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生产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8、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0、在生产力合生产关系的互相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明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12、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13、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就是:简单再生产。

14、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15、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数量表现就是: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16、从三次产业的划分来看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17、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

19、以交换为目的地而进行的生产是:商品生产。

2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2、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

23、能够创造出新价值的劳动是:活的抽象劳动。

24、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5、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6、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7、市场配置资源的决策依据主要是:价格信息。

28、商品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9、市场供求机制是:供求关系变化运动的机制。

30、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

31、构成市场体系的市场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32、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3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34、剩余价值的资源是: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35、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36、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37、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资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8、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9、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40、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是:必要劳动。

4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42、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是: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43、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

44、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45、根据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以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6、相互联系和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

47、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4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所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

4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I(v+m)>Ⅱc。

50、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

51、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2、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平均利润率。

53、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是形成了:平均利润。

54、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55、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随着:利润转化平均利润而形成的。

56、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超额利润。

57、商品利润的数量一般是:相当于平均利润。

58、银行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59、极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源泉都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60、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61、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62、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63、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

64、垄断组织形式虽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取垄断利润。

65、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6、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垄断利润。

67、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不在于工业资本的统治,而在于:金融资本的统治。

68、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9、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即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70、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政策进行宏观调节,主要是调整;税种税率。

7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宗旨是:为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创造条件。

72、按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73、资本输出可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这是从:资本输出形态划分的。

74、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75、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是:20世纪80年代后。

76、二次世界大战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而建立的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7、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是:经济一体化。

78、在当代一系列地区经济集团化组织中,组织形式最完备、影响最大的是:欧洲联盟。

7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80、经济迅速发展和停滞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种同时并存的趋势。

81、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过度的资本主义”的论断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82、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在生产管理上表现为: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83、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是指:生产、管理、资本的社会化。

84、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各国垄断资本的实力发生跳跃式变化。

85、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结底要依靠:创造出比旧的社会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86、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客观根据是:垄断使经济全面社会化。

87、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88、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89、我国建国初期所实行的买办法是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

9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9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92、我国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是指对不适应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

94、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96、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9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上。

9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资产占优势是指: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99、社会主义公有制所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00、产权是人们围绕财产关系而:在法律上形成的权利关系。101、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代表国家履行出资职责的是:中央政府。

10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营企业通常称为:三资企业。

10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经济规律。

10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105、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题是:企业。

106、我国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107、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关系是: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10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09、我国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所要形成的个人收入格局是:中部大,两头小。

110、社会主义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特点是:消费水平随生产发展而相应提高。

111、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方式要以:个人消费为主。

11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11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11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

115、我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1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

117、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

118、我国现阶段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

119、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逐步进行的改革。

1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121、从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是我国国有企业:动力机制转换的目标。

122、国有企业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主体。

12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24、企业法人与企业经营权的结合构成:企业法人财产权。125、我国国有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126、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的全部市场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127、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使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合理流通。

128、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要求市场运作遵循:统一的规则。129、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最主要的是: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秩序。

130、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我国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31、我国的国家中央银行是货币流通的:中心。

132、合理的价格体系是要形成合理的: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1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应实行:市场调节价。

134、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由: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全体劳动者创造的。

13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

136、我国要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137、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形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38、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称为:积累率。

139、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同我国的:货币购买力相适应。140、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是:扩大内需。141、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平衡是指: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之间的结构平衡。

142、区别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的主要标志在于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143、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应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44、国家调节市场和市场引导企业是宏观:间接调控的框架结构。

145、我国宏观调控中采取的主要计划管理形式是:指令性计划。146、价格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杠杆与核算工具的作用。

147、在宏观调控中抑制物价大幅上涨,使物价上涨幅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148、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149、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前提是:提高经济效益。

150、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农业部门。

151、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期是:21世纪末。

152、高度发达的工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5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作为支撑的产业是:基础产业和制造业。

154、第三产业的大大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155、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所要实现的任务。

15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57、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158、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159、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是: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160、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的生产应当:有计划地调节。161、作为消费者的人应当与生活资料的生产:保持相适应的比例关系。

162、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163、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主要的是应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16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取决于: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65、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166、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167、我国的对外技术交流是指: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

168、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为了:控制受援国的政治。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诸方面的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

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

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与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不同阶级有不同态度。

5、社会生产力是: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6、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

7、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节约;使生产力的诸因素更有效结合;在较短时期内完成某种规模较大的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8、经济规律的类型有: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种社会形态全部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9、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包括:特有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0、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不是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上一个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都是相互连续和不断进行的。

11、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不断更新。

12、广义的产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产业结构;农轻重产业结构;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

1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14、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的多少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大小;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15、商品经济的类型有: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有具体劳动所创造的。

