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

纵观剑桥大学800年的发展历史,可见其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其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剑桥大学是一所传统的大学,但它能审时度势,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剑桥大学相比,我国现代大学是年轻的,不论是其传统还是创新,剑桥大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大学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品德修养教育

剑桥大学坚持“造就绅士”的教育理念,强调对人的理性训练和人格的塑造,认为教育的唯一和最高目的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慧;倡导原创性研究,提倡厚积而薄发,反对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浪潮日益侵入我国高教界,在各种量化标准和经济利益压力的驱动下,我国大学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不重道德教育的倾向。我国大学应当反思市场经济冲击下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将大学生当做人来培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在关注学生专业发展、知识学习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同时,大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和生活指导中,更多地融入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德行修养教育,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从而引领社会的文明进步。

当然,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建立在大学自身的道德建设上,如果大学自审缺乏道德,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领导以做官的姿态对待办学,教师不以学术为上,没有潜心学问、献身真理的精神气质,那么,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不可能开展起来的,即便在形式上开展了,实际上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大学应当成为社会的良心,大学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应当是高尚社会文化的典范,大学应当以优良的文化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应当以优良的文化领导社会进步的方向。

坚持以学生为本

剑桥大学奉行“大学因培养学生而存在”,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未知的领域,对学生关怀备至,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和学习空间,为学生成长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我国大学曾经以人才培养为其唯一职能,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大学迷失了自我,对大学的根本职能在意识上淡薄了,在行为上忽视了,在结果上轻视了,使人才培养工作说起来重要,实际上不重要,教学工作名义上是中心工作,实际上成为增加学费收入的手段。

由于传统文化和大学领导管理体制的影响,大学存在浓厚的官本位意识,大学并不因培养学生而存在,培养学生只是大学存在的手段而已。所以,尽管我国大学存在以学生为本的口号,但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在大学体制、规章制度、工作常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际的体现。在教学上,不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而是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的知识,很少独立思考。如此,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国大学应当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本,大学因学生而存在的教育理念,重建大学文化,一切工作围绕学生的培养而展开,行政工作应当发挥服务职能,以学生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应当通过规章制度

将服务学生的工作常规化、日常化,使行政干部自觉在学生服务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教师将教学作为自己第一位的工作,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为目的,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工作体系。

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精英人才

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厄斯曾指出:“剑桥在艺术和人文方面的成就绝不逊于科技方面的成就。”剑桥大学曾经是古典人文教育的中心之一,现代的剑桥大学在重视发展自然科学,实施科技教育的同时,也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精英人才。剑桥大学人文和科技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使其在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国大学曾经实施高度专门化的专业教育,大学学科专业结构欠合理,课程和教学过分专业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很多大学进行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并对旧的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成效还不很明显,学科专业结构的综合化或多科化发展不协调现象严重,难以组织高水平的人文与科技并重的教育,所以,难以培养出精英人才。

我国大学,尤其是有志于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均衡发展,尤其应当对弱势学科专业、新建学科专业采取强力扶持措施,促使其学术水平迅速提高,加速综合化或多科化发展步伐。同时,大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大胆实施文理工交叉融合的综合教育,培养基础宽厚、学养扎实、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精英人才。

继承传统坚持特色不断创新

剑桥大学既是一所古老的传统大学,又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在继承其800年的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剑桥大学坚持其特色并不断创新,长期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而不动摇。剑桥大学副校长安妮·罗丝黛尔曾说过:“剑桥的传统没有拖我们的后腿,我们为剑桥的传统和特色感到自豪。”

剑桥大学是一所将古老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大学,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方面,它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与剑桥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发展的历史不长,但一所大学不论历史长短,都需要在传统、特色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我国大学应当主动研究自己,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清理出需要继承的传统,在办学中给予尊重,保持其应有的地位;从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教育特色,在教育实践中继续发扬;从自身的经验教训和社会变革中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增强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只有这样,我国大学才能不断积累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翘楚。

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篇一: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城郊小学倪朝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理念,使我感受很深。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 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 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

