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4种市场结构

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一)、完全竞争市场

1、特征

自由的市场;买者和卖者很多;同质的商品;资源自由流动;完备的市场信息2、评价

生产效率最高——企业成本达到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资源利用率最高——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观点看,企业的产量水平处于最优。

产品无差别,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不利于技术发展

(二)、完全垄断

1、特点:

(1)厂商数目唯一

(2)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3)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4)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2、形成垄断的原因:

(1)对资源的独家控制

(2)规模经济的要求形成自然垄断

(3)拥有专利权

(4)政府特许权

(三)、垄断竞争市场

1、含义:

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

2、条件:

(1)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垄断性),但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竞争性);

(2)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3)自由进入和退出(四)、寡头垄断市场

1、含义:

极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分为纯粹寡头市场和差别寡头市场

2、形成原因:

(1)规模经济;(2)对资源的控制;(2)政府的扶植和支持

3、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分析

第一、各个寡头在作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

第二、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以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第三、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概念(要会运用、会判断)

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其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更节约时,就存在范围经济

三、市场结构的测度

1.绝对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或产业集中度) :是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

“4 厂商集中度”( CR4 ) :产业内最大的4家厂商的销售额占全产业销售额的比重

“8厂商集中度”( CR8 ) :产业内最大的8家厂商的销售额占全产业销售额的比重

2.相对集中度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在图中,A 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b 与绝对平均线a 之间的面积;B 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b 与绝对不平均线c 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的表达式为:基尼系数=A/A+B

基尼系数乃是在洛伦茨曲线图形上,洛伦茨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三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零,收入绝对平均;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零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erschman - Herfindahl Index ;HHI )是指市场中所有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

∑==N i i S HHI 12

Si :行业中第i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HHI 指数反映整个产业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HHI 越大,表明行业集中度越

高。一般与集中度指标结合使用。

四、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也称为勒纳垄断势力指数:L=( p - MC)/ p。其中,p 代表产品的价格, MC 代表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在0 到1 之间变动, 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纳指数实际上计量的是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 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 表明垄断势力越强。

五、交叉弹性

不同产品间的交叉价格弹性可以反映有关产品或产业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 替代性越强, 竞争性就越强。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 x 生产者提供的x 产品的数量变动%)/ ( y 的价格变动% )。如果y的价格降低(或提高) , x 的数量增加(或减少) , 即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表明y 与x 具有互补性。如果y 的价格降低(或提高) , x 的数量减少(或增加) , 即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则表明y 与x 之间具有替代性, 一般来说, 交叉弹性越高,y 与x 间的替代性越强, 竞争性也越强。

六、贝恩指数

贝恩把会计利润定义为= R - C - D, 其中, R 为总收益, C 为当期成本,D 为折旧。于是超额利润或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纯利润为:

π= R - C - D - i·v

式中, R = 总收入, C = 当期成本, D = 折旧, V = 业主的投资额, i = 从投资中可以获得的正常收益率, 即资本的机会成本。利润率就等于π/ v

第二章

一、三个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及其特征。

一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

一级价格歧视——生产者成功地获取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实施条件:

(1)消费者需求单位化;(2)厂商确知其保留价格;(3)能够阻止消费者套利。福利分析:

完全竞争下的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利润。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

二级价格歧视——根据消费者所购买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依据:消费者支付意愿随着购买量增加而降低。

实现机制:消费者自我选择机制。

福利分析:垄断厂商将部分消费则剩余转化为自身利润,社会总福利取决于总产量。

三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

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特征:

(1)垄断者在整个大市场上以总需求曲线为标准,根据MRA+B=MC的原则确定均衡点,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厂商调整两个市场的销售量,使得:MRA = MRB = MRA+B。因此,需对不同市场索取不同的价格(PA、PB)

(3)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高。

二、捆绑销售和搭配销售

捆绑销售就是将可分离的产品或服务捆在一起向买方出售。

搭配销售(简称搭售)是指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地位,违背顾客的意愿,在向顾客供应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同时,又要求其购买另一种商品或服务。

