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参加高二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汇报

郭秀杰

一、基本情况

8月17日至21日,参加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政治教师学科高二骨干教师培训。整个过程分别由受邀的新课程改革教研员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谢绍喜等组成的专家,以及我们省教育学院和部分一线骨干教师讲解,培训内容大致分为两大块:一是国家与国际组织课标解读、教学介绍与教学建议;二是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标解读、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通过整个培训过程,始终贯穿一个“变”字,涉及到教材编制、教育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考核标准…等等。这次培训,为高二开选修课指引了方向。尤其是在教材的处理方面,专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这为一线教师开设选修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收获和体会

通过专家解读和观摩三节课有一定的感受和启发。在教学中,一线政治教师应该在把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并力求在教

育观念和行为上转轨。

1、由“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化

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易使学生与本学科产生“共振效应”。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着高度的信赖和热烈的情感,把学生活动的课程和空间还给他们,减少替代和包办。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和思维方法上的开放。“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化

“智能型”教育教师需要重新积聚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新知识、新能力;在思想方法上,对新事物、新情况具有顺应能力、思辨力、创造力,能更快地对新信息做出反应,从而迅速地对自己的原有能力做出调整,使之趋于优化;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改革,既给学生带来启示,也适当留下疑问和困惑,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智能型”教师应收集、鉴别、吸收、同化各种信息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指导本学科教学,并潜心于本学科内在规律的研究,通过教学上的创新,理论上的升华,去指导学生构造智能的大厦。

3、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如果思维方式开放、教育理论视野专业素养坚实,就不会囿于一个封闭的课程系统中,而必然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开放型的教学系统中。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包括对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管理和科学评价;对学生认知心理的塑造、改善;对学生行为的控制诱导等。

4、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

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的重要特征,在于他们注意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善于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讲究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重视教学反馈,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与创造性;把学习基础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思维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实践证明,使学生“想学”(激发动机兴趣)——“学会”(掌握知识规律)--“会学”(掌握规律方法)--“会用”(动手试验、参与实践)--“创造”(质疑发现)的教学途径,可以达到新的学习境地,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最终找到了他们寻觅已久的主体位置。这就是适应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教研建议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教材的学习培训,更深地了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那么要求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

2、厚积薄发

就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而言,过去由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部分组成。而新课程则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共同组成必修课程。此外,还增设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六门共同组成选修课程。其内容涵盖除了传统教材经济、政治、哲学外,还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思维、法律常识、伦理道德常识,甚至信息网络技术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这对广大思想政

治教师,尤其是那些长期专于旧教材的教师因长期只教授旧教材,对过去的学科知识即便很熟悉,但对于新增设的学科是生疏的,排斥的。因此,我们新老师需要对新教材自觉积极主动去钻研。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3、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情境的选取、设置(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新闻视频、电影故事、图片等),探究活动所要采取的方式(讨论、表演小品、交流辩论、调查探究、借助网络技术、

自主合作、社会实践等),所要达到的目标等要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否则,难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现象。

4、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在本次课改学科培训中,特别提到要“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于课程改革的创造性与困难性,更由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复杂性,因此实现课改新理念目标不可能单纯依靠某个权威或指导性文件获得彻底的解决。因此,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教学研究不应该只是教学研究专家的专利,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也应该从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即研究者。实际上,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5、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然而课堂驾驭能

力不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大不一样。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