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烟草的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英国心脏基金会报告表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比较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60%,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增加7倍,吸烟使冠心病患者的碎死风险增加3倍以上,戒烟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降低40%。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1981至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将近一半(48%),并归功于吸烟率的下降。

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吸烟成瘾归为高复发的慢性疾病。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所以,医生应责无旁贷地像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去治疗吸烟成瘾。为了让心血管医生重新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重视戒烟干预,为了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指南,撰写了心血管患者戒烟处方的中国专家共识。此共识不仅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而且系统制定烟草依赖干预方案及戒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并且给临床医生制定了戒烟处方的管理流程。这对干提高我国心血管医生戒烟干预能力、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和全民吸烟率、改善患者预后、维护全民心血管健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解读该共识强调的几个问题。

一、共识结合相关心血管病指南对戒烟的建议

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2012年版)指出,所有的吸烟形式,包括被动吸烟,都是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必须

避免吸烟。美国AHA和美国ACCF再次更新了《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指南》,其建议,应完全戒烟,不暴露于吸烟环境(工级),每次门诊随访都应询问患者的吸烟状况(B级证据);在随访时,都应建议每个吸烟者戒烟(A级证据);每次随访时,都应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C级证据);应给予患者咨询辅导,并帮助制定包括药物治疗和(或)安排参加戒烟项目的戒烟计划(A级证据);安排随访(C级证据);在每次门诊随访时,都应建议所有患者在工作场所、家庭和公共环境避免烟草暴露(B 级证据)。在欧美和我国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中,均将戒烟列为重要干预措施,应该做到:对20岁以上的所有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患者,需评估吸烟情况,建议戒烟,并且特别强调需要戒烟的疾病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和术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

二、共识提出采用量表进行烟草依赖评价

烟草依赖也称尼古丁依赖,而尼古丁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毒品,成瘾性与可卡应相似。尼古丁是一种于1828年首次从烟草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极易由口腔、胃肠、呼吸道粘膜吸收。尼古丁90%从肺部吸收,其中1/4在几秒钟内即进入大脑。尼古丁对交感神经产生影响,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可使吸烟者自觉喜悦、敏捷、脑力增强、焦虑减轻和食欲抑制。尼古丁的最大危害在于成瘾性,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一40分钟就需要吸1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的稳定水平,当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共识提出可根据

国际通用的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晨起后多长时间吸第1支烟?每天吸多少支烟?在禁烟场所是否很难控制?哪一支烟最不愿放弃?晨起第1个小时是否比其他时间吸烟多?其中,前两个问题最重要。吸烟者早上起来吸第1支烟时间越短,说明烟瘾可能越重;每天吸烟数量越大,可能烟瘾越重。该量表分值范围为0-10分。不同分值代表的依赖程度分别是:0一3分为轻度依赖;4一6分为中度依赖;>7分为高度依赖。量表评估的意义在于: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烟草依赖程度;医生可根据量表判断烟草依赖程度,给予最好的建议和治疗处方。如果属于轻度依赖,吸烟者可以试着自己戒烟,也可以寻求戒烟药物的帮助;属于中度或重度依赖者,医生给予戒烟药物或辅助戒烟治疗。

三、共识在戒烟方案中突出强调了医生的示范作用

吸烟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又不同于其他慢性疾病。尼古丁成瘾程度与毒品相似,其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生理依赖,也叫躯体依赖;另一个是心理依赖,主观上难以放弃。因此其治疗有特殊性,需要社会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共识提出的治疗原则包括:(1)医生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2)重视宣传教育,抓住一切机会开展戒烟教育;(3)非药物干预: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指导;(4)药物干预:使用处方戒烟药物;(5)随访等。其中,医生的示范作用排在第1位。如果医生自己抽烟,普通公众和烟民就很难接受“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事实。所以,要带动整个社会控烟、戒烟,降低吸烟率,心血管医生应该做戒烟的先锋。据报道,70%一90%吸烟者每年与医生接触,医生是协助戒烟的最佳人选。医生具有在临床环境中以一对一的方式提出建议的特殊机会,医务人员在健康方面的建议比任何人都令人信

