政治的基本因素。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5题(已答). 依据在国际关系总体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大致可分为全球协调发展组织、主导力量制衡的国际组织和主导国际经济运转的组织。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6题(已答).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关,全体会员有义务接受并执行安理会的决定。 对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第7题(已答). 1989年之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了遏制战略。 对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第8题(已答). 美国政治制度是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专制意义。 对错 【参考答案】错 【答案解析】 第9题(已答).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它们被称之为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10题(已答). 实行土地改革是日本政府根据美军占领当局的指令实行的一项以铲除封建经济基础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土地改革措施。 对错 【参考答案】对 【答案解析】 第11题(已答). 在外交政策上,普京在叶利钦双头鹰外交的基础上制定了所谓的双翼外交,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吉首大学数据库期末模拟考试试题(AB卷)

数据库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吉首大学 数据库原理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已成为这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________________ 。 2. 数据模型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3. 游标的功能是把________________ 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 。 4. 最常用的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是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 模型是现实世界到_____________ 机器模型的中间桥梁。 6. 数据独立性是指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独立性。 7.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目前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等。 8. 目前数据库产品有SQL Server 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关于冗余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冗余的存在容易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 B .冗余的存在给数据库的维护增加困难 C .不应该在数据库中存储任何冗余数据 D .冗余数据是指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 2. 概念模型独立于( ) 。 A .ER 模型 B .硬件设备 C .DBMS D .操作系统 3. 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A. 主码是一个属性,它能唯一表识一列 B. 主码是一个属性,它能唯一表识一行 C. 主码是一个属性或属性集,它能唯一表识一列 D. 主码是一个属性或属性集,它能唯一表识一行 4. 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 。 A .数据独立性 B .数据安全性 C .结构规范化 D .操作可行性 5. 一个关系中的候选关键字()。 A .至多一个 B .可多个 C .必须多个 D .至少3 个 6. 常用的关系运算是关系代数和()。 A .集合代数 B .逻辑演算 C .关系演算 D .集合演算 7. 在基本层次联系中,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是()。 A .一对一联系 B .一对多联系 C .多对多联系 D .多对一联系 8. 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数据不一致性()。 A .不可修改、不可重复读、脏读、死锁 B .不可重复读、脏读、死锁 C .丢失修改、脏读、死锁 D .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脏读 9. 在数据库与宿主语言之间传递信息是通过()。 A. 全局变量 B. 共性变量 C. 公共数据区 D. 系统缓冲区 10. 数据库的()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A. 安全性 B. 完整性 C. 并发控制 D. 恢复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介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一 一、填空: 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20实际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它还通过想西方国家提供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4.新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新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 5.主权国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40% 。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以 西欧、日本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第三世界整体。 -1-

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9.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A.国家利益 B.生存利益 C.全局利益 D.发展利益 2.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力包括:( B ) A.资源力 B.经济力 C.科技力 D.军事力 E.文教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 了 ( C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复兴欧洲计划 4.( A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A.跨国公司 B.国际金融 C.能源 D.国际贸易 5.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D )的旗帜。 A.经济全球化 B.新科技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新经济 三、多项选择题: 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 ABCDE ) A.国家 B.国际组织 C.政党 D.跨国公司 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数据库期末试题 附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分,每小题1分) 1. 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中没有数据冗余 B.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C.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 D.数据库加强了数据保护 2. 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D.模式 4. 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没有行序和列序 D. 没有重复元组 5. 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6.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BD)+为( )。 A.BCD B.BC C.ABC D.C 7.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 8. 若关系模式R(ABCD)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C.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9.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普遍采用( )。 A.封锁技术 B.恢复技术 C.存取控制技术 D.协商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 A.可靠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安全

数据库sql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数据库sql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borrow 表) (reader表)1) 找出姓李的读者姓名(NAME)和所在单位(COMPANY)。2) 列出图书库中所有藏书的书名(BOOK_NAME)及出版单位(OUTPUT)。3) 查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所有图书名称(BOOK_NAME)及单价(PRICE),结果按单价降序排 序。4) 查找价格介于10元和20元之间的图书种类(SORT),结果按出版单位(OUTPUT)和单价(PRICE)升序排序。5) 查找书名以”计算机”开头的所有图书和作者(WRITER)。6) 检索同时借阅了总编号(BOOK_ID)为112266和449901两本书的借书证号(READER_ID)。##7)* 查找所有借了书的读者的姓名(NAME)及所在单位(COMPANY)。8)* 找出李某所借所有图书的书名及借书日期(BORROW_DATE)。9)* 无重复地查询xx年10月以后借书的读者借书证号(READER_ID)、姓名和单位。##10)* 找出借阅了一书的借书证号。11) 找出与”赵正义”在同一天借书的读者姓名、所在单位及借书日期。12) 查询xx年7月以后没有借书的读者借书证号、姓名及单位。#13) 求”科学出版社”图书的最高单价、最低单价、平均单价。##14)* 求”信息系”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次数。#15) 求出各个出版社图

