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外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

认知的问卷调查

时间:2010年12月19日至2011年1月27日

目录

一、导言---------------------------------------2

二、调查方法------------------------------------2

三、调查结果分析--------------------------------2

四、讨论与小结----------------------------------7

五、相关建议------------------------------------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附录--------------------------------------------12

- 1 -

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问卷调查

一、导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喜的是部分节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焕发除了新的生机;然而,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我们的年轻人遗忘。更令人尴尬与耻辱的是几千年来土生土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我们自身的不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与之相反,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父亲节”等等)却仿佛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追崇。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强劲冲击。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长存的文化象征。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问题知之甚少。本次调查我们以大学生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呼吁广大学生群体及青年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以郑州市西大学城的一本院校郑州大学,二本院校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和郑州市区的三本院校黄河科技学院为例。采用非概率抽样的偶遇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首先采取访谈法、观察法及问卷法进行试调查,然后,主要采取问卷法进行收集资料。问卷有23个问题构成,其中有一个开放性问题。具体的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及对现在传统节日的看法和怎样过传统节日及中西方节日的对比等方面着手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被调查大学生的抽取和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均由我们小组成员深入各院校实施和完成。实际发放试调查问卷50份,正式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正式调查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在对搜集上来的问卷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汇总后,我们采用单变量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双变量交互分类统计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并通过饼图、条形图、表格等直观易懂的方式加以分析,以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能够反映现实问题。

用单变量描述统计总的频数分布、频率分布和集中趋势分析,得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 3 -

(一)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整体了解状况

从图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同学能说出4-6、7-9个节日,说明对于传统节日多数同学认识的还是比较广

泛的,但是经常过的传统节日却多集中在4-6个,甚至于1-3个的也为数不少。这也就反映了大学生对于

过传统节日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二)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

(2)随着社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开始慢慢淡化,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度也越来越低,从调查中不难发现,42.5%的同学认为对传统节日的期待度不如从前,而且对于节日气氛许多同学认为只有少数比较热闹,这也就反映出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 5 -

上面三个图表都是传统节日比较细化的常识,超过50%的同学对于上中下元节只了解一点,

还有许多同学只是听说过,而对于清明节的了解大多数同学主观认识为阴历四月初五,这是错误的,而不到40%的同学回答正确,寒食节50%的同学回答正确,还有另外一半同学不知道或者回答有误。说明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态度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发现,50%多的同学认为外来节日有它吸引人的地方,若中西节日在同

一天大多数同学选择过中国的节日,但也有许多同学选择都过,而大学生之所以认为外来节日尤其吸引人的地方,正像大多数同学认为的那样,中国的节日与西方节日相比缺乏娱乐性,不够新鲜,过于注重吃,而没有注意到节日气氛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年学生追求创新的热情及对于新鲜事物的无限好奇,这也就使得外来节日对中国节日产生了一定冲击。

中西方节日最大区别

频次 百分比

过于注重吃 46 23.7

娱乐性不强

69 35.6 无节日气氛

29 14.9 其他 48 24.7

(五)不同院校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差异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四个调查对象中,虽然在大学期间没上过有关传统节日方面的课程的同学占极大多数,但是从上过这方面课程的频次上,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本院校的郑大有上过课的同学还是比其他几所学校的多,而对于法定节假日增加了传统节日的看法问题上,大多数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在上文的分析中许多同学说没时间过节,而放假就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过节,相应解决时间问题,但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仍然有同学认为不利于社会进步,尤以郑大同学为多数,是否保护传统节日就必须要放假这也成为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七)传统节日淡化原因及建议分析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些传统节日淡化的主要原因各有31.4%的人认为传统节日

繁文缛节过多且与现代社会脱节、新一代青年对其缺乏了解,

另外缺乏新意和人们需要简单轻某些传统节日淡化的原因 频率 百分比

缺乏新意 30 15.5 繁文缛节与现代社会脱节 61 31.4 人们需要简单轻松的方式 40 20.6

新一代青年对其缺乏了解 61 31.4

松的方式过节也占有一定比重,说明我们传统节日的淡化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针对这样的问题,给出的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知道,认为应该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有28.7%,加强媒体宣传的占20.1%,另外还有呼吁加强学校教育的宣传,增加娱乐活动,还要加强政策的引导。

