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6G平法手册

16G平法手册

16G平法手册
16G平法手册

16系钢筋平法知识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1)

(图1.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10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10

注:

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4、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型柱框架;

5、房屋高度不大于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注:

1、混凝土强度等于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基础底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七、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16G101-1P57

注:四级抗震时,labE=lab。

八、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b、laE――16G101-1P58

注:四级抗震时,laE=la。

九、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GB50010-2010

注:

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式结构之间的数值;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局部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十、符号说明

第二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

一、概述

一、实施时间

新平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替代11G101-1、11G101-2、11G101-3)

二、变化及影响

16G101-1不适用于非抗震现浇混凝土墙、梁、板等主体结构的设计;锚固搭接长度及做了局部的调整;抗震等级、钢筋种类、保护层等方面影响不大。新增连梁(LLK)、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等墙梁、梁、柱类型。

三、图集主要设计依据

本次图集的修编按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等新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处理的反馈意见,对原有图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践工程应用需要又新增了框架扁梁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

16G101-1;适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替代原11G101-1;

16G101-2;适用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替代原11G101-2;

16G101-3;适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型基础、桩基础,替代原11G101-3

五、柱

1.新增柱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

(1)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

(2)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

(3)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

2.柱编号:“转换柱”替代“框支柱”;

3.取消原11G图集“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4.新增:KZ边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GTJ2018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 ——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 (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1、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 一字型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0*d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 16G101-1 第72页。

2、根数计算: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根数=(ceil (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 (二)垂直筋的计算: 1、长度计算: 1)基础层: 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 2)中间层: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 3)顶层: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钢筋平法施工(识图必读)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广联达砌体结构平法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九 ——砌体结构的计算设置介绍 砖混结构的特点:承重主要是砖、砌块,混凝土的马牙槎柱、拉结筋与圈梁一起使建筑更整体、更坚固。目前,框架结构中砖混部分,主要是用于填充墙、跨度较大墙、阳台、屋面女儿墙、出屋面构筑物等。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先扎好构造柱钢筋,再砌墙,布置砌体加筋、圈梁、过梁,最后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或者分段浇注。在框架结构中,一般是在有构造柱位置,框架梁顶和底预留钢筋,在框架柱上预留砌体拉结筋。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砖混结构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构造柱: 构造柱的计算与框架柱是有区别的。框架柱各构造都可参照03G101图籍计算,而构造柱较多是大样直接给出了长度等值,所以构造柱创造性很大,基本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构造柱分类:砌体结构计算设置中,第8项【是否属于砖混结构】。选择“是”,按照砖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按照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计算。 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 (一)砖混结构: 1.基础层 (1)纵筋 ①构造柱下有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构造柱则以混凝土基础或圈梁生根,纵筋插筋长度=基础层层 顶标高-基础底标高-混凝土基础厚度或圈梁高度+基础内锚固lae+Lle; 构造柱内纵筋的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e在03G363图籍第5页中给出了取值:

根据03G363图籍第22页,构造柱锚入混凝土基础。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中节点一来实现,见下图: 其中节点二是按传统算法,即纵筋伸至基底弯折,与框架柱相似,但此处的弯折一般会在总说明或备注里给出,而不需要像框架柱那样去判断。

钢筋平法手册(全本)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

钢筋算量手册(适合初学者)解析

钢筋平法手册 构造规定 (一)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表9.2.1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 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 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 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 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 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 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现应采取有效的 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二)钢筋的锚固 (三)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学习钢筋平法图集及GGJ2013的一点经验分享