书的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和总册数。#16) 分别找出各单位当前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数及所在单位。17)* 找出当前至少借阅了2本图书(大于等于2本)的读者姓名及其所在单位。18) 分别找出借书人次数多于1人次的单位及人次数。19) 找出藏书中各个出版单位的名称、每个出版社的书籍的总册数(每种可能有多册)、书的价值总额。20) 查询经济系是否还清所有图书。如果已经还清,显示该系所有读者的姓名、所在单位和职称。附录:建表语句创建图书管理库的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基本表的表结构:创建BOOK:(图书表)CREATE TABLE BOOK ( BOOK_ID int, SORT VARCHAR(10), BOOK_NAME VARCHAR(50), WRITER VARCHAR(10), OUTPUT VARCHAR(50), PRICE int); 创建READER:(读者表)CREATE TABLE READER (READER_ID int,COMPANY VARCHAR(10),NAME VARCHAR(10),SEX VARCHAR(2),GRADE VARCHAR(10),ADDR VARCHAR(50)); 创建BORROW:(借阅表)CREATE TABLE BORROW ( READER_ID int, BOOK_ID int, BORROW_DATE datetime)插入数据:BOOK表: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1,'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17、90);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2,'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17、90);insert into BOOK values(445503,'TP3/12','数据库导论','王强','科学出版社',

川大16年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2

川大16年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 A.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 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 C. 建立国际新秩序 D. 和平与发展 正确答案:D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 A. 欧洲 B.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 亚非拉地区 正确答案:D 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A. 西方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东方国家的发展 D. 发达国家的发展 正确答案:B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 A. 各国平等裁军 B. 不干涉内政 C. 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D. 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 正确答案:C 5.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 A. 田中角荣 B. 中曾根 C. 桥本龙太郎 D. 海部俊树 正确答案:D 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 A. 《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 B. 《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 C.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D. 不结盟理论 正确答案:A 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 A. 和平问题 B. 发展问题 C. 安全问题 D. 裁军问题 正确答案:B 8.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 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 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 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正确答案:A

世界经济与政治简述题

?什么是世界格局?简述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P8+P9 共4点意义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及有关的组织机构等)在合作与竞争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在实力上和利益上达到或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均衡。 研究世界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世界。 其次,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角色,特别是发挥重要作用的角色。 再次,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最后,研究世界格局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我们自己和其他角色的比较分析中正确地估量自己,从而区别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对策,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 ?简述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P155+P156 共5点 第一,右倾保守政治力量占据上风。 第二,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第三,不断制造“教科书事件”,为侵略历史翻案,甚至美化侵略历史。 第四,出台右倾色彩较浓的政策法案,计划修改宪法。 第五,极力发展军事力量,妄图充当军事大国。 ?简述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弊端。P193中间1段 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经济上,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不能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真正结合、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的密切结合,从而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了生产力的发展 ?什么是国际秩序?中国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P112倒数第二段;P117第2段5点 国际秩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中国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2.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3.世界各国主权平等;4.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5.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简述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世界格局应遵循的原则。P7最后5点 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世界格局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把研究对象纳入它所属的整体中,从整体来认识和看待; 2.相互联系原则,强调整体内部个部分、各要素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 3.有秩序原则,即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联系是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的, 这种秩序性和规律性规定了整体的性质和功能; 4.动态原则,即整体、部分及各要素都处于运动发展之中; 5.定量化原则,即它们的运动、变化都以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 这些原则对我们研究世界格局是有帮助的,事实上,我们就是把世界格局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进行研究的。 ?简述北约东扩的原因。P141??? 西方国家为了消化冷战的胜利成果,填补因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力量和权力真空,启动了北约东扩。

