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智能公交专用道抓拍方案

智能公交专用道抓拍方案

智能公交专用道抓拍方案
智能公交专用道抓拍方案

智能公交专用道抓拍方案

1.1系统概述

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矛盾,鼓励城市居民出行优先选择

公共交通工具,很多城市都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但是,部分驾驶人员法律意

识和公德意识不强,尤其是在道路车流量较大时期随意占用公交专用车道,严

重影响了公交专用车道的使用效率。

单纯的依靠道德约束无法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执法人员的现场处罚在安全性和效率性上又存在安全隐患和效率限制,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车辆违法占用公交专用车道的现象,就需要一套科学的“占用公交专用车道行为抓拍系统”。

1.2系统建设的意义

本系统建成后,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将有效解决社会

车辆随意占用公交专用车道的情况,进而保障公交专用车道的使用效率,提升

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

本次系统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利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

科技手段可大大提高交管部门的和交通态势控制交通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城

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进行及时准确的取证处罚,维持道

路正常运行状态,也成为了交通管理的关键。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提

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3系统建设目标

1.3.1路权优先,合理分配道路资源

通过建设占用公交专用车道违法行为检测系统,严格管控社会车辆占用公

交专用车道的行为。

1.3.2绿色出行,倡导出行首选公交

通过建设占用公交专用车道违法行为检测系统,保障公交专用车道的畅通,提升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行速度,使公交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1.4系统总体设计

1.4.1系统工作原理

在公交车上安装高清一体化摄像机,对进入公交专用车道的社会车辆进行自动识别,抓拍及上传违法数据,由交警部门进行违法处罚,实现与交警部门违法处罚平台对接,自动转发违法数据,系统流程图如下:

- 1 -

1.4.2系统工作流程

- 2 -

- 3 -

前端采集系统

1.4.

2.1 G PS 定位

由GPS 模块进行公交专用车道的采点、学习并由相机进行采集点的保存。建议采集点的区域为:进入公交专用车道后15M 和离开公交专用车道前15M ,防止GPS 出现误差,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建议进行采集点的方式为:由公交车缓慢行驶,尽可能多的记录采集点并记录。那么这段有GPS 采集点数据的区域就是前端采集设备进行抓拍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的区域。

1.4.

2.2 绘制车牌识别区域

前端采集设备根据公交专用车道宽度自定义设置黄线检测和车牌识别区域,其中检测灵敏度可调。黄线检测是辅助功能,配合GPS 定位抓拍。

黄线检测和车牌识别区域

- 4 - 1.4.2.3 视频分析

当车辆进入GPS 设定的抓拍区域时,前端采集设备进行视频分析,根据车牌辅助车型识别来判断前方车辆是否为违法车辆。

视频分析一般包括全画面分析、车牌识别、车牌颜色识别、黄线检测以及车尾检测。

视频分析示意图

1.4.

2.4 图片抓拍

前端采集设备自动判断前方车辆为违法占道车辆时,进行违法视频录像和图片抓拍。

违法视频录像,即在违法抓拍前5秒到抓拍结束后5秒的录像,并和图片相关联,使执法更具有说服力,违法视频录像时间可设定。

图片抓拍为3张高清违法图和1张特写图,,能清晰反映所检测地点道路标志标线、所拍摄车辆、检测时间等特征。

违法抓拍图

- 5 - 1.4.2.5 图片合成

前端采集设备根据合成模式自动进行抓拍图和特写图的合成,保存在本地后可通过3G/4G 传输网络上传至后端管理平台。

合成图片

1.4.

2.6 数据保存策略

视频和图片、文字信息等数据采用前端设备内置存储芯片本地存储策略,同时把图片和文字实时上传后端管理平台,并通过与交警平台连接的专线,直接立即转发到交警处罚平台。

视频只存在内置存储芯片内,后端管理平台只存储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做其它处理,同时遵从图片数据保存15天,文字信息保存2个月策略。 1.5 系统前端设计 1.5.1 高清抓拍一体机

前端采集设备采用全嵌入式一体化设计,内置GPS 模块、3G/4G 传输模块,通过视频分析可对违法车辆进行视频录像和抓拍取证。GPS 模块实现地理位置的采集定位,也可作为前端采集设备的触发信号,用于判断该公交车是否在规定线路上行驶。3G/4G 传输模块实现数据无线传输,解决了车载式设备数据采集难题。

1.5.2传输方式

车载式违法占道抓拍系统可以独立进行本地工作,也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联网运行。高清抓拍一体机自带3G/4G模块,无需在公交车上另装设备,简化了施工安装,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1.5.

2.13G/4G传输优势

3G/4G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极大地增加数据容量和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保证违法图片传输同时也能够保证实时视频的传输,通过后端中心平台可以对违法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

1.5.

