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各种特殊四边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各种特殊四边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各种特殊四边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练习题

初2017级寒假培训(八)A 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班级: 姓名: 1.定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 几何语言:, 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几何语言:∵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 _________ (对边平行);AD=BC ,__________(对边相等); ,_________(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几何语言 判定1., 判定2., 判定3., 判定4. 判定5., 夯实基础: 1.如图,将□的一边BC 延长至E ,若∠A =110°,则∠1=________. E 2.如图,在□中,,则= °.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m AB 6=,cm BC 8=,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 为 cm . 4.如图,在□中,已知, 平分交边于点,ABCD BC AD CD AB //,//Θ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BCD BAC ∠=∠ο180=∠+∠ABC BAC OC OA =BC AD CD AB //,//Θ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BC AD DC AB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BCD BAD ADC ABC ∠=∠∠=∠,Θ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DO BO CO AO ==Θ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CD AB CD AB =,//Θ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ABCD ABCD ο120=∠A D ∠ABCD ,6,8CM AB CM AD ==DE ADC ∠BC E A B C D O A B C D 4 E A B C D 2 1 A B C D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2.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通过问题解决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 2.通过问题的证明寻求事物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学难点 判定定理、例题的证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 在启发、诱思下逐步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 平面的位置关系也需以实物(教室)为例,启发诱思完成.通过师生互议,解决例1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9.5.1 A) 第二张:(记作§9.5.1 B)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线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归纳小结线面距离问题求解方法,以及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立体几何的问题解决:一是如何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平面几何问题;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怎样得到充分利用、渗透,这些都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 下面继续研究面面位置关系. Ⅱ.讲授新课 1.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除教材上例子外,我们以所在教室为例,观察面与面之间关系. [师]观察教室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及上、下两个面都是平行的,而其相邻两个面是相交的.[师]打开教材竖直放在桌上,其间有许多个面,它们共同点是都经过一条直线.观察教室的门与其所在墙面关系,随着门的开启,门所在面与墙面始终有一条公共线.结合生观察教室的结论,引导其寻找平面公共点,然后给出定义. 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我们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相交于一条公共直线.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师]两个平面平行,如平面α和平面β平行,记作α∥β. 下面给出两个示意图,同学们考虑哪个较直观? [生]图(1)较直观,图(2)不直观. [师]从以上两种画法,告诉我们画图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图(2)为何不直观?

