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

小球滚动控制系统

摘要:本系统以MSP430F169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采用E6A2-CWZ3C编码器作为主要测量模块来对U型导轨的角度进行精确测量;通过PID算法对电机进行有效控制;驱动部分采用H桥电机驱动模块,实现对电机更强的驱动能力;采用4*4矩阵键盘作为模式选择开关,以实现题目中不同部分的要求。5110液晶模块实时显示编码器采集的各项数据,整个系统以5V和12V直流电源供电且运行良好,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全部达标,另外还可完成使U型导轨在+60°和-60°位置摆动,液晶显示时间和小球摆动周期等额外功能。

关键字:MSP430F169单片机 E6A2-CWZ3C编码器 PID算法 H桥电机驱动

Abstract: this system by TI company MSP430F169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ntrol core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E6A2 - CWZ3C encoder as the main measurement module to swinging rod Angle and position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PID algorithm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motor; Motor driving part adopts L298 driver module, realize the stronger driving ability; Using 4 * 4 matrix keyboard as mode selection switch,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parts in the title. 5110 LCD module real-time display various data from the encoder, the whole system with 5 v and 12 v dc power supply and running well, basic parts and all play a part, also make the swinging rod can be completed in 160 °position automatic recovery handstand st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endulum swing time and 15 g additional functions such as heavy interference handstand unchanged state.

Key words: MSP430F169 microcontroller E6A2 - CWZ3C encoder PID algorithm L298 motor driver

1. 系统方案

1.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结构框图

题目要求根据,本电路由MSP430F169单片机、E6A2-CWZ3C 编码器、L298N 电机驱动、按键、光电开关、诺基亚5110

液晶屏和电源模块组成,具体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2 各模块方案设计与论证 1.

2.1 控制器模块 方案一: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控制简单,但控制资源有限,集成度比较低,没有内置的A/D 转换,外接A/D 模块会造成电路复

杂且造价昂贵。

方案二:采用MSP430F169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驱动能力强、集成度高、功耗低、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具有内置A/D 转换等特点。 综合考虑本题目对精度的要求,我们选择方案二。 1.2.2 摆角检测模块

方案一:采用MMA7455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MMA 具有XYZ 三方向的角度传感,体积小巧,但实际操作时各加速度变化太快且十分不稳定,程序调试较麻烦且价格较高。

方案二:采用E6A2-CWZ3C 编码器,体积小,重量轻,连线少,测量结果特别精确。

综合考虑适合本题目的要求,采用方案二。 1.2.3 电机选择

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其控制精确,电机力量大,但反应比较慢。 方案二:采用直流电机,控制简单,正反旋转灵活,反应速度快。 综合题目对电机反应能力的考虑,选择方案二。 1.2.4 电机驱动模块

方案一:采用大功率H 桥驱动,该驱动反应迅速,易于控制,功率级效率高。 方案二:采用L298N 电机驱动模块,使用该驱动电流不能太大。 考虑到系统电路尽量简单,选择方案二。 1.2.5 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LED 点阵屏显示。LED 点阵使用寿命长,价格相对便宜,远距离效果好但体积庞大、功耗大、分辨率低。

方案二:采用诺基亚5110液晶屏。液晶显示功能强大,可以显示多行文字、数字、符号及字母,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综合功耗,使用方便程度等因素,我们采用方案二。 1.2.6电源模块

方案一:采用蓄电池供电,价格便宜,随时可以充电,携带方便。可以满足设计电压需求。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方案二:采用干电池供电,由于所需电压比较大,电量消耗大,需准备较多干电池,一次性造成浪费。

经过对比,我们采用方案一,为系统提供12v 和5v 的直流电压。 1.2.7 按键模块

方案一:采用独立式按键。此类键盘采用独立键盘扫描方式,电路设计简单,编程相对容易,但对单片机资源占用较多,不利于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方案二:采用4*4矩阵式键盘输入。矩阵键盘为行列扫描方式,按键扩展方便,键值转换方便,有利于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方案二。

1.2.8 红外传感器模块

方案一:采用红外对管组成红外传感器模块,价格低廉,能够很好的实现小球不碰触杆的两端。

方案二:漫反射式避障传感器模块,干扰小、便于装配,但受光线影响较大。 综合考虑性价比,我们选择方案一。

2. 理论分析与计算

2.1电机选型

起初选择步进电机,输出转矩,与转速成反比。就是说,步进电机在低速(每分钟几百转或更低转速,其输出转矩较大),在高速旋转状态的转矩(1000转/分--9000转)就很小了。当然,有些工况环境需要高速电机,就要对步进电动机的线圈电阻、电感等指标进行衡量。选择电感稍小一些的电机,作为高速电机,能够获得较大输出转矩。反之,要求低速大力矩的情况下,就要选择电感在十几或几十mH,电阻也要大一些为好。但测试过程中发现其转速慢,功率小,不能满足系统对电机快速正反转的要求,所以改为大功率直流电机,测试效果得到很大改善。

2.2 小球导轨状态分析

分析摆杆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N x b F x M --=.

..

(2-1) 由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等式:

)s i n

(22

θl x dt

d m N += (2-2) 即:

θθθθsin cos .

2..