四、讨论与小结

通过以上关于郑州市四所本科院校学生对于传统节日认知的调查分析,我们对大学生有关传统节日的认识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首先,从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及了解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听说过”,而真正十分了解的人并不多,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方面的问题,都反映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的匮乏,对过传统节日的意识比较薄弱。

其次,从调查对象对节日态度方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热情仍比较低,对许多节日缺乏兴趣,虽然说能够坚持传统习俗的占大多数,但大部分同学仍选择过自己喜欢的节日,认为传统节日的繁文缛节与现在社会不适应,青年一代对这方面知识了解太少,相应的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期待度也越来越低,认为节日气氛大不如从前,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而那些不能坚持习俗的同学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繁琐的节日习俗让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很难接受,这就使得许多节日变得越来越被淡化。

另外,从中西方节日对比角度分析,大学生对于过西方节日的热情高过于中国传统节日,通过观察法,我们不难看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比如情人节、圣诞节等等,在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国的节日与西方节日相比缺乏娱乐性,不够新鲜,过于注重吃,当然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许多同学认为西方节日有其可取之处,也进一步表明了大学生更加喜欢自由活泼的、娱乐性强的活动来过节,对于千百年不变的传统节日的热情也就相对较弱。

最后,从上述分析中关于传统节日在不同学校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每个学校对这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同,相对来说思考问题也各有不同,对于法定节假日增加了传统节日看法,有人认为很有必要,也有许多同学认为无所谓,同样也有质疑的声音。或许有人认为,只有放假,才能恢复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但假日和节日不同,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没有文化内涵,随便怎么过都行。但节日是有意义的,是有文化内涵的。要从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层面上“过”年,留住和继承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从某种意义讲,放假并不等于就是继承传统节日文化了,仍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具体载体,使传统节日与时俱进,让更多的年轻人真正地在放假期间了解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弘扬传统节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一些问题呢?经过我们的资料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以及我国城市化进展日益加快,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发展空间而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大学生们常年求学在外,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不能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与自然有关,多数节日是在古代农耕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节日都是在乡村发展的,而城市化进展加快自然成了延续节日习俗的一大障碍,这不得不要求人们对节日习俗的传承产生新的方法。

(二)全球化发展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的生活更趋于多元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类。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得具有好奇心及创造力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西方节日,但在其过程中仍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的影响

- 7 -

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态度。西方的节日并非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文化舶来品,同样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陈旧的、过时的。自有节日以来,各民族节日就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节日是并存的,许多西方节日要远远晚于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内容是丰富的,外华而内实,有美丽传说,有英雄故事,有美食美酒,有情有义,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智慧的大学生们去发现去挖掘。媒体和商家的宣扬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跟着潮流走也不深究节日的意义就稀里糊涂地去过西方的节日,这是不理性的行为。

五、相关建议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令他人欣羡财富。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而民族传统文化则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在文化继承方面我们不可能摒弃所有的西方文化,所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是对待西方文化最好的方式。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更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宣扬着,不要一味的随波族流,要坚持自己的节日信仰。

一、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府加大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有选择性的把大部分的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监督,可以给年青一代营造一个认识、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让他们懂得我们还有这样一些古老而富有意义的节日存在。我们还可以利用传媒,把一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对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举行一些大型的庆祝性质的活动。通过向其注入新时代的血液,使其更具有活力,更具激情,以便于被年青一代接受,最终达到发扬光大的目的。

二、当代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自律

当代大学生是新生的一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意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历史使命。然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不得不令人堪忧。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缺少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有多少人盲目的追求时尚和潮流,有多少人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通宵达旦,不能自拔,又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文化传统表现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无非就是寻求刺激与激情,其本质就是为得到短暂而毫无意义的畅快,拿着年轻这个无价的资本去恣意的挥霍,不懂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当代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盲目的去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尽量多的接近并用心去体会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去发现它的独特的魅力,从而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三、作为学校应进行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就大学生的角度来说,校园无非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为求学而来到这里,接着我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渐渐的学会如何去与人交往,渐渐的形成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的行为和意识都受到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所以,我认为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