2.23G/4G接入模式

通过3G/4G模块拨号接入到运营商的内网,后端管理系统与运营商提供的内网线路相连,接收前端发送的视频数据。

考虑到数据安全性、时效性,系统采用通过3G/4G模块拨号接入到运营商的VPN专网,后端管理系统与运营商提供的内网线路相连,接收前端发送的视频数据的模式,利用3G/4G模块通过VPN专网将数据上传至后端管理平台,同时后端管理平台通过专线将数据直接转发到交警相应数据处理平台。

- 6 -

1.5.

2.3传输时效性和完整性保证

前端设备到后端管理平台采用运营商高速3G/4G的VPN专网,后端平台到交警处罚平台采用专线连接,该网络拓扑方式除了保证数据安全性外,更确保数据传输的时效性。

同时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前端设备的内置存储芯片继续存储视频、图片、文字信息数据。待网络恢复后,前端设备自动检测,断点续传数据到后端管理平台,确保数据完整性。

- 7 -

1.6系统主要功能

1.6.1支持前方违法占道车辆视频检测功能

当目标进入检测区域时,系统通过视频触发检测算法提取目标在运动序列中的各种属性特征,来判断车辆违法行为。在确认目标对象的同时,建立起具备综合属性的目标模型(如机动车属性包括:目标结构、车辆号牌、车牌颜色等)。

1.6.2支持GPS定位功能

自带GPS模块能够精确定位公交车辆位置(精度:1M-3M),通过GPS采集点可以设定抓拍区域,实时记录违法抓拍的地理信息,使违法抓拍数据更为准确。

1.6.3支持数据3G/4G上传功能

前端采集设备由于安装位置的特殊性,不能提供常规的有线网络和后端中心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无线3G/4G技术则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稳定的网络传输介质。前端采集设备内置3G/4G模块,无需再公交上另配设备即可实现数据传输。

- 8 -

1.6.4支持内置存储芯片数据本地保存、本地导出功能

支持本地存储、支持独立工作;内置存储芯片存储使整体系统更为稳定,数据的导出更为便捷,最高可支持64G。

1.6.5支持违法图片取证、图片合成功能

前端采集设备自带图片合成功能,省去了终端合成设备,也减少了平台合成图片压力,使系统更为简洁,稳定性更高。

1.6.6支持违法视频录像功能

为了提高违法数据的有效性,可以设置违法片段录像。违法片段录像,即在违法抓拍前5S到抓拍结束后5S的录像,并和图片相关联。其中违法片段录像时间可设定。

- 9 -

1.6.7支持全天视频录像配置功能

前端采集设备支持双码流输出,支持全天候录像。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录像时间及录像打包大小。

图:录像打包可设

1.6.8支持车牌识别功能

前端采集设备通过机动车号牌定位、字符切分、字符匹配和图像预处理实现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可识别“92式”“02式”“12式”最新“13式”民用车牌和军车、警车等特殊号牌,可以识别车牌颜色。相机可以识别蓝、黄、黑、白、绿五种号牌颜色,并可根据不同的号牌颜色区分车辆类型。

1.6.9支持抓拍时段设置功能

前端采集设备可以提供设置不同时段开启或者关闭抓拍模式,用户根据灵活设置限行时间。

- 10 -

- 11 -

1.7系统安装

1.7.1安装位置

前端采集设备一般安装在公交车前端挡风玻璃下的平台上,使用万向节连接防护罩进行固定,保证前端采集设备不会晃动。该位置不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而且拥有良好的视场,利于对占用公交专用车道影响公交车正常通行的违法车辆进行抓拍。

1.7.2场景位置

调整视场和焦距,需保证车牌在车牌区域内最为清晰,保证车牌水平位置同图片保持平衡。

1.7.3外部接线

GPS模块的天线和3G/4G模块的天线都在护罩内,不仅整体外观美观,而且方便安装调试。

前端采集设备的功率≤10W,由公交车自带电瓶供电,并有公交车启动系统进行管理。支持随车启动模式,即车辆启动开启,车辆停止关闭。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简介: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内首创的将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公交GPS调度、车辆安防监控、候车亭电子监控等系统整合而成的一套综合性管理平台。同时在全面剖析国内现有电子站牌项目的运行境况后,引入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整合多方媒体运营资源,避免以往类似项目所出现的资金及后续运营问题。全面兼顾媒体运营商、公交公司、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利益。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旨在打造一套全新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2、系统组成及相关介绍: 系统由指挥中心、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调度系统和智能电子站牌等组成

