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学习计算机组成和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单处理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与新技术运用,了解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成果。

教学任务

本课程以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和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计算机单处理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同时介绍当前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内部数据表示方法。

2.掌握运算器、存储系统、CPU、指令系统、总线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计算机各部件的

构成、功能、工作原理及相关算法。

3.了解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计算机的分类、发展与应用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3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第2章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2.1 数据表示基础

2.2 数值数据的表示

2.3 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2.4 定点运算和定点运算器

2.5 浮点运算和浮点运算器

第3章 存储系统

3.1 存储器概述

3.2 主存储器

3.3 高速存储器

3.4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3.5 虚拟存储器

第4章 指令系统

4.1 指令系统概述

4.2 指令格式

4.3 指令分类

4.4 寻址方式

第5章 中央处理器(CPU)

5.1 CPU的功能和组成

5.2 CPU的工作过程

5.3 操作控制器

5.4 流水线技术

5.5 CPU新技术(上)

5.6 CPU新技术(下)

第6章 总线系统

6.1 总线系统概述

6.2 总线的控制与通信

6.3 总线系统实例

第7章 输入输出(I/O)系统

7.1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7.2 程序中断方式

7.3 DMA方式

7.4 通道方式

7.5 通用I/O接口

第8章 并行计算机系统

8.1 并行性的概念

8.2 并行计算机系统

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以每一章为一个课程模块,以每一节为一个教学单元,确定教学目标与任务如下:

模块1 计算机系统概论

学习计算机的分类、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以及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重点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几个主要概念。

模块2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学习计算机中数值数据、非数值数据的表示,定点、浮点运算方法和定点、浮点运算器,重点掌握数值数据的表示、浮点运算方法。

模块3 存储系统

学习计算机存储系统的概念、存储器芯片、主存储器、高速存储器、高速缓存Cache、虚拟存储器,重点掌握高速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模块4 指令系统

学习计算机指令的格式、分类和寻址方式,重点掌握指令、操作数、堆栈寻址的基本方法。

模块5 中央处理器(CPU)

学习CPU的功能、组成、工作过程、两类主要的操作控制器,了解几项典型的CPU新技术,重点掌握CPU的功能、组成、工作过程和流水线技术。

模块6 总线系统

学习计算机总线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与通信方式,了解几个典型的总线系统实例,重点掌握总线的控制与通信的基本功能和方法。

模块7 输入输出(I/O)系统

学习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重点掌握程序中断、DMA、通道这三种常用方式,了解几个典型的通用I/O接口。

模块8 并行计算机系统

重点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并行性概念,了解向量处理机、阵列处理机、多处理机系统、机群系统、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教学活动

网上作业(按教学日历设置)

网上练习自测(按课程模块设置)

在线答疑(按教学日历设置)

论坛互动(按课程模块设置)

邮件沟通(不定时)

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型教学方法,除期末考试外的所有教学活动均在网上学习平台进行。教师的网上教学活动:发布教学录像、共享教学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网上练习自测、在线实时答疑、论坛互动讨论、邮件沟通交流;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观看教学录像、下载教学资源、完成网上作业、网上练习自测、在线实时答疑、论坛互动讨论、邮件沟通交流。

