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100例40~79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3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缓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症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过量有关[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都存在惧怕的心理,对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抗拒,甚至拒绝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要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内分泌病房以10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凌晨0 点、3点手指部位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初次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9岁,平均52岁。

1.2方法

1.2.1胰岛素治疗方法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睡前注射诺和瑞。

1.2.2分组方法根据并发症数量分为4 组,即第1组无并发症,第2、3、4 组分别为1 个、2个、3个及其以上并发症。并发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内科学第6版,包括: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根据年龄分为4组,分

低血糖试题

低血糖学习试题考核 1、女性,26岁,妊娠30周,发现血糖高1个月,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后空 腹血糖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3.7%。近2周体重无明显增加,考虑()。 A.继续原治疗方案 B.无需饮食控制 C.增加热量摄入,监测血糖 D.减少锻炼,减少能量消耗 E.增加热量摄入,如血糖升高再控制饮食 2、评价低血糖症时,常用的诱发试验是()。 A.C肽释放试验 B.葡萄糖耐量试验 C.胰岛素释放指数 D.C肽抑制试验 E.饥饿试验 3、保证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A.抑制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 E.胸腺发育不全 4、男性,45岁,反复心悸、出汗5年,反应迟钝伴精神不集中1年。入院后多次血糖在1.6~2.3mmol/L。首先考虑及处理()。 A.低血糖症,查肝功能除外肝源性低血糖症 B.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水平除外胰岛素瘤 C.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抗体除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D.低血糖症,行诱发试验除外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E.低血糖症,行CT除外伴肿瘤的低血糖症 5、诊断胰岛素瘤的依据是()。 A.血糖2.6mmol/L B.胰岛素37ρmol/L

D.胰岛素原24ρmol/L E.以上都支持诊断 6、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A.抑制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 E.胸腺发育不全 7、有关低血糖症,正确的是()。 A.因高血糖伴发多器官损害,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B.长期住院患者对药物更加耐受,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C.老年患者,意识能力差,常无低血糖症状 D.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 E.低血糖频繁发作,未意识就迅速陷入昏迷,称为未察觉的低血糖症 8、不属于低血糖症状的是()。 A.便频 B.皮肤多汗 C.饥饿感 D.手颤 E.心率加快 9、Whipple三联征,包括()。 A.出汗、心悸、软弱无力 B.血糖低于3.9mmol/L C.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D.嗜睡伴呕吐 E.给予呋塞米后症状缓解 10、正常入餐后血糖的范围一般在()。 A.7.0~8.3mmol/L B.4.9~7.6mmol/L

内分泌各项试验

分泌科常用临床试验 方法及意义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010年11月 垂体前叶功能试验 一、GnRH 兴奋试验(GnRH Stimulation gonadotropin secretion test)[完整] [原理]通过GnRH兴奋LH的分泌,评价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储备功能. [方法]仁受试者禁食过夜,试验期间卧床,不吸烟。 2、将GnRH(10肽)100u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在30秒内静推完毕。 3、分别于0、30、60和120分钟在前臂采血2.0ml,分离血淸?2(TC保存作LH测定,必要时可同时测定FSH. [正常值]仁正常成年男子LH的反映蜂值比基础高5倍以上,U金值在30?60分钟岀现。 2、正常成年女子LH的反映因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异。 3、青春期前儿童呈低弱反应,峰值比基础值增高小于3倍。 [临床意义]?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LH的基础值显著髙于正常人(因此,GnRH兴奋试验对诊断不是必须的),蜂值亦显箸增髙(峰值和基础值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峰值只升髙3倍左右,提示功能储备减低?2?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LH的绝对值显著低于正常人,唸值只增高2倍左右。这些患者的反应程度与下丘脑或垂体组织受损破坏的程度有关,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3?体质性青春期延迟患者的反应和青春期前儿童相似(和出?龄一致儿 [结果]