就校方来说,第一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个传统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氛围,比如在画报栏里

张贴或抄写一些有关传统文化节日的历史由来,主要习俗特点及其现代的传播与现实意义,使同学们在校园里不知不觉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可以通过校园传媒在特定的时间里对某一节日进行宣传和讲解来增进同学们对节日的认识。当然,如果在学校内部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比如文艺演出,过习俗,传统知识竞答等)将会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第三,作为校方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工作的自主权,增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一来可表明校方对此工作的重视,二来可进一步给学生传递一个积极信号——传统文化是不能丢弃的。

如果以上几点能够在校园内得到深入的贯彻,那么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能够使在校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意识得到大幅的提高。

- 9 -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9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张彦《社会学研究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孙东浩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社工系心咨0931

[4]伍琼霞对地方院校大学生节日观的调查与分析广西社会心理学会2006-5-27

致谢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为调查的开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其次,感谢杨岚老师一直协助我们不断完善问卷,在调查阶段认真询问进程,提醒我们各种调查注意事项,才使得我们的调查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

再次,感谢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们,正是有你们的热情配合才能使我们完成社会调查,获得珍贵的学习经验。

同时,在此次社会调查中,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完善不足与发扬优点相结合。小组成员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资料的查询、数据的分析以及报告的完成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再次感谢每一个对我们的调查提供过帮助的人,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帮助!

- 11 -

附录:郑州市西大学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

我们是轻工业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10级的学生.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精华的沉淀,然而近年来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和认知度都似乎有所下降。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我们以郑州西大学城大学生为对象,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关注对我们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请如实填写。对此我们表示真挚的感谢!填写时不必署名,您提供的情况我们将严格保密.

轻工业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10级第二调查组

您的性别 _____ 您现在的年级_____ 您的专业是()

A. 理科类

B.工科类

C. 文科类(不含外语类)

D. 外语类

E. 其它

1.你能说出多少个传统节日?( )

A 1-3

B 4-6

C 7-9 D.10以上

2.你经常过的传统节日有几个?( )

A 1-3

B 4-6

C 7-9

D 10以上

3.你在大学期间有没有上过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的课程( )

A有 B没有

4.在传统节日期间你一般会做些什么呢?( )

A按正常的习俗过节 B与同学亲戚朋友聚会

C跟平常一样 D旅游

5.你能否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如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放烟花( )

A完全坚持做到 B能坚持大部分做到

C只能做一点点 D完全不能坚持

6.对于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坚持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

A没有时间 B不感兴趣

C形式繁琐 D内容古板

E对节日理解不够全面

7.你觉得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气氛怎么样?( )

A都很热闹 B大部分很热闹

C只有少数的节日还算热闹 D很冷淡

8.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 )

A充满兴致 B只过自己喜欢的

C随社会大流 D不感兴趣

9.你对传统节日的期待度与以前相比怎么样?( )

A大不如从前 B和以前一样

C稍微有点期待 D比以前更期待

10.你喜欢怎么样的传统节日?( )(多选)

A有东西可以吃的,像中秋的月饼 B有活动可以参加的像元宵的花灯会

C有吃的有玩儿的像端午节的粽子和龙舟 D祭拜类的像清明节E串门类的像春节清明节;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花朝节;寒食节;三月三;姑姑节(六月六);七夕节;中元节(鬼节);重阳节;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节(小年);伏羲诞辰:5月13日(传说中龙的生日);孔子诞辰:8月27日;孟子诞辰:4月初2(2007年定为母亲节)

11.以上节日中你觉得可以推广的有几个?( )

A.1-3

B.4-6

C.7-9

D.10以上

具体为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知道清明节在哪一天吗?( )

A.阳历4月初5

B.阴历4月5日

C.不知道

13.你对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冬至节的认识怎么样?()

A. 都比较了解

B. 了解一点

C. 只是听说过

D. 都不知道

14 你知道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吗?()

A. 屈原

B. 姜子牙

C. 介子推

D. 苏武

E. 不知道

15. 有人建议把七夕节改为“中国情人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A. 七夕节本来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B. 有效仿西方之嫌

C. 没必要,要坚持传统看法

D. 很有必要,中国需要自己的情人节

16. 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 )