17、商品价值是:商品的因素之一;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交换价值的基础;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18、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映。

19、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人类劳动力的支出;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0、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1、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

22、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有:计划方式;市场方式。

23、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能在竞争中获利;建立起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竞争法制和规则;消除各种垄断。

24、市场调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能在竞争中获利;建立起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竞争法制和规则;消除各种垄断。

25、市场调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企业有经营自主权和完善的经营机制;市场价格即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市场经营效果密切相联系;企业真正参与竞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实现平衡。

26、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于: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市场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环节;市场交换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

27、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剥别雇佣工人的手段;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个历史范围。

28、雇佣工人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

29、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包括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直接进行生产操作的劳动;体力劳动;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手段包括:延长工人的工作日;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30、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31、通过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产阶级。

32、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的关系在于: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资本积聚随资本积累而同步进行;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33、资本有机构成事: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

34、产业资本循环是下列哪几个过程的统一:流通过程;生产过程。

35、资本循环理论对资本概念的丰富表现在,资本:只能被理解为运动,而不能被理解为静止物;离开运动,其价值不能增殖,剩余价值也无从产生。

36、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所划分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剩余价值。37、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主要的基本原理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38、从I(v+m)=Ⅱc可引申出的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其他实现条件公式是:I(c+v+m)=Ic+Ⅱc;Ⅱ(c+v+m)=I(v+m)+Ⅱ(v+m)。

39、平均利润率形成的结果是:各部门的利润率相等;各部门的商品形成生产价格。

40、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的资本家有: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农业资本家。

4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表明:每个企业的工人也受其他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获利多少取决于整个资本家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资本家在剥削工人阶级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42、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条件是:商品的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商品有自已独立的投资。

43、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习惯和法律传统。

44、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下那几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借贷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

45、资本主义土地价格:与地租数量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变化。

46、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小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本国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商品价值;剥削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资产阶级国家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47、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垄断利润仍然来自于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8、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占据统治地位、垄断与自由竞争并存又凌驾于自由竞争之上、垄断产生新的竞争并成为主要竞争形式、垄断时期的竞争有不同于自由竞争的特点。

49、融合生长而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形式有:垄断的银行资本、垄断的财政资本。

50、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有:大银行通过信贷关系控制大工业企业、大银行和大工业企业的资本相互渗透、大银行和大工业企业在人事上结合。

51、资本主义国家对非国有企业的计划管理所依靠的各种主要经济杠杆是:财政、税收、信贷、经济合同。

52、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的重要作用主要是:资本输出国可获大量的利润和利息、资本输出国控制资本输入国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5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把世界经济融成全球网络经济、关贸总协定的缔结使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各国积极引进国际资本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54、贸易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是: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不同水平国家扩大贸易;新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生产发展,需要扩大国际贸易;各国生产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新科技革命使国际贸易方式、支付方式简便,促使贸易全球化。

5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增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协助成员国克服国际支付困难;稳定国际汇率。

5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按照资本和实力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维护各国垄断资本的利益。

5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局部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迫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现实;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阶级利益。58、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地局部调整,这一过程表现为:股份公司使单个私人资本形成联合资本;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扬弃”;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更使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形式;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继续调整。

59、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停滞和发展两种趋势同时并存共同作用;停滞和发展两种趋势交替占上风。

60、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并不排斥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对外扩张进行军备竞赛;为缓和矛盾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1、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因为垄断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和主观条件逐步成熟,表现在:垄断使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垄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垄断使资本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垄断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

6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日益全面社会化表现为:垄断造成巨大企业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生产经营突破地区和国家的限制;垄断使科学技术研究成为社会的事业;生产社会化向着生产国际化方向发展。

63、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低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高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

64、旧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两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65、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

66、社会主义的本质: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越性;是衡量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本前提;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

67、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解决最根本的是依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6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取决于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

70、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1、股份制:是现代化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72、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具有的关键性作用表现在:它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能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它能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它能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73、国有经济的产权包括对国有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占有权;处置权。

74、股份合作制经济:将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者;实行共同劳动、利益共享、风险公担;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

7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就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活跃市场;要加以鼓励和引导。

76、我国三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独营企业。

7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模式的特点是:按劳分配是以计划分配形式实现;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以企业为主体实行。

78、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要求:反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分配出现贫富悬殊;将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原因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80、我国现阶段的非劳动收入包括:资本或资金收入;房地产收入;风险和机会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

81、我国理顺和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改善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

82、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由温饱型消费结构向富裕型消费结构发展;由底消费结构向高消费结构发展;由主要是物质生活消费向更多的精神发展;由生存型消费结构向发展型消费结构发展。

8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在于:存在社会分工;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8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其运行和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实行宏观调控。