..

ml ml x m N -+= (2-3)

把这个等式代入式(2-1)中,就得到系统的第一个运动方程:

F ml ml x b x m M =-+++θθθθsin cos )(.

2..

... (2-4)

为了推出系统的第二个运动方程,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cos (22

θl dt

d m mg P =- (2-5)

θθθθcos sin .

2..

ml ml mg P --=- (2-6) 力矩平衡方程如下:

..

cos sin θθθI Nl Pl =-- (2-7) 由于φπθ+=,θφcos cos -=,θφsin sin -=,故等式前面有负号。合并这两个方程,约去P 和N ,得到第二个运动方程:

θθθcos sin )(....

2

x ml mgl ml I -=++ (2-8)

2.3 PID 算法的分析

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

值)(t rin 与实际输出值)(t yout 构成控制偏差:)()()(t yout t rin t error -=

PID 的控制规律为:

???? ??++=?1

0)()(1)()(dt t derror T dt t error T t error k t u D r p 或写成传递函数为:???

? ??++==s T s T k s E s U s G D I p 1

1)()()( 式中,p k ——比例系数;I T ——积分时间常数;D T ——微分时间常数。 简单说来,PID 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

(1) 比例环节:成比例的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t error ,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2)

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

图2.3 常规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决于积分时间常数I T ,I T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 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变

的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

少调节时间。

3电路与程序设计

3.1 模块电路设计

3.1.1控制核心

采用TI 公司的MSP430F169

为控制核心,I/0如图3.1.1所示。

3.1.2角度检测模块

采用 E6A2-CWZ3C 角度坐标值从绝对编码盘中直接读出,不会有累积进程中的误计数;编码器本

身具有机械式存储功能,即使因停电或其它原因造成坐标值清除,通电后,仍可找到原绝对坐标位置,其原理图如图3.1.2所示。

3.1.3 电机驱动模块

采用H 桥电机驱动,驱动反应迅速,体积小,易于控制,功率级效率较高,其原理图如图3.1.3所示。

3.1.4 电源管理模块

采用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制作简单,输出稳定,容量范围大,性价比较高。其原理图如图3.1.4所示。

3.1.5 液晶显示模块

诺基亚5110液晶显示,5110液晶可以轻松控制汉字可以显示多个汉字,接口简单,速度快,控制简单,功耗低,价格较低。

3.1.6 按键模块

图3.1.1 控制核心电路图

图3.1.2 角度检测原理图

采用4×4矩阵键盘。4×4矩阵键盘已有成熟

的编程模块可以利用,且会使操作简单易懂,占用I/O 少,扩展方便。原理图如图3.1.5所示。

3.2 系统总体电路图 系统总体电路图见附图1。 3.3程序框图

图3.3为系统软件程序流程图

4.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4.1测试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60MHz 双通道数字示波器、秒表、量角器、直尺、数字万用表。

4.2测试条件

在小球滚动系统的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对各项要求进行多次测试。

4.3测试方案

首先让U 型导轨处于±15 °范

围内的任一位置,驱动电机带动旋

转臂作往复旋转使导轨上下摆动,让U 型导轨的摆角达到或超过 -15°~ +15 °,并用秒表记录时间,在15s 内将导轨从±15 °范围内的任一位置调整至水平状态,小球放在导轨25-35cm 区间任意位置静止不动,记录距离;然后让小球在原点从静止开始,15s 时间内使小球在导轨上做3次往复运动,运动控制在5-55cm 范围内,记录距离,并用秒表记录时间;在往复运动状态下,用按键控制小球在15s 内稳定停止在30±2cm 区域内,并保持至少10s ,记录距离,并用秒表记录时间;小球在原点从静止开始,在30s 内完成不少于3次往复运动,运动周期在3-8s 间设置,记录时间和次数;小球在原点从静止开始,在30s 内控制小球以导轨30cm 处为中心,做不少于4次往复运动,偏离中心最大位移15cm-25cm 区间,且最大偏差不超过2cm ,记录时间、距离和次数,测试完成后再次测试以上数据。

图3.1.4 电源模块原理图

4.4测试结果

表1: 15s内将导轨从±15 °范围内的任一位置调整至水平状态,小球放在导轨

表2

表3:区域内,

表4

设置

表5

4.5数据分析

经过检测,基本要求(1)测得数据在1.0s-1.3s之间,测试结果完全达标,(2)中除第12次测试其余全部在2.2s内完成,可以判定12次测量结果

为偶然因素。测量结果符合要求。(3)中经过多次测试,系统均可在1.0s之

内完成任务。发挥部分(1)中摆杆可完全倒立并保持倒立状态。(2)经过多

次测试,对杆施加干扰,摆杆中均在1s内返回倒立状态,完全符合题目要求。(3)中在保持倒立状态下,可自由360°反复旋转。综合而言,系统可完全

完成题目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并能完成多项其他要求。在顾及实验精确度、所

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考虑到成本、功耗和工作效率的问题,使整个系统成本低、耗能低、效率高。

5.总结

这次大赛,经过四天三夜的拼搏,受益匪浅,我们终生难忘。不仅完成了一件作品,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为我们的人生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此期间,我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进展很顺利。我们在比赛中做到精益求精,在完成基本功能之后,又向发挥部分进发,最后完成了所有的基本功能和部分发挥部分。