服。当患者处于疾病状态时,最易接受医务人员给与的健康建议。中国有190万临床医生,每人每年帮助10例患者戒烟,如果1例患者戒烟成功,每年有190万吸烟者戒烟,近100万人今后避免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要营造控烟氛围,面对吸烟者医师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应该像对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一样的态度对待吸烟者,像了解降压药和调脂药一样熟悉戒烟药,以促进患者戒烟。医务人员是戒烟的主力军,要帮助每个吸烟者朝着戒掉最后一支烟的目标努力。

四、共识在戒烟方案中提出了戒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

在治疗戒烟成瘾的患者过程中,医生要观察患者停止吸烟后1 d 内出现的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等不良反应。临床上把该症状称作“戒断症状”,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烟瘾”。一般情况一下,戒断症状可在停止吸烟后数小时内开始出现,在戒烟最初的14 d内表现最为强烈,大约1个月后开始减轻,部分患者对吸烟的渴求会持续1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戒断症状迫使大多数吸烟者放弃戒烟意愿,重新吸烟。据文献报告,在仅靠个人意志力戒烟的人群中,近80%的戒烟者在1周内重新吸烟,坚持1年不复吸者仅占2 . 5010,所以单靠意志力无法克服“戒断症状”,需要借助戒烟药物及辅助产品的治疗。共识提出的临床一线戒烟药物包括伐尼克兰、尼古丁替代治疗(NRT)相关制剂、安非他酮等,这些药物能够渐进式帮助调节尼古丁依赖,有效降低烟瘾。也可以做缓解戒断症状的运动:做深呼吸,或者慢慢喝水;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嘴里嚼些东西,如无糖口香糖、芹菜、胡萝卜等;做一些事情分散注意力,做双手忙碌起来的事情。同时,告诫患者应该正确认识

这些症状的产生是由于身体自我修复,应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戒烟者的决心、在戒烟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健康教育和强化支持很重要。寻找激励患者戒烟的有效方式,提供个体化的信息、建议和鼓励,促使患者将戒烟意向转化为坚定的戒烟决心,并把戒烟看成一种时尚。

五、共识制定了戒烟处方的管理流程

药物能有效地将戒烟疗效由6%提高到40%,要规律使用,按疗程应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吸烟患者,要选好适应证。应首先耐心询问和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进行尼古丁依赖评分,询问患者是否有戒烟的意向。积极劝说所有吸烟者戒烟,宣传吸烟的危害,强化患者的戒烟意识,明确提出个性化的戒烟建议。制定个体化的、合理可行的戒烟计划可增加成功戒烟的几率。可以选择在吸烟者心理上放松、没有精神或时间压力的时候开始戒烟,也可以选择一个对吸烟者来讲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作为开始戒烟的时间。营造一个有助于戒烟的环境,例如,开始戒烟前拿走所有的烟草产品、打火机和其他与吸烟有关的东西,在过去经常吸烟的场所放置显眼的“不吸烟”警示标志,在戒断敏感期可能需要暂时避开吸烟的朋友,有意识地多去不能吸烟的场所。评估每位吸烟者的戒烟动机和意愿,戒烟只有在吸烟者确实想戒烟的前提下才能够成功。通过询问戒烟的兴趣和意愿对戒烟动机做定性判定是较简便易行的方法。对有意戒烟者,应提供治疗干预;对不愿意戒烟者,运用SR法增强其戒烟动机。对于有戒烟意愿的患者应提供戒烟帮助。重点放在帮助制定戒烟计划、处理出现的戒断症状。有些吸烟者戒烟后可能出现的体质量增加。要明确告诉戒烟者,由于戒烟后尼古丁对胃肠功能和人体代谢的影响消失,食欲增加,消耗热量减少,体