8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

86、我国采取“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优点是:符合我国国情;改革付出的代价;改革的阻力较小;有利于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改革较易为社会承受。

87、改革、发展、稳定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改革是根本任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在稳定中推行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88、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保持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89、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主要表现为: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和职工群众有凝聚力。

90、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相联系。91、企业法人的特点是:拥有自身经营的财产;企业依照法定程序而建立;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参加民事活动;具有自身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社会义务。

92、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经济者和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对市场做出灵敏反应;根据市场信号调整生产经济方式和规模;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业。

93、现代企业制度的出资者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产所有权;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权。

94、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流通的特点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人们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促进生产发展为根本目的。

95、社会主义的开放发展为根本目的:打破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闭关锁国;开拓国内外市场。

96、社会主义市场的统一性表现在:市场运作按照统一规则;市场体系是统一的大市场。

97、我国正在形成的市场网络是:商业形式多样的;流通道顺畅的;城乡贸易开通的;经济方式多种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的。

98、整顿和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反对不正当竞争。

99、合理的价格体系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价格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的比价与差价合理;价格体系能促进生产发展;价格体系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100、增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101、在投入到物质资料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不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不变;国民收入的实物总量增多。

10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是:国家财政预算;银行信贷;价格体系;劳务费支付。

103、保证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增加的正确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保证社会生产持续增长,取得最好宏观经济效益。

104、正确安排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是:兼顾积累与消费;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安排好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安排好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确定合理积累率和讲求积累效益。

105、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106、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在于: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协调发展的需要;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它是协调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

107、在宏观协调中综合利用经济杠杆要利用经济杠杆体系的:整体性;互补性;选择性。

108、国家通过税收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必须:制定税种、规定税率、征收税金;发挥税收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的职能;利用税收集中财政收入。

109、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主要内容为: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外汇平衡;收入平衡。

110、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中的产业政策包括:产业重建政策;产业支持政策;产业抑制政策;产业替代政策。

111、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合理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112、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113、我国经济建设中应重视的“三农”问题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收入。

114、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趋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趋势;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11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11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人口政策应当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117、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必须:增加环境意识;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重视污染预防;抑制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118、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利用国际分工而节约社会劳动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科技进步,加快生产发展;它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在经济上追赶发达国家。120、我国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促进商品和劳动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21、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是:坚持以质取胜;坚持市场多元化。

122、我国扩大对外贸易和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竞争力;优化进口结构;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

123、利用外贸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有利于补充国内积累资金的不足;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有益于改善商品出口结构和扩大出口;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马克思之所以要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因为:(1)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2)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但这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2、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因在于学习它有重要意义:(1)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它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它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3、怎样理解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答:(1)生产工具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重要物件。(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3)生产工具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关键在于用什么生产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4、怎样理解分工的社会性质?答:(1)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分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2)在剥削社会制度下,分工被剥削阶级所利用,作为剥削劳动者或强国剥削弱国的一种手段,使分工带有了阶级对抗的性质。(3)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分工不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但仍存在旧社会分工,突出表现为工农业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

5、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体系?答:生产关系体系指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它是相对于狭义的生产关系而言的。(1)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互相关系。(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体系。

6、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是怎样演变的?答;(1)社会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发展演变。(3)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即五种基本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7、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答: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8、社会再生产的内容是怎样的?答;(1)再生产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社会生产。(2)再生产的内容一是指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并又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3)再生产的另一个内容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4)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9、什么是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答: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经济因素是:(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0、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怎样的关系?答: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能,价值是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式价值。

11、怎样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答: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1、价值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12、如何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答: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一方面,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另一方面,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13、如何理解社会资源配置的任务、要素和目标?答:1.资源分配的任务。分配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2.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3.资源配置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什么是市场机制及其核心?答:1.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或者说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各种市场要素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2.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5、市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作用是怎样的?答: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领域。2.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市场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市场,整个社会经济过程都要依赖市场才能进行。3.市场的作用。一是;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环节;三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市场交换进行。

16、怎样理解市场体系及其构成?答:1.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2.市场体系的构成。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上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进行交易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和技术市场、信息和技术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

17、怎样认识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答: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上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18、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9、如何认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答:1.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具有必然性,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推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二,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2.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是: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20、为什么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答: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一方面为了取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然不断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有哪些?答:产业资本有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所以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因为: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补偿,这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第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得到补偿,即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2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怎样的?答:进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具备的两个条件是:第一个前提条件: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必须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二个前提条件:Ⅱ(c+m-m÷x)>I(v+m÷x)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必须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追加的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24、剩余价值与利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1.剩余价值和利润本来是同一个东西,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2.剩余价值和利润区别。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作为可变资本的产物,就是剩余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被看做是由可变资本产生,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因而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表示为利润。3.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5、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是什么?答:1.各部门的利润水平。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6、商业资本有哪些作用?答:这些作用是:第一,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从而提高利润率。第二,可以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第三,一个商业资本家可以为许多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必然会加快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第四,有利于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7、如何理解股票价格的决定?答:1.股票价格不是它的票面金额,不是它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2.在市场上,股票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股票的供求状况、公司的经营状况、经济周期变动、物价变动、金融和税收政策,以及政治因素、投机因素、心理因素等。