指挥中心: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管理。指挥中心可以收发GPS车台信息(定位信息、报警信息等);接收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多媒体发布资料。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公交多媒体发布管理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区域管理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通过智能电子站牌将多媒体信息发布给受众人群。满足多方客户的需求。 视频监控系统: 对各公交车站、公交车及出租车内重点位置进行监视,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及时监视现场信息。 公交调度系统: 通过GPS定位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的电子地图,实时监控运营车辆的相关信息(轨迹、车速),发现异常时能立即警告提示,及时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情况对车台实时调度。

电子站牌: 智能电子站牌系统是集GPS定位、无线WIFI、GIS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智能电子站牌主要包括LED/LCD显示屏、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内置无线WIFI接收模块。可以实时接收来指挥中心发来的各种信息。 3、系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运送速度的提高和及时、方便的换乘,均匀的班次间隔,乘客出行时耗减低。

167-昆明公交专用道实践历程及系统提升对策

昆明公交专用道实践历程及系统提升对策 唐 曹乔松 席海凌 朱权 翀 【摘要】昆明公交专用道开创了国内由公交优先理念转变为成功实践的应用先河,提升了昆明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了昆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名片和国内城市广泛学习范例和示范的楷模。近年来,受昆明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建设随意性强、硬件基础设施滞后、线网运营组织混乱等突出问题,昆明公交专用道建设模式引发了社会不同群体质疑,本文通过回顾昆明公交专用道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并剖析现阶段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轨道+BRT” 复合骨架公交走廊、规范昆明公交专用道体系设施及运营组织技术标准等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重点,以实现昆明公交发展的再一次飞跃。 【关键词】昆明;公交优先;公交专用道;系统提升 1、昆明公交发展历程及成就 1.1、公交专用道发展历程 1993年,昆明与国际友城瑞士苏黎世市正式开始公共交通规划领域的技术合作,把国际城市交通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与中国大城市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国内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1999年4月20日,昆明成功开通了国内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成为中国最早开始实践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吸引了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到昆明考察学习,现阶段,昆明已建成了全长超过113km的公交专用道网络。 图1 昆明已建成的公交专用道的基本情况

1.2、昆明公交发展成就 1)开创了国内由公交优先理念转变为成功实践的应用先河,开创了国内城市的双重“第一” 第一个在国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交专用道,1999年4月20日,为了迎接昆明世博会召开,昆明成功开通了国内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成为中国最早开始实践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第一个在国内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2005年6月1日,西昌路公交专用道全线贯通,至此,昆明市形成了“井”字型公共交通专用线网络,成为国内首个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并实现网络化运营的城市。 图2 国内首条路中公交专用道 图3 “井”字型公交专用道网络 2)建立完善的昆明公交专用道理论体系并被国际、国内学术界所认可 昆明公交专用道的发展模式吸取了国外快速公交系统实践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了昆明城市的发展特点,在经过理论研究以及实践运行逐步改善后,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昆明特色的公交专用道系统理论体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当国内其它城市还在探寻公交优先理念的同时,昆明市已经深入展开了对公共交通、特别是公交专用道方面的理论研究,由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编制完成的《昆明城市发展与公共交通总体规划》、《昆明城市公共汽车线网及场站规划》、《昆明市公共汽车示范线路规划设计》、《昆明BRT规划研究》等一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 深圳瑞信视讯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技术方案 2013年1月15日

技术方案 1.1 瑞信视讯公交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特点 1.1.1 系统扩展性强 瑞信视讯公交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基于REST框架搭建,REST架构不仅仅能够对 于互联网资源进行唯一定位,而且还能告诉我们对于该资源进行怎样运作。为未来扩展成为交通业务数据中心的共享利用定位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 块式应用开发,可灵活扩展电子站牌系统、公交机务系统、公交物资管理系统、OA 系统、EHR系统、收银点钞系统、停车场系统、线路策划系统等。 1.1.2 与设备兼容性强 瑞信视讯公交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不绑定任何厂家的硬件设备,兼容目前主流车载 监控设备。系统兼容国家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JT/T 796-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JT/T 80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平台数据交换》 JT/T 809)等规范。 1.1.3 深入了解公交业务需求 瑞信视讯目前与苏州园区、新区、黄石、福鼎等多地的公交公司有深入的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长期有服务人员驻场服务,及时了解用户第一线需求,并为客户的公交未来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方案 1.1.4 平台性能指标 1、科学性 具有良好、科学的系统架构,能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调度。 实现无人值守下的自动计算发车间隔。 实现无人值守下的自动统计公里、班次。 2、灵活性 用户能自定义模块、菜单、自定义窗体和字段。 用户能自定义各种报表。 用户能自定义颜色及界面选项。 调度参数可以动态进行配置。 支持多种调度模式,如计划调度、灵活调度、混合调度,其中灵活调度可以自动计算间隔,可人工预设间隔。 3、扩展性 可通过增加服务器等平台硬件设备适应运营车辆增长。 可提供数据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方便公交整体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4、系统通讯相关指标 系统支持同时接入5000个终端进行通讯。 终端的数据上报方式和时间间隔:要求上传间隔和上报方式可以根据需求及时自主进行调整和设置。 车载终端子系统提供数据包断点续传、重传的功能。 5、系统数据完整性指标 趟次统计准确率达到100%,区分高峰趟次、平峰趟次、正班趟次和夜班趟次。 趟次里程计准确率100%(营运里程数、非营运里程数分别统计)

