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衡阳市八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

历史

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原创)1.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同周朝是因为周朝( )

A.强化了中央集权B.强化了对商族后裔的统治C.强化了家国认同感D.巩固了王位世袭制度

(原创)2.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宗法性特征和专制性特征,其中宗法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这一范式给文化带来的负价值不包括( )

A.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 B.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

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D.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温情

(原创)3.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朝鲜墓葬和遗址中,曾多次出土我国制造的铜镜、铜剑和燕国的“明”刀币;在湖南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人已称我国为“塞勒斯”(丝),以上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转运贸易比较兴盛B.对外贸易发达

C.中华文化圈形成D.中西方直接交流频繁

(改编)4.表1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表1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C.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改编)5.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B.郑氏家族重视伦理道德

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改编)6.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改编)7.时人这样描述明清时期的佛山“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每岁浙、直、湖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10万,皆置铁货而北”。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明清商帮推动了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 B.明清时期专业性市镇发展较快

C.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D.佛山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其它地区

(改编)8.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战事,由皇帝信任的重臣组成内廷高层团队,这是军机处的雏形。乾隆时期,军机处仍是一个非正式建立且基本上无章可循的机构,并将军机处的人数规模减至最小,由官员兼任军机大臣,而不是授予专职。这反映出

A.军机处的地位下降 B.中枢决策机制紊乱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军事机要日益减少

(改编)9.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C.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D.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改编)10.清末立宪派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喻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梁启超也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这说明立宪派主张

A.通过革命实现君主立宪 B.通过立法实现君主立宪

C.转向寻求反抗道路 D.通过外国支持实现君主立宪

(改编)11.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A.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B.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改编)12.“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改编)13.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

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改编)14.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该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该战役是由哪只军队发动的

A.八路军B.新四军 C.十九路军 D.二十九军

(改编)15.据表1信息可以推断出,抗战胜利后

表1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A.财政危机主要由国民政府腐败引起 B.纸币发行增长幅度超过了物价涨幅

C.物价的上涨必然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D.财政金融危机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有瓦解作用(改编)1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

A.重视对思想意识形态的管理 B.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

C.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 D.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

(改编)17.有人说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其中在第二个周期出现的战略性调整是

A.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实行一边倒的政策D.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改编)18.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B.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改编)19.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看到奴隶制命运岌岌可危,便采取措施,以图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一方面他发动了对西方的战争。另一方面他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这一论述主要旨在说明

A.罗马皇帝对罗马法贡献大B.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C.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D.《查士丁尼法》缓和了社会矛盾

(改编)20.什么是启蒙运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难以给出唯一定义的问题。在法语中找不到一个专指启蒙或启蒙运动的名词或动名词,通常是用Lumieres(光—复数)来表述。这种表述很可能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近代自然科学B.西方工业化

C.人文主义思想 D.宗教信仰

(改编)21.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A.两者都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B.两者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两者都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D.两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改编)22.1885年英国首相哈弥尔顿提出所谓的“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必须等于仅次于英国的两个强国的海军之和。1900年前后,英国又将“两强标准”转化为“智权第一、海权第二”。这表明英国

A.海权海洋意识发生根本性变化 B.力图应对大国崛起的新态势

C.海军实力明显下降 D.试图成为科技革命的领头羊

(改编)23.《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是共产党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的首要纲领,明确表示出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性,并全力要求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要求,坚决颠覆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采取限制措施,并对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尽量维护。据此可知,这一纲领

A.没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 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把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国情相结合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改编)24.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D.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外国语与汉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秦朝到明代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代晚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语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1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化习俗的有:hong (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以来,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1921年至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红军(КраснаяАрмия)、苏维埃(совет)、马克思列宁主义(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等。50年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платье)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材料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汉语借词越来越多地涌入英语。如: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one Country,two system(一国两制)、Four books(四书)Five C1assics(五经)、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kai shu(楷书)、Taichi(太极)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历史背景。(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语借词汉语的意义。(6分)

