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杨帆

2014年11月3日 21:51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然而,从生活和专业的视角,人们又常把把语言再细分出“生活语言”、“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与“教学语言”等类别。这种区分的依据和对于教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一、从理论方面认识教学语言和教学语言技能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交互信息的一种载体。语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基本的形式。教学语言是在教学活动的特定情境下,师生之间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最基本的一种工具,它承载着师生之间需要交流的教学信息。

在教育教学的各种活动中,教学语言被广泛和大量地应用。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中,讲授法、谈话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法,在教法体系中占据了主要的、核心的位置。

以讲授法为例,它就是指教师通过使用教学口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还常常被细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四种更为具体的方法。这四种具体方法,虽然都以教学口语为主要工具,但其内涵、特点、适用条件各不相同,教学的要求与效果也各不相同。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只有下气力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根据教学需要,得心应手地选择和运用好各种讲授方法,以达成教学最优化的目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注重和努力提升“教学语言技能”的理由。

1.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

教育家苏霍姆里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上的智力劳动效率。”他这句话,言简意赅,深刻地指明了,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智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教学语言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承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等项功能。)

(2)学科性。(语言要求:发音准确,节奏合理;表达要求:形象、生动;专业要求:准确、简练、规范)

(3)科学性。(符合语法,表达准确,不生歧义。)

(4)简明性。(简明扼要,易理解,不繁冗。)

(5)启发性。(温馨、生动、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可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可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6)可接受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通俗易懂)。

3.满足不同的教学过程需求

(1)导入课题的语言

①唤醒已知,通过“温故”导入。

②解题释义,通过“破题”导入。

③激情启趣,助力“因势”导入。

④布疑设阵,利用“悬念”导入。

⑤演示实验,辅助“直观”导入。

(2)讲授的语言

①准确明晰,体现科学性。

②简洁练达,展现逻辑性。

③生动活泼,巧用形象性。

④通俗易懂,具有成长性。

⑤抑扬顿挫,表现和谐性。

(3)提问的语言

①明确提问的类型:

回忆式提问

理解式提问

运用式提问

分析式提问

综合式提问

评价式提问

②提问环节教师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问题表述清晰、意义连贯;

适当的停顿和语速;

对回答的指导与提示;

对答案的追问。

(4)结课的语言:

总结性结束:简明扼要,首尾呼应,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知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回味性结束:强化兴趣,引导反思,燃起进一步主动认知和探究的欲望;

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结束:巩固知识,明确联系,形成链条,使这节课的结束成为下节课的开端。

4.口语的功能

教学口语如同电影语言、相声语言一样,属于专业语言,是属于有提纲的即兴发挥。对实际教学语言的记录分析发现,其中有相当的成分是非专业语言,即普通语言,它在其中起着辅助理解、活跃教学气氛、沟通教学关系、激励教学过程等作用。没有这些语言,教学就难以进行。对此,杜威曾做过研究,他认为,教学使科学知识心理学化、教育学化、普通化,才会被容易而迅速地理解和接受。从表达方式来说教学口语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体。

5.板书的技巧

板书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师的口语与板书不可分割,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板书视教师的设计可以先讲后写、也可以先写后讲,还可以边写边讲。书写板书的原则是:方式规范、书写准确、有示范性;内容明确、科学;层条理次鲜明、突出重点;板面布局合理、有计划性;呈现形式多样、有趣味。

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智慧,活跃学生思维。板书和“多媒体”不是简单的谁代替谁的问题,而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对于板书的技能型要求也同样适用于电子板书。

二、提高教学语言技能,增强物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感染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科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向初中学生展示物理学科的科学性,还是引领他们掌握一定的物理科学知识,无论是启迪他们理解和接受初步的科学方法,还是引导他们初步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需要物理教师能在日常教学和师生的共同活动中,重视教学语言的修养,强化自己教学语言的使用技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感染力。

物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是物理学科科学本质的体现;物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们热爱科学和努力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物理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既能秉持规范性,又富于感染力,才能在语言工具层面为实现物理新课程目标和为学生们提升科学素养提供良好的基础性保证。

强化物理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感染力,需要教师从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直观性、逻辑性和情感性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加强实践、总结经验。

1.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科学知识体系,物理教师讲解、传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法则、原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内容,都必须保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不能因为不恰当的比喻、解释而使讲解出现科学性错误,更不能因为自己不够熟悉某些知识,而在教学中凭想当然发表意见。讲述科学现象和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信口开河、不能口气游移、似是而非,讲解科学知识和陈述科学原理,需要语义肯定,语气贴切、语脉有条理。