智慧交通云计算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云计算解决方案

目录 1智慧交通云方案 (4) 1.1背景 (4) 1.1.1 交通拥堵带来的技术挑战 (4) 1.1.2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 (5) 1.1.3 云计算技术及发展现状 (6) 1.2构想 (7) 1.2.1智能交通云构思 (7) 1.2.2智能交通云的用途 (8) 1.2.2.1 交通信息实时发布 (8) 1.2.2.2 智能公交 (8) 1.2.2.3 智能信号控制 (9) 1.2.2.4 应对突急事件 (9) 1.2.2.5 车辆运营调度 (10) 1.2.3智能交通云与智慧 (10) 1.2.4 建设智能交通云的意义 (11) 1.3总体方案 (12) 1.3.1 总体架构 (12) 1.3.1.1 总体设计 (12) 1.3.1.2系统联网拓扑结构 (13) 1.3.1.3 系统层次图 (14) 1.3.2 感知层 (15) 1.3.2.1 RFID (15) 1.3.2.2交通卡口系统 (17) 1.3.2.3 道路监控视频智能识别 (20) 1.3.2.3.4 车辆跟踪模块 (23) 1.3.3 存储层 (26) 1.3.3.1 云存储概述 (27) 1.3.3.2 分布式云存储构架 (27) 1.3.3.3 智能交通云存储建议 (28) 1.3.4 处理层 (31) 1.3.4.1 数据量激增带来的处理挑战 (31) 1.3.4.2 cProc云处理平台架构 (31) 1.3.4.3 cProc云处理平台优势 (33) 1.3.5 认知层 (34) 1.3.5.1实时视频智能识别 (34) 1.3.5.2行为识别 (37) 1.3.5.3语义分析 (38) 1.3.6 应用层 (41) 1.3.6.1 交通规划 (41)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DOC)

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研究 0.引言 城市公交专用道是一项改善公交服务、优化道路功能的有效措施,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在公交需求不大的道路设置专用道或者专用道设置不合理,将会造成不必要的道路资源浪费,影响道路使用效率和路权分配的公平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适合设置公交专用道,应该根据城市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适宜的设置标准,使得专用道设置不仅合理可行而且是必需的。本文为优化和改善公交服务,对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进行了研究。 1.国外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分析 1.1美国 美国公交专用道设置较为广泛,其设置标准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美国相关专用道设置标准[1]

1.2英国标准 英国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相对较宽松,主要指标是公交车流量和公交客流量,具体要求如下: ?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达到50辆以上。 ?公交车载客量达每小时2000人以上。 1.3台北标准 1)设置需求 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需求评估,主要依据道路上公交车之行驶班次来界定,台北市订定之标准如下: ?高峰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至少须60 班次。 ?12 小时单向公交车数至少须400 班次。 2)设置条件 道路上之公交车行驶班次符合需求标准后,仍须考虑其道路之几何设施是否可供布设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其设置条件主要依据道路之宽度、布设车道数及

可布设公交车专用道之宽度来界定,台北市订定之标准如下: ?有效行车路宽至少30 公尺,或单向行驶道路宽度至少20公尺。 ?车道数单向至少3 车道。 ?使用车道净宽至少3公尺。 若需于前述条件外增设公交车专用道时,由交通工程师认定。 1.4标准 改造道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如下: ?公交专用道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网的主要干线上,公共汽车流量大于100辆/ h; ?道路单向机动车道至少有两条,道路红线宽度≥40m;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不导致道路整体运输效率的下降。 2.国相关研究 国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置标准和条件。 2.1两个约束条件的设置标准 1)道路条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单向应具备两条以上的机动车道,单向具备3~4 条车道更佳。 2)交通条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公交车流量应占总流量的比例大于20 %。

