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深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管理规范》

《深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管理规范》

《深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管理规范》
《深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管理规范》

《深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标准》

条文说明

目录

1范围 (1)

3总则 (1)

4运营资质管理 (2)

5工艺运行管理 (2)

6设备及设施管理 (11)

7水质管理 (23)

8安全管理 (25)

9环境管理 (30)

10成本管理 (31)

11档案及信息管理 (33)

附表1危险作业申请制度 (34)

附表2急救包配置清单及使用说明 (35)

附表3电力线路停电工作票 (37)

附表4配电柜检修工作票 (39)

1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截至2009年,我市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已达17座,平均日污水处理能力达251万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成污水处理厂28座,日处理能力将达422万吨。为了努力打造生态水务、效益水务,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的运营活动,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实现污水处理厂安全、高效运行,以及建立健全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体系,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部关于加强市政工程事业监管的意见》、《广东省建设厅、省环保局城镇污水厂监督管理办法》、《深圳市排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本标准包括运营资质管理、工艺运行管理、设备及设施管理、水质管理、安全管理、

环境管理、成本管理、档案及信息管理等八项内容,适用于本市区域内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的运营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以及对其实施的监督管理。

3总则

3.1污水处理属于公用事业,应依据《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政策法规,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公平、公正地选择运营企业和签订运营合同。

3.2运营企业应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和污水达标排放,,不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噪声、臭气等污染,同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必要时还应承担应急处置等相关职责。

3.3污水处理厂是耗能型企业,能耗的高低对污水处理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在确保正常运行和污水达标排放前提下,污水处理厂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优化运行管理,提高水、热能、污泥等的循环利用水平,降低生产过程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3.4本市属缺水型城市,200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因此污水处理厂应积极采用各种措施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或污水深度处理后的污水再生利用以提高我市水资源利用率。

4运营资质管理

4.1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污水达标排放,本市污水处理运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条件。目前国家环保部门所颁发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分为甲级资质和乙级资质。

4.2、4.3目前对国内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分类主要参照如下标准和规定:

a)建设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b)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绩效评比标准》;

c)《上海市污水处理运行基本条件暂行规定》。

本标准结合本市具体情况,采用建设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的分类办法。

本条还对运营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管理、技术人员的经验和职称进行了要求。

5工艺运行管理

5.1污水处理厂应依据IS09001、ISO14000及OHSAS1800等管理体系要求,严格做好工艺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出水水质、污泥处理和处置、废气排放、噪声控制应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目前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相关标准如下:

a)《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

b)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

c)《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2001 ;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e)《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f)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g)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5.2由于工艺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污水处理厂应设置专门的工艺运行管理机构,明确其相关职责范围和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处理规模小于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可设置

专门的工艺运行管理人员。

5.3为保证不同运行管理人员的作业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应根据工艺特点编制工艺运行管理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

求,并涵盖工艺运行管理全部工作内容。

5.4污水处理厂从事工艺运行操作的人员持证(地市级以上相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上岗率应不低于30%持证上岗率指持证人数与从事相同工种总人数的比值。同时,污水处理厂应定期对工艺运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5.5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该厂处理工艺,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应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的各项要求,加强巡视检查及调度管理,如实做好工艺运行参数、设备工况和交接班等各项记录及统计工作。

针对运行中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应根据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及时处理,恢复正常运行。经处理后仍不能恢复时,应根据异常情况的类型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应记录。

5.6污水处理厂应确保正常运行,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当出现进水水质异常、进水水量严重超负荷或其它不可抗的外界影响等特殊情况时,污水处理厂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污水处理厂设计时,主要根据水质调查数据进行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如果进水超过设计标准,将影响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负荷、曝气量等重要运行参数,并可能导致出水超标。当其影响程度超过工艺调控范围时,出水水质将在一段时期内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微生物受到冲击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恢复期一般为两倍泥龄左右的时间。

污水的可生化性可以理解为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利用的程度,其评价指标为BODCODcr。一般认为,BODCODcr>0.45,可生化性好,容易进行生物处理;0.3

化性差;BODCODcr <0.2,不宜采用生物处理。0.2

量难降解的有机物,可否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取决于微生物驯化后的实际处理效果

进水碳源是影响生化系统除磷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控制指标一般为B0DTKN>4

BODTP>20。因为反硝化细菌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的,理论计算当

BODTKN大于2.86时,有机物方可满足反硝化的需要,但由于BOD中部分有机物不能被反硝化细菌所利用,所以污水处理厂进水BODTKN应大于4。另外,聚磷菌大多为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性差,只能利用BOD中极易分解的部分,如挥发性脂肪酸(VFA等,一般认为,要保证除磷效果,污水中的BODTP最少应大于20(SBODTP应大于10)。