(完整word版)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P M N A B C D R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1. 若矩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分一边为3cm 和5cm 两部分,则矩形的周长为 ( ) A .22 B .26 C .22或26 D .28 2.已知一矩形的周长是24cm ,相邻两边之比是1:2,那么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 A .24cm 2 B .32cm 2 C .48cm 2 D .128cm 2 3.由矩形的一个顶点向其所对的对角线引垂线,该垂线分直角为1:3两部分,则该垂线与另一条对 角线的夹角为( ) A 、22.5° B 、45° C 、30° D 、60°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AC,∠ADE= ∠CDE,那么∠BDC 等于( ) A .60° B .45° C .30° D .22.5° 5.如图,过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R 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 与PQ ,那么图中矩形AMRP 的面积S 1,与矩形QCNR 的面积S 2的大小关系是 ( ) A. S 1> S 2 B. S 1= S 2 C. S 1< S 2 D. 不能确定 6.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0cm ,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可以是() A.4cm 和6cm B.6cm 和8cm C.8cm 和10cm D.10cm 和12cm 7.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 A.AC =BD ,AB =CD ,AB ∥CD B.AD //BC ,∠A =∠C C.AO =BO =CO =DO ,AC ⊥BD D.AO =CO ,BO =DO ,AB =BC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9.平行四边形各内角平分线若围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平行四边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27.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 4.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定义,并能正确的写出已知和求证,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5.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与命题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要点诠释: (1)定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定. (2)定义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的命题仍是真命题.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的结构:命题通常由条件(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是结论. (2)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对于假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正确,即结论不成立. 要点二、证明的必要性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三、公理与定理 1.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要点诠释:欧几里得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基本事实作为公理. 2.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要点诠释: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公理、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求证)的过程. 要点四、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要点诠释: (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 (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 (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测试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测试题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1、填空:(每空4分,共52分) 1、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36cm ,相邻两边的比为1:2,则它的两邻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__ 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BC 、CD 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x-4)和16,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GH EF AB GH AD EF 、,//,//相交于点O ,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45°,BC =2 ,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是 ;若AB =3,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ΔABD 的面积是 . 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BC AB ∠==,3,1与BCD ∠的平分线分别交AD 于E 、F ,则EF 的长为_____. 6、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是_________° 7、若□ABCD 与□ABEF 有公共边AB ,那么四边形DCEF 是________ 8、在四边形ABCD 中,AC 是对角线,若BAC DCA BCA DAC ∠=∠∠=∠,,且 ?=∠62D ,则____=∠B . 9、在△ABC 中,AB=6cm ,AC=8cm ,BC=10cm ,D 、E 、F 分别是各边中点,则△DEF 的周长= ,△DEF 的面积是 . 10、A,B,C,D 在同一个平面内,从①CD AB //② AB=CD ③AD BC //④BC=AD 这四个条件中任意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_____种 二、解答题:(共48分) 2、已知如图,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中点,EF 经过点O ,且与AB 交于E ,与CD 交于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求证:BM ∥DN ,且BM=DN 。 4、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10,AD=8,AC ⊥ BC,求AC 、OA 以及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 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 平分BF ADC ,∠平分ABC ∠.试证明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6、叙述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教学目的: 1. 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 掌握理实现“线线”“线面”平行的转化 教学重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有两个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平行特征性质这也可看作平行公理和平行线传递性质的推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的依据是线、线平行这些平行关系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线、面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这两个平行关系是下一大节学习共面向量的基础 前面3 节主要讨论空间的平行关系,其中平行线的传递性和平行平面的性质是 这三小节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 1 )相交;( 2 )平行;( 3)异面 2. 公理 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 a // b,b // c a // c . 3.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 等角定理的推论 : 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 所成的锐角 (或直角 )相等 . 5. 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 a b b D 1 C 1 b a a A 1 B 1 D C A B 6. .异面直线定理: 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 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推理模式: A , B ,l , B l AB 与 l 是异面直线 7.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 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 O a b ′ 作直线 a // a, b // b , a , 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 O 的选择无关,把 b O a , b 所成的锐角 (或直角) 叫异面直线 a, b 所成的角 (或夹角).为 了简便,点 O 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0, ] 2 8. .异面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 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 两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习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 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 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18.1-18.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E D C O F B A 18.1~18.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选择题 1、下面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一组对角相等 D 、一组对边相等 2、已知下列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②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其中能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命题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6、6、6 B 、6、4、3 C 、6、4、6 D 、3、4、5 5、以不共线三点为三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一共可作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 四边形ABCD 的四个角∠A ∶∠B ∶∠C ∶∠D 满足下列哪一条件时,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 、1∶2∶2∶1 B 、2∶1∶1∶1 C 、1∶2∶3∶4 D 、2∶1∶2∶1 7、四边形ABCD 中,AD ∥BC ,要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应满足( ) A 、∠A +∠C =180° B 、∠B +∠D =180° C 、∠A +∠B =180° D 、∠A +∠D =180° 8、根据下列条件,得不到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A B =CD ,AD =B C B 、AB ∥C D ,AB =CD C 、AB =CD ,AD ∥BC D 、AB ∥CD ,AD ∥BC 9、如图,在□ABCD 中,EF 过对角线的交点,若AB =4,BC =7,OE =3,则四边形EFDC 的周长是( ) A 、14 B 、11 C 、10 D 、17 9题图 10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0、如图,线段a 、b 、c 的端点分别在直线l 1、l 2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l 1∥l 2,则a=b B .若l 1∥l 2,则a=c C .若a∥b,则a=b D .若l 1∥l 2,且a∥b,则a=b A 、13cm B 、3cm C 、7cm D 、11.5cm 1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x 和y ,一边长为12,则下列各组数据可能是x 与y 的值的是( ) A 、8与14 B 、10与14 C 、18与20 D 、10与36 15 、□ABCD 中,∠A:∠B=13:5,则∠A 和∠B 的度数分别为( ) A .80° ,100° B .130°,50° C .160°,20° D .60°,120° 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的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2 B.4 C.6 D.8 17、E 、F 分别是□ABCD 的边AB 、DC 中点,DE 、BF 交AC 于M 、N ,则( ) A.AM=ME B.AM=DF C.AM=NC D.AM ⊥MD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平行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判定定理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判定定理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3)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面积=底边长×高= ah(a是平行四边形任何一边长,h必须是a边与其对边的距离。) 二、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是矩形。 2.矩形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是矩形。 (2)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4.矩形的面积: 矩形的面积=长×宽 三、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菱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各种四边形性质与判定

1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1)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2) 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和正方形)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 (4) 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 (5)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判定:(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在一个平面内,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判定:(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性质:(1)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它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立体几何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汇总