质量可能会增加2一3 kg。对于没有戒烟意愿的患者,要采用SR法进行干预:(1)相关疏导(Relevance ):对吸烟者提供相关教育、劝导,要切中每位吸烟者所关心的问题;(2)认识危害(Risk ):引导吸烟者分析吸烟的短期、长期危害及被动吸烟的危害;(3)强调益处( Reward ):帮助吸烟者充分认识戒烟带来的切身益处,强调那些最可能与吸烟者相关的益处;(4)扫清障碍(Roadblock ):医师应引导吸烟者了解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并教授处理技巧;(5)加强重复(Repetition ):在每次接触时复重戒烟建议,不断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

戒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心血管医生要更新观念,转化治疗模式,认识到戒烟是心血管病重要的治疗措施,为实现全民戒烟贡献力量。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0)要点 淹溺又称溺水,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淹溺性心搏骤停或心脏停搏(DCA)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万余人死于淹溺,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淹溺,淹溺已成为其第一死因;故淹溺是急诊重要的理化损伤综合征之一。 1 相关定义与术语 1.1 淹溺 淹溺又称溺水,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 1.2 水中获救 指游泳期间经历一定程度的危难,但意识仍清醒的,患者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只表现短暂、轻微的症状,如咳嗽,但很快好转,常被留在岸边休息,一般不被送至 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1.3 淹溺性心搏骤停或心脏停搏(DCA) 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发生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的临床急症,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但可以预防,常于游泳、船只沉没、潜水、意外及自杀等情况下发生。 1.4 溺死 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是一种“致死”性的事件,溺死通常描述溺水后24h 内死亡患者,即溺水后在复苏现场、急诊科或医院内经历心脏停搏并复苏无

效宣布死亡的溺水事件。 1.5 溺死相关死亡 如果死亡发生在溺水24h后,可定义为溺死相关死亡。 1.6 溺水者 在溺水相关死亡之前,患者常被称为溺水者。 1.7 近乎溺死或溺闭 描述溺水后存活超过24h,并需积极救治一种以上溺水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性并发症等。不过,目前溺死、溺死相关死亡、近乎溺死或溺闭等定义还存在争议,因为溺死与近乎溺死通常不能依据时间(24h)来区分。 1.8 CA 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 1.9 CPR 是应对CA,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求达到心脏自主循环恢复(ROSC)、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的挽救生命技术。 2 DCA前期的“三预”方针 2.1 DCA前期的预防 2.1.1 水域的管理 2.1.2 水岸急救体系的建立 2.1.3 开展淹溺预防宣教并采取必要措施 2.2 DCA前期的预识