除了传统的网上学习方式之外,学生也可以下载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移动学习,与网上学习具有同等效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网络以及Internet 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 知道《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和该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学科的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和手段及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 的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 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 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 是指对这门学科中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方法、手段及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学时:7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071174 执笔人:钟伟成 审定人:余明辉 说明部分 一、前言 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2003年6月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编写了《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这一教学文件,在此之前,也有一份旧版本的《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但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近两年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网络专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就业市场的反馈情况,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企业需要网管人员具有一定的服务器硬件方面的知识。为了尽量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知识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能跟上网络行业的发展,并且由于近几年服务器的发展很迅速,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技术内容,因此我们决定修改《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大纲,加入服务器硬件方面的内容,减少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比较偏深而不影响主干的内容,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服务器硬件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课程教学大纲。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制定了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的基本内容、技能训练要求、考核的形式要求等内容,同时指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是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石课程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将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与内部运行机理以及服务器的基础知识、服务器的各种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服务器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够清楚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原理,特别是具有相当服务器方面的硬件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掌握服务器的架构与服务器技术,具有服务器选型、服务器简单配置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员必修课。通过学习,测试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它是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领域基本的名词术语,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2.正确理解微机及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3.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声音图像处理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常识 (1)计算机常用术语:位(bit)、字节(byte)、存储容量(KB,MB, GB,TB)、ASCll码 (2)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3)微型计算机工作平台:视窗、网络、多媒体等 (4)计算机病毒的常识:定义、来源、特点、表现、预防与清除 (5)软件的知识产权常识:商品软件、共享软件(shareware,PD)、自由软件(freeware) 2.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功能框图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主机: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ROM、RAM) ②外设: ·外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 ·其他外部设备(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 ·软磁盘、硬磁盘、只读光盘的使用常识 键盘、鼠标器的使用常识 ·软件系统 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 程序设计的常用术语:源程序、目标程序、运行程序、编辑、编译、解释 人机交互方式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1.操作系统的应用基础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1.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思想:依据存储程序,执行程序并实现控制。 2.早期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爆过两大部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分为:微程序或逻辑硬件、机器语言、操作系统、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应用语言。 5.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计算机结构:也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是一个系统在其所处环境中最高层次的概念;是对计算机系统中各机器级之间界面的划分和定义,以及对各级界面上、下的功能进行分配。 ②计算机组成:也常译为计算机组织或成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了分配给硬件子系统的功能及其概念之后,计算机组成的任务是研究硬件子系统各部分的内部结构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级功能和特性。 ③计算机实现: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主要研究个部件的物理结构,机器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等,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速度和信号。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电源、冷却、装配等技术。 6.Flynn分类法:按照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信息流的特征分为单指令单数据流计算机(SISD)、单指令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多指令单数据流计算机(MISD)、多

指令多数据流计算机(MIMD). 7.加速比Sp=1/{(1-Fe)+Fe/Re},Fe为可改进比例,Re为部件加速比。 8.在计算机中有两种信息在流动,一种是控制流,即控制命令,由控制器产生并流向各个部件;另一种是数据流,它在计算机中被加工处理。 9.摩尔定律得以延续的理由: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 10.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执行过程:将要处理的问题用指令编程成程序,并将程序存放在存储器中,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并执行,通过执行程序最终解决计算机所要处理的问题。 11.数据编码的好处:用更少的数据表示更多的信息。 12.定点数:若约定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则成为定点数。定点数分为两种:定点整数(纯整数,小数点在最低有效数值位之后)和定点小数(纯小数,小数点最高有效数值位之前)。 13.浮点数:基数为2的数F的浮点表示为:F=M*2^E.其中M称为尾数,E称为阶码。尾数为带符号的纯小数,阶码为带符号的纯整数。 14.补码:非负数整数的补码为其原码,负数整数的补码在原码基础上取反加1. 15.n位补码表示的整数数值范围为-2^(n-1)~+(2^(n-1)-1),n位补码表示的小数数职的范围为-1~+(1-2^(-n+1))。 16.补码的特点: ①0的表示是唯一的。②变形码。③求补运算。 ④简化加减法。⑤算术或逻辑左移。⑥算术右移。 17.反码:正整数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整数反码即原码取反。 18.汉字编码分为三类:汉字输入编码、国际码和汉字内码以及汉字字模码。

计算机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36 学分: 3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公修课一、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属于国家教委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和第三层 次课程,它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本课程属于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教育部早在1994年就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定了明确 目标,为了使学生具备21世纪需要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教育部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

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中,该门课程都普遍受到了重视。 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层次: (1 )具备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 )具有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 )较为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3/XP )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 的常用组件(Word 、Excel 、PowerPoint 、FrontPage )的使用方法。 (4 )可以方便的使用汉字。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ZBB061020-20140008 总学时:68(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学分:3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一、课程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前导课程。 课程的重点是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功能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并对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教育部1999年批准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为要求,结合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生的特点,将相应的体系结构分为四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单元(CU)。 教学难点: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进程调度算法;地址转换;页式管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是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 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同。 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准确画出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并能解释其工作的过程;能深刻理解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并用这些技术指标描述常见硬件的性能。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 浙工大之江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采用教材:国家统一试题库不同模块的培训教材。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及部门已将其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相应的培训及技能鉴定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根据劳部发[1996]19号《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开展这项考试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促进其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应用人员的使用水平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对高新技术应用人员的择业、流动提供一个应用水平与能力的标准证明,以适应劳动力的市场化管理。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和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考试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程序完成具体的作业任务,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采用模块化的培训考试设计,根据不同领域中的计算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书本答案