三、价格竞争行为与协调行为

1. 阻止进入定价行为:

是指寡头垄断产业内企业采取适度降低产品价格,以阻止新企业进入从而长期获得垄断利润的定价行为。

2. 驱逐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

是指厂商通过降低价格甚至使价格低于其平均成本的方法来驱逐竞争对手的一种策略行为。

价格协调行为:

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在价格决定和调整过程中相互协调而采取的共同定价行为

3. 价格卡特尔:

是指若干个企业为了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这样的组织就是卡特尔。

4. 价格领导机制:

是指在某一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也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行动

5.有意识的平行调整:

是指在价格调整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追随调价现象,而只是体现为一种默契的配合行动。

第三章

结构性进入壁垒的形成机制:

1.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在产业的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小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可能都会亏损。这时新企业无法通过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

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原有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则是指原有企业因具备绝对成本优势而阻止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构成的进入壁垒。形成绝对成本优势的因素:(1)在位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2)在位企业掌握重要资源;(3)在位企业与供应商有长期合作关系;(4)在位企业控制了产品销售渠道;(5)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技能的经理和技术人员。(6)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3.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一行业必须要达到的资本量。由于新进入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较少,筹措资金相对困难,资本费用比原有企业高,因而形成了阻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必要资本量壁垒。

4.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的外部性——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一种产品的现有用户数量越多,消费者越愿意购买这种产品,用户数量增长的越快。用户数量的增长又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这种效应即正反馈效应。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产生了进入壁垒。

5.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售后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导致产品间替代不完全性的状况。首先进入市场的产品可以获得溢价收入,第一个企业的定价

只要稍稍低于进入企业的平均成本与溢价收入之和,就会使进入者遭受亏损,这样可以成功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保持市场的垄断地位并获取超额利润。

6.制度性壁垒:

由于政府的进入管制而形成的壁垒即制度性壁垒。

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干中学:

由于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企业随着累计产量增加,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平均成本逐渐下降的现象。在第一阶段,市场上只有原企业,在第二阶段,进入者可能进入市场。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经验和学习效应,第一阶段原有企业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增加销量,它在第二阶段的成本将随着第一阶段累计产量的大幅增加而明显降低。如果干中学形成的成本优势足够大,潜在进入者可能选择放弃进入,而原有企业在以后阶段将获得较高利润。

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双重效应

(1)负面作用:

进入壁垒易于产生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

(2)正面作用:

1.产品差异化,社会总效用增加

2.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降低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

4.提高企业利润率,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

第四章

技术创新

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技术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引进新产品;

2.引用新技术;

3.开辟新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新的企业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

特征:

(一)不确定性

(1).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技术本身的不成熟、辅助性技术的缺少、技术开发难度大、技术知识无法获得;关键技术难于突破;技术寿命周期的缩短及企业竞争的加剧等

(2). 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市场变化较快,市场预测不准确,模仿的存在,技术引进等多方面因素,新产品由于性能、稳定性或消费者惯性等因素一时难于被市场接受,可能使创新者处于不利地位

(二)高投入

高投入是技术创新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研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科技专业人才,大量的资金以及整套的设备,同时对这些投入还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精细的组织以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

(三)高收益

高投入、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获益者。

(四)差异性

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因其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

(五)外部性

1. 技术创新外部性——非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收益而不需支付相应的报酬。

2. 由于非创新者根据创新成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新产品实行反求工程,

而且有关创新的信息也会从企业的行为活动中反映出来,获得创新技术,进而进行模仿创新。

3. 一般来说,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相关的创新外部性较大,试验与开发阶段的技术创新外部性较小,这也就导致了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创新一般为政府主导的科研院所、高校及产学研结合体来承担,而试验与开发阶段的技术创新,因为更面向市场而由企业承担。

(六)复杂性

1. 技术创新绝对不是聪明的发明家、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家和有动力的企业独立行动的结果。相反,它必须与其他组织进行广泛的合作,以获得、开发、交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

