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家具行业分析报告

家具行业分析报告

家具行业分析报告
家具行业分析报告

家具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概要

对中国而言,家具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业,中国古老家具行业的发展历史在清代末年就被打断,知道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发展。

在过去将近30多年中,沉寂良久的中国家具行业焕发了蓬勃的生计,最早由香港和台湾企业的引导,到如今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崛起,我国家具行业发展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进20年,家具行业每年增长率超过20%,已经发展了七万多家企业,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家具行业的制造中心,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具行业产业集群。

在全国家具市场平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家具出口金额在过去5年代复合增长率为%。2008年家具生产已经占全球的25%,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已成为全球家具生产最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

家具行业的软体家具,一般包括床垫、沙发、沙发座椅等各种软体座、卧用具等,2004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软体家具企业260家,实现销售收入亿,比2003年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为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005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软体家具企业310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比2004年增长率%,实现利润总额在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软体家具成为了家具行业一块最具活力的新兴细分行业。

2006年,我国家具总产值43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同比增长%,为5400亿元,2008年总产值将近6000亿元。2006年我国每年更新家具总额可达到348亿元,国内新建住

宅家具需求720亿元,中高端宾馆家具年需求30亿元。

中国床具行业生产规模也在持续放大,出口高速增长,且国内市场容量巨大

2005年产能就超过2000万张。2007年出口超过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47%以上。我国国内年更换床具需求3500万张,在加上14000多家宾馆的床具更换需求,国内市场容量巨大。

一、影响中国家具业发展的十大规律:

认清了家具企业内销的三大障碍之后,我们需要了解和领悟十条正在影响中国家具企业的客观规律,简称为“十大市场规律”。本文仅作简要阐释。

市场规律一:从家具业现状来看,内销家具企业做品牌要出代价,但是不做品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进入万劫不复之地。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正确理解了品牌及品牌的重要意义,着手内销的中国家具企业才会真正下决心打造品牌。

2006

2007

2008 亿元

4300 5400

6000

全国家具业生产总值

市场规律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金矿,中国家具业要再上一个台阶,走品牌之路,开拓国内市场,就要努力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金子,而且要持续不断的提炼金子并运用恰到好处的方法来锻造金子,最好把金子打造成消费者一见倾心的首饰。当然,一定要避免企业对这座金矿的滥采滥伐。

市场规律三:品牌战略缺失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国家具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自然就制约家具企业的国内市场运作,这与中国家具企业老板自身的经历和眼界密不可分。因此,中国家具企业老板必须学会“爬楼”或“登塔”,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市场规律四:习惯了OEM的中国家具企业不适合“大张旗鼓”的开拓国内市场,更不适合“一掷千金”的品牌塑造方式,其需要找到一种稳健的、系统的、超低成本的方式来拓展国内市场,打造强势品牌。其中,远卓品牌机构提出了“一分钱做品牌”的全新理念,这种超低成本品牌运作策略对于欲做内销的家具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市场规律五:要运作国内市场,中国家具业的服务就必须像中国家电业的服务学习、看齐,否则中国家具品牌含金量的提高,必然像瞎子走在阳光下,光明触手可及但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同时,“服务谋略”也将成为中国家具品牌崛起的重要路径之一。

市场规律六:中国家具业必须跳出小农经济时代的“小木匠思维”,在产品理念、款式设计、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同时在挖掘祖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唯有如此,中国家具企业才能在运作国内市场的时候,

跳出原有思维的藩篱,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市场规律七:家具连锁大卖场的迅速崛起,家具零售业态的变革、交融、整合与发展,将逐步影响中国家具企业的渠道策略、营销策略乃至更高层次的品牌战略。中国家具企业需要在做内销之前就认清这一点,以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卖场进场策略、卖场资源整合策略、卖场促销策略等等,否则必然会在未来的“ 终端革命”面前措手不及甚至是束手无策。