教学中讲授科学概念时需要严谨,但一个概念表述的严谨性往往受制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只能逐步加深,教师讲课不能因贪图一步到位而引发科学性错误。例如初中阶段,将“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虽然不够十分严谨,但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基础,也不存在科学性错误。但在教学中,教师若将概念中的“物质多少”解释为“物体所含的全部电子、中子、质子数之和”,则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解释,虽看似“严谨”,非但没有回答“质量”确切的物理含义,反而还造成了“粒子数”与“粒子质量”两个概念的混淆。

2.物理语言的直观性、具体性

物理知识是对丰富的具体物理事实、现象和过程做出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学生在学习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往往是首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事实、现象或实验,再进行思维加工,然后通过归纳或演绎推理获得知识,最后通过实验或生产生活中可观察的事实来进行验证的。因此,物理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应有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例如,讲授“力的三要素”时,教师

就需要配合实验运用带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对“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上距离门轴的不同位置(作用点、力矩不同),效果不一样”的现象进行对比观察、获得体验和形成认知。

3.物理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

物理知识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基本运动形式的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来,物理教学的逻辑过程应该是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其特点是单方向的,而不能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同时,在感性认识阶段,认知过程往往是小步子的、连续的,只有在理性认识阶段才可能有比较大的跳跃。物理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能使教学符合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规律性,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性。

4.物理语言具有即兴发挥的特点

写在教案上的话是静态的,但在教学实施中的话是动态的。这是因为教学情景是不断变化的,原来准备好的讲法学生听不懂,教师就要及时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随时反馈调整的机制构成了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生动局面。灵活的、富有生机的教学语言是调动学生情感,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有力工具。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即兴运用和发挥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使其在“激发疑问、引导兴趣、传递审美、释放感悟、鼓励自信、提升价值”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师语言技能的高下,对于学生是一种最直接的示范,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很长时间了,依然会敬仰和怀念自己的某位老师,感觉老师的教导“言犹在耳”,足见教师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

水平。为此,教育家季米良捷夫就说:教师并不是传声筒,仅把书本的东西,原原本本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原样复现下来;教师乃是育人的艺术家和创造者。

提升教学语言技能需要一个逐步实践、积累和感悟的较长过程,让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永远不忘从正确使用教学语言这个最基础的环节开始,向着得心应手使用好教学语言的方向勤奋努力,以配合其他日益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引领学生们矫健地在魅力无比的物理世界里成功登攀。

杨帆

课堂教学技能Word版

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导入的技能 一、导入的功能 1、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2、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3、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4、揭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5、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二、导入的类型 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语言、图片、故事、游戏等手段,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2、温故导入: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利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3、问题导入: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4、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5、悬念导入: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6、、观念冲突导入:指针对某一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使就向学生呈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导入的运用 1、导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导入要有针对性,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2)启发性原则:导入应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 (3)关联性原则:导入要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4)趣味性原则: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 (5)艺术性原则:导入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 2、导入的基本要求 (1)趣味性:语言风趣、热情开朗、方式新颖、引证生动。 (2)启发性:教学民主、激发思维。 (3)迁移性:以旧引新、对比开讲。 (4)目的性:导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节讲授的技能 一、讲授的作用 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思想的方法。 1、讲授的优点与局限 讲授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好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讲授的局限:(1)是一种单项的信息传输方式,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影响教学质量; (3)通常面对全体学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4)讲授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2、讲授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传授知识性的问题; (2)适用于班级教学; (3)适用于低年级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4)适用于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的类型很多,较为常用的有讲述、讲解、讲读和演讲四种。

教学语言技能训练

教学语言技能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做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语言的目的 1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2 教学语言技能要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是: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三者的统一。而这正是教师提供的,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3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请教师关心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开始学习用语言来描述可以看到和可以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接着,我们转向深入地分析教科书的课文;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联系、质的联系。”他发现,“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这就生动地说明,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提高,同其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辩证统一的。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诸要素: (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要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方言是交流的几大障碍。如有位教师对“多”和“独”的音区别不开,因此在讲“多幕剧” 和“独幕剧"的区别时,这位教师若不借要求吐字清楚。有助于板书,学生就很难听清楚。 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人形容吐字不清是“嘴里象含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造成吐字确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

