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VIP专享]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VIP专享]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VIP专享]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VIP专享]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林君泓 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 AdamSmith 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 1776 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他否定重商

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大卫·李嘉图 1816 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可以说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属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李嘉图的理论也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即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若去掉这个假设即若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完全一致的话李嘉图则回答不了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 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

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 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那些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正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产业由于产品创新和直接投资周期仅限于寡占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由垄断性大跨国公司所控制。 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凭借投资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从而造成在道国投资产业技术上的巨大差距。 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诸如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中大多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因此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因为由中小企业转移到国外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与此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

展。三、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 Eli Hechscher 和他的学生俄林 Beril Ohlin 回答了李嘉图回答不了的问题即若两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完全一致的条件

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贸易。赫克歇尔在1919 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的核心思想后被他的学生俄林在1933 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进行了完整深入的阐释称为H O 理论。H O 理论阐释了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国家间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产生于其要素禀赋的

差异。H O 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这种将国

家间先天存在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作为贸易的基础的理论又

被称为是外生比较优势理论。H O 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仅局

限于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内脱离这个假设这个理论

则不成立。Samuelson 与Stolper 在1941 年发表的《实

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中分析了商品价格的变化对生产

要素价格的影响发现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产中密集使

用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的分配即S S 定理。在之后几篇论文中萨缪尔森用数学推到的方法证明了生产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必然趋势提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H O S 定理。四、基于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 Dixit 和Stiglitz 1977 以内部规模经济为研究对象共同建立了DS 模型有效地解释了战后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构成了

新贸易理论的基础。Krugman 1980 在DS 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了国内市场的规模如何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Krugman 和Helpman 1985 进一步构建了垄断竞争模型引入规模经济这一概念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的产生。Tybout 1993 论证了作为比较优势产生原因的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收益递增原理。但Dollar and Wolff 1993 认为用规模经济来解释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过于片面仅适用于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五、基于动态分析的比较优势理论 Grossman 和Helpman 1990 共同构建了一个产品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多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比较优势的静态分析扩展到动态分析。详细阐述了分配到研发部门的资源如何通过生产同质产品和差异化产品的路径传递比较优势肯定了研发的重要性该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极大完善。五、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杨小凯 1991 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扩展了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认为内生比较优势会随着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他们强调其对比较优势的分析是基于交易成本和专业化分工的框架而不是规模经济的框架认为经济增长不单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还是经济组织演进的问题。Sachs杨小凯和张定胜 2001 以DS 模型为基础引入交易效率和生产函数建立模型认为只要一国的内生比较优势大于其外生比较劣势则可能出口具有外生比较劣势的产品。六、基于人力资

本配置的比较优势理论 Findlay 1983 首先将人力资本优势认定为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并引入2 × 2 国际贸易模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Grossman 和Maggi 2000创建了一个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贸易竞争模型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国家间的比较优势。他们指出人力资本不同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多表现为人力资本的替代性人力资本相同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多表现为人力资本的互补性。金融危机下催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使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大大放缓。事实证明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了全球贸易和投资总量加大了多哈回合谈判的难度。中国是这次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美国亦未从保护主义的措施中得到多少好处。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回归到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道路上才能创造共赢的发展局面实现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国贸80902 郁华萍指导老师:谭燕 摘要:世界经济的发展除了货物贸易又多了服务贸易这样一个新兴元素,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对于如今的知识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时代来说,服务贸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国家,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所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大力发展服务业,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本文从两个比较优势指数出发,计算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人力资本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addition to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is a new element,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now dominated era, service trade come very natur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competition. However, our country is mainly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country, deficiencies still exist in the service trade competition. Since joining WTO in 2001, our country faced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our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ultivate new talent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service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偏误分析讲义新编

偏误分析讲义 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俄林运用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提出要素比例论,认为一国比较优势的源泉在于其天然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 3.当代经济学阶段,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如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俄林的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实行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 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第2场辩题) 2.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 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3.正方: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反方: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4.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5.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6.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7.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8.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1场辩题) 9.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2场辩题) 10.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3场辩题) 11.正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反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12.正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统一 反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1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14.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15.正方: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

大学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调查及其分析(精)