市场规律八:“识势”造“英雄”,中国家具企业要做内销就必须懂得“识势”,具体的“势”包括社会发展之势、行业发展之势、企业发展之势、消费者需求之势和媒体兴趣之势,以抓住企业发展的各种机遇,将自己塑造成为行业的“英雄”品牌、“标杆”品牌或者说是领导品牌。换句话说,未来的中国家具领导品牌必然属于善于“识势”的企业,例如,加璐家居推出“精品婴童家具”、爱心城堡推出“本真儿童家具”、健威推出人性家具等等都是“识势”的典范。

市场规律九:核心竞争力的大面积缺失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中国家具企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中国家具企业做内销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运作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怎样提高自己运作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远卓品牌机构推出“家具品牌制胜攻略”系统服务,主旨之一就是在提升品牌的时候,切实提高家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规律十:中国家具业将有大量企业经不住这轮行业环境的急剧变革,如果没有合适的经营战略,这些企业退出市场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在“亚健康”状态下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到正确的突围策略或者说内销市场运

作策略,其仍然具有“东山再起”、“后来居上”、“笑傲群雄”的机会。“ 一切皆有可能”,对于现阶段的家具企业来说,这句话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对家具业现状的描述,更是对中国家具企业快速崛起机会的肯定。

二、家具产业链的渠道特点:

近年来,中国家具行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不过家具制造商渐渐发现,消费者购买产品往往不注意所购品牌,这对企业的品牌建设十分不利。流通品牌强于制造品牌的弊端引起了家具制造商的警惕。为此,家具制造商也展开了与渠道流通商间的博弈。

制造企业与渠道流通企业永远都是一对矛盾:相交相融,又相生相克。家具行业也是如此。家具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渠道流通品牌强于制造品牌的行业,因为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讲,他们往往只记得自己是在哪里买的家具,而记不起自己购买的是什么品牌的家具。不过,对于这种现状,许多家具制造企业也开始警醒。随着制造企业力量的逐渐壮大,他们开始了与传统流通渠道商的艰难博弈,家具行业也由此呈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渠道模式……家具制造企业展开与传统流通渠道商艰难博弈。

1.展会渠道

对于严重依赖展会生存、成长的家具行业来说,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各种展会无疑是家具产品流向经销商、消费者的一条“黄金渠道”。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做好展会营销,已经成为众多家具企业不可忽略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的专业家具展会大大小小约有二十多个,有学者大概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家具产业基地或中心城市,或以上二者兼而有之而举办的专业家具展览会;另一类是依赖某一行政区域的中心城市,大多以省为单位,并兼顾辐射周边地区而举办的专业家具展览会,成为展示区域家具业的窗口。从这种划分角度来看,广州、东莞、深圳、顺德每年3月和8月(08年因奥运关系调整为9月)举办的家具博览会以及上海9月举办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显然属于前者,而成都、河北香河等地举办的展览会则属于后者。

当然,国内这些展会就其专业化程度而言,与国外如美国高点、意大利米兰、德国科隆等展会比,还是差得比较远。

2. 代理、经销模式

展会是家具产品进入消费者的一个环节,借助展会的桥梁,家具制造企业接下来一般会面临着下一个渠道环节——代理商或经销商。

理清代理商和经销商区别的关键,是看商业主体是否需要从厂家购买产品,取得产品所有权。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不是买断企业的产品,而是厂家给予一定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货物的所有权仍属于厂家。产品非自用,而是代企业将产品转手于市场。所谓“代理商”,一般是指赚取企业代理佣金的商业单位,其关系链是“厂家——(代理商)——消费者”。经销是用资金直接从企业进货,并将货物转手于市场的市场行为,产品同样也非自用。所谓“经销商”,一般是指那些从企业以钱换货,并取得产品所有权的商业单位,其关系链是“厂家——经销商经销商——消费者”。