康复运动处方

心脏病病人的康复运动处方 心脏病是牵涉心脏本身及其瓣膜疾病的统称,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极大。 由于运动能够增加骨骼肌的血液灌流和摄氧能力、提高人体血管调节能力、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及心肌的氧合作用,具有使心脏功能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工作能力提高的作用,因此运动疗法作为心脏病康复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运动的目的: 1.增加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2.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 3.减轻心脏病危险因素 4.改善情绪,提高应激能力 运动的方法:根据心脏康复治疗程序分为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1、记性(住院)阶段一般采取缓慢步行、简单体操、步行和慢速上下楼梯等运动方式; 2、恢复(门诊)阶段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主,配合放松性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气功和保健操等运动方式; 3社区(家庭)康复阶段可采取慢走、下蹲起立、斜俯卧撑、俯卧收腿、健身跑等运动方式。 运动的时间频率: 1、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运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刚开始的人群一天不要超过30分钟,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控制在30~60分钟。 2心脏病人康复可以依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恢复情况,隔天或每天进行一次。 注意事项 1、运动疗法是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以免出现意外。 2、运动处方中的练习可根据患者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变换。 3、锻炼宜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训练效果需要6周以上才能明显,一旦停训效果会逐渐消失。 4、心脏病人有以下症状须立即停止运动:1静息时心脏不适或者感到气短2续存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3血压未得到纠正4血压失常持续或反复出现5运动器官的病变6急性感染或发热 高血压病病人的康复运动从处方 高血压病是指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而导致的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只要症状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又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 运动的目的有: 1、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及改善机体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 2、减低毛细血管、微动脉及小动脉的张力,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增强物质代谢; 4、发展机体和血液的代偿机能,改善和恢复患者的一般全身状况; 5、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情绪,抑制身心紧张,消除焦虑状态。 运动的方法: 1、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类型选择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自行车、游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 1 版) 2015-07-20 13:07来源:中国血液净化作者:王玉柱,叶,金其庄等 字体大小 -|+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 4 章,第 1 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 2 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 2 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 2 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 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 6mm 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 5mm 的自身成熟瘘即可使用。 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因此,在这份共识中,我们多数是用的是诸如“建议”、“推荐”这样的字眼。目的是供血管通路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不能作为强制接受的“规”。 希望这个共识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广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第 1 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 AVF。当自体AVF 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瘘。cv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AVF 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 CVC 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瘘 (AVG) 所占比例最低。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个题,每题5分,合计15分 1、运动处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2、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取最佳成绩所需要的体适能。 4、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造能。 5、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6、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或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7、1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l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8、F.C.---称为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 9、E.C.--- 称为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0、THR----称为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ETT----称为运动耐量试验,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 12、最大强度负荷试验----要求测试终止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和最高心率水平。 13、次大强度负荷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低于测试者所能承受的次大强度的负荷,然后推测其最大强度的水平。14、GXT----为最大强度负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15、开放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 (2019)要点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因其突发性、致命性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死敌”,全世界都为其倾注了大量的劳力财力。近年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强调的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即心搏骤停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搏骤停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心搏骤停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是针对心肺复苏(CPR)本质规律认识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何贯彻心肺复苏生存环理念,在围心搏骤停期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病而为地开展心肺复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缘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同时在实施STD-CPR过程中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导致肺损伤、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CA 患者高质量STD-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CPR成功率,如此种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应运而生。 1 适应证 AACD-CPR适应证包括:开放性胸外伤或心脏贯通伤、胸部挤压伤伴CA且无开胸手术条件;胸部重度烧伤及严重剥脱性皮炎伴CA;大面积胸壁不稳定(连枷胸)、胸壁肿瘤、胸廓畸形伴CA;大量胸腔积液及严重胸膜病变伴CA;张力性及交通性气胸、严重肺大泡和重度肺实变伴CA;复杂

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某些人工瓣膜置换术者(胸外按压加压于置换瓣环可导致心脏创伤);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继发CA;纵隔感染或纵隔肿瘤伴CA;食管破裂、气管破裂伴CA;胸椎、胸廓畸形,颈椎、胸椎损伤伴CA;11 STD-CPR过程中出现胸肋骨骨折者。AACD-CPR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等。 2 操作方法 经过多年临床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AACD-CPR临床操作方法,即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LW-1000)吸附于CA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对腹部实施向上提拉(提拉拉力10~30kg)和向下按压(按压压力40~50kg),达到同步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AACD-CPR,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AACD-CPR标准化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标准化操作方法包括:跪在患者一侧(身体中线与患者肚脐和剑突的中点一致),双手抓紧手柄(图2A);启动仪器,将仪器放置患者的中上腹部自动吸附;吸附完毕后,根据指示以100次/min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下压力度:40~50 kg,上提力度:10~30 kg;提压过程中肘关节不可弯曲(图2B、C);提压时面板要与患者平行,使用过程