28、资本主义地租和租金的区别是什么?答:资本主义农业的租金,是农业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其利息。

29、如何理解土地价格的决定? 答:1.土地没有价值,但有价格。

2.土地价格的决定。是资本化的地租。它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

30、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实质是怎样的?答: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各种垄断组织形式的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家为了垄断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工具。

3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的特点是怎样的?答:1.竞争的目的不同。2.竞争的手段不同。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4.竞争范围不同。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答:1.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3、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怎样的?答:1.垄断资本国际化是垄断资本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对外扩张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垄断资本国际化合各种形式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其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在国际上的联合。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有什么发展?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当时的科学技术状况使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呈垂直型分工。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即发展为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使各具优势的有关国家组成一条条国际生产流水线,各国成为这些国际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

3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如何?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有相互斗争。他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等的经济关系,一是很多国际经济组织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二是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三是发达国家推行有利于发达国际的国分工体系。

36、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时

期仍存在经济停滞趋势?答: 1.生产的增长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所提供的可能;2.企业经常开工不足;3.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老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较慢,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则发展迅速。

37、怎样理解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答:1.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突破单个私人资本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导致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2.股份公司作为联合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自我调整。3.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更有利于获取垄断利润。

3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日益锐化的矛盾是什么?答: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化。

39、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答:1.没收大资本即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2.改革中小资本。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3.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40、如何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3.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41、什么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2、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如何评价和认识?答:1.评价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具有优越性,要以这种所有制结构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标准。2.我国想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最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因而是具有优越性的所有制结构。

43、应当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44、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应当分离的原因是什么?答:1.社会需求复杂多变,国家不可能及时了解和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国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低下。因而所有权和使用经营权应当分离。2.所有权与营业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同样要求两权分离。3.意味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可以而且应当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45、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答:1.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式。2.私营经济是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3.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建设资金、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

4.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6、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答: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营企业的统称。作用是:1.它可以使我国得到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有助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2.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3.有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4.可以培养和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的素质。它对于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产品出口,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各方面的需要等等,也都具有重要作用。

47、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答:1.按劳分配实现的基本形式是工资。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同资本主义工资有本质的区别。2.社会主义工资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3.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有奖金和津贴。4.农村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分配。

48、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答: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可按其贡献的大小参与分配。

2.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不是指它们在创伤价值中的贡献。

49、如何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劳动收入以及合法与非法的非劳动收入?答:1.区分的原则是这种劳动是否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凡属正当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劳动收入是合法的,2.区分的原则在于这种收入是否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凡是正当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非劳动收入是合法的。

50、合理的消费结构是怎样的?答:1.消费结构式人们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组成和比例关系。2.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规律,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第一,消费结构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第二,要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使消费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第三,要符合节约原则。3.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将逐步由低消费结构向高消费结构发展,由主要是物质生活消费向更多的精神消费发展。

51、为什么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答: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分工的扩大,从而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为市场提供日益增多的商品,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

52、市场怎样起到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答:1.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实现过程是:(1)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促进资源向社会需要的部门和行业流动。(2)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资源分配到效益好的企业,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3)市场通过价格和竞争,选择各种资源的合理组合。2.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5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搞好哪些环节?答:1.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渠道。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4.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54、我国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怎样表现的?答:1.从根本上说是指的企业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具体地说是指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依靠自身力量适应市场需要,高效率地进行生产和经营,使企业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盈利。2.企业活力的主要表现是: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职工群众有凝聚力。

55、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要进行什么样的转换?答:1.企业动力机制要从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2.企业约束机制要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换。3.企业运转机制要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换。56、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1.法人治理结构就是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2.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各司其职、权责明确、有效制衡、运转协调的特征,有利于从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运转机制。

57、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答: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地位。2.作用:第一,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进行和发展。第二,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积累资金。第三,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第四,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第五,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58、什么是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本质?答:1.货币流通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2.货币流通本质上是为全体劳动者利益服务的,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互相合作关系。

59、如何认识合理的价格体系?答:1.比价体系是指国民经济不同部门所生产的不同种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2.差价体系是指同一种商品因购买与销售的环节、地区、时间的不同和商品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体系。

60、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从其最终用途来看是如何构成的?答:1.积累基金由扩大再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2.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构成。

