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计划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计划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计划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计划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计划

创建和谐校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学校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经研究,并决定全面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创建和谐校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健康、文明、和谐为总体要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研究性学习,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全校师生员工从自我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工作做起,各尽其能,干事创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学校,成为一所各项事业持续、快速、科学、和谐发展的学校,成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具有一定科研实力,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逐步实现教育观念和办学思路的新飞跃,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的新飞跃,打造数字化精品学校。

二、目标和任务

健全校园安全、师生健康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杜绝校园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确保校园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力争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校成为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三、内容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建和谐的领导与教师关系。

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党员教师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坚持真理,树立正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全员服务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与研究,发现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共同促进和谐。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文明素质。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争做文明教师活动。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不断健全我市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宽容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健全师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根据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结合时代要求,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作为教育师生的生动教材,提高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结合实际情况经常对师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领导与教师之间、教职工之间、退休教师与在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四)加强制度和设施建设,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学校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坚持教育为先、

预防为主、管理为重的原则,形成多方联手、齐抓共管的格局,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学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预案;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措施,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人员及班主任直接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人人落实责任制的高效管理机制。校长、分管领导、班主任做到“目标、计划、措施、教育、管理、责任”六落实,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管理考核办法。

第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制定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计划,对全校师生定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

狠抓教职工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安全工作责任意识。由德育处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依法施教的意识。

狠抓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降低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

2、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3、对留守生、单亲家庭子女、残疾生、贫困生建立档案。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做到有专人负责管理,落实责任人。

4、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班队会、活动课、安全健康课、学科渗透等途径,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煤气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等安全教育,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警示牌、标语等宣传工具,营造学校安全教育氛围;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安全教育生动化、多样化、经常化、制度化,使安全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突出重点,综合治理,落实整改。对校内安全隐患开展深入全面的排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积极配合办事处和居委会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加强常规管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安全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道德、礼仪、学习、卫生等行为,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加强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联合外力,多管齐下,携手共建。主动与政府、派出所、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形成多管齐下,携手共建的格局。第四,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学校努力将教室、食堂、厕所、围墙等校舍用房、建筑物和用水、用电等设施、设备建设得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努力完备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做到标识清楚醒目。搞好安全卫生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创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创建和谐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创建和谐校园作为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

(二)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我们要按规章制度办事,靠规章制度管人,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法治精神、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衔接配套、与学风、教风、校风、校训相协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在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坚持学校工会大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保证师生员工当家作主。

(三)走进社区,进入家庭

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之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指导家庭、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做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加大创建和谐校园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设好、利用好校园广播站、板报、校园网、橱窗和文化长廊等媒体,加强对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报道。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的监管力度,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严禁黄、赌、毒等危害师生身心健康的内容流入校园。

(五)建立表彰奖励机制

要将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作为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教职工的工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事迹,推动创建和谐校园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活动及措施

1、开展“当好表率、服务学生、构建和谐”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

2、召开家长会,开展“教师进千家”的家访活动。

3、开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主题教育活动。

A、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课。

B、看法制和安全教育专题片。

C、写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文章。

D、办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板报。

E、进行楼道安全疏散演练。

F、组织安全知识竞赛。

4、组织《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及“八荣八耻”等内容的知识竞赛。

5、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