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七章生产管理

第七章生产管理

第七章生产管理
第七章生产管理

第七章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与经营管理同为企业管理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两个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的竞争能力,必须强化生产管理,努力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水平,按照企业经营的总体需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第一节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和对社会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关税壁垒在逐渐消除,技术标准壁垒在逐步形成,产品出口必须达到相应的质量和管理标准才能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所有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有关。

生产管理,一般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生产活动可以指不同的范围,因而生产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管理是指以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生产调度工作。广义的生产管理则有了新的发展,它是指以企业的生产系统为对象,包括所有与产品的制造密切有关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也就是从原材料设备、人力、资金等的输入开始,经过生产转换系统,直到产品、服务输出为止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生产系统的输入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产经营的计划,它具体的规定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进度、效益等任务要求。其二是人力材料、设备、工具、资金、图纸、工艺规程等生产技术要素以及各有关标准。生产系统的中间转换就是生产制造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合理组织、运用人力、设备、原材料, 按技术要求、各项标准完成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输出是产品、劳务以及信息。主要包括产量、质量、消耗、成本等。可回输到输入端或中间转换过程中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改善生产,这就是生产过程的控制。所以广义的生产管理即生产系统的管理。

二、生产管理的特点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达到多方面的要求:

(一)按需生产。按需生产就是按照市场需要制订计划组织生产,按期、按质、按量、按品种地向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或劳务。

在生产管理中贯彻按需生产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不能单纯追求大批量,而是要从满足市场需要出发,学会使生产组织与计划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要善于运用在品种多、批量小、订货来的迟、要得急的条件下,科学地组织生产的方法,提高生产部门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经济生产。

经济生产就是要讲究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生产,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讲求生产的经济效益,首先要防止片面追求产量速度。要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条件,经综合考虑确定有关经济效益指标(数量、质量、成本、品种、交货期)的重点顺序。

(三)均衡生产。

均衡生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计划规定的进度,使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在相等的时间内完成相等的或递增的工作任务,并充分负荷。

组织均衡生产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于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建立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均衡生产各种设备之间负荷均匀、产量稳定,为供、产、销平衡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避免过量生产和过量储备,有利于节约物资和资金;实现均衡生产,生产秩序稳定,设备经常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劳动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实现安全生产都有很大的作用。

均衡生产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特点,不仅要在品种稳定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实现,而且在多品种、小批量、订货来的急的条件下,也要力求改进生产组织与计划方法来加以贯彻。

(四)准时生产。

准时生产,是指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的进度进行。不仅要保证按期交货,而且要做到原材料按时投入, 在制品、半成品按时生产,各生产环节要密切配合,相互制约。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的需要,往往产量不定、品种多变。为了保证各项订货的按期交货,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原材料、在制品和半成品都做到严格按计划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来出产和投产,不提前也不推后,不多供也不少供。

(五)文明生产。

文明生产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良好的生产秩序,使各生产环节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要求企业、车间和设备布局合理,运输路线畅通, 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工具有固定的存放场地,工作地整洁、有序,还要求绿化厂区,美化环境,防止污染。

(六)安全生产。

安全与生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不仅可以保障工人劳动的安全,而且也可以保障企业财产免受破坏和损失。同时由于采取了安全措施,也可以保证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工人在安全的环境里进行生产劳动,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积极性。所以必须纠正那种把生产与安全对立起来的思想,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可以讲就是科学性、适应性和经济性。适应性、经济性必

须以科学性为前提,而科学性又必须保证适应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第二节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生产过程及其组织要求

(一)生产过程

1.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技术准备工作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等。

2.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的过程。如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锻造、切削、热处理、装配等。

3.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如动力生产、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保管和发放,厂内运输,技术检验工作等等。

在上述生产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基本生产过程又占主导地位,其它生产过程都围绕基本生产过程进行,并为实现基本生产过程创造条件。基本生产按其工艺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生产工艺阶段。所谓工艺阶段,是按照使用的生产手段的不同和工艺加工性质的差别而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例如,机械制造企业一般分为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装配三个生产阶段。每一工艺阶段又是由许多个不同的工序组成。工序是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它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例如,毛坯铸造生产阶段,一般由配砂、造型、化铁、浇注、清砂等工序组成。

