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住宅产业化(经济效益篇)

住宅产业化(经济效益篇)

住宅产业化(经济效益篇)
住宅产业化(经济效益篇)

关于住宅产业化(经济效益篇)

一、建筑行业在降低造价方面,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唯一出路

我国的建筑业历经60年的发展,仍然没有抛开大量传统手工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不但作业效率不高,质量低下(质量通病多达数百种),“人海战术”的建造方式建设成本居高不下,随着人工费不断增高的趋势,建设成本还将继续上涨,可以预测这次金融危机过后,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将逐渐显现,我国的建筑业用工将日趋紧张,建筑行业人工费还将进一步上涨。

在建筑行业,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关系始终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制约制衡,采用传统的建造生产方式,在工期一定的前提下,若想降低建筑成本,就会必然的导致质量下降,由此引发的合同纠纷不断增加,并进一步触发了劳资矛盾,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无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时间,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住宅产业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实现目标的外在表现就是能够“多快好省”的建设,按照建筑行业目前的性价比规则是“优质优价”,也就是说质量越好,其成本越高,价格也就相应的高,这是由于在传统的施工建造模式下,为了提高质量水平,生产过程投入的劳动力和管理成本增加,“慢工出细活”导致工效下降,从而增加了成本;当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后,这一价值规律被打破,这是因为:

1、模具是制造业之母。由于模具的使用,以及工厂作业条件好于施工

现场,使得构件质量很容易保证,现场作业从粗放的“土建工程”

为主转变为以细致的“安装工程”为主,在整个生产建设过程中,

所有的质量环节都更有利于控制,所以容易形成较好的质量,采用工业化的生产建造方式,能够杜绝90%以上的质量通病。

2、工业化生产可提高效率,降低消耗。采用住宅产业化的生产方式,

质量的提高是由于工效的提高,而不是投入的增加,因此不会增加成本,相反地在一定批次量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成本。现场生产条件下,需要大量的使用模板,花费人力不断的重复支模拆模和搭拆架子,花费大量的人工进行湿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无数的混凝土、砂浆“跑冒滴漏”变成建筑垃圾,其材料和人工的消耗量相当的大,而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后,模具可以不断的重复使用,工人是在固定的岗位上重复相似的工作,其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生产过程几乎没有材料浪费,施工安装在大型机具的帮助下效率非常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人工,原材料消耗量下降,导致不含模具的直接建安成本大幅下降,当生产有一定的批量时,模具费用被摊销后,重复生产的成本就会远低于现场建造方式(人材机的消耗量变化为,机械费略有增高,但人工、材料消耗大幅下降)。3、经过测算,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情况下,工业化生产房屋的综合成

本比传统方式可以有5~10%左右的下降空间。全国每年的住宅建设量高达10亿平米以上,建设资金万亿以上,采用工业化制造房屋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在节省成本方面有着上千亿的潜力可挖,在不牺牲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工业化生产方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唯一出路。

二、住宅产业化是住宅产品大规模社会化供应的可行办法

1、住宅产业化的宏观效益

传统生产方式弊端多多,主要表现在质量差、进度慢、消耗大、污染多等方面,我国正处在住房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时期,急需大量的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建造方式生产,必将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就拿建筑污染一项来说,传统建造方式每一平方米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0.06~0.1吨,这些建筑垃圾其实都是建筑材料的浪费形成的,这些建筑固体垃圾的消纳有需要浪费大量的土地,全国每年因此需要消耗近10万亩土地,同时建筑工地的用水消耗惊人,且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沉积物很难处理,生产过程噪音污染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现有的建造方式存在种种弊端,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建筑行业重点就是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和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这些都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宏观效益符合国家利益。

2、在开发建设的的动态过程中,可以节省开发成本,节省工期带来间

接的经济效益,符合城市和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实行住宅产业化后,由于大量采用预制构件,主要的生产工作是在工厂里进行,现场安装的工期大幅度缩短,形成的典型的“空间换时间”方式,若在房地产开发中采用住宅产业化的方式,除建设直接成本下降外,还可以大大加快开发周期,提前交付使用时间,减少过渡安置费用,节省开发建设管理费用和财务成本,从而总体上降低开发成本。这有利于加快开发建设进度,形成滚动开发,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工业化制造房屋是即将形成的除汽车、家电之外的第三大产业。