智能公交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公交系统技术方案

1 系统概述 1.1 系统特点 ●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充分优化公交企业车辆资源配置 ●方便准确的电子化调度营运管理,提高公交企业的劳动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商业和公益广告等增值服务,增加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和营运收入 ●全面融合公交企业ERP系统,对原有公交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实现 公交企业业务管理流程的全面电子化支持 ●系统支持位置无关的多分中心多级分布调度,实现智能化多线路调度、区域调 度 ●高准确性:系统实现实时调度成功率100%;站运行记录(大更纸)/车辆运 行记录(小更纸)准确率100%;通过通信中断时数据缓存、断点续传等技术 手段实现业务数据完整性100% ●大容量支持:系统通内了20,000台车的运行压力测试,可靠支持国内任何城 市所有公交车在本系统下的监控运营调度 ●丰富的统计分析决策支持功能 ●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方式:GSM/CDMA/CDPD等 ●支持不同厂商GPS终端产品,统一的通信中间件处理GPS终端协议 ●支持多种信息发布方式:Internet/LED/LCD/SMS等,统一的信息发布中间 件处理多发布终端协议

1.2 系统结构 系统包括监控调度中心、监控调度分中心、线路调度台、车载终端以及电子站牌;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监控调度中心 监控调度中心指城市公交行业主管部门,或是公交总公司; ●监控调度分中心 监控调度分中心指公交分公司。 ●线路调度台 线路调度台设置在各条线路的一端总站,执行具体的日常调度任务。 ●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安装在移动车辆上,包括公交车和为了实现快速抢修调度的工程车辆,

它为系统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来源; 电子站牌 电子站牌分为终点站电子站牌和中途站电子站牌,向乘客提供公交车到站预报服务。为了充分发挥电子站牌的显示功能,在发布公交信息的间隙,还可进行广告发布。

智能公交技术方案

SI智能公交系统方案设计书

大连海创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部 1.引言 (3) 2.技术方案 (6) 2.1系统结构图 (6) 2.2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总体框架介绍 (6) 2.3网络及信息传输系统体系结构 (7) 3.功能介绍 (7) 3.1终端产品功能 (7) 3.1.1产品基本功能与特点 (8) 3.1.2产品技术参数 (9) 3.2平台功能介绍 (11) 3.2.1智能调度子系统 (11)

3.2.2查询子系统 (24) 3.2.33G视频子系统 (25) 3.2.4广告发布调度屏子系统 (26) 3.2.5城市一卡通票务子系统 (30) 3.3网络建设要求 (32) 3.3.1有线网络 (32) 3.3.2无线网络 (33) 3.3.3数据接口 (33) 4.结束语 (34) 1.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批示指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通知中特别提出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建设公交通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使广大乘客能够方便

了解公共交通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着拥挤、低效、污染、油价不断上涨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公共汽车运行场所的开放性和驾驶员作业的独立性,使得公共汽车的行车管理实际上处在事后控制和极具不确定性,急需寻求一种对公共汽车实时监控和对行车过程的客观、及时、全面的记录装置和设备,达到提高车辆行车安全,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车内安全事故之目的,特别是针对车内的盗窃案件,给警察提供有力线索和证据。 而传统管理手段根本无法实现这一重要管理需求,同时,多年以来公共汽车的运营调度一直处在一种对运营过程和线路客流、道路疏堵状况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的盲目派班、随意性大,使得运营车辆发车间隔不符合乘客的需要,又影响公交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宗旨的实现,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粗放型的管理一直是公交最普遍存在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企业也花费大量人力、精力来改进运营管理,但仅靠传统管理手段是很难有效和系统地根本解决这一公交行业传统管理难题,同时公交行业大多在亏损经营,享受政府补贴,如何加快发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是现代公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现行公交行业面临规模整合,体制改革,合资,归口管理等等诸多问题,以上都可带来公交行业的改变,但真正能带动公交长期、合理、稳定发展还是要靠公交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做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及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及建设指引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二O一四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2) 4.1公交专用道设置原则 (2) 4.2路段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3) 4.3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标准 (4) 4.4公交专用道设置类型 (5) 4.5公交专用道使用时段 (6) 5公交专用道建设指引 (6) 5.1在路段上的设计指引 (6) 5.2在交叉口处的设计指引 (7) 5.3在出入口处的设计指引 (14) 5.4在公交停靠站处的设计指引 (16) 5.5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指引 (17) 条文说明: (26) 附录: (31)

前言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XXXX。 本指引主要起草人:XXXX。 本指引文件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指引规定了深圳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及设计要求。 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城市道路上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不适用于快速公共交通(BRT)和有轨电车车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GA/T 507-2004 公交专用道设置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CJJT 15-201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SZDB/Z 12-2008深圳市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 3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引。 3.1 公交专用道:在较宽的城市道路上,用交通标线或物理隔离的方法划出

公交车专用车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概述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工组织设计概述-----------------------作者:

-----------------------日期:

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整体构思 三、目标定位 四、技术手段 五、人员组织 六、质量控制 七、进度安排 八、验收方案 九、安全管理 十、应急预案 十一、服务承诺

