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摘要】随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信息不再以纸质账的形式出现,而是更多地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记录、处理、传递和储存,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使得我国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显现出疲软的状态,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因此,文章就将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谈起,研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革除弊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分析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指审计机构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审计作业和管理手段,全面及时有效地检查、监督会计信息及相关的财政财务、经营管理信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从而更经济、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活动过程。我国审计署审时度势,于1998年提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并开始筹备“金审工程”。所谓“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它的主要内容是:开发针对金融、财政、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不同审计业务需要的审计监督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制订财务管理系统的审计信息接口标准;建设审计应用系统平台,实现与金关、金税、金财和金融机构等系统网络互联,相关信息共享,逐步开展联网审计。到目前为止,审计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进展良好,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已经建成。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求真务实,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目前,审计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以计算机联网审计为主要内容的“金审工程”二期也即将展开,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弊端,阻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制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种种因素

1、审计信息化推进强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金审工程”宣传、指导力度还不够,广大审计人员,企业的领导对此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仍处于观望阶段。审计信息化是一项新生事物,大家对它的认知还很有限,缺乏清晰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目标不清晰,方向不明确,着力点把握不准。一些企业的领导人虽然意识到不搞审计信息化的危机,但是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难以掌握,存在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因此不敢轻易组织和实施审计信息化项目,导致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拖再拖,迟迟没有起步。有的企业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大多仍停留在电子数据的处理与再处理,并没有深入到审计对象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内部来进行。

2、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首先,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只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并且内部审计的法规建设没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部门规章,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面对具体问题感到无章可循。再者,在审计对象信息化的形势下,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方法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用来约束和规范审计工作的配套法律规范还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即将大力发展的计算机审计,相关的准则、规范还不完善,给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障碍。审计署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督促相关部门规范财务软件的基础结构,研究出更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理论指导。

3、各地发展不平衡,软硬件投入均不足

目前,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审计部门单位在国家审计属发出号召以后,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位,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仅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强了硬件配备,也着手开发审计软件,注重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的部门虽然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配备了计算机硬件,但是在技术的掌握和审计软件的应用上普及率不高,效果也不明显。还有的则原地不动、毫无进展,认为现有的技术暂时还能应付,不愿花费精力去搞建设。

4、缺乏成熟的审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多

近几年审计软件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IT产业研制审计软件的能力也较弱,适销对路的审计信息化产品很少,已经开发的一批的审计软件,虽然有些功能较强,但在培训、推广、维护、升级等方面也没有及时跟上。而且一些审计软件接口不能与财务软件配套,审计人员在采集数据时常常遇到障碍,使用审计软件进行工作,反而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这些主要是由于审计软件的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狭窄,需求又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性,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使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利润高、难度小、维护少的财务软件,而不敢轻易涉及审计软件。总的来看,目前市场上审计人员可用的软件还是非常有限,整个审计软件市场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来配合会计软件的使用,审计信息化应用软件非常滞后。

5、审计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尴尬

我国现阶段缺乏大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的许多审计软件是由不熟悉审计业务的计算机人员开发的,他们缺乏相应的财会和审计业务知识,因此开发出来的审计软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而我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的探讨○王春云(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企业经贸

34

《当代经济》2009年1月(下)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国的内部审计队伍,主要由财经类专业人员构成,虽然在以往的工作中已具有较强的监督能力,但是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要求下,这支队伍已直面理论知识老化、审计手段僵化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达不到要求的水平,无法组建计算机审计作业组,即使有了功能较好的审计软件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企业内部审计原有的弊端还未得到解决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至今仅二十三年,无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还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强,动力和职能模糊,审计手段比较落后,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很狭窄等等。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很低,常常耗费很大的时间在审核账、表、证、单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力量去开展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等其他工作。因此在国家加强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同时,我国企业自身必须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改造和提升传统审计技术,带动内部审计工作现有矛盾和弊端的解决,让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监督、评价作用。