1、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元素,只有住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并成

为目前我国社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最主要因素。每天打开电视、报纸杂志、上网浏览就会发现,我们今天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媒体的第一资讯,无不反映出住房供求关系带给人们的生活压力,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50年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房的供求关系仍将紧张。美国和日本的城市化已经达到90%以上,并且由于人口老龄化,住房需求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足30%,大量的农村住房条件急需改善,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也是造成供求失衡、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既然存在如此大的需求,那么如何满足供应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在供求关系平衡以前,房价难有下跌空间,甚至将继续走高,收入

分配问题、高房价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住宅产业化道路,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才是平抑房价的有效手段。房改之初,国务院的政策是:80%的低收入家庭购买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10%的先富阶层购买商品房,其余10%的贫困家庭由政府提供廉租房,但政策在执行时,由于各级政府缺乏开发管理力量,也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大量经济适用房建设,所有的社会需求都涌向商品房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房价不断急剧上涨,高房价与收入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已经造就了无数的“房奴”,可以想象他们未来生活存在多么大的负担,这将严重影

响社会稳定,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房价问题,可见问题之严重,这也是房改政策走偏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执政者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假如房改之初,国家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住宅产业化速度,安排国有公司进行房屋的批量建设,以工业化的方式为社会提供经济适用房产品,就不会出现如此局面,可惜现实社会没有假如;现在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高房价的危害,决定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使房价软着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必将成为主流。(可参看我的博客“住宅产业化是平抑房价的正确之道”,在此不再赘述)

3、金融危机是我国住宅产业化提速良机(可上网搜索本人博客,在此

简述)。工业化(制造为主)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工具、组织方式、工艺技术、建设管理方面都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以往住宅产业化发展缓慢也受到的国情制约,时至今日,建筑业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具体特征,主要是对住宅产业化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研究不足有关,再加上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无暇顾及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我们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来临后,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研究调整住宅产业化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市场供应管理模式等,为经济复苏后的建筑业大发展做好准备,利用经济放缓的时期加紧研发、试验、示范试点,积累技术、人才力量,一旦经济复苏就可迅速启动,目前,众多的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正在建立,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也正在虎视眈眈,此时除了自主研发外,更应注重消化和吸收国外

先进技术,逐步积累,厚积薄发,一场真正意义的建筑业颠覆性革命即将来临。

四、住宅产业化研究应该正确引导、系统规划、科学投入,避免造成浪

费,要以最少的投入形成生产力。

住宅产业化的成熟标志是“工厂化制造房屋”,将传统建筑业的“建造方式”变革为“制造方式”,这里面就有一个工业规模的问题和系统配套的问题,因为建筑不像汽车产品,构件自重大,远程运输成本较高,因此每个预制厂的辐射半径以200公里以内为宜,最远不超过500公里,规模化的供应还应考虑水暖电气专业设备和材料的配套能力,既要解决配套不足问题,也要避免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同时也要考虑投资规模与市场辐射范围相适应。

其实住宅产业化不一定非得要把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抛弃才叫创新,在现有规范和材料技术、工艺水平下进行集成和提炼,形成工业化的生产供应模式,这就是创新和进步,比如:节能和墙改是我国正在推行的政策,如果采用新型的、便于工业化生产的、符合节能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取代传统的砖墙,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进步;利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整体的、符合节能要求的墙板,取代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将梁板柱墙等建筑构件在工厂批量化的预制生产,在现场进行现浇连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建筑的结构整体性,这也是创新和进步。

快而居公司结合十多年的预制构件生产经验,在对我国现行的建筑法规、结构规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集中研究后发现:按照我国现有技术,只要经过创新和改进,住宅产业化事业大有文章可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

了较大的成果,目前已经取得“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技术体系”、“全预制轻集料混凝土墙体芯柱混合结构”、“全预制轻质填充隔墙框架结构”、“房屋安全带系统”、“预制装配式房屋快装工法”、“快速安装开关插座产品”等技术成果和产品,使房屋的工厂化预制率大大提高,并充分保证房屋的整体性,这说明“创新思路”和“技术路线”的确定比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重要,也说明在发展住宅产业化时,政府的组织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