大学之道和中国大学教育的缺失

张汝伦: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 一些问题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今天大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缺乏教育理想、大学被金钱和权力支配、本科教育空洞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文科基础理论研究萎缩、基本没有道德和修身教育、分数贬值、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甚至没有交流、科研产生大堆的文字垃圾,等等,这些都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梅贻琦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据说是日本人最先用“大学”来翻译西方的university,但这个翻译的确很妙。倒不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有“大学”这一说,《大戴礼记·保傅篇》上就有“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的说法;更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即《大学》开篇的那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学记》上还有对“大学之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但按照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的解释,这两段对“大学之道”的解释并不相互抵牾:“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这的确是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不过梅先生并不将它仅仅理解为与现代大学无关,或最多间接有关的古之大学之道,而是认为它也表达了现代大学之道,或者说,现代大学的实质精神。这与近代以来动辄用洪堡、纽曼或其他西人的大学理念来理解大学的流行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梅先生认为:“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大学各系科学术的传授和研究,固然可以格物致知功夫目之,课程以外的学校生活,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也对学生格致诚正的心理生活不无裨益。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学生课外的社团活动,以及教师以公民资格参与社会的种种活动,学生的实习,树立一种风气等等,都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贡献于社会有所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 然而,梅先生又不得不承认,现代大学的实践与此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例如,明明德讲的修己功夫中之所谓“己”,是一个整全的人格,至少包括知、情、志三个方面。但今日大学所能措意而略有成就者,仅有知这一方面而已,“夫举其一而遗其二,其收修明之效,因已极有限也”。更何况今日大学教学,“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不得二三”。这样,要学生左右逢源,深造自得,几无可能。此仅就知识教育而言。人格教育方面几乎全付阙如。 由于只重知识和技术传授,学校也基本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尽力。更何况今日之教师本身也是只重知识传授的现代教育的产物,能孜孜以求于专业知识已属不易,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对此辈而言是谈不到了。此外,“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习惯与时尚,舍教室中讲授之时间而外,几于不相谋面……。古

最新《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理论学习很不够,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对于我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我的读书也带有了一定的功力性,我主要还是读跟我们教学有关的书籍比较的多,主要还是阅读杂志为主,其他类书籍买的比较少,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顾明远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其实我也是冲着顾明远的名气去选择这本书的。这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绍教与学的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广大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能较好的回答我们教学中碰到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第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出露端倪”已经成为我们的常用话语。第二,广大教师早就摈弃了注入式教学法,而接受了启发式教学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引进和自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 这本书听起来都是理念,很理论化,但读起来却不会很枯燥,因为跟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而且能直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题。 比如书中介绍的“掌握学习理论: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就是一个我们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难题。 差生是我们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我想刚刚结束的考试,大家肯定也在为差生摇头叹息了。怎样解决差生问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可能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好的思路。 传统教育中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多少学生会成为优等生,有大约多少学生将成为中等生、有多少会成为差生。不知道我们在座的老师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想法?这一系列预想,通过分等程序、教学方法与教材,传递给学生。

绿色校园策划方案

绿色校园策划方案 提要:绿色校园(绿色大学),亦称为“可持续大学”或“生态校园”,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基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它不同于传统的大学校园,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集生态园林、环境友好与环境人文为一体的和谐的绿色校园。依据各个学校建设的侧重点,绿色校园可以分为景观园林设计型、环境友好技术型、生态化教育管理型三类。绿色校园建设与环境教育相互促进,二者密不可分。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既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同时也对身处其间的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环境意识教育作用,因此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可以为环境教育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一、前提 近年来,地球温暖化、臭氧层被破坏、酸雨蔓延、土地沙漠化、热带林减少、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海洋污染、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随着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校园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建设。由于高等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其校园的建设工作也影响着其他校园的建设,所以建设绿色校园是一个目标,一个发展的方向。同时绿色学校事业的设定,揭示了今后学校办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即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进行学校设施建设,并从有利于开展环境教育的视角重新加以考虑和认识。为防止地球温暖化等环境问题的恶化,学校办学理念必须更新,不仅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还要在学校建筑设施层面进一步考虑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目的 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特别是利用春季的时机,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具体目标有: (1)培养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全面动员,

大学生对现代教育的看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班 组长: 指导教师:2012年4月13日