A.既然从外传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

B.在过了几次洋节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

C.从最初就不喜欢,就像文化入侵一样

17.如果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是同一天,你会选择过哪个?( )

A.西方节日

B.中国传统节日

18.你一般会怎么过西方节日?()

A.完全体现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尊崇其节日内涵,包括举行宗教仪式

B.参加西方节日中的一些有趣的庆祝活动

C.只是沿用节日的名字,其节日的内容已经完全中国化

D.无所谓,只是借“过节”的名义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

19.你认为中国和西方节日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中国节日过于注重吃 B.中国节日娱乐性不强

C中国传统节日无节日气氛 D其它

20.现在某些传统节日被淡化,你认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

A.相比西方节日缺乏新意

B.传统节日的繁文缛节有些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无法引起人们更多的兴趣

C.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更需要简单轻松的过节方式

D.中国新一代青年对于传统节日缺乏了解,觉得离自己很远

21.你对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 )

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

C.旧的繁文缛节有流行起来,不利于社会进步

D.无所谓,不关心

22.你认为加强传统中国节日的宣传方面哪些方法比较有效?( )(多选)

A.加强小学教育 B.加强政策引导

C.加强媒体宣传 D.注重民族文化教育 E.增加节日娱乐性

23.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现状,你有什么可行性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总结五篇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总结五篇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总结1 _x市第一小学以“文化立校”为办学理念,以“追求智慧”为学校精神,多年来,努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传统文化的精髓熏陶培养师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师培训中,引领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铁能集团联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弟子规》和《全赢人生》国学培训活动;校内定期进行翟鸿燊、蔡礼旭等教授的国学知识讲座,开展经典阅读竞赛,增强文化底蕴,并引导教师学以致用。几经打造,我校已具备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文化底蕴丰富的干部教师队伍,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将传统文化呈现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宣传板、广播、走廊文化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并创设了传统文化长廊系列,从民间工艺到水墨丹青,从民间杂技到传统戏曲,从“孔子之道”到“名著导读”,楼内廊间,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犹如有春风拂面,润物无声,无一不体现了传统文化巨大的感召力。 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学科课程中,我们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创编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量读写”、读书节等活动丰富其内容,师生在诵读、

品悟经典中积淀人生底蕴。校园形成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学生学有收获,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德育活动中,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借助节日文化开展传承传统,做谦谦君子活动。通过民俗交流、名人故事,感恩励志、诚实守信等教育活动,使民俗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在铁能集团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将传统文化延伸到特长活动中,结合体艺“2+1”工程和阳光体育活动设立了22个校级兴趣活动小组,其中有威风锣鼓、剪纸、面塑、书画等十多个传统项目。我校的威风锣鼓队和腰鼓队传承至今,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已成为学校的品牌,响彻辽北。 学校代表_x市参加了铁能集团“孝”文化广场落成庆典表演活动收到一致好评,学校特色工作影响不断扩大。我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正向着全方位、高品质、系列化的目标迈进。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总结2 蛟龙飞舞,金狮呈祥;锅浴趣闻,庙会重现……6月22日上午,_镇_幼儿园首届“传统文化进校园”文化展示活动火热登场。_镇_幼儿园全体幼儿、家长、兄弟单位代表800余人参加展示活动。县教育局局长_x,_镇党委书记_x、_镇镇长_x、县教育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校外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 认知的问卷调查 时间:日至年月日 目录 一、导言---------------------------------------2 二、调查方法------------------------------------2 三、调查结果分析--------------------------------2 四、讨论与小结----------------------------------7 五、相关建议------------------------------------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附录--------------------------------------------12 郑州市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问卷调查 一、导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

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喜的是部分节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焕发除了新的生机;然而,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我们的年轻人遗忘。更令人尴尬与耻辱的是几千年来土生土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我们自身的不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与之相反,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父亲节”等等)却仿佛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追崇。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强劲冲击。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长存的文化象征。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问题知之甚少。本次调查我们以大学生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状况,呼吁广大学生群体及青年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总结方案.doc