2. 网络化

3. 联盟化

R&D与企业规模

关于企业规模的熊彼特假说表明大型企业在生产、销售、融资、研发活动方面具有开发利用新技术的优势。熊彼特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负担得起研发项目的巨额费用,大型而且多元化的企业可以通过大范围的研发创新来降低失败的风险,大型企业具有市场控制能力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

小厂商仅能集中精力去开发某一简单的新思想,相比较而言,大厂商的优势是:

1)能够同时支持多项的R&D活动,进而分散风险。

2)具有R&D的规模经济,如拥有必要的人力资源及设备。

3)较强的营销能力也能促使其增加R&D投入。

4)节约成本的过程创新,将使大厂商的单位成本降低、产量增加,其收益要远远高于小厂商。

5)总而言之,几乎所有大厂商都从事R&D活动,而小厂商从事R&D的活动的数量则较少,大部分R&D经费是由大厂商承担的。

市场结构与创新动机

在创新动机方面:

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会预期创新能带来更好的财务绩效

在创新能力方面:

有市场力的厂商可以通过对R&D进行投资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般认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

第五章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

兼并又称吸收兼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最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二、企业并购类型

1横向并购:

又称水平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基本形式。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即使竞争者之间的并购。

2纵向并购:

又称垂直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者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并购。分为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

3混合并购:

当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的产品没有密切的替代关系,并购双方企业也没有显著的投入—产出关系,那么称这种并购为混合并购。

三、并购的动机

1.横向并购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或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并购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

(1)规模经济与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效率的竞争,横向并购的主要动机也是提高企业效率。通过横向并购,可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强化市场优势的目的。

(2)市场势力与横向并购

借助企业并购活动企业可以扩大市场势力和操纵市场,降低风险、减少竞争对手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并保持长期获利机会。

2. 纵向并购

(1)交易成本与纵向并购

在纵向一体化的体系内,交易费用会下降,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2)产区理论与纵向并购

(简单看书了解产权理论的内容即可)

3.混合并购

(1)范围经济与混合并购

企业采取混合并购的动机之一是获取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益。而范围经济揭示了企业从事多产品生产、充分利用公用要素、节约成本的现象。(2)风险降低与混合并购

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生产经营扩展到与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就意味着当某个行业经营失败时,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可以将类型与动机对应着看)

第六章

X非效率:

是指某一产业内企业数量越少,市场垄断力量就越大。而垄断企业在不存在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状况下,就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了生产和经营低效率的现象。这些企业不会自觉按照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制定价格,而往往会制定垄断价格,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低效率,消费者福利受损。

大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

1. 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2. 垄断性企业多为规模巨大的企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信息交换传输量和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将按几何级数增长,与此同时,由于信息转换和传输中某些障碍,有意或无意地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就将大大增加;

3. 垄断企业之所以会产生X非效率与其面临的市场结构有关,竞争的市场结构会因为竞争而产生外部压力,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等而产生效率,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压力,那么在垄断企业里,上自经营者下至每个成员都会显露出惰性而产生X非效率。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1)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

(2)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

a.通过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来反映产业内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

b.对于关联企业间协同度可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产量的比例来反映经济规模的纵向实现程度;

c.对于产业内部生产规模的使用率可通过考察产业内是否存在企业生产能力剩余来反映产业内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

(3)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

a.低效率状态,即产业市场上未达到或的规模经济效益所必需的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过度集中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

c.理想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

④影响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

第七章

1.三次产业的分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增加

(二)霍夫曼定理

(三)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GNP 之父”西蒙·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入手,对伴随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了深入的研究。结论是:

(1)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均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四)钱纳里的标准结构模式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经济结构与之相对应,如果不对应,则说明该国结构存在偏差。

3.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高效化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使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以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过程。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

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由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的过程,也可称其为产业结构升级。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追求产业规模适度,增长速度均衡和产业联系协调的过程。 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