三、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国家要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大力度宣传“金审工程”,推行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包括: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和对管理电子数据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除了审核电子数据,用于生成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及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也应纳入审计范围。第二,加快计算机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建设。要根据审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审计法规,在《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的内容,制定规范的计算机准则,对计算机审计工作提供指南。第三,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各地审计信息化建设平衡发展。审计工作是一种团队工作,其效率依托于有效的信息共享。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必须加强地方和中央,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沟通。审计署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各地审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如建立审计经验库、定期召开审计研讨交流会等。第四,加大审计通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好的审计软件应具有较完善的功能,通用性强,便于操作、维护、改进、升级。目前市场上审计软件主要依赖审计机构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开发和维护,尽管有些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专用的审计软件,但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被企业接受。所以,国家应组建具有丰富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工作,保证审计软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让开发人员了解、熟悉审计过程,使设计出的软件能够符合审计的实际情况,并且定期进行改进和完善,规定审计业务人员要把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有点和不足,即使反馈给涉及人员,并提出改进建议。另外,国家也应继续鼓励有开发实力的软件公司加强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营销,尽快培植起审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促使审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迅猛发展。

2、企业自身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

第一,革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企业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形势教育,自上而下地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了解信息化知识。第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审计软件。首先要选择功能较强、较全面的审计软件,其次,要结合本企业的组织、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审计软件。第三,积极开展内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普及力度,拓宽培训的内容,致力于培养开发、维护、操作、管理

等各方面审计工作的人才。审计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亲自带头学,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展后续培训,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融会贯通,可以让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开设的实践教学,学习如何在审计中将审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第四,解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原有的弊端。首先,选择合理的机构设置形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次,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再次,要理顺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理顺内部审计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等横向部门的关系以及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第五,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领域。随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推广,无形资产的大量投入,高科技项目投资、人力资源关注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建设投资的风险和电子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客观上要求我们拓展审计工作领域,重视风险审计、无形资产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如果仅仅局限于是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审计信息化在一定程度可能反而会增加审计成本,浪费人力物力,因为大多数财务软件已具备类似的功能,只有将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等纳入审计范围,审计信息技术化才有用武之地。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面对世界性信息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审计手段与技术方法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对于加强审计基础建设,规范审计行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审计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审计界和社会中的认可度和权威性日益提高。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意识到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没有哪一项重大的建设举措是一帆风顺的,毕竟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还非常的年轻,虽然它的发展道路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但是希望与困难是并存的,相信依靠国家机关的正确领导,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将为期不远。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以及研究的范围不同,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但也有很多没有涉及的方面,比如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舞弊审计等。希望能有更多热爱审计工作的人士加入到审计理论研究的队伍中去,为审计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三昌、杨智杰、杨昌红、陈林:企业内部审计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乔鹏、杨宝则:会计信息系统审计[M].科学出版社,2003.

[4]陈正兴、周生春:中国审计文化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5]胡克瑾:IT审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金光华:计算机审计事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7]胡仁昱:会计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张金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审计署:2004年审计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EB/OL].中审网, 2002.

企业经贸

35

《当代经济》2009年1月(下)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20XX年,XXX省某国企总经理被指控贪污受贿近4亿人民币,被立案调查。该国企总经理张某在担任XXX国营某公司经理期间,假借企业改制之名,通过虚设债务、低估资产、隐瞒债券等手段,将公司所属的房产、土地及债权非法转至由其成立并实际控制的私人公司名下,并逐步使上述国有资产全部私有化,贪污国有资产价值人民币近4亿元。此外,张某在任期间,在公司项目开发、招投标过程中,为相关单位、个人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近年来,在我国严格惩治贪官过程中,像上述类似国有企业腐败案例频繁发生,挪用公款,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人员招聘混乱更是违法乱纪的重灾区。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有企业组织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有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有的虽然有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只是监管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应声虫”,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现代公司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国有大型企业特有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弱。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限制因素较多,开展独立审计较难。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受企业上级的直接领导,同时又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牵制和干预,经常要对企业审计风险和复

