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技巧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技巧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技巧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技巧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编拟一般都是针对受试者在掌握某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某个环节上常见的错误设计出的一些具有逻辑性的似是而非的选择项。受试者往往由于掌握知识不牢,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思考问题不全面而掉进“陷阱”;也有些选择题的编拟是为了测试受试者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的,这些题目往往使受试者由于解题的技巧、思维能力和速度的差异而拉开距离。选择题事先给出一些结论,这一点类似于证明题,但又没有明显的结论,高考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题解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解答,选择题要做到既快又准,除了掌握常规判断和定量计算外,还要学习一些非常规的“巧解”方法。解题陷困受阻时更要切记不可一味蛮做,要针对题目的特点“千方百计”达到快捷解题的目的。

一.审题时要注意一下三点

1.要把整个题目看完,特别是选项,让选项引领你的思路。应当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揣摩,而不应该主观臆断。

2. 高考试题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要注意一些关键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选择题中通常至少有一个选“错误”或选“不正确的”。一定,可能,……时,……过程中,矢量相等或相同,矢量大小相等,增大、增大到,减小、减小到,升高、升高到,降低、降低到,光滑,缓慢,连接,恰好(刚好),如果……就,只有……才,等等。这些关键词是审题的重点突破口,可能发生的现象不是一定会发生;时刻对应物理状态,过程对应一段时间;物理矢量的相同或相等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一样,大小相等则方向不一定相同;……等等这些,都是审题所要特别注意的。

3.画出运动情景图和受力示意图是解题时必须做到的两点,在这两点上要舍得花时间。

二.选项分类

1.统一型选项:四个选项要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大多出现在图象图表型和计算型选择题中。此类选项中习惯使用关键词“一定”、“可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求准确、全面,选项将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问题。

2.发散型选项:四个独立选项,分别考查不同的概念、规律和应用,知识覆盖面广。各种类型的选择题都可以是该类选项。

3.分组型选项:选项可分为两组或三组。大多出现在概念判断型、现象判断型、信息应用型和类比推理型中,以类比推理型为最多。

三.应对“会做的”和“不会做的”的题目的基本策略

1.会做的:

(1)争取拿全分。

(2)要特别注意跟过去做过的题目的区别,千万不要想老师是如何讲的,以及是哪个答案,审题要更加小心。

(3)不要把选择题做成计算题或填空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采用排除法,尽快使正确答案浮出水面。

2.不会做的:

(1)初步判断4个选项后,得到如下情况:

A(肯定对)B(可能对)C(可能对)D(肯定错),此时同学们要考虑的是保3分,还是争5分,如果保3,那只能选A了。

(2)有时选项之间是矛盾的,此时可以采用把选项分组的方法。

(3)剩下二选一时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大胆的推测,凭自己的第一印象确定选项。

四.选择题常见的解题方法

物理习题常见的解题方法很多。求解问题时,灵活地选取解题方法,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还可以使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1. 直接判断法——牢记基础,送分必得

直接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物理概念类或物理学史类选择题。应从基本概念出发,抓住物理概念的本质,对每一选项的正误判断必须有明确的依据。

【例题1】下列关于磁感强度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感强度的方向

B.某处磁感强度的方向就是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C.小磁针N 极的受力方向就是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D.垂直于磁场而放置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就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解析】本题的解答,只要掌握磁感强度的概念,记住磁感强度的方向跟磁场中的通电直导线的受力方向垂直,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小磁针N 极的受力方向就是该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等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对题中的选项作出正确判断,可直接判断A 、C 正确。

【点评】此法适用于属于记忆性的知识点,解答时不需进行复杂的推理和计算,只要能记忆与题有关的知识,与题中的选择项内容稍作比较,即可以从中直接判断出结果

【训练1】(2012山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 .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 .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2.情景建模法——排除干扰,提取实质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

观表现.模型思维法是利用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段,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特征抽

象出来,从而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在遇到以新颖

的背景、陌生的材料和前沿的知识为主题的,联系工农业生产、

高科技或相关物理理论的题目时,如何能根据题意从题干中抽

象出我们所熟悉的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例题2】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的拉力为 1F 、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2F ,则 ( )

A .躺着比坐着时1F 大

B .坐着比躺着时1F 大

C .坐着比躺着时2F 大

D .躺着比坐着时2F 大

【解析】吊床可看成一根轻绳模型。人坐在吊床中间时,可以把人视为一个质点模型,绳子和树的接点与人之间的绳子是直的,设这段绳子与竖直向下的夹角为θ,则2g m F 人=θcos 1。当人躺在吊床上,再用极限法协助分析,假设人的身高等于两树之间的距离,再假设躺在吊床上的人身体笔直,则绳子和树的接点与人头(或脚)之间的绳

