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4讲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先哲智慧人生

第4讲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先哲智慧人生

第4讲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先哲智慧人生
第4讲幸福是什么-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先哲智慧人生

大学生人文与人生教育系列公选课

先哲智慧人生

4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5

第四讲

幸福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的思考和追求

一、从梭伦谈起

财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

没有一个人在死前可以被称为幸福的。

--梭伦

一个活着的人不管他有多么巨大的财富,都不能肯定他是幸福的。因为人生变化无常,财富也经常易手,因此,对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是幸福的判断,在他生前根据其财富是不可能作出的,只有在他死后才可以断定。

在普鲁塔克的《梭伦传》和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说有一次,梭伦去撤狄会见吕底亚的国王克洛苏斯。克洛苏斯想叫梭伦颂扬他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他以为世人都会把金钱财宝石看作最可贵的东西,都会把拥有金银财宝,享受荣华宝贵的人否作是最幸福的人。于是,他便用珍珠、宝石、采衣、金饰之类的东西把自己装饰起来,打扮成一个俨然最尊严、最宝贵的形象,与梭沦相见。但是梭伦见到他以后丝毫没有羡慕和惊讶。克洛苏斯又命令自己的臣仆带领棱伦参观他的宝库,并问梭伦:“到目前为止,在您所遇到的所有的人中间,怎样的人是最幸福的?”他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人间最幸福的人,满以为梭伦会颂扬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梭伦回答说:最幸福的人是雅典的特拉斯。

克洛苏斯感到惊讶地问梭伦为什么说他是最幸福的?梭伦回答说,特拉斯城实,正逢同家盛世,有几个好名声的儿子,一生没有遭到困乏,并且热爱祖国,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表现了光荣和勇敢。克洛苏斯对棱伦的回答很不满意,又问在特拉斯之后还有没有人比他更幸福。梭伦回答说:还有,就是阿尔哥斯的克利奥比斯和比多。他说这两个人兄弟友爱,孝敬父母,超过了其他一切人。他们为了母亲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安静而无痛苦,因此他们是最幸福的。

棱伦前后讲了六七条关于幸福的条件,就是只字不提克洛苏斯希望他说的那个条件,于是克洛苏斯发怒了。他说:“你全然不把我放在幸福的人之列吗?”棱伦既不愿意阿谀奉承他,也不想再激怒他,就对克洛苏斯说:“吕底亚的王啊,既然神把一切其他幸福在中庸之道里赐给了我们希腊人,所以我们的中庸之道就给了我们一种智慧。象这样一种智慧,因为看到人生的变化无常,所以不许我们为了目前的好境而妄自骄矜,或称羡他人的在以后还要发生变化的幸福。因为每一个人的将来,都是变化不定的。当神赐予一个人一生顺境的时候,我们就称那个人是幸福的人。可是当一个人还活着,还在冒生活的危险,就宣称他是幸福的人,这就象

一个竞技演员还在进行比赛,就宣告他是胜利者给他戴上荣冠一样,是一种不可靠的、不足凭信的判断。

归纳出梭伦的幸福观:

(一)人的幸福是受神意制约的,是神赐的。神对人的幸福的要求是必须注意一生

直到最后结束,不能只顾一时的幸福。幸福生活不是暂时的而是善始善终的。

一时的幸福,只能说是幸运,而不能说是幸福。

(二)人的一生会发生许多意料不到的事。财富可能易手,豪富可能招祸。因

此,纵然是富豪,除非他幸福地把全部财富一直享受到临终,都不能说他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是幸福的。

(三)只有财富并不能决定幸福,还必须要有德行。德行与财富比较,德行更重要。财富并不等于德行,有富而可鄙的人,也有穷而有德的人。财富可以易其手,德行则永垂不朽。没有德行的富豪,并不比有德的穷人更幸福。只有诚实、公正、友谊、孝敬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

(四)中庸之道是神赐的智慧。按照中庸之道对待人生才是智慧的人。对待财富既要防止极富,也要防止极贫,只有中等财富才能得到幸福。虽然中等财富不能象富豪那样满足欲望,经不住大灾难,但它能比富豪较少地遇到灾祸,并且还会享受到身体康健、生活安定、心情愉快等好处。