(改编)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村支书田福堂为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1979年春以后,孙少安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孙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评述。

(改编)2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冯梦龙,苏州府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身名门世家,崇祯三年(1630)考中贡生。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整理和创作了大量著作,其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不少篇章发出为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以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冯梦龙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以为它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更易于被民间接受。“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三言》传到日本,对扶桑的通俗文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冯梦龙的历史功绩。(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功绩取得的原因。(6分)

历史考参考答案

1—5:CDABD 6—10:CBCDC 11—15:BCCAD

16—20:ADBBA 21—24:DBCB

25.(25分)

(1)变化:明中期之前较少,之后增多;之前仅为重要出口商品名称,之后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之后多采用闽粤方言音译。(6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往来增加;西方各国增进了对中国的认识;中国对外贸易重心在东南沿海口岸。(6分)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3点得5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中苏关系较为密切。(2分)

(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英语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贸易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26.(12分)

示例:

小说情节:1979年春后,农民孙少安建窑烧砖,贷款扩建机器制砖。

历史现象: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评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制度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农民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开始打破城乡的差别,积极发展私营经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

27.(15分)

(1)功绩:创作了大量通俗文学,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将晚明通俗文学发推向高峰,并影响到日本;关注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渗透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作品涉及当时社会各方面,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任意3点,9分)

(2)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对政治统治和思想压制的不满。个人的因素。(任意3点,6分)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 3.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

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4.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5.《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迅速 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7.《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28)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28)1.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断爆发“局部热战” B.在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上的全面敌对,但双方不直接付诸武力 C.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D.仅在欧洲范围内相互争霸,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 2.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准确的是漫画: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3.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关系战后很快破裂主要是由于( ) ①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 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4.二战后,美国参与的下列战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是( ) 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海湾战争④伊拉克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是( ) A 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柏林危机 D. 古巴导弹危机 6. 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7.冷战结束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是( )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 8.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 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 A.成就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10.下列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的共同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两个政权爆发内战 B.苏联、美国分别支持北方、南方政权建立,造成分裂局面 C.美苏两国借此争夺世界霸权 D.美苏各支持一方进行激烈的对抗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 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 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 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 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通过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与现在的行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4.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 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反映出 A.周王通过赏赐青铜器笼络诸侯 B.分封制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C.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水平高 D.工官制实现器物标准生产 25. 杨朱主张沿着自己的私利行事,墨子强调不讲仪节约束地兼爱他人。对此,孟子批判说: “无父无君,禽兽也。”这体现了孟子主张 A.反对私利 B.反对爱人 C.重礼尚义 D.民贵君轻26.《两汉三国学案》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反映出 A.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B. 政治生活的伦理化 C. 汉代社会秩序混乱 D. 儒学成为日常规范 27. 王羲之40岁以后,给朋友的书信,抄写的文章,草拟的文稿等,凡是他的书迹备受世 人珍爱、收藏,或作为书写字体的范本。王羲之书法名满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A.王羲之书法艺术难以模仿 B.人们好恶决定书法家命运 C.造纸术改进便于艺术普及 D.社会氛围宽松与注重主体价值 2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 中央集权加强 B. 社会危机严重 C. 文官政治发达 D. 印刷术的进步 29.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 C.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 30.下表为清政府在对外文书中,天朝”和“中国”词汇使用频率统计简表: 上表信息的变化反映出 A.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B.清廷注重提升政府形象 C.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D.清朝对外观念有所调整 31.西方人对《瀛环志略》给予宽容赞扬,而对《海国图志》未给好评,如有传教士认为其“伟大宗旨是讨论夷人的战略才能和优越之处,以及可供采纳以打败他们之武器”。据此,西方人对当时中国译介西学的态度是 A.惧怕中国产生抵御侵略思想 B.拒斥中国宣传学习西方技术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八次周考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 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2、《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 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3、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 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待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4、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 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 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 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6、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 男子服带犀玉, 妇人涂饰金珠, 尚多 僭侈, 未合古制” , 以至上自百官贵族, 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 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2017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张掖二中2016—2017学年度月考试卷(9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 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A.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3.“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 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 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 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 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 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7、“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 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 从本质上说明 A.明朝封建制度衰落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腐败现象 C.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D.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 8.《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 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 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重庆八中高2020级高三(上)第四次月考 文科综合测试 1.大汶口文化遗址已探明遗址区8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出数百座大小规模墓葬。在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手工业技术先进 B. 农耕文明初具规模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社会生产力极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数百座大小规模不等的墓葬”中只有“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反映出此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故选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技术水平先进,故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此时生产力还没有到极发达的地步。 2.下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匹绢)。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 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 B. 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 C. 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 D.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六朝至中晚唐江南地区户均赋税明显增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快速发展有关,这说明江南地区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故选B项;两宋之际,江南地区