C1: 以下哪些设备不属于冯?诺伊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寄存器, 缓冲器 适配器的作用是保证_____用计算机系统特性所要求的形式发送或接收信息。正确答案是:I/O设备 1966年,Flynn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并行性能出发,按照_____的不同组织方式,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SISD、SIMD、MISD和MIMD四类。指令流, 数据流 具有相同_____的计算机,可以采用不同的_____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 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_____。正确答案是: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1958年开始出现的第二代计算机,使用_____作为电子器件。晶体管 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_____采用符号语言。高级语言级, 汇编语言级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使用_____作为电子器件电子管 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属于硬件级的是_____。微程序设计级, 机器语言级 C2: 为了提高浮点数的表示精度,当尾数不为_____时,通过修改阶码并移动小数点,使尾数域的最高有效位为_____,这称为浮点数的规格化表示。0,1 在我国使用的计算机汉字操作平台中,_____字符集未收录繁体汉字。GB2312 在定点_____运算中,为了判断溢出是否发生,可采用双符号位检测法。不论溢出与否,其_____符号位始终指示正确的符号。小数,最高, 整数,最高 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减法运算一般通过_____来实现。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 在奇偶校验中,只有当数据中包含有_____个1时, 偶校验位=_____。偶数,0, 奇数,1 奇偶校验无法检测_____个错误,更无法识别错误信息的_____。偶数,位置, 偶数,内容在PC机中,若用扩展ASCII码、Unicode UCS-2和UCS-4方法表示一个字符,则三者之间的差异为:扩展ASCII码用_____位表示,Unicode UCS-2用_____位表示,Unicode UCS-4用_____位表示。8,16,32 C3: 相联存储器是以______来访问存储器的。关键字, 内容 Cache由高速的______组成。SRAM Cache存储器在产生替换时,可以采用以下替换算法:______。LFU算法, LRU算法, 随机替换 Cache的功能由______实现,因而对程序员是透明的。硬件 MOS半导体存储器中,______的外围电路简单,速度______,但其使用的器件多,集成度不高。SRAM,快 EPROM是指______。光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虚拟地址空间的大小实际上受到______容量的限制。辅助存储器 相联存储器是以______来访问存储器的。关键字, 内容 从CPU来看,增加Cache的目的,就是在性能上使______的平均读出时间尽可能接近Cache 的读出时间。主存, 内存 虚拟地址由______生成。编译程序 MOS半导体存储器中,______可大幅度提高集成度,但由于______操作,外围电路复杂,速度慢。DRAM,刷新 虚拟存储器可看作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______存储器,有了它,用户无需考虑所编程序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1999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001 英文名: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 前置课:无 后置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或程序设计基础 学分:4学分 课时:60课时(其中实验课30课时) 主讲教师:周松,王维民,周晓飞,汤晖,刘凌波,吕捷,徐旭,丁元明,赵明,刘春玉,张文杰,黄波,朱小英等 选定教材:张福炎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内容为: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数值、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原理;介绍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习或实验课的形式,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编写与发布、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拓宽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实际及本科生教学特点,加大网络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以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加工、处理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从一台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出发,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互连、指令系统和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详细介绍组成计算机的各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和设计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使用方面的能力,给出一种或两种有代表性的机型的结构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逻辑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术,建立完整、清晰的计算机整机概念。并使学生具备对计算机系统整机和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围绕机器指令级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微操作级和汇编语言级,从计算机硬件到计算机软件以及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从计算机内部工作机制与编程求解问题相结合,从CPU部件与整机系统两个层次,从逻辑组成、内部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等三个方面,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达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并培养本学科的学生在设计、分析和解决大型数字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物理》、《计算机导论》、《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组成原理》的先修课程。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是它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相应的有关新技术和方法。 3.理解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算器的计算方法,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以及校验码的表示方法。 4.理解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有关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的组成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长岭县东鹏职业培训学校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一、制定依据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本大纲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具有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操作系统概念并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及使用;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处理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一)整体教学设计 (1)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紧密结合,突出上机操作环节; (2)每一教学单元列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配合的操作实例综合本教学单元知识点,设计的操作实例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完成实例后,不仅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学习重点,也全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每个任务分为“任务要求”、“任务目标”、“基础知识”和“任务实现”4部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习惯,达到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 (1)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了解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了解Windows XP基础知识;使用汉字输入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Windows XP (3)文字处理软件Word 了解Word 2007基础知识;设置文字和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和打印文档;使用表格;使用图形和图片;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 (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工作表的插入;作表的编辑及格式化;工作表数据处理;公式和函数;数据的图表化 (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创建超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印、打包及发布(6)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Internet基础知识;浏览与搜索Internet信息;利用电子邮件 传递信息;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与杀毒软件。 附件: 计算机培训课时安排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后答案版全(清华大学袁春风主编)