没有德行的财富是不可能幸福的

梭伦关于幸福的这些思想,超出了当时只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的人,而把对幸福的理解又提高了一层。在梭伦看来,财富对于幸福是重要的条件,没有一定的财富,就不能保证幸福。但是他更注重德行,认为没有德行的财富、不义之财,是不可能幸福的。他说:“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相交换。”

梭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对“幸福”范畴作了理论的探讨,开创了幸福论伦理学的先河,正如黑格尔所说,它“反映了当时的反思观点”,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据说,梭伦离开克洛苏斯以后,这个被触怒的国王仍然没有变得聪明。最后,这个傲慢无比、自诩是世上最幸福的国王,在战场上被波斯国王居鲁士俘虏,被判处火刑。当他被绑赴刑场放到木堆上时,他悲哀地叫了三声“梭伦”。居鲁士问他梭伦是什么人。他说:“这个人是希腊的圣人之一,我曾经约请过他,但并不是为了向他学到我所缺乏的东西,而是为了使他看看,并且在离开我时,证明我当时所享的幸福。我现在觉得,我失掉这种幸福的害处,比我当时享有它的好处还多。因为当时我享有它的时候,从它所得到的好处只是一种虚名而已。可是,当我失掉它,却产生了真实的可怕的痛苦和无可补救的灾难。而那个人,从他当时所见而推测到这样一种未来,却叫我应当把一生看到最后,不要让不可靠的想象使我敢于骄矜傲慢。”

克洛苏斯这段反省的自白,可以看作对棱伦幸福观的一个必要的注解和评价。据说居鲁士因此释放了克洛苏斯,并且使他后来受到世人的尊敬,直到老死。从这里,流传下来一句趣话,说梭伦一句话救了一个国王,教育了另一个国王。

二、赫拉克利特论幸福

赫拉克利特因为酷爱哲学,所以将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让给了兄弟,他写了一本书《论自然》,这本书很晦涩,他把这本书藏在神庙里,这本书现在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从遗留下来的残篇了解他的哲学观点。

这个人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特别,他在年青的时候说自己什么都不懂,长大后宣称自己什么都懂,他不向任何人学习,他说“向自己学习”,从自己那里可以学到所有的东西。

他在60岁死去的,死于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他身体内充满了水,熄灭了他生命之火。

这个奇特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十分厌恶他的同胞,他高贵的眼睛始终仰望苍穹,他离开了城邦,到山间流浪,过着吃草根啃树皮的艰苦生活,死后给野狗吞食了。

古希腊哲学辩证法思想的

集大成者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关于逻各斯和对立面统一的思想

斗争造就了永恒的生成--

人的幸福在于为正义而斗争。

“最优秀的人宁愿取一件东西而不要其他的一切,这就是:宁取永恒的光荣而不要变灭的事物。可是多数人却在那里象牲畜一样狼吞虎咽。”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乐,那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时是幸福的了。”

他强调“逻各斯”不仅是宇宙的普遍法则,而且也是人人应当遵守的共同的行为法则和命运的“守护神”。他认为,人们只有认识“逻各斯”,并按照“逻各斯”的普遍法则生活,才有道德。在他看来道德是与求得快乐和幸福相联系的,幸福在于智慧、认识并遵从逻各斯。

三、德谟克利特论幸福

德谟克利特(Democritos,约前460-前370)是希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出身家境富裕,是阿布德拉的一个富商,受到良好的教育,游学埃及、波斯和印度等。他博闻强记、旷达诙谐,被人们称为“欢笑的哲学家”。

据说,他的学说涉及到哲学、逻辑、修辞、科学、伦理、教育、艺术等当时人类知识的每一个部门。他自称:“在我的同辈人中,我漫游了大地的绝大部分,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我看见了最多的地方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讲演。”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代表了古希腊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

原子和虚空

太阳和月亮

大宇宙和小宇宙

(一)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目的

对人,最好的是能够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生活,并且尽可能减少受痛苦。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

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二)精神上的幸福高于物质上的幸福

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需的东西,反之,人则要求超过这个。

凡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追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多才。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三)幸福在于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

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的宁静淡泊,才能得到愉快。赤贫和豪富惯于变换位置,并且引起灵魂中的大骚扰。而从这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动摇不定的灵魂,是既不稳定又不愉快的。因此,应该定心于那可能的东西,满足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物,不要太注意那些作为人所嫉妒和羡慕的对象的人,思想上也不要老是惦念着他们。毋宁应该把眼光导向那些生活贫困的人,并且想想他们的痛苦,这样你所能支配的这点财富就会显得很大很可羡慕了,并且不会再因为永远想要更多而给自己的灵魂带来伤害了。