有毒有害物质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非常大,会干扰或破坏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使活性污泥中毒并丧失活性,甚至导致污泥系统崩溃。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指氰化物、强酸强碱、苯类等难降解的物质、过量重金属和矿物油以及高温废水等,其最高允许浓度可参考《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999)的相关要求。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可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来确定,当SOUR与平时相比突然大幅降低时,应考虑进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导致了活性污泥中毒。

(2)污水处理厂应按设计处理能力控制进水量,避免造成水力冲击负荷。若实际进水量长时间超过设计流量,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若实际进水量大幅超过设计流量,会导致活性污泥流失,使生物处理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如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进行应急处置时,就不再考虑活性污泥流失的问题。

当出现《标准》5.6所列情况时,宜采用以下措施减少其对生产运行的影响:

1)、进水水质异常情况:当进水水质超过设计标准时,可采取增加停留时间或限制进水等方法应对。污水处理厂应经常分析污水的可生化性,当可生化性差时,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可采取水解酸化池预处理污水等方法提高其可生化性。当进水碳源不足时,可采用投加工业甲醇或化粪池污水等方法补充碳源。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厂的根本方法是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上游污染源的治理,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排入城市下水道;当少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厂导致污泥丧失部分活性时可采取助沉、加氯杀灭丝状菌等方法应对;当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厂可能严重影响污泥活性甚至出现中毒等状况时,应立即限制或关闭进水。

2)、一般而言,城市污水管网有一定的蓄容能力,可以调蓄部分污水;此外,水量大幅度超负荷通常发生在持续降雨之后,污染物浓度通常较低,有的污染物指标甚至已经满足出水要求。因此,当水量大幅度超出设计处理能力时,污水处理厂可适当控制进水量,以免活性污泥系统受到更进一步的破坏。

3)、为保证正常运行,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均要求设计两路进线供电。污水处理厂在日常生产运行中应主动关注供电部门的线路检修等停电公告,提前做好相应的换线准备。一旦出现两路进线同

时长时间停电,污水处理厂应积极与供电部门沟通,尽快恢复正常供电。此外,污水处理厂还应具备完善的防雷系统并应经常检测。

4)、污水处理厂应科学、合理安排好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大修,减少其对正常生

产运行造成的影响,每年停产大修时间应不超过18天。同时,污水处理厂应制订重要设

备故障抢修方案并经常演练,在出现影响生产运行的设备设施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抢修,

尽快恢复生产。

5.7污水处理厂应制订水质、设备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并经常演练,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预案。应急预案所针对的内容通常包括进水水质异常、水量异常、突然停电、重要设备故障、触电、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氯气泄漏、火灾、自然灾害等。

5.8水力负荷是各工艺处理单元的重要运行参数,在运行中应严格控制。通过调整集水井闸门可控制进水量,以保证后续工艺的安全运行;通过及时调整各工艺单元的投运组数和各组的进水阀门,保证均匀分配各组之间的水量,为各工艺单元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有限,且水泵开停不可过于频繁,因此应根据实际来水量变化情况,确定水泵投运台数,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稳定运行。宜保持提升泵集水池高水位运行,减小提升高度、降低能耗。为避免水泵对应取水区域中泥砂沉积,应保证每台水泵的投运次数及时间基本相同。

5.9污水处理厂不仅应检测进出水水质,还应定期分析初沉池、生物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单元等工艺控制点相关参数,以便及时掌握各工艺单元的运行状况,提高出水水质稳定性。初沉池应定期分析其出水SS和BOD;生物池应定期分析污泥沉降指数、溶解氧、硝酸盐氮、总磷等;污泥浓缩池应定期分析进出泥含固率、上清液悬浮物浓度,对富含磷的污泥,还应分析上清液中的含磷量;污泥脱水单元应定期分析泥饼含水率和上清液悬浮物浓度。

5.10在格栅运行管理中,应控制栅前流速和过栅流速,使格栅尽可能地去除大块污物,并尽量避免沙砾等物质在栅前渠道淤积。流速控制范围应根据来水中污染物的组成如含砂量等具体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栅前流速应控制在0.4-0.8米/秒,过栅流速应控制在0.6-1.0米/秒。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调整格栅投运台数、调整总进水闸门开度等方式来控制流速。