大学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调查及其分析 ——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 摘要:本文利用错误分析理论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分为六类,在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条教学策略建议,目的在于发现语言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方面的典型问题,帮助了解学生语言表达的薄弱环节,争取在写作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策略 一、引言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任务之一。对此,作为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主要依据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具体要求,描述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级别所应达到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水平。以一般要求为例,要求学生“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和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字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然而,在每年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全国作文平均分始终保持在8分左右(满分15分)(李朝军、曹建设,2005)。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尽人意,在他们的作文练习中经常出现形形色色的语言表达错误。 书面表达是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学生语言水平发展的趋势,从中找出规律以指导写作教学实践。本文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作文练习,利用错误分析理论研究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言表达错误现象,对这些错误现象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旨在发现语言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方面的典型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语言表达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教学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对比分析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大行其道,认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是二语习得中最大的障碍来源。受行为主义的影响,对比分析理论认为二语学习就是养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因此,在二语学习中错误应最大限度的避免与纠正。 但后来的实证研究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错误出现了新的看法。Corder (1981) 指出错误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通过错误,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水平,了解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哪个阶段;(2)通过错误,我们可以试图了解学习者是如何学习二语的,错误中能够显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步骤、假设和修正。(3)通过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学习者本人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而语水平,从而改正错误,更好地学好目的语。 (二)利用不限时作文采集数据 王育祥(1996)经过实验得出结论:限时作文和不限时作文对于检测应试者的写作能力均有效,时间并非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但是,写限时作文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写不限时作文时的心理压力。因此,为了有效减轻调查过程中学生的焦虑感,本研究采取不限时作文的手段来采集数据。 (三)研究对象

辩论赛如何分析辩题

分析辩题是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办法的,在此抛砖引玉一下: 一、弄清背景: 1、查阅和辩题有关的基本知识,弄清楚基础概念。 2、不要为了辩题而读书,而要力争把相关问题研究透彻,信手拈来、成为领域的“专家”。 3、此时不要急着做定义,尽可能了解最中立、公允的“常规定义”。 4、这只是查资料的第一轮。 二、头脑风暴: 1、同时分析正反方。 2、彼此不符合抨击,一个个说观点,不要求逻辑正确或者完美,越怪异越好。 3、画思维导图,将大家分析的正反方放在一起,这时你已经初步有感觉了。 4、头脑风暴要常常做,即使到比赛前,你想不到的,对手一定帮你想到、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三、寻找切点: 1、把头脑风暴的成果放在一起,这时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看法。 2、双方争议的实质是什么,双方必然争的点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感觉——正反双方其实在打一个问题,只不过用不同演绎手法。 3、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一刻,寻找进攻的切点。其实此时哪些点强哪些点弱已经比较清晰,正常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去强化强点,并且锁死弱点。 4、但是高手往往在这里区分,因为正常的强点是容易被猜到的,所以个人的习惯是:一般公认的强点,不会去打,一般对手公认的强点,很可能“会认”(也有一种说法是受身了)。这就是说,谋求在承认对方的强点、避开锋芒的情况下,依然在意想不到的点发起奇袭,一举歼灭对手。这便是战争艺术的核心,虚实奇正。

5、遗憾的是,以上的点要找到需要长期大量的养成和极其广泛的阅读,作为新人还是建议亦 步亦趋。 6、这个阶段继续寻找资料充实切点,因为是带着问题,看书的效率会更高(一定是看书、不是百度!) 四、构建战场: 1、切点明确后,围绕切点的形势也清晰起来,哪些点让,哪些点堵死,哪些点佯攻,哪些点 奇袭,你要把这些组成一个矩阵,在以后的比赛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构建战场的过程。 2、不要相信战场分类的教条,战场其实根本没有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怎么便于你集中火力,就怎么画战场。 3、战场不是固定的,要在自由辩的模拟中反复试验,这种试验的强度是非常的。 4、每个战场一个核心逻辑,引导的弹雨是例子、类比、追问、反问、逻辑、数据……随便你,怎么打顺怎么干。 5、战场明确后,开始围绕资料和话语布置火力、包装逻辑。这个时候贯穿整场的战略也该形成了。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