61、制约国民收入中积累率高低的因素是什么?答:1.受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制约。2.受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的制约。6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答:1.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3.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3、怎样认识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作用?答:1.保持总供需平衡,是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2.保持总供需平衡,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保持总供需平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从而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64、我国应通过什么途径保持总供与总需求的平衡?答:1.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有效供给的增长,2.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完善市场体系,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有效调节供需关系。

65、为什么我国的宏观调控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答:1.我国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对于价格在于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有序运行,是企业和个人在比较稳定的价格预期下安排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增长。2.政府必须建立完备有效的价格调控体系,防止价格水平的剧烈波动,影响经济行为主体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源配置,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3.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并非价格固定不变。

66、我国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答:1.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

2.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3.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

4.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5.西部要扩大对内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

67、怎样理解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是快速增长的基础?答:1.比例和结构从宏观方面制约增长速度。2.比例和结构又从微观方面影响增长速度。

68、什么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答:1、主要特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都应具有相当高的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我国的奋斗目标是:21世纪前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69、我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答:1、保护环境的作用。可以成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然环境,净化更多的生产和生活排泄物,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对于人们健康的维护,体质的增强,乃至人类的繁衍生息,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既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更要重视环境污染的预防。

70、如何理解我国已从总体上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答:1、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现在我国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社会的大门,处于小康社会的初始阶段。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部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71、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有什么作用?答: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再生产顺利进行。3、有利于调节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有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5、组织商品和劳务出口,可获得一部分外汇收入,增加建设资金来源。

72、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答:1、以质取胜。出口贸易,要注意质量和效益,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以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市场多元化。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市场的同时,多方面的积极开拓的市场,并且积极参加与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

73、什么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答:1、财政信贷。它包括:出口信贷;政府信贷;银行之间的往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国际组织提供的贷款。2、商品信贷。这主要是指补偿贸易以及某些加工装配业务中利用的信贷。3、直接投资。包括中外合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两种。

四、论述题

1.怎样认识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答:1、简单协作是生产过程中在劳动者之间没有分工,只是共同协力完成同一种工作。2、简单协作并非多个别劳动的叠加,而是克服了个别劳动的局限性,通过劳动的结合,创造出胜过个别劳动的集体生产率。3、随着分工的发展,劳动协作从生产单位内部协作,发展为国家内部协作,进而发展为国际协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如何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答:1、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建立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新型的生产关系。2、新的生产关系职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有哪些?答:1、综合性

比例。2、部门之间的比例。3、部门内部的比例4、地区之间的比

例5、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4.如何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划分依据和类型?答:1、划分经济

增长方式的依据。2、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

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3、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

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经济增长。

即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4、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变

化的总趋势,是逐步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5.商品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答:1、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发展

为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2、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

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并换回自己需要的

使用价值,它是不以自然地域和经济单位为界限的开放式经济。3、

商品经济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

现的。4、商品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它可以与不同性

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

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样形成的?答: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2、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

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另一方面,是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7.如何认识竞争机制约作用及其作用所需的条件?答:争机制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并充分的保证。第二,促进企业使用新技术、改善经营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场的形成和发展。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关机是必须具备竞争机制起作用的条件。建立起开放的市场体系,消除各种垄断。

8.劳动力商品的有哪些特点?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特点。

第一,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

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

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三是劳动者按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第二,劳动力商品的

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劳动力的使用时劳动,劳动

能创造出价值,所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9.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答:

1、价值的实体和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劳动。

2、自动化机器代替了

人的一部分劳动,但劳动者仍是生产的主体、3、价值和剩余价值

是由总体工人创造的。

10.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性?答:产业资

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因为产业资本在连续不断的循环

过程中,三种职能形式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

阶段而回到原点,因而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这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是什么?答: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1、从食物形式上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2、从价值形式上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c、v、m三个部分。

12.为什么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答:生产资料生产有限增长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技术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转化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小;因而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

13.怎样理解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答:理论意义:它科学的解决了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马克思阐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2、革命意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使每个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而且取决于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

14.如何理解信息率的决定?答:1、信息率就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2、影响信息率的因素。信息率的变动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信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它的变动引起信息率的同向变动;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它决定平均利润在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比例。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答:1、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2、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润的狭隘界限,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对经济进行调节。3、通过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干预经济,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节,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通过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缓和了劳资矛盾、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5、通过国际之间的调节,使得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一些协调和暂时缓和。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阻碍作用?答:1.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财政支出增大,使广大人民税负越来越沉重,使生产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发展,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滥发货币,造成长期通货膨胀,最终形成经济的“停滞膨胀”局面。3.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来增加财政收入,支持私人信贷膨胀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剧财政金融的危机。4.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

1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世界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的流动,都表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

