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务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

第一章绪论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有关内容。

[学习目标]:了解、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有关内容,为本课程乃至本专业的理解性学习打下全局性(整体性)、工具性的必备基础。

[学习重点]:会计核算的13项一般原则、会计(六个基本)要素及其特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介绍、阐述工商行业的财务会计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本课程教材的编写与教学的组织按“会计六要素”的思路展开;

第一节会计与财务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社会环境与现代会计的分野对于这一内容,不作要求。

◆本课程的鲜明特征是“内容多且更新快”、“较复杂”、“能操作”、“能理解”;

◆课程学习任务是掌握工商行业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并在学习中注重会计学习方法的发现、总结与运用。

二、课程的重、难点

第一章各节的理论性都较强,因而都是难点,其中,第四节和第五节是重难点。

第二章比较容易,其各节都不是重难点。

第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之一,其中,第一节和第四节是重难点,第二节是重点。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财务会计应向谁提供什么财务信息。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西方有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两大学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有具体规定。

第四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之一,其中,第三节、第四节和第七节是重难点。第五章是本课程的难点章之一,其中,第二节是重难点,第三节和第四节是难点。

第六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之一,其中,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难点,第四节和第六节是重点。

第七章比较容易,其各节都不是重难点。

第八章的第五节中的“增值税”是重难点,对第七节不作要求。应该指出,在本第八章之前的第二、三、四等章中,就大量地、经常地涉及到“增值税”这一本章乃至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为了使大家理解、掌握第八章

之前的各章涉中及“增值税”的大量经济业务的核算,我们将本章第节

五中的“增值税”提前于第一章之后、第二章之前进行学教。

(一)西方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会计应向(全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经管责任学派认为财务会计应向企业所有者提供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受托经管责任完成情况的财务信息。

第九章的第三节和第六节是难点。

第十章的各节都不是重难点。对该章的三个附录不作要求。

第十一章第一节是重难点,第二节是重点,对第四节和附录不作要求。

本教材观点为上述两学派融合的“有效管理信息论”:即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决经”两大学派既有融合的可能,又有融合的必要;因而财务会计的目标应是“为现在的和潜在的使用者提供受托经管责任和决策有用信息”。

第十二章第一节是难点,第三节是重点。

第十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之一,其中,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难点。对本章的二个附录不作要求。

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不作要求。

第十六章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点,第四节是难点。对第六节和附录不作要求。

三、本课程学习要求

◆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心协力;困难前同舟共济。

◆课前预习好;课堂参与、思考好;课间重难点问题复习好;课后作业独立完成好;会计学习方法总结好。

(二)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进行法制、财政、税收、货币、产业、福利等宏观调控方面的)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客户、职工、社会公众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企业发展战略、职能管理、信用风险等方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显然,这是采用“决策有用学派”观点。

应该指出,对于第一节会计与财务会计目标,只要求了解上述本教案的这些内容,本节教材所作深入的、理论性强的介绍,不列入考试范围。

第二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在财务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基础性作用。

四、本课程学习动力

除为本专业及工作打基础之外,还有取得“一证三师”,即取得从业资格的“会计证”和技术职称的“(高级)会计师”、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以及行政职务的“总会计师”与财务总监。

一、会计确认

(一) 会计确认的涵义与层次

财务会计的确认有“财务会计的初次确认”和“财务会计的再确认”二层次,前者即企业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能否记入、以何会计科目(帐户)记入、何期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确定,解决“记录”问题;后者即帐簿信息能否输出(揭示)、以何报表项目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确定。

五、课程学习方法推介

1.专业学习方法

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解法(如会计原则理解法);

②会计公式理解法(适合于所有结构特殊的帐户等);

③“证-帐-表”总思路理解法;

④(单笔整体)会计分录助记法;

⑤单个丁字账上考察(计量)法;

⑥多个丁字帐联系考察法(丁字帐图示法);

(二) 会计确认的标准

1. 可用货币计量:

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能否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确定标准。

帐簿信息“能否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确定标准。

2. 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特性:

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以何会计科目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确定标准。

帐簿信息“以何报表项目输出(揭示)”于财报的确定标准。

⑦静态与动态(会计要素、会计公式、帐户指标、会计报表等)、流动与非流

动(会计要素分类、会计报表项目等)、货币与非货币考察法;

⑧两方(会计等式、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两方)考察法;

⑨经济业务图示法;

⑩相关会计主体核算联系考察法。

3. 以权责发生制为时间基础:

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何期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确定标准。

帐簿信息“何期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确定标准。

2、一般学习方法

包括定义要点法;整体考察法;难点分解法;问题实质(关键)法;类比法;图表比较法;多角度考察法;归纳法;规律总结法;习题精练法;触类旁通法等。

4. 客观性: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客观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确定标

准。帐簿信息“客观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确定标准。

5. 合法性: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合法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

确定标准。帐簿信息“合法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确定标准。

6. 相关性:经济业务及其产生的经济数据“相关记入”复式簿记系统的

确定标准。帐簿信息“相关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确定标准。注:1—3为“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基本的确认标准”;4—6则为“解决会计监督问题”的“补充的确认标准”。

例:“某企业某年元月通过开户行预付全年的财产保险费12万元”这一经济业务。

六、本课程教材的特点:“新、详、全”

七、本课程参考书籍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②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

二、会计计量

(一) 会计计量的含义:

经济业务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以何(货币)金额记入复式簿记系统、帐簿信息以何(货币)金额输出(揭示)于财务报告的计算与衡量。

注意:P24顺数第十七、十八行的一句和P25顺数第五、六行的一句。

③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

(200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3月。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1992年—2002年制定、修订的近20个会计准则及其“指南”与“讲解”。(学员们可结合自己的会计专业水平和工作实际选购)

八、本课程考试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业务题(含计算、会计分录)。

上面是对本课程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所作的简单说明。

(二) 会计计量的构成要素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等三个构成要素。

1. 会计计量尺度

会计以货币量为主要计量尺度(记录、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货币量、实物量、劳动量中选择货币量为会计的主要计量尺度;二是也用实物量、劳动量等非货币计量指标,乃至诸如

企业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情况的好坏、企业雇员素质的高低等非计量指标

作为会计计量的重要补充。

2. 会计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有名义计量单位(或变动的计量单位或不相同购买力计量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计量单位(或不变的计量单位、固定的计量单位、相同购买力计量单位)等两类。