文字语言: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α?a ,α?b ,且b a //α//a ?. 图形语言: 定理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β?a ,β?b ,P b a = ,α//a ,α//b αβ//?. 图形语言: 定理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α//a ,β?a ,且b =βα b a //?. 图形语言: 证明:因为b =βα ,所以α?b . 又因为α//a ,所以a 与b 无公共点. 又因为β?a ,β?b ,所以b a //. 定理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语言:βα//,a =γα ,b =γβ b a //?. 图形语言: α b a P βα b a a α βa b αγ a b αβ

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a c ⊥,b c ⊥,P b a = ,α?a ,α?b α//c ?. 图形语言: 定理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α⊥a ,β?a ,αβ⊥?. 图形语言: 定理七(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α⊥a ,α⊥b b a //?. 图形语言: 定理八(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对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交线的直线垂直另一平面. 符号语言:βα⊥,m =βα ,β?a ,m a ⊥α⊥?a . 图形语言: c a b αP αβa αb a βa m α

特殊四边形性质判定

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及判定 【知识梳理】: 考点一、 1、矩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3、矩形的判定 (1)对边平行且相等。(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考点二、菱形 1、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2、菱形的判定: (1)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考点三、正方形: 1、正方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1)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1)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2)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典例精析】考点一、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1、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CE∥ BF,连接BE、CF. (1)求证:△BDF≌△CDE; (2)若DE=BC,试判断四边形BFCE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一动点,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交∠ACB的角平分线于 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EO=FO;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格式和方法.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重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知识链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下列不能使两直线平行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对顶角相等 D.同位角相等 (二)、导学释疑: 证明: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相交. 求证:∠2=∠3. 平行线的性质1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合作探究】 探究一、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相交. 求证:∠1=∠2. 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探究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根据这一定理的文字叙述,你能作出相关图形吗?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并试着写出证明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做一做】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a∥c,∠1,∠2,∠3是直线a,b,c被直线d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总结提升】 总结规律: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吗?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50页随堂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提升版)

第11讲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小测试 总分10分 得分___________ 1.(4分)分式方程 12x x +-= 1 32 x +-的解为x =___________.3 2.(6分)若221x x x +-=1 4 ,则242331x x x -+=___________.1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能熟练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证明线段平行、相等是常考点. 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2.若一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且这条直线平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如图1,S □ABCD =BC ·AE =CD ·AF . ②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如图2,□ABCD 与□EBCF 有公共边BC ,则S □ABCD =S □EBCF .特别地,当点P 是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边所在直线上的一点时,点P 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两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如图3. 知识点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注意: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不能直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依据,在证明题或计算题中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转化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一半则为180°,同旁内角互补,得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平行四边形中熟悉下列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A D B C E F A D B C E F P A D B C 图1 图2 图3

5.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7.3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沙盘】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规范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能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1. 能规范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2.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 【难点】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对文字命题的表述.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我们得打的任何一个结论都要有依据。而我们根据这些“依据”推理、证明,从而得到结论的过程叫做证明。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下,我们将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

线平行”,从而得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两条平行线吗?你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本事实,那我们能利用它证明另外两个判定定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自主学习 阅读并完成学习指导书的知识储备,完成【自主学习】A级和B级. 三、交流研讨 出示答案,自主订正 四、精讲部分 (一)不讲内容: ①知识储备、归类总结 ②A级1,2 (二)略讲内容: ①B级 3 3.蜂房的顶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 o = B70 = ∠.试确定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D ∠ = C A110 = ∠ ∠,o

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BD(等式的性质) B(已知) B,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等式的性质) (已知) ,理由:BD解:C A A A DC AB D A D A C A DC A B O O //18070110//18070110////o o o o ∴=∠+∠∴=∠=∠∴=∠+∠∴=∠=∠ (三)精讲内容: ① C 级 4 4.如图,点D,E分别在AB 和AC 上,.ABC BE ∠平分 (1)若DEB DBE ∠=∠,求证:BC DE //. (2)若BC DE //,求证:BDE ?为等腰三角形. (3)在(1)的条件下,若O EBC 25=∠,求BDE ∠的度数.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表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等腰梯形具有稳定性. 性质:①两腰相等;②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③对角线相等. 判定定理: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变形1:h=2s÷(a+b);变形2:ha=2s÷h-b;变形3:b=2s÷h-a. 另一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⑴四边形中基本图形 (2)梯形问题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基本图形)