一、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是一种受资源、环境、安全等条件约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同时,城市交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选择30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在示范城市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2011年,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正式启动了公交都市创建工程。 南京市是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公布的第一批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自2012年至2016年,创建基年指标值及年度发展目标值均已达到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值,特别是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由2012年的53%上升到61.2%,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2017年,对公交都市的预期目标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宁区作为南京城市重要的发展增长极,区域内人口众多,对公交系统的需求旺盛,作为南京市的江宁副城,承担着构建公交都市,打造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重要任务。 在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宁政办发〔2017〕29号《关于印发2017年公交都市创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智慧城市的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陆续建立了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大连等,极大地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该系统的目标是以交通IC卡为主线,连接公交、地铁、出租等公共交通行业和水、电、煤、物业、超市等非公共交通行业,形成“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综合网络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城”的梦想,并且能够解决长期困惑公共交通行业和部分非公共交通行业的自动收费问题。 使用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可以减少手持现金的流量,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提高了营运单位的营运效率。市民持有一张交通卡可以在公共交通行业和部分非公共交通行业通用,乘坐常用的交通工具只需以卡代币,无需支付现金,换乘交通工具也不用换卡,同时市民还可以使用交通卡支付水、电、煤等日常生活费用以及超市、便利店等小额消费支出;营运单位通过开办一卡通业务大大减少了收费业务量,使收费过程自动化,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加速了资金的流动和周转。因为一卡通系统由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有助于对营运单位的监督,避免了逃税和漏税现象的出现,也有助于上层管理者了解各个营运单位的营运情况,从而更好地从宏观上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控。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还属于起步阶段,对各城市而言,如何建立和建立什么样的交通一卡通系统都没有一个完全可以参照的标准,各地交通一卡通系统都具有较强的本地特色,其系统架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标准等都不尽相同。具体哪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能够反映该系统的未来的发展 趋势,目前尚无定论,但各个城市的系统建设方法和建设经验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间必定隐含了交通一卡通系统的某种发展方向。本文将结合上海城市公共交通一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发展规划从 应用拓展的角度综合论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发展趋势,力求探索一种比较合理的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式,以供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交通一卡通系统时参考。 一、体系结构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一般由持卡人、售卡充值点、消费点、数据采集点、营运单位、售卡充值代理机构、清算中心和清算银行等要素组成,持卡人是交通卡的使用者,售卡充值点是交通卡出售和充资的经营场所,消费点是交通卡使用场所,数据采集点是原始交易数据采集和汇总的场所,营运单位是为持卡人提供消费等服务的业主,售卡充值代理机构是交通卡出售和充值的代理单位,结算中心是交通卡发行和清算的管理部门,清算银行是交通卡营运资金划拨的金融机构。因系统要素种类较多,对各种要素进行不同的布局会形成多种体系结构,哪种体系结构属于比较合理的结构还需经过系统筹建单位论证。为了使交通一卡通系统结构清晰、职责明确,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工组织设计

公交车专用车道施 工组织设计 1

实施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整体构思 三、目标定位 四、技术手段 五、人员组织 六、质量控制 七、进度安排 八、验收方案 九、安全管理十、应急预案十一、服务承诺 一、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 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 是一种受资源、环境、安全等条件约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 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同时, 城市交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 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 2

间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选择30 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 示范工程, 经过5年的努力, 在示范城市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 5分钟换乘, 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 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 以上。, 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 交运发〔〕635号) , 正式启动了公交都市创立工程。 南京市是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立城市公布的第一批示范工程创立城市, 自至, 创立基年指标值及年度发展目标值均已达到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值, 特别是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由的53%上升到61.2%, 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 对公交都市的预 期目标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宁区作为南京城市重要的发展增长极, 3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1章某某简介 (6) 第2章项目概述 (8) 2.1项目背景 (8) 2.2项目智能化需求 (8) 2.3功能目标 (10) 2.4基于中国移动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1) 2.4.1TD-LTE的基本概念 (11) 2.4.24G(TD-LTE)的技术特征 (12) 2.4.3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4) 3.1.1B/S架构 (14) 3.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 (14) 3.1.3GPRS通讯技术 (14) 3.1.44G通讯技术 (15) 3.1.5J2EE (15) 3.1.6智能移动终端技术 (16) 3.1.7Android技术 (16) 3.1.8IOS技术 (16) 3.2系统设计原则 (16) 3.3设计遵循的细则 (17) 3.3.1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是重中之重 (17) 3.3.2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准则 (17) 3.3.3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准则 (17) 3.3.4针对公交业务特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18) 3.3.5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 3.3.6充分利用已有投资设计原则,是保护投资的有效补充 (18) 3.4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19) 3.5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20) 3.6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20) 3.6.2基础技术设施层 (21) 3.6.3业务平台层 (22) 3.6.4业务应用层 (22) 3.6.5信息门户层 (22) 3.7应用系统设计 (22) 3.8系统接口设计 (23) 3.9系统性能设计 (23) 3.9.1应用程序设计 (23) 3.9.2查询优化 (24) 3.9.3服务器优化 (24) 3.10存储容量总体设计 (24)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要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m,干道网密度为2.8~1.8km/ha,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m左右; (2)道路性质按不同功能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为40m左右(北京为60m以上);次干道也是区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北京为40~55m);城市支路是联系次干道的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北京为25~35m)。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网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音干扰; (4)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几种,应根据社会、自然、现状条件等具体情况,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主要道路是交通性的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6)为完善交通系统,采用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自行车道,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方案