五、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具备大规模工厂化制造的前提条件,技术水平和装备发展水平足以支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建筑产品由于受运输成本的制约,即使形成工业化生产,也不可能像汽车、家电产品一样形成过于庞大的规模,供应必须尽可能的本地化,因此工厂的规模不会像汽车、家电制造业一样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规模,住宅产业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房屋制造工厂”的数量和技术水平,而不是单个工厂的规模。

我们经过测算,如果投资一个年产5万平米建筑构件的预制工厂,大约需要2000万元人民币,如果投资一个5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工厂,每年就能满足200万平米建筑面积的预制构件供应能力,并且可以在5年内收回投资;具体详见《项目建议书》,在此不再赘述。

六、对于政府部门的建议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事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差异不大,形成了一定的建筑部品部件配套能力,现在关键是怎么整合系统资源,通过认真研究,充分认识住宅产业化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合理引导和规划,制定合理的政策,形成合力的产业化链条,

给住宅产业化以出路。结合我们的研究,对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如下建议:1、政策上鼓励扶持,管理上加以引导,应该从行政审批、税收、节能、

环保、就业、土地租售等多方面综合制定有利于住宅产业化项目发展的优惠政策。

2、集中建筑科技部门进行集中研究,重点确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节能要求不同、抗震、抗风要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各地区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住宅形式。

3、在招投标管理方面对住宅产业化新技术予以倾斜,用政府工程带头

示范试点,对建筑行业进行阶段性的强制推广,逐步淘汰落后的建筑生产模式。当年国家建设部推广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经验很值得借鉴,逐年提升对各设计院CAD出图率的考核要求,现在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已经基本被淘汰,这就是强制的效果。

4、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在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中,首先应该示

范试点,摸索规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选准住宅产品重复率高,现场生产难度大、质量难保证、经济效益差的部品部件下手,比如楼梯、内外墙、楼板等,先发展这些构件的生产,逐步积累经验、改善工艺,并向结构受力体系过渡,切忌盲目冒进。

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从长远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虽然我国的第一次建筑工业化高潮在当时经济水平和装备条件的限制下受到挫折,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亟待重整旗鼓,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山市快而居房屋预制件有限公司

2009年9月

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实践与国际经验借鉴

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实践与国际经验借鉴 住宅产业化以住宅产业化的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商品化供应、社会化服务为原则,可以满足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建筑质量的要求,同时节约资源。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借鉴住宅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谈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标签:住宅产业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智能化体系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住宅建设领域新的焦点。对住宅建设提出新的需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以及新的生产模式:拉动式生产模式。住宅产业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建筑质量,更重要的是,它能节约资源。本文就何谓住宅产业化,借鉴国际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谈谈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途径。 2、中国住宅产业化值得思考的问题 2.1 何谓住宅产业化 在查阅相关文献之后发现,“住宅产业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命名的。相关领域研究过程中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比较相近的概念。如,1996年徐正忠将工业化作为物业的建造方式,提出“建筑工业化,即用工业化的方式去建造物业。”1999年陆岩从物业的生产工具来说诠释住宅工业化,1999年聂梅生,提出从物业的科技因素含量来看住宅产业化,2000年刘玉录综合以上相关概念以后,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系统化”集成定义。日本人将住宅产业化定义为:三句话:第一,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第二,大规模生产;第三,社会化供应。 2.2中国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 (1)资源紧缺导致集合住宅增多 据统计: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有2/3用于住宅。从土地来看,现在全国沿海发达地区人均土地面积已低于联合国公认的0.85亩警戒线。 (2)我国现有生产方式的住宅性能改善空间有限 一方面,用现有生产方式生产的住宅性能提高速度会很慢,且提高有限,与工业化住宅的性能差距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工业化住宅存在明显的价值优势:工业化住宅性能指数无论是当前还是以后都一直高于居民对住宅性能的期望指数,从价值工程的角度来说,工业化住宅性能价格比已超过现有住宅,开始被更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分析 ----周航(20120717)、曹勇(20120735)、董奇伟(20120732)、郭孜涛(20120739)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发展需求,BIM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虚拟设计平台,本文介绍我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现状及未来发展。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需求,且抗震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钢材可回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 贰