因为那些贪图财富并且被别人看作很有福气而又无时无刻不想着钱财的人,就会被迫不断地投身于某种新的企图,并陷于贪得无厌,终至做出某种为法律所禁止的无可挽救的事情来。因此不应该追求这一切,而应该满足于自己所有的,并且把自己的生活和那些更不幸的人去比一比。想想他们的痛苦,你就会因自己有比他们较好的命运而庆幸了。如果接受了这一原则,你就能生活得更愉快,并且驱除了生活中不少的恶:嫉妒、仇恨和怨毒。

“仅只安排一个中等的财富”。一个人要获得幸福,他认为,一方面要节制欲望,拒绝一切无益的享乐,因为节制可以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心灵的安适和宁静,不为任何恐惧、迷信或其他情感所困扰,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这才是生活的目的所在。

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的宁静淡泊,才得到愉快。

四、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kpikouros.前341—前270前)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最大的幸福——快乐。

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一)快乐主义的基本思想

我们并不选取所有的快乐,当某些快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时,我们每每放过这许多快乐;如果我们一时忍受痛苦而可以有更大的快乐随之而来,我们就认为有许多种痛苦比快乐还好。

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才竭力以求避免痛苦和恐惧。我们一旦达到了这种境地,灵魂的骚动就消散了。

“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伊壁鸠鲁

(二)无忧之乐

平安是福,知足常乐

“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三)苦中求乐

篮球女孩

被车祸夺去整个下半身的8岁云南陆良县女童钱红艳,四年来只能将剩下的身躯装在半个篮球里“行走”。被车祸夺去整个下半身的8岁云南陆良县女童钱红艳,四年来只能将剩下的身躯装在半个篮球里“行走”。

双臂缺失少女感动深圳

(四)处处有乐

天伦之乐

相濡之乐

求知之乐

相爱之乐

友情之乐

兴趣之乐

助人之乐

劳动之乐

游乐之乐

歌舞之乐

成功之乐

胜利之乐

奉献之乐

陶行知——教育学家,一生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宁静之乐

孟子: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五)学会快乐

快乐调查(二):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启示: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答案告诉我们:

1、必须工作,有工作,才会使人快乐;

2、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

3、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记报酬的爱;

4、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2)正确处理情绪的三步骤

?1).接受

?2).宣泄

?3).处理事情或改变自己

一位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曾梦想改变整个世界,但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

?进入中年,无奈之余,把改变对象锁定在家人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

?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

?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五、评价

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

1,强调现实生活的幸福而不是虚幻的幸福;

2,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自然本性需要,是人的生活经验的事实;

3,肯定物质享受,但认为精神的幸福高于物质的幸福;

4,过有节制的生活,反对贪得无厌;

5,强调维护正义和公正。

六、确立正确的幸福观

(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历史环境中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实际上是主体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感受和评价。

当然是正面的积极的感受和评价。

(二)幸福的特点和社会基础

第一,幸福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首先,人们的幸福观念及其对立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其次,幸福的实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决定。

第二,幸福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幸福的结构

1,生存条件具备,无衣食之忧

2,身体健康无疾病

3,生存环境安定,无恐惧纷扰

4,有条件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5,人际关系正常和谐

6,道德人格完善,襟怀坦荡无不良甚至恶性心态

7,实践能力强,事业成功

8,思想境界高,自觉投身于全人类的事业

(三)我们提倡的幸福观

第一,坚持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

第二,坚持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

第三,坚持创造和享受的统一

思考题

结合古希腊哲人关于幸福的思考,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

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

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

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

结合古希腊哲人关于幸福的思考,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你幸福吗?为什么?

*哲人说:走得动,吃得下,睡得香,这就是幸福。

*斯宾诺莎认为,幸福被分为两个层次:感官和精神的快乐,及一个人潜力和个性的充分张扬.

说到底,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如果自己觉得生活得很幸福,那实在是一种幸运。

虽然我们拥有的不多,没有金钱、权势,没有名震寰宇的声誉,但我们真实地活着,我们拥有平凡的生活,感受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在快乐中度过,这不就足够了吗?