做证明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⑴方程思想:运用方程思想将一个几何问题化为一个方程的求解问题。 ⑵化归思想方法:解四边形问题时,常通过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归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梯形问题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来解决。 ⑶分解图形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故可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简单化。 ⑷构造图形法:当直接证明题目有困难时,常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⑸解证明题的基本方法:①从已知条件出发探索解题途径的综合法;②从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至已知条件的分析法; ③两头凑的方法,就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找到证明的思路(又叫分析—综合法)。 ⑹转化思想:就是将复杂问题转化,分解为简单的问题,或将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处理的一种思想。 【经典题目】 1.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BF、CG、DH,垂足分别是E、F、G、H,求证:EF∥GH. 2.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作OE⊥BC,AB=37cm, BE=26cm, EC=14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第1题图第2题图 3.如图△ABC中,∠ACB=90度,AC=2,BC=3.D是BC边上一点,直线DE⊥BC于D,交AB于点E,CF//AB交直线DE于F.设CD=x. (1)当x取何值时,四边形EACF是菱形?请说明理由; (2)当x取何值时,四边形EACD的面积等于2 ? 4.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高,∠A的平分线AE交CD于F,交BC于E,EG⊥AB于G,求证:CFGE是菱形。 第3题图第4题图 5.已知:如图,在□ABCD 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1) 求证:△ADE≌△CBF;(2) 若四边形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6.矩形ABCD中,AB=8,BC=6,E、F是AC的三等分点,求△BEF的面积。 7.矩形ABCD的周长是56 cm,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短4 cm,求(1)AB,(2)BC的长? 2,AE⊥BD于点E,求OE的长? 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60°,AB=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练习题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平行线的判定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 若∠2=∠E ,则 ∥ ; 若∠ +∠ = 180°,则 ∥ . 2.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2)∵∠2 =∠ (已知), ∴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 ∴AC∥ED( ); 二、解答下列各题 11.如图9,∠D =∠A,∠B =∠FCB,求证:ED∥C F .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E B A F D C 图9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专题练习 含答案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练习 1. 如图,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且点P不与点B,C 重合),PE⊥AB于点E,PF⊥AC于点F,则EF的最小值为______.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AB上,点F在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 A.2 5 B.3 5 C.5 D.6 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BC上,且DC=3DE=3a.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则FP=________. 4. 如图,在?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 (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 (2)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 4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E是BO的中点,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 (1)求证:FB=AO; (2)当平行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O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6. 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折两次,然后剪下一部分,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A.15°或30°B.30°或45°C.45°或60°D.30°或60° 7.如图,两张等宽的纸带交叉重叠地放在一起,重合部分的四边形ABCD是______,若AD =6,∠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 8.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中,对角线BD=16,点O是直线BD上的动点,OE⊥AB于点E,OF⊥AD于点F. (1)对角线AC的长是____,菱形ABCD的面积是____; (2)如图①,当点O在对角线BD上运动时,OE+OF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当点O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OE+OF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变化,请探究OE,O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9. 如图,P是矩形ABCD内一点,AP⊥BP于点P,CE⊥BP于点E,BP=EC. (1)请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是正方形?若是,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是,说明理由; (2)延长EC到点F,使CF=BE,连接PF交BC的延长线于点G,求∠BGP的度数.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与BF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E=BF B.AE⊥BF C.AO=OE D.S△AOB=S四边形DEOF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学案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平行线的其它性质定理 3.正确区别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和灵活应用. 【预习检测】 1.如图a∥b,写出相等的同位角: . 写出相等的内错角, 写出互补的同旁内角 1.如图a∥b,∠1=68°,那么∠2的度数为 . 2.如图,∠ 1和∠ 2是直线a 、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 1= ∠ 2,则a与b平行吗?你能说说理由吗? a∥b . ∵∠1=∠2 () ∠1=∠3 ( ) ∠2=∠3 () ∴a∥b () 课堂学习案

一、典例导学 模仿例1、例2的证明 试一试,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二、交流与发现 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命题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观察这两个命题,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______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而第一个命题的______又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练习题: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 ①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④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三、自主应用 1.已知:如图∠1=∠2,∠3=1000,求∠4的度数. 2.已知:如图a∥b,b∥c. 求证:a∥c.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名称 性质 判定 平行四边形 1、对边平行且相等。 2、对角相等。 3、对角线互相平分。 4、是中心对称图形。 5、S=a b (a 、b 分别表示底和这一底上的高)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定义)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矩形 矩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以下性质: 1、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角线相等。 3、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4、S= a b (a 、b 分别表示长和宽)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 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质外,还有以下性质: 1、四条边都相等。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4、S= a b (a 、b 分别表示两条对角线长。)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边相等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 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以下性质: 1、对角线和边的夹角是45o。 2、S= a2(a 表示两边长。) 1、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 1、两腰相等。 2、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对角线相等。 4、轴对称图形 1、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梯形中常见辅助线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