学习钢筋平法图集及GGJ2013的一点经验分享

今天我来谈谈学习平法的感受及学习技巧。很多自学平法图集的人在学习平法的时候,抱怨平法图集太多,构件锚固搭接格式千奇百怪,节点繁多,投入了很多精力,一页一页的看,自以为自己下了很多功夫(在大学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可是到头来还是记不住,也不得要领)。我觉得这是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因为没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整理方法。今天就给大家一点学习平法图集的提示,虽然我也是在学习阶段,但我相信不会太久我就可以掌握它。文字大段大段的,大家抗住读完。 下面就随便举个例子:我们要学习框架柱的构造。那么我的步骤就是: (1)看图集目录。看目录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这本图集的框架是怎样的,然后掌握你需要计算的目标构件的框架。比如框架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制图规则P8到P12,第二部分讲的是标准构造详图P57-P66,其实每个构件都是讲先讲制图规则,这也是你想读懂结施图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掌握注写方式不同,掌握标注方式的不同,掌握每一个字母代号的含义等。 (2)对照多本图集(主要就是那八本,如果不知道哪八本的最好赶紧去把资料搞齐全)把框架柱的钢筋骨架进行系统的梳理,这一步尤为重要。梳理的结果主要是知道的东西要清楚,柱子有哪些钢筋(纵筋+箍筋),纵筋在不同层(基础层,中间层,顶层或者其他情况),然后看各个楼层的钢筋构造,比如: 1.基础层的构造有基础插筋; 2. 中间层的情况就可以打字分为三种情况,包括截面无变化的情况,截面变化的情况,变钢筋的情况; 3.那顶层呢,边柱和角柱的情况; 4. 其他有哪些情况呢:墙上柱和梁上柱的情况; 5.然后是箍筋,箍筋主要分清楚加密区和非加密区,还要注意节点区。

平法施工图的看图要点

平法施工图的看图要点 2008-04-06 00:48 一.梁平法施工图的看图要点 看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譬如记住各构件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看图要点: 1 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校对轴线网、轴线编号、轴线尺寸; 2 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的房间分隔、墙柱布置,检查梁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梁轴线定位尺寸是否齐全正确。 3 仔细检查每一根梁的编号、跨数、截面尺寸、配筋、箍筋、相对标高。首先根据梁的支承情况、跨数分清主梁或次梁,检查跨数是否注写正确; 同样的问题对梁,搭接处也必须要加密 而且间距不是100,而是5d 纵向钢筋连接区域的箍筋加密,与抗震非抗震无关 4 若为主梁时,检查附加横向钢筋有没有遗漏,截面尺寸、梁的标高是否满足次梁的支承要求。 5 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的相对标高与建筑图洞口尺寸、洞顶标高、节点详图等有无矛盾。 检查集中标注的梁上部通长钢筋与原位标注的钢筋有无矛盾; 6 检查集中标注的梁上部通长钢筋与原位标注的钢筋有无矛盾;问清楚往往某些图纸出现一些梁什么也没有标注 8 检查楼梯间平台梁、平台板是否没有支座 这是很普遍的设计通病 楼梯间平台梁、平台板没有支座,是很普遍的设计通病 因为楼梯梁、平台板一般搁置在后砌填充墙上 在施工主题需要人员上下的时候,后砌填充墙还没实施,就需要先上楼梯,于是就有楼梯间平台梁、平台板没有支座的问题发生 9 结合平法构造详图,确定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纵向钢筋切断点的位置、锚固长度、附加横向钢筋及梁侧构造钢筋的设置要求等 10 非矩形截面梁,还得结合截面详图看图,且应看与建筑图中的详图有没有矛盾 非矩形截面梁,如果没有剖面图,就得盯着设计要 非矩形截面梁,如果没有剖面图,就得盯着设计要剖面详图——因为非矩形截面梁——平法写不到家——唯有画图,才可以看出那个角角落落有或者没有钢筋这主要是一些装饰线条等非矩形截面类梁构件 11 初学者可以通过亲自翻样,画出梁的配筋立面图、剖面图、模板图、甚至画出各个钢筋的形状和尺寸 动手画画,看图识图,用图来配合思考 12 检查各设备专业的管道、设备安装与梁平法施工图有无矛盾,楼层较大设备基础下方,一般应设置梁。若有管道穿梁,应预埋套管,并应满足构造要求。这就需要现场工程师懂得,梁得什么区域才可以开洞不得瞎开 连梁开洞,《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53页有框架梁开洞,就要参考构造手册,对照设备图得要求,看看是不是合理,如果不