国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钢结构住宅的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其中既有人们传统观念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身的问题。 1.1 政策背景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具体提出了发展钢结构的要求。国务院(1999)第72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该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扩大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行业背景 2003年以来的大规模行业投资造成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以及施工面积连续数月增速下降而压制了需求,国内外经济疲软导致家电、船舶、机械等涉钢商品消费萎靡。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挤压下,钢铁行业已由微利运行进入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好转,下游需求的整体好转支撑钢价逐步上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是一个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好时机。 1.3 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国内起步更晚,观望者多,需求量少,实施者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叁

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

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 “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很多人经常将这几个概念混淆,下面有必要先理清三者的不同内涵和意义。 1.1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工业化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对纺织、汽车、造船等工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大工业的崛起,以及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业的发展受到了深刻影响。20 世纪初,欧洲兴起新建筑运动,主张建造房屋应该像制造机器一样,采用标准构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从而为建筑业转向大工业生产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急需解决住房荒,但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推行了建筑工业化并取得了成效。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建筑工业化。195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了建筑标准化,建立了工厂化和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一些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建筑体系,并逐步向全面建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统计的1982年新建的住宅建筑中,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比重北京市高达70%左右,不少城市在20%以上。 1.2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住宅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住宅的质量与品质,最终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住宅产业化现状

2.3 详细介绍香港住宅产业化发展状况 2.3.1 香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 1.香港居民的住房需求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移民大都会, 居民中绝大多数是由外地迁移过去的。50 年代的香港人口仅有236万,随着6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和东南亚的政局动荡。 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纷纷涌入香港,每年新增人口数十万。由于房屋建造速 度赶不上增长较快的住房需求,许多人不得不栖身于简陋的所谓寮屋内。1953 年12月,九龙白田村遭遇大火,焚烧6时,毁屋万间,5万多居民一夜间失去 家园。港英政府为安置灾民,成立了半独立的屋宇建设委员会,着手兴建廉租屋宇,公屋计划就此启动【香港建筑工业化进程简述】。香港居民的住房需求增长推动了香港政 府公屋投资需求的增长。而政府要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公屋,诸多住宅问题应 运而生。而蕴含着先进生产技术、能大量提高公屋数量和质量的住宅产业化无疑 是解决诸多住宅供给问题的一剂良方。我们知道,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最重要 的是存在大量产品需求。只有大量的产品需求才能带来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从 而刺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保障性住房与住宅产业化互促机制的分析】。同样的,香港居民对公屋 的大量需求才能带来住宅产业化的普及,从而刺激住宅产业化中相关技术的进一 步创新。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香港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增长源源不断地推动了香港 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发展。 2..香港公屋的标准化设计 从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公共房屋设计型式几经演进,这一过程促成了香 港住宅设计的标准化,从而推动了施工预制装配化,为推进住宅工业化发展打下 了基础。香港的公共房屋型式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50~60 年代的H型公共房屋;第2代:70年代的双塔式和改良版的H型公共房屋;第3代:80年代的Y型公共房屋;第4代:90年代的和谐式公共房屋。香港公屋各 代形式如图1。