[讨论]患者在GnRH剌激后,其血淸LH、FSH升高低于5倍基值,且LH高峰后移,说明其垂体腺瘤破坏正常组织,引起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储备功能减退。 [附注]本试验不能鉴别下丘脑性和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GH. ACTH 试验(Insulin-induced hypoglycemic stimulating GH secretion test)[完整] [原理]低血糖对下丘脑?垂体是一种非常强的应激因素。正常人当血糖降至2?2mmol/L以下时,即显著兴奋GH、ACTH?皮质醇、TSH和儿茶酚胺的分泌。本试验是利用一种标准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以检测GH的储备功能,亦同时测定垂体?肾上腺轴.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方法]禁食过夜,卧床休息,抽血査血糖.TSH、ACTH和GH,静注胰岛素0.1单位/公斤体重(垂体性侏儒),0.3单位/公斤体重(肥胖、肢端肥大症、柯兴综合征、糖尿病),于0, 30, 60, 90分钟分别采血测定血糖和GH,于低血糖出现时抽血测ACTHo [临床意义]约70%的正常人有反应。 [正常值]正常人血淸GH升髙$5ug/L, GH峰值<75ug/L,提示GH严重缺乏。 [附注] 仁试验结束后,立即饮用20克葡萄糖水,然后进早餐,如病人有垂体功能低下之可能,应加服强的松5mg,当天每4小时进餐一次。 2、冠心病、癫痫未经纠正的严重甲减和Addison氏病,糖尿病,空腹血糖>&3mmol/L者不宜作此试验。 3、试验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休克或意识丧失者,应立即终止试验,静注50%匍萄糖60ml (同时另骨抽 血査血糖九如病人还不能恢复,静注胰升糖素0.5-1mgo 4、试验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神志变化。[结果] 时间血糖 (mmol/L) 生长激素 (ug/L) ACTH (pmol/L) 刺激前15分钟 4.310.812.0 刺激前0分钟0.6 刺激后30分钟 2.470.81&2 刺激后60分钟 3.99 1.2 刺激后90分钟 4.460.6 [结果分析]患者Iflim GH升髙0?4ug/L, GH蜂值为1.2u§/L,低于正常人,说明其垂体生长激素瘤手术较彻底,无复发。另ACTH在兴奋后升髙,说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有一立储备功能。 三、葡萄糖抑制GH 试验(Glucose Suppressing GH test){完整} [原理]下丘脑GH神经元上有调节GH分泌的糖受体,葡萄糖负荷后,通过下丘脑糖受体抑制GHRH 的分泌或兴奋生长抑素(SS)的分泌,使垂体GH的分泌减少。 [方法]仁口服匍萄糖100克(有糖尿病的患者可用125克大米煮粥代替)。 2、分别于0、30. 60、120和180分钟采血测定血糖和GH。 [正常值]100克葡萄糖负荷后GH<3ug / Lo [临床意义]肢端肥大症患者约1/3 GH水平部分受抑制(GH值抑制〉50%,但仍>3ug / L);约1 / 2 的患者GH在对照值的50%以内波动,不受抑制:约20%的患者呈反常反应,GH反而升髙,超过对照值的50% 以上。 四. 毗唳斯的明兴奋GH 试验(Pyridostigmine Stimulating GH secretion test)[完整][原理]毗咙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緘脂酶提髙中枢神经乙酰胆碱水平,刺激垂体GH释放。[方法]:1\禁食过夜,卧床休息。 2 口服毗唳斯的明2mg/Kg体重。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81.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 一、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4题共用题干) 女性,18岁,Ⅰ型糖尿病病史3年,因"肺部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以下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A.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 B.皮肤干燥 C.低血压 D.昏迷 E.呼气有烂苹果味 2.抢救该患者时,胰岛素最佳使用方法是 A.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B.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C.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D.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E.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3.以下那项治疗措施对此患者是错误的 A.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B.积极补液,纠正脱水 C.积极大量补碱,尽快纠正酸中毒 D.积极使用胰岛素 E.严密观察血钾,防治低血钾 4.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血糖进行性下降,血糖下降至何种水平时加用葡萄糖溶液 A.6.1mmo1/L B.7.1mmol/L C.10.0mmol/L D.11.1mmol/L E.13.9mmol/L 正确答案:1.E;2.D;3.C;4.E (5~7题共用题干) 女性,48岁,身高160cm,体重68kg,近半年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空腹血糖6.9mmol/L。 5.应做哪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A.OGTT B.重复1次空腹血糖 C.测餐后2小时血糖 D.测24小时尿糖 E.糖化血红蛋白 6.若给该患者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治疗首选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 B.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消渴丸 C.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优降糖 D.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降糖灵 E.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治疗 7.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该患者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 A.磺脲类药物