应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把握上述会计计量单位的类别。

例如:B企业在年初物价指数为100时以200万元的价格购入一台机器,而年末物价指数为110时以330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一台设备。

此例中,如果考虑购买力变化地将某一时期的(固定资产)货币量经调整后与另一时期的(固定资产)货币量相加得出固定资产总额[200×110/100(年初的200万元调整为按年末购买力计量单位表示,且为220万元)+330=550;或200+330×100/110(年末的330万元调整为按年初购买力计量单位表示,且为300万元)=500],则采用的会计计量单位是一般购买力计量单位(固定资产总额都按年末或年初的购买力计量单位表示);

否则,如果不考虑购买力变化地将某一时期的(固定资产)货币量不经调整后与另一时期的(固定资产)货币量相加得出固定资产总额[200+330

=530],则采用的会计计量单位是名义计量单位。

现行各国会计实务普遍采用的会计计量单位是“前者”。因前者符合“币值不变假设”且可简化计量工作量。

3.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净)流入的现值等五种。我们可结合实例从“时态”、“交易类型”和“投入产出类型”等方面进行把握。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是过去的时态、实际的交易、购取的投入产出类型。如:“某企业1999年购入A设备共实际支出100万元”,则该A设备的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就是100万元。

◆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是现在的时态、假设的交易、购取的投入产出类型。如:“目前购入上述A设备需要支出130万元”,则该A设备的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就是130万元。

◆现行市价是现在的时态、假设的交易、出售的投入产出类型。如:“某企业持有短期股票投资若干股,其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00万元”,则该短期股票投资的现行市价就是100万元。

◆可实现净值是现在的时态、假设的交易、出售的投入产

出类型。如:“某企业2001年末‘库存商品’帐户余

额为1000万元,其估计售价、估计销售税费分别为1200万元、250万元”。则该库存商品的可实现净值就是 950万元。

◆未来现金(净)流入的现值(或收益现值)是未来的时态、假设的交易、出售的投入产出类型。如:“某企业于2002年10月6日取得面值为100万元的‘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该债券未来收回债券本金与利息的现值为110万元。”则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的未来现金(净)流入的现值(或收益现值)就是110万元。

按先后顺序,上述五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客观性依次递减,而相关性则依次递增。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十款)规定采取“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会计计量属性”。

三、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

会计确认着重解决财务会计的定性问题,是会计计量的前提;而会计计量着重解决财务会计的定量问题,是会计确认的结果或继续。

应该强调指出,本课程后述的“编制会计分录的‘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正是以此“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为理论依据的。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已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进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教学。在这里,对“货币计量假设”作一简要补充:

“货币计量假设”包含如下三层含义:

①会计以货币量为主要计量尺度(记录、报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货币量、实物量、劳动量中选择货币量为会计的主要计量尺度;二是也用实物量、劳动量等非货币计量指标,乃至诸如企业新产品开发与研究情况的好坏、企业雇员素质的高低等非计量指标作为会计计量的重要补充。

②多种货币并存的单位,应选取其中的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③人为假设主要计量尺度——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币值不变假设”。应该指出,在此“币值不变假设”下,“会计计量单位”必然为“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因为在“币值不变假设”下“不同时期”的“货币计量单位”肯定会不经调整地相加,而且这样相加有意义。

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所作的必要补充。

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特性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对于第四节和第五节,已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学习。应该指出,这两节内容都十分重要,应重点掌握。其中,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本课程乃至本专业理解性学习的工具性的经常涉及的知识。

对于这一节内容,应结合本课程后述“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深入理解、切实把握客观性原则(可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稳健(保守)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

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在这里,对稳健(保守)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强调、补充介绍如下:

1、稳健(保守)性原则

稳健(保守)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应持保守主义立场,在公式“资产(一般对会计信息提供者有利)+费用(不利)=负债(不利)+所有者权益(有利)+收入(有利与不利)”中,不得少核算或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不得多核算或不得多计资产与收入;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或核算。

例如,《企业会计制度2001》规定,企业应该在期末时对“应收帐款”和“其它应收款”计提“坏帐准备”。这就是运用“稳健(保守)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企业还应该在期末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备。这些都是运用“稳健(保守)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应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其后,如该资产发生减值,则应按《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计提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此类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之外,会计主体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本原则本身的依据是历史成本“有依据可查核、易确定易取得、比较可靠”或“客观性较强”。

例如,短期股票投资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该短期股票投资的入帐价值;但在期末时,如果该短期股票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则该短期股票投资应改以“市价”作为入帐价值。

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量),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充分准确严格的或适当简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如果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重要,经济业务所涉及的金额较大,经济业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较大,则应对该经济业务采取充分准确严格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否则,则应对该经济业务采取适当简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

如果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重要,经济业务所涉及的金额较大,经济业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较大,则应对该经济业务采取充分准确严格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否则,则应对该经济业务采取适当简化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

例如,企业财务报表中各报表项目的排列先后、各报表项目在详略程度上的安排、得出报表项目金额的会计核算方法、附表的安排以及附注的安排等,都充分、具体地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以上是对第四节和第五节所作的强调和补充。

第二章前奏增值税

如前所述,第八章第五节中的“(P325-335)增值税”是第八章乃至本课程的重难点,由于在第八章之前的第二、三、四等章中,就大量地、经常地涉及到“增值税”第八章乃至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为了使大家理解、掌握第八章之前的各章中涉及“增值税”的大量经济业务的核算,我们将第八章第五节中的“增值税”提前于此第一章之后、第二章之前进行教学。

一、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或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对于增值税概念,应把握增值额、纳税义务人、流转税等三个概念要点。

增值税概念中所涉及的“增值额”是指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即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因销售应税商品或提供应税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大于其购进商品或取得劳务时支出的金额的差额。例如,A商店96年3月销售收入、购货成本分别为100百万、80百万元,则其增值额为20百万元。

我国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即工商企业)、在我国境内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为便于记忆,可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简要地表述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增值税应税货物和劳务的‘销(受)加进者’”。

应该指出,94年之前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主要是工业企业,但是,鉴于增值税本身在征税机制上的科学性,为了体现增值税在生产经营更大范围内普遍适应原则,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扩大了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覆盖范围,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定为上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增值税应税货物和劳务的‘销(受)加进者’”。