参考文献

[1]杨振江.新型集成电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MSP430单片机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实例精讲,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4] 孙同景,陈桂友.Freescale 9S12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开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附图1: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doc

自动搬运机器人 王泽栋1 曹嘉隆1 高召晗1 杨超2 (1.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2.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 【摘要】 本设计与实作是利用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所检测到我们所要跑的路线,我们以前后车头共4颗红外感应传感器TCRT5000来检测黑色路线,并利用Atmel 公司生产的8位单片机AT89S52单片机做决策分析。,将控制结果输出至直流电机让车体自行按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行走。以AT89S52晶片控制自动搬运机器人的行径,藉由自动搬运的制作过程学习如何透过程式化控制流程、方法与策略、利用汇编语言控制电机停止及正反转,使自动搬运机器人能够沿轨道自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弯。目的是在于让车子达到最佳效能之后,参加比赛为最终目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运行过程中会遇到直线、弯道、停止。该设计集检测,微控等技术为一体,运用了数电、模电和小系统设计技术。该设计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能应用于一些高难度作业环境中。 【关键词】自动搬运;黑线检测;时间显示。 1.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 1.1 系统基本方案 根据要求,此设计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检测部分,还添加了一些电路作为系统的扩展功能,有电动车每一次往返的时间(记录显示装置需安装在机器人上)和总的行驶时间的显示。系统中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及电动机驱动模块。信号检测部分包括黑线检测模块。系统方框图如图1.1.1 图1.1 系统方框图 1.2各模块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1)控制器模块 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器主要用于信号的接收和辨认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小车的到达直角转弯处的转向、时间显示。 方案一: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价格低、体积小、控制能力强。 方案二:采用与51系列单片机兼容的Atmel公司的AT89S52作为控制器件

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水情检测系统(P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 本设计的是简易水情检测系统以STC89C52芯片为核心,辅以相关的外围电路,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水情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5V电源供电。在硬件电路上在,用总线连接PH值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水情数据发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存储实时数据,并显示在12864LCD液晶屏上。在软件方面,采用C语言编程。通过对单片机程序设计实现对水情检测系统的水情数据的采集、显示和检测。 关键词:单片机最小系统;PH值传感器;水位传感器;AD模块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simpl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to STC89C52 chip as the core, supplemented by the relevant external circuit, designed to single-chip as the core of th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s powered by 5V power supply. In the hardware circuit, with the bus connection PH sensor and water level sensor, through the sensor to collect the water data sent to the microcontroller, single-chip storage of real-time data, and displayed on the 12864LCD LCD screen. In software, the use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hrough the single-chip program design to achieve th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of water data collection, display and detection. Key words:single chip minimum system; PH value sensor; water level sensor; capacitance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资料报告材料一等奖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题) 【本科组】 摘要: 通过对该测控系统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结合现代控制技术设计理念实现了以微控制器MC9S12XS128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通过采集的角度值与平衡位置进行比较,使用PD算法,从而达到控制电机的目的。其工作过程为:角位移传感器WDS35D通过对摆杆摆动过程中的信号采集然后经过A/D 采样后反馈给主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角度传感器反馈信号进行PID数据处理,从而对电机的转动做出调整,进行可靠的闭环控制,使用按键调节P、D的值,同时由显示模块显示当前的P、D值。 关键字: 倒立摆、直流电机、MC9S12XS128单片机、角位移传感器WDS35D、PD算法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 设计任务 (3) 2 设计要求 (3) 二系统方案 (4) 1 系统结构 (4) 2 方案比较与选择 (4) (1)角度传感器方案比较与选择 (4) (2)驱动器方案比较与选择 (5) 三理论分析与计算 (5) 1 电机的选型 (5) 2 摆杆状态检测 (5) 3 驱动与控制算法 (5) 四电路与程序设计 (6) 1 电路设计 (6) (1)最小系统模块电路 (6) (2)5110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7) (3)电机驱动模块电路设计 (8) (4)角位移传感器模块电路设计 (8) (5)电源稳压模块设计 (8) 2 程序结构与设计 (9) 五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10) 5.1 测试方案 (10) 5.2 测试使用仪器 (10) 5.3 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10) 6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1 程序清单(部分) (12) 附录2 主板电路图 (15) 附录3 主要元器件清单 (16)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一等奖数字频率计

2015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一等奖作品 设计报告部分错误未修正,软 件部分未添加 竞赛选题:数字频率计(F 题)

摘要 本设计选用FPGA 作为数据处理与系统控制的核心,制作了一款超高精度的数字频率计,其优点在于采用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和等精度测量法,全部电路使用PCB 制版,进一步减小误差。 AGC 电路可将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待测信号,放大至基本相同的幅度,且高于后级滞回比较器的窗口电压,有效解决了待测信号输入电压变化大、频率范围广的问题。频率等参数的测量采用闸门时间为1s 的等精度测量法。闸门时间与待测信号同步,避免了对被测信号计数所产生±1 个字的误差,有效提高了系统精度。 经过实测,本设计达到了赛题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全部指标,并在部分指标上远超赛题发挥部分要求。 关键词:FPGA 自动增益控制等精度测量法