18.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答: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二是加速技术转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三是促使国际经济调控的加强;四是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2.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一是增大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二是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使各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三是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使发展中国家付出的代价巨大,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表明,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19.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答:1.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中表现出来。3.垄断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客观上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代替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2.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21.怎样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22.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3.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答:1.集体经济的性质,是由一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我国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我国人口的多数生活在农村。从经济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政治上说,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第二,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对促进我国生产的发展、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扩大出口、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缓解就业压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24.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不是一切人在劳动报酬上的平均化和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步富裕。2.由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富裕程度的差别,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3.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先进者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他们吸收和鼓舞大多数人努力发展,改善经营管理,勤奋劳动,帮助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25.为什么我国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答:1.非劳动收入并不都具有剥削性质,凡是不具有剥削性质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法律保护。2.我国现阶段鼓励和支持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都存在着剥削关系,因而他们所存在着的具有剥削性质的非劳动收入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护。3.各种非劳动的生产要素,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的,都取得相应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受到法律保护。

26.为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答: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建立最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计划和

市场的关系。2.社会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把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正确地结合起来。3.我国的改革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不是取消对经济的有计划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实行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7.为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答: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惟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逐步扩大和深入改革。2.原有旧体制的改革和新体制的建立完善,而要经历一个过程,否则欲速而不达。3.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及经济利益的调整,突然全面改变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会增加改革阻力。4.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需要逐步提高,逐步转变和更新观念。

28.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领导力量?答:1.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具有强大的控制力。2.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实现者,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3.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

29.如何认识企业法人财产的特点? 答:1.整体性。2.稳定性。

3.延续性。

4.效益型。

30.如何认识我国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市场化?答:1.价格形成的机制要逐步市场化,所谓市场决定价格:第一,就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第二,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随市场商品供求变化而变化。2.国家放开市场价格,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3.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不等于国家对价格完全放手不管。对价格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31.怎样建立与完善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答:1.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从而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和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实行多层次价格管理形式。3.放开价格与价格管理。

3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是怎样构成的?答:1.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做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

2、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的。扩大生产基金是最主要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部门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增加流动资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主要用于文教卫生部门、国家行政部门和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以及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后备基金主要用于原材料、燃烧和粮食重要物资的储备。

33、社会主义消费基金是怎样构成的?

答:1、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2、消费基金有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所构成。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证基金三个部分。

34、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和基本的立足点?答:1、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显得不足,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扩大内需时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2、一是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二是千万百计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四是优化消费结构。

35、在宏观调控中经济杠杆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答1、运用经济杠杆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间接调控,就是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从经济利益上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2、经济杠杆体系的作用。它具有调节、核算、分配、监督等多方面的功能。3、经济杠杆作用的特点,各种经济杠杆都具有利益调节者的功能,从经济利益的制约上促使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大体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36、什么是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答:1、综合平衡时宏观管理和计划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运用综合平衡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计划手段,全面调节各种基本比例关系,不断克服比平衡,组织新的相对平衡的过程。2、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是保持能够实现具有最佳宏观经济效益和较快速度的最优比例关系。3、综合平衡的内容集中表现为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外汇平衡。

37、我国怎样建立与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答:1、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重视技术、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2、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3、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型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4、通过经济体制改造,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8、我国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答:1、

调整合优化农业结构,必须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种植内部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二是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等业之间的关系:三是农村内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2、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一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试销对路的优势专用农产品生产,三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及渔业。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维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39、怎样认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答: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1.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2.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40、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答:1.人口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2.人口的生产应当有计划调节。3.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固然应当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加速经济发展,同时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41、我国为什么要保护资源?答:1.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2.选择节约资源的增长方式。

42、为什么发展对外贸会实行“出口领先”原则?答:1.必须实行“出口领先”原则。一是出口是进口的基础,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决定着进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二是出口创汇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范围,影响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2.实行“出口领先”要做到:一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我国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具有竞争力、见效快、效益高的出口产品的生产,大力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合理安排出口商品结构。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多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以争取出口贸易较快地持续增长。三是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处理好内销和外销的关系。

