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言文课外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
文言文课外阅读

九年级语文练习:文言文课外阅读

(一)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 注:①审:明白,清楚。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能变易

..新声变易:____________ ②会.幸苑中会:____________

③乐工等罗列

..上前罗列:____________ ④卒.不赦程卒: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幸于武宗不得.永奉陛下 B. 必为奇巧声动上.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会幸.苑中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以.是为恨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语句填空。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③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④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④项:古地名。⑤去:放弃。⑥竟:完成。⑦会稽:山名。⑧族:灭族。⑨惮:畏惧。

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②使.侄录之()

③侄罔然

..而止()④执.所书问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①皆讥笑之.()②诟其.侄曰()③汝.胡不早问()④致余.忘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者臣.来臣:我 B.方北面

..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蜘蛛与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庸庵笔记》)

注: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ǔ:)吸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既克

..,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 ②齐师败绩

.._____________

③果腹而去._____________ ④如是

..者三四次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势稍不及登轼而.望之B.苛政猛于.虎也战于.长勺

C.今乃.掉尾而斗蜘蛛乃.盬其脑 D.以.尾击柳以.首俯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②将鼓.之③欲穷.其林④殚其地之出.⑤我将东.徙⑥温故.而知新

A.①④ B.①② C.②⑤ D.③⑥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5.把(甲)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①(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______________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

②(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徙.衽以从阴()②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盲手道涸溪道:_____________ ②视此省战省: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又以问著,对如初”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某家以制扇为业.业:_________②适.父死适:_____________③至懊悔不胜而去.去:_________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 、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惟.一女远适他乡惟.吾德馨 B.老者暴卒.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吾谁与归. D.仍牢守故.宅彼竭我盈,故.克之。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2分)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恐不能秘.之()②待尔成人,吾授.也()③不盈.期月()3.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七岁善书”中的“善”应选择的义项是(只填序号)。()

善shàn①好,好的,善良的。《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不遗匹夫。”②友好,亲善。《战国策;秦策二》:“齐、楚之交~。”③善于,擅长。《史记;孙膑传》:“~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爱惜。《荀子;强国》:“~日者王,~时者霸。”⑤应答之词。表示同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曰:‘~。’乃南征。”⑥副词。好好地。《左传;昭公十三年》:“子~视之。”

4.“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子必蔽吾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②晏子避席.对曰()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叶徒.相似()⑤晏子入见,立有间.()⑥逸.而知人之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甲)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掠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锄钩,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选自《龚遂治渤海郡》)

(乙)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移书敕.属县()②开仓廪假.贫民()

③诘.之,乃库中钱也()④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2.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龚遂为了稳定渤海郡的社会秩序在赴任途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乙)文中张乖崖这一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家人将受直.②直.不百步耳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系向牛头充炭直.

⑤直.堕其履圯下⑥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A、①与④

B、①与⑥

C、②与⑤

D、③与⑥

2、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A、买房子的人听了,匆忙告辞,不置换房子。

B、买房子的人听了这话,急忙推辞不买了。

C、买房子的人听后,赶紧找借口,置之不理。

D、买房子的人听到这件事,拒绝买房。

3、“卖宅”一事反映出陆方元具有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