目录

1. 系统方案 1.1. 方案比较与选择 宽带通道放大器 方案一:OPA690 固定增益直接放大。由于待测信号频率范围广,电压范围大,所以选用宽带运算放大器OPA690,5V 双电源供电,对所有待测信号进行较大倍数的固定增益。对于输入的正弦波信号,经过OPA690 的固定增益,小信号得到放大,大信号削顶失真,所以均可达到后级滞回比较器电路的窗口电压。 方案二:基于VCA810 的自动增益控制(AGC)。AGC 电路实时调整高带宽压控运算放大器VCA810 的增益控制电压,通过负反馈使得放大后的信号幅度基本保持恒定。 尽管方案一中的OPA690 是高速放大器,但是单级增益仅能满足本题基本部分的要求,而在放大高频段的小信号时,增益带宽积的限制使得该方案无法达到发挥部分在频率和幅度上的要求。 方案二中采用VCA810 与OPA690 级联放大,并通过外围负反馈电路实现自动增益控制。该方案不仅能够实现稳定可调的输出电压,而且可以解决高频小信号单级放大时的带宽问题。因此,采用基于VCA810 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案。 正弦波整形电路 方案一:采用分立器件搭建整形电路。由于分立器件电路存在着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等诸多缺点,因此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二:采用集成比较器运放。常用的电压比较器运放LM339 的响应时间为1300ns,远远无法达到发挥部分100MHz 的频率要求。因此,采用响应时间为4.5ns 的高速比较器运放TLV3501。 主控电路 方案一:采用诸如MSP430、STM32 等传统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单片机在现实中与FPGA 连接,建立并口通信,完成命令与数据的传输。 方案二:在FPGA 内部利用逻辑单元搭建片内单片机Avalon,在片内将单片机和测量参数的数字电路系统连接,不连接外部接线。 在硬件电路上,用FPGA 片内单片机,除了输入和输出显示等少数电路外,其它大部分电路都可以集成在一片FPGA 芯片中,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程度、减小了体积、电路工作也更加可靠和稳定,速度也大为提高。且在数据传输上方便、简单,因此主控电路的选择采用方案二。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F题一等奖数字频率计

2015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一等奖作品
设计报告 部分错误未修正,软 件部分未添加
竞赛选题:数字频率计(F 题)
1 / 10

摘要
本设计选用 FPGA 作为数据处理与系统控制的核心,制作了一款超高精度 的数字频率计,其优点在于采用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和等精度测量法, 全部电路使用 PCB 制版,进一步减小误差。
AGC 电路可将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待测信号,放大至基本相同的幅度, 且高于后级滞回比较器的窗口电压,有效解决了待测信号输入电压变化大、频率 范围广的问题。频率等参数的测量采用闸门时间为 1s 的等精度测量法。闸门时 间与待测信号同步,避免了对被测信号计数所产生±1 个字的误差,有效提高了 系统精度。
经过实测,本设计达到了赛题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全部指标,并在部分指 标上远超赛题发挥部分要求。
关键词:FPGA 自动增益控制 等精度测量法
1 / 10

目录
摘 要....................................................................................................................1 目录........................................................................................................................ 2 1. 系统方案...................................................................................................3
1.1. 方案比较与选择................................................................................3 1.1.1. 宽带通道放大器.........................................................................3 1.1.2. 正弦波整形电路.........................................................................3 1.1.3. 主控电路.....................................................................................3 1.1.4. 参数测量方案.............................................................................4
1.2. 方案描述............................................................................................4 2. 电路设计...................................................................................................4
2.1. 宽带通道放大器分析........................................................................4 2.2. 正弦波整形电路................................................................................5 3. 软件设计...................................................................................................6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6 4.1. 测试仪器............................................................................................6 4.2. 测试方案及数据................................................................................7
4.2.1. 频率测试.....................................................................................7 4.2.2. 时间间隔测量.............................................................................7 4.2.3. 占空比测量.................................................................................8 4.3. 测试结论............................................................................................9 参考文献................................................................................................................ 9
2 / 10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 计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XXX控制系统(A/B/C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小四、宋体,300字以内) 关键词:脉宽;脉冲;数显;电容(小四、宋体)

XXX控制系统(A/B/C题) 【本科组】 一、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XXX模块、XXX模块、电源模块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1、主控制器件的论证与选择 单片机比较 方案一:采用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 XXXXXX. 方案二:采用以增强型80C51内核的STC系列单片机 XXXXXX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方案一:采用在面包板上搭建简易单片机系统 在面包板上搭建单片机系统可以方便的对硬件做随时修改,也易于搭建,但是系统连线较多,不仅相互干扰,使电路杂乱无章,而且系统可靠性低,不适合本系统使用。 方案二:自制单片机印刷电路板 自制印刷电路实现较为困难,实现周期长,此外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整体设计进程。不宜采用该方案。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含了显示、矩阵键盘、A/D、D/A等模块,能明显减少外围电路的设计,降低系统设计的难度,非常适合本系统的设计。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2、XXXX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XXX。XXXX 方案二:XXX。XXXX 方案三:XXX。XXXX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3、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XXX。XXXX 方案二:XXX。XXXX 综合考虑采用XXXXX。 二、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1、XXXX的分析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2、XXXX的计算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3、XXXX的计算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电路的设计 (1)系统总体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X所示,XXXXXX 图X 系统总体框图