幼儿园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幼儿园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现将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端午节期间各班开展以下活动: (一)知识分享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放置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图片,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五)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 三、活动过程及时间安排 (一)6月13日(周六)安排家长从周六起,一、跟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二、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三、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事先准备好通知条,发给家长) (二)6月15日—16日(周一—周二)区角创设。 (三)6月17日(周三)知识学习: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3000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一)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为您的桂林之行增添情趣。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潇洒??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班级:初教系11本文1班 学号:1117034133 姓名:岳蓉 学号:1117034207 姓名:皇姝玥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因调查报告写于端午节期间,由此联想到如今端午节被人戏称为“粽子节”,中秋节被人戏称为“月饼节”等等,有种过中国传统节日便是一吃了之,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却逐渐被淡忘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并且,通过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来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这是非常重要也是亟须解决的。 2、调查的时间 2013年6月10号——2013年6月16号 3、调查的目的 调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 4、调查的地点 大学校园 5、调查的对象 主体为在校大学生 6、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网上调查 二、调查过程 我们发放了100份,收回了100份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问卷: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岁以上 3、您的身份是: A、在校学生 B、已工作 4、您清楚的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 A、知道 B、不知道 C、比较模糊,通过新闻之类途径才知道 5、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6、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7、您过节时会遵循传统风俗过节?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您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C无所谓 9、您觉得您过节主要为了什么? A、纪念 B、放假 C、无所谓 10、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11、您会过西方节日吗?比如圣诞节?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2、您觉得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哪个更有趣? A、中国节日 B、西方节日 13、您是否觉得人们对过中国传统节节日越来越淡漠? A、是的 B、不是 C、没感觉 14、您觉得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15.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 A.书本B新闻媒体C.听别人说

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报告 —以四平市春节为例 调查对象:四平市民 调查时间:2015年4月——2015年5月 调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 调查主题:春节节日习俗 调查方法:田野调查 春节是最重要、最隆重和最富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最在意的节日,历史悠久,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的特色。一样的春节但是不同地方的风俗特色却不尽相同,以下是关于我的家乡吉林省四平市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调查报告。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要放下自己的私事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四平人在庆贺这个节日时,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在吉林人们普遍认为春节并不仅仅是大年初一的那一天,而是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了年。因此在吉林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家里普遍还会准备灶糖(芝麻糖),就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称“扫房”。“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说的就是这件事情。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四平是少数民族较为聚居的地方,部分的春节习俗会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千灯节是蒙古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除了千灯节吉林人还会“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是吉林人的传统。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春节挂贴年画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不管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都是为了节日的喜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视

传统节日活动总结

传统节日活动总结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每一次节日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活动的始终,使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在校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现将本年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的主题活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德育处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

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的推进此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在休学典礼上,德育处以“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学生会、团支部向全体学生和全学校团员发出“阳光寒假”的倡议,号召同学们“小手拉大手”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七年级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整理他所看见的和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春联,八、九年级的学生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眼中的春节”为主题,学校在各班级进行作文、手抄报、书法等作品创作,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

一年级《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阅读题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阅读题 一、选择题(60分) 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拜族 D苗族 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 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A4500 B4000年 C3500年 D3000 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 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 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未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 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 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速节 13.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数年守岁 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A唐朝 B五代十国

16.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A、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17.中秋节被固定的节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8.中秋节盛行于() A隋唐B宋朝 C元朝 D明朝 A团圆 B甜蜜爱情 C生活美满 D远大前程 19.重阳节又称() A团圆节 B迎亲节 C祭祀节 D老人节 20.重阳节形成于() A战国时期B秦朝 C唐朝 D宋朝 21.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成粽子节,是革新还是遗忘?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开始成为旅游度假,中秋节变成月饼节,七夕成了东方情人节?而西方 节日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圣诞节万人空巷,元旦比春节更加重要?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五千年的传承到今日所剩多少?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直视的问 题。为此,我决定对此展开调查,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现状。 目的与意义: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西方节日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果我 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遗忘掉,那么中国文明体一定会被历史遗忘掉。这项调查意在了解社会 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以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自 我的作用,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7月27日至8月3日 调查人群:主要为三十岁以下的80,90一代,以及40岁以上的70一代做对比。 调查结果如下: 受调查总人数:53人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正确人数24 44 33 48 51 正确率45.20% 83.10% 62.26% 90.56% 96.22% 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平均值 正确人数28 52 35 38 47 40 正确率52.83% 98.11% 66.03% 71.69% 88.67% 75.47%