栅渣量主要受栅条间距的影响,污水收集系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处理工艺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各污水处理厂的栅渣量均有规律可循,因此,污水处理厂应做好栅渣量记录和统计工作,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判断格栅、水泵等处理单元的运行状况。一般情况下,国内粗格栅的栅渣量为0.1-0.3立方米/万吨污水,细格栅的栅渣量为031.0立方米/万吨污水。同时,应注意观察栅前栅后液位差,及时清渣,保证格栅前后液位差小于0.3米,防止污水漫过格栅。

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时其预处理段一般一次建成,在投运初期其进水水量一般小于设计流量,部分砂沉积在格栅前后的渠道内,因此应定期检查栅前后渠道内的砂粒沉积情况,并根据沉砂的具体情况,及时清除;由于刮渣不到位,或者部分密度大的浮渣沉积在格栅前,应根据格栅井底沉积情况定期清理;由于沉砂池一般只能去除粒径较大的砂(如粒径大于125微米,去除率约85%,应定期清除其后续单元的沉砂。

如果格栅运行效果不理想或者小于栅间距的浮渣较多,则部分浮渣会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因此宜观察初沉池或浓缩池浮渣尺寸,并加以清理;如果沉砂池流速较低,经常有浮渣在此富集,则应观察沉砂池池面浮渣情况,及时清除;如果生物处理单元经常会出现生物浮渣和泡沫,则应定期清除以改善感官效果,保证出水水质。

平流沉砂池主要控制工艺参数为水平流速,其水平流速具体控制范围视来水中砂粒的粒径分配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控制在0.15-0.30米/秒。在调节水平流速时,应同时校核水力停留时间是否大于30秒,以保证除砂效率。

曝气沉砂池的运行管理主要通过控制曝气强度来保证除砂效果。一般情况下,气水比宜控制0.1-0.3立方米(气)/吨(水)。

旋流沉砂池应控制进水渠流速为0.15 - 0.6米/秒,确保小流量下沉积于渠道的砂能重新带入沉砂池中。对钟氏沉砂池,还应根据实际进水情况调节搅拌强度,以取得较好的除砂效果;对比氏沉砂池,应通过调节桨板与砂斗盖板的间距,以取得较好的有机物分流效果。

沉砂池应根据沉砂量及变化规律,合理控制排砂次数和排砂间隔时间。当沉砂池进水含砂量增加时应增加排砂次数,反之应减少排砂次数。如果排砂间隔时间短,排出的砂含水率高;如果排砂间隔时间长,排砂管有可能发生堵塞。当沉砂池刮砂机因故障或其他原因停止排砂时,应停止进水以防排砂管堵塞。

5.11混凝反应池运行应合理控制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梯度,以及反应时间和平均速度梯度,以保证反应过程完全、充分。实际运行中,应经常观察混凝反应池絮体状况,及时调节进水量及加药量大小,确保各池组负荷均匀,絮体状况良好。如果进水水质波动、工艺运行调整不及时等原因会造成反应池内积泥,长时间积泥会产生厌氧漂浮物,既影响混凝效果又影响美观,因此应定期清除混合反应池、配水池内积泥。

5.12初沉池应尽量高效地排出污泥,一般采用间歇排泥,应综合考虑污泥性质和污泥处理能力等因素控制排泥周期和每周期排泥量。如果初沉污泥因厌氧发酵而上浮,则应缩短排泥周期;如果污泥系统处理能力小,则应增加排泥次数,减少每周期排泥量。

二沉池一般采用连续排泥,应定期测定二沉池泥位,并核算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龄以确保其适当的

生物负荷。回流污泥浓度既影响二沉池沉淀效果,也会影响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回流污泥浓度。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剩余污泥含水率一般为99.1 %?99.6 %,生物膜法二沉池剩余污泥含水率相对较低,一般为98流右。

沉淀池的浮渣挂到浮渣斗可能造成堵塞,挂在出水堰口则会造成堰上负荷不均影响出水水质,因此应定期检查浮渣斗、排渣管道和堰口并及时清除浮渣。沉淀池出水堰上负荷是影响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参数,应定期检查每池出水堰出流是否均匀,应及时调整沉淀池的进水阀门和三角堰的水平度,以保证出流均匀。

5.13通过调节进水阀门或出水堰高度使各曝气池进水量均匀、负荷相近,从而保证微生物在营养均匀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同时,应调节回流污泥分配系统,确保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地接触和混和,保证处理效果。

曝气池正常运行时,活性污泥应为絮状结构,黄褐色,可闻到土腥味,吸附沉降性能良好,沉降时有明显的泥水分界面,镜检可见菌胶团生长良好,指示生物有固着型和匍匐型纤毛虫类,并有少量丝状菌。