这不就是幸福吗?

《韩非子·解老》中韩非子是这样解释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的:“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谓之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在祸与福之间的中介是德行。反之有福之人如果骄傲、邪僻,失去德行,则出现“福兮祸之所伏”的局面。由福而祸的中介则是失去德行。所以“德性与幸福并不仅仅是偶然地通过神灵的中介而发生联系,而是出自事物本性的联系。”幸福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德行,德行与幸福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

所谓从“雅福”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从这一立场看,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所谓“仁者不忧”,其实就是有德性的人的一种幸福。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孔颜之乐的根据。包尔生也说“外在的幸福并不总是落到明智和有德性的人身上,但有德性者也倾向于认识到这一点。即使他没有得到它,他也能在心中发现幸福。”德性与雅福之间的等同关系更能够体现伦理学上德福一致原则的精神实质。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2016智慧树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甲骨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克罗齐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笠原仲二 第二章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 第三章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王维 4、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李泽厚 5、提出充实之为美的是庄子× 6、提出七窍成而混沌死,追求自然美的是孟子× 第四章 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审美的情感性。√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审美形象性的典型。√ 3、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说明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实用性。√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审美的()。时代性 5、东施效颦说明()要有个性 6、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是周易√ 7、爱斯基摩人是不会喜欢林妹妹,这说明了美的主观性× 第五章 1、中国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相当于优美与崇高√ 2、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无害的丑。√ 3、鲁迅提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5、意境最早出现在《诗格》√ 6、提出喜剧是一种预期的失望的人是()。康德 7、认为悲剧是永恒价值之间的冲突的是()黑格尔 第六章 1、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说明审美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说明审美主体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审美活动。√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对比想象√ 4、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说明()审美不是书本知识的照搬

2019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A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D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 A.毕达哥拉斯 B.莎夫 C. 笠原仲二 D.格拉底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格拉底 9.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 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 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 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怎么办?》 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第二章测试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 A高尔吉亚 B格拉底 C芝诺 D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B A《法哲学》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私有制的起源》 D《共产党宣言》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 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 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C事物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 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著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 A《克拉底鲁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小希庇阿斯篇》 D《曼诺篇》 第三章测试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 A屈原 B王维 C辛弃疾

2013年最新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一、概念题。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一种以剥夺某些基本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禁止性方面的欲望,来达成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禁欲是对人性的摧残) 妒忌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日本学者阿部次郎对妒忌曾下过一个定义:那是针对别人的成功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恨的钦羡之情。)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的外部表现是毅力和行动。意志力的品质包括:目的性与坚持

2016年版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目录 绪论章单元测试 (1)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6) 第三章单元测试雕塑 (8) 第四章章单元测试建筑 (10) 第五章单元测试设计 (12) 第六章书法 (12)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 (14)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15) 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剧 (17) 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 (19) 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摄影 (19) 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 (20) 第十三章美育 (21)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23)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 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 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 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分)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2015秋西南大学学员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三、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另外,自然美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问题,只有放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正确理解才能解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和结果,同时又是美产生的根源。 整个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一是上层建筑,美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里面的,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产生的。人的审美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实践、劳动。因此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己。这就是美,文艺起源于劳动。社会活动是文艺的源泉,决定文艺的发展。 以前赵本山有个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劳动人民总是把舞蹈与劳动联系起来,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他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这就很好地阐明了中心,赞美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劳动是美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事实上,很多舞蹈动作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比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是一首劳动歌曲,配上舞蹈也是适当美化的劳动的动作.体现出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 (一)从社会劳动看美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社会的生产劳

动过程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能够使人在自然物中实现自身目的。正是在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才能真正证明自己是人类,自然界也才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因此,通过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使人类的生活对象化,人类就不仅会在意识中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还会在现实中能动地复现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和艺术的世界中直观到自身。 马克思指出,美和艺术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结果。他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人是类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决定了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要“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实现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类的劳动是自由自觉地有意识的生活活动。这是马克思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相比较而得出来的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活动是按物种自身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自身尺度来进行的生命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则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即生产劳动。人在劳动以前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品设想出来,把设想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就是他的目的,人有意识地使这个目的物为规律来支配自己的活动的方式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2019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艺术与审美]章节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答案: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冯友兰——“乐道”;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答案: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答案: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智慧树美学和人生章末测试答案解析