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 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约有54.4 万人发生,发病率已渐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1% 左右。 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发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室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停顿以及无脉性电活动(,),后者并称为电- 机械分离。 本质上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或疾病状态的终末表现,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发作突然,约10 s 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 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可获存活,贻误者将出现生物学死亡,且罕见自发逆转者。就是应对,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期达到心脏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的挽救生命技术。因此,大力提升临床急救的施救能力,切实实施高质量的,也就成为了抢救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已经证实,大部分发生在院外,部分患者发作前会有先兆,及早识别发作,发作时第一反应者及时实施,获得自动体外除颤仪(,)及时除颤,当地有高效、专业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决定患者存活的关键。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患者的整体抢救成功率,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和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这一防治体系贯穿前预防,抢救的全程直至复苏后处理的完整过程。强调前要以「预」字为纲,变被动抢救为主动防控;突出抢救中以「化」字为主,使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患者和技术共性标准和个性特点,辨证施救与科学化解;后则以「生」字为重,尽显敬畏生命、拓展生命的发展观,优化后管理的全过程,使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 从古人的唤醒和刺激复苏法,到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人工循环法及体外心脏电除颤法三大要素构成的现代复苏术,均是人类对死亡发生机制逐步认识的结果,随着时代进步与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与复苏方法的认识相向而行永无止境。 为规范和指导我国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方略与目标,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汇集国内领域专家,基于国际指南的科学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涵盖了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与后期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共同制定了《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作为指导我国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和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为政府部门机构、医院、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团、公益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务人员、教师、市民及群众等单位、团体和个人,提供有关科学的专业指引和参考。 前期的「三预」方针 前期是指患者未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前的时段。狭义的理解是指发生前极短暂的先兆症状时间,往往只有数分钟至数小时。这里定义的前期应该涵盖患者真正出现前的整个时间过程,这期间从个人到家庭、社区和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每个相关要素的构

冠心病病人的运动处方 运动训练

二、冠心病病人的运动处方 (一)冠心病及对机体的危害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或狭窄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最为常见,它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在我国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疼痛位于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常表现为胸痛、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象针刺或刀扎样痛,也有无疼痛者,仅感到胸闷、无力、呼吸困难,偶有患者疼痛并伴有濒死感。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主地停止原来的动作,直至症状缓解;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持续时间多在2分钟以上,3-5分钟内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多次发作;本病还可由其它心血管因素引起。严重时可致心肌梗塞。 正常的冠状动脉有较大的储备功能,可随机体状态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血管口径以满足心肌血和氧的需求。但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出现狭窄。为适应心肌的需,冠状动脉通过扩张管径来缓解供需矛盾。然而冠状动脉扩张调整是有限度的,当粥样化继续发展时,冠状动脉进一步狭窄。冠脉狭窄达横截面的75%以上时,供需矛盾激化,而冠脉扩张能力已达极限,在诱因作用下,可引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作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二)冠心病与体育锻炼 早在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就已经把缺乏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运动不足的危害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相似。大量的研究证明:运动对预防冠心病极为重要。与不锻炼的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少发病,即使是发病,其严重程度宜较轻,而且,发病的年龄也较晚。 人们对冠心病的体育运动康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认识到体疗对冠心病康复的重要性。人们从各个方面研究了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有人认为不活动的人冠心病发病率是经常活动者的1.9倍。运动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对救治的时效性要求高,总体预后不佳。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是心脏骤停治疗的基本手段。但CCPR时心输出量仅为CA前心输出量的25%~40%,仅能够为心脏和脑分别提供CA 前血流灌注的10%~30%和30%~40%,通过CCPR治疗的CA患者仅有47%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出院存活率仅为8%~10.9%。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和神经功能转归,是全球心肺复苏领域临床和科研的热点。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是指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与CCPR 相比,ECPR治疗的CA患者ROSC可达到95%,出院生存率及出院患者的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提高。ECPR目前在国内部分医院已经得到应用,但规范性和经验积累还有限,笔者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为更好地指导急诊ECPR 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 1 ECPR的历史和现状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 1 版) 2015-07-20 13:07来源:中国血液净化作者:王玉柱,叶,金其庄等 字体大小 -|+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 4 章,第1 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 2 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 2 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 2 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6mm 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5mm 的自身成熟瘘即可使用。 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因此,在这份共识中,我们多数是用的是诸如“建议”、“推荐”这样的字眼。目的是供血管通路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不能作为强制接受的“规”。 希望这个共识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广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第 1 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AVF。当自体AVF 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瘘。cv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AVF 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CVC 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瘘(AVG) 所占比例最低。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自体动静脉瘘>80%;移植物AVF>10%;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10%。