5.14曝气池中产生泡沫的主要因素有:曝气方式、污泥停留时间、pH值、溶解氧和

污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等。泡沫会给运行管理带来一定影响:泡沫一般具有黏附性,常常会将大量活性污泥卷入曝气池的漂浮泡沫层,泡沫层在曝气池表面翻腾,阻碍氧气进入混合液,降低充氧效率;泡沫蔓延到走道板上,会影响巡视和设备维修;泡沫随风飘荡,将产生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泡沫随排泥进入泥区,干扰污泥浓缩和污泥硝化的顺利进行。消除泡沫的措施有:喷洒水、投加杀菌剂或消泡剂、降低污泥龄、减少回流厌氧上清液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根据泡沫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

5.15应根据工艺运行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整鼓风机投运台数等措施及时控制生化处理系统的曝气量。曝气池溶解氧通常控制在2-4 mg/l之间,末端不低于2 mg/l。

如果曝气池出现局部曝气不均匀的情况,可能是曝气头堵塞或脱落,可采用酸清洗堵塞的曝气头、更换损坏的曝气头、泄空反应池重新固定脱落的曝气头等措施加以解决。另外,应定期排放曝气器空气管线内的积水;空气湿度较大时,应增加排放频次。

5.16通过污泥沉降比(SV 一方面可了解污泥凝聚、沉淀性能,另一方面也可定量反映污泥浓度。SV30在15-30%之间时,活性污泥浓度一般为1500-3000毫克/升。

污泥指数(SVI)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和松散程度。良好的活性污泥其SVI

通常小于100毫升/克,如果SVI大于150毫升/克,则预示系统可能出现污泥膨胀现象。测定SVI时应注意污泥浓度和测定容器,只有在相同浓度和统一的测量容器中测定的SVI才具有可比性。

污泥膨胀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二是因粘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导致的非丝状菌性膨胀。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污泥膨胀: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药剂;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如投加絮凝剂硫酸铝等;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如投加粘土、消石灰等;为防止形成厌氧反应,可使污水常处于好氧状态,如进行预曝气或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DO fi,或加大

回流污泥量并在回流前进行再生性曝气,或降低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厌氧停留时间;水温小于15C易发生高粘性膨胀,水温大于20C易发生丝状菌膨胀,具备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可考虑调节水温控制污泥膨胀;污泥负荷超过0.35 kgBOD s/kgMLSS- d时,易发生丝状菌膨胀,可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控制污泥膨胀;另外,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可控制高粘性膨胀。

5.18可通过调节各组浓缩池进泥阀门的开度,保证各组均匀进泥。当处理对象为初沉污泥和活性污泥时,应保证两种污泥混合均匀,防止形成密度流扰动污泥层,影响浓缩效果。浓缩池连续进泥时浓缩效果较好,且运行工况较易控制,当污泥量小或处理初沉污泥时也可采用间歇进泥。

适当高度的稳定污泥层是保证浓缩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浓缩池应尽量采用连续排泥方式运行,以利于形成稳定的污泥层。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条件限制(如后续处理单元

的处理能力有限)只能采用间歇排泥时,间歇时间不宜超过6-8小时,以避免把浓缩池作

为贮泥池使用。

在日常巡检中,可通过观察上清液中携带悬浮物的情况,判断固体表面负荷是否过大或发生短流。

5.19各滤池均匀配水才能确保各池负荷均匀分配。各组滤池应轮流进水,避免出现有些池组进水频次过多,砂粒截污能力下降;有些池组进水频次不足闲置,影响整体运行效果。应根据来水水质情况和滤池运行状况调整反冲洗周期,来水水质及运行状况较好时,可适当延长反冲洗周期,反之亦然。同时,应根据出水水质及水头损失调整滤池反冲洗强度,若滤池过滤周期缩短,出水水质变差,则应适当加大反冲洗强度。反冲洗强度最大值不应超过设计上限。

5.20目前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消毒工艺有加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加氯消毒应根据出水水质和环境要求决定加氯时间和加氯量。当夏季水温高,余氯消耗大;污水pH值大于7.4,次氯酸被次氯酸离子取代导致消毒效果下降;污水中含有干扰氯气消毒效果的有机物等情况下,为保证消毒效果应提高加氯量、延长接触时间。另外,液氯消毒工作环境温度宜控制为15C --25 C,如高于25C,液氯容易气化,加氯设备的各连接处和出氯阀等处容易漏氯,还容易导致瓶内压力增大,造成安全隐患;如低于15C,就会在氯瓶外壳结霜,易阻碍液氯的正常挥发。室外使用液氯的场