GTJ2018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16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1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造”来设置。 注意: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隔开,如:2B25/4B28;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4B28,底部第二排是2B25。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形式可以选择.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001 图002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003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16G101-3第81页,规范算法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配备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算法,一种是传统算法。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h/2,其余钢筋伸至 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中两种方式可以通过节点的选择来完成。 图004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005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3、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内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3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主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软件配备了二种方式,一种是 规范做法,一种是常规做法,可以根据图纸来进行选择和修改。 图006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板的计算设置介绍 (下) 相关链接: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上)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上)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柱/墙柱”篇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上)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下)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公共设置项: 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 来源:平法04G101-4第25页标注的是s/2(参见图001) 说明:软件默认50,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提供三个选择:保护层距离、50mm、s/2, 影响范围:对受力筋和负筋根数计算有影响。 3.分布钢筋配置: 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板构件构造: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说明:软件默认A6@250,用户也可以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进行修改。 影响范围:对板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有影响。 4.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软件默认: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软件提供三种选择:1、按照轴线长度计算;2、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3、按照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 影响范围: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的长度。 5.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参见图集04G101-4第27页。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 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分布筋的长度。 6.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参见图集04G101-4第27页,温度筋属于构造钢筋,原理同

分布筋。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 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温度筋的长度。 7.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软件默认:向上取整+1、软件提供: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等6种计算方式。计算分布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具体算法如下: 向上取整+1=Ceil(长度/间距)+1,如 Ceil(2000/150)+1=15 向下取整+1=Floor(长度/间距)+1,如 Floor(2000/150)+1=14四舍五入+1=Round(长度/间距)+1,如 Round(2000/150)+1=14 四舍五入=Round(长度/间距),如 Round(2000/150)=13 向上取整=Ceil(长度/间距),如 Ceil(2000/150)=14 向下取整=Floor(长度/间距),如 Floor(2000/150)=13 影响范围:影响分布筋根数的计算。 8.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一般这两种钢筋都是一级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置是否添加弯钩。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可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 影响范围:分布筋和温度筋的长度。 9.负筋/受力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 来源:图集04G101-4第25页,图集默认为“板厚-2*保护层”,软件跟图集一致。参见图001 说明:软件提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 影响范围:负筋和受力筋弯折长度。 10.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 来源: 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1第34页、04G101-4第23、24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 ≤25%、50%、100%四种选择;

GTJ2018-其它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 ——其它计算学习其它主要是指后浇带、栏板、自定义点、自定义线、自定义面等构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其它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栏板: 1、水平筋的计算: A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构件区分不同做法: 1)栏板不与其它构件相交,自身绘制形成的L型、T型,包括端部的处理,此时栏板水平筋计算与剪力墙类似;

2)栏板端部与柱、剪力墙相交时,会采用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的做法,可以参照计算设置第10项“水平钢筋遇柱、墙做法”设置; 3)栏板端部为构造柱时,水平筋伸入柱内一个锚固长度; B 根数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起步长度进行计算; 根数=(栏板高-起步)/间距+1 当顶部有其它构件时,需要算至其它构件顶(该构件贯通栏板顶部); 2、垂直筋的计算: A长度计算: 1)生根部位,根部构件包括:梁、圈梁、暗梁、连梁、板、墙; 目前提供两种做法,可参考节点设置; 2)顶部处理: a.顶部无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直接伸到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 b.顶部有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需要伸到其它构件的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其它构件主要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板)

B 根数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和起步长度计算; 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 需要扣减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剪力墙、带型窗、带型洞构件,从上述构件边计算时,需要扣减起步距离; 3、拉筋的计算: A 长度计算: 拉筋长度=栏板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B 根数计算: 1)需要扣除相交构件: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连梁、板;以及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带型窗、带型洞; 2)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 ——柱/墙柱的计算设置介绍 柱/墙柱是指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剪力墙结构中的暗柱、端柱。 一、算量基本方法: 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一样; 一、基础层: (一)柱/墙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第18项来设置,插筋弯折长度可通过第16项设置;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 (一)柱纵筋: 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 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