杂的人际关系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有的是与企业财务机构合署办公,或者被当做企业的普通职能部门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职能未充分发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基本都停留在发生过的经济业务,重点大部分都放在发现问题上,只重视企业各类项目程序和结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项目前期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监督意识不强,对后续整改的跟踪与监督力度不够。此外,在审计内容上还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招投标和工程预决算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无法及时预测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会计、审计等财务专业背景,而现代内部审计业务不仅仅包括财务报告、会计账簿的审计,更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项目招投标、企业经营决策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同时还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现有审计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明显不足。此外,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审计部门和人员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被边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等晋升又受到企业上级领导的决定,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审计队伍素质建设比较滞后。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f9138242.html,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作者:张莹 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5期 摘要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当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信息化在内部审计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本文在学习总结我国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五点完善建议,力争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逐步迈向“集成化、智能化、远程化”,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计算模拟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企业中引入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动态监测风险状况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早在1999年,我国相关部门就早已意识到在内部审计领域引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国家审计署在1999 年就曾发出了“审计人员不懂计算机技术,将会审计资格”的最强音,进入21世纪,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从未降低,在2012年全国审计工作论坛上,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到了“我国内部审计的最终出路在于信息化”战略高度的认识。《中国内部审计蓝皮书(2014)》反映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前仍然存在“地位有待提升、人员素质还需提高、审计信息化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充分说明了当前审计信息化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内部审计如何主动作为、有效解决内审管理的现实问题、争取在新常态下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最重要、最紧迫的思考和行动。笔者通过调研学习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的状况,结合自身所在省属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尝试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这一个点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目标。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阐述 从内部审计信息化产生开始,国内外学术界对都有不同的称谓,如信息系统审计、计算计审计、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审计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部审计信息化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演变,总体来说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为内部审计信息化早期发展阶段即电子数据处理EDP审计。第二阶段为内部审计信息化中期发展阶段即信息系统审计。第三阶段为当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阶段即IT审计,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图1所示: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转型问题探索-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转型问题探索-内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远远无法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将更依赖于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纠错查漏。现阶段国有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急需能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系的支持,所以,加强对内部审计转型问题的研究成了必然趋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体制也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国内外在内部审计方面兴起研究热潮。从文献量来看,国外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其研究大致方向侧重于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性。在早期Strachan,H.(1976)、

Leff,N.H.(1978)、Nolan(2001)等人都研究了大型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问题。他们主张提升内审在绩效及管理方面的关注度,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保证其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近几年,房维磊(2013)、张宇(2014)、刘英(2015)等多位学者先后发表论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问题,提出完善内部审计转型建设的组织体系、人才体系、信息化体系等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原因和方向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原因 在传统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理层。其工作可能会对经理层比较有益,这将会导致利益维护不平衡,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已经远远不够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也意味着内审的转型。因为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含有较浓的行政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程才新

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QQ 1556448393 摘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信息技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这种发展使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由此产生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在早起这种软件只是一个辅助的审计,用来检查会计账目中有没有差错,只是财务账目管理的一种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审计的职能早已超出了账目的检查功能,他设计的范围更广,包括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那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我们有哪些好的审计方法和措施呢?它的作用又在哪里?让我们一一分析。 关键字:内部审计、信息化、企业内部建设 一、我国企业内部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审计工作在我国企业内部开展是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我国的内部审计对减少浪费、保护国家资产、促进相关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在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在相关组织机构设置、审计工作人员数量和素质上,在审计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上、在审计工作职能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的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和外部对比起来,个人独立性较差。二是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个人专业只是缺乏,业务素质水平很低。三是我国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不是很健全,相关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相关企业守法意识薄弱,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很难实现出来。。四是内部审计工作在专业技术上面缺乏国家专业审计机关的指导和培训,审计力量较小,很难发挥审计的全部工作职能。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作者:李正楠王淑琴孙克新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迄今为止。理论界始终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要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就可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1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审计工作也就最有效。但实际中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挂靠或隶属某个部门,即使单独设置。其地位也与单位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加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理权,查出违纪违规的问题后,只能移交、建议或督促其他有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削弱了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人的牵制,被领导的长官意志左右。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3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内部审计人员的一切福利关系都在本单位,且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手中,客观上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事项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因素,所以审计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