北斗GPS行业应用领导者 星唯智能电子站牌 建设方案 广州星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项目基本情况 (1) 1.1项目简介 (1) 1.2工程建设目标 (2) 第2章项目实施方案 (3) 2.1公交智能站牌系统方案 (3) 2.2智能公交系统技术特点 (3) 2.3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框图 (4) 第3章智能电子站牌的组成 (5) 3.1系统终端(电子站牌) (5) 3.1.1主要功能描述 (5) 3.1.2电子站牌网络接入方案 (6) 3.2电子站牌壳体 (7) 3.2.1电子站牌壳体主要材质选用 (8) 3.2.2电子站牌壳体工艺技术标准 (8) 3.2.3电子站牌壳体性能 (8) 3.2.4电子站牌质量规范 (9) 3.2.5电子站牌安装规范 (10) 3.2.6电子站牌接电规范 (10) 3.2.7电子站牌防雷系统 (10) 3.3集中控制子系统 (11)

3.3.1集中控制子系统配置参数 (12) 3.4LED点阵显示屏子系统 (13) 3.4.1系统说明 (13) 3.4.2 LED显示屏面板技术规定 (14) 3.5LCD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4) 3.5.1系统说明 (15) 3.5.2 LCD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功能 (15) 3.5.3 LCD显示屏参数 (16) 3.6视频监控子系统 (17) 3.6.1系统说明 (17) 3.6.2视频监控子系统前端设备 (18) 3.7LED电子站牌发布系统 (19) 3.7.1系统说明 (19) 3.7.2 LED 模块技术参数 (20) 3.7.3 LED灯带显示 (20) 3.8电子站牌环境控制系统 (20) 3.8.1环境控制功能特性 (21) 3.8.2技术参数 (21) 3.9电子站牌广告系统 (21) 3.9.1技术特点 (22) 3.10电子站牌无线传输系统 (23) 3.10.1产品特点 (24)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架构 紧紧围绕“智慧交通”的建设思路,结合行业部门针对智慧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交通局“智慧交通”。将整个智慧交通划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为感知体层,其主要负责信息采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卫星定位设备、交通流量监测设备、船舶动态管理系统、隧道监控设备; 第二层为传输层,其主要负责各体系之间数据及视频信息的传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交通专网、视频光纤通道和CDMA/GPRS/3G无线通信网络。 第三层为基础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计算、转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机房、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及安全设备、基础软件、指挥中心场所。 第四层为支撑层,主要负责为应用层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身份及权限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第五层为应用层,是本期“智慧交通”的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共四个平台。