43、什么是我国利用外资的原则?答:1.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2.利用外资的规模,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偿还能力、配套投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不能单凭主观愿望行事。3.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为此,一定要十分注意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4.要进一步健全涉及经济法和提高政策透明度。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引导和监管,依法保护中外投资者和职工的正当权益。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的尝试性回答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毛主席曾提出十大关系。辉华兄提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下面是本人的尝试性回答。 聂辉华:关于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因此中国的制度变迁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前途和社会发展。作为以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制度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应该为解释和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提供启示。尽管经济学行之已远,但相对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仍属跬步细流。略带夸张地说,经济学所有的问题仍然是问题,更遑论关涉社稷民生之重大问题。小生不才,虽学力不逮,亦斗胆归纳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期待和诸位学界方家同仁共同探讨,为通过经济学研究和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1、为什么大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 世界上所有幅员辽阔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例如前苏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除了中国。在单纯的组织理论之外,这种国家体制是否存在某种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是世界罕见的单一制大国,并且实行五级财政(乡、县、市、省和中央)。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给定存在某种现时不可突破的制度藩篱,中国是否可能划分为四级财政和更多(比如50个)省份? 一个民族国家或者一种语言区域,基本上是自然演化出其分布面积和形态。大国政治经济制度无法实现“一个工厂”式的管理,中国单一制是伪装的。根本无法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实行真正的单一制控制。制度的联邦制潜在成分已经在实际上存在和适用着。问题是公开化、法治化,走向名正言顺的联邦制。 2、独裁国家为什么会有黑社会? 象元朝和清朝那样,国家由一个特权阶级或者种族统治,即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既然每一个统治成员本身即是委托人,那么委托人不会允许其他竞争者分享国家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是唯一合法拥有暴力的组织。用Olson的话说,政府本身就是稳定的黑社会。那么,为什么在一个独裁国家或者某个集团统治的国家会出现并没有法定权力的黑社会?逻辑上,多党制的民主社会更容易出现黑社会,因为代理人会和其他代理人合谋。但委托人怎么愿意和代理人合谋?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补充:

政治经济学问题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 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 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重要)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政治经济学史

一、简述《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列宁评价《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已形成。 1、劳动价值学说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整个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马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对商品二因素以及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得更深刻,尤其重要的是把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严格的区分。 第二,详尽阐明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和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对价值形式学说作了全面论述,建立了完整的价值形式学说体系。 第四,全面分析了商品拜物教性质。《资本论》中把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产生根源及其历史过渡性揭示了出来,彻底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根源在于商品生产的私有制;而拜物教也只有在私有制被公有制取代后才能消灭。 《资本论》除了建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结合起来,解决了导致李嘉图派崩溃的两个难题;同时,劳动价值学说还为完成他的全部经济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前提,尤其为剩余价值学说体系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马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在他的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科学体系的创立是马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根本标志。 《资本论》里,马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阐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全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其不同于前期著述的贡献在于: 第一,系统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基础和源泉,科学揭示出剩余价值是以资本和劳动力在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为基础,其源泉则在于劳动力在生产领域的消费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本身的价值。 第二,系统阐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过程,攫取剩余价值就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 第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只不过是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转化形态,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作为剩余劳动的凝结,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表现为剩余价值。 第四,全面系统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及其相互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实质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对政治经济学的独特贡献或创新性贡献 第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分配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是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剥削实质,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楛的事实。 剩余价值学说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上建立了。 3、资本学说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实质,创立了科学的资本学说体系。 第一,阐明资本的起源和本质: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是一种运动。 第二,关于资本的构成。首先,马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在资本划分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为阐明平均利润规律的形成、地租理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等等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其次,将资本划分为固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 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 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 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第12-14章)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市场结构完整。市场应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组成。 第二,市场组织良好。就是有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 第三,市场统一。从国内来看,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相通的,两者密切结合。 第四,市场决定价格。除少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国家决定和管理外,其余大量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第五,市场保障健全。要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执法制度。 第六,宏观调控有效。健全计划、组织、调节等系统,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和管理。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市场体系的作用主要有: 首先、市场体系的存在,是企业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获得。 再次、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销售。 总之,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就会发生困难,企业也难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2.商品市场的构成和形式是什么? (1)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2)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有: 一是产需之间或产销之间直接交易。 二是零售市场。 三是批发市场。 四是拍卖市场。 五是招标市场。 3.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 4.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如何? (1)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将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改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 (2)理论价格,是按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中等成本,即部门平均成本加合理盈利来计算的价格,它大体反映商品的价值。 理论价格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定价提供基本的依据,为分析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调节价格总水平提供依据。 (3)市场价格,是以理论价格为基础,在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的价格。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概念题 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 4.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 概念题答案 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判断题 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择题 1. 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 (1)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5)节约 2.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 (1)劳动者 (2)劳动管理 (3)劳动资料 (4)劳动对象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全书思路 对欧洲各主要政治势力的兴衰成败进叙述、分析、归纳,指出了提高一国竞争力所必备的两点:1,统一、稳定、团结、自由的主权国家。2,先进的工业生产力。随即从理论层面对这两点加以论述,提出国家经济学概念和生产力理论,并驳斥了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和世界经济学的论点,同时指出了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以全力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最后对历史上相关学派和各主要国家曾经实施的经济政策予以评述,以巩固自己的观点。 二、主要论点 国家经济学:指出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差别,各国均有各自无从抹煞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特点和不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国经济发展必经的五个阶段,,各国只有共同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阶段,并在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联盟范围内,国际间的自由贸易菜对所有国家有利。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包括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更加重要,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来自本国工业的强大,所以要已采取关税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生产为优先。 三、全书脉络 第一编历史(1-10) 第一章意大利人:以威尼斯盛衰之例指出:1,国别竞争要国家的统一。2自由贸易政策需随时局转换而变更。