第 1 章习题答案 5.若有两个基准测试程序P1和P2在机器M1和M2上运行,假定M1和M2的价格分别是5000元和80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P1,哪台机器的速度快?快多少?对于P2呢? (2)在M1上执行P1和P2的速度分别是多少MIPS?在M2上的执行速度又各是多少?从执行速度来看,对于P2,哪台机器的速度快?快多少? (3)假定M1和M2的时钟频率各是800MHz和1.2GHz,则在M1和M2上执行P1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各是多少? (4)如果某个用户需要大量使用程序P1,并且该用户主要关心系统的响应时间而不是吞吐率,那么,该用户需要大批购进机器时,应该选择M1还是M2?为什么?(提示:从性价比上考虑)(5)如果另一个用户也需要购进大批机器,但该用户使用P1和P2一样多,主要关心的也是响应时间,那么,应该选择M1还是M2?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对于P1,M2比M1快一倍;对于P2,M1比M2快一倍。 (2)对于M1,P1的速度为:200M/10=20MIPS;P2为300k/0.003=100MIPS。 对于M2,P1的速度为:150M/5=30MIPS;P2为420k/0.006=70MIPS。 从执行速度来看,对于P2,因为100/70=1.43倍,所以M1比M2快0.43倍。 (3)在M1上执行P1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为:10×800M/(200×106)=40。 在M2上执行P1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为:5×1.2G/(150×106)=40。 (4)考虑运行P1时M1和M2的性价比,因为该用户主要关心系统的响应时间,所以性价比中的性能应考虑执行时间,其性能为执行时间的倒数。故性价比R为: R=1/(执行时间×价格) R越大说明性价比越高,也即,“执行时间×价格”的值越小,则性价比越高。 因为10×5000 > 5×8000,所以,M2的性价比高。应选择M2。 (5)P1和P2需要同等考虑,性能有多种方式:执行时间总和、算术平均、几何平均。 若用算术平均方式,则:因为(10+0.003)/2×5000 > (5+0.006)/2×8000,所以M2的性价比高,应选择M2。 若用几何平均方式,则:因为sqrt(10×0.003) ×5000 < sqrt(5×0.006) ×8000, 所以M1的性价比高,应选择M1。 6.若机器M1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其时钟频率分别为1GHz和1.5GHz。在指令集中有五种不同类型的指令A~E。下表给出了在M1和M2上每类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一、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Windows 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因特网(Internet)。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Word的功能和使用;Excel 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上机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分配 序号内容理论课时实践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10 30 1

的操Window15252 五笔字型输入20320 文字处20 4 30 - 2 - 演示文稿制作20 10 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5 6 25 7 90

150 计小 240 计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0课时+10课时实践)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发展;二进制及其特点;计算机对数据的编码;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范。 2、教学要点:二进制的应用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基本内容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展望 2)二进制与计算机 3)ASCII码、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 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外存储器;I/O设备;基本软件。 5)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第二章 Windows的操作(30课时+10课时实践) 、教学目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逐步熟练掌Window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点Window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资源管理器、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 - 3 - 3、基本内容 1)操作系统的功能 2)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同样适用于教育技术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类和水利水电类及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作为信息类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62学时)和实验教学(10学时)两部分。本课程从计算机基本原理讲起,密切注意与当前计算机发展水平相结合。计算机软件和微电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目标之一,计算机软件运行在计算机上,微电子的水平体现在微处理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上,这就说明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了解计算机硬件。在本课程中把计算机结构定义为系统程序员所能见得到的计算机硬件特性,计算机组成则是指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 目前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已深入到微电子领域,作为计算机、电子和物理类专业的学生,今后会有一部分人从事硬件设计工作。有一些基础知识后,可在工作中进一步自学。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掌握CPU、内存储器子系统、I/O接口子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计算机常用运算方法及典型电路,了解存储系统基本原理和基本I/O方式。最终具备简单CPU及其计算机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并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发展现状。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讨论了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硬件部件,包括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和连接它们之间的系统总线的构成、组织方式和工作原理,以及部件和单元的设计思想。 难点:如何以控制流和数据流为主线, 将计算机的各大部件联系起来,建立整机概念。如CPU和存储器,CPU和I/O、存储器与I/O之间的逻辑关系,控制器如何控制每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控制单元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等。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 学分: 3.5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顶向下、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把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This course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 abstract thinking, and top-down, System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goal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computer system structur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structure, basic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and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can in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y the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knowledge combined organic, Computer syste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cep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目的是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技术和最新动态,着重介绍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软、硬件功能分配。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有一个整体掌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0053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72 学分: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高等代数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需要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图形用户界面已经成为一个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图形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数据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图形绘制的基本算法,学会初步图形程序设计。 英文简介: Computer Graphics is the subject which concerned with how computer builds, processes and shows graphics. Its importance has been shown in people’s more and more intensively need for harmony human-machine interface. Graphics user interf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ftware. It is a significant trend to show abstract conception or data in graphics way.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master Computer Graphics’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understand graphics basic algorithms and learn how to design basic graphics program.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图形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二、三维的图形的计算机绘制方法,理解光栅图形生成基本算法、几何造型技术、真实感图形生成、图形标准与图形变换等概念和知识。学会图形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图形算法的设计、图形软件的开发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应用; 3.掌握图形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A-1 卷)