土地利用教案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交通与土地利用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设施的建设拉动沿线的土地利用,相反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交通的生成,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本章作为交通规划的基础,主要讲述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土地的用途决定分析、预测交通小区住宅开发户数的汉森模型、预测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模式所需的住户及就业者的分布模型—劳瑞模型以及最优化城市开发模型等。 此部分包含以下各节: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第三节土地利用模型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概述 交通设施与土地利用(Land Uses)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描述。Peter Hall 与Fagen(1956) 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的一系列组成部分的集合”。因此,土地利用( 批发市场、工业、商业、住宅、娱乐设施等) 与交通设施( 交通网络、枢纽、港口、站场等) 都是我们所研究的该特定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连接它们的媒体就是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始于20 世纪30 年代。1930 年,瑞利(Reilly) 通过对来自于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商品流通调查,进行了若干重要研究。Christaller 和L?sch 等于20 世纪30 ~40 年代,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动空间影响力模型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并取得重要进展的是最大熵(Wilson, 1967, 1970) 理论与效用最大化理论(Neidercorn and Bechdolt, 1969) 。它们为空间影响力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70 与80 年代的理论研究将这两种方法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出了Logit 形式的影响力模型(Anas,1983) 。目前大多数应用中的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是20 世纪60 与70 年代各种文献中提出的思想和模型。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对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理论研究以美国为中心展开。由于道路交通量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交通拥挤和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交通污染增长的明显结果是城市污染,仅来自公路汽车运输的排放一项即占碳氧化物总量的70% ,占氮氧化物的39% ,VOCs 的30% ,PM-10 的28%(Curran 等, 1992) 。1970 ~1990 年间,道路车公里数年增长率为 3.2% ,美国道路运输能耗在全部能耗中达22% ,其中94% 为石油。它直接导致了1990 年净化空气修正法案(CAAA) 和地面联运效率法案(ISTEA) 的出台。城市机动交通出行量增长的直接效果是石油进口的增加,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促进出行数量的减少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讨论最多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减少出行,缩短出行距离,使出行向利用率高的车辆或非机动出行方面转移,将出行安排在非拥挤时段等。 英国最早对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是利兹大学的Wilson 和他的同事(Wilson and et al ,1977) 以及后来伦敦大学的Mackett 。Mackett 在构造及标定利兹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一、概述 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主要采用高效的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生产蓄热式电热开(热)水炉。该产品在电力低谷时段,利用低谷电,把水加热成高温水、开水、一般温度的热水,在电力高峰时段以供用户使用,减少用户对高峰电力的需求,节省用户的电费开支。本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国内同类生产企业较少,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为国家发改委推荐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 二、经济效益分析 1、年销售量和销售收入 本项目年销售蓄热式电热开(热)水炉10000台,每台售价按108000元计算,每年销售额可达10800万元。 2、年总成本 根据目前钢材、人工等市场行情,我公司每生产1台蓄热式电热开(热)水炉,估计总成本为77000元,预计全年产品总成本为7700万元。 产品成本构成分析表 单位:万元

3、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计提,增值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增值税的5%,教育费附加为增值税5%。销售税金及附加为683.05万元。 4、利润总额及分配 本项目年利润总额为3100万元,所得税为利润总额的25%计提为775万元,税后净利润为2325万元。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按税后的10%和5%计提,余下的未分配利润每年为1976. 25万元。 5、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BEP)=年固定总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100%=1150/(10800-6550-683.05) ×100%=32% 根据测算,本项目年销售收入达10800万元,税后利润197 6.25万元,盈亏平衡点为33%,投资回收期不足3年(不含建设期)。依据测算数据,本项目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 远大住工引潮流

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远大住工引潮流参考标题 穿越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图 穿越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大历史(图) 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远大住工引潮流(图) 五千年中国住宅回眸图片见证历史(图) 典型建筑见证中国住宅发展史(图) 住宅是人类周边环境的一面镜子,它照见了时代变迁和人类的生存百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住宅的发展史。下面将通过各个时期的典型住宅的展示,带你穿越五千年,领略中国住宅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原始社会:穴居或巢居 原始社会最早期,我的祖先主要是居住在山洞里面,即穴居;或者“构木为巢”,即原始社会的建筑。 原始社会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举措。

(原始社会的穴居和巢居) 二、奴隶社会:夯土房屋 奴隶社会的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了夯土房屋,在宫殿建筑遗址上出现了瓦砾,看来在那个时候我们的部分祖先的头顶已经不会淋雨了。

(奴隶社会的建筑遗址) 三、封建社会:内庭式住宅 封建社会的宗法礼节和等级尊卑很重,这也反映在住宅上,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天井院普遍布置成内庭式,传达了一种遵守礼节和规矩之感。这一时期的典型住宅是北京的四合院。

(封建社会的北京四合院) 四、新中国成立前(1840——1949):低层联排集居住宅为主 这一时期住宅的特征是从平房合院式独户住宅逐步地转变为以低层联排集居住宅为主和其他住宅类型的多种形式。这主要发生在开埠城市,再逐渐波及其他城市。典型住宅有: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广州模范住宅区”等。这种住宅形式对以后的住宅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报 *****土地整理中心 **年**月*日告 目录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1自然条件 1.2社会经济条件 2、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的方法 3、经济效益分析 4、社会效益分析 4.1项目区有效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4.2项目区农产品生产总量及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变化情况4.3项目区排水灌溉和居住等条件改善情况 4.4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权关系调整情况 5、生态效益分析 6、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与结论 7、附表: 附表1:《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增产效益分析表》。 附表2:《新增耕地净效益分析表》 附表3:《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新增效益分析表》。

