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最新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最新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最新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

(一)赏读下面的古诗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四)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2、对壬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城阕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酋剥开生霹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剐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剥而悲伤。

B.遮酋诗聪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睡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古深情而富有哲理。

(五)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回答: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14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5、(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六)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答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

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2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2、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6、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8. 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两联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哀;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3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2.在诗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感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哪些句子表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哪些句子表现了他誓死不屈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4.诗中“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山()云崖()3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38.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9.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

4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41.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4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4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4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4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答案(仅供参考)

(一)1、破深2.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3、忧国忧民,眷恋家人4、望山河草木花鸟5、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 6、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8、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9、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三)11、D

(四)12、D 答案:B

(五)13、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14. 浩荡离愁(离愁)。

15、⑴、略(言之有理即可)⑵、略(言之有理即可)16、离愁;志愿(或“志向”)。

17、略。

(六)18、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9、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七)20.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2分,每空0.5分) 21.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分,意近即可) 22、D 23、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24、C 25、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八)25、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6、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九)《过零丁洋》28.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 无依, 时起时沉。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29. 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30.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31.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十)32.既有对行将永别家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慨叹,又有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

33.颈联表达了他对家乡的依恋,尾联表示了誓死不屈的决心。

(十一):34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5.明确:黄金台是战国时期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的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十二)36.逶迤(wēi yí)磅礴(bó)岷山(mín)云崖(yá)3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38.B 39.下联: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40.好。“云”更加形象,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特点4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2.红军不怕远征难.43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44.抒情七律45.C 《电子商务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英语

总学时数: 44 (理论课学时数:44 实践课学时数:0 )

学分数: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先修课程

商务英语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语法:复习巩固基础英语中所学的语法知识。

2.词汇:掌握电子商务英语中常用的专业词汇,能够对其进行英汉互译。词汇量要求为200个。

3.阅读:能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正确理解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文章,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量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40词。

技能要求:

1、翻译:能初步掌握英译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借助词典将与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译

【语文】部编版人教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部编版人教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诗歌赏析】12-2《黄鹤楼》崔颢 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明丽的阳光下,诗人从黄鹤楼上眺望对岸。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城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生机盎然。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答: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诗人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4、试比较文中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百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诗歌赏析】12-3《使至塞上》王维 主题: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总体:这一联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为千古名句。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解析

望岳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完整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望丘 m 、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 (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_ 。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 山________ 、______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 “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 (一)赏读下面的古诗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四)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1.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 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 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7)“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站的高才看的远 (9)请从“钟”字人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是聚集的意思本自然集神奇秀丽于泰山。 2.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八年级上册古诗鉴赏汇总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3、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八年级初二上课外古诗赏析习题

欢迎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1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命题热点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一)赏析字词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2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 1.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筏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7)“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9)请从“钟”字人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是聚集的意思本自然集神奇秀丽于泰山。 2.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这首诗寓情于写景叙事之中,句句都有言外之意,深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4)古人论诗“凡景语,皆情语”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作简要赏析。 答:这一联诗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而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惊心。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 3.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1)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 喻(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 是。(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案: 1.(1 分)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专项练习 ——古诗文赏析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岳”的是____岳____山,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_的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_________。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颔联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______”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5、"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6、《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颈联是____ ,尾联是_____。(选“近望、细望、远望、俯视”填空)

7、诗的首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尾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8、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雄伟抱负飞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0、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1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12、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1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4、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诗词赏析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诗词赏析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联) (赏析:首联写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独自徘徊,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望”字起点题的作用,引出下两联写得景,“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名时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 (赏析:颔联承“望”字而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写远景、近景)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 (赏析:此联对“牧人”和“猎马”进行特写,写了一幅带有田园生活气息的画面。写近景、动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尾联) (赏析: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苦无依、百般无奈之情) 【重点题目】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 野望王绩(jì)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wēi)。 1、词语解释①薄暮:傍晚②徙倚:徘徊③犊:小牛,诗中指牛群 ④禽:泛指猎获的鸟兽⑤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彷徨心情的两句诗是:东皋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3、《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写景)两句诗 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 归的两句诗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 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7、本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野望》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运用了“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黄鹤楼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词语解释①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 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⑥乡关:故乡 2、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黄鹤楼》中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两句诗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6、诗中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朗,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可见,鹦鹉洲上的草木繁茂浓绿。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题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主题】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手法】1.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 答: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 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答: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明一去不返。 3.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用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4.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 答:这句诗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 2.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主题】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手法】1.本诗写景有特色 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⒊“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⒋“徙倚”是什么意思“欲何依”,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⒊早寒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主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感情。 【手法】⒈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⒉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答:作者捕捉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⒊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答: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本诗触景生情,借景抒怀。表达作者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手法】⒈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 答:“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写出了云蒸霞蔚、万马奔驰之势;“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 ⒉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这两句诗意在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 ⒊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5.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题】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 【手法】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忧思之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落”“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

泉港民族中学2017年秋季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泉港民族中学庄梅霞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秦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炼字: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卷”“飞”“渡”“酒”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衬托出诗人焦灼、悲痛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炼字:“老无力”“呼不得”“叹息”写出了诗人的老态,茅屋被秋风破已是悲剧,“群童”的行为更是雪上加霜,反映了诗人贫穷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内容理解:“自经”二句,一纵一收,从眼前的处境延伸到安史之乱带来的种种痛苦,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自然过渡到全诗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写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情感: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的愿望,把诗人舍已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满尽致。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

望岳 ,。 ,。 1.本诗的作者是代伟大的“诗圣”。 2、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3、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4.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8、“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绝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9、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 。 10、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别分析“钟”“割”好在何处? 1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2、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⑴ ⑵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二)春望 ,。 ,。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这个字好在哪里。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请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本诗的作者是代伟大的“诗圣”。 7、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8、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9、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10.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到。(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答案:1、破、深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4、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