二、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可按生产的不同特点进行划分:

1.按产品结构特点分为:单体生产、装配型生产。

2.按生产连续性特点分为:连续生产、间断生产。

3.按用户定单性质分为:订货生产、存货生产。

4.按产品专业化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本章为了解决生产过程组织方面的问题,仅就第四种分类进行讨论。

大量生产是经常不断地重复生产同样的产品。工作地固定地生产一两道工序,因而专业化水平很高。有利于采用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工人操作熟练。

成批生产是经常成批的轮流生产几种产品。成批生产条件下,工作地专业化轮换完成若干道不同的工序。所以其专业化程度和连续性都比大量生产低。成批生产按照完成工序数目的多少,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小批生产。

单件生产是指每种产品只做一件或少数几件,做完以后很少再重复生产。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低,很少采用专用设备,工人操作水平要求高,生产过程的平衡性和连

续性差。

按工作地所担负的工序数目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具体的生产类型如表表7—1

三、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1.工艺专业化形式。按工艺性质设置生产单位。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里,集中同类型的设备、同工种工人,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

例如:机械加工车间的车工小组、磨工小组。由于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相同的加工工艺集中在同一生产单位里,因此它便于充分利用设备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面积,个别设备出现故障对整个生产的影响较小,设备的投资费用相对较少;便于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和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产品的制造顺序有一定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多品种生产的要求,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由于不能独立地生产产品(零件或部件)完成一件产品需要经过许多生产单位,因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较长,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量大,停顿和等待的时间多,生产周期长,占用的流动资金多,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复杂,零件的成套性难以掌握,生产管理比较复杂。

2.对象专业化形式。是按产品(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形式。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集中了为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对相同的产品按工艺顺序进行不同方法的加工。其工艺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能独立地生产出产品。如汽车制造厂的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电视机厂等。按产品专业化的形式设置生产单位可以缩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路线,节约运输的人力与设备;有利于采用专用的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便于采用流水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简化协作关系,便于加强管理。但是按产品专业化设置的生产单位,需要较多的设备投资费用,由于同类设备分散使用,个别设备的负荷可能不足,设备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一台设备出现故障往往会导致生产线的全部停工;工艺技术不如工艺专业化单纯,不便于进行技术指导;对于产品品种的变化适应能力差。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顺序移动方式。就是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才一起转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即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如图7-1

单位:分

序1 2 3 4 图7-1

若以n 代表一批零件的数量,m 代表工序数,t m 代表各工序的加工时间,则顺序移

动生产方式的生产周期(T

顺)可按下式计算:

T 顺=nt 1+nt 2+nt 3+…+nt m =n ∑=m

i t 1i

例:已知某零件加工需经四道工序,其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10分、5分、15分和5分,批量为四件,零件在各工序间顺序移动,求整批零件的加工周期。

T 顺=4×(10+5+15+5)=140(分)

可以充分负荷,而零件的加工周期较长。

2.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后,立即移到下一工序进行加工。如图7-2

单位:分

工序

图7-2

在平行移动方式下,整批零件的加工周期可按下式计算:

T 平=t 1+t 2+t 3+…+nt L +…+t m

=t 1+t 2+t 3+…+t m +(n-1)t L

= ∑=m

i t 1I +(n-1)t L

式中:T 平——平行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t L ——加工时间最长工序的单件加工时

仍用上例,则得

T 平=(10+5+15+5)+(4-1)×15=80(分)

工周期最短,存在设备和工人的停歇,等待加工的现象。

3.平行顺序结合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结合方式是把平行移动方式和顺序移动方式综合运用的方式。其要求是在保证各工序连续加工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生产周期。在平行顺序结合移动方式下,因长短工序的次序不同有两种安排方法。

1.当前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时,加工完毕的所有零件应及时转到后道工序加工,即按平行方式逐步转移。