附表4:《项目区开发整理后农产品年产值分析计算表》附表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附表6:《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农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变化情况表》。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1自然条件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河与***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东经********,北纬*************。 项目区属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米(黄海平面标高),西部地面高程**米,略高于东部;项目区属**河流域,**河源于***县,***境内控制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径流均值为***亿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较大,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于项目区的冲积层内,富水性强。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宜于农业生产发展。本区无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生产植被主要为水稻和旱地作物,一般利用方式为双季稻,配以种植小麦、豆类、绿肥等。本区过去易受洪灾影响,经过治理,现已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项目区总占地***公顷。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水冲沙压区内土壤表层质地为砂土,土壤表层养分低,有机质平均含量**%,沙性重,保肥能力差,通透性好,保蓄性差。耕地土壤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质地为轻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克/公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施肥有效性好。 1.2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涉及**********村*****,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境边穿过,沿**河堤、**河堤可与***国道***国道相通,对外交通十分方便。本区用电由陶冲变电所提供,电力供应有保障,电力设施部局合理。邮电通讯已实现程控化。项目区内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均耕地***公顷,项

电子商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当今IT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和竞争的焦点,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社会效益。 1.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贸易范围的无限范围扩大而形成了全球贸易活动,贸易机会和交易量极大的增加,促使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形势向良好的增长趋势发展。 2.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和主要推动力,电子商务是信息产业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知识经济及相关方面的发展, 3.促进新行业的出现。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传统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管理从集中走向分散,社会分工方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新兴行业,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 所以说,电子商务也为社会做出了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务模式,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传统商务模式,影响着企业传统商务活动本身,并涉及到各个层面。电子商务不但突破了传统商务的时空限制,提高了企业物流和信息的交流

渠道,而且电子商务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传统商务所面临的成本,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带来的社会效益: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推进电子商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措施,将有力地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的流动,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制约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更好地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电子商务带来的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但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使

15春地大《土地利用与规划》在线作业一答案

15春地大《土地利用与规划》在线作业一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A. 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 B. 实用性 正确答案:A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的关系:()各专业规划在土地利用上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其用地数量和布局上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和利用方向。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专业规划 B. 指导专业开发土地的规划。 正确答案:A 3. 土地利用效益主要有()、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组成。 A. 土地利用集约度 B. 全局效益 正确答案:A 4. 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及() A. 土地估价服务 B. 土地经营 正确答案:A 5. 基本农田是()高产稳产田 A. 种植农作物的 B. 土地高产稳产田 正确答案:B 6. 耕地规划就是在已确定的必保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A. 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B. 土地利用结构控制 正确答案:A 7.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 A. 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12:00 C. 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 D. 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正确答案:A 8. 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有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汇总

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简介 1.天津建工集团二建公司一一钢管混凝土 2.北京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一一钢结构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新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管理中央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旗下企业。公 司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批示下,于1979年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建材产业投资、木制品开发、物流贸易以及集成房屋业务为一体,总资产逾600亿元,销售额超300 亿元的综合性大

型企业集团。作为中国新型建材工业的摇篮,北新集团多年来一直在品牌、质量、技术、规模等方面引领中国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致力于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环保的建筑建材产品。近年来,通过资本运作及资源整合,北新集团已形成了“以投资建材制造企业为依托,以全球物流贸易为发展基础,积极发展木制品及集成房屋事业”的业务架构。目前,北新集团建材产业投资的业务触角从新型建材行业延伸到水泥、复合材料及工程服务的领域,并依托产业、品牌和资本等优势,以全球化为视角,致力于大木业、大物流格局的构建和节能省地型生态人居的开发推广。 3.山东青岛海尔集团——家居部品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是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2001 年9 月,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依托海尔集团位居世界白电二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卓越实力及品牌优势,开创了中国家居集成先河,致力于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精装修房一站式全程系统解决方案。率先提出“精装修专家”口号和“像造冰箱一样做装修”的理念,并以丰富的精装修经验、领先的研发优势、专业的部品集成能力、先进的工厂化管理、完善的交房模式与售后服务五大优势支持,为开发商提供了从精装楼盘前端设计开始直到交房与售后的全过程、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4.浙江温州正泰集团——住宅电器部品 正泰集团 正泰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概述及现状分析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概述及现状分析 ?住宅产业链 定义:住宅产业链即为由各个利益相关企业,围绕为住宅消费者提供住宅产品及各类服务来实现价值增值目标,而组成动态变化的企业集合。 建筑工业化是包括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一体化实施,工厂化生产只是其中一部分。缺乏大体系的支撑,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只有建立和完善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体系,整合现有产品和技术,才能形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价值链 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不同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通过对企业价值链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的哪些作业是企业产生高附加值,形成价值增值的关键来源,从而对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作为一个项目重要利润来源,主要包括前期投资策划、规划设计、营销策划与物业经营,在国家土地交易透明化,土地价格市场化后,原来通过土地环节获取高额利润的粗放型模式将成为历史。 通过对住宅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效、高附加值的综合联动型的共和式产业链,在实现产业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得产业链各价值也达到各自价值最优。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 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住宅产业化仅仅指住宅业的现代化过程,它是建筑行业的一部分,而建筑工业化是指整个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过程。 从历史上看,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推手是人工成本的上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在人工快速