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摘要:现代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有人提出了不满,有人则提出了满意。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究竟现在这套普遍推广的现代大学教育还能不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其的适应程度,培养出高才子的质量是否还能够令人满意,下面便是本小组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对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方面做出来调查总结。 关键词:学习生活教育道德提高 正文: 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方面,从整体来说,有人说出了满意,有人给了非常反感的看法,给满意看法的同学认为现代大学教育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缺点,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而提出反感的同学则认为,来到大学,他们不再接受严厉的管制,自己往不好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比如说越来越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等。自己的活动中心不再围绕着学习进行,而是在不断的玩耍、不断的浪费时间,感觉到自己来到大学没有什么收获。下面将从四方面具体来说明大学生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一生活方面 进入大学,让我们在高中的辛勤汗水得到了回报。但是在我们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所没有想过的。我们在高中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可以进入大学,但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是对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我们的困惑。 大学是培养我们兴趣爱好的一个契机、是锻炼自我能力的一个平台、是提升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绿色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对高职绿色教育理念进行 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绿色教育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教育观,是“面向人人”的人本教育观,是“君子不器”的素质教育观。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教育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导航标,使高职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 正文: 绿色大学是开展绿色教育,传播绿色思想与绿色文化、培养绿色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基本职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绿色教育的展开,正因为如此,绿色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内容。那么什么是绿色教育呢?“绿色教育是创建绿色大学的伴生产物,也是环境教育发展到现代阶段产生的新概念、新事物” [6],“绿色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媒体教育等方式来宣传绿色文化的活动”[7],“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即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以上这些概念可见,绿色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人们对绿色教育概念的理解与表述各异,但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其教育形式如何,这种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同时也是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的教育。 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那么,对于开展高等教育的大学来说,应该如何实施绿色教育?通常,人们认为绿色教育应该通过两种形式展开,一是课堂教学,另外是课外实践。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绿色教育形式,但对于应该制定怎样的课程体系、教授哪些课程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高校也有不同的实践方法。 绿色教育,就是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象数、理、化那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毕业后无论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环境意识,具有基础的环境知识,象“绿色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为改善中国的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国的多所大学高校、中小学都有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尝试。 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展性;绿色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绿色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已综合育人为己任;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绿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服务于社会的人身目标,积极、乐观,责任明确,主动健康发展。 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绿色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绿色教育的关键是突出时代特色,适应社会转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绿色教育的重点是传承文明、教书

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

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高等教育发展随之呈现出新的动向,进而影响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实施策略。 关键字:高等教育理念转变校园规划与建设发展趋势实施策略 一、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向 1、新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与高校校园的影响 如今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 的市场需求,而招生规模扩大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拓展校园空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从培养人才质量的角度考虑,校园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校园外部环境和校园空间的规划,在满足师生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更深层次的要求。校园空间规划需要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营造适合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空间环境。 2、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与高校的社会化和开放办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高校逐步推行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校园规划与建设产生影响。 首先是学生与教职员工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的社会化与商 品化。同时,校园的文化与体育设施也逐步为城市共享。 其次是高校从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

外向型校园的转变,大学的核心功能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和博雅教育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高校已经逐渐成为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 3、高校教育方式的转变与校园环境育人的新职能 在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现代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本体论,强调教育不应仅在教室课堂上完成,校园空间环境作为“泛教室”对人产生的熏陶作用也作为教育的延伸部分。同时高校更加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的人本化、多元化、职能化、终身化、社会化成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发展方向。 4、高校的专业办学特色与学科体系建设 找准学校的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业办学在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中,可以体现在空间格局、功能布局、景观环境、公共空间、建筑风格等方面。例如,以医学为专业办学特色的昆明医学院,在空间格局上借鉴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抓住中医药科学和校园规划理念之间共同的文化根源;在功能分区上则引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细胞学说”,将细胞的基本结构拓扑到校园 的规划布局中;而在校园公共空间规划又引入体现中医药文化发展成就的名医、名著以及体现地域性特征的地产名药,在校园内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轴线与主体空间节点,将医药文化内涵有机的融入校园的空间场所;在校园的建筑单体设计中加入了传统地域文化与医学特

中国书院和书院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启示

中国书院和书院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启示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发展大学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掘书院文化的精华,汲取书院文化的精髓,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久远,在这个过程中,古代书院形成了与官学、私学所不同的特点,这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管理组织方面:首先,书院的机构设置简单,管理人员较少,书院的主持人往往又是书院的主讲人,一般由著名学者担任。这与现代大学复杂的管理机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大学教育的发展如能像古代书院那样将管理机构的设置简单化、科学化,那么大学的组织管理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机。其次,书院的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富有弹性,且教学以学生自学、师生之间的自由研讨为主。这点在现代大学教育也经常提及,所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古代书院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书院一般颁布的学规非常严格并以学规对书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并要求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在教育教学方面:首先,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各书院在育人的同时,也从事研究自己所特有的学术课题。此外,书院教学不拘泥鱼一家之言,允许不同学派之间进行广泛的辨鸣,这与现代大学教育所提倡的学术自由是大致相同的。还有书院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身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在现代大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值得采纳。 书院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它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它有独特的体系书院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旁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且书院不分科系,是一种以人文教育为根本理念的通才教育,这与我们现今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通识教育非常的相似,故发展通识教育可以从中加以借鉴,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教学体制的协调发展。 书院的发展离不开书院文化,书院文化在书院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作用。书院文化经过一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完整版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 理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界山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教育的绿色