2.当前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大于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时,只有在前道工序完工的零件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开始将前道工序的完工的零件转到后工序进行加工。平行顺序结合移动方式如图7-3

单位:分 工序

1

2

3

4

图7-3 T 平顺= n ∑=m i t 1

i -(n-1)∑-=1

1m i t 短 式中:

T

平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加工周期,t 短——前后两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中的短

者。

仍用上例,可得:

T 平顺=4×(10+5+15+5)-(4-1)×(5+5+5)=95(分)

上述公式还可转化为下列公式:

T 平顺= ∑=m i t 1i +(n-1)(∑t L -∑t S )

式中:

t L ——同前后工序相比都是较长的工序单件时间,

t S ——同前后工序相比都是较短的工序单件时间。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对一些工序单件加工时间相差较大(工序同步性较差)的工序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组织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组织较复杂。

四、流水生产和成组技术

(一)流水生产。

流水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其生产单位是按照对象专业化原则设置的,它是按照产品(零部件)生产的工艺顺序排列工作地,使产品(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地有节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依次加工,直到生产出成品。可以说是对象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1.整个生产过程平行连续,协调均衡。

2.有利于机器设备、人力的充分利用。

3.最大限度地缩短生产周期。

4.由于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流水线的类型

流水生产线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按劳动对象是否移动,可分为固定流水线、移动流水线;

2.按生产品种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一品种流水线、多品种流水线;多品种流水线又可分为可变流水线(按生产计划生产不同的品种对流水线进行调整)和混合流水线(将生产作业方法大致相同的特定几个品种在流水生产线上混合连续地进行生产)。

3.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可分为连续流水生产线和间断流水生产线。前者制品在一道工序加工完,立即转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中间没有停放等待时间;后者有的工序之间存在停放等待时间,主要是由于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不相等或不成倍比关系。

4.按实现节奏的方式,可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生产线和自由节拍流水生产线。

节拍:是指流水线上前后出产两件产品的时间间隔。

5.按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流水线和自动化流水线等。

(三)组织流水线的条件

1.品种稳定,长期大量生产。

2.制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工艺方法先进稳定。

3.各道工序能合并或分解,以满足工序同期化的要求。

(四)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是一种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合理的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产品生产过程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有:

1.对企业生产的所有零件,按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方法、精度要求、毛坯种类的相似性,依照一定的分类系统进行零件的分类编码和划分零件组。

2.根据零件组的划分情况,建立成组单元或成组流水线。成组单元是为完成一组零件全部工艺过程设置的,是按对象专业化设置的与流水线相似,但不受节拍时间的限制。

3.按照零件的分类编码来进行产品设计和零件选用。把零件的分类编码同标准化、通用化工作结合起来,尽量减少零件的种类,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的经济效果与产品的生产批量成相关关系。在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远比大量大批生产差。

为了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技术经济效果,推行成组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组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1.简化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设计人员可以尽量采用已有零件的图纸,

2.增加了生产同类型零件的数量,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3.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为按期交货提供条件。

4.简化了生产管理工作,成组技术简化了品种、扩大了批量,采用了先进生产组织形式,为简化生产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

五、精益生产新动向:柔性制造

今天,企业面临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企业必须研究一些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反应的制造方法,柔性制造(或柔性生产)就是这些方法的总称。

1.细胞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比较,细胞生产方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规模小(生产线短,操作人员少),另一个是标准化之后的小生产细胞可以简单复制。由于这两个特点,细胞生产方式能够实现(1)简单应对产量的变化,通过复制一个或以上的细胞能够满足细胞生产能力整倍的生产需求;(2)减少场地占用,细胞是可以简单复制的(细胞生产线可以在一天内搭建完成),因此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拆除,节省场地;(3)每一个细胞的作业人数少,降低了平衡工位间作业的难度,工位间作业时间差异小,生产效率高;(4)通过合理组合员工,即由能力相当的员工组合成细胞,可以发挥员工最高的作业能力水平。如果能够根据每一个细胞的产能给予相应的奖励,还可以促成细胞间的良性竞争。细胞生产线形式是多样的,有0形,也有U 形,有餐台形,也有推车形等等。