我国税法进一步规定,按经营规模大小(即“年销售额”)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类。每一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类别具体由纳税人的主管税务机关认定。

应该明确的是,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帐户设置与会计分录等增值税的会计核算都因增值税的这二类纳税义务人而不同。

二、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的计算

某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不含税销售价款×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含税销售价款÷(1+税率)]×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对于上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我们指出如下四点:

①实际工作中,“当期销项税额”需要通过“当期不含税销售价款×增值税税

率”或“[当期含税销售价款÷(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的具体计算才能得出。其中,“增值税税率”可能是17%的基本税率,或13%的低税率,也可能是0%的零税率;由于增值税是增值税税额在计算应纳税额的不含税销售价款之外的“价外税”,计算“当期销项税额”的“被乘数”是“当期不含税销售价款”而不是“当期含税销售价款”。

例如,“A商店向丁个人销售服装一套,不含税销售价款、含税销售价款分别是100元、117元,增值税税率为17%”,这一业务中,A商店因这一销货业务而增加的“当期销项税额”需要通过“不含税销售价款100元×增值税税率17%=17元”或“[含税销售价款117元÷(1+增值税税率17%)]×增值税税率17%=17元”的具体计算才能得出。

②实际工作中,“当期进项税额”可通过“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扣税凭证”直接获得,不需要通过“当期不含税购货价款×增值税税率”的具体计算。例如,“A商店购货的不含税采购成本为80元,从销货企业取得的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额为13.6元”这一业务中,A商店因这一购货业务而增加的“当期进项税额”可通过“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获得为13.6元,不需要通过“当期不含税购货价款80元×增值税税率17%=13.6元”的具体计算。

应该强调指出,上述公式中,“当期进项税额的抵扣”务必要以从销货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海关取得的‘增值税完税凭证’、收购废旧物质和农产品的‘收购凭证’或从交通运输企业取得的‘运费结算单据’等“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为依据。

实际工作中,能提供这些“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扣税凭证”的增值税纳税义务人,一般都是经营规模较大、会计核算健全。正因为如此,我国税法以“经营规模大小(即‘年销售额’)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为标准,将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分为“因经营规模大,会计核算健全,而能提供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以至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一般纳税人”和“因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而不能提供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以至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小规模纳税人”。

③上述计算公式属于“扣税法”而不是“扣额法”,仍体现了“增值税对增值

额征税”的特点。上述“A商店购货的不含税采购成本为80元,从销货企业取得的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额为13.6元;

而且,A商店向丁个人销售服装一套,不含税销售价款是100元,增值税税率为

这两笔经济业务中,虽然A商店因这两笔购销货业务而增加的“当期应纳税额”应采用“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价款100元×税率17%-当期进项税额13.6元=3.4元”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而不采用“应纳税额=增值额‘100-80’×增值税税率17%=3.4元”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但这两个计算公式所计算的结果必然都是3.4元。因此,上述计算公式属于“扣税

法”而不是“扣额法”,仍体现了“增值税对增值额征税”的特点。(实

际工作中,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采用“扣税法”而不采用“扣额法”

的原因是“扣税法”比“扣额法”更容易操作)

17%”。

④上述A商店的两笔购销货业务一例中,A商店所购进的不含税进价为80元的货物,只要本期购进了,不管这一本期购进的货物在本期出售与否、出售多少,这一本期购进的货物的增值税额13.6元,可在本期全额抵扣。由此可知,上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采用的是“购进(非实销、非实耗)扣税法”。(这是因为,实际工作中,“购进扣税法”比“实销、实耗扣税法”更容易操作)。

例如,P327例2的两笔购货、销货业务增加的“当期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价款60万元×税率17%-当期进项税额6.8万元=3.4万元”。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某期应纳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价款×征收率

=[当期含税销售价款÷(1+征收率)]×征收率

对于上述“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我们指出如下三点:

①公式中的“被乘数”仍是“当期不含税销售价款”或“[当期含税销售价款÷(1+征收率)]”而不是“当期含税销售价款”。这是因为无论针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针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总是增值税税额在计算应纳税额的不含税销售价款之外的“价外税”。

②实际工作中,“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中绝对不能进行“当期进项税额的抵扣”,即使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完税凭证”、“收购凭证”或“运费结算单据”等“增值税扣税凭证”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而不能提供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以至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③在上述“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中绝对不能进行“当期进项税额的抵扣”的规定下,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要“具有相同的税负水平”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中的“乘数”不能仍然是“增值税税率”,而应是小于“增值税税率17%或13%”的“增值税征收率6%或4%”。

④采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某期应纳税额”,简便、易操作,仍体现了“增值税对增值额征税”的特点。

例如,P335例7的两笔购货、销货业务增加的“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含税销售价款90000元÷(1+征收率6%)]×征收率6%=5094.33元”。

三、增值税的核算

1. 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核算

(1) 帐户设置:在增值税核算上,一般纳税人企业开设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应是具有五借方专栏、四贷方专栏的多栏式明细帐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五借方专栏包括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月未)转出未交增值税;

四贷方专栏则是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月未)转出多交增值税。(各专栏的核算内容见《企业会计制度2001》)。其中,要求掌握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等四个专栏。

(2) 帐务处理举例

◆举例一(改见P327例2)

①丙服装厂(一般纳税人)本期从乙布料厂购进布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其价款40万元,增值税额6.8万元,已收到开户行的付款通知但货物尚未入库;(入库、生产领用业务略)。

②该企业本期向丁等个人销售服装,不含税价款60万元,增值税率17%,款

收入行。

③该企业全部上交本月增值税3.4万元,已收到开户行的付款通知。

对于这一组经济业务,丙服装厂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①借:物质采购4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000

贷:银行存款468 000

②借:银行存款70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000

③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34 000

贷:银行存款34 000

在这里,结合这组经济业务的第三笔业务,重点学习和掌握“编制会计分录的‘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确认此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次会要素名称及其类别。例如,丙服装厂在上述第三笔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原始凭证是“银行存款付款通知”;确认此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次会要素名称及其类别有负债类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资产类的“银行存款”。应该强调指出,此第一步是编制会计分录的关键步骤,这一关键步骤要求我们熟悉、了解在第一章绪论中所补充介绍的“会计科目(次会要素)名称表”。

第二步,确认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个次会要素的货币量的增减情况,并根据帐户的结构(帐户结构可归纳为一句话,即“资产类和费用类帐户的借方登记这两类次会要素的货币量的增加额”)确定记帐方向。