低血糖试题(课件)

低血糖试题 低血糖学习试题考核 1、女性,26岁,妊娠30周,发现血糖高1个月,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 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3。7%.近2周体 重无明显增加,考虑()。 A.继续原治疗方案 B.无需饮食控制 C.增加热量摄入,监测血糖?D。减少锻炼,减少 能量消耗? E.增加热量摄入,如血糖升高再控制饮 食 2、评价低血糖症时,常用的诱发试验是(). A.C肽释放试验 B.葡萄糖耐量试验 C.胰岛素释放指数?D。C肽抑制试验?E.饥饿 试验 3、保证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A。抑制肝糖原分解?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E。胸腺发育不全

4、男性,45岁,反复心悸、出汗5年,反应迟钝伴精神不集中1年。入院后多次血糖在1.6~2.3mm ol/L。首先考虑及处理()。 A.低血糖症,查肝功能除外肝源性低血糖症?B。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水平除外胰岛素瘤 C。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抗体除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D。低血糖症,行诱发试验除外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E。低血糖症,行CT除外伴肿瘤的低血糖症 5、诊断胰岛素瘤的依据是(). A。血糖2.6mmol/L? B.胰岛素37ρmol/L C.C-肽3 20ρmol/L D.胰岛素原24ρmol/L E.以上都支持诊断 6、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A.抑制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E.胸腺发育不全 7、有关低血糖症,正确的是()。

A.因高血糖伴发多器官损害,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B.长期住院患者对药物更加耐受,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C。老年患者,意识能力差,常无低血糖症状? D.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 E.低血糖频繁发作,未意识就迅速陷入昏迷,称为未察觉的低血糖症......感谢聆听 8、不属于低血糖症状的是()。 A。便频? B.皮肤多汗 C。饥饿感 D.手颤 E.心率加快 9、Whipple三联征,包括()。 A。出汗、心悸、软弱无力? B.血糖低于3.9mmol /L?C。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D.嗜睡伴呕吐 E.给予呋塞米后症状缓解 10、正常入餐后血糖的范围一般在()。 A.7.0~8.3mmol/L B.4。9~7.6mmol/L C.6。0~7.6mmol/L? D.7.8~8。3mmol/L E。6。0~8.6mmol/L

最新医院三基考试内分泌

医院三基考试内分泌

四、内分泌内科 一、单选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是: A、BMI=体重(kg)/身高(m)2 B、BMI=体重(kg)2/身高(m) C、BMI=体重(kg)2/身高(m)2 D、BMI=身高(m)体重(kg)2/2 E、BMI=身高(m)/体重(kg)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A 第2题甲状腺激素属于: A、氨基酸类激素 B、蛋白质激素 C、肽类激素 D、类固醇激素 E、胺类激素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A 第3题性激素属于: A、氨基酸类激素 B、肽类激素 C、蛋白质激素

D、类固醇激素 E、胺类激素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D 第4题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 A、氨基酸类激素 B、肽类激素 C、类固醇激素 D、蛋白质激素 E、胺类激素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C 第5题类固醇激素发挥作用是: A、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B、通过PKC C、通过G蛋白 D、通过与细胞核受体结合 E、通过DG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D 第6题蛋白质和肽类激素传递信息借助的是离子: A、K+ B、Na+ C、C1-