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运动处方》复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3个题,每题5分,合计15分 1、运动处方----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2、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取最佳成绩所需要的体适能。 4、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造能。 5、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 6、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或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7、1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l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MET。 8、F.C.---称为功能能力,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 9、E.C.--- 称为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10、THR----称为靶心率,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ETT----称为运动耐量试验,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 12、最大强度负荷试验----要求测试终止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和最高心率水平。 13、次大强度负荷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低于测试者所能承受的次大强度的负荷,然后推测其最大强度的水平。 14、GXT----为最大强度负荷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15、开放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在空间是游离的,一个环节运动,可以不引起其他环节运动,肌肉收缩发生于一块肌肉,或一组功能相同肌群。 16、闭合链运动---为运动时远端环节是固定的,其中一个环节运动,会造成其他环节同时运动,肌肉收缩为数块肌肉,或数组肌群同时收缩。 17、柔韧性----是指关节在最大的范围内活动的能力。 二、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合计20分 1、20世纪60年代,由于运动处方被用于冠心病的康复,引起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而受到重视。 2、国外对运动处方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主要有美国医学家 kenneth H.Cooper, 他提出的“12分钟体能测验”被许多国家采用。 3、进入2l世纪以来,运动处方其发展趋势为, 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柔韧性处方;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制订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4、根据处方对象分类,可将运动处方归纳为两类: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 5、康复治疗性运动处方主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来制订,在社区中工作的高级健身指导员也会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6、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主要由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人来制订。 7、力量运动处方可用于因伤、病导致肢体长期制动、长期卧床等引起的废用性肌萎缩的康复,身体发育畸形的矫正等。 8、在康复医学中用“关节活动幅度”来衡量柔韧性的好坏。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 2017-05-04血液净化通路学组肾内时间 上次我们介绍了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2014年发布的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第1章和第2章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第3章:动静脉内瘘。 1. 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 1.1 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医师转诊及血管通路建立时机 1.1.1 GFR 小于30mL/(min?1.73m2)(CKD4 期,MDRD公式)患者应接受各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的宣教,以便及时确定合理的治疗安排,必要时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 1.1.2 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当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或者GFR小于1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6mg/dl(528 μmol/L) ( 糖尿病患者GFR 小于2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4 mg/dl(352μmol/L),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若患者需建立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 则推迟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3~6 周。 1.1.3 尿毒症症状明显,支持治疗难以控制者应尽早实施AVF 手术,残余肾功能可不作为必须的界定指标。 1.2 上肢血管保护

CKD4 期、5 期患者,如果前臂或上臂血管能建立AVF,则不要行上肢静脉穿刺、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 CVC等。 1.3 患者评估 1.3.1 病史 1.3.2 物理检查包括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 1.3.3 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 1.4 心脏系统 通过相关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的情况下,暂不建议进行内瘘手术 2. 动静脉内瘘的选择和建立 2.1 AVF 类型和位置的选择 首选AVF,其次AVG。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远端后近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 2.2 上肢动静脉内瘘优先次序 2.2.1 AVF 通常顺序是腕部自体内瘘、前臂转位内瘘、肘部自体内瘘。 2.2.2 AVG 前臂移植物内瘘(袢形优于直形)、上臂移植物内瘘。 2.2.3 当前臂血管耗竭时,可选择前臂AVG 或上臂任意类型的血管通路。 2.2.4 上肢血管耗竭后可考虑选择躯干AVG、下肢AVF 或AVG。 2.3 血管吻合方式 AVF 推荐静、动脉端侧吻合。 2.4 术后注意事项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4章,第1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2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2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2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内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内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6mm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内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5mm的自身成熟内瘘即可使用。