电子设计制作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制作大赛报告设计课题:交通灯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0913班 学生:文峰 巍巍 河昌 设计时间:2011.5.20~2011.6.5 电子设计制作竞赛报告

设计课题:交通灯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0913班 学生:文峰巍巍河昌 设计时间:2011.5.20~2011.6.5 一、设计任务及实现要求: 1、使用LED灯模拟交通灯的工作过程,红、黄、绿三种颜色的LED灯分别模拟交 通灯的红灯、黄灯、绿灯。 2、实现如下要求的从状态一到状态四的循环,并通过数码管来显示倒计时的时间。 状态一:黄、绿灯熄灭,红灯亮5s,然后进入状态二; 状态二:红、绿灯熄灭,黄灯闪烁5s,然后进入状态三; 状态三:红、黄灯熄灭,绿灯亮5s,然后进入状态四; 状态四:红、绿灯熄灭,黄灯闪烁5s,然后回到状态一。 3、每个状态数码管都要显示倒计时的时间。 4、扩展:不同延时时间 二、设计原理(设计原理图,原理分析): 1、总原理图 2、PCB图:

3、原理分析: 采用74194的左移位功能,共输出4种状态,分别是0001;0010;0100; 1000;其中的0010与1000两状态实现黄灯亮,0001实现红灯亮,0100实现绿灯 亮;通过门电路反馈实现74194移位的功能。555芯片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时钟给 74192,利用74192的功能实现减计数,与数码管相连,预置初始值为5,实现倒 计时5秒的功能。再利用借位端的跳变给74194一个时钟,即5秒实现一跳变, 以达到要求亮灯的时长。对于黄灯的闪烁,只要加门电路,实现每隔1s闪烁一次。 同时外加一个门电路和开关控制74192,实现拓展时间的要求。 三、各部分电路的功能: 1、555定时电路: 555电路工作原理:如图接线, R1用0.1k的电阻, R2用7.5k的电阻,C用100uf的电容,3脚为输出 端。产生的振荡周期T=0.7(R1+2R2)C。即T≈0.7* (0.1K+2*7.5K)*100u≈1.1s。将振荡周期从三端 输出,作为时钟。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设计书

设计项目: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学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参赛人员:高庆 吴琨 王立强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方案论证与论证 2 一系统结构综述 4 二系统结构示意图 5 第三章硬件设计 5 一89C52单片机简述 6 二电源模块设计7 三恒流源电路设计7 四案件及显示模块7 五时钟电路设计8 六光电对射传感器模块设计 8 七比较电路模块设计9 八DA转换模块设计10 九交通状况检测模块设计10 十路灯故障检测及报警模块设计 10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一系统软件设计综述11 二各模块软件部分分述 12 14 15 第七章参考文献16

模拟路灯控制系统(I题) 【高职高专组】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通过交通情况自动调节检测,路灯故障检测及报警检测,环境明暗变化检测,定时开关模块的设计控制以实现题目要求。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实验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着重介绍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部分。 采用的技术主要有: (1)通过软件编程控制定时开关灯时间,报警检测; (2)光电传感器的有效应用; (3)LM311比较器的有效应用; (4)新型时钟芯片DS12C877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80C52单片机,光电传感器,路灯控制,亮度调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C89C52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imulation street lamp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realiz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traffic situation automatic adjustment test, street lamp fault detection and alarm test, light and shade environment change detection, timer switch module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opic request.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circuit structure simple, reliable performance is high. The test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ystem design part. The technique to be used mainly has: 1. Through software programming control timing open to turn off the lights time, alarm detection; 2.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3. LM393 comparator effective application; 4. New clock chip DS12C877 effect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 80 C52, photoelectric sensor, street lamp control, brightness to adjust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M题) 【高职高专】

摘要: 系统以STC15W4K61S4单片机为主控器,设计一款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以获取管道内钢珠滚动的方向,以及倒入管道内钢珠的个数和管道的倾斜角度。并通过LCD12864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钢珠滚动方向、个数以及管道的倾斜角度。系统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角度信号采集模块、磁力传感器模块、显

示模块、电源模块、采用稳压输出电源为系统提供工作电源。系统制作成本较低、工作性能稳定,能很好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角度传感器、磁性接近开关、LCD12864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设计任务 (1) 1.2技术指标 (1) 1.3题目评析 (1)