例如,确认丙服装厂的上述第三笔业务所涉及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银行存款”两个次会要素的货币量都减少,并根据“资产类和费用类帐户的借方登记这两类次会要素的货币量的增加额”这一帐户结构总规定,确

定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和贷记“银行存款”的记帐方向。

第三步,计量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个次会要素的货币量增减的金额,并编出会计分录。例如,计量丙服装厂的上述第三笔业务所涉及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银行存款”两个次会要素的货币量都减少了34000元,并编出上述第三笔会计分录。

应该指出,由第一章第二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可知,上述的“编制会计分录的‘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中,第一步和第二步是解决“会计确认”问题,而第三步则是解决“会计计量”问题。实际工作中,常常是采用上述“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编制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的这一思路和步骤是以第一章第二节所述“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的前提,会计计量是会计确认的继续”为理论依据的。

还应该指出,在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各种形式的《财务会计学》考试中,业务题或会计分录编制题一般都占40%左右的比重。从这一角度讲,通过多练习熟练地掌握上述“编制会计分录的‘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是学习《财务会计学》的钥匙。

以上是结合上述一组经济业务的第三笔业务,对“编制会计分录的‘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所作的重点学习。

为了考察、明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已交税金”等三个专栏的实质,对于上述一组经济业务,在编制了上述三笔会计分录之后,登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及其对应帐户如下:

N1、N2、N3:针对上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借方登记的68000元进项税额、贷方登记的102000元销项税额和借方登记的34000元已交税金,作如下三点说明:①我们知道,“增值税的最终负担者是增值税应纳税货物或劳务的最终消费者,增值税的最终收入者是税务部门”,例如“丁个人购服装付现金1170元(含增值税170元)而负担增值税170元”;而且,丁所负担的这170元增值税不是由丁自己上交给税务部门的,而是由该服装各生产、销售环节上的各个企业代丁上交给税务部门的。

②对上述3个丁字帐联系考察可知,上述①②③等3笔业务的3笔分录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核算上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2借1贷对该帐户的期末余额没有影响。一方面(左边)银行存款减少68000+34000元,另一方面(右边)银行存款又增加相等的金额102000元。

另外,我们将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所规定的会计科目汇总成会计科目(次会计要素)名称表[源于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供大家学习时尤其是编制会计分录时查找使用。在这张表格中,带有下划线的会

计科目是要求重点掌握的会计科目,而带有括号的会计科目则是不作要求的会计科目。

由此可见,该丙服装企业并没有负担增值税额;而且,“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已交税金”专栏的实质分别是“代垫”(丙服装企业代丁等服装的最终消费者向“乙布料企业”、最终向税务部门垫付)、“代收”(丙企业代税务部门最终向丁等服装的最终消费者收取)、“代交”(丙企业代丁等服装的最终消费者向税务部门交纳)。还应该指出,此表所列的各会计科目,其实就是“次会计要素”;从编制会计分录的角度讲,称“次会计要素”比称“会计科目”更好理解。这是因为,资产、负债等是基本会计要素或主要的会计要素,那么资产、负债等主要会计要素所属的“现金、短期借款等会计科目”,当然就是次要的会计要素或次会计要素;

(应该指出,这是采用“多个丁字帐联系考察法”考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已交税金”专栏的实质;而且,常常采用此法考察有关复杂会计核算问题的实质)。

从编制会计分录的角度讲,称“现金会计科目的货币量数量增加180元”不好理解,而称“现金次会计要素的货币量数量增加180元”就好理解了。关于会计科目就是次会计要素、编制会计分录时称“次会计要素”比称“会计科目”更好理解的系统论述,参见《会计研究》2000年第7期中罗飞、唐国平所撰《财务会计要素及其体系新论》一文。

续表

③若上述一组业务的第一笔业务仅改为“丙服装厂(一般纳税人)本期以银行存款购进固定资产”呢?对“丙服装厂(一般纳税人)本期以银行存款购进固定资产”这一业务,因为丙服装厂是增值税应税货物固定资产的最终消费者,所以丙服装厂应负担购进增值税应税货物固定资产的增值税68000元。

在会计核算上,就是丙服装厂的该购货业务所涉及的68000元增值税应不能抵扣,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核算,而应记入“固定资产”科目。与此相反地,在上述“丙服装厂(一般纳税人)本期以银行存款购进布匹”业务中,丙服装厂不是增值税应税货物布匹的最终消费者,因而其没有负担增值税额,其购货业务所涉及的68000元增值税能抵扣地作为了“进项税额”核算。

以上是举例一,其所涉及的三笔会计分录应熟练掌握和理解。

◆举例二:P329例3(收购免税农产品或废旧物质业务)

如前所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采用“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编制会计分录。对于此笔经济业务,由“该企业收购农业产品实付300000”而可先确认借记“物质采购”科目和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由“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收购农产品可按收购凭证所列收购金额的10%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而还应确认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后计量”的三个金额分别是“300000元与300000×10%元之差”、300000×10%元、300000元。

◆举例三:P329例4(视同销售货物业务)

采用“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编制甲企业和乙企业的这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对于甲企业此笔经济业务,由“甲企业用自产产品对乙企业投资,该产品成本为1200000元、计税价格为160000元,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而

可先确认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和贷记“库存商品”科目,由“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对将自制的货物用作对外投资业务,在增值税核算上应作视同销售货物处理”而还应确认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后计量”的三个金额分别是“1200000元与1600000×17%元之和”、1200000元、1600000×17%元。

对于乙企业此笔经济业务,由“乙企业接受甲企业的自产产品投资,该产品成本为1200000元、计税价格为1600000元,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而可先确认借记“库存商品”科目和贷记“实收资本”科目,由“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接受投资企业的自产产品投资业务,在增值税核算上可作视同购进货物处理”而还应确认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后计量”的三个金额分别是“1200000元、1600000×17%元、1200000元与1600000×17%元之和”。

思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企业,对于哪些经

济业务在增值税核算上应作“视同销售货物”处理?