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系数

4.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

(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途径

1.科技创新促进了劳动分工,并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

2.科技创新使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差异

3.科技创新通过影响需求结构来改变产业结构

4.科技创新催生一批新产业,同时也削减一些旧产业

5.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并使产业出现融合趋势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第八章

产业关联:

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而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式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描述对象,反应某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种产品或者部门之间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八章由于表格太多,所以这里不作详细说明,请大家参考课本173—192理解产业关联内涵、投入产出表及其相应的系数和各种模型,会进行产业分析1992—2002年的对比情况,书中8-5、8-6两个表格要理解,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政策,知道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第九章

一、区位理论(了解)

(一)古典区位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理论前提

1.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4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形成机制

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

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运输区位法则:企业生产成本最低的地点,首先是运费最少的地点。

劳动力区位法则:当追加运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时,可转向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集聚法则:如果企业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二)近代区位论

1.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

任何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空间的大小。

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越低,市场空间就越大,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工业企业的生存和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如果甲乙两个生产地各自的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则两

地的贸易分界线是一条平分两个贸易区的中心垂直线;

若甲乙两地的生产费用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则两个市场的边界线是一条弯向生产费用较高贸易区的曲线;

如果两个生产地运输费用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则两个市场的边界线是一条弯向运输费用较高贸易区的曲线。

2.一般区位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工业区位的形成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对各国各地区都有利。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二)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否则两国间不能产生贸易。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任何国家(或区域)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把劳动用于最有利于生产和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或“优中选优,劣中选优”,这将使各国各地区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使贸易双方获得比较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

三、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一)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只要存在完全的竞争市场,仅依靠市场即可实现区域的共同增长

(二)缪尔达尔的地理性二元结构理论

非均衡发展战略——“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

(三)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规模经济效益——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要求了解,;老师原话:考不考是一回事,比较优势理论这方面要了解。)

第一象限的部门一般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

处于第二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平均值1的部门,这些部门具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第二象限中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这些部门是其他部门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又大量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处于第三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小于社会平均值1而感应度系数大于社会平均值1的部门,属于弱辐射力强制约性的部门。第三象限中的部门大多为第二产业中的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制约作用。考虑今后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应加强这些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步伐。处于第四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社会平均值1的部门,这些部门属于弱辐射力弱制约性的部门。第四象限中的部门以第三产业部门为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值均在0.9以上,是新兴的产业部门;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不大,这表明其前向和后向关联程度均较弱。

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如下启示:首先,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值和感应度系数值大多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

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它们的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应作为重点产业扶持。为此,首先要加快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同时要加大研发力度,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异,提高新兴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部门和部分传统产业的发展。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应尽快改变这些部门设施落后的状况,制定相映的政策,鼓励能源企业使用新技术,同时宏观上要加强能源产品的优化控制,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最后,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部门的发展。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显现,因此应依靠信息化技术加快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带动推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第十章

产业集群的界定:(了解)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地产业内,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并形成了强进,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

产业集群的外部性:(重点)

生产的地区集中与区域经济特别是城市发展有很强的关系。通过各经济单位构成网络,产业集聚使城市集群效应得到深化和细化,而城市集群效应又与城市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

所以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不断增加的回报,通信方面的外部性,较低的交易和搜寻成本及更高的人力资本收益。而且,经济规模的较大回事经济更趋稳定,交通成本也随之降低,这又促进了集聚的形成。较低的交通成本,较大的产品差异促进了生产单位或经营机构趋向地理集中。其原因是:产品差异性缓和了价格竞争,从而使公司聚集在一起经营比单独经营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了消费的规模经济——减少了用户的搜寻成本,并可以清楚地甄别同类商品,客观上也降低了采购的风险,从而保证采购者生产与经营的连续性。

产业集群的效应:(重点)

产业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主要表现在不断增加的回报,通信方面的外部性,较低的交易和搜寻成本及更高的人力资本收益。而且,经济规模较大会使经济更趋稳定,交通成本也随之降低,这又极大的促进了集聚的形成,避免公司的分散。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十一章:

?基地、园区、集群概念辨析

第十二章

一、产业政策的实施依据:

市场失灵理论

后发优势理论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二、产业政策的内容

产业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范围经济 2.掠夺性定价 3 产业集群 4.管制 5.有效竞争 二、简答题(共30分)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3.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5.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年达到143677辆,同比增长了55.88%,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1.你是否同意“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这一看法?为什么?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3.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如何认识理论分析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1.试述SCP的分析框架,讨论:SCP范式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研究?为什么? 2.讨论:汽车、电信、民航、彩电、纺织、网络、金融、钢铁……等行业的垄断与竞争。 3.寡头垄断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1.什么是产品差异?哪种市场结构中产品差异化程度最高? 2.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在你所考虑的因素中,哪些是水平差异,哪些是垂直差异? 3.两个同时进入市场的厂商如何传送产品的高质量信息,从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垂直差异? 第四章 1.举例说明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你同意“适度的进入壁垒可能意味着效率的改善”这一说法吗?什么样的产业特点会使进入壁垒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 第五章 1.举例说明什么是限制性定价?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2.静态和动态的限制性定价的决定因素各是什么? 3.比较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在掠夺性定价方面的观点。 4.举例说明价格歧视作为定价策略的原因、条件、效应。 5.讨论:居民用电梯度电价调价方案是合理的吗? 第六章 1.创新和研究与开发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政府奖励比专利更有效?什么情况下专利比政府奖励更有效? 3.你认为是大企业的研发效率高还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效率高?为什么? 4.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研发和创新?

5.合作研发有什么优势?这对市场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七章 1.试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竞争。 2.试以任一行业为例,分析广告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关系。 3.你认为我国哪些行业广告竞争比较激烈,哪些行业广告竞争太少,原因是什么? 第八章 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区别是什么? 2.举一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说明促使该并购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效应。 第九章 1.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规制? 2.任以一产业为例,说明规制的原因、规制的内容,讨论规制的效应。 3.讨论: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背景?说明中国法律中的反垄断规定及反垄断法立法进程的启示。 第十章 1.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说明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并分析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2.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3.中国目前应选择哪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为什么? 4.分析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政策并进行评价。 第十一章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2.以某一产业为例,分析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 第十二章 以某一产业为例,说明政府政策是如何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

产业经济学考试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A.国民经济总量B.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马歇尔冲突 B.交易费用 C.霍夫曼比例D.配第—克拉克定理 3.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产业结构高度化B.产业结构合理化C.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D.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5.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 6.产业规制的分类是依照规制实施的()不同而分为政府规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A.客体B.主体C.手段D.方式 7.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A.南京国民政府初期B.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南京政府后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8.知识资本中最重要的是()A.人力资本B.结构资本C.顾客资本D.员工忠诚 9.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前后向联系效益的工业是()A.工业B.加工工业C.进口替代工业D.出口工业 10. 产业组织理论把()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A.市场集中度B.企业集中度C.行业集中度D.产业集中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产业关联理论的理论渊源有()A.交易费用理论B.魁奈的经济表C.马克思的两部门再生产理论 D.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E.配第的政治算术 2.体现农本思想的具体政策有()A.土地政策B.赋役政策C.人口政策D.海禁E.法律政策 3.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A.配弟B.库兹涅茨C.刘易斯D.魁奈E.里昂惕夫 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供给结构优化B.需求结构优化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E. 政府经济政策优化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3)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 例分析题库及参考答案 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

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 1. 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钢铁业需求规模快速膨胀、改革开放是集中度下降的外部原因。 2.中国钢铁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如何? 答:如案例资料所述,2000年—2005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明显,直到2007年十厂商产量集中度方才有所回升,距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异化程度 C.进入壁垒的高低D.退出壁垒的高低 2、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企业的主要特点? A.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B.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C.十分重视人际和谐 D.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3、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D.完备信息 4、以价格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5、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D.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E.市场需求的增长率F.短期成本结构 6、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的市场经济类型,当代西方产业规制可以区 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是: A.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B.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D.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7、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内容主要有: A.产品主体差异化B.品牌差异化 C.价格差异化D.渠道差异化 E.促销差异化F.服务差异化