所,特别是环境温度很高时,应设置遮阳防雨棚降温,并防止出氯阀淋水受腐蚀。

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时污水透射率应〉30% (T254、1cm、SSC 30mg/l、CODc氏60 mg/l、BOD K 20 mg/l、紫外剂量(8000h)> 15mJ/cn i>灯管使用寿命〉8000小时。透射率受进水SS浓度、套管的清洁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定期清洗套管;紫外灯管属消耗品,为确保消毒效果应定期更换;为保证紫外线消毒渠的安全运行水位,在低水位时应关闭灯管,否则灯管干烧损坏设备,而低水位一般发生在水量较低(如凌晨)时,为减少运行管理员工的劳动强度,建议使用自动控制系统。

5.21在运行管理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臭气产生量:在满足工艺要求条件下,保持足够的溶解氧,防止出现缺氧/厌氧状态;维持管道、沟渠内足够的流速,防止污泥沉积;定期(特别在放空时)冲洗渠道、池壁,防止污泥累积;定期清除浮渣和浮泥。

5.22生物除臭滤料湿度应维持在60鸠上,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可通过控制喷淋强度和周期来维持生物除臭滤池的湿度。NH和HS等物质氧化分解时会使pH值降

低,将影响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效果,可用出厂水喷淋或加入pH缓冲剂来稳定滤池pH值。随着滤料附着的生物膜数量变化,滤料阻力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记录滤池的阻力,判断滤料通气情况,如果阻力过大,则应增大喷淋或者翻新滤料。另外,还应定期分析进出气H2S浓度,监控生物除臭系统的运行状况。

化学除臭是通过化学吸收和化学氧化来完成的,一般采用两级或者三级洗涤塔串联,每级的停留时间约为2秒。第一级为酸洗塔,pH值控制在2.0-3.0之间,用于去除氨气和胺;第二级为碱洗/氧化塔,pH值控制在8.5-11.0,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600-900毫伏,主要用于去除硫化氢和含硫化合物;第三级为中和塔,pH值控制在9.0以上,用于

进一步去除含硫化合物,同时吸收氧化剂次氯酸钠。因此,化学除臭的工艺调控主要是维持每级反应塔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是通过控制余氯值来实现的,应根据臭气浓度,调整补水频率和时间,以维持一定的余氯值(通常为 1.0-

1.5mg/L,但对于较低臭气浓度的情况,如深圳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除臭,通过控制余氯值0.2 -

1.0mg/L,也可达到合格的除臭效果)。在化学除臭塔的运行过程中,为了节约节省运行费用,喷淋水需循环利用。

5.23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和控制正确的加药量是污泥脱水的关键环节,絮凝剂种类和投加量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和泥饼含水率等因素,通过烧杯试验确定。当加药量不足,调质效果差,导致泥饼含水率高;当加药量过大,不仅增大了处理成本,且使污泥粘性增大,导致脱水机效率下降。

脱水机的污泥处理能力有进泥量和进泥固体负荷两个指标。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厂,进入脱水机的污泥含水率基本稳定,因此,通常以进泥量来衡量脱水机的处理能力。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通过调整进

泥泵的流量来控制脱水机的污泥处理能力,并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及时调整脱水设备的运行参数:如对带式脱水机调整带速和滤带的张力;对离心脱水机,调整转速和差速等。

5.2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处理

厂污泥脱水后含水率应小于80%为保证泥饼不在污水处理厂堆积,污水处理厂泥饼清运能力应不小于每天的泥饼产生量。可采用卫生填埋、干化、焚烧和农用等方式妥善处置泥饼,以达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5.25应根据化学药剂的种类、性质选择不同的贮存方式,并根据各类药剂的有效期和用量决定贮存量。有的药剂,如胶体溶液存放时间过长将形成冻胶状体,导致絮凝效果降低,甚至失效,所以运行中应坚持“先存先用”的原则。

5.2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处理

厂出水作为水资源用于农业、工业、市政、地下水回灌等不同用途时,还应达到相应的

用水水质要求,不得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国家对城市污水再生利 用相关水质标准如下: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景观环境用水质》(GB/T 18921-2002); 地下水回灌水质》(GB/T19772-2005);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2); e)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f) 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回用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印发的《城市污水再

生利用技术政策》的相关要求。

6设备及设施管理

6.1设置专门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 的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检查、巡视考核办法,是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良 好设备性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合理使用设备的保证。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新购置设备的开箱检查、安装、验收、试运行,设备的初期管 理、运行管理、档案管理、资产管理、备品管理、库房管理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等相关制 度。设备运行管理应制定操作、保养和维修规程,并根据设备性能制定合理的大修计划