第一章 1 【单选题】(15分) 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 B. × 答案:正确 2 【单选题】(15分)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 √ B. × 答案:正确 3 【单选题】(15分) 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答案:甲骨 4 【单选题】(15分) ()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答案:许慎 5 【单选题】(20分)

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答案:克罗齐 6 【单选题】(20分) 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 毕达哥拉斯 B. 莎夫 C. 笠原仲二 D. 苏格拉底 答案:笠原仲二 第二章 1 【单选题】(10分) 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A. √ B. × 答案“正确 2 【单选题】(10分) 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A. √ B. × 答案:正确 3 【单选题】(10分) 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A. √ B. ×

答案:正确 4 【单选题】(15分) 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 A. 苏格拉底 B. 高尔吉亚 C. 毕达哥拉斯 D. 芝诺 答案:毕达哥拉斯 5 【单选题】(15分) 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 《法哲学》 D. 《私有制的起源》 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 【单选题】(20分)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A. √ B. × 答案:正确 7 【单选题】(20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 A. √ B. × 答案:错误

山东大学《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一、概念题。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审美 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 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 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 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 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 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 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

(全章)艺术与审美智慧树答案

(全章)艺术与审美智慧树答案 目录 绪论单元测试 (1) 第一章单元测试 (2) 第二章单元测试 (5) 第三章单元测试 (8) 第四章单元测试 (10) 第五章单元测试 (12) 第六章单元测试 (13) 第七章单元测试 (14) 第八章单元测试 (15) 第九章单元测试 (18) 第十章单元测试 (19)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20)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 (21) 第十三章单元测试 (22) 第十四章单元测试 (24)

绪论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 经济的头脑; B. 技术的眼光; C. 文化的头脑; D. 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0分)

2016版-智慧树《艺术与审美》单元测试答案

目录 绪论章单元测试 (2)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绘画 (7) 第三章单元测试雕塑 (9) 第四章章单元测试建筑 (11) 第五章单元测试设计 (13) 第六章书法 (14)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音乐 (16)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舞蹈 (17) 第九章章单元测试戏剧 (19) 第十章章单元测试电影 (21) 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摄影 (22) 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宗教 (23) 第十三章美育 (24)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中华美学精神 (26)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冯友兰——“乐道”;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20分)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分)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2016年04月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A) A.中江肇民 B.花之安 C.今道友信 D.小尾郊一 2.美学学科属于(D) A.自然学科 B.社会学科 C.信息学科 D.人文学科 3.意象的主要类型不包括(C) A.兴象 B.仿象 C.物象 D.xx 4.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D) A.柏格森 B.荣格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5.关于艺术功能不正确的表述是(D) A.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B.艺术具有多元的功能 C.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D.艺术的审美功能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6.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以看出,对审美想象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C) A.感知 B.理解 C.情感 D.移情 7.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A)

8.自调节审美除了要做到有目的和无目的的辩证统一,还要求(D) A.鉴赏调节 B.同化调节 C.反思调节 D.反馈谓节 9.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B) A.艺术的形式构成 B.艺术的存在方式 C.艺术的创作方法 D.艺术的本质特征 10.艺术创造的核心是(C) A.形象的创造 B.主题的表达 C.意象的生成 D.情节的构思 11.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A) A.再生成的 B.直接传递的 C.作品中固有的 D.艺术家规定的 12.所谓自由人生境界,就是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审美境界 13.明朗的秋日、淡淡的远山、薄薄的晨雾、轻盈的雪花,从审美形志看都属于(A)A.优美B.意境C.壮美D.自然 14.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区别开来的美学家是(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叔本华 D.尼采 15.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其形成直接源于西方的(C) A.荒诞派小说 B.荒诞派绘画 C.荒诞派戏剧 D.荒诞派电影 16.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D)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7.孔子以山水比德,屈原以芳草自喻,体现了中华审美文化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即(A)A.美善相兼B.美善相分C.以美启真D.以美储善18.在中国先秦,提出“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这一命题的思想家是(C)