上涨是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的。 国内从开发商角度来说目前推广住宅产业化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政策不足以刺激开发商,人工成本的压力还不够大,购买者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还不够高。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一、科研没有形成体系,且深度不足 二、从业人员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够 三、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一个平台去整合成一个大体系。 ?我国未来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预测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模板

1、经济效益 按项目单位以前年度的运营情况和对未来市场的开发规划进行测算。 1、单用户贡献按每个平均在线用户每月XX元计,项目正常运营状况下,可保证XX万左右平均在线,除去约XX的合作方销售分成,该项收入约为XX亿元。 2、按现有市场行情预估,可获得海外代理金及分成收益XX万元/家,按XX 家代理合作计算,该项收入预估约为XX万元。 2、社会效益 (1)对于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 在中国的XX市场中,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碰撞由来已久。从当初以XX 为代表的XX商开始从韩国引进XX到自身研发XX,其产品本身带有明显的韩国特色。再从以金山、网易为代表的厂商坚持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开发游戏,到暴雪公司开发的欧美历史文化背景的产品登陆中国,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仿佛是各地文化碰撞的大舞台。而透过品种众多、纷繁复杂的网络游戏产品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是不同文化在中国得到了认可。综观目前中国市场的游戏产品,每款成功游戏的背后都蕴涵着源于其本土化精神的力量,如美国的创新精神、日本的团队精神和危机意识以及韩国永不言败的精神。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元素”是其出品游戏的基因,是起决定作用的。XX产品把XX融入贯穿其中,从故事背景到人物设计,俨然是一道精心烹制的中国特色大餐。在XX中,人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 XX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中成功的商业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利用并把握了现代人的性格以及生活特性,从而使自己拥有很强的聚众性能,而XX产品的聚众性归根到底则需要用户对其文化背景的认同和接受,本项目将力争做到这一点。 (2)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意义 面对暴利的诱惑,行业内部分公司采用了急功近利的运营方式,不健康内容导致用户沉迷、利用法规漏洞诱使用户消费、低俗炒作宣传等手段极大的阻碍了

何为住宅产业化及含义

住宅产业化 简介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住宅产业化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住宅产业化本来只是强调住宅领域的产业化,但不应局限于住宅建设领域的产业化,而应是包括住宅在内的,也包含其它一切用途物业的产业化。故原词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住宅产业化”,似乎不尽准确,有收窄其涵义之嫌。事实上“住宅产业化”中的“住宅”,应理解为一切建筑产品。

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是:①采用工业化的建造方式②住宅用构件和部品大多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 何为住宅产业化 对于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是这样介绍的:住宅产业化是1968年日本人提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开始和日本有关机构合作。我曾问他们的专家,到底什么叫住宅产业化?你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就讲,很简单,三句话:第一,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第二,大规模生产;第三,社会化供应。” 关于产业化,联合国很多人下过定义,但沈阳卫德住工科技[1]认为日本人讲得最简明。他认为,住宅产业化首先是一种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就是由现在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一家澳大利亚的公司到建设部访问时说,澳大利亚的住宅产业化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他们国家的建筑工会很厉害,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非常高,所以他们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一定要走产业化道路,将建筑工地的工序分解。凡是在施工现场能分解出来的部件,就拿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去做。这样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工期,保证质量。 而日本的合作方工厂则完全在生产线上生产住宅,每一条生产线八个小时可以生产10到11栋住宅,48分钟一栋!运到现场一天就可以组装完成。目前他们的市场占有率达5%。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班级高一(2)班 学号 25 姓名李文瑞 摘要:分析土地资源的种类、状况,针对其概况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分布可持续利用 一、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 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 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分类: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 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