◆举例四:P331例5(进项税额转出业务)

该企业的“购料付款并入库业务”及其会计分录属于正常业务和正常分录。

采用“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编制该企业的工程领用材料业务的会计分录。对于此笔经济业务,由“该企业将该批外购材料全部用于在建工

程项目”而可先确认借记“在建工程”科目和贷记“原材料”科目,由

“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对将外购的货物用作在建工程业务,

在增值税核算上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而还应确认贷记“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后计量”的三个金额分别是

“200000元与34000元之和”、34000元、200000元。

为了考察、明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进项税额转出”专栏的实质,对于上述经济业务,在编制了上述二笔会计分录之后,登记“应

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及其对应帐户如下:

对上述3个丁字帐联系考察可知,上述①②笔业务的两笔会计分录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核算上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1借1贷对该帐户的期末余额没有影响,一方面(左边)银行存款减少34000元,另一方面(右边)在建工程增加金额34000元。

由此可见,该企业负担了在建工程所领用材料购进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这样核算是合理的,因为将外购材料最终用于在建工程而使该企业最终是这一外购增值税应税货物材料的最终消费者,因而该企业应负担该材料购进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

在会计核算上,就是该企业该购货业务所涉及的34000元增值税应(最终)不能抵扣,(最终)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核算;在原基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生产产品领用)之目的正常购入原材料业务已发生、“进项税额”已核算(即购

料付款并入库业务的会计分录已编制)的情况下,必须做上述“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因此,进项税额转出的实质是进项税额冲销。(应该指出,这又是采用“多个丁字帐联系考察法”考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的“进项税额转出”专栏的实质)思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企业,对于哪些经济业务在增值税核算上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针对上述两个思考题,为便于记忆,列出“进项税额转出业务”与“视同销售货物业务”的助记图如下:

上述“进项税额转出业务”与“视同销售货物业务”的助记图中,将“三种货物的来源”与“三种货物的用途”结合起来考察,共有9种类型的业务。这9种类型的业务中,在增值税核算上,仅已连线的三类业务(呈反2字状)是“进项税额转出业务”,未连线的6类业务则是“视同销售货物业务”。(应该指出,这是采用图表比较法或图表助记法记忆复杂问题)

◆举例五:P333例6(转出多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的帐务处理)

这组经济业务的前四笔和第六笔业务的会计分录,前面已进行了学习。

对第五笔经济业务,由“该企业月末盘亏原材料(原因待查)”而可先确认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和贷记“原材料”科目,由“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外购的货物发生盘亏业务,在增值税核算上可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而还应确认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后计量”的三个金额分别是“50000元与8500元之和”、50000元、8500元。

对第七笔经济业务,由“月末将本月应交未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帐户”而可先确认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和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后计量”宜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来进行,即根据在这笔经济业务之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登记“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帐户,并考虑该帐户的期初余额,在该帐户上计量出“本月应交未交增值税的金额2350元”如下:

应该指出,这是采用“单个丁字帐上考察法”(此具体为单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上考察法)计量会计分录的金额;而且,常常采用此法计量有关复杂会计分录的金额。

另外,对P331“进出口业务”,不作要求。

以上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核算。这是应掌握的重难点。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增值税核算

(1)帐户的设置:在增值税核算上,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开设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应是三栏式明细帐户。“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计算应交增值税但未交时”贷记该帐户、“实交增值税时”借记该帐户。应该指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根本没有或不存在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之说!

(2) 帐务处理举例

◆举例六:P335例7

采用“先确认后计量”的思路和步骤编制该小规模纳税企业的这两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对于该企业的这笔购货业务,由“该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价款50000元、增值税额8500元,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而可先确认借记“物质采购”科目和贷记“应付票据”科目,由“税法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绝对不能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而绝对不能确认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后计量”的二个金额都是58500元。

对于该企业的这笔销货业务,由“该小规模纳税企业销售产品,含税销售价款9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而可先确认借记“应收帐款”科目和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由“税法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按前述‘当期不含税销售价款×征收率’计量某期应纳税额”可知还应确认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后计量”的三个金额分别是90000元、90000÷(1+6%)元、[90000÷(1+6%)]×6%元。

第二章货币资金

[内容提要]:介绍货币资金的管理,银行结算方式,以及货币资金的三个次会计要素——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学习目标]:理解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问题,了解银行结算方式,掌握货币资金基本会计事项的核算。

[学习重点]: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现金清查的核算,定额备用金的核算,银行结算方式的种类,商业汇票,其他货币资金。

[学习方法]:问题关键法、整体考察法、课堂讲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第一节货币资金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及其三内容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经营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应该指出,企业为核算货币资金而开设有“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3个会计科目。

二、货币资金的管理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学》复习思考题

(0052)《财务会计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符合原则的要求。 2、现代会计主要分为和。 3、我国的《公司法》所指的公司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4、企业收入和支出的确认原则有和。 5、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和。 6、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和。 7、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有和。 8、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和。 9、销售折扣包括和。 10、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有和。 1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表可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 12、企业的营业收入可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可分为_________和 _________。 13、“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贷方余额表示。 14、依据股份所享有权利的不同,一般包括有和两种股份。 15、我国公司制企业分派股利的形式,目前只有和两种形式。 二、单选题 1、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 A、10天 B、1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2、企业的下属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设备有() A、闲置的房屋 B、经营租入设备 C、临时出租设备 D、融资租入设备 3、只适用于订有合同的商品交易,且同城和异地均可采用的结算方式是()。 A、银行汇票 B、商业汇票 C、托收承付 D、支票 4、某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00元,坏帐准备账户借方余额为1000元,企业按5%提取坏帐准备,则该年末应提的坏帐准备为()元。 A、3500 B、2500 C、6500 D、1000 5、某企业以一项固定资产作价投资,如果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超过其账面净值,其差额应()。 A、作为资本公积 B、计入当期损益 C、增加投资成本 D、冲减投资成本 6、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折旧方法是()。 A、平均年限法 B、年数总和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工作量法 7、下列各项中,需对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的是()。 A、盘盈固定资产 B、购入后固定资产涨价 C、购入后固定资产降价 D、盘亏的固定资产 8、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法偿付时,出票企业应当进行的处理是()。 A、转作应付账款 B、转作短期借款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8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 章总论 1.1考点难点归纳 一、企业财务会计的性质 现代企业会计可以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次要目标是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企业财务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1.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会计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大量的经济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企业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外部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关系人,如表1-1 所示。 表1-1 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 2.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与管理会计相比,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1)从直接的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除了直接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之外,还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从提供信息的时态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3)从提供信息的跨度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