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文化认识的缺失值得反省

结果和想到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调查对象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我们暂且不说75.47%的正确率,也不说37.7%的人不了解春节的习俗,仅以无数文人墨客感伤落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中秋为例,饮酒赏月的闲情雅致似乎在民众的印象中所生无几。在另一个小组的结果中,最好的成绩为答对5题,而最差成绩为0。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想像。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传统节日,被西方文化撞的支离破碎。 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清朝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让我们在看看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的文化可谓是在中国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以端午节为例,1967年端午节就被韩国政府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每年的端午期间,来到江陵观看端午祭的本土和世界游客达上百万之多。再看国内的端午节,已被粽子节无声无息地取代了。人家能做好,为什么我们不能?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怎么做? 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幕,这是被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从客观的看,传统文化中的确有许多不适宜现代社会的拖沓冗长的部分。对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采取且不可能采取一位抵制西方文化的方法,在这个时代,文化需要交流,在交流中,文化得到了发展,并延续下去。因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耙,并结合利用现代化通讯及信息传播手段,使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并再次走向全世界。

中国传统节日度活动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每一次节日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活动的始终,使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在校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现将本年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的主题活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德育处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

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的推进此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在休学典礼上,德育处以“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学生会、团支部向全体学生和全学校团员发出“阳光寒假”的倡议,号召同学们“小手拉大手”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七年级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整理他所看见的和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春联,八、九年级的学生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眼中的春节”为主题,学校在各班级进行作文、手抄报、书法等作品创作,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学校德育处进行统一的评选和筹办以“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的专刊,在校园文化墙栏进行集

各民族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各民族传统节日 篇一: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

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 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

我们的节日总结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根据县精神文明办通知以及校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各团总支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旺苍中学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旺苍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村镇)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填写《四川省旺苍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社区调查活动。由于我县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精彩不断,社区楼房化进程步伐较快,让学生进行社区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旺苍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社区的思想感情。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33931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

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案背景: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册第一课 教学课题:《中华传统节日》 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册第一课。这一课从总体上叙述了我国民间节日的习俗特色、神话传说等。由于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其教学容面广量大,而教材只有图和文,仅作了简单、概括的介绍,比较单一。六年级学生虽然对此类话题感兴趣,但已知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对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不甚了解。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凭借教材及教师的补充讲解为主,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知识面也较狭窄。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容的的信息量,使教材更具体、丰厚、直观,甚至可以跳出教材,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心的能力。 设计思路: 依据社会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三个性":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落实"三个到位":社会知识点人人到位,上网操作能力人人到位,人机交互、自我检测人人到位。学生分析: 1、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不太了解。 2、课文中记忆型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吸引力,难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搜索信息,也能利用论坛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些就为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我把文中枯燥乏味的“死知识”转变成有声、有色、会动的网页。增加信息量,丰富学习资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自我选择学习容,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并通过相互协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方式: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

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是谁在年味里加了柠檬汁,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 前言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在华夏儿女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一年一度的春晚越来越不合我们的口味,但这丝毫减弱不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过年似乎也没当初那般如孩提时代那么美妙。除夕年夜饭挪至饭店也已经习以为常;压岁钱的红包一年比一年厚;就连储备年货的方式速度也变得快的吓人 一、变味的除夕饭 地点从家里挪到了饭厅里-- 公社化 小时候,一家人围着桌子,准备食材,甭管老的小的,一家子全忙活起来,你烧火、我摘菜、他装盘、大家一起忙活着,场面很是热闹,馋嘴的小孩儿还时不时地伸出胖嫩的手偷吃几块,眼下大人也得面带微笑地意思地批评一下。待一切就绪一家人方围坐上去,各自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去了,不忘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番这年味甚是浓郁。 而如今大家商量着安排个时间,各自驱赴饭店,想吃什么甭说自己点,今儿个你大伯请的年夜饭,可劲儿吃。人是三三两两的来齐了,可这一坐,咵呲咵呲撕餐具包装纸的声音倒是不绝于耳,小孩来了,甭说话一人一桌面,菜来了大家等长辈伸筷子示意了,纷纷便吃食起来。菜好吃也罢,倘若饭店的菜不好吃,那年夜饭吃的也憋屈。虽说省去了诸多在家做菜的不便但是总归没有氛围。包间也罢,但如若在大厅,那恭喜你你穿越到公社化时代了。