设备操作规程是根据设备特性和结构特点,对操作设备做出的规定。其内容一般包 括:设备使用的工作范围和工艺要求;使用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技能和岗位责任,必 须掌握的技术标准,必须遵守的各种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或检查设备必备的工器具 等。操作规程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应示于明显位置。

岗位责任制是明确设备操作、维护维修、设备管理岗位责任的制度。操作岗位应建立 设备操作、维护专人负责制,并实行点检制及交接班制度。维护维修岗位应建立区域负责 制、巡回检查制、重点设备定检制等。财务、企管、劳动安全、培训、质量等部门涉及设 备管理的岗位,都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6.2岗位操作人员应通过岗位培训,熟练掌握“三好” “四会”内容。三好即管好、 用好、修

好。管理好设备是指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批准不准其他人 操作使用;附件、零部件、工具要保持清洁,不得遗失。用好设备是指严格遵守设备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合理润滑,并做好交接班记录和认真填写规定的记录。修好设备是指严 格执行维护规程,掌握设备性能操作原理,及时排a)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b)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c)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d)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除故障;配合检修人员检修设备并参加试车验收工作。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会使用是指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学习和掌握操作规程,操作技术熟练准确。会保养是指学习和执行维护、润滑要求,按规定进行清扫、擦洗,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会检查是指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了解工艺标准和检查项目,根据点检的要求,对设备各部位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判断;能鉴别出设备的异常现象及发生部位。会排除故障是指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能完成一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的排除。

持证上岗主要是指持有上岗证或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相应岗位工作。上岗证就是经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后颁发的同意在相关岗位上工作的证件,不分级。

劳动部有关文件规定与污水处理行业相关特殊工种操作上岗证有: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就业准入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分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87个职业目录。与污水处理行业相关职业主要有:车工、焊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机修钳工、精密仪器仪表维修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电气设

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化学检验工、沼气生产工等工种。

公安部门对加氯间操作工颁发剧毒化学品操作上岗证。

6.3为了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厂设备运行现状,维修人员了解设备结构,易于拆装、检查和跟踪排除故障;设备管理人员掌握设备效率、精度、性能,应及时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技术档案。

设备档案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

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

而建立的档案资料。设备使用部门要为每台主要生产设备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卷目、编

号、分类、整理应符合档案主管部门规定。精密、大型、重型、稀有、关键设备及进口设

备的档案,要进行重点管理。

设备档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2).设备购置合同;3).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4).自制专用设备的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5).检验合格证;6).设备装箱单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包括随机备件、附件、工具等资料);7).进口设备索赔资

料;8).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9).设备使用初期管理记录;10).设备登记卡片;11).开动台时记录;12).使用单位变动情况记录;13).设备故障分析报告;14).设备事故报告;15).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16).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17). 大修竣工验收记录;18.)设备改造记录;19).设备封存(启和)单;20).设备报废记录;21).其它。

6.4 预防性维修是指在设备故障发生前,为排除故障隐患所进行的维修。故障维修

又称为事后修理,即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精度不满足规定要求时所进行的非计划性修

理。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相结合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

6.5 大修通常是指按计划对设备整体定期进行恢复性的修理。修理时应将设备大部或全部解体,修复基准件,修复或更换磨损的全部零部件,同时检查、修理、调整设备的电气系统,全面消除故障和缺陷,并进行外部喷漆,以恢复设备规定的精度、性能和外

观。一般设备运行到8,000小时至10,000小时或突然出现无法运行的重大故障时,就必须对设备进行大修。

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主要零部件、基准件和需要更换的其它零

件。当设备运行到1,500小时至2,500小时或设备局部出现较大故障时,要对设备进行中

修。

小修是按照设备定期维修规定的内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拆卸有关的零部件,检查、修复、调整或更换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

6.6 机器设备、生产装置的报废可参照如下条件:

(1)使用年限已满,丧失使用效能,无修复价值的;

(2)使用年限未满,但因生产条件改变,已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

(3)使用年限未满,但缺乏配件无法修复使用的;或产品使用多年,修理费在产品价值50%以上。

(4)固定资产因受自然灾害毁损无修复使用价值的;

(5)城建规划,必须拆除且再无利用价值的固定资产;

(6)装置更新改造必须拆除更换的;

(7)因技术落后必须淘汰的;粗制滥造、质量低劣,耗能很高(与国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标准比较或与国家同类产品比较高于15%以上)、不符合国家、国务院有关

部门制定的标准。

(8)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环保部门鉴定,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又不能修复利用的;