代理、经销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把渠道交给别人,因此,我们通常把这两种模式统称为“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恐怕是所有产业领域最老、最经典、也是最普遍的渠道模式了。

代理商模式按数量分可分为三类:一、独家代理,二是少头博弈代理(2-3家),三是多头博弈代理(3家以上)。

按制造商对代理商的渗透程度可分为两类:一是渗透代理,即部分股份被公司持有的销售代理商;二是独立代理,即公司在资金等项目上保持独立的销售代理商。

按代理商的层数可分为:一、单级代理商体制,是指公司直接面对所有代理商,包括权限不同的大代理商和小代理商;二、多级代理商体制,指公司不直接面对所有代理商,由大代理商开发和管理小代理商。

具体代理模式如何选择,取决于产品的不同类型、消费群体购物特性、不同的市场规模、公司性质等综合因素。

3.第三方卖场模式

由于家具产品的特性(重展示、耗空间),一般性的代理商、经销商凭借自身的渠道、终端网络,很难完全渗透、覆盖到自己所在区域的各个理想角落。这时候,起到接力作用的各种类型的第三方卖场出现了。这些卖场或跟代理商、经销商间接合作,或跟制造商直接合作,以使家具品牌最终完成对市场终端的理想渗透。就目前全国卖场特点来看,一般存在以下四大类型卖场:

集群式卖场。指的是各种类型的家具卖场在一个区域非常集中,乃至形成了区

域品牌效应,如广东乐从、河北香河、江苏蠡口和成都武侯等地,都是以家具卖场、销售着称。“广东乐从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年销售300亿元,70%出口;江苏蠡口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年销售80亿元;河北香河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年销售60亿元;成都武侯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年销售60亿元。”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长张屹特别对这四大集群寺卖场规模作了调查总结。

连锁式卖场。为了追求规模化优势,许多以前固守一域的单一卖场,开始慢慢突破地理区域的局限,以统一品牌连锁方式,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最后发展成渠道连锁巨头,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等。当然,国内许多连锁卖场大多还只是“房东”的角色,主要是靠地租、地产升值来赚钱,为渠道商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综合性卖场。从售卖内容上讲,许多连锁式卖场也是综合性卖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等,卖的不仅是家具,也卖与家具有关的其它家居用品;还有做建材的卖场,里面一般也卖家具,比如大明宫等,是许多买家“一站式”装修买家具的主要卖场。还有比这种家居卖场更“综合”的,比如在好又多、家乐福等连锁卖场以及一些百货商场里,我们也能看见家具的身影,但这种场合的家具很多都是“散兵游勇”品牌,消费者消费时得“多长几个心眼”。

特色性卖场。有些特在“小而全上”,“比如上海的菱方圆,走的是既‘小’又‘广’,既‘精’又‘深’的路线。因为‘小’,所以菱方圆能够更靠近社区,更靠近顾客;因为‘广’,菱方圆能够占据更佳的位置,那些求大求全的卖场是做不到的。”张屹对这种模式评价道。有的特在品牌的选择标准上,比如金马凯旋在武汉代理着40多个中高档家具品牌,这些品牌都是某个领域较好的,如板式的皇朝、

金属的康耐登、儿童家具的我爱我家等等。而有的则特在风格、品味的分类上,比如顺德皇朝在乐从有好几家店,比如就有“摩登店”、“实惠店”、“皇家店”、“贵族店”、“家居配套设计中心”等,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活法。

4. 产销分离模式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个企业而言,不管他采取的是自营也好、经销也好,都应该考虑“产销分离”来做。产销分开”的典范就是“芝华仕(CHEERS),芝华仕是由香港敏华控股的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但公司在运作时,芝华仕的生产和销售是完全独立的,也正因为如此,芝华仕在国际、香港和国内市场实现了战略性的腾飞。再比如东北的双叶家具,在各车间都采取这种模式来进行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以此来提高工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督促各部门节约成本,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不管厂家采取经销的模式也好、自营的模式也好,统一采购销售的模式更不用说,以后厂家‘产销分离’将是一种发展趋势。”这一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业内决策人士的共识。