子是直的,这部分绳子与竖直向下的夹角?='0θ,g m F 人=''θcos 21,由于θθcos cos >',

所以11F F <',即1F 变小。这两种情况下,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始终有g m F 人=2,即2F 不变。答案:B

【点评】我们学习过的运动都是实际运动的简化,在高考中要注意用物理模型的思维来指导我们解题。常见的物体模型有:质点;绳模型;杆模型;轻弹簧模型;滑块与长木板相互作用模型;传送带模型;天体运动模型;曲线轨道模型;电偏与磁偏模型;导体棒和导线框模型等。

常见的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变速曲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天体运动模型等等。

【强化训练2】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

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大的材

料,它的发现使“太空电梯”缆线的制造成为可能,人类将有望通

过“太空电梯”进入太空.现假设有一“太空电梯”悬在赤道上空

某处,相对地球静止,如图所示,那么关于“太空电梯”,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 .“太空电梯”各点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太空电梯”各点运行周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

C .“太空电梯”上各点线速度与该点离地球球心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

D .“太空电梯”上各点线速度与该点离地球球心距离成正比

3.运动图象法——图景结合,答案立现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象或示意图,再利用图象分析、寻找答案,此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答案。

【例3】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υ,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s

B 、2s

C 、3s

D 、4s

【解析】依题意可作出两车的t —υ图如图所示(前车速度为零的时刻后车开始刹车,前车刹车的这段时间后车正在做匀速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2s,即B 选项正确。答案:B 【方法感悟】速度一时间图象和运动情景结合分析多运动过程,往

往可以减少复杂的分析和计算。

【强化训练3】在反恐演习中,中国特种兵进行了飞行跳伞表演.某伞兵从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0t 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0t 时刻以速度2υ着地,伞兵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在O ~0t 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0t ~30t 时间内加速度减小

B .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

C .在0t ~30t 的时间内,平均速度22

1υυυ+>

D .若第一个伞兵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4. 整体隔离法——巧选对象,双管齐下

选取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物理规律求解的方法叫做整体法。选取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中的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物理规律求解的方法叫做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往往结合着使用。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

B m =24 kg 的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

质量为A m =22 kg 的木箱A 放在木板B 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

A 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已

知木箱A 与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0.5.现用水平方向大小为200 N 的力F 将木板B 从木箱A 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木板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μ的大小为 ( )

A .0.3

B .0.4

C .0.5

D .0.6

【解析】对A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由题意得1cos f T F F =θ ①

g m F F A T N =+θsin 1 ②

111N f F F μ= ③ 由①②③得,T F =100 N

对A 、B 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题意得F F F f T =+2cos θ ④ g m m F F B A T N )(sin 2+=+θ ⑤

222N f F F μ= ⑥ 由④⑤⑥得2μ=0.3 故A 选项正确.

【方法感悟】整体法与隔离法不仅在平衡问题的受力分析中常用,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中也常用,此时一般是先用整体法求共同运动的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整体法的适用条件是组成的每一个物体必须具有相

同的加速度,例题4中的物体A 和B 就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都为零).

【强化训练4】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放置,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

量均为m ,两环间有一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

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

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F 和细绳上的拉力T F 的变化情况是 ( ) A N F 不变,T F 变大 B.N F 不变,T F 变小 C.N F 变大,T F 变大 D.N F 变大,T F 变小

5.筛选排除法——抓住几点,排除异己

当选择题提供的几个选项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可根据题设条件、备选选项的形式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推理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例5】用水平力F 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从某时刻起力F 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t 变化如图实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是从

1t 时刻开始减小的,2t 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好变为零

B .F 是从1t 时刻开始减小的,3t 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好变为零

C .F 是从2t 时刻开始减小的,2t 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好变为零

D .F 是从2t 时刻开始减小的,3t 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好变为零

【解析】结合图象画出运动情境图和受力分析图,发现2t 时刻f F 发生突变(应该是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分界点),说明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排除B 选项.在O ~2t 时间内应有个减速过程,不可能在2t 时刻才开始就减速,排除C 、D 选项,正确选项为A .