(9)整套设备拆除时不能利用的部分;

(10)其他符合报废条件的机器设备、生产装置:

a)不符合国家标准,需强制报废的。

b)保管不善、缺套残损、严重失修或超过规定的存放期限,已不能再使用的。

c)产品设计不合理、工艺不过关、无法改作他用和无改制经济价值的专用设备或非标

准设备。

d)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房屋、建筑物的报废可参照如下条件:

a)由于整体规划或阻碍交通要道的房屋建筑;

b)年久失修,承重墙风化,结构强度不符合抗震标准,也不能修复的房屋建筑;

c)地质条件或自然灾害,损坏严重有倒塌危险的房屋建筑

设备设施报废可参照如下程序:

设备设施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会同财务、技术部门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后作出评估,然后安排资金由指定部门进行设备设施报废、设备的更新和设施的重建等工作

6.7 设备分类方法一般采用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此法的要点是把企业的物资按其金额大小划分为A、B、C三类,然后根据重要性分别对待。

A类物资是指品种少、实物量少而价值高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70%而实物量不超

过20%

C类物资是指品种多、实物量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10%,而实物量不

低于50%。

B类物资介于A类、C类物资之间。其成本金额约占20%,而实物量不超过30%。

设备台帐即设备明细记录表,是掌握设备资产状况,反映企业设备拥有量及其分布变动情况的主要依据。设备台帐分三类,设备序号帐、设备分类帐、分车间(使用单位)帐。对精、大、稀、重设备,进口设备,自制设备等可另行分别编制专用台帐。对不够条件列为固定资产的简易设备,应建立简易设备台帐”。设备台帐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编号、购入日期、生产厂家、价格、型号、开箱验收记录、维护维修记录、使用记录、计量检定计划和记录等。使用记录必须由使用人填写,详细记录日期、开机时间、使用人以及其他相应信息。

设备润滑“五定”是将日常润滑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做好设备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其内容是:

(1)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实施定点给油。

(2)定质:确定润滑部位所需油脂的品种、牌号及质量要求。所加油质必须经化验合

格。

(3)定量:确定各润滑部位每次加、换油脂的数量,实行耗油定额和定量换油。

(4)定期:确定各润滑部件加、换油脂的周期,按规定周期加油、添油和清洗油。贮油

量大的油箱,按规定周期取样化验。

(5)定人:确定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润滑部位加油、添油和清洁的分工,各

负其责,共同完成润滑。

在做好重点关键设备维修保养的同时,还应做好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设置

专责管理人员,建立备品清册,掌握备品备件的数量及其动用补充情况。第二,要保证重点关键设备、非标和采购期较长设备的备品备件,以确保正常生产的需要。第三,应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已淘汰设备的备品备件,更换损坏的备品备件。第四,要确保专用工具齐全、完好。

6.8三级巡检是指将设备巡检按三级进行安排,部门负责人和专业工程师为一级巡检人员,重点巡检关键和核心设备;班组技术员为二级巡检人员,对所有相关设备进行巡检;值班人员为三级巡检人员,按要求不间断巡检。

一级维护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协助,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毛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二级维护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协助。二级维护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的技术状况达到完好标准的要求。

设备事故报告制度应明确界定事故等级,并严格规定上报程序。

设备事故是指工业企业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行为或事件,其划分标准由国家、省行业主管部门规定。设备事故通常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参照《广州市工业企业设备事故处理规定》,一般事故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至20万元的,由企业自行处理;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分别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不含20万元)至100万元的和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不含100万元)以上的,由主管部门统一处理。

企业发生设备事故,必须做好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工作。企业发生一般事故,应及时处理,尽快恢复生产;发生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必须注意保护现场,积极米取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事故扩大并做好善后工作。如情况紧急、保留事故现场会引发事故扩大、损失后果严重时,可采取现场录像、拍照、绘图等相应措施,并做好事故重要迹象、物证记录后,可进行事故现场清理。发生重大设备事故的企业,应在4小时内电话

报告企业的相关主管部门;发生特大设备事故的企业,应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相关主管部

门;并在12小时内向上述部门报送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二)设备名称、型号、投产时间、原值、制造厂家;(三)设备损坏情况;(四)设备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及原因初步分析;(五)事故处理措施和实施情况;

(六)事故调查小组人员组成名单;(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事项。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按有关规定,同时报市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因设备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的,应按有

关规定报市有关部门。

工单管理是设备设施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实施大中修、维修维护等工作前,必须制定工单,工单应列明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其内容通常包括工作步骤、工作进度、人员、材料、工具、费用、设备、图纸、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故障分析、责任划分和设备缺陷管理等信息。