流量情况。 (4)从工作程序的约束依据来看,财务会计要受外在统一的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 (5)从会计程序与方法来看,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统一、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如填制凭证、登 记账簿、编制报表等。 3.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实践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经济环境对于决定财务报告目标的三个因素均有重要影响: (1)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 (2)经济环境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 (3)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 反之,企业财务会计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过来影响经济环境。 二、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建立一套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也就是会计标准,明确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具体来说,会计标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主要是从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与会计制度两种,本节着重讨论企业会计准则。 1.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会计准则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生产对会计的客观要求。会计准则最早出现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在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其产生过程如表1-2 所示。 表1-2 美国会计准则产生的过程 2.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标准自20 世纪50 年代起直至90 年代初,一直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1988 年起,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过程如表1-3 所示。

财务会计学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ADD INFORMATION OF THE AUTHOR HERE ADD THE DATE HERE

PART1 收入 IF YOU WANT TO EXPLAIN THE TITLE ABOVE,YOU CAN ADD YOUR TEXT HERE

一、收入概述 3 ADD YOUR TEXT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 流入。

ADD YOUR TITLE HERE 4 ADD YOUR TEXT (二)收入的分类 1.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 (1)销售商品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 (4)建造合同收入 2.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二、销售商品收入 5 ADD YOUR TEXT (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 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4.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6ADD YOUR TITLE HERE ADD YOUR TEXT 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例外事项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以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①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②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代售方或寄销方是否已将商品销售出去。③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卖方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 特殊情况1、双方关于规格不符合要求未形成一致意见2、取决于别人是否卖出3、安装对于商品很重要4、买方有退货权时

财务会计专升本教学计划书

财务会计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理论基础,能进行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运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并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我国的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 3、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胜任会计实务工作; 4、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统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五、学制与学分 学制:3年; 学分:修满学分为80学分。

七、课程介绍 1、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与技能。内容包括:管理概念、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流派、组织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事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等。 2、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参与市场经济运行的个人或实体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供求论、消费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要素价格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

微观经济政策。 3、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开放经济论。 4、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营销环境,分为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消费者行为,主要讨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销策略,包括市场细分、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和国际营销策略。 5、初级会计学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如下内容:会计循环的各个步骤,会计具体记帐方法,设立会计科目和会计帐户,使用借贷记帐法将企业经济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并将其记录入会计记帐凭证,进而登记入帐,最终编制企业会计报表。 6、财务会计学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企业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的会计核算,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会计变更、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最后对财务报表分析做了简述。 7、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从价值形态为企业资产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8、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研究, 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和预测决策方法,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9、统计学 统计学讲授社会经济统计原理,使学生在经济研究及实际工作中具有应用统计指标及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经济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具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初步知识。 10、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和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运行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制度、利率、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运行;中央银行监管;金融与发展;国际货币与国际收支。 11、财政学

财务会计学习题与答案

项目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 A. 及时性 B. 历史成本 C. 谨慎性 D. 配比性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畴的是(D )。 A.销售商品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3. 由于(A ),导致了各种应计、递延等调整事项。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配比 D.客观性 4. 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C )。 A.客观性 B.配比 C.可比性 D.一贯性 5. 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原则。 A.可比性 B.重要性 C.相关性 D.实质重于形式 6. 下列各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B )。 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投资者投入资本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7.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C )。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委托代销商品 D.预收款项 8. 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是(B )。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 B.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 9. 关于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损失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C.损失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D.损失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10. 关于收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C.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D.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资产与负债同减的有(AD )。 A.支付现金股利 B.取得短期借款 C.盈余公积补亏 D.以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2.下列各项,属于资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ABC )。

财务会计学 戴德明(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戴德明(第五版)财务会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1、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 2、权责发生制: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凡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收到,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3、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5、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6、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7、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 2、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

3、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 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应收票据贴现的含义:在应收票据的到期日之前,将票据背书后提交银行贴现,以收取相当于票据到期值扣除银行贴现折价后的余额 5、商业折扣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对商品价目单中所列的价格给予的扣除。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才是实际销售价格 6、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规定的期限内早日付款,而向其提供的按销售价格的一定比率所作的扣除。 7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1、存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 2、可变现净值: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3、 1鹑谧什且磺锌梢栽谟凶橹慕鹑谑谐∩辖薪灰住⒕哂邢质导鄹窈臀蠢垂兰鄣慕鹑诠ぞ叩淖艹啤V饕ㄏ纸稹⒁写婵睢⒂κ照丝睢⒂κ掌本荨⒋睢⒐扇ㄍ蹲省⒄ㄍ蹲实取?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vailable-for-sale financial assets)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全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全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2章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3)借:原材料 300000 应交税费 5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51000 (4)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 1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1700 (5)借:银行存款 4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9000 (6)借:银行存款 3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3300 3.总价法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 666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000 应交税费 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66690 5月19日 120×100×=11400 11400×=1938(11400+1938)×1%= 借:主营业务收入 11400 应交税费 1938 贷: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净价法 57000×(1+17%)=66690 66690×2%=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财务费用

5月19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1938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4.2009年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2010年借:坏账准备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0 贷:坏账准备 8000 2011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借:应收账款 3000 贷:坏账准备 3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000 贷:坏账准备 12000 第三章 1. (1)借:在途物资-甲 10300 应交税费 17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借:原材料-甲 10300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金融资产(上)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金融资产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四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金融工具的内容、金融资产的基本分类及各类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及预付账款;各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交易性金融资产。 本章的重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核心考点】 考点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1.金融工具(见表4-1)

表4-1 金融工具 2.金融资产定义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持有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资产: (1)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 (2)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不包括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 考点二应收款项★★★★ 1.应收票据(见表4-2) 表4-2 应收票据