培智学校教师教学语言运用技巧

培智学校教师教学语言运用技巧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在教学中,更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教学工作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进行思想教育等任务。离开了语言工具,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一、教学语言的概述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与学生交流课程,提出要求和安排程序,用来与学生沟通社会情感、组织活动的语言系统;是传递知识信息,启发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交流师生感情,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方式。同时,语言也是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运用。 只有正确掌握和运用规范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 在接受这些语言信息时,能够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交融,使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劳动效率。夸美纽斯认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披着声音外衣的思想,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是用语言来进行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的混乱反映了思维的混乱,语言贫乏,思维必然贫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完全是凭借着教师的教学语言开动其思维机器的,只有良好的教学语言,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智障儿童思维及语言上

的特征,也就相应的形成了培智学校教师教学语言独特的个性特征。 二、智障儿童的言语特征 智障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的发展较同龄正常儿童缓慢。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困难,从别人讲话中区分词语的过程比正常儿童缓慢得多。这里除了对言语的识别的 困难外,主要还是他们对别人讲话的意义理解缓慢。他们听故事 只能记住一些片段情节,阅读文章后概括不出文章的思想,上课不能完全听懂教师教授的内容。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往往是停留在言语的表层。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区分各个言语单位,有时能听出分辨为数不多的单音,不能理解言语的内容,更不能理解别人言语中的“言外之意”。他们有可能会背诵课文,但是并未理解课文的意义。 一般来说,智障儿童言语的理解能力较强于其言语的表达能力,即他们能够理解的言语多于他们能够说出来的言语。由于他们在对词汇、词法、句法的理解和应用上有困难,从而不能恰当的选择词,也不能恰当地组织言语,表现为词汇贫乏,用词混乱,语法不完整,往往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培智学校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 智障儿童以上的言语特征就决定了培智学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着一定的个性特征。 (一)语速快慢的处理 语速是指讲话的快慢。要视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进入大脑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启迪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心灵、与学生实现交往互动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最主要的桥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除了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还需要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靠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优美、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的作用;才能较好地讲透教材、完成新课标、实现素质教育要求。 教学语言主要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其次还有时间语言、空间语言、行为语言和物质语言。同 时,还有语言的特征性。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在运用教学语言上,应注意哪些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 1优化教学语言,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在学生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往往超过家长,有时候老师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身记忆。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多的看到学生的长处,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责备、打击、讽刺、嘲笑;必须设法为学生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景、氛围。让他们有决心、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把心理活动正确地指向和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2教学语言要精练,做到吐字清晰、意义准确、措词精当、惜话如金,有严格的精确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精练,学生就易把握重点,得到要领,注意力比较集中。讲课往往并不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泻而下,而是不慌不忙、要言不烦、“弹无虚发”。要做到教学语言精练并不容易,备课时要逐字逐句地思考和推敲,斟酌再三,精益求精。同时,还要有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提炼出精美的语言;才能言简意深、画龙点睛、不尽有余、发人深醒。 3教学语言逻辑性要强 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论而有据、全面周密,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讲课时条分缕晰,层次井然,前面所讲的是后面的基础,后面所讲的是前面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有效互动、交流;才能听得懂,理解才会深刻,应用才会灵活,记忆才会牢固。 4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议论风生 做到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活灵活现、细腻动人,有鲜明的形象性;做到以情带声、情真词切、平易流畅、真诚感人,有强烈的感染力;做到语言生动而有风趣、态度活泼而不呆板、感情有起伏变化、声调有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句句扣人心弦。生动活泼,主要是为了生动地传授知识,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当堂内容,而不是哗众取宠,做到有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不流俗。