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 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如: 例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如: 例4 我要练习跟你。(英语为I want to practice with you 。) 例5 我想见面你。(I want to meet you. Meet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 “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 例19 今天比昨天很冷。(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出 现。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 on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 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 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如: 例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 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 “没”则不需要用“是”。) 例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们”的基本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是, 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 此处属于“们”的泛化。)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 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第2场辩题) 2.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 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3.正方: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反方: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4.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5.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6.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7.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8.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1场辩题) 9.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2场辩题) 10.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3场辩题) 11.正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反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12.正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统一 反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1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14.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15.正方: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 反方:各国政府不应该全面禁烟

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以及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从中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它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中短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注重产业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产业的生产率以及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能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所关心的是如何将一国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一个必然选择。 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发端于对贸易问题的研究,却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依赖于市场体制的充分作用。它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利用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遵循。在经济发展每一阶段,运用比较优势可迅速增加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这方面来说,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现实的世界并非是完全自由贸易的。在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持本国充分就业的压力下,国家就会采取种种贸易壁垒限制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入。在全球劳动力密集的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的条件下,如果一味运用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就会强化本国在这种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从而陷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同时在资本存量增加时,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是阻碍比较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若未看到我国的比较优势而盲目地追求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由于资金支持的不足而陷入到赶超的陷阱中。 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目标的多元化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加速阶段,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全面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信息化代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全球化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须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采取多目标战略。 (1)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虽然在现实的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源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但作为一国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产业演进来说,比较优势仍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如迈克.波特所言,比较优势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产业政策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阶段,因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先阶段实施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丰裕的劳动资源、既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和尚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改革拓展的产业发展空间等条件,使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禀赋优势阶段时推动经济增长的理想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引我国城乡中存在的

分析辩论赛辩题技巧

分析辩论赛辩题技巧 分析辩论赛辩题技巧 一、弄清背景: 1、查阅和辩题有关的基本知识,弄清楚基础概念。 2、不要为了辩题而读书,而要力争把相关问题研究透彻,信手拈来、成为领域的“专家”。 3、此时不要急着做定义,尽可能了解最中立、公允的“常规定义”。 4、这只是查资料的第一轮。 二、头脑风暴: 1、同时分析正反方。 2、彼此不符合抨击,一个个说观点,不要求逻辑正确或者完美,越怪异越好。 3、画思维导图,将大家分析的正反方放在一起,这时你已经初步有感觉了。 4、头脑风暴要常常做,即使到比赛前,你想不到的,对手一定帮你想到、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三、寻找切点: 1、把头脑风暴的成果放在一起,这时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看法。 2、双方争议的实质是什么,双方必然争的点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感觉——正反双方其实在打一个问题,只不过用不同演绎手法。 3、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一刻,寻找进攻的切点。其实此时哪些点强哪些点弱已经比较清晰,正常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去强化强点,并且锁死弱点。 4、但是高手往往在这里区分,因为正常的强点是容易被猜到的,所以个人的习惯是:一般公认的强点,不会去打,一般对手公认的强点,很可能“会认”(也有一种说法是受身了)。这就是说,谋求在承认对方的强点、避开锋芒的情况下,依然在意想不到的点发起奇袭,一举歼灭对手。这便是战争艺术的核心,虚实奇正。 5、遗憾的是,以上的点要找到需要长期大量的养成和极其广泛的阅读,作为新人还是建议亦步亦趋。 6、这个阶段继续寻找资料充实切点,因为是带着问题,看书的效率会更高(一定是看书、不是百度!) 四、构建战场: 1、切点明确后,围绕切点的形势也清晰起来,哪些点让,哪些点堵死,哪些点佯攻,哪些点奇袭,你要把这些组成一个矩阵,在以后的比赛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构建战场的过程。 2、不要相信战场分类的教条,战场其实根本没有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怎么便于你集中火力,就怎么画战场。 3、战场不是固定的,要在自由辩的模拟中反复试验,这种试验的强度是非常的。 4、每个战场一个核心逻辑,引导的弹雨是例子、类比、追问、反问、逻辑、数据……随便你,怎么打顺怎么干。 5、战场明确后,开始围绕资料和话语布置火力、包装逻辑。这个时候贯穿