1.1短信系统 实现短信的收发;通过统一的短信服务代码对公众提供短信类信息服务,实现与公众的交流;实现对各个短信应用系统的配置维护;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提供直观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对平台,对各个短信应用有效性的监控。 系统支持通知类和交互类两大类短信内容。允许部署的各应用系统通过本短信应用支撑平台的相关接口进行短信收发的操作,也允许通过短信应用支撑平台使各应用系统与短信发起人之间进行问答式的交互过程并将最终结果反馈给短信发起人的过程。具体功能如下: 1)应用系统的短信发送和接收提供支撑服务。 (1)提供标准简捷的接口与已有IT系统连接,方便进行各种应用的二次开发,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2)支持发送和接收。支持群发、定时发送功能。支持短信接收功能,能将用户主动发来的短信和用户的回复短信准确传送到不同的业务系统中。 (3)能通过设置短信业务规则和内容要求,判断短信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并能够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对不正确的短信进行过滤,并能够根据要求自动要求用户纠错。 (4)统计/日志/过滤等管理功能 2)提供短信实时收发功能。 (1)提供支持文本、电子文档等常用格式文件提交的短信发送任务。 (2)提供短信实时收发功能。 (3)提供公共和个人的通讯录管理,支持信息输入字数提醒,实现信息群组发送,定时发送,所有已发送或接收的信息都可以保存。将通讯录和短信发送集成。 (4)收发内容管理功能。具有短信发件箱和收件箱管理。具有群发和群回短信管理功能。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史春华 杨晓光 曾 松Ξ 摘 要 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式、形式、尺寸以及停靠站的设计和交叉口处专用道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可为我国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交叉口进口道 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是改善公交运行状况的有效途径,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可作为大城市从速度较慢的常规公交向快速轨道交通过渡的重要形式,且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不同于一般车道的设计,它必须从“公交优先”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从而确保公共汽车的真正优先。因此,公交专用道的设立决不是“一条车道”的简单概念,还应包括公交停靠站、交叉口进出口道等交通设施的配套设计,保证专用道上公交车高速运行的连续性、低干扰性。 1 公交专用道设置方式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可有两种方式,即隔离(将道路上的一条车道分隔为公共汽车专用)和新增车道。 公交专用道的隔离采用以下方式: (1)增设公专用道标识。地面以黄实线和虚线加以表示(有条件时还可将车道颜色加以填充。) (2)采用硬质设施强行隔离。在道路上使用侧石、道钉、栅栏,并在进口处设置障碍。 公交专用道的增设包括以下3种方式: (1)保持原有的车道划分,将每个方向上的最外侧或最内侧的车道设置为公交专用车道; (2)改变车道划线,以便在道路外侧或内侧增设一条公交专用道; (3)将原非机动车道的一部分与人行道合并(以适当加宽自行车和行人共同通行的空间),另一部分则与原先的车道合并,从而增设一条公交专用道。 为了增强视认性,可以用规定的某种颜色画出公交专用道,与一般车道形成强烈的反差,以利于司机辨认。采用颜色的种类与对应的用途应由国家有关法规确定,以保证全国范围实施的一致性和公众的可接受性。同时,要在专用道上游车道变换处配以相应的提示标志。这主要通过树立标志牌和在地面划线的双重作用来实现。 应根据实际的客流需求以及对社会车辆的最小影响,来确定专用道的最佳使用时段,从而发挥公共汽车载运量大,道路利用率高的优点。建议选用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3个时段来实施,从而确保公交专用道的最大价值,并使整个交通系统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公交专用道并不意味着该车道只能由公交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还应作为车辆紧急车道,可以为单位接送职工的班车、环卫、邮政、礼宾等车辆所用,并为消防、医疗、救险等特种车辆提供优先服务。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它的使用权应该为所有具有最大社会公用效益和特殊任务的车辆所拥有。 2 公交专用道的形式和尺寸 2.1 公交专用道的形式 根据位于路段的不同情况,公交专用道可以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沿中央车道设置;沿路侧车道设置;仅设置于交叉口进口道处;仅设置于道路单侧;设置在单行道路上的对向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还可有以下扩展形式: 在商业区设置公交专用街道。对于城市的一些旧商业区,现有道路条件无法满足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要求,道路条件又不允许进行拆迁拓宽,同时在公交客运需求量又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   第2期学术专论Ξ史春华: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92

公交智能化应用建设实施方案

公交智能化应用建设实施方案 ──公交汽车乘运集团 职能部门×××: 为贯彻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切实推进公交示范城市创建,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水平,现就我省公交示范创建城市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达到如下三个目的:一是改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运行监管方式,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态与数据采集体系,提升企业智能调度与运营管理效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动态监测、指挥协调、服务监管、异常预警和辅助决策效能;二是改进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出行信息服务方式,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及时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交通

系统的出行信息服务能力;三是改进城市公共交通数据资源共享方式,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不同客运方式间、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联动效率。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打造“智慧公交”为目标,以建设公众:出行信息系统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推动公交示范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真正发挥公交示范城市在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发展目标 各创建城市要充分结合当地城市公交行业特点,确定公交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阶段性发展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服务方式、运营组织方式、管理决策方式等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公交运行监测水平。着力提高城市公交行业基础信息和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重点建立完善从业人员信息、车辆信息、线路信息、站场信息。 提升城市公交企业智能化调度水平。基本实现智能调度、车辆动态监控以及动态排班等功能。有BRT系统的,应

实现BRT系统与普通公交车系统的协同调度。 提升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线路、首末班发车时问、换乘等基础出行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车辆位置、车辆到站预报等动态信息服务。 提升城市公交监管保障水平。实现公交行业和企业对公交车辆运行技术状态的掌控,支持服务质量考核、服务水平评价,提高公交应急保障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建设内容 为有效推进智能化应用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分步骤分阶段推进。 (一)推进智能调度系统建设GPS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建立完善企业运营信息管理、运行动态监控、调度计划与动态排班、智能调度管理等系统。公交车辆要安装动态智能终端,做到有关信息实时回传。 管理平台、报警平台、监控平台都安装有电子地图,称作GIS工作站。它们可以对各类地理信息、空间信息以及移动目标的时间和状态信息进行存储和显示,并提供查询、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