三、教学语言技能

二、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它涉及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方面。总体上,教师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得体、力求艺术性,甚至借鉴和学习各种语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以使教学信息传递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专业素质训练中,应特别重视语言基本功训练,注意学习、模仿和积累有用的语言资料,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系统更能吸引、感染学生,追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教学语言的类型 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功能性质,可将教学语言分成以下几类 1.叙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室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向学生做客观介绍的语言,使学生获得脉络清楚、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或事实。叙述性语言的节奏宜舒缓、形象生动,充分发挥语言的传情达意作用。 2.描绘性语言 描绘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语言。其特点是募态传神,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描绘性语言的语调、语速宜随着内容的变化,高低适度,舒缓得当,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习的兴趣。 3.论证性语言 论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事实或理论等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语言。其基本要求是语言富于逻辑性,论证合乎推理规则,充分说明现象、事物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语言要简练、准确,具有高度概括性。 4.解释性语言 解释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解说事物、剖明事理的语言。是对事物的成因、功能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演变等做清晰准确的解说、剖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解释性语言要求语言简练,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一针见血地讲出问题的实质。 5.启发性语言 启发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所使用的语言。它常用于启发式讲解、启发式提问中。启发性语言的音量不宜很高,吐词清晰,语速缓慢,语调沉稳平静。启发性语言虽是娓娓到来,却有潜在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把学生带人“困而学之”的境地,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新知。 6.激情性语言 激情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语言。激情性语言的特点是以语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激情,创造情感共鸣的气氛,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情性语言多选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多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其语速快慢、语调抑扬、节奏的徐疾,视讲述的内容而变化。 7.评价性语言 评价性语言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勉励、鞭策的语言。评价性语言以鼓励为主,对指误性的评价也尽量做到从正面人手给以鞭策性指导。评价内容要中肯,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有很强的分寸感。表扬性评价要热情真诚,充满希望;指误性评价要诚恳耐心,语重心长,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真心爱护的谆谆教导之情。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 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文章]:“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笔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

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1.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

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2.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

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应确凿、光鲜、生动,有启发性、激励性、悬念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这种语言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室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正确理解、贯彻如下几个原则,是可以提高教学语言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严重保证。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 启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寓有深刻含义灵敏的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广博的联想,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故设悬念,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年、月、日”时,是这样运用启发性语言:“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爷爷,他出生到2000年2月底刚好过完第19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时老爷爷究竟多少岁?”学生听了感到奇怪,于是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心理上的悬念,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急迫求知的心理进行启发,秘密在2月底,2月底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自然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造性地理解知识,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教学“文字叙述题”时问“35-12=?你能说出多少种例外的叙述方法?”经过讨论学生提出各自的叙述方法:(1)35减12的差是多少?35减12得多少?35减12结果是多少?(2)被减数是35,减数是12,差是多少等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减法算式,学生从例外角度叙述了它的意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盛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思考问题的灵敏性。 生动性原则

《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增城市荔城中学林树宏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课堂教学技巧》一书,从中我得到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的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言语讲授之所以为教师所偏爱,是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一、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以及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学语言的种类: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三、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四、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是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要素: (1)语音和吐字: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吐字发音——正确、清晰。 (2)音量和语速:音量——适度、有控制,科学用嗓;语速——一般情况下,200—250字/分钟为宜。 (3)语调和节奏:语调——抑扬顿挫,与教学内容情景相适应;节奏——和谐。张、弛、停顿合理。 (4)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5)语法——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合乎语法、合乎逻辑。 这是基本语言技能,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2、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而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丛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特殊语言技能的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界限标志;点题、集中;指名。 (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提示;重复;追问; (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评价;更正;追问;扩展、延伸。 五、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1. 讲普通话,字音正确 2. 语言流畅,语速、节奏恰当 3. 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4. 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5. 语言简明、生动有趣 6. 遣词造句、通俗易懂 7. 语调抑扬顿挫 8. 语言富有启发性 9. 没有不恰当的口头语和废话 10. 体态语配合恰当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技巧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上传: 刘小燕更新时间:2012-5-22 13:17:43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及对策 大新镇中心小学:张新民 【摘要】拥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语言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然后阐述了语言表达所要达成的目标:逻辑性、得体以及生动性。接着揭示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上述种种问题与弊端,从:(1)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2)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3)创设课内外真实的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4)及时的做出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的问题及对策 大新镇中心小学:张新民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 语言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它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因而,表达能力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各种学习能力和智力的综合反映。人们通常认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是组成表达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并认为写作训练即是书面表达,而演讲、辩论等则为口头表达。因此许多人都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绝对的孤立、区分开来,其实,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是语言表达的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1)学习环境层面的问题——不协调的学习环境影响了语言表达 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不会说完整的话,说话越来越简单,一般三句以上的话就不会说了,能说一分钟以上话的学生很少,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么普

优秀教师必备讲课技巧

优秀教师必备讲课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 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 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 合拍。 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六性”: 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罗辑性。 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 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 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 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 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 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 “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 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 “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一堂课,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 富有情趣。 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举例也不能太随意, 以免得到相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课堂提问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为讲新课铺路的提问。 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 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 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 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讲课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注意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形成具有特色的讲 课方法。