饭店火爆,订位难,运气不好遇霸王餐 新春佳节本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而最近有消息称预定餐厅却遭遇年夜烦 ,定个餐馆都那么不易,这第一步就任人宰割。商家逐利无可厚非,但设置起最低消费的门槛,借以绑架春节消费也屡见不鲜。依托传统佳节欲大发横财者有之,变相涨价更是层出不穷,如此看来,变味的年夜饭那吃的肯定也是变味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之过年的调查报告(2)”、社会调查报告 再看看当天的上菜速度,笔者是深有体会,一顿饭都快吃完了,问之我点的 烤鱼呢 ,答还在锅里煮着呢,一会就好 ,倘若再问,回答也是大同小异,反正是在锅里呢,要是想退是退不了的。一顿饭吃下来,贵就不说了,还让人吃的甚为不爽。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 消费者享受自由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而商家使得消费者不能充分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属于强制性消费。但很多人都选择默默承受,得年夜饭咱要的是面子不在乎这几百几 千块钱。 二、变味的压岁钱 压岁到底是干什么的, 压岁钱,古代又称压祟钱 .传说有一种叫祟的怪物会在大年三十夜里潜入 家中,危害孩子生命,古人以布袋装上铜钱,置于孩子枕下,可以驱赶这种怪物,保证孩子的安全。后来,几经传承变迁,人们每逢过年都要给孩子压岁钱,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和祝福来年吉祥安康的愿望。 由于压岁钱仅仅只是表达人们对孩子的心意,所以不在数量的多寡,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古代的人们给孩子的压岁钱就几枚铜钱,这钱还不一定归孩子所有,第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日风俗调研活动总结范文一 目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多,为了让我们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能够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我们进行了这次“过年风俗习惯调查”。 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收集有关诗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饮食习惯,以及人们的其他活动。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时“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去“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

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西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腊月二十四,弹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上古的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民间的说法是这样的: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清晰各种工器具,干干净净迎新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商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联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

【四年级作文】记忆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四年级作文】记忆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穿新衣,戴新帽,贴对联,放鞭炮,大家喜迎新年到!”农历的1月1日是新年, 它是一个喜庆祥和的日子,又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可是在传说中‘年’却是一只 让人恐惧使人害怕的怪兽。 相传有一只怪兽叫年,他十分凶猛,经常为患人间,最后一位神奇的老人穿着红衣, 贴着红色的对联,放着鞭炮,点着火堆,最终战胜了‘年’。原来‘年’很怕红色,火光 和炸响,就这样过‘年’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是一件极快乐的事,也是除旧迎新的日子。每逢除夕,我们全家 上下都忙得不亦乐乎,爸爸正在清洗窗帘,打扫房间,妈妈正在准备压岁钱和购买新衣服,姥爷正在厨房里包饺子做大餐,而姥姥则正忙着和亲朋好友们约着一顿又一顿美味的饭局。 弟弟和我是家中最小的,也是最活泼好动的,负责执行‘爬高上低’的工作,我们俩 配合的非常默契,一起挂窗帘,晾衣服,擦门框,整理房间,时不时的打打闹闹。说实话,我们都快成梯子的搬运工了,随便拽条毛巾擦擦汗,拧出的水都够擦桌子的了!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享受一会儿了,看着整洁的房间,坐在饭桌前,让我眼花缭乱,有红烧肉,酸黄瓜,牛肉片,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有一瓶不可缺少的好酒,还真让我垂 涎三尺啊。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这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了,小品、歌舞、相声都是我的最爱,一家人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他们 要把祝福和欢笑,都传递给了大家。 总之,在童年的记忆里,我总是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亲人们就可以团聚,而且过年 也是一个开心、隆重的节日,也是一个幸福的节日!当然也少不了一大堆压岁钱和红包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