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山东新高考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及答案

2021山东新高考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及答案

2021山东新高考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及答案
2021山东新高考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及答案

2021年山东高中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题

1.唐文宗对郑覃说:“民间修昏(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宋)郑樵《通志·氏族序》云:“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 B.婚姻观念的转变

C.社会习俗的变革

D.藩镇割据的冲击

2.北宋最初在广州设市舶机构时,以同知广州潘美、尹崇珂并任市舶使,通判广州谢处玭为市舶判官。崇宁年间(1102~1106年),改行“专置提举”制。上述现象反映了北宋()

A.注重防范地方官员擅权

B.对海外贸易的日益重视

C.朝贡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D.民间商人海外贸易受限

3.顾炎武批判专制统治者的政治哲学,指出“自古用蛮夷攻中国者,始自周武王”;重申并发扬了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的观点,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姓之兴亡。这表明顾炎武()

A.违背传统儒家思想

B.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C.提倡人道主义原则

D.有鲜明的革命意识

4.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30多年,共兴办了60个近代企业,总计投入经费约5300万两,平均每年兴办近代企业2个,投资170余万两。而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则平均每年投资1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洋务运动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政府财政困难

B.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C.列强限制机器出口

D.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5.1860~1894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25年。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第1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据此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

A.导致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确立了中国近代外交体制

C.冲击了东亚原有国际关系格局

D.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6.下图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1898~1907年清末留日学生的数量情况(单位:人)。这一现象对近代中国最大的影响是()

A.提高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素质

B.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C.加强了中日之间教育的交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

7.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规范性文件中的部分内容对照表。表中信息可证实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8年)

鼓励侣导兴办公司,扶植保护幼稚的民族工商矿业规范公司制度、工厂组织,严格注册登记;有条件地鼓励民营工商矿业

确立保息、专利、示范与奖励制度继续实行奖励制度;实行权宜过渡的专利制度,确立商标法,扶助救济工商业

提倡国货,裁厘减税,鼓励出口倡导国货,裁厘免税,鼓励对外贸易

A.政府政策的制定受制于列强

B.民族工业创办有相应的保障

C.经济管理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D.经济政策始终没有创新之处

8.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抗日根据地)的资格。”由此可知,毛泽东()

A.极力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

B.针对各民主党派的政策迥然不同

C.意在建立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权

D.致力于唤醒中华民族的独立意识

9.1950年1月,已对中苏谈判有了把握的毛泽东就与英国的谈判方针问题致电刘少奇:“对英国答复则应当拖一下。外交部的同志们不了解拖一下的作用,认为‘陷入僵局’,这是不对的,这里并没有什么僵局,主动权完全握在我们手中。”当时中国对英谈判“应当拖一下”()

A.反映了新中国外交陷入困境

B.旨在防范英国干涉中国内政

C.说明新中国世界影响力增强

D.是既定外交方针的必然要求

10.有学者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均田制+定额租”的基本制度。该学者认为,这种承包制()

A.促使土地私有制重新确立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框架

D.给予农民处理全部产品的权利

11.苏格拉底总是从人们面临的具体问题开始,“引导他们离开这种特殊事例去思索普遍的原则,引导他们思索、确信并认识什么是确定的正当的东西,什么是普遍的原则,什么是自在自为的真和美”。这说明苏格拉底A.遵循客观规律 B.追求社会和谐

C.强调人的权利

D.提倡理性教化

12.巴黎公社无偿地向粮食供应商提供储存粮食的仓库;采取经济手段来调节食品、蔬菜的价格;采取降低商品价格的经济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这说明巴黎公社()

A.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B.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重视民众生计问题

13.有学者认为,1890年俾斯麦辞职是德意志帝国战略、外交及对内行政状况变迁的一个分水岭,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各种不同的人物和势力都试图填补这一真空……这种长期的国家危机导致了一种多个对抗性的权力中心”。这一认识()

A.客观评价了俾斯麦的作用

B.与当时德国政体特征不符

C.阐明了造成德国分裂之

D.指出德国面临的经济危机

14.下表所示为1865~1909年英国部分商品的出口值单位:百万镑)。据表中信息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年份纺织品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煤

1865-1870年54.226.3 5.4

1886-1888年59.5——10.4

1895-1897年55.9——15.8

1907-1909年87,676.540.3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B.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C.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D.工业总量领先世界

15.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色彩中有音乐抑或是感情的侧面”。于是他把自然界中的物象比作音乐的旋律,因为物象都有自己的音响。据此可知,康定斯基主张绘画()