8、关于“人为为人”文化,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人为为人”一句话概括了所有促进协作型竞争产生和存续的文化本 质 B.“人为为人”是为了达到最优均衡中的合作而必须具有的文化或“知识结 构” C.“人为为人”正是现代市场竞争新趋势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D.“人为为人”文化正是协作型的竞争所需要的、有效的合作型文化 9、产业间联系的纽带主要有: A.产品、劳务联系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10、行政规制较之于其他规制手段的优点是: A.强力性B.速效性C.直接性D.经济性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有效竞争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完全消耗系数 4、产业结构合理化 5、产业规制 三、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产业关联静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2、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3、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四、 论述题(1题,20分) 1、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产业经济学复习习题

为什么说古诺模型的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⑴古诺模型的均衡分析:古诺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个生产和销售相同产品的厂商。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两个厂商都是在将对方产量作为已知的条件下,分别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假定A厂商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A厂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在线性需求的条件下,最优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2。之后B厂商进入市场。B厂商在已知A厂商的产量之后决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产量:B厂商选择A厂商后剩余的市场容量的1/2,即全部时常容量的1/4。这之后,当A厂商知道B厂商留给他的市场容量为3/4,时,为了利润最大化,A厂商将调整产量至总市场容量的3/8。对应于A厂商选择后剩余的5/8的市场容量,B厂商再次按剩余市场容量的一半进行生产。如此等等,经过一系列的产量调整之后,A厂商的产量逐渐减少,而B厂商的产量逐渐增加。最终,当A和B的产量分别达到时常总容量的1/3时,市场处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则由此时的两个厂商的数量总和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决定。 ⑵纳什均衡指的是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给定的时候,自己的最优策略就是纳什均衡策略。假设第i个参与人的策略为Si* ,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为S-I,那么为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是ui(Si*,S-i*)≥ui (Si*,S-i*),其中Si为第i个参与人的任何一个其他的策略。这时候,(Si*,…,Sn*)就是纳什均衡。

⑶古诺模型的均衡产量就是各方都不会改变的均衡解。这正符合纳什均衡的定义。实际上,古诺模型的分析过程就是纳什均衡的实现过程。 请比较分析古诺模型与伯特兰德模型。 答:这两个模型的共同点是都具有非合作寡占的性质,但它们对于厂商是进行产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以及是同时选择产量还是有顺序地选择产量,具有不同的假定,由此导致对于均衡的产出、价格、利润等都作出了不同的预测。如果只有一家企业,两个模型都预测是垄断行为。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古诺均衡越接近于社会最优或竞争均衡。但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均衡不受行业中厂商数目的影响,只要该行业中至少包括两家生产能力不受限制的厂商,伯特兰德寡占均衡与社会最优相同。但如果存在产品差别化,伯特兰德均衡将有别于竞争均衡,行业中厂商的数目将影响价格。 (1)假设。双寡头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产品是同质的,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厂商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并且他们同时进行生产决策,没有其他厂商进入。简单的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两家企业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企业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并且同时进行定价决策,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稍微复杂的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只是在竞争厂商数量上有所改变。伯特兰德模型分为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等多种类型。 (2)均衡。双寡头古诺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水平为(a-c)/3,利润水平为(a-c)2/9。而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均衡时的产量水平和利润水平与竞争均衡相同,分别为(a-c)/2和0。多家厂商的古诺均衡时单