【点评】此法在解答选择题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知识点或过程分析排除部分选项,然后再通过另一物理规律或过程分析排除部分选项,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强化训练5】(2012山东)图甲是某燃气炉点火装置的原理图。转换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并加在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上,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n 、2n 。V 为交流电压表。当变压器副线圈电压的瞬时值大于5000V 时,就会

在钢针和金属板间引发电火花进而点燃气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的示数等于5V

B

C .实现点火的条件是21

1000n n > D .实现点火的条件是

211000n n <

6.特殊过程法——攻其一点,土崩瓦解

【例6】如图所示,两个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

度的大小均为B ,磁场区域宽度均为a ,一正三角形(中垂线长为

a )导线框ABC 从图示位置沿x 轴正方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

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下列选项中感应电流i 与线框移动距

离x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解析】4个选项中只有导线框在a ~2a 的运动过程中图线都不相同,因此选择第二个运动过程分析,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在a ~2a 距离内,导线框处在两个磁场中,在两个磁场中的有效切割长度相同,感应电流方向相同,且感应电流最大值为0max 2I I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在图象中为负值,C 选项正确.答案C

【点评】此题是图象问题,四个选项说明的是同-个问题,即属于统一型选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通过分析图象特点,抓住一个过程分析,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快速地得出正确答案.

【强化训练6】右图中A 是一底边宽为L 的闭合线框,其阻值为

R .现使线框以恒定的速度v 沿x 轴向右运动,并穿过如图所示

的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L

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若以x 轴正方向作为正方向,线框从图

示位置开始运动的时刻为时间的零计时点,则下列所示的图象

中,可以正确反映上述过程中磁场对线框的作用力F 随时间t 变

化情况的是 ( )

7.极限分析法——合理推理,无所不及

物理中体现极限思维的常见方法有极限法、微元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从而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的情况.微元法是将研究过程或研究对象分解为众多细小的“微元”,只需分析这些“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便可将问题解决.极限分析法在解决某些物理过程时,具有独特作用,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7】 (2011福建)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1m 和2m 的物体A 和B 。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设细绳对A 和B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1T 和2T ,

已知下列四个关于1T 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A. )(2)2(21121m m m g m m m T +++= B. )

(4)2(21211m m m g m m m T +++= C. )(2)4(21121m m m g m m m T +++= D. )(4)4(21211m m m g m m m T +++= 【解析】用极限法。假设滑轮质量m =0,即看成轻滑轮,

若B 物体的质量∞→2m ,则 B 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

落体运动,g a B =,由于绳不可伸长,则A 物体做加速度

g a A =方向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A 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A a m g m T 111=-,则g m T 112=,将∞→=20m m 代入选项A 、B 、C 、D ,只有选项C 符合特例,所以选C

【强化训练7】在图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R 1=5Ω,R 2=4

Ω.当开关S 切换到位置1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1=2A ;当

开关S 扳到位置2 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下列情况中

的 ( )

A. 2.5A

B. 1.8A

C.

2.2A D.

3.0A

8.特殊值带入法

巧妙第利用特殊值代入法,可以快速地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

法在解决通解表达式问题时很有效。

【例8】用【例7】,假设滑轮质量0=m ,两物体质量12m m =,在此情况下,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滑轮也不转动,容易知道g m T 11=。将此假设0=m 、12m m =代入四个选项逐一验算,可知只有C 选项正确。

9.定量计算求解法

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物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例9】荷质比为e/m 的带负电粒子沿如图示的AB 边射入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欲使粒子穿过BC 边,粒子至少具有的速度为 ( )

m Bea D m

Bea C m

Bea B m

Bea A /.3/.2/.2/.

【解析】若粒子刚能穿过C 点,则r m

B e 200υυ=,由题意知粒子的轨道半径至少为330cos 2/a a r =?=,所以要使粒子穿过B

C 边,粒子的速度至少为3

0Bea =υ。答案选C 10.近似计算法——避繁就简,比较选项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估算题,有些貌似要精确计算,实际上只要通过物理方法(如:数量级分析)或者数学近似计算法(如:小数舍去取整数)进行大致推算即可得出答案,估算是一种科学而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运算,帮助考生快速地找到正确选项.

【例10】(2011课标全国卷)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km 5108.3?,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s m /1038?)( )

A .O.l s

B .0.25 s

C .0.5 s

D .1s 【解析】根据r T m r

GMm 22)2(π=,得32T r ∝,故9127132==)(月卫r r ,m r 7104?≈卫(注:由同步卫星的常识也可得地卫R r 7≈)。最短时间s 22.0-(2===c R r s t )地卫υ

答案为B . 附:地球同步卫星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很大,几乎年年出现。要求熟记同步卫星的特点。下面再回顾一遍,要牢记:

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又叫通信卫星,同步卫星有以下几个特点;

(1)转动方向一定: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2)周期一定: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都是T=24 h

(3)角速度一定:同步卫星的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4)轨道一定:要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平行,又由于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提供的,万有引力必须在轨道平面上,所以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均在赤道平面上,即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