2.一人生产方式: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形,某产品的装配时间总共不过10分钟,但是它还是被安排在一条数十米长的流水线上,而装配工作则有线上的数十人来完成,每个人的作业时间不到20秒,针对这样一些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产量不大的产品,如果能够打破常规(流水线生产)改由每一个员工单独完成整个装配任务的话,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由于工作效绩(品质、效率、成本)与员工个人直接相关,一人生产方式除了具有细胞生产的优点之外,还能够大大地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员工成长。

3.一个流生产方式:它的好处是,(1)极大地减少了中间产品库存,减少资金和场地的占用;(2)消除机器间的无谓搬运,减少对搬运工具的依赖;(3)当产品发生品质问题时,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前部,避免造成大量中间产品报废。一个流生产方式不仅适应于机械加工,也适应于产品装配过程。

4.柔性设备的利用:一种叫柔性管的产品(有塑胶的也有金属的)开始受到青睐。从前,许多企业都会外购标准流水线用作生产,现在却逐步被自己拼装的简易柔性生产线取代。比较而言,柔性生产线首先可降低设备投资70-90%以上。其次,设备安装不需要专业人员,一般员工即可快速地在一周内完成安装。第三,不需要时可以随时

拆除,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5.台车生产方式: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从一条线上转移到另一条线上,移动工具就是台车。着眼于搬动及移动过程中的损耗,有人提出了台车生产线,即在台车上完成所有的装配任务。这样做,不仅省去了生产线,而且搬运和移动效率大大提高。

6.固定和变动线方式:根据某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设置两类生产线,一类是满足某一相对固定产品的固定流水线,另一类是用来满足变动部分的变动生产线。通常,传统的生产设备被用作固定线,而柔性设备或细胞生产方式等被用作变动生产线。为了彻底降低成本,在日本变动线往往招用劳务公司派遣的临时工(Part-Time)来应对,不需要时可以随时退回。

柔性制造总的趋势是,生产线越来越短,越来越简,设备投资越来越少;中间库存越来越少,场地利用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交货速度越来越快;各类损耗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可见实现柔性制造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强化企业竞争力。

案例

某大型办公设备制造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投资数百万美元引进了一条装配生产线,每月生产A款打印机两万台,线上配置近100名工人,大批量生产显示了无比的威力。之后,A款机的销售量逐年减少,为了确保市场占有率,又投入了大小不同的B、C、D、E等多款产品。

主要问题:

工位时间差或速度差损耗:100人的生产线,要100%的均衡地分解装配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的,生产线速度是由某一个瓶颈工位或由某个作业者决定的,效率损耗显而易见。

工位变更损耗:当生产量发生变更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重新进行工位设定,调整线上的人数和各工位作业时间,重新进行员工训练使之适应新的要求,整个变更过程以及变更后对新标准的适应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效率损耗。

换线损耗:A、B、C、D、E等各个产品之间的变换,都需要进行换线准备工作,而且在换线过程中只能按照装配速度较慢的机型进行生产,效率的损耗可想而知。

场地损耗:即使产量降到一半甚至更低,生产线长度不能改变,同样占用那份场地。

解决办法:

把现有生产进行柔性化改造或采用柔性管重新装配简易生产线,并根据产品和产量采用不同方式(如细胞生产、接力生产、一个人生产等)应对生产,将以上损耗降到最低。

第三节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工作,包括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和调度以及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内容。

一、生产能力的核定及其利用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工业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综合平衡后的能力。

工业生产能力一般是指设计能力,即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产品生产能力。

1.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数量,通常是指已安装的设备台数和生产面积。

2.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通常是指设备全年最大可能运转的时间,即设备的制度工作时间总数扣除设备修理停工时间。

3.设备的生产效率,指单台设备或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产量。

(二)、生产能力的核定。

1.按设备组计算生产能力

在单一品种生产情况下,可按下式计算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

量(台)

×设备有效工作

时间(小时)

×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实物数/台时)