产业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xx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xx C、xx D、xx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xx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董明珠VS雷军:10亿元商业对赌的深度解析 材料一: 2013年对于这两位企业家来讲,都是“春风得意扩张疾”的一年,都是把钱赚疯了的一年。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年度总收入有望突破1200亿大关,营业利润也可能达到12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按其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推算)。而作为中国IT领域典型的婴儿巨人(Baby Giant) 小米公司,在雷军的领导下,更是“见风就长”,全年销售手机可能达到1800万台,年度总收入或有300亿元。再说一组有意思的对比小数据。格力电器仅2013前三季度的利息收入就有近10亿元,而小米公司2013年仅配件收入也可能超过10亿元。所以,在同样一个舞台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这两位光灿灿的“土豪”才敢“豪气压群雄”,并有着足够的实力和自信,“使马云拍马,健林捧场”,悍然抛出10亿元的商业对赌。 这场钛金版的商业对赌,不但使去年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对赌黯然失色,同时也激起更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舆论风暴。就“商业观察”层面而言,太过武断地批判,或过于乐观地力挺,无论对哪一方都有失公允,当然也毫无意义。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以商业逻辑和行业规律为依据,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探究这场赌局背后的真正意蕴,以及预判、推演未来的N种可能。 材料二: 先说格力。自2012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之后,新升为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便提出了未来五年内,“以每年增长200亿元的速度,再造一个格力,实现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新目标。再说小米。据雷军在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的信息,2014年营收预计500—600亿元,2015-2016年营收目标超过1000亿元。

产业经济学模拟测试试题(一)-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作者:————————————————————————————————日期: 2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 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 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P131 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得合并P157 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得演变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P208 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得优化升级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得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 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P281 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得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 第十二章让人头疼得成品油价格P351 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P363 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P387 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得产业生命周期P407 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 1、您认为我国公用企业得改革方向就是什么? 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得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公用企业未来得改革应该就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得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得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得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与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与监督作用; (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与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得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得目标模式就是什么? 根据我国国情,铁路运输业改革,可以采取多种目标模式,比较有代表性得观点认为,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区域公司”得混合模式。 如在中国东部人口稠密、铁路客运量大,具有“不同运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带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

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制的资费管制尽管促进了联通的发展,但在联通已经成长起来的情况下,却间接导致了价格战的形成,使我国移动通信市场面临无序竞争的危险。 结合本案例,请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不对称管制? (2)根据案例,分析电信市场不对称的内容。 (3)根据案例,分析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市场上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支柱产业政策。 2、简述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范围经济2 .掠夺性定价3 产业集群 4.管制 5 .有效竞争 、简答题(共30 分) 1.市场集中度有哪几种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3.横向并购有哪些竞争效应?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产业布局有哪些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 年达到143677 辆,同比增长了55.88% , 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 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 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 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到2003 年末为止,辽宁地区共有汽车工业企业148 家,其中汽车制造厂11 家,改装车厂50 家,车用发动机厂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1 家;固定资产350.73 亿元。另外还有科研院所3家,汽车经销企业100 多

产业经济学试题

产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产业组织 2. 马歇尔冲突 3.雁行形态理论 4. 配第—克拉克定律 5.顾客资本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 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 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下列关于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企业性质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A.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B.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C.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D.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4.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参与人、信息、结果 B.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参与人、策略、均衡 5.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豪泰林模型 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有:()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7.《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A.六五 B.七五 C.八五 D.九五 8. 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包括() 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9. 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是()

10. 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也是产业组织理论重点研究的市场结构,是() A.寡头垄断 B.完全竞争 C.完全垄断 D.垄断竞争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 A.市场结构B.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 D.市场需求 E.市场竞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不完全信息博是博弈的各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得益函数不完全了解的博弈 B.在不完全信息博弈开始之时,“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各参与人的类型。 C.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是相同的 D.完全信息也是完美信息 E.重复博弈每次重复的条件、规则、内容都是相同的。 3.以下情况中()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4.直接规制是政府管理机构实施的规制行为,主要包括() A.经济性规制 B.法律规制 C.行政规制 D.社会性规制 E.金融规制 5.根据产业与知识的不同关系划分,知识产业包括下列哪几种类型() A.知识产业的基础设施B.知识密集型产业C.教育产业 D.新材料产业E.受新知识改造的传统产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2. 分析“人为为人”观在竞争策略行为中的运用。 3.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4. 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5.简述产业技术政策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6.简述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五、论述题(2题,20分) 1.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2.试论述产业政策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