6.10 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当水泵、污泥泵的电压超过或低于《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 90)规定的额定电压允许误差时,应停止运行,检查供电设备。当水泵、污泥泵的叶轮被杂物缠绕或轴承损坏,会造成电流过高;当潜污泵的叶轮脱落、未带负荷运行,或管道泵的管道中进入空气或爆管,会造成电流过低;当机电设备基础松动、轴承损坏或产生共振,会造成异常的噪音或振动,应停机检查或维修,及时排除故障,以免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

6.11 应检查干式水泵和污泥泵的填料,当填料压得太紧,会增大磨损,同时填料盖发热;当压得不紧,则滴水不正常。水泵停止运行时,如果阀门关闭缓慢,可能出现水锤现象;轻者造成管道基础松动、管道与阀门接头震动,重者导致管道破裂,甚至损坏阀门或水泵,因此应避免水锤现象。

为防止泵内留有沉积物,可能导致再次启动时负荷过大、损坏水泵,应轮换使用潜污泵。

6.12 除砂机长时间不运转时,池内积砂会掩埋除砂泵,导致除砂泵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造成除砂设备损坏,因此除砂机械应每日至少运行一次。

6.13 搅拌器和推流器运行时,应定时检查记录电流、电压数据,通过观察水流是否有旋涡,运转声音和牵引钢丝绳振动是否正常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搅拌器和推流器吊出水面后主要检查牵引钢丝绳、电缆和叶轮是否磨损、有无杂物缠绕,电机绝缘和密封是否正常,轴承是否损坏。

6.14 操作人员巡视鼓风机和曝气机间隔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小时。为防止设备带病工作,造成更大的损坏,必须在故障排除后才能开机运行。

6.15生物池长期运行,死角会大量积泥,影响有效容积,每年应至少清除一次。在生物池放空检修时,应同时对池内一般钢部件进行防腐处理,并做好空气管路和各种阀门的防漏和检修工作;应经常开启曝气器的泥水排放管,以防止曝气器堵塞;各类曝气头堵塞或损坏时,会造成局部供气量减小、或大气泡溢出,应及时检修或更换,防止供氧不足或空气流失,避免能源浪费。

6.16刮(吸)泥机和污泥浓缩机行走速度过慢过快或刮吸泥不及时,易造成刮

(吸)泥机和污泥浓缩机走偏,导致设备损坏。此外,刮(吸)泥机和污泥浓缩机行走过慢会出现过载的情况,行走过快池面会出现细小悬浮物,影响沉淀和浓缩效果。

根据实际情况,应及时更换刮(吸)泥机电刷、橡胶板等易损件,保证刮(吸)泥效果;定期检修行走机构、电器设备,使其接触牢固,保证安全可靠、绝缘良好。刮

(吸)泥机的水下部件日常不便检查,存在隐患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清理二沉池时,应同时检查水下部件,保持吸泥管路畅通及刮泥板与池底地面的间隙在正常范围内。

6.17电动机运行中的检查应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保持清洁,不得有水滴、油污进入电动机。

(2).电流和电压不应超过额定值。

(3)轴承温升应正常、无漏油、无异声。

(4)电动机温升不应超过允许值。

(5)电动机在运行中不应有碰擦等杂声。

(6)绕线式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接触应良好。

(7)电动机的散热应良好。

(8)冷却系统应正常

对于电缆定期检查与维护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敷设在地下的电缆线路,应查看路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及路线标桩是否完整无缺。线路上面不能堆有杂物。

(2)进入房屋的电缆口处不得有渗水现象,电缆隧道及电缆沟内不应有积水、积灰或杂物。

(3)电缆沟壁无裂缝、塌陷、漏水现象。

(4)电缆放置平稳,无挤压、鼓包现象。

(5)电缆及接线盒不漏油、沥青不脱落、外皮无损伤、接地良好。

(6)电缆密集的地方无火花放电现象

6.18

a)采用液氯消毒的加氯间消毒设备管理维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加氯间的各种设备、管道闸阀,应有专人维护;所有金属部件都应定期做防腐处理;氯瓶入库贮存前应对其仔细检查,确认无漏氯部位后方可入库;入库的氯瓶应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并做到先入库先使用。

b)采用紫外线消毒的,应定时巡视、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电流、电压是否正常、灯管等是否能正常运行。;应定期自动或人工清洗灯管、及时更换损坏的灯管;应确保空调有效的工作,保证整流器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

c)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按使用原料不同,分为化学法和电解法两种。两种方法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