我们要在超高买食品,总要看是否有“绿色食品”的标志,因为在大家眼里,绿色食品就是意味着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那么绿色教育又是指什么呢? 一、绿色教育是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完善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五育”。在德、智、体、美、劳中,德字当头,要进行绿色教育,要真正体现出教育的作用,就首先要把学生德育成一个品德上完整的人。成才先成人,这在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是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我们提出绿色教育,正是要弥补我们现在在教育中的一个不足。 比如,校园的菊花开了,校园里一片生机,引来众多的学生驻足。我想起近几天的教室卫生不佳,地上常有纸片和水坑,于是我们适时地教育道:“这么美的环境,你们忍心破坏它吗?”学生说:“不忍心。”“如果你看到有些同学往地上扔废塑料瓶、塑料袋,你的心情会怎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很气愤,也很难受。”“那么你怎样做呢?”学生答到:“我会去制止那些乱扔垃圾的人,会把草坪里的脏东西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这时,我又相机诱导“不仅校园的菊花美,我们不能破坏。我们教室整洁的环境美能不能破坏,我们值日同学的劳动成果能不能破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这样,我们有了一个整洁的教室卫生,没有批评,没有惩罚,问题解决了。 现在有种说法,在小学里我们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在中学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在大学里教育学生要不随地吐痰。这种颠倒

的教育看起来很可笑,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忽视了德育的作用。在绿色教育理念里,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爱国的理论,还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爱国,在和平的年代里,在我们的校园里,怎样体现出爱国。培养学生的道德,不仅对于学生的一切工作生至关重要,对于我们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良好班风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二、绿色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 绿色教育要求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拒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但是,教育之爱心,本身就包含了严格的要求,甚至包含了必要的教育惩罚。因为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我在这里强调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当然是有针对性的。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总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有些“教育专家”也常常这样教诲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要“说服教育”,要多“谈心”,要多“讲道理”,要“感化”,“不能发火”…… 但许多老师显然还没有修炼到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难题特别是面对具体的违纪学生是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我们实在做不到呀!于是,有人讥讽这些“专家”:“您说得太好了!那把我的学生交给你,您来试试吧!”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什么是“惩罚”?绿色教育又要求我们不能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就感到举步唯艰。我的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 来源:发布日期:2001-4-25 浏览次数:449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但现代大学除了增减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以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办现代大学,不仅要有一个教育理念,还要有一个办学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增减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增减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增减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核心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其核心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运用中文、外文和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继承与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能力(探索未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和上网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 3.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教育理念和目标计划

教育理念和目标计划 研究科的目标 信息科学研究科的教育理念为∶向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作出贡献,促进以知识为根基的社会的发展。通过继承与创造信息科学的理论,以培养学识广泛高深、兼有国际性的技术人员,同时以培养创造力丰富、能够独立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为目标。 教育目标 信息科学研究科的突出特点是针对下一代信息系统、信息媒体、计算机科学、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生命信息等,从信息科学的基础到应用,广泛地进行教育与研究。教育课程以尖端学术研究为基础,并且为了让学生广泛掌握有高度的知识与研究能力,按照各个专业的目标配置了主专修科目。与此同时,作为副专修科目设置了也能学习其他专业的专业领域的双峰型教育课程。 硕士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及基础性研究能力,能够从多方面支持即将到来的以知识为根基的社会、拥有能够活跃在国际舞台的知识修养的技术人员。博士课程的教育目标为要求学生完成另一个副专修科目的学习,使他们可以扩大视野。而且,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化到最尖端的学识,让学生可以掌握独立开展创造性研究活动的能力,成为一名能够进行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 学校录取方针 不论是从校内还是从校外,我们选拔所有以信息科学为学习专业、有强烈意愿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本科学生,以及虽然已从本科毕业但希望一边活跃在社会,一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另外,从面向世界敞开本研究科大门的观点出发,本研究科积极地接纳外国留学生。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和外国留学生进行特别招生,每年招生两次。入学时间分别为4月和10月。 信息科学研究科硕士课程的入学考试,包括关于语言以及专业知识的考试。专业的考试将针对各专业的专业领域的基础科目,以及对专业的熟练程度进行笔试。但是,根据广开校门的方针,学校尽可能让考生比较自由地选择专业科目来应试。 信息科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的入学考试包括有关语言和专业能力的笔试,以及重视判断考生研究能力的口试。