错误分析理论及其近10年研究综述

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再比如我们说“生死轮回,死后有灵魂”,讲究“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被理解和掌握。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其重视礼节程度不亚于欧美任何一国。但是由于中西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对此不了解,在与英美人进行交往时,就会引起对方的误会,发生不必要的误解。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譬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表扬后,应该立即对学生的称赞表示感谢,让学生感知西方人比东方人直接,其语言表达更实际,即“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让学生也能习惯这种表达,并且能运用起来,毕竟我们东方人的这种含蓄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它需要教师不时地提醒和督促。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的本质差异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亦是多方面的。然而多学习了解一些别人的经典文化,如国外的艺术作品,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他们的见识。与此同时,教师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于忠喜主编.英语典故辞典.南京出版社. 摘要:近年来人们运用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二语学习者和教师们从中获益良多。本文对错误分析理论进行综述,对于错误分析过程进行详解,并将近10年国内错误分析的研究发展进行简述。 关键词:二语学习错误分析理论错误分析过程错误分类 1.错误分析理论背景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如能对所犯的错误进行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们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怎样分析和处理这些错误以及怎样借助这些错误促进外语教学,对教师和学习者都非常重要和必要。因此人们常常使用错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二语习得的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错误分析,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CA)盛行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的就已经有了。但是那个时候,错误分析仅仅是教师对学习者一般的错误进行收集,进行语言学上的分类,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确定其错误的来源,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消除这些错误提供依据。 现代意义上的错误分析,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六十年代末,随着语言学家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不断扩大,以及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受到了心灵主义语言习得观的批判和挑战。鉴于“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和“对比研究”理论对语言错误的观点和解释不能尽如人意,1967年,Corder受母语习得中错误分析的启发,发表了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七十年代起,现代错误分析理论快速发展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 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这个系统与其它语言系统一样,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有独特的特点。中介语中有错误的成分,也有正确的成分。通过错误分析理论,人们既重视语际干扰导致错误的产生,又注意到语内干扰这一重要因素。错误分析理论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有密切关系。错误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人脑中有一种处理语言知识的特殊机制,它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揭示普遍语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二语习得过程。Corder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反映了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体系,对我们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错误分析的过程 关于如何展开错误分析,Corder提出以下五个步骤。 2.1收集学习者语料 根据语料的大小,Corder:把它分为三大类:大样语料、小样语料和个案语料。他还指出:大样语料的收集是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大多出版的关于错误分析的研究都采用小样语料或个案语料的收集是不足为奇的(Ellis,2004:49)。就目前国内近十年的错误分析研究来看,大都采用小样语料,个案语料较少。而随着语料库的出现,国内许多研究者在最近5年里常常基于语料库这一类型的大样语料来进行错误分析,如张文忠和杨士超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动名搭配错误研究》。除此以外,就其形式而言,语料还可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学习者,学习者的书面或口头语料文本3种。 2.2错误识别 关于错误的识别,主要是错误(error)与失误(mistake)的 错误分析理论及其近10年研究综述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梁菊宝 101

偏误分析讲义

偏误分析讲义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

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会犯错误。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对待错误属于消极态度,有错必纠,体现在听说法、直接法中,遇到学生错误尽量纠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另外一种态度则是认为,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然会出现的,通过不停的学习,其可以自然消失,因此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体现在教学法中就是交际法。(也称功能意念法、功能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兴盛于美国,功能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语言的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面对错误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内容表达,不过分苛求形式,只要不影响交际,一般性的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Follow me) 所以Johnson(2002)说过: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的原因。错误可能暗含

辩论赛题目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辩论赛题目-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辩论赛题目辩论赛题目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 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第2场辩题) 2.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 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3.正方: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反方: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4.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5.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6.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7.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8.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1场辩题) 9.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2场辩题) 10.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3场辩题) 11.正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反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12.正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统一 反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1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14.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15.正方: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 反方:各国政府不应该全面禁烟 (97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1场辩题)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林君泓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AdainSnuth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1776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他否定重商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

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大卫?李嘉图1816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可以说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属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李嘉图的理论也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即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若去掉这个假设即若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完全一致的话李嘉图则回答不了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己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