D、Ca2+ E、H+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D 第7题内分泌激素是指内分泌腺或组织所分泌的激素,其: A、通过血液传递 B、通过细胞外液局部传递 C、通过细胞外液邻近传递 D、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 E、通过细胞内直接作用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A 第8题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 A、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C、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E、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相互调节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E 第9题常用于内分泌功能减退的动态功能试验是: A、兴奋试验 B、抑制试验 C、激发试验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防治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防治 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改变,营养过剩,加之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长,糖尿病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胰岛素注射已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这就需要充分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而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但有时其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应引起重视。 一、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的安全保存 1.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冷藏,储存于2~8℃的冰箱内,但是千万要注意胰岛素决不可以冷冻 2.使用中的胰岛素,只要放在室内阴凉处就可以了。开瓶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注射后反复从冰箱中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热胀冷缩就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所以胰岛素笔每次注射后,只需将针头取下(防止气温的变化导致药液从针头外溢)室温保存即可。 3.如果外出旅行,可以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若没有冰箱则应放在阴凉之处。 (二)胰岛素的注射 1.注射部位 绝大多数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会因注射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腹部对胰岛素的吸收最快,其次是上臂,然后是大腿和臀部。由于身体不同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当改变注射部位时就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 2.注射部位的轮换 (1)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或者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2)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3.注射方法 (1)注射时胰岛素的温度接近室温,以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注射时的不适。(2)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否则会引起注射部位的刺痛。 (3)将针头以90°或45°角、捏起皮肤的方式,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4.胰岛素笔的使用 (1)每次注射前将笔排气并检查笔和针都完好。 (2)让完整剂量的胰岛素流出针头,注射完后等待5秒后再拔针。 (3)防止空气进入笔芯,不要将针套在笔上保存。 (4)正确地保养笔。 5.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 (1)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②如果在某次

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部分) 大纲制定人:王振吉职称:副教授 大纲制定时间:2014年4月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实验室制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Zoophysiology Experiment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7001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Zoo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生物技术专业),专业限选(葡萄酒专业)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实验课时:27 总学分:1 预修课程:动物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系统讲授动物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器械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实验动物和基本的生理手术操作技术。 教材建议:《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生理学实验教程》马恒东主编,周定刚主审,四川科技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该门课程是化生系生物技术专业的独立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神经与肌肉、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代谢、泌尿、中枢神经、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等方面的生理学技术,并围绕上述几方面展开实验。 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电现象、骨骼肌收缩、蛙心运动、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耗氧量的测定、循环呼吸泌尿生理功能、消化道运动、脊蛙反射、迷路破坏效应、视力、听力、视野、盲点测定、色觉检查及瞳孔光反射、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基本技术及仪器使用、神经肌肉标本剥制、动物的采血方法及血液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在体蛙心运动及斯氏结扎、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滴极化液致低血糖的原因 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邓,马彩莉,潘小华,张孟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静滴极化液(GIK)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老年DM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4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逐例分析并总结其使用极化液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及特点。结果过度血糖控制治疗、肝肾功能不全、进食少或未及时进食、静滴速度过快、合用与降糖药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等都是老年DM患者使用GIK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M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故在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多巡视、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极化液;低血糖 极化液(GIK)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GIK是由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组成的液体,它能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心脏的正常收缩,减轻心律失常,并促使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到等位线[1,2]。虽然GIK中含有葡萄糖,且胰岛素用量较小,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却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损于心脏,同时可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失调、肝肾功能低下等更易发生低血糖,且症状常不典型,容易掩盖病情[3],如不能及时诊治,将造成严

重不良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老年科住院期间使用GIK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老年DM患者46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 中2 h血浆葡萄糖(2hPG)≥11.1 mmol/L,其中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76.42±10.31)岁,DM病程6个月~16年。46例均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31例(24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肺心病6例,风心病6例,心肌病3例,其中有2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异常。 1.2 研究方法 DIK的组成:10%葡萄糖液250 ml,普通胰岛素4~6 u、氯化钾0.5~0.7 g,滴速30~40滴/min。每日一次,7~14天为1个疗程。低血糖诊断标准: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3.9 mmol/L。输液开始后30 min到输液结束后1 h发生的低血糖均纳入本研究的范畴。逐例分析并总结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2 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时间输液开始后1 h内发生低血糖18例,1~2 h内发生低血糖20例,3~4 h内发生8例。 2.2 低血糖表现血糖值在1.8~ 3.9 mmol/L之间,有3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头晕、胸闷、饥饿感等症状;3例出现精神异常;2例发生抽搐;6例无低血糖表现,仅通过住院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发现。29例通过口服葡萄糖或进食后低血糖症状数分钟至1h内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生长激素实验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生长激素(GH)试验 一、原理与适应证 低血糖刺激脑内葡萄糖受体,激活单胺类神经元通过α2受体促进GHRH分泌,同时抑制生长抑素的分泌。因此,利用低血糖可刺激GH分泌的生理作用,给予受试者一定量的胰岛素,使其出现低血糖反应,测定不同时相的GH水平,以观察垂体GH的储备功能,用于GH缺乏的诊断。 二、方法 受试者于午夜后禁食,次日晨起床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保持通道,普通胰岛素 0.1U/kg~0.15U/kg体重加入2ml生理盐水中一次静脉注射。肥胖、Cushing综合征或肢端肥大症为0.2U/kg~0.3U/kg,怀疑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可用0.05U/kg体重。采血测GH的同时测血糖,血糖低于2.8mmol/L(有学者要求达到2.2mmol/L)或比注射前降低50%以上为有效刺激。试验前及试验后30,60,90,120分钟采血测GH与血糖。 三、临床意义和结果解读 1、正常人用胰岛素后,当血糖降至2.2nmol/L或降到用胰岛素前对照值血糖的50%以下时,GH应明显升高,峰值出现在30分钟-60分钟,峰值可达15μg/L~30μg/L。 2、正常儿童GH反应阳性率在74%-100%,有少部分假阴性,一般高峰值为15μg/L -30μ g/L。 3、垂体性侏儒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者,用胰岛素后GH无反应或反应很低,一般峰值多在5.0μg/L以下。 4、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肥胖症和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后可使反应减弱。 5、体质性矮小症、性发育障碍者(如Turner综合征等),本实验可正常。 四、注意事项 1、此试验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小儿需慎重。