对高血压病人运动处方及营养处方制定

对高血压病人运动处方及营养处方制定 1、前言 高血压病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而长期大量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机体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怎样能减少服药量,并能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众多高血压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治疗经验都已肯定,体育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方法。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还能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1]。 高血压病对心、肾等重要脏器有严重损害,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肾硬化的罪魁祸首。对高血压病并发的心脑肾病症,如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目前国内外不论采用什么疗法,均不可避免地留下后遗症。因此,积极治疗高血压病,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治疗高血压病除了中西药物外,药膳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2] 2、病人情况 病人的情况:病人男性,身高175cm,体重73kg。 病人经常出现一下症状:耳鸣、头晕、头疼等高血压典型症状,其舒张压平均值在98mmhg,病人有轻微的四肢麻木症状,手指活动不灵活,很少参加体育运动。 3、高血压运动处方制定意义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按运动处方锻炼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输出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增强等。但注意在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要慎重,如:在儿童中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运动后易出现疲劳,有氧运动能力降低。若勉强运动可发生昏厥、胸痛,少数甚至发生猝死。 3.2、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 3.3、运动处方对人的心理作用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讲课讲稿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 1 版) 2015-07-20 13:07来源:中国血液净化作者:王玉柱,叶朝阳,金其庄等 字体大小 -|+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 4 章,第 1 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 2 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 2 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 2 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内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 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内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 6mm 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内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 5mm 的自身成熟内瘘即可使用。 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因此,在这份共识中,我们多数是用的是诸如“建议”、“推荐”这样的字眼。目的是供血管通路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不能作为强制接受的“规范”。 希望这个共识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广大同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第 1 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 AVF。当自体 AVF 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内瘘。cv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 AVF 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 CVC 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内瘘 (AVG) 所占比例最低。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运动处方的参考实例

A. 一组低强度有氧运动处方 (1)运动目的:增加人体脂代谢,增强有氧运动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体重和减少体脂含量。同时,可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2)运动项目:中速走(70~80米/分钟)或健身走(90~100米/分钟) (3)运动强度:低、中(以目标心率或主观身体感觉计算) (4)运动时间:10~15分钟/天 (5)运动频率:3~4天/周 B. 一组中强度有氧运动处方 (1)运动目的:增加人体糖、脂代谢,增强有氧运动能力,增强循环呼吸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体重和降低体脂含量,减少胰岛素用量,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2)运动项目:健身走或慢跑(110~120米/分钟) (3)运动强度:中、高(以目标心率或主观体力感觉计算) (4)运动时间:30分钟/天 (5)运动频率:4~5天/周 C. 一组高强度有氧运动处方(患心血管合并症者禁用) (1)运动目的:增强机体糖、脂代谢,提高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增强循环呼吸功能,控制体重和降低体脂含量,减少胰岛素用量,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2)运动项目:健身走或中速跑(120~140米/分钟) (3)运动强度:高(以目标心率或主观体力感觉计算) (4)运动时间:30分钟/天 (5)运动频率:3~4天/周 D. 一组协调运动处方 (1)运动目的:提高反应判断力,发展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 (2)运动项目: a)按口令做相反的动作 b)加、减、乘、除简单运算后,按得数进行抱团组合活动 c)一对一互看对方背后号码游戏 d)跳绳、踢毽 e)打手心手背,叫号留人、追逃游戏 f)燕式平衡、侧搬腿平衡、单腿跳、原地跳转、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单脚为轴的前后转体的移动,右左侧滑步移动 (3)运动强度:中、高(按目标心率和主观体力感觉计算) (4)运动时间:(2~3次)×(2~3组),组间休息5~7分钟(5)运动频率:3~5天/周 E. 一组中、高强度抗阻训练处方 (1)运动目的:增加机体糖、脂代谢,增强骨骼肌力量,减少骨骼肌间脂肪沉积。(2)运动项目:举重物或其他抗阻训练,如器械练习阻力达本人最大力量的50%~75% 以上[173]。 (3)运动强度:中、高(按RM%计算) (4)运动时间:30分钟/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