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

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 1、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很多人经常将这几个概念混淆,下面有必要先理清三者的不同内涵和意义。 1.1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工业化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当时工业革命对纺织、汽车、造船等工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大工业的崛起,以及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业的发展受到了深刻影响。20世纪初,欧洲兴起新建筑运动,主张建造房屋应该像制造机器一样,采用标准构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从而为建筑业转向大工业生产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急需解决住房荒,但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推行了建筑工业化并取得了成效。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建筑工业化。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 .

多年的实践,发展了建筑标准化,建立了工厂化和机械化的20工业化的过渡。”经过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建筑物质技术基础。在一些大中城市,年体系,并逐步向全面建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统计的1982%不少城市在20新建的住宅建筑中,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比重北京市高达70%左右,以上。住宅产业化 1.2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住宅产业化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 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住宅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住宅的质量与品质,最终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迅速制造出质优价廉60年代末由日本提出,世纪住宅产业化的理念最早在20年代中期,世纪80的房子,日本举全国之力开发住宅以满足国民对住房的需要。到20日本已经针对住宅产业化建立了完整的设计、制造、施工、认证、监管体系。我国早在7年1993年,住宅科研设计领域就率先提出了“中国住宅产业化”这一概念,1998月,原建设部的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成立,现已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工作内容就是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国有关住宅产业化方面的工作,并提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年8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999号)文,明确提出:“为了满足[1999]72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推进住宅产业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代化,提高住宅质量。” 2 . . 1.3建筑产业现代化 当年年底全国建“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建议,2013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 设工作会也明确提出“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装配式建筑现状及发展前景

装配式建筑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过快,目前我国新型装配式建筑尚处于 起步阶段,各个环节之间还在相互磨合协调,导致住宅产业化水平较低。装配式 建筑的新概念也受到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始终处于市场需求滞 后于生产的尴尬境地。在全国范围内,从住宅建设到空间组合的独立标准可谓多 种多样,繁荣背后盲目和混乱并存。本文结合具体工程主要分析和探讨装配式建 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希望能为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状探究;发展分析; 1导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 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 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如何提高 装配式建筑的完整性,减少构件加工程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构件安装质量, 缩短安装时间,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2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是促进创新带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能够推动城市 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速度快,拥有质量保证,是未来的住宅 发展方向。我院与远大住宅工业产业化研究院合作设计建造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学生公寓,建筑面积47579.99平米,建筑高度49.95m,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 震设防烈度为6度,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而成。在建设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 生公寓的工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装配式建筑具有很多优点。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可以集中体现在六大方面:资源节约、品质优良、风格 多样、工期加快、成本可控、实现供给侧改革。由于没有现场大兴土木,现场作 业的粉尘、噪音、污水大大减少,实现了节水、节能、节材、节时、节地,同时 也没有以往脚手架和大量湿作业,工人数量也大幅度减少。装配式建筑还可以克 服建筑施工的季节性限制,预制构件可全年连续生产,冬季也可以进行安装;定 型的标准或通用预制构件,可以大批量生产,建筑成本进一步降低;采用预制构 件的外墙挂板,可以更方便的嵌入保温隔热材料,实现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建 造过程可以很好的实现“五节一环保”,非常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 3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自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欧洲国家开始工业化建造房屋,并建立了许 多标准化的住宅建筑建造制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的 住宅产业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瑞典作为一个预制房屋广泛使用的国家,在其 大部分住宅中使用共同的组件。同时,美国有34家公司正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 研究与建造工作,住宅产品的性能指标也在不断提高。1969年制定了促进装配式 建筑工业发展的标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建立了一系列装配式建 筑性能与质量标准,极大地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性能和质量。我国装配式建筑建 设相对较晚,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始于1970年代,从那时起,我国装配式建筑产 业化的序幕就开始了。与此同时,提出了建立装配式建筑制度的重要性。住宅产 业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装配式建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 是远大住工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从1999年引进的钢结构体系到2012年使用第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