内分泌科常用检查

内分泌科常用检查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方法:1.试验前一天8pm后不再进食,次晨空腹测血糖 2.口服无水葡萄糖75g(溶于250-300ml水中),3-5min内服完 3.服后测1h,2h血糖 注意事项:1.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含量200-300g 2.正常活动,非应激情况 3.试验过程中不应吸烟、饮水、进食及剧烈运动 4.FPG明显高于正常值者不做此试验 5.若病人有胃肠功能障碍,可采用静脉法: 用50%葡萄糖50ml静注或 按20%葡萄糖按葡萄糖0.5g/kg 静滴,半小时内注毕 2.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方法:1.试验前一天8pm后不再进食,次晨空腹测血糖;胰岛素(正在使用胰岛素者测C肽) 2.静注50%葡萄糖50ml,1min内注射完 3.注射完2,3,5,8,10分钟对侧手臂取血测血糖、胰岛素和/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测C肽) 注意事项:同OGTT 二.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 1.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方法:1.试验前一天晚上8pm后不再进食,次晨测空腹胰岛素及/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单测C肽) 2.口服无水葡萄糖75g(溶于250-300ml水中),3-5min内服完 3.测0、30'、60'、120'、180'血糖、血胰岛素及/或C肽 注意事项:同OGTT 2.标准馒头餐试验 方法:1.试验前一天晚上8pm后不再进食,次晨测空腹胰岛素及/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单测C肽) 2.用富强面粉100g制成的标准馒头2个,10分钟吃完(从第一口开始算起) 3.测0、30'、60'、120'、180'血糖、血胰岛素及/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测C肽) 注意事项:同OGTT 3.精氨酸刺激试验

低血糖概述

转自:《生物学通报》 2004年第39卷第5期 低血糖概述 郑云郎 (台州学院医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单糖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血糖症状,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心悸、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为非器质性疾病,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6 药源性低血糖主要见于糖尿病治疗时,常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等使用过量、使用后活动增加或饮食配合不合理引起。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来源而降低血糖,其作用环节有: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内;2)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3)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4)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5)促进糖转变为脂肪。口服降糖药以磺酰脲类为例,其作用机理是:磺酰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阻滞了钾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外钙内流。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增加,触发了胞吐作用,并促进胰岛素释放…。长期服用且胰岛素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的情况下,其降血糖作用仍然存在,这可能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也可能与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有关。有一些药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唯一激素,因此当体内胰岛素过量后,主 要的危险来自血糖过低。当血糖降到2.8毫摩/升时,患者开始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发生时,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眩晕、心悸、手抖、脸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等。当血糖进一步降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时,出现发音障碍、复视、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等,随后出现神志昏迷和不同程度的惊厥, 如不及时抢救,即可致死。 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发作处理方法 *1、发作时的处理 (1)轻症:一旦确认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糖果,同时快速测血糖,不能口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 40-60毫升。 (2)重症:立即静注葡萄糖40-60毫升,能进食的继而进食,不能进食的以5%-10%的葡萄糖静点,维持血糖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如果是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补糖至少应持续3-7天。 *2、血糖控制水平 * 对于老人孩子,血糖宁高勿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维持在4.4以上,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儿童,血糖控制水平“宁高勿