浅谈大学教育对人的影响

浅谈大学教育对人的影响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大学教育不仅在于教会人们多少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人生经历。大学生活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笔财富。 关键词:大学教育大学生三观 每年六月,都会有数十万、数百万的莘莘学子,通过激烈的高考,最终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这在中国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他们都是优秀的,能在那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更高的学府继续求学。可是,大学教育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仅仅是那一纸文凭吗? 大学教育的对象----人的完整性不仅表现在他对客观世界的改 造活动中, 而且也表现在他对于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之中, 所以雅 斯贝尔斯才说:“教育的原则, 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1现代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当前的教育通常只注重于科技成果,能否为社会带来财富,而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品格教育,所以也就出现了各种大学生伤害同学的事件,这不得不让人心寒。 在工业社会发展起来的大工业生产模式被简单地移植到大学教 育中,这使得大学教育仅仅建立在维持现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上。大工业生产的教育模式利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统一的程序将受教育者纳入统一的大工业经济运行模式,而且大工业生

产的劳动分工专门化使大学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囿于狭隘的工作和精神领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把握能力日益削弱, 更谈不上对其做出价值和意义判断了。学校应为每个人创建一个智力和精神的基础,这一基础对掌握其他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今的大学只求一味的扩招,充斥着各种商业利益,各种具有商业性质的讲座、辅导班,充满了学生的头脑,然而学校却不曾真正想过当前大学生究竟需要什么。雅斯贝尔斯将“生命的精神交往”视为大学的四项任务之一。他指出,“大学的基本原则是: 经过思考去运用一切工具和全面发展人的所有潜能,让学生在一切行动和信仰上做出自己的选择, 并通过认知让他们完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负责任的意义。”2大学教育必然会与大众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布鲁姆认为, 大学“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 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 ……重要的是, 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的活的证明, 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如果没有大学, 所有理性生活的美好结果都会跌回原始泥泞中, 永远不能脱身”,“它保存伟大的行为、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思想, 以使对潮流的挑战和质疑能够得到滋养”。3中国的教育之所以培养不出一位世界级的人才,我想这与中国的教育不鼓励人们去探求心中所想,去追寻真知有一定的关系吧。毕竟中国的学生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差,相反还好于他们,这就说明中国学生的潜力是有的,只是缺少了相应的机遇,或者说是灵感吧。 曾今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讲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大学一解读书分享