5. 自建终端

日益强大的家具渠道商俨然成为家具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促使不少家具生产商萌发进入商业领域的“冲动”,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家具生产商开始设自营店直接面对消费者。这种自营渠道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品牌渠道,包括直营与加盟两种方式,如富之岛目前有1600多家零

售专卖店,联邦目前在全国300多个城市的连锁专卖店已达1000多家,皇朝专卖连锁目前已达2000多家,全友1600多家,掌上明珠和双虎专卖店也超过了1000家,等等;

一种是区域品牌渠道,如深圳家具企业,以“深圳家具”区域品牌优势相号召,联合了本地百余家家具企业、饰品企业集体进驻南阳“明思克”家居广场。作为管理方的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充分利用自身几十年积累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邀请行业内最顶级的家具销售培训师组成明斯克卖场的培训团队,在开业之前对明思克的店员进行了系统持续的培训,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店员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销售和服务技能。让明思克的员工掌握最先进最专业的销售和服务技能,持续的对明思克的店员进行培训,进而构筑了明思克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深圳家具企业低成本渠道扩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6. 网络营销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成交额占总贸易成交额的平均百分比为56%,也就是说,在发达国家,人们有一半以上的购物行为,是在网上进行的。在中国,用网络营销盘活传统行业最成功的莫过于服装行业的PPG。虽然目前的PPG模式受到很多诟病,但其电子商务模式无疑是其成功的关系要素。PPG模式告诉我们,网络营销对于传统行业存在无限想像空间。

目前家具行业也有企业在积极尝试这种模式,如喜梦宝、耀邦、蓝景丽家等,而早在两年前,北京就有一家名叫家居易站的家居网站成功地获得了海外风险投资,该网站声称要成为“网上百安居”。

网络销售的优点很明显,它突破了销售地域上的限制;提供的产品信息不受数量的限制还可以把最新近,最翔实的资料展示给顾客,让他全面了解你的产品;直销方式的实现,给予消费者以巨大的价格优惠;当然,其缺点也是明显的,集中在网络信誉问题和产品展示效果与现实中存在差距。

不过,也还是存在解决的办法:网络信誉问题可以第三方担保,产品展示效果问题则可通过网络技术解决。

7. 仓储式销售

目前北京的居库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很多大牌家具企业比如富之岛等,在北京的居然之家退出后,就选择入驻居库。“那里的价格能够做到比一般性卖场价格低30%左右。”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主要节省下来的成本是:一,卖场布置成本,只要一个仓库储存就行了,省去了很多展示的场地;二,仓库一般可以建在比较郊外的地方,地价较市内便宜;三,由于只是起到仓库作用,省去了卖场促销人员成本。

8. 家装公司

药品营销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是医生,很多药品都是通过医生处方这种‘权威’渠道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家具行业其实也有许多这样的“权威”,如果利用得当,也可成为家具品牌的一种低成本营销渠道。实创装饰目前似乎正在力图成为这样的渠道,即在为消费者提供装修的过程中,由实创“悄无声息”地把家具品牌推进消费者家中,实创家居董事长孙威说,“在这种模式下有至少30%的价格差距。”对于家装公司,红星美凯龙车建新曾经说过“它绝对是家居卖场的敌人”。在车建

新看来,家装公司一旦壮大以后就不需要在市场采购,而直接从与生产厂家采购;如果老百姓都去找家装公司直接把家装修好,“这样一来,大家都不在你这买东西了,家居卖场就没的玩了”。

当然,家装公司目前作为家具产品的渠道角色还不是很重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家装公司与家具的结合,使得家具企业在还不够能与代理商抗衡的时候,可以坚持两条路走,互为补充,以减轻传统渠道的压力。