(5)同步卫星高度固定不变:r T m r

GMm 22)2(π=,轨道半径==3224π

G M T r 地R m 7104.237≈?≈,高度地R h 6≈) 11.作图法

通过作图获得对问题的求解的方法。

【例11】半圆柱体P 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

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

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

面图。若用外力使MN 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 落到地

面以前,发现P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MN 对Q 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 、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解析】MN 缓慢地向右移动,Q 的运动也是缓慢的,Q 的合力一定为零,D 错误。P 、Q 的加速度都等于零,可以把PQ 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地

面对P 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N 对Q 的弹力大小。再隔离Q 受力分析如图

所示,1F 表示P 对Q 的弹力,2F 表示MN 对Q 的弹力,2F 的方向水平

向左保持不变,1F 的方向顺时针旋转,由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变化可知:

1F 与2F 都是逐渐增大。故选B.

【点评】用作图法分析力的动态变化,具有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它一般适用于研究对象受三个力的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应用时注意明确哪个力大小、方向不变,画出与这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个力作为另两个力的合力。

12.等效法

有些物理问题用常规思维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我们能采用等效变换这种思维方法,则往往可以化繁为简.在上面的“作图法”对应的例题中小圆柱体Q 沿着半圆柱体P 是缓慢下滑的,不同时刻的圆柱体Q 的重心位置不同,把不同时刻的圆柱体Q 的受力图画在一起,就是用到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例12】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

度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汽车受到的

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则其中一个质量为m 的土豆A 受其他土

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应是 ( )

A.g

B. mg μ

C. 12+μmg

D. 2-1μmg

【解析】其中一个质量为m 的土豆受到周围其它土豆给它向各个方向的作用力,可以等效成一个力F ,相当于这个土豆只受到重力mg 和F 两个力的作用,这个土豆和箱子具有相同的加速度,g a μ=,一起向前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总作用力大小为mg μ(方向向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其他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方向指向后上方,大小等于12+μmg ,故选C

【点评】等效变换法在高中物理的解题中是很常用的方法,它分为物理模型等效变换、参照系等效变换、研究对象等效变换、物理过程等效变换、受力情况等效变换等等。

13.单位判断法

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或者,尽管式子两边的单位一致,却仍不能确保此式肯定正确,因为用单位判断法不能确定常数项的正确与否.

【例13】某个由导电介质制成的电阻截面如图所示,导电介质的电

阻率为ρ,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半球壳层形状(图中阴影部分),半径为a 、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被嵌入导电介质的球心成为一个引出电极,在导电介质的外层球壳上镀上一层电阻不计的金属膜成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电阻的阻值为R 。给出R 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R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R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b a b R A πρ2)(.+= ab

a b R B πρ2)(.-= )(2.a b ab R C -=πρ )(2.a b ab R D +=πρ 【解析】 由电阻定律s

l R ρ=可知,选项C 、D 单位不正确,再考虑b=a 时,R 应为零,可知A 错误,答案:B

【点评】某一物理量的表达通式直接应用现有知识可能无法推导,或很难直接得出结果,此时可结合单位换算,判断出哪些表达式是不合理的。

14. 转换对象法

【例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中

央正上方用绝缘弹簧悬挂一水平直导线,并与磁铁垂直。当直导线

中通入图中所示方向的电流时,可以判断出 ( )

A. 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 .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C .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D .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解析】由左手定则可知磁铁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故弹簧拉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导线对磁铁的反作用力竖直向上,减小了磁铁对地面的压力。答案为A 。

【点评】本题直接对磁铁受力分析不好分析,转换对象,对通电导线受力分析,然后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磁铁的受力情况。

15.反正举例法

【例15】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

C .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

D .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

【解析】带电物体的电势可以为零,比如接地的导体可以带电,取大地电势为零,则此导体的电势为零,A 错;电场强度和电势没有必然的联系,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如两正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零,但电势不一定为零,B 错;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C 错;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一定增加,D 对。

【点评】若选项中带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若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此选项。

16.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在物理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速度,在求解位移大小、运动时间及经过某一点的速度大小时,通常逆向思维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考题目一般是不超纲的,当考生对于一道题目毫无头绪时,不妨先静下心来,想

想平时所学的定理、性质、公式,有哪些可以“套”到这道题目上。通常情况下,我们

是看到题目,再联想到选用解题方法,而有时,我们也可以选择逆向思维法,一道难题也许就会变得可亲起来。例如,当你不知道某道题目应该用相关公式中哪一条的时候,可把有关的各个公式逐条对比,从中