考试科目名称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A-1卷)2007——2008学年第 2 学期 教师 袁春风/窦万春考试方式:闭卷系(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06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分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 1. 二进制指令代码的符号化表示被称为汇编语言源程序。必须通过相应的翻译程序把它转 换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计算机执行。 2. 通常用一个寄存器来存放当前执行指令的地址,MIPS结构中将该寄存器简写为PC。由于历史的原 因,PC寄存器通常被称为程序计数器(或Program Counter)。 3. 在MIPS中,分支指令的转移目标地址是由分支指令的下条指令地址加上一个位移量决定的。通常 把这种方式称为(PC)相对寻址方式。 4. 假定寄存器$s1中存放二进制信息为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01 1000,则在屏幕上用 16进制显示为0x 0000 00D8。若该信息是一个无符号整数,则表示的值为 216。 5. 过程调用时,涉及到调用过程和被调用过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程序切换,所以要有相应的存储空间 来存放调用参数、返回数据和返回地址等信息。这种用于过程调用的存储空间被称为堆栈Stack (或栈帧Stack Frame)。 6. 衡量CPU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CPU执行时间。它与程序包含的指令条数和每条指令的平均 时钟数以及时钟周期有关。通常用英文缩写CPI 来表示每条指令的平均时钟数。有时也用基准程序来测试处理器的性能,“基准程序”对应的英文单词是Benchmark。 7. 进行基本加/减等算术运算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的部件被称为算术逻辑部件。用英文缩写表示为 ALU。 8. 由于Cache数据是主存数据的副本,所以Cache和主存之间存在一致性问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 写策略来解决。这两种写策略是Write Back(或写回法/一次性写)和Write Through(或写通过法)。 9. 在流水线中,如果多条指令同时需要用到同一个功能部件,就发生了流水线冒险,会引起流水线的 阻塞。通常把这种流水线冒险称为结构(或资源冲突)冒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72学时学 分:3学分 适用对象: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基能力,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以演示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五)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 学生能以计算机、网络为学习工具,初步形成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内容与要求 围绕学生的实际应用和专业领域应用,反映基础性内容,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能应用现有计算机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3.学时分配: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旨在 (八)使用教材与主要资料 教材: (1)大学计算机基础,陈亚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陈亚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主要资料(作为课前预习、课外学习、扩展提升的主要内容)下列3选1: 1.中国大学Mooc网国家精品课程: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老师《大学计算机》(建议理工科的学生学习) 2.中国大学Mooc网四川师范大学周建芳老师《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建议文科的学生学习) 3.中国大学Mooc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Office高级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深刻理解程序在计算机硬件上被执行的过程,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使用的能力奠定基础。本课程以Yy-Z02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为实例,重点讲述计算机单处理器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同时介绍当前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概论 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应用领域,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存储程序概念及计算机的基本特点,了解多核的基本概念及其处理器芯片的发展情况,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层次结构。 2、数据表示与运算 (1) 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 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和编码,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定点机器数(原码、反码、补码、移码)和浮点机器数的表示方法及特点,理解常用的几种数据校验码。(2)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掌握定点加减运算及其实现,掌握定点原码乘除运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浮点机器数加减和乘除运算原理,理解快速乘除法运算技术,掌握运算器部件的组成和数据通路,了解典型运算器实例的结构及原理,了解向量化、并行计算等概念和基本原理。 3、存储系统 理解存储器分类及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理解静动态存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CPU读写存储器的基本过程,掌握静态存储器的扩充及与CPU的连接,掌握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控制,理解各种高速存储器的原理,掌握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的基本原理、地址映射方法、替换策略以及Cache一致性的概念,了解RAID存储阵列、虚拟存储器等概念。 4、指令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