A.以描摹具象事物为主

B.以取悦他人作为目的

C.注入作者的主观情绪

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据李伯重(2000年)的研究,连同镇江、应天(南京)、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在内的江南地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人口大约870万,清代人口最多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约为3635万。大略而言,从1400年到1850年,人口从900万增加到3600万,即增加300%。城镇人口1620年约为300万,1850年约为720万。同时,农村人口1620年约为1700万,1850年约为2880万。

——摘编自吴建华《清代江南人口与住房的关系探略》材料二下图所示为我国1949~2017年人口总量变动情况

——摘编自《中囯统计年鏊:新中囯六十年统计資料汇編》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人口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变动特点及其影响。(8分)

17.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为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不久就指出“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至于政权,皆以服务视之为要领”。此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各种批文中不断阐明这一观点,指出发展实业是民国肇建后的当务之急。为了加强对经济发展的领导,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实业部,还设立了与发展实业密切相关的交通部、财政部和内政部。实业部成立后,又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并发咨文,令各省都督饬实业司详细呈报筹办实业情况。实业部还拟订了《商业注册章程》,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取消原由清政府规定的注册费,确定官产范围,交还被强行没收的商产。对于有利于囯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临时政府无不一一批准立案,积极给予支持。对于海外侨商回国投资,临时政府更是创造条件,大力支持。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根据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为发展实业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8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改革的影响。(6分)

18.政治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门专门学问。第一,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第二,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必然是互相配合的,形成一整套第三,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但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某一制度之创立,绝不是凭空忽然的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绝不是无端忽然的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第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漸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科学与政治存在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当代许多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如贝尔纳、默顿、米库林斯基、钱学森等人,他们围绕着科学中最核心价值的科学客观性问题进行讨论。“广岛的悲剧”“越南战争”,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具有社会效果”。米库林斯基认为:“在政治上关心科学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出自实践需要,有的出于意识形态上的理由,也有的出于威望上的考虑,等等。”

——摘编自吴义生《论自然科学与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提出你的看法,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看法”可从材料提取或围绕材料提出自已的看法,“阐释”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到“婚姻不问阀阅”可知,通婚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世家大族的地位逐渐衰落,这是科举制的发展造成的,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就是婚姻标准的变化,B项所述不是原因,排除;C、D两项所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由初期的兼职到专职的转变,,说明中央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提高,故选B项;材料中地方官兼任市舶使,不能体现地方官员的擅权;A项错误;设置市舶使并不能说明朝贡贸易活动频繁,C项错误;北宋成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并不能说明北宋对民间商人海外活动的限制,D项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由“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姓之兴亡”可知,顾炎武批驳了传统的伦理至上观念,而强调“民族大义”“人民的福祉”,这体现的是人道主义原则,故选C项;顾炎武的思想没有脱离传统儒学范畴,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体现不出“革命”的色彩,D项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将材料“投入经费约5300万两,平均每年兴办近代企业2个,投资170余万两”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则平均每年投资1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洋务运动,而日本则是举国之力,故选B项;洋务运动时期,虽然财政困难,但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已经不是由政府出资了,A项错误;列强限制机器的出口的对象不会只有清政府,C 项错误;顽固派的阻挠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前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马关条约》规定朝鲜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自主,这使东亚的原有国际关系格局受到冲击,故选C项;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开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故B项错误;朝鲜是藩属国,不是中国的领土,故D项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自1898年以后,留日学生迅速增加,这些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先进的知识,回国后必将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留学生素质的提高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素质都有所提高,故排除A 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不是留学生增加所产生的最大影响,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北洋政府文件中的“扶植保护幼稚的民族工商矿业”“奖励”“提倡国货”与南京国民政府文件中的“鼓励民营工商矿业”“奖励”“倡导国货”等内容可知,两个政府出台的文件都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B项;A、C两项仅从材料信息中难以得出,排除;D项中的“始终没有创新之处”与表格信息不符。故选B。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杈(抗口根据地)的资格”可知,实际上毛泽东明确了在抗日根据地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主张建立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权,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A项;材料显示不出毛泽东对各党派采取不同的政策,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C。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中苏谈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边,而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残余势力则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因此,毛泽东主张对英谈判“应当拖下”,这是当时我国既定外交方针的必然要求,故选D项;

A、B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史实均不符。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材料以“均田制十定额租”形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意味着把土地分给农民,“定额租”指“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由此可知“均田制+定额租”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A项错误;C项中“彻底突破了”的表述错误,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引导”“思索”“正当”“真和美”可知,苏格拉底从问题开始,深入引导人们去反思自己的智慧与无知之处,去思索生活中的责任和应该具有的德性品质,即提倡人运用理性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D。