浅谈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单位内部管理和财务核算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使财务管理日趋规范,相应地内部审计的领域、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内部审计信息化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推动内部审计业务全面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具备的新特点 (一)审计工作效率更高 内部审计信息化使得手工方法逐渐退居辅助位置,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得复杂繁重的内部审计任务变得简单快捷,内审人员可凭借审计软件系统,自动完成数据分析、检查问题、提出建议、生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审计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审计风险种类更多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时空距离变得微不足道,会计信息处理越来越数字化,与手工操作或单击运行下的会计信息输入、传递、处理和输出有了很大差别,这些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全新革命,内部审计风险也随之变大。传统的内部审计下,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为主要的审计风险,而信息化的条件下,由于审计对象的数据、材料存储于电子媒介中,需要利用审计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子数据

采集、转换、清理和验证,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所以还可能产生数据采集风险和数据转换风险。 (三)审计内容外延更广 新形势下,内审范围需拓展到信息处理系统本身,包括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形设施、运行环境、内部控制情况、生成不同时期的数据以及关联单位的相关信息,涉及的信息系统扩大到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外延更加拓展。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审计信息化虽然得到了国家、上级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单位层面,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无论从组建的数量还是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单位对内部审计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认识还不够,重视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人才队伍更缺乏 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既懂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制约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远未实现计算机审计所必需的知识转型和技术转型,缺少人才引进和培训。随着审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技术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三)信息化标准不统一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时间:2014-07-01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国外在综合欧亚主要国家、美国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法规和准则的基础上,2002 年的亚洲内部审计研讨会从公司治理的广义角度,做出了完善的公司治理设计: 保持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外如实披露内部控制现状;保持一个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可见也已经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 我国自1983 年利用行政手段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在这20 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内部审计得到了迅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在近几年来,政府审计以及独立审计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与其相反,内部审计却处于发展缓慢的态势。面对新世纪,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将何去何从;将怎样去面对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在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同时,内部审计发展的未来动向如何,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2006年1月11日,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中国内部审计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做了很多工作。但中国内部审计也还存在着不足,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等同起来。他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以真实性为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是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共性。同样,二者区别也很明显。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要以事前内部审计舞台大、领域宽,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具体操作实践上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此,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强有力的监督、服务职能,对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具有三项职能,即监督、服务、评价和鉴证。 (一)监督职能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审计部廖安泰 今年以来,公司党组提出“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审计工作也必须按照公司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定位、完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谋划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一、对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估价 1、内部审计得到公司党组和各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落实“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创英同志从审计的定位、职能、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审计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主要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或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审计工作得到了公司党组的肯定。 2、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公司在完成各类审计项目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基础工作建设,在制度建设、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注重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方

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出台了《甘肃省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办法》等10个审计业务工作指南,修订和下发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及《甘肃省电力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两个审计工作制度,制定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争先创优”考评管理办法》,编制了公司的“十一五”审计发展规划,以制度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基础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制度齐全、体系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为公司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注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的整训、交流和考核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成效显著。一是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远程培训、集中整训、外出考察多种方式强化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督促公司系统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审计本领,初步提升了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控风险、提升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充实审计人员和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交流、全面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调整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的审计专业干部队伍。三是教育和要求广大审计人员逐步牢固树立了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树立了快速度、高效益、大服务、同受益的新理念,通过廉洁高效、真诚规范的工作作风塑造了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 3、“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加趋于规范。但是,相较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是落后许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和标准,有必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分析内部审计的定义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 ( 一) 初期定位 内部审计的初期定位主要是辅助国家进行审计的监督工作。早期关于内部审计并没有完整的法律配套文件,只出台了简单的标志性文件,但我国中央政府也先后采取了行政手段在国企和事业行政单位中实施内部审计。《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本质定位仍是以辅助国家审计监督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及其监督职能为主。 ( 二) 定位发展 1、内部审计新定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折点在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颁布。该规定的内容包括: 职责范围划分更加明确,具体到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和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内部审计在职能和目标方面均发生质的改变。从职能来看,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传统的监督