第二章汉撒商人:以汉撒商人重商轻本的云最方式最终衰落违例,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荷兰人:指出一国强大民族性的重要性,单靠工商业是无法是国家摆脱逆境的。 第四章英国人:分析英国人称霸原因:1,适时的政治政策。2,工业化的传承。 第五章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以两国的衰败违例,反证宗教、政治自由是工商业深根发芽的土壤。 第六章法国人:工业的发展对一国农业的促进。 第七章德国人:指出德国工业的发展呼唤国家的统一、国内市场的自由顺畅和统一的对外关税。 第八章俄国人:指出了国民的团结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九章美国人:指出工业立国是更本,农业国是无法于工业国竞争的。 第十章历史教训:对上文史实的再归纳总结。 第二编理论(11-27) 第一部分(11-16)论述国家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部分(17-25)论述工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26-27)指出实施关税保护的可行性。 第三编学派(28-32)

政治经济学-填空题+问答+论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填空+问答+论述)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6.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7.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8.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9. 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10.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在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13.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1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1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和。 1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和两部分。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的转化形式。 18.剩余价值既不能,又不能,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9.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 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2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和的统一。 22. 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的重要源泉。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为前提的。 2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5. 和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26.产业资本循环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27.产业资本循环是和两个过程的统一。 28.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 29.资本循环重点是考察资本运动的,而资本周转考察的重点是则资本运动的。 3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和的总和。 31.生产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32.资本周转速度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3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资本。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政治经济学最新版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考试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月10日 8:40-10:40 考题的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导论: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英)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最早提出:(法)物安.德.蒙克莱田;P2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P5 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4.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5.规范分析法:是指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P12 实证分析法:是指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假设前提出来分析人们的经济活动,并预测经济活动的后果的方法。P12

第一篇商品经济 第一节 1.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P17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中社会劳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了出售和交换,即不是为了他人而生产的。即使生产者的劳动是为了他人而进行的,其劳动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让给它作为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中,也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实现的,而是直接的转让或索取。P18 第二节 1.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形成使可供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交往的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增强,人们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了,对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即商品经济)p19 2.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二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三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四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老师课件上是1交换性2等价性3开放性4开拓进取性5扩张性6利益性7自主性)p2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

政经复习提纲(简约版) 1、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P6 A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B生产起着决定作用。生产的决定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物质内容看,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都只能是生产的结果。 C二是从社会形式看,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但是,分配、交换、消费也同样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2、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P7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反作用。如果离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就无法理解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果离开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P4 答: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B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 C科学的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应用。 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P6 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13 答:统一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矛盾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10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需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P14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形成

政治经济学网上答案

1. 政治经济学是()。 A. 原初的社会科学 B.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 C. 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 D. 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 A. 阶级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D. 以上各项都正确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政治和经济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生产方式 4. 生产关系是指()。 A.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 人与人的自然关系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5. 由抽象到具体是()。 A. 由理论到实践 B. 由一般到特殊 C. 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D. 由宏观到微观

6. 矛盾分析是为()。 A. 调和矛盾 B. 揭示矛盾 C. 解决矛盾 D. 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 7. 实证分析是为了说明()。 A. 现实是什么 B. 将来是什么 C. 过去是什么 D. 以上各项都包括 8. 政治经济学是()。 A. 社会科学的皇后 B.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一门社会科学 D. 以上各项都包括 9. 经济学家应该()。 A. 认识世界 B. 改造世界 C. 既认识又改造世界 D. 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10. 学习政治经济学是为了()。 A. 多重目的 B. 掌握知识 C. 获得必修学分 D. 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11. 商品的二重性是()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 交换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使用价值 D. 费用和效用 12. 商品是()。 A.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 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物品 C.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 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3. 价值是()。 A.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B. 交换价值的基础 C. 调节价格运动的规律 D. 以上各项都正确 14. 劳动二重性是指()。 A. 死劳动和活劳动 B.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 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15.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以上各项都有可能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m’)就是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V )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 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末,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n=U/u 一定量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慢。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按照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每年从出售商品中提取的用于更新的货币准备金就是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折旧费与固定资本的原始价值的比例就是折旧率。

6.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 + 商业资本总额) 7.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8.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 平均p

9.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10.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11.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利用自有资本获取的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 1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利息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政治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生产资料,以获取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 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亦称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4、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 (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