2方案比较与选择 (2) 2.1单片机选择 (2) 2.2角度测量选择 (2) 2.3 钢珠运动检测选择 (2) 2.4显示选择 (2) 2.5电源选择 (2) 3电路系统与程序结构设计 (3) 3.1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 3.2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3) 3.3角度传感器模块设计 (3) 3.4 磁性传感器模块设计 (4) 3.5显示模块设计 (4) 3.6电源模块设计 (4) 3.7程序结构与设计 (5) 4系统测试 (5) 5总结 (6) 参考文献及附录 (6)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钢珠运动部分的结构如图1.1所示。 1.2技术指标 1.基本要求 规定传感器宽度 w≤20mm,传感器1和2之间的距离l 任意选择。 (1)按照图1.1所示放置管道,由A 端放入2~10粒钢珠,每粒钢珠放入的时 间间隔≤2s,要求装置能够显示放入钢珠的个数。 (2)分别将管道放置为A 端高于B 端或B 端高于A 端,从高端放入1粒钢 珠,要求能够显示钢珠的运动方向。 (3)按照图1.1所示放置管道,倾斜角ɑ为10o~80o之间的某一角度,由A 端放入1粒钢珠,要求装置能够显示倾斜角ɑ的角度值,测量误差的绝对≤3o。 2.发挥部分 设定传感器1和2之间的距离l 为20mm ,传感器1和2在管道外表面上安放的位置不限。 (1)将1粒钢珠放入管道内,堵住两端的管口,摆动管道,摆动周期≤1s , 摆动方式如图1.2所示,要求能够显示管道摆动的周期个数。 (2)按照图1.1所示放置管道,由A 端一次连续倒入2~10粒钢珠,要求装置 能够显示倒入钢珠的个数。 (4)其他。 3.设计报告。 1.3题目评析 根据设计要求,对题目评析如下: 本题的重点: ① 传感器灵敏度的选择。 ② 用于钢珠运动检测的传感器选择 图1.1: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1.2:管道摆动方式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优秀报告

精心整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训练项目 设计报告 题目数控通用直流电源 摘要 一、 1.1 1.2 1.3 1.4 二、 2.1系统总框图 (7) 2.2硬件设计 (7) 2.2.1开关稳压电源模块 (7) 2.2.2单片机控制模块 (8) 2.2.3正、负输出可调稳压电源模块 (9) 2.2.4按键模块 (10) 2.3软件设计 (10) 2.3.1主程序流程 (11) 2.3.2过流保护程序流程 (11)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12)

3.1基本功能 (12) 3.2发挥功能部分 (15) 四、总结 (15) 五、参考文献 (15) 附录一、完整的系统原理图 (16) 附录二、完整的系统PCB图 (17) 0.12V, 一、 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①用变压器输出的两组17.5V交流绕组,设计三组稳压电源,其中两组3V-15V可调,另一组固定输出+5V; ②各组输出电流最大:750mA; ③各组效率大于75%,在500mA输出条件下测量,应在DC/DC输入端预留电流测量端; ④为实现程序控制,预留MCU控制接口。 2.发挥部分 ①设置过流保护,保护定值为1.2A; ②用自动扫描代替人工按键,实现输出电压变化;

③扩展输出电压种类(比如三角波、梯形波等); ④可实现双电源同步调节或分别调节。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通过对题目的任务、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将整个设计划分成两个部分:稳压电源部分和数控部分。 1.1稳压电源部分方案比较 方案一:三端稳压电源 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采用三端稳压器来实现输出系统所需的三种直流电压:固定+5V和两组可调输出。其中,用7805实现固定5V的输出,LM317实现可调输出(控制输出电压为1.2~37V)。 电路原理图如下: 图1固定5V输出 7805是我们最常用到的稳压芯片了,它的使用方便,用很简单的电路即可以输入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它的输出电压为5v。 图2LM317可调电源模块 在综合考虑LM317的输出电压范围1.25~37V和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不大于5mA的条件下保证R1≤0.83KΩ,R2≤23.74KΩ,就能保证LM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工作。输出电压:V O =1.25(1+R2/R1),在LM317输出范围为1.25~37V的条件下,R2/R1范围为:0~28.6。 优点:线性电源工作稳定,输出纹波小,且不需做过多调整,使用较为方便,工作安全可靠,适合制作通用型、标称输出的稳压电源。缺点:线性稳压电路的内部功耗大,效率低,散热问题较难解决。 方案二: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 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该电路中,输出电压UO经取样电路取样后得到取样电压,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电压,该误差电压对调整管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该变化与由于供电电压UI发生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正好相反,从而保证输出电压UO为恒定值(稳压值)。 图3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方框图 方案三:开关电源 根据设计要求,可选用开关电源来完成设计。LM2596为电路设计核心。 调整管 取样 误差放大 基准电压 辅助电源 UI UO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论文-电源设计

一:方案论证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题目要求,总体设计方案如下:将交流电220V送进隔离变压器,一级输出18V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进行DC-DC升压和降压。副DC-DC实现的降压值为5V,用于给单片机控制系统供电。通过键盘可以对主DC-DC升压的输出电压进行设定和步进调整,并由AD对输出进行采样,通过在单片机内预置的算法对输出进行补偿调整,同时从液晶屏上数字显示出电流和电压值。当开关稳压电源输出电流达到上限时,启动过流保护;当故障排除后,开关电源恢复正常工作。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总体框图 2.主DC-DC升压电路设计方案 DC-DC升压电路采用自举式升压方式,如图1.2所示,当晶体管导通时,电感与电源接地端直接相连,形成回路。随着能量存储到电感的磁场中,流过电感的电流斜线上升,磁力线增强。 当晶体管截止时,磁场开始消失。随着它的减弱,会切割电感的导线,产生一个电压。由于磁场的运动方向与磁场建立时的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压反向。从而实现升压的过程。 晶体管截止时电流方向 图1.2 自举式主DC-DC回路拓扑图 3.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 对主DC-DC升压转换器的控制方法采用硬件闭环控制为主、软件补偿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DC-DC的输出进行精确控制。硬件控制采用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2587-ADJ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组成对输出主回路的电压闭环控制,实现对系统