智慧树知到《电影中的悲剧美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电影中的悲剧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单选题】 (20分) “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说这句话的人是美学家C A.黑格尔 B.斯玛特 C.朱光潜 D.宗白华 2、【单选题】 (20分) “喜剧涂上了黑色,欢笑化为了感慨。人生很美丽,爱一个人,会发光。”这段台词来自于电影 A A.《美丽人生》 B.《辛德勒的名单》 C.《完美的世界》 D.《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3、【多选题】 (30分) 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有两个主要特点BD A.生性懦弱的悲剧主人公 B.悲剧主体,也就是悲剧主人公遭遇到人生中巨大的不幸和苦难甚至是面临死亡。 C.对于人生中的苦难逆来顺受 D.悲剧主人公在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能力的最大发挥。 4、【多选题】 (30分)

1999 年,电影《美丽人生》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ABD A.最佳外语片 B.最佳男主角 C.最佳女主角 D.最佳配乐 第二章 1、【判断题】 (20分) 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的代表作品。A A.对 B.错 2、【判断题】 (20分) 当悲剧主体受到社会、历史环境的束缚和局限,无法摆脱自身毁灭的结局,却又拼命反抗和挣扎,试图逃离社会习俗的钳制,这就构成了社会悲剧。A A.对 B.错 3、【判断题】 (20分) 电影《魂断蓝桥》1940年出品,风靡了全球近半个世纪。它的原名是滑铁卢桥。A A.对 B.错 4、【单选题】 (40分)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哈姆雷特,面对现实的各种复杂情况,思虑徘徊,犹豫不决。他的这种性格导致复仇延宕和自我的毁灭。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典型的(C) A.命运悲剧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和美感的最终根源在于( B)。 A.人的存在 B.社会实践 C.人的心灵 D.审美实践 2.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布洛 B.博克 C.荷加兹 D.立普斯 3.我国美学史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观,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的是( A)。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B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5.中国美学史上,(B)在《论教育的宗旨》中认为教育应包括体育与心育两个方面,而"心育"包括德、智、美三育,只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梁启超 D.鲁迅 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A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 B.黑格尔 C.康德 D.布洛 7."寓教于乐"是古罗马(C )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贺拉斯 D.毕达歌拉斯 8.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C )。 A.黑格尔 B.鲍姆嘉通 C.费希纳 D.康德 9.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 A.黑格尔 B.康德 C.歌德 D.席勒 10.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D )提出的。 A.柏拉图 B.马克思 C.苏格拉底 D.黑格尔 11.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C )。 A.艺术形式 B.艺术内容 C.艺术意象 D.艺术符号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A)。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意境 D.物境 13.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 A)。 A.意象的重建 B.艺术感受 C.审美理解 D.审美想象 14.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B )。 A.观 B.悟 C.品 D.味 15.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D )。 A.朱光潜 B.李泽厚 C.高尔太 D.蔡仪

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33-35】

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33-35】 【第一篇】 3.1.美的形态说包括(ACD) A.美的类型说 B.审美风格说 C.美的范畴说 D.美的价值形态说 E.人生境界说 3.2.审美类型包括(AB) A.美的类型说 B.审美类型说 C.美的范畴说 D.美的价值说 E.人生境界说 3.3.中国哲学之“道”,具有统摄性,其可以统摄下列哪些审美形态?(CDE) A.喜剧与悲剧 B.荒诞与丑 C.阳刚与阴柔 D.意与境 E.形与神 3.4.判断最基本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ABC)

A.广泛性 B.统摄性 C.历史性 D.生成性 E.贯通性 3.5.审美形态具有生成性的特征,指的是(AB) A.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 B.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C.审美形态的贯通 D.审美形态的兼容 E.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3.6.中国审美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其体现是(CD) A.追求终极价值 B.具有形而上 C.将上帝神灵人格化与把人的祖先神灵化合而为一 D.与世俗享乐主义和现世思想结合 E.与哲学关系密切 3.7.中国古代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了很多的探讨,下列属于这种探讨的是(BCD) A.净化说 B.发愤着书 C.不平则鸣

D.穷而后工 E.文以载道 3.8.西方的四大审美形态是(ABDE) A.悲剧 B.崇高 C.喜剧 D.丑 E.荒诞 3.9.审美形态包含的六种基本类型是(CDE) A.冲淡与平和 B.阳刚与阴柔 C.悲剧与喜剧 D.丑与荒诞 E.崇高与优美 3.10.司空图把诗歌的风格、意境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与优美相连的类型是(ABDE) A.冲淡 B.纤浓 C.雄浑 D.清秀 E.委曲 3.11.博克认为,人的情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AB)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 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 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