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 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框架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见03G101-1第37、38页) (一)边角柱: 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点

GTJ2018 板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板的计算学习 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受力筋 1、长度计算:

图001 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 l区域进行连接。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 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 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

图002 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 图003

图004 2、根数计算: 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 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 1、长度计算: 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 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

(三)分布筋: 1、长度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 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 一型: 图005 长度: L=L1+2*L2+2*L3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一)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图19)(图20) (图21)(图22)

(图26) 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图27) 三、墙身拉筋计算

(图28) (图29) (图30) 四、暗柱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 、约束边缘端柱YDZ 、约束边缘翼墙柱YYZ 、约束边缘转角柱YJZ 、构造边缘暗柱GAZ 、构造边缘端柱GDZ 、构造边缘翼墙柱GYZ 、构造边缘转角柱GJZ (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 和扶壁柱FBZ 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 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03G101-1P48)。 (图31)

五、端柱钢筋计算 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03G101-1P48) 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 (图32)(图33)

16G平法手册

16系钢筋平法知识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1) (图1.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10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10

注: 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4、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型柱框架; 5、房屋高度不大于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注: 1、混凝土强度等于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基础底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平法学习之二:剪力墙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 ——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 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一)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二)根数计算: 根数=(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 二、垂直筋的计算: (一)长度计算: 1、基础层: 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

2、中间层: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同上图。 3、顶层: 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03G101-1第48页。 (二)根数计算: 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 (一)长度计算: 墙身范围内 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边框梁范围内 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二)根数计算: 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 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 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 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 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 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 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 2、拉筋面积=S1*S2 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 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公共设置项: 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和 03G101-1第34页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最新166159钢筋平法计算手册一secret汇总

166159钢筋平法计算手册一s e c r e t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 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称直 径 (mm) 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单根 钢筋 理论 重量 (kg/ m) 1 2 3 4 5 6 7 8 9 6 28.3 5 7 85 113 142 170 19 8 226 255 0.22 2 6.5 33.2 66 100 13 3 166 199 232 265 299 0.26

钢筋平法---柱计算方法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二章框架柱钢筋计算 一、“平法”柱的标注方法 现行柱钢筋“平法”设计的表达方式有列表注写方式、截面注写方式两种。 二、基础插筋的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基础插筋(基础平板中)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 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如采用焊接时, 搭接长度为0) 1、04G101-3P45柱插筋构造一 2、柱墙插筋锚固竖直长度与弯钩 长度对照表 图2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 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如采用焊接 时,搭接长度为0) 3、04G101-3P45柱插筋构造二 图3 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钢 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如采用焊接时, 搭接长度为0) 1、04G101-3P32柱插筋构造一 图4 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钢 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如采用焊接时, 搭接长度为0) 2、04G101-3P32柱插筋构造二 图5

(图2)(图3) (图4)(图5)弯钩长度a的取值表: 柱墙插筋锚固竖直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竖直长度弯钩长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三、柱根的判断(03G101-1P41、GB50010-2002 P178) 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图6)

11图集平法标准答疑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 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 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 答:问设计院。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 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 答:对。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 答:不知道。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 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 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 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 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

从计算设关置学平法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非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下) 相关链接: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上) 二、软件计算设置: 1.非通长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03G101-1第65页; 说明: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 影响范围:架立筋的长度; 2.上部中间支座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57页; 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hb:梁高;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 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 3.上部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03G101-1第57页; 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hb:梁高;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 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 4.上部第三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ll:搭接长度;hc:支座宽;ha:梁宽;hb:梁高;Ln:梁净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 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 5.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L取值: 来源:08G101-5第58页; 说明:提供三种选择: 取本跨长度计算; 取左右最大跨计算(默认选项); 取左右跨之和的平均值计算;

最新100248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100248钢筋平法计算 手册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七、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03G101-1P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