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

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

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

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

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忆一忆,说一说,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

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教学过程: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1、我国国家性质(板书)

情景活动一:从国徽开始了解我们的国家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①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见教材p4页)

②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③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

现了什么吗?(见教材p4页)

(1)国家的性质

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情景活动二:畅所欲言话主人——

想一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了解到有

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各级

人代会,信访举报,各种听证会,免征农业税等。)

2、人民的构成

情景活动三:

想一想:人民具体包括哪些人?(教材p4页)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吗?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教师讲述:

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

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人;我们中学生是

人民的一员。

3、与极少数敌对分子做斗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生阅读教材p5页第一段)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情景活动四:(见教材p5页材料)

说一说: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

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上

述情景表现的就是,人民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

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公民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什么是公民权利呢?什么又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呢?

1、公民权利谁赋予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是

宪法!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

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公民权利的含义

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

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有物质保障。(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

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

3、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

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政治权

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情景活动五:人民公民我来辨(见教材p6页图文材料)

辨一辨:①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②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

能否享有公民权利?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

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

板书: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

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比如,同样享有

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

义务。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权利,但有的人享有的权利却无法实现,可见,光有权利还不行,还必须有权利的保障体制。

情景活动六:(见教材p6页材料)

议一议: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2)小寒作为公民里应享有各种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

的保障)

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

来保障,否则就要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

的权利。

(1)立法保障(见教材p7页)

(2)司法保障(见教材p7页)

情景活动七: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

p7页材料)

议一议:

①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是的)

②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

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情景活动八: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的关系(见教材p7页材料)※下列具体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

⊙行政复议法: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

侵犯的权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

⊙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障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享有的各种权利。

⊙婚姻法: 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

⊙民法通则:保障公民合法民事权益(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

⊙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犯罪行为

侵害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诉讼的权利。

⊙劳动法:保障公民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继承法:保障公民对私有财产依法继承的权利。

(三)课堂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

有了威权的利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

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权利,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

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

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

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呢?

二、讲授新课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案例分析:甜甜成长的经历(学生阅读p8页:材料1,思考回答

问题)

①上述材料中的甜甜享受到哪些权利?

②这些权利对他有什么益处?

③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小结: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特征

公民权利:涉及政治、经济、家庭生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涵盖学校生活等领域——广泛性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宪法规定的九个方面)

资料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集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

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

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

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

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

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

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

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

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

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

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

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并仔细观察。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计划用两课时授完。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1) 引导学生忆一忆,说一说,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引导思考回答:

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板书课题:

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教学过程: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1、我国国家性质(板书)

情景活动一:从国徽开始了解我们的国家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①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见教材p4页)

②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③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见教材p4页)

(1)国家的性质

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情景活动二:畅所欲言话主人——

想一想: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了解到有哪些事物

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各级人代会,

信访举报,各种听证会,免征农业税等。)

2、人民的构成

情景活动三:

想一想:

人民具体包括哪些人?(教材p4页)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吗?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教师讲述:

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

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人;我们中学生是

人民的一员。

3、与极少数敌对分子做斗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国家的长

治久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第一段)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情景活动四:(见教材p5页材料)

说一说: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

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上

述情景表现的就是,人民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

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公民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什么是公民权利呢?什么又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呢?

1、公民权利谁赋予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是

宪法!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

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公民权利的含义

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

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有物质保障。(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

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

3、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

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政治权

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情景活动五:人民公民我来辨(见教材p6页图文材料)

辨一辨:①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②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

能否享有公民权利?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

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

板书: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

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比如,同样享有

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

义务。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权利,但有的人享有的权利却无法实现,可见,光有权利还不行,还必须有权利的保障体制。

情景活动六:(见教材p6页材料)

议一议: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2)小寒作为公民里应享有各种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师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否

则就要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

的权利。

(1)立法保障(见教材p7页)

(2)司法保障(见教材p7页)

情景活动七: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

p7页材料)议一议:

①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是的)

②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

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情景活动八: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的关系(见教材p7页材料)※下列具体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

⊙行政复议法: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

侵犯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

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

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障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享有的各种权利。⊙婚姻法: 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

⊙民法通则:保障公民合法民事权益(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

⊙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犯罪行为

侵害的权利。⊙民事诉讼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诉讼的权利。

⊙劳动法:保障公民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继承法:保障公民对私有财产依法继承的权利。

(三)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威权的利剑。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

(四)本课知识点

见《资源与学案》p1页——“我的新知识”: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

(五)作业:

《资源与学案》上:“我的收获”一、请你选一选:1、2、3。

作业本上:

1、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

2、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

3、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4、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

5、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篇三: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与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准备: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一、“什么是家呢?”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二、体验活动:“家”的遐想 /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三、“画”家

a 爸爸、妈妈、哥哥、小松

b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兰

c 爸爸、小刚

d 爸爸、妈妈、小浩、叔叔、婶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

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

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

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

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

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

的爱吗?

四、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

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

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

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

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五、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

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六、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第二框: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

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

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

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

的责任。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

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

的期待和关爱。

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

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

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

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

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

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

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

夸夸自己的父母。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

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

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

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

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

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

害这些学生。

三、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

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

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

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

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

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

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

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

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

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四、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

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

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

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

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

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

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

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

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五、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

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

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

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

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教学课时: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

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

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

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

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

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

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

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

的实效性。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

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

要不要

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

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

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

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

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

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

主动选择。

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

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

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

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

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

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

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

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