12.【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与民众生存直接相关的食物问题,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粮食短缺的信息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材料“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导致了一种多个对抗性的权力中心”表明宰相是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宰相辞职导致多个权力中心出现,这与当时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特征是不符的,因为在这一政体下,只有皇帝才是德国权力的中心,所以在当时是不可能出现多个权力中心的,故选B项;材料“俾斯麦辞职是德意志帝国战略、外交及对内行政状况变迁的一个分水岭”并不是对俾斯麦的客观评价,

排除A项;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

14.【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纺织品、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煤的出口值从1865到1909年总体上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可见出口值的增长与当时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有关,而这一政策推动了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故选A项;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项中的“均衡发展”由材料无法推断,排除;材料仅有英国商品的出口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无法得出对比结果,故排除D项。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色彩中有音乐抑或是感情的侧面”“把自然界中的物象比作音乐的旋律”可知,康定斯基把色彩和音乐相连,用色彩来展现画家所感物象的音乐效果,即通过色彩表达画家的观念和情绪,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故选C项;A项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排除;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变化: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增速高于农村。(2分)

原因:江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赋税制度的改革;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经济重心已南移;对外贸易便利;江南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等。(7分)

(2)特点:人口数量总体上持续增长;两性人口的增长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与总人口发展态势基木一致;男性人口的增长率略高于女性;乡村人口数长期占据优势,但后来城镇人口数迅速增长并超过了乡村。(4分)

影响:人口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有正向推动作用,也增加了社会压力;人口性别失衡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4分)

【解析】(1)变化:根据“人口从900万增加到3600万”、“城镇人口1620年约为300万,1850年约为720万。同时,农村人口1620年约为1700万,1850年约为2880万”等信息可知变化主要是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增速高于农村。

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江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赋税制度、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滋长、经济重心的转移、对外贸易和江南工商业城镇兴起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

(2)特点: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变动特点主要是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两性人口增长与总人口发展态势基本一致,乡村人口数占据优势,但城镇人口数迅速增长并超过乡村。

影响:成立以来的人口变动的影响主要从正方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人口增长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多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而人口增多也增加了社会压力,性别失衡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负面效应。

17.【答案】(1)措施:成立实业部;制定法令规章;鼓励创办各类实业。(6分)

特点:运用政权的力量支持和指导实业发展。(2分)

(2)影响:提高了人民创办实业的热情,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创造了条件;为后世经济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借鉴。(6分)

【解析】(1)措施:根据“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实业部,还设立了与发展实业密切相关的交通部、财政部和内政部”可知成立实业部;根据“实业部还拟订了《商业注册章程》”可知制定法令规章;根据“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对于有利于囯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临时政府无不一一批准立案,积极给予支持”可知鼓励创办各类实业。

特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南京临时政府为发展实业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政权力量支持和指导实业发展。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提高人民创办实业的热情、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和为后世经济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等方面概括影响。

18.【答案】[示例]

观点:材料认为制度随“人事”而有变动,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

评析:人事的变化,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可知,社会经济发生变化,必将推动人事的变化,并最终导致制度的变化。以科举制为例,隋朝建立后,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实行分科考试的办法以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此后不断完善;到宋代,已经形成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的定制,且考试程序更加严格。科举制选拔了大批人才,巩固了封建统治。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科举制也日益僵化,逐渐束缚士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所述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制度变迁的必然性,为今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历史依据。

结论:制度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种制度能够在所有的时间里不变地存在,制度的调整必须与时俱进,所以制度才有更替。(“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根据“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但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等内容可知制度是随“人事”而变动的,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根据“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必然是互相配合的”并结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进行论述,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9.【答案】[示例一]看法:科学发展对社会政治制度变革有促进作用。

阐释: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其理性的科学思维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而启蒙思想则指导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变革,如法国的政治革命。另外,科学与实践相结合,如蒸汽机发明和改进以及蒸汽动力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也促使欧美有些国家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英、法、美等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结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欧美政治制度变革和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示例二]看法:科学是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工具。

阐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进化论传人中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武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为核武器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推动了二战的胜利结束。

结论:科学发展带来的科技革命,影响了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最终导致政治变革或社会革命,而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根据“在政治上关心科学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出自实践需要,有的出于意识形态上的理由,也有的出于威望上的考虑”等内容可知科学发展对社会政治制度变革有促进作用。可结合牛顿力学的形成、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以及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该论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