而是转变为监督评价并行的职能,而在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以企业的自身发展为主。由此可知,彼时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 2、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地位的界定。原先的审计工作以上级或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内部审计行业只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新的文献颁布之后,内部审计由学会转变为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此后,内部审计协会成为行业内特有的自律组织,负责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且不断朝着法制规范化发展,这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 三) 未来定位 1、增加企业价值。从其定义上可明确地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偏差,因此,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如今,企业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检查和监督,而应该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将监督和评估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改善监督问题,及时纠正内审人员的不良作风和现象。同时,要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如此,才能够使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更好更快实现。 2、引入咨询管理服务。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职能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咨询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

国际内审师辅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国际内审师.doc

一、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民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式,应该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集团公司并不对各控股参股公司直接进行经营管理,也存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因此,也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者、下级经营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经济责任。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在这种受托经济责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设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的有关规定,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点:(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有的还是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生产性质多样化,有的是高科技的 IT行业,有的只是生产低值产品的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方面,没有统一的格式。(2)对于民营企业集团来说,审计企业

集团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协调性,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企业集团各成员联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整体协作、分工的优势,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此,企业集团在投资政策、人事安排、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生产经营、内部控制和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都相对集中,以使集团各单位协调一致,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对此应予以充分关注。(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服务内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和控制,巩固内部经济联系,提高经济效益。执行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也是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审计机构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相互独立,以保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可信。(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其审计工作既可是防护性的,又可是建设性的。总之,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可延伸至企业所能控制和影响的所有方面。(5)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的一个部门,可以针对企业内随时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审计,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审计学院 学年论文 13 级国审1 班级 题目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邓文哲学号13010403 指导教师陈丹萍职称教授 2016 年9 月1 日

国际审计学院学年论文指导记录、评语及成绩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自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其他各方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发展的道路上依旧面临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部审计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趋势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加之全球化的推动力,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主体,因而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和影响都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都发挥了重要意义。同时,国际的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出了许多新的审计理念,审计范围已经由鉴证业务向评价业务拓展,使内部审计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至今,也开始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系统地分析当今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后内审的发展脉络。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的大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权益变动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审计报告,维护所有者权益。同时,也为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1所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内部审计的地位愈来愈得到重视,影响力度也愈来愈大,但由于受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内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时刻影响着今后内审的发展道路,所以,详细地分析这些问题能给予我们内审发展的启示。 (一)形式上独立性受到限制 首先,我国企业内审的首要问题便是独立性依然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1张天姣,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社科纵横,2013