2.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说明】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可以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在贷方,则为企业预收的款项。 【注意】在销售业务中,发生的商业折扣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而现金折扣情况下,我国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总价法入账,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3.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的主要内容 ①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②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③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④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⑤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借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增加,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的收回,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4.坏账 (1)坏账及其确认条件(见表4-3) 表4-3 坏账及其确认条件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4章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1 考点难点归纳 一、持有至到期股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各种债券。 1.初始计量 (1)入账价值的确定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入账价值,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债券实际买价以及手续费、佣金等初始直接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买日之间分期付息的利息,应作为短期债权,不计入债券的初始入账价值。 (2)账务处理 ①在发行日或付息日购入时,应按照购入债券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以后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在发行日后或两个付息日之间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自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应分别处理: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的利息应计入投资成本,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不计入投资成本,应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2.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确定 摊余成本的确定,即利息调整。有直线法与实际利率法两种。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摊余成本。 (1)直线法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利息调整总额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平均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操作比较简单,但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如在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正确反映各期的经营业绩)。 (2)实际利率法要求以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乘以取得债券投资时的实际利率,据以确定当期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再将其与当期的票面利息相比较,以两者的差额作为当期应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各期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该债券的实际利率)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通常需要采用插值法来确定债券的实际利率。在债券分期付息的情况下,债券面值在到期时一次收回,其现值应根据债券面值乘以复利现值系数计算;债券票面利息分期等额收回,其现值应根据各期债券票面利息乘以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债券初始入账价值=债券面值×DF i,n+债券票面利息×ADF i,n 采用插值法即可计算出债券实际利率i。 在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不论是面值购入还是溢价或折价购入,不论是否含有初始直接费用,其实际利率均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为债券到期价值折现的期数。 4.到期兑现

0294财务会计学答案

《财务会计学》作业单选 1-5 ADBCA 6-10 BABCC 11-15 DACBD 二、会计业务处理题 1、解: 1月10日 借:物资采购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0 贷:银行存款17550 1月11日 借:原材料18000 贷:物资采购15000 材料成本差异3000 1月15日 借:生产成本24000 贷:原材料24000 1月20日 借:物资采购26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420 贷:银行存款30420 1月21日 借:原材料24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0 贷:物资采购26000 1月25日 借:生产成本24000 贷:原材料24000 1月31日计算分摊本月的成本差异率(4500-3000+2000)/(56000+18000+24000)=3.57% 本月领用材料所承担的成本差异=(24000+24000)×3.57%=1714元借:生产成本1714 贷:材料成本差异1714 2、解:(1)借款业务有关的账务处理 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1000000 贷:短期借款1000000 每月要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6000 贷:预提费用6000 借款到期还本付息 借:预提费用30000 财务费用6000

短期借款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36000 (2)购入原材料有关的账务处理 收到原材料 借:原材料5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 贷:应付票据600000 2002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600000×10%×2/12=10000元借:财务费用10000 贷:应付票据10000 2003年2月1日到期付款 借:应付票据610000 财务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615000 (3)工资业务有关账务处理 分配工资 借:生产成本88000 制造费用20000 管理费用25000 在建工程5000 贷:应付工资138000 (4)委托加工业务有关的账务处理 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8000 贷:原材料8000 计算增值税、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和加工费用 增值税=1600×17%=272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1600

财务会计学机考作业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会计分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 五、问答题 1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0052)《财务会计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分) 1. 反映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的假设是() A.会计主体假设 B.货币计量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持续经营假设 2. 下列情况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是() A.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 B.具有控制 C.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D.具有控制或重大影响 3. 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应记入( ) A.制造费用 B.长期待摊费用 C.在建工程 D.财务费用 4. 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5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1500元,设备安装时领用工程用材料价值1000元(不含税),购进该批工程用材料的增值税为170元,设备安装时支付有关人员工资2000元。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元 A.63170 B.61170 C.63000 D.60000 5. 甲公司2001年7月1日购入乙公司同年1月1日发行的到期还本付息的五年期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0元,票面利率为6%,甲公司购买价格为86000元,另支付金额较大的相关费用200元。该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为()元 A.83200 B.86500 C.86200 D.86000 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核算应采用() A.直接法 B.净价法

财务会计学(第四版)戴德明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_课后答案

教材的版本: 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第四版) 教材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材的作者: 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教材的封面: w w w .k h d a w .c o m

2-4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我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包含的内容: (1)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过程分工完成、各负其责 (2)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制度化 (3)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与会计记账分开处理 (4)货币资金收入与货币资金支出分开处理 (5)内部稽核人员对货币资金实施制度化检查 2、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项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等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现行规定为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二、练习题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加:银行已收入账、企业尚未入账款项 银行代收应收票据 减:银行已付出账、企业尚未出账款项 银行代扣手续费 银行扣减多计利息 调节后余额 165 974 10 900 115 1 714 175 045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企业已收入账、银行尚未入账款项 企业送存银行支票减:企业已付出账、银行尚未付出账款项 企业开出支票 调节后余额 180 245 8 000 13 200 175 045 2、编制会计分录 (1)5月2日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2)5月8日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5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3)5月19日 借:原材料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15 000 (4)5月20日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1 700 (5)5月21日 借:银行存款 49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9 000 (6)5月22日 借:银行存款 3 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3 300 3、编制会计分录 (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M 公司股票——成本 20 000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480 w w w .k h d a w .c o m

财务会计学教材课后练习答案(第11、12、13、14章)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与利润 第1题: (1)2007.12.5: 借:银行存款 180万 贷:预收账款 180万 借:发出商品 380万 贷:库存商品 380万 2007.12.31不确认收入 2008.1.31: 借:预收账款 702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万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万借:主营业务成本 380万 贷:发出商品 380万 (2)2007.12.10: 借:应收票据 35.1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万 贷:库存商品 16万 (3)2007.12.15: 借:银行存款 23.4万 贷:其他应付款 2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万借:发出商品 15万 贷:库存商品 15万 2007.12.31,确认应计提的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750 贷:其他应付款 750

2008.2.15: 借:财务费用 2250 贷:其他应付款 2250 借:库存商品 15万 贷:发出商品 15万 借:其他应付款 20.3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51万 贷:银行存款 23.751万 第2题: 2007.12.15: 借:银行存款 100万 贷:预收账款 100万 2007年12.31: 确认收入=500×50%-0=250万 确认劳务成本=400×50%-0=200万 借:预收账款 25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万 贷:劳务成本 200万 第3题: (1)2007.1.1.: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万 累计折旧 200万 贷:固定资产 1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95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万 营业外收入 150万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全)

第2章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2.(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15000 贷:银行存款15000 (3)借:原材料300000 应交税费5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351000 (4)借: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1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11700 (5)借:银行存款4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9000 (6)借:银行存款3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3300 3.总价法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66690 贷:主营业务收入57000 应交税费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66023.1 财务费用666.9 贷:应收账款66690 5月19日120×100×0.95=11400 11400×0.17=1938 (11400+1938)×1%=133.38 借:主营业务收入11400 应交税费1938 贷:银行存款13204.62 财务费用133.38 净价法57000×(1+17%)=66690 66690×2%=1333.8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65356.2 贷:主营业务收入55666.2