教师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语言技能1 2008年12月09日星期二下午 07:59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做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语言的目的 1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2 教学语言技能要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是: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三者的统一。而这正是教师提供的,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3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请教师关心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开始学习用语言来描述可以看到和可以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接着,我们转向深入地分析教科书的课文;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联系、质的联系。”他发现,“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这就生动地说明,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提高,同其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辩证统一的。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诸要素: (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要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方言是交流的几大障碍。如有位教师对“多”和“独”的音区别不开,因此在讲“多幕剧” 和“独幕剧"的区别时,这位教师若不借要求吐字清楚。有助于板书,学生就很难听清楚。 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人形容吐字不清是“嘴里象含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造成吐字确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地矫正,并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音量和语速。 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小听不清楚,声音过大没必要,使人听起来会感

20分钟的讲课技巧

20分钟的讲课技巧 几乎每个教师都经历过“20分钟的讲课”,比如说在学校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应聘教师试讲等,基本上都是20分钟的讲课。这20分钟的讲课很重要,是决定你能否制胜的关键。因此,就要研究20分钟讲课的技巧。这涉及到语言、板书、PPT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讲课内容的选择及导入;符合认知规律的讲课思路;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等。 1.语言、板书、PPT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讲课有激情。 语言精确:语调抑、扬、顿、挫,注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 板书要体现:鲜明的层次性;知识脉络清晰;概括主要内容。注意版面设计合理,字迹工整。一个成功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个微型教案。 PPT文字表达醒目:内容精炼,高度概括关键、重点内容页面设计和谐美观、布局合理;文字、图表、音频、视频、动画配合恰当,符合讲课主题;色彩搭配合理、协调;内容的进入与讲课进度同步。 良好的语言艺术、工整的板书、醒目的PPT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讲好课的基本功。这一点是教师应聘试讲的重点。 2.讲课内容的选择。 讲课内容的选择是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讲课的重点,讲课内容选的好,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讲课内容的原则:能够充分展示你的讲课才能。因此,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说理性强,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便于运用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启发式、讨论式等。另外,要适当考虑案例教学。 3.内容导入 新内容多用生动而精彩的案例导入,这个案例可以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涉及现代高科技,也可以涉及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案例指出新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使听着的求知欲望立刻升级,调动听者的学习积极性。 4.讲课内容条理清晰,符合认知规律 这一点就是要把讲课的内容按照认知规律依次详细分解成若干个最小单元,形成自己的层次分明、具有严密逻辑系统性的讲课思路。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好比:数学公式的推导;一道几何题的证明;登楼的楼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连续向上。其优点是有利于启发式、

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试卷(十套) 加答案

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试卷(十套)第一套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回忆,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导入方法是()C A.直观导入 B.事例导入 C.经验导入 D.直接导入 2、在教学《谈笑》一文时,教师叫了四位笑的表情不一,但乐于表演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要求其他的学生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这种导入方法称为()B A.事例导入 B.表演导入 C.实验导入 D.经验导入 3、教师用简洁明快的叙述或设问,直接把新旧知识的冲突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起学习动机。这种导入方法是()A A.直接导入 B.设疑导入 C.悬念导入 D.旧知识导入 4、下列导入方法中,不能预先进行设计的是()B A.悬念导入 B.随机事件的导入 C.事例导入 D.表演导入 5、关于直观导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适合于自然科学类内容的教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内容的教学则不适合 B.有助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生成疑问 C.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蕴涵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D.观察实物、模型、电视片等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导入的功能的是()B A.激发学习兴趣 B.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 C.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D.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7、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这要求课堂导入需发挥()的功能。A A.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B.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D.明确学习目的 8、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满意趣,引导学生不断去研究。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B A.针对性 B.趣味 C.新颖性 D.规范性 9、课堂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A A.针对性 B.趣味性 C.新颖性 D.规范性 10、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事物,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C A.针对性 B.趣味性 C.新颖性 D.规范性 11、有效导入的基本原则是()D A.趣味性新颖性规范性 B.规范性针对性新颖性 C.趣味性针对性规范性 D.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12、关于课堂导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要把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 B.避免使用直接导入法 C.形式要多种多样 D.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13、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与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却因为熟悉故事而提不起兴趣。这种导入误区属于()C A.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B.未考虑到具体学科的特点 C.忽视了导入的有效性 D.千篇一律,生搬硬套14、关于导入与情境创设,错误的说法是()D A.导入是课堂教学之初的教学行为,情境创设则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B.导入方式有情境化的,也有非情境化的 C.现代教学观强调知识的情境化,因此情境创设是导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D.导入的方式虽多,但都属于情境创设 15、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描绘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这是讲授方式中的()A

教育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教育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 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 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

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 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四、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 (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 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 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