的粗调。软件控制选用STC12C5412AD 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系统的显示、按 键、A/D 、D/A 全部集中在核心控制板上,通过预置算法实现对系统的精调。 4.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实现方案 1.降低二极管的损耗:二极管一般需要0.7V 的导通电压降。在输出电压为 21.6V 时,二极管要消耗一定的输出功率。而肖特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一般为 0.2V ~0.3V ,因此使用这类二极管这能够有效降低其上的功率损耗。 2.降低开关管的损耗:如果将开关管设计在外围电路中,极易由于设计参数 的问题导致开关管部分时间工作在线性区,会引起一定损耗。在设计中,选用 LM2587,它将开关管集成到芯片内部,参数由厂家整定,可以大大减少功耗。 3.减少铜损:铜损是由导线的寄生电阻和电感线圈引起的。实际设计中,选 用横截面积大的铜丝,并采取多股缠绕的方法,减少单位横截面积电阻。 4.减少铁损:引起铁损的原因有两个——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在实际操作 中,采用EI 型电感磁芯,并在连接处留有一定空隙。由于存在空气间隙,使之 不易产生磁滞和涡流。 二: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主回路器件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题目中要求:18V 交流输入时,经转换后输入电压为21.6V (理论计算得出), 负载端电压为30V~36V 。最大输出电流I omax 为2A ,主DC-DC 升压变换器效率 η≥70%(发挥部分要求达到η≥85%)。据此,在主DC-DC 升压回路中主要用来 实现DC-DC 变换器的器件为LM2587-ADJ 。LM2587-ADJ 内部有一个100kHz 的振荡器,内部开关电流额定值5A ,负载电压V load <65V ,输入电压需保持在 4V~40V ,变换器效率90%,理论上完全满足设计需求。 主DC-DC 回路电路图如图2.1所示,通过改变R 2和R 3的比值即可设定所需 负载电压值。 图2.1 主回路原理图 将反馈电压与内部参考电压1.23V 进行比较: V load =1.23V(1+32R R ) (2-1)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

2019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 综合测评注意事项 (1)综合测评于2019 年8 月19 日8:00 正式开始,8 月19 日15 :00 结束。 (2)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优秀参赛队共用此题。 (3)综合测评以队为单位采用全封闭方式进行,现场不能上网、不能使用手机。 (4)综合测评结束时,制作的实物及《综合测评测试记录与评分表》由全国专家组委派的专家封存, 交赛区保管。 多信号发生器 使用题目制定综合测评板上的一片LM324AD(四运放)和一片SN74LS00D(四与非门)芯片设计制作一个多路信号发生器,如下图所示。 设计报告应给出方案设计、详细电路图、参数计算和现场自测数据波形(一律手写),综合测评板 编号及 3 个参赛同学签字需在密封线内,限 2 页,与综合测评板一同上交。 u o1 u o2 多信号发生器u o3 1kΩ 19kHz-21kHz (含LM324AD 四运放,U o41kΩ 负载 1kΩ 负载 负载 +5V SN74LS00D四与非门) 1kΩ 负载 U o1————方波 U o2————占空比连续可调窄脉冲 U o3————正弦波 U o4————余弦波 一.约束条件 1. 一片SN74L.S0OD四与非门芯片(综合测评板上自带); 2. 一片LM324AD四运算放大器芯片(综合测评板上自带); 3. 赛区提供固定电阻、固定电容、可变电阻元件(数量不限、参数不限); 4. 赛区提供直流电源。 二.设计任务及指标要求 利用综合测评板和若干电阻、电容元件,设计制作电路产生下列四路信号: 1. 频率为19kHz~2IkHz 连续可调的方波脉冲信号,幅度不小于 3.2V; 2. 与方波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电压失真度不大于5%,峰-峰值(Vpp)不小于1V; 3. 与方波同频率占空比5%~15%连续可调的窄脉冲信号,幅度不小于 3.2V;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作品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 赛作品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多旋翼自主飞行器(c题) 2015 年8月15 日 摘要 旋多翼自主飞行器由RL78/G13MCU板(芯片型号R5F100 LEA),STM32单片机模块(加SD卡),CMOS摄像头,A2212/13T新西达电机。STM32单片机输入信号到RL78/G13MCU板,启动飞行器和CMOS摄像模块,RL78/G13MCU飞控模块矫正飞行器在空中的姿态,实现悬停,前进,后退等功能,CMOS模块将拍摄的视频内容存储在STM32模块内置的SD卡里。当飞行到目的地时各模块自动停止工作。 飞行器能一键式启动,并开始航拍,从A点起飞,飞向B区,在B区降落,但不是中心,当飞行结束后,拔掉SD卡,能顺利的通过P0机回放,在飞行过程中,始终在电子示高线H1和H2的区间内。 目录 目录