最新整理怎样分析辩论赛的辩题

怎样分析辩论赛的辩题 论不仅是在辩论比赛时才显得重要,其实日常生活里,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对于拓展自身人脉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分析辩论赛辩题?下面小编为 你整理怎样分析辩题,希望能帮到你。 审题的技巧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辩题的含义,认识辩题对双方的利弊,把握双方争辩的焦点,以便确立对自已有利的论点和策略。为此,双方应对辩题进行全面、深人、透彻地审视、分析和研究。具体说来,审题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1)分析题型把握基调 任何一个辩题都包含着特定的论争范围。审题首先要从宏观上分析了解辩题涵盖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诸 多因素,认识辩题类型、色彩,明析辩题的利弊难易之点,把握双方可能交火的战场等问题,做到知己知彼。需要剖析的内容有: ①析辩题类型。就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辩题性质,弄清其特点。通常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性质上看,辩题分为三类:一是价值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情是否

较好;二是事实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是否真实;三是政策性命题,即辩论某事该不该做。从辩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看,又可分三种形式:一是从属型,即辩题提出的两种事物彼此是从属关系;二是条件型,即辩题提出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出现的前提;三是比较型,即对同时出现的两种事物比较其优劣。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辩题必然导致辩论方向、逻辑要求、立论角度、论证方 24式、引用论据有所不同。因此,分析辩题首先要为其定性看它属于哪类性质的辩题;而后为其定位,看它包含着哪一类逻辑关系。比如,剖析辩题大学毕业生当基层军官是大村小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价值性命题,是讨论这件事情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应从不同价值观念人手展开探讨和论争;从辩题的逻辑关系看,这个肯定判断句属于从属型命题,我们应着力探讨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成立,掌握了辩题的属性便可由此引申,进一步探讨立论的方向。 ②看辩题倾向。即分析辩题所包含的理性意义是否与社会的普遍看法、时代思想倾向合拍。一般说来,辩题含义与社会思想倾向相一致的一方,会占有客观优势,辩论起来顺理成章.易于造成有利态势。相反,当

错误的理论

错误的理论 错误的理论——随机漫步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上篇) 资本市场是最不缺少理论的地方。如道氏理论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但更多五花八门的理论,仿佛千百条歧路在时刻等待着新手误入歧途。其中任何一条歧路,都足以让初学者荒山终老、皓首穷经。除了耗尽他们毕生的精力和金钱,什么成果都不会诞生。好在我们无需一一践行就能判断出一种理论是否有效。这样做一是根据常识,二是要看这种理论是否是由具备实战经验的交易家所提出。我想,借此机会表明我对流行理论的看法,是我对后来者的责任。 所有的赢家都是相似的,而输家则各不相同。我之所以不主张新手学习巴菲特,就是因为他和所有人都不相似,无从学起。而杰克·D·施威格在《华尔街操盘高手》(Market Wizards)和《华尔街点金人》(The New Market Wizards)两部书中采访过的30位当代杰出交易家,他们都非常相似——例如顺应大趋势,正确地捕捉战机,严格的资金管理,高度的自律,耐心地持长……等等。他们全都可以视为杰西·利物莫的追随者或模仿者。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

吸取了他的经验教训,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轻后学要想踏上成功的坦途,研究他们的做法和言论才是唯一出路。如果一种理论的提出者不是有过辉煌战绩的实战交易家,而是某个学院派教授,则几乎可以肯定一钱不值,哪怕这种理论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不行! 有些学院派专家学者看似聪明,实则非常愚蠢。“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 Theory)就是我所知道的最为愚蠢的理论之一。这个理论认为,市场是随机游走的,是杂乱无章的。但是面对这个毫无章法的市场,该理论竟然得出交易者应该“买进并持有”指数基金的结论,理由是没有人能够真正战胜指数。可是“买进并持有”指数基金如果能够盈利,不就等于承认指数存在一个上升趋势么?一方面靠追随大势赚钱,一方面又否定趋势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自打嘴巴。可是即便是买进指数基金也不是什么好建议。对这种想当然的结论,我至少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驳斥: 一、仅仅追求和指数同步的收益只会永远原地踏步 众所周知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不过略高于20%而已。人们据此认为,只要保持20%的复利增长,几十年之后就会成为巴菲特第二。可是事实上,年均20%的收益率非但不会成为巴菲特,相反只能永远呆在穷人的位置上动弹不得,最多也就是年复一年地原地踏步而已。道理很简单,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