三、家具出口领域:

当前中国的家具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战略的转型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这样一组数据,近20年来家具行业年均生产增长速度是%,20年来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是%,20年来国家的GDP增长是%。2007年家具生产总值5400亿,2008年将近6000亿,出口266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的家具生产总量占世界的25%,出口占%。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表示,尽管面对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税率下调等一系列挑战,上半年我国家具出口继续稳步高速发展。随着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在家具出口量下降的同时,出口金额及平均单价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6月,家具产品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出口平均单价由去年同期的美元/件上升至美元/件,增幅达%。2008年家具出口额将近200亿美元,增速超过20%。朱长岭说,家具行业之所以能在多重挑战面前持续保持较大增势,主要得益于我国家具产业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和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2007年我国家具出口额达亿美元,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家具的产值和贸易额均占世界份额的20%。我国家具在世界上的地位迅速提升,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巨大进步,近年来我国家具产业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纷纷通过做大做强品牌来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行业中已形成100多个闻名中外的知名品牌。同时,产业的集群效应凸显,逐步在东南沿海形成了包括广东大岭山“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山东宁津“中国桌椅之乡”、浙江安吉“中国转椅之乡”在内的13个家具特色区域。

近5年,我国家具出口量连年保持了30%左右的增幅。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大量的外商看中了中国的政策环境、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优势,纷纷前来投资兴建家具生产基地。大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兴办,不仅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也带来了国外优秀的设计人才和营销理念。中国家具产品质量的提升,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客商前来采购家具。

但值得关注的是,同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样,目前家具产业也存在着诸多的压力。业界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给家具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可谓是首当其冲。其次是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以红木为例,今年6月紫檀木家具价格的涨幅为30%,而紫檀原料的涨幅却达到60%至70%,不仅如此,红木原料价格的暴涨还引发了产品面临断货等行业内的其它连锁反应。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显效,7月对家具出口退税再降2%,继而对部分木制品加工贸易进行限制,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另外,近来沿海地区家具行业劳动力缺乏现象凸显,使企业面临招工难。

谈到近期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家具行业的影响,朱长岭表示,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和对部分商品加工贸易进行限制的政策,均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和

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以减缓我国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水平,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此次将家具出口退税下调2个百分点,部分家具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必然会对部分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整个家具行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首先是由于家具行业不在“两高一资”之列,所以此次出口退税只下调了2个百分点,调整的幅度不大,而且只是针对部分产品的调整。新退税政策调整涉及木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其他材料制成的家具4大类家具,退税由11%调到了9%,上半年这4种家具的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44%。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整个家具行业平均利润为5%~8%,因此退税下调2个百分点虽然会对部分厂家的利润有一些影响,特别是一些靠退税取得微利的企业将会受到较大打击,甚至被淘汰出局,但不会对家具行业的格局产生影响。

同时,朱长岭把减少出口退税看成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他认为,长期的低附加值家具出口不仅对行业发展不利,而且还极易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诉讼。通过政策调低出口退税不仅能促进企业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减少价格恶性竞争,更有利于加速国内家具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而部分家具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对家具加工贸易企业而言,主要是加大了资金周转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具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的门槛。受此新政策影响更多的是一些港资及台资企业。从长远看,此次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家具出口,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推进家具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

有关专家指出,在面临国内外重重挑战的今天,我国家具企业只有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力度,创出品牌,真正使产品出口由

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才能平衡贸易和减少贸易纠纷。

四、浙江家具业发展状况:

浙江家具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年总产值平均增长18%,出口年均增长%。据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统计,全省2500多家家具工业生产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140亿元,比前一年增长40%。浙江家具业已成为浙江制造业不可忽视的一个产业。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浙江家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历史,我们便不难看出其中的变化。1978年,全省家具行业总产值为3650万元,出口交货值为171万元人民币。从改革开放到2002年,家具生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比1978年增长了383倍,共生产家具15500万件,其中木家具2450万件,金属和金属木家具10300万件,软体家具350万件。家具出口增势强劲。到2005年底,完成外贸出口亿美元,比l978年、2001年分别增长了22倍和%,创历史新高。全省家具企业已拥有省级名牌家具二家,省级着名商标10家,市级名牌家具18家,市级着名商标20家;4个品牌家具荣获2002年国家A级产品荣誉称号。据统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占全行业总数44%,他们的销售额却占到销售总额的80%以上,利税占61%。其中规模超过亿元的8家企业在2002年销售额近20亿元,担当着先锋作用。

纵观浙江家具业,它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结构调整突出、块状格局明显、销售模式丰富、品牌意识增强等五大特点。就中国家具业而言,在块状格局上最具特色的就是浙江家具业,它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家具产业群:温州、玉环的卧房家具、绍兴的软体家具、杭州的办公家具、湖州、义乌的红木家具、宁波的金属家

具、安吉的桌椅等。这种产业组织及其空间形态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它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完成资本积累、并进而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因此研究浙江家具产业群的特征和发展动因,对浙江家具业,以及对全国的家具产业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家具产业群的概念

“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波特在其1990年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的,随后在学术界被广泛应用,并被派生出许多的相似概念。但统一的定义至今还未形成。伯特认为,产业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区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例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群不仅包括对竞争非常重要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其他实体,例如专业化投入品的供应商,还通常向下游扩展到客户,向上游延伸到互补性产业或使用相关技能、技术或公共投入的互补性产品或公司。甚至当国外公司持续对产业群投资时,他们也可能成为集群的一部分。

家具产业群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地方产业群的产值达到全国总产值的60%。印度约有350个中小企业集群,出口产品占全国的60%。在我国,尤其在浙江省,这种产业群也得到蓬勃发展,并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在浙江温州地区的143个城镇中,产值超10亿元的专业化城镇有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以上。其中,制鞋企业5000多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20%;眼镜制造企业500多家,90%的产品出口;制笔企业150多家,产品占全国市场的1/3;打火机制造企业260多家,产品占世界市场的70%。就温州的家具

而言,它拥有家具生产及经销企业近2000家,形成了家具产业群,产销额达80个亿,是全国仅次于广东的家具生产基地。

产业群并非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由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组织而成的有序系统。由于主体之间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交易)关系,产业群因而具有较强的集体效应(collective efficiency),表现为企业之间共享专有信息,在技术、市场营销、培训和设计等项目上进行合作。

浙江家具产业群的特征

浙江产业群已被作为中国产业群研究的重中之重,被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学者追踪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温州模式”的研究可以说是拉开了浙江产业群的序幕,后来又有了“义乌模式”、“宁绍模式”等的研究;产业群的研究也从大塘袜业群、嵊州领带产业群到宁波服装产业群[5]等。浙江家具产业群同其他产业群一样,都表现出与“第三意大利”的产业群在产业类型、企业规模、区域产业文化和本地生产系统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可知,浙江家具产业群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较为突出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

日前,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论坛透露,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9%。浙江的家具企业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现有浙江省家具企业数量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10倍多,企业总数达2500多家,其中百万元产值以上家具企业达1000家,乡办及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占90%,“三资”企业30余家;从企业规模来看,个体私营小型企业约占80%,但一批成长较快的个体私营中型企业因其生产手段先进、

管理好、产量高、质量优,在行业中起着支柱作用;从地区发展来看,位于沿海的温州、玉环、绍兴、宁波、安吉等地的家具生产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它们引领着全省家具工业的发展。