1. 方案论证与比较 四旋翼算法方案 方案一:采用欧拉角法欧拉角法静止状态,或者总加速度只是稍微大于g 时,由加计算出的值比较准确。 使用欧拉角表示姿态,令Φ,θ和Φ代表ZYX 欧拉角,分别称为偏航角、俯仰角和横滚角 。 载体坐标系下的 加 速 度(axB,ayB,azB)和参考坐标系下的加速度(axN, ayN, azN)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其中 c 和 s 分别代表 cos 和 sin 。axB,ayB,azB 就是mpu 读出来的三个值。 这个矩阵就是三个旋转矩阵相乘得到的,因为矩阵的乘法可以表示旋转。 axB c c c s s axN ayB c s s s c c c s s s s c ayN azB s s c s c s c c s s c c azN θψθψθφψφθψφψφθψφθφψφθψφψφθψφθ-??? ?????????=-++????????????+-+?????? (1) 飞行器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参考系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 00xN yN zN a a g a ????????=???????????? (2) 把(2)代入(1)可以解 : arctg θ= (3) yB zB a arctg a φ??= ? ?? (4) 即为初始俯仰角和横滚角,通过加速度计得到载体坐标系下的加速度即可将其解出,偏航角可以通过电子罗盘求出。 方案二:四元数法(通过处理单位采样时间内的角增量(mpu 的陀螺仪得到的就是角增量),为了避免噪声的微分放大,应该直接用角增量-------抄的书) 本项目采用的是方案一。 STM32控制方案 方案一: 直接激活飞控模块(RL78/G13MCU ),可以很好的与飞控进行协调,实现飞控模块的启动与停止。 方案二:使用STM32直接控制飞行器飞行。在植入的程序里包含对四旋翼的控制算法和自启动和自停止,还有视频模块的处理,但太过复杂。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

题目:数控电流源设计 摘要 本设计由两部分构成:自制的稳压、稳流、输出过压保护电路和单片机控制与显示系统。稳压电源部分设置有±12V和+5V电压,为整机供电。采用大功率MOS管作为电流源调整管、用锰铜丝自制取样电阻,具有良好的调控线性和稳定性。采用价格低廉的电脑CPU专用散热器作为稳压电源模块和电流调整管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高、性能可靠。控制核心采用内置12位A/D、D/A转换器的高性能单片机C8051F021,电路简洁、控制精度高、电流控制与测量分辨率达0.5mA。用带背光点阵式LCD显示器同时显示设定电流和实测电流数据,直观、方便。给出了多种测试条件下的实测数据,测试数据表明系统性能指标全面超越了题目的基本要求,除系统自测显示电流误差略大以外,其余发挥部分指标也已满足。另外,还增加了预置电流超限保护功能。 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图、元器件参数列表和软件流程图,并附有系统操作说明书。 Abstratct This design is consist of two major parts: The self-made constant voltage power supply and the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consist of singlechip and LCD display. The voltage-stabilized source which is the all machine power supply has ±12V and +5V voltage. We Use the high-power MOSFET as the current regulation device, and use the manganese copper wire self-restraint as a sample resistance, and the system has good regulative linearity and stability. The design Uses the price inexpensive computer CPU sink to take the voltage-stabilized source module and the electric current regulation device heat dissipating. The control system is made up of high performance singlechip C8051F021 which includes 12 A/D & D/A converter inside. The electric circuit is succinct and the control precision is high, the controlling resolution of current is up to 0.5mA rate. The setting current and the actual current data are showedby the lattice type LCD display at the same time. Many kinds of test data are presented under the many kinds of tests condition. The test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has achieved the demand of design in an all-round way satisfied. In addition, we have set a protecting function of the ultra limit setup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This paper is also present The system structure, the work principle, the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the device parameter, the software flow chart, and the system operating manual in detail. 一、系统整体结构及方案论证 1.1 系统结构 根据题目要求,要能够实现电流步进控制、显示设定电流和实测电流大小,并且输出最大电压小于等于10伏,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1。 恒流源输出 图1-1系统结构框图 整个系统由稳压电源、恒流控制、单片机、键盘、显示器及输出过压保护<电压限制)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作用如下 1)稳压电源:向整个系统提高电源,包括供运放使用的±12V、供单片机使用的+5V,其中恒流源<主要功率部分)电压也由+12V提供。 2)恒流控制部分:是一受控电流源,由单片机提供控制指令电压,将12V电源转换成恒定电流。

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设计报告

简易智能电动车 学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小组成员: 日期:2011年8月4日

摘要 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经光敏电阻和红外对射完成循迹,寻光以及躲避障碍物,测距的检测,经比较器LM393进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内部程序完成对小车的控制。 关键字:控制;检测;红外对射;智能小车; The abstract This design to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as control core. The photoconductive resistance and infrared DuiShe complete follow mark, light and evades obstacles for the detection of comparison, the LM393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internal process of single chip through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car. Key word: control; Detection; Infrared DuiShe; Intelligent car;

目录 1 方案论证与比较 (1) 2 各模块的选择方案 (1) 2.1电源模块选择方案 (1) 2.2系统控制模块方案 (2) 2.3红外对射模块方案 (2) 2.4恒流源模块 (2) 2.5比较器转换模块 (2) 3 系统硬件设计 (3) 3.1电源电路设计 (3) 3.2恒流源电路设计 (4) 3.3电机驱动模块 (5) 3.4循迹检测设计 (5) 3.5测距检测设计 (6) 3.6避障检测设计 (7) 4 系统软件设计 (7) 5 系统调试 (9) 6 结论 (10) 7 参考文献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