数据库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四、程序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对于教学数据库的三个基本表 学生student (sno,sname,sex,sage,sdept) 学习sc(sno,cno,grade) 课程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 试用SQL语句表示:下列语句。 (1)"查询全男同学信息情况"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ex='男'" (2)"查询选修了1号课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elect sno,grade from sc where cno='1'" (3)"查询所有选修过课的学生的姓名,课程名及成绩" "select 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sc,course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sodocs.net/doc/cf4509357.html,o=https://www.sodocs.net/doc/cf4509357.html,o" (4)"查询选修了数据库原理课的最高成绩" "select max(grade) as '最高成绩' from student,sc,course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sodocs.net/doc/cf4509357.html,o=https://www.sodocs.net/doc/cf4509357.html,o and cname='数据库原理'" (5)查询所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同学的姓名" "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sno in (select sc.sno from sc where cno='1')" 2.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20分)供应商表S(SNO,SNAME,STATUS,CITY); 零件表P(PNO,PNAME,COLOR,WEIGHT); 工程项目表J(JNO,JNAME,CITY); 供应情况表SPJ(SNO,PNO,JNO,QTY);SPJ表 J表 S表 P表 请用关系代数完成如下查询: 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 SNO 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吗SNO 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1.∏sno(σJNO=‘J1’(SPJ)) 2.∏sno(σJNO=‘J1’ΛPNO=’P1’(SPJ)) 3.∏sno(σJNO=‘J1’(SPJ)∞σcolor=‘红’(P)) 4.∏jno(SPJ)-∏jno(∏sno(σcity=‘天津’(S))∞∏sno,jno (SPJ)∞∏jno σcolor=‘红’(P)) 5.∏jno, pno(SPJ)÷∏pno(σsno=‘s1’(SPJ))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本大题共30分) 1. 学生运动会模型: (1)有若干班级,每个班级包括: 班级号,班级名,专业,人数 (2)每个班级有若干运动员,运动员只能属于一个班,包括:运动员号,姓名,性别,年龄

数据库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数据操作功能、事务的管理和运行功能。 它们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所以数据库系统是个大的概念。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由管理员操作管理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用来操作数据库的。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两个阶段,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比较用文件管理和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主要区别。 答: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实际上是在应用程序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个系统软件,即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得以前在应用程序中由开发人员实现的很多繁琐的操作和功能,都可以由这个系统软件完成,这样应用程序不再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方式,而且数据的存储方式的变化也不再影响应用程序。而在文件系统中,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是紧密相关的,数据的存储方式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应用程序,因此不利于应用程序的维护。 4、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于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指以数据库数据为核心的应用程序。 第二章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据模型要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第二是数据模型要容易被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 D )。 A、中美苏“大三角”战略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 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B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3、从建国到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主要外交政策是( A )。 A、"一边倒" B、反对"帝修反" C、"联美反苏" D、"一条线、一大片" 4、中苏关系于( C )完全破裂。 A、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 B、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 C、1969年苏联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时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 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C )。 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 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 )。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7、和平与发展是中国( B )。 A、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D、一项基本国策 8、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B )。 A、蒙古 B、苏联 C、阿尔巴尼亚 D、朝鲜 9、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D )。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 10、中国何时加入WTO( D ) 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 11、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 B ) A、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D、叙利亚 12、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 A、发达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握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1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B )。 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政策 C、“两个半战争”战略 D、缓和战略 14、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 D ) A、"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B、"全面伙伴关系" C、"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 D、"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D )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 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三级视图,反映了三种不同角度看待数据库的观点,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D)。 A. 存储视图 B. 概念视图 C. 内部视图 D. 外部视图 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 E-R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A)。 A. 不可再分 B. 可再分 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 D.以上都不是 6.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 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 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关键字为( C )。 A. 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B. 职工关系的“设备号” C. 设备关系的“职工号” D. 设备关系的“设备号” 7.以下四个叙述中,哪一个不是对关系模式进行规X化的主要目的( C )。 A. 减少数据冗余 B.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 C. 加快查询速度 D.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 8.关系模式中各级X式之间的关系为( A )。 A. B. C. D. 9.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 )。 A. 安全性 B.完整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10.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B )。 A.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B.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1.下列哪些运算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D )。 A. 交、并、差 B. 投影、选取、除、联结 C. 联结、自然联结、笛卡尔乘积 D. 投影、选取、笛卡尔乘积、差运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