2.以分工专业化与合作为基础的地方网络

分工专业化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平均劳动成本,还可以增加整个社会获得知识和累计知识的能力。目前中国家具业的专业化分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对而言广东和浙江的家具行业专业化分工做的比较好。浙江产业群数量多、规模强,其中在浙江全省数量最多、规模最强的地区是温州,它的家具产业群也不例外。浙江省有家具企业2500多家,其中2000多家集中在温州。这2000家中有1000多家家具制造企业,年产值达30多亿元,还有1000多家家具经销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多个亿。2003年浙江家具产值140亿人民币,其中80亿是温州创造的。在温州,围绕家具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化分工,一个家庭小厂甚至只生产某个产品的一个配件,或只负责完成某个产品的一道工序,另外一些企业只负责销售或采购,成千上百的工厂通过互相协作,建立了良好的产、供、销链,形成了最有浙江特色的“专业市场+家庭工厂”式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小企业,大市场”的“浙江模式”。

在合作方面,温州家具业也表现出优势。例如,温州家具业在2002年参加第八届东莞后街名家具展的问题上,就采用了优势汇合,强强联手的战略,由温州优秀家具企业自愿组合,打造温州精品家具的整体品牌。该阵营是温州家具业内高层次的组合,成员共21家,参展面积达4500平方米,阵营强大,声势浩大,是温州家具业历届参展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组团活动。在展会期间,各成员联合宣传并以统一的标识和展位突出温州精品家具的风貌。结果证明,这种产业群内部的

合作,打造了温州家具的整体品牌,提升了它在国内外家具界的地位,减少了个体参展的成本,增加了产业群内部的凝聚力,弥补了个体的不足,以整体的形象促成了温州精品家具与国际接轨,为赢得更好的市场份额及效益奠定了基础。

另据报道,在温州,由25家企业组成的家具材料采购联盟目前成立。以后,联盟成员将统一进行采购,以降低成本。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温州家具的竞争力。

除了温州,浙江其他地区的家具产业群也在本地区的产业群内部以及外部不断寻求着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形成了各地区在发挥当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优势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生产的块状分布格局,即卧房家具以温州、玉环为主;办公家具以杭州为主;软体家具和实木家具以绍兴为主;红木家具以义乌、湖州为主;转椅以安吉为主,其成效已昭然若揭。

总之,之所以研究浙江的家具产业群,是因为它已产生了较强的集聚经济以及有目的的企业间相互合作产生的集体效益,从而提升了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是包括广东、深圳家具也值得学习的地方。

3.较强的地方网络根植性

产业群理论更强调地方网络,其主体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企业之外的组织机构,例如大学、研究中心、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组织等。所谓根植性是指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它反映的是网络和企业对地方的归属性。根植性的强弱与产业群稳定性的大小以及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浙江家具产业群形成的地方网络的根植性较强。浙江家具企业大多为本土的个

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只有30几家,几乎没有像广州的东莞、深圳那样多的台湾、香港以及其他国家的独资外企,虽然在发展初期这一因素制约了当地家具业发展的规模、档次、速度,但因其地方网络的根植性强,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劲的后劲。加上浙江各地各种产业群的兴起,并形成气候,都为当地家具产业群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协作、配套的可能性以及社会结构上的合理性。如浙江的玉环县,在交通、人才、信息均不及发达地区及沿海城市的条件下,玉环家具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内家具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跟当地较强的地方网络的根植性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虽然目前浙江的家具出口排在广东之后名列第二,但其2003年的出口增幅为%,远高于广东和福建(广东为%,福建为%),可见它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4.相对完整的部门结构

浙江家具产业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部门结构,提高了产业群内部构成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一个产业群的构成是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组成。生产销售部门又是由原材料供应商、半成品供应商、成品生产商和销售商组成;相关产业部门是由辅助性产品制造商、相似技术或共同劳动力市场的部门组成;

据《消费日报》报道,玉环县有家具生产及配件企业150多家,销售产值超千万企业达13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以飞龙、天源、诺贝、国森、金得利、港源、海鹏等为代表的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雄踞一方,形成年产中西式套房、办公系列和宾馆客房家具20万套左右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二十多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