低”,以预防症状性低血糖及无知觉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切忌延误进餐,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胰岛素注射过量的常见原因 1、用注射器抽吸胰岛素时剂量不准确,或用胰岛素笔时弄错胰岛素剂量。 2、误用注射器抽取专用于胰岛素笔的浓胰岛素(胰岛素有2种浓度:U-40和U-100.U-40为40单位/毫升,常用注射器抽取注射;U-100为100单位/毫升,常专用于胰岛素笔)。 3、注射胰岛素后不及时进食,或因某些原因吃饭减少、吃不下饭、恶心呕吐时仍坚持注射胰岛素。 4、弄错胰岛素剂型,常见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误将短效胰岛素当中效胰岛素注射。 5、误将胰岛素当其他药物注射。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有关于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希望有胰岛素疾病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要保护好你们的身体。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 通过测定血糖浓度变化,间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三天,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并且有正常的体力活动。 2.试验开始前禁食10~16小时,但可以饮水。 3.空腹抽血2ml置干燥血清管后,将82.5g葡萄糖(儿童按1.75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 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一次服完. 4.服糖水后30min,60min,120min,及180min分别取2ml血标本置试管中,需在试管上标明取血时间。 结果判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11.1mmol/L, 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及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为糖耐量低减。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需禁食,禁止吸烟,禁止喝茶及其他饮料,避免剧烈运动。 2.葡萄糖粉应完全溶解,全部服下,如遇呕吐,量不足均应改期实验。 3. 如需延长试验,则服糖后240min, 300min加抽血糖, 为5hOGTT试验,其余均相同。 4.血标本应立即进行血糖测定,以免影响血糖结果。 5. 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心肌梗塞,脑卒中,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不能做至少2周。 6.试验前应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做OGTT。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原理: 垂体分泌ACTH量受体液中皮质醇浓度所调节; 地塞米松等抑制垂体分泌ACTH作用强

试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血或尿激素测定影响不大 可由血尿皮质醇的改变来反映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依赖于垂体功能。 方法: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方法(1)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观察皮质醇节律改变及有无皮质醇增多。 方法:对照日查血皮质醇(8am、0am) 0am抽血后服地塞米松1.5mg 8am查血皮质醇。 结果分析: 正常人或单纯肥胖者血皮质醇(F)节律存在,或服药后血皮质醇节律≤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皮质醇增多症:血F节律消失,或血F>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注意点: 1.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崔莉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崔莉 发表时间:2016-08-09T16:38:44.5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7期作者: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导读] 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 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常州市中医院南院一病区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数目将患者进行分组,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分析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34-02 临床显示,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治疗2型糖尿病,多采用强化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1]。但是治疗期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时时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35~89岁,平均年龄为(57.9±3.9)岁。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出汗、心悸、交感神经兴奋以及乏力等症状。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即在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或早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控制在30~60U/d。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患者分组。根据并发症分组,A组无并发症,B、C、D组患者并发症个数分别为1、2、3以上个。患者并发症的确定需要根据内科学进行判断。随后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即40-49岁一组,50~59岁一组,60~69岁一组,70岁以上一组。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 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时候,为预防血糖升高,通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容易引发患者低血糖。 3.1 产生低血糖的原因 在治疗的过程中,血糖变化会比较明显,多出现在肾上腺素症状,患者表现出无力、心慌、饥饿、出汗等情况,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意识障碍[2]。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研究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并发症数量。患者病程越长,肾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药物的半衰期也会延长,治疗期间肝脏糖的储存量会有所减少。其次,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会比较明显。在治疗期间,生长激素与糖素对患者的低血糖反应相对较弱。在糖异生功能下降的情况,胰岛素的消除能力会有所减退。同时患者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最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不够,也有可能导致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 3.2 护理措施 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药物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和药物种类。调整患者饮食、运动的时候,还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其次,血糖监测护理。在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检测患者血糖含量。对于并发症数量比较多的患者,还应时刻观察血糖,且注意监测血糖反应不明显的患者。再次,健康教育护理。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宣传,促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告知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欲常规化的处理措施,促使患者在发现低血糖的时候,可展开自救[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明确告知患者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最后,饮食和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促使患者饮食量与药物使用量保持平衡。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饮食,预防由于节食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后1h,但是应注意运动量,预防产生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S101_08_胰岛素致低血糖 效应