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深入应用,极大促进了各部门、单位工作效率和效力的提高。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推广,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 内部审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主要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方面的制约和推动。从外部环境上看,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审计环境的革命性巨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两方面。 1.审计环境的变化迫使内部审计必须应用信息技术 近几年我国各领域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几乎所有内部审计涉及到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 税务部门在全国推行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海关系统除了已有的“H883系统系外,电子口岸”计划已于2002 年正式启动。甚至一些规模不大的行政事业性单位都实现了会计核算乃至业务管理信息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信息载体的变化是当今内部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企业信息 化以前,信息的传递、存储主要通过纸质介质以书面方式传递。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多以电磁 方式传递、存储。对于有着海量业务的部门,要通过打印的方式将这些电磁信息全部转换为纸质。不仅造 成巨大浪费而且时间、人力上也不现实。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人员不学习计算机技术就要 失去审计资格。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各部门、各企业互联互通,纸质的原始单 据、报表将更多地以电磁信息的方式在各单位之间流通、传递。传统的审计方式将彻底失去立足之地。应 用信息技术成为内部审计工作不可逆转的必然方向。另外伴随企业及各类组织信息化的是会计核算及业务 管理的集中化。即取消一些基层部门的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职能,由上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例如保险行 业,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保险申请、理赔等业务均集中至市级公司统一处理;一些地区的行政部门试行 财务集中制,即省(市)政府下属各厅(局)统一由指定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情况对内部 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审计工作的组织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即是否有必要将集中的数据在分散给各基层审 计部门独立审计。一些审计项目开始尝试以市为单位进行审计资源、任务的统一调配安排。 2.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早期由于技术的限制,审计所需数据无法从被审单 位系统迁移(转换)到审计业务系统中来。审计软件往往要求审计人员首先将一些基础数据手工录入到审 计业务系统中才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复算、查询处理。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发 展。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被审单位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很方便地迁移至审 计业务系统,并为审计业务系统所识别、使用。一般审计人员只需掌握一些简单的查询检索操作技能,即 可开展工作,极大推动了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和发展。当然,数据迁移虽然从技术上讲已经是成熟可行的,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国际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 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 (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 (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0-04-08T09:01:26.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作者:翁丰兆胡磊 [导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将标准化的审计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创新时期审计发展的新局面,是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审计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将标准化的审计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创新时期审计发展的新局面,是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整合企业经营重点及组织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审计业务;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在企业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数字化审计强调的是审计方式的变革。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提升信息化说平的同时,企业的审计工作也面临着考验,传统的审计方式、途径以及思想都成为了阻碍审计工作发展的阻碍。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企业提升审计质量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降低审计成本,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数字化,可得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个方式变革是全方位的,包括业务、管理、组织、技术、方法、工具。要实现数字化审计的新要求,就必须勇于改变原有的作业方式,使用全新的生产力工具。 1数字化审计的概念 数字化审计是指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贴源)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方法,对电子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和分析等操作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组织方式,是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创新发展。 2数字化审计是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随着时代进步,企业的业务数据迅猛增长,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实现对所有业务数据的检查,由于样本量不足,揭示的问题往往不能支撑内部控制缺陷等重要的审计结论,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也会提出不宜用个别业务以偏概全等,影响审计评价的权威性。业务实践中银行资金流水、业务收费等数据在近年的数字化审计实践中较多的使用。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例,项目中采集完整任职期间全部所属单位的相关数据,多数都在百万行以上。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全量业务数据的审计才能应对新时代会内部审计提出的要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向“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方向发展。 3 由传统审计向数字化审计转变 3.1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时代背景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之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为审计数字化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审计工作中信息化的引入,缩短了审计信息的收集时间,简化了计算环节,保证了审计结果的时效性与严谨性。 3.2科学规划信息系统,保证系统开发投入 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应统筹规划,明确目标,把握原则,即遵循统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助于企业提升信息系统的整体实施效果。另外,企业要有科学、有效的计划,保证资金投入的时效,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进度,避免低水平建设,减少资金浪费。 3.3构建先进的审计信息化技术环境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变为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应以构建信息化系统为起点,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审计手段的应用,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审计实践中一定规模的企业可统筹思考类似全业务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方式,通过对企业财务、业务、人资等各类数据的大集约,为内部审计创造有利的技术环境,数据资源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内部审计创新的肥沃土壤。 3.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在对于系统进行初步的开发阶段,需要对于控制节点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要深刻认知到信息化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企业在建设内部审计系统的开始,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性应对策略,以此来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的控制体系。而应对策略可以从对于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角度出发,并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知识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来评价员工的能力。 结语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重视数字化审计手段的应用,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数据中心、信息化平台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保障企业在未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陆军.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风险与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114-115. [2]陈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119. [3]王海兵,董倩,杨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化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5(09):57-61. [4]韩小虎.ERP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N].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问题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问题研究 2010年央视财经频道的热播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向人们全景展示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司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公司成为了现代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公司在今天已经无处不在,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然而一家成功的现代公司,离不开这样一个还不是广为大众熟知的公司机构——内部审计。自布林克的《现代内部审计学》出版以来,现代内部审计经过七十年余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对内部审计进行认真详尽的了解是相当必要的,在本文中,将主要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探讨,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够增进内部审计的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发挥,促进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开展,从而改进公司管理,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一)当前关于内部审计的几种观点 现代内部审计学以布林克1942年出版《现代内部审计学》为标志正式建立。布林克在这部著作中详细介绍了体现现代特点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报告、管理和其他事项,将整个理论建立在现代管理学基础之上,但是没有提出内部审计的明确定义。因此内部审计在发展之初并未形成严谨权威的定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41年成立,并且在1947年为内部审计做了第一次定义: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处理财务与会计问题,有时也涉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在这之后该协会又发布了多次定义。 1973年,现代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出版《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为现代内部审计作了一个经典权威的定义,在这本著作中,索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索耶认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