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何不去之乎?”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答案】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这。“若”:你。“患”:担忧,忧虑。“乎”:于。

故答案为:这不是你所了解的。我所担忧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参考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

2.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 ④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答案】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字,“乐”属于词类活用,“景”“更”属于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日光;通“嘱”嘱托;以……为快乐;还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胜:________

②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________

④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答案】(1)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胜”“备”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则:就是;大观:雄伟的景象。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② 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结合《醉翁亭记》第一段内容可知,当时作者欧阳修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上观看山景。属于登山所见,【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属于水景。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此可以看出其特点是:阔大壮观。注意概括答案的时候要和题干中的有关内容一致。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语段范仲淹首先描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然后说“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因此下文的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乙】语段欧阳修首先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然后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最后总结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⑵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⑶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⑷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已给内容概括其其余的内容。

⑷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不能孤立理解,要把这个语段放在全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偿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嘉枯二年,李候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黄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②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

势之然软?今李候生长富责,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①羽: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②溜:小水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觥筹交错________

②树林阴翳________

③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________

④荫长松,藉丰草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3)【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_______与作者的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

(4)【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

【答案】(1)酒杯;遮盖;赠送;枕、垫或踩、踏

(2)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②并且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

(4)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作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

②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盖。

③句意为: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遗,赠送。

④句意为: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藉,枕、垫或踩、踏。

(2)

①重点词语:其,他们。以,用。句意: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②重点词语:之,的。视,看待。句意: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每段都有“乐”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滁人之乐”,“作者之乐”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体会。乙文可结合第二段内容来分析“李侯之乐”。

(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乙文第二段先提出了“富贵者之乐”和“山林者之乐”两种乐,之后将两种乐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不能两得”,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了选文第一段的“李侯可谓贤矣”。

故答案为:

(1)①酒杯;②遮盖;③赠送;④枕、垫或踩、踏

(2)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