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除可按标准产品或按照代表产品进行折算(换算成单一品种),仍用上述公式计算外,还可以采用主要设备的计划期内的有效台时数表示。

2.按生产面积计算生产能力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数量

(平方米)

×生产面积利用的

延续时间(小时)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定

额(实物量/平方米·小时)

3.采用联动机时,按联动机计算生产能力

联动机生产能力=原料

数量

×单位原料

产量系数×原料加工周期延续时间

有效工作时间工时

4.在流水生产条件下,计算流水线生产能力

流水线生产能力=流水线有效

工作时间

÷节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

(一)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计划生产的产品的名称和品种数。它表明企业在品种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企业的专业化协作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当达到的质量标准。

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的质量指标,即反映产品本身使用效能的大小,它决定于产品本身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标准反映出来。另一类反映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的指标。如合格率、废品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计划期内应当出产的合格产品的实物数量。主要产品产量是产品产量指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代表企业专业方向的产品,是企业计划期内的

主要生产任务。

产量指标体现了企业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成果,反映了企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它也是企业进行产销平衡、物资平衡、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消耗、成本和利润的基础。是安排生产作业计划与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

4.产值指标

产值是反映企业生产总成果的价值指标。产值指标分为商品产值、总产值和净产值三种形式。

商品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合格产品(或工业性劳务)的价值。它一般按照现行价格计算。

总产值,是用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工作总量。它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

总产值=商品

产值

+期末在产品、半成

品、自制工具的价值

-期初在产品、半成

品、自制工具的价值

+定货来

料价值

总产值可以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是计算企业的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及产值资金率等指标的重要依据。但是,总产值由于受转移价值的影响,有时往往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果。

净产值。这是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净产值=总产值-物资消耗价值

或 =工资+税金+利润+其它属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

净产值可以避免受转移价值的影响,从而比较确切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果,但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计划的编制,通常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分析内外环境

编制计划前,企业必须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有充分的了解。必须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加以综合分析作为编制计划的依据。编制计划所需进行的信息分析,可以归纳为需求分析、资源分析、能力分析三类。

通过需求分析,测算企业在计划期内可能的销售量,作为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社会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并不等于企业现实的生产计划。企业能否生产这些产品,取决于企业能否从外部取得必要的资源以及本身有没有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能力。

2.拟订和优化计划方案

生产指标的优化

(1)运用线性规划合理搭配品种产量。

线性规划,就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一个函数的最大(或最小)目标值的方法。

例:某企业计划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每台利润为700元,乙产品每台利润为1200元,企业的材料、设备与产品的消耗定额如下表:

解:设甲产品计划生产x1台,乙产品生产x2台,企业的最大利润为maxP

解得:X1=20 ;X2=10

maxP=700X1+1200X2=700×20+1200×10=26000元

(2)运用量-本-利分析法确定盈亏临界点产量。

例如:某企业计划生产甲产品,销售单价为5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250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800万元,则盈亏临近产量为:

盈亏临界点的产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固定成本总额

=8000000/(500-250)=32000(件)

这就是说,该产品计划产量必须超过32000件,企业才能盈利。

3.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在拟订和优化计划草案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可能把所有的约束条件都考虑进去,而只是考虑了最主要的目标和最主要的约束条件。计划的目标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考虑同时完成其他各项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平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分析和测算企业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和各种资源条件,正确协调和处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克服薄弱环节,挖掘生产潜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4、讨论修正批准实施

根据综合平衡的结果,即可编制年度计划草案。计划草案经有关部门、车间组织讨论后,作必要的修正,经企业管理当局批准,就可组织实施。

.

课后作业:

一、填充题:

1.生产管理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商品产值。

2.总产值。

3.净产值

三、选择题:

1.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属于( )

A技术准备过程 B基本生产过程。

C辅助生产过程 D生产服务过程

2.按产品(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的形式,叫( )

A工艺专业化形式。 B 对象专业化形式

四、计算题;

1.某企业计划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每台利润为700元,乙产品每台利润为1200元,

2根据表绘制网络图,计算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划出关键线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