姓名:吕波杰学号:10082113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实验名称: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肾上腺素和促黑激素对皮肤色素细胞的影响同组姓名:刘海雁实验日期:2012/5/21 室温:替换这里气压:替换这里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 给两只小白鼠注射胰岛素,11分钟后两只小鼠活动性降低;17分钟时出现痉挛;22分钟出现角弓反张反应。立即给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0% 葡萄糖溶液,另一只不注射。注射了葡萄糖的小鼠很快恢复了正常,而未注射的仍出现惊厥现象。 二条金鱼放入胰岛素溶液中29分钟后活动都有所减弱。将其中一条移入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活动能力比仍在胰岛素溶液中的金鱼活动能力强。二、分析与讨论 动物组织结构所需的能量来自于葡萄糖分解产生的ATP。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水平,使动物所需的葡萄糖量缺乏。当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胰岛素含量增高,引起血糖下降,细胞缺乏可利用的糖,一段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小鼠就会发生惊厥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症状。此时若注射一定葡萄糖,小鼠的血糖上升,以上症状得到缓解。 当金鱼体内胰岛素含量增加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引起血糖下降,金鱼就会出现游动减少现象。放入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由于葡萄糖的摄入,金鱼血糖浓度提高,活动性增强。

三、结论 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2、当血糖高于正常水平时,动物活动性增强;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动物活动性降低。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1966年Andres依据葡萄糖胰岛素的负反馈原理设计了葡萄糖钳夹技术,经过不同的静脉通路,同时输入外源性胰岛素和葡萄糖,将血糖维持在设定的稳态,该技术可对胰岛素的分泌及作用进行定量分析。1979年DeFronzo等对该技术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于人体,从此推动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葡萄糖钳夹技术分为高血糖葡萄糖钳夹、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及低血糖葡萄糖钳夹等不同方法。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由于其定量准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该平台由于能很好地排除内源胰岛素及升糖因素的影响,并能同时客观地反映外源胰岛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特点,在研发新型胰岛素制剂以及仿制胰岛素产品时也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试验中,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是评价外源性胰岛素制剂的客观平台,该平台本身成功构建及良好维持是该技术的关键。目前在药物研发中,使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应用该技术中加以关注。 2、关注要点 2.1 成功建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条件: (1)形成稳定高胰岛素状态,达到完全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的目的; (2)将血糖钳夹在正常水平,变异系数小于5%; (3)试验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被抑制,升糖激素无明显释放。 2.2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需关注如下几点: 2.2.1 血浆胰岛素保持优势浓度,充分抑制肝糖输出

在规定时间内,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并保持于优势浓度(一般接近100mU/L),人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生理水平时肝糖输出可以被充分抑制,葡萄糖输注率(GIR)方能真实反映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使得客观评价胰岛素制剂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成为可能。 2.2.2 监测血糖间隔时间 每5分钟监测一次静脉血糖值,根据血糖值调整葡萄糖液输注率,使受试者血糖值维持在目标值,变异系数应小于5%。目标血糖需控制在正常空腹血糖±10%范围内。监测血糖的间隔时间如果过长,很难将平台稳定好,易造成血糖波动,引起内源性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的变化。 2.2.3 充分抑制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C肽的测定反映了内源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对平台的稳定尤为重要,稳态后C肽应抑制为<基础水平的60%。 2.2.4 控制各种干扰因素 选择女性受试者时,需要考虑月经周期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对GIR造成影响。 消除患者紧张和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以避免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才不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整个试验过程,要求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不能入睡。因为清醒和入睡时下丘脑、垂体、靶腺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可能有差异,因此,使受试者基础状态一致,减少试验误差。 2.2.5 预防低血糖 试验完毕继续输入葡萄糖液30分钟,给病人喝葡萄糖水和进食饼干、面包或糕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参考文献】 1、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程时武、陆菊明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8(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