《大学一解》读书分享 结63班陈秋月2016010205 《大学一解》乃是梅贻琦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很高兴能够在读完文章之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这次读书分享不仅让我对梅先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启发了我对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明明德乃是新民之基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格物致知和提高个人修养,而新民指造福于社会。窃以为明明德乃是新民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真正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才有能力和情怀去造福社会。 大学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培育理智乃是根本,若是从大学毕业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格物致知之精神,又拿什么去造福社会呢?即便拥有了理智,若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稳称的情绪,极有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陷入抑郁或者人格分裂,最终带来剥夺自己或是他人的生命的后果。当今社会中许多成功人士抑郁自杀及高智商学霸沦为杀人犯的案例比比皆是,可见意志的锻炼和情绪的裁节也十分重要。 明明德中“知、情、志”三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而明明德又是为新民做的基础准备,可见“知、情、志”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理应重视。 二.通识教育必不可少 在文中梅先生多次强调了“通专并重”,大学新民的效果不明显,一大弊端就是通识教育不足。通识是生活、专识、特种事业的准备,无通识基础的专家临民结果不为新民,反为扰民。 一名同学在读书分享的时候提到了清华“又红又专”的口号,认为专识教育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之道,我却不以为然。即便是在今天科研占有大学教育大量比重的清华,我仍然认为通识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学仍旧应该加强通识教育。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高中到进入各种研究院需要大学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同样可以在研究院里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远远不止我们的专业知识,而是多方位全方面的知识。清华作为一个工科为主的院校,“又红又专”的口号紧接着的是“全面发展”,并不是只注重专识教育,大类招生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对社会来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使得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异常突出。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简单分析,提出了对当今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一些思考。以期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2-0056-02【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uman right soci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especially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but also mak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the economy was extremely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made for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alent some thoughts. With a view to making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traine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but also be able to adapt more easily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Knowledge economy Human Education 一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对于社会上生存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必备品,我们看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感到知识爆炸的混乱,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来给从业人员充电,同时也需要各种专业创新性人才,迅速更新的知识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然而剧烈的竞争又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1.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一词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了,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四个字,但是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却还未达成共识,或者只是存在一些只言片语,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所采用的定义是牛先锋博士对知识经济的定义,并由此展开论述。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以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以知识产业作为社会主导产业的一种技术社会形态。知识经济属于生产力范畴,它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它的核心要素,对人才的要求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创新和科研能力则是很重要的两项因素。 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由知识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分析出知识经济是一种技术社会形态,其特征为:第一,知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二,创新知识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第三,知识产业是社会主导产业。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②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知识,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应该有新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2-18T15:23:29.530Z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0月下作者:李慧幺禹斐 [导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教育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深刻。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教育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深刻。现代大学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开其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大学教育的和谐发展,也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地弘扬。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教育;影响 1 几个概念 1.1 什么是文化。在中国古代,“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各种象征性符号,以及文物典籍、礼仪制度等;“化”的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亦可视为改造、教化、培育等。到了近代欧洲,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的阐释,将“文化”界定为“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另有学者指出,文化指“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在内的人类所有的活动及其结果”。可见文化的含义复杂,所引用的文化是狭义的,即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以及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民风习俗。 1.2 什么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所以,中华民族在古老华夏大地上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慧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大体上历经上古原始文化、殷商西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辽夏金元文化、明清文化等发展阶段或时期。简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流或正宗,以伦理为主要类型,同时具有一统与多元、全体与个体、事功与审美等诸多层面的相悖相生、相间相济”[2]。 1.3 什么是教育和大学教育。教育的含义也是复杂的,广义的教育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而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引用的教育的定义也是狭义上的。大学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精英教育,其功能可以概括为“出思想、出人才、出服务,即研究高深知识、创新社会文明;培养有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立足地方社区,服务社会公众”。 2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内容,都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必然影响和约束后代的生活及教育等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包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卦·彖辞》)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包括“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卦·彖辞》)中宽厚、兼容的品格。这样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崇尚统一、追求和谐、注重实用而又强调道德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也具有十分宽厚、包容的品格。这一品格对教育的影响,就体现在对西方文明的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再创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人和谐的思想的推崇,对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重视,也都对现代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方面是由道家与儒家的互补构成的,道家称“忘己入天”,儒家称“天人合一”,可见,道家和儒家都强调天人和谐。在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的建设当中,作为高等教育基础的大学教育就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地,这便是传统文化对教育影响作用的重要体现。中国的文化历来重视人的问题,孔子提出的“仁”就是以人为本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现代大学教育也十分注重人文教育,学校的结构、机制以及教学的内容、方式,都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个性发张扬。另外,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教育教学原则,至今仍在影响大学教育。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弊端,比如官本位、轻科技文化、愚忠等封建腐朽思想,照本宣科、呆读死记的教育方式等,都对大学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些传统,使大学教育死板、缺乏创新精神,也使得大学生过分追求功利而忽视了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不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 3 调查报告与结论思考 为了掌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情况,简单地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 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么? ①非常感兴趣②比较感兴趣③感兴趣④不感兴趣 2 你认为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3 以下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有: ①元旦②中秋节③泼水节④圣诞节⑤植树节 ⑥五一劳动节⑦重阳节⑧国庆节⑨春节⑩端午节 4 你喜欢过春节么?为什么?①喜欢②不喜欢原因: 5 你喜欢过圣诞节么?为什么?①喜欢②不喜欢原因: 6 你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么? 7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8 你了解传统的京剧艺术么?①非常了解②比较了解③了解④不了解 9 你认为自己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么?(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 ①接受过②没有接受过 10请为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些建议。 本次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展开,共发放问卷150份(包括文本问卷100份、电子问卷50份),共收回问卷144份(包括文本问卷94份、电子问卷50份)。关于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问题,有36.59%的人非常感兴趣,48.78%的人较有兴趣,14.63% 的人完全没兴趣;关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的问题,大部分人都回答有宗教、哲学、经济、教育等几方面;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问题,只有23.8%的人能够完全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