应交税费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66023.1 贷:应收账款65356.2 财务费用666.9 5月19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11133.24 应交税费1938 财务费用133.38 贷:银行存款13204.62 4.2009年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 2010年借:坏账准备4000 贷:应收账款4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8000 贷:坏账准备8000 2011 借:坏账准备20000 贷:应收账款20000 借:应收账款3000 贷:坏账准备3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12000 贷:坏账准备12000 第三章 1. (1)借:在途物资-甲10300 应交税费1700 贷:银行存款12000 (2)借:原材料-甲10300 贷:在途物资-甲10300 (3)乙货款30000 丙货款20000 运费分配率=1000/(300+200)=2 保险费分配率=1500/(30000+20000)=0.03 乙的成本=30000+600×(1-7%)+900=31458 丙的成本=20000+400×(1-7%)+600=20972 借:在途物资-乙31458 -丙20972 应交税费8570 贷:银行存款61000 (4)借:原材料-乙31458 -丙20972 贷:在途物资-乙31458

财务会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答案要点 戴德明

练习题答案要点 第5章答案要点 1. 第5期投资收益为3790元, 第10期投资收益为3960元。 2. 实际利率:8.686% 第3期投资收益为8660元, 第5期投资收益为10229元。 3. 2006年收到现金股利确认投资收益10000元。 4. 2006年确认投资收益585000元。 2006年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5375000元。 第6章答案要点: 1.(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20×1年折旧额为208万元, 20×5年折旧额为189万元, 20×8年折旧额为94万元。 (2)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76万元。 2.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310万元。(2)20×7年折旧额为406万元。 第7章答案要点 1. (1)2009年摊销额为25万元,摊余成本为75万元。(2)出售净收益为1万元。 2. (1)开发阶段资本化支出为600万元。 (2)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610万元。 3.(不考虑相关税费)

(1)2008年12月31日(转换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万元。 (2)2009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万元。 (3)2010年出售确认其他业务损失20万元。 第8章答案要点 1。 (1)进项税额为35370元。 (2)销项税额为178500元。 (3)进项税额转出为3400元。 (4)未交增值税为66530元。 2. (1)支付消费税20000元。 (2)收回委托加工材料的入账价值为200000元。 (3)出售材料实现其他业务利润20000元。 第10章答案要点 1。 (1)2007年累积未分配优先股股利为120万元。 (2)2008年分配普通股股利为2115万元。 (3)2008年分配优先股股利为472.5万元。 (4)2008年分配优先股每股股利为0.0945元。 2. (1)20×8年负担的费用为703333元。 (2)20×9年1月1日行权后形成的资本公积为2702000元。 第11章答案要点 1. (1)20×7年12月31日不确认收入。 (2)20×7年12月31日确认收入300000元。 (3)20×7年12月31日不确认收入,确认财务费用750元。 2. (1)20×7年12月15日不确认收入。 (2)20×7年12月31日确认收入250万元。 3.

财务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财务会计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大写 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1、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 D )。 A、借记“营业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原材料”科目 B、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原材料”科目 C、借记“营业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D、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2、企业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应计入科目是( D )。 A、营业费用 B、管理费用 C、其他业务支出 D、营业外支出 3、企业自制一台专用生产设备,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一件产成品。该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为1500 元,正常售价为2 000元,增值税率为17%。企业领用该产成品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为(B )。 A、1 600 元 B、1 840 元 C、2 000 元 D、2 340 元 4、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接收捐赠增加的股东权益,应按享有的 份额,贷记(C )。 A、财务费用 B、投资收益 C、资本公积 D、长期股权投资 5、下列各个项目中不属于我国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是( D )。 A、重要性 B、客观性 C、一贯性 D、会计分期 6、下列项目中,不符合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概念的是( D )。 A、企业银行本票存款 B、企业银行汇票存款 C、企业购入3个月内到期国债 D、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定期存款 7、某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按 5 %。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该公司年末应收账款余 额为120 000元,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200元,本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C )。 A、600 元 B、800 元 C、400 元 D、200 元 8、与平均年限法相比,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使( A )。 A、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B、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 C、计提折旧的后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D、计提折旧的后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 9、某企业上年未分配利润100 000元,本年税后利润为400 000元,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 公积金后(提取比例为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60 000元,该企业本年未分配利润为 (C )元。 A、700 000 元 B、500 000 元 C、400 000 元 D、380 000 元 10、在会计核算中运用待摊或预提”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原则是(A )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历史成本原则 C、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D、客观性原则

最新-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第五版(戴德明)说课材料

最新-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第五版(戴德明)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第五版(戴德明) 第2 章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165974 银行对账单余额180245 加:银行已收10900 加:企业已收8000 减:银行已付115 减:企业已付13200 银行多计利息1714 调节后余额175045 调节后余额175045 2.(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15000 贷:银行存款15000 (3)借:原材料300000 应交税费5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351000 (4)借: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1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11700 (5)借:银行存款4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9000 (6)借:银行存款3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3300 3.总价法 5 月3 日 借:应收账款66690 贷:主营业务收入57000 应交税费9690 5 月18 日 借:银行存款66023.1 财务费用666.9 贷:应收账款66690 5 月19 日120×100×0.95=11400 11400×0.17=1938 (11400+1938)×1%=133.38 借:主营业务收入11400 应交税费1938 贷:银行存款13204.62 财务费用133.38 净价法57000×(1+17%)=66690 66690×2%=1333.8 5 月3 日 借:应收账款65356.2 贷:主营业务收入55666.2 应交税费9690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 全

第2章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3)借:原材料 300000 应交税费 5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51000 (4)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 1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1700 (5)借:银行存款 4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9000 (6)借:银行存款 3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3300 3.总价法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 666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000 应交税费 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66690 5月19日 120×100×=11400 11400×=1938 (11400+1938)×1%= 借:主营业务收入 11400 应交税费 1938 贷: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净价法 57000×(1+17%)=66690 66690×2%=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财务费用 5月19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1938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4.2009年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2010年借:坏账准备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0 贷:坏账准备 8000 2011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借:应收账款 3000 贷:坏账准备 3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000 贷:坏账准备 12000 第三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