成为经济重心,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得出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故C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主要承担区的结论,排除D项。 3.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为“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所谓名利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 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 B. 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儒学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D.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可“弃儒从商”,认为名利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是对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儒家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变化,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排除B项。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排除D项。 4.1895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最能说明 A. 欧美舆论宣传影响战争进程 B. 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 C. 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加剧 D. 西方媒体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方媒体评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认为“日本在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说明西方媒体试图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欧美舆论宣传与战争进程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和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排除C项。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普通民众来说,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民主思想在中国成为主流 B. 君主制不能应对社会转型 C. 共和政体顺应了世界潮流 D. 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庭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 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3.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时在公民大会上),还是公开的(如在议事会上),都必须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则,不考虑他们的财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条件。”这一原则体现的核心理念是()A.分权B.共和C.平等D.自由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一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5.唐代和宋代都有誎官。唐代誎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誎官由皇帝 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誎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誎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到:“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 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7.陈阳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集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0.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林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一血性,一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0年9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 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 “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单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更非只是休闲生活的娱乐和点缀,而是要通过以和为德的“乐”来陶冶人的心性情操,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礼记·乐记》就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和调节,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 总之,现代音乐创作有必要放弃一味追求“新奇特”“短平快”的趋势,而着力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孙甜甜《激活古典雅乐的端庄之美》)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浠水实验高中2020届高三十二月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 A.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C.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 25.汉初“七国之乱”后,朝廷对王国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 A.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C.激化了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D.调整了地方行政体制 26.唐中期以来,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趋势,如铜铁业没有广泛实施官营,各地铁矿在一定条件下听任百姓开采,设盐铁使收税。在其他手工业领域中,这种情况同样存在。这有助于 A.经济效益的提升B.社会经济近代化的演进 C.经济体制的转型D.手工业官营制度的改革 27.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B.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9.全国抗战爆发后,晋察冀边区对村政权加以改造,逐渐废除了以户为基础的闾邻制度,普遍建立起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改变了以往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的局面。晋察冀边区政府此举着眼于 A.完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层民主B.反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 C.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0.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1.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 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D.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 32.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又简略晦涩。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C.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D.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33.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小题2分) 2、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经历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考古学者观察其间的变化,可以运用哪类发掘作为社会进步分期的历史标准() A.遗址的周边环境B.遗址动植物残留C.发掘的人类遗骸D.人类使用的工具 3、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C.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你从中得到有关秦朝的哪些结论( )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 ①创立皇帝制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在南方推行分封制④活字印刷术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5、中国古代有避违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 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6、汉武帝时期,“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分封制的巩固D.中央集权的加强 7、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田产的唯一途径 B.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 C.宋朝土地兼并现象的频繁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土地兼并有利于增加国家的收入 8、“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9、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 ) A.二牛抬杠法推广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农民生活的艰难D.佃耕制度的形成 10、魏晋时期出现了发达的寺院经济,在寺庙庄园里有大量的依附农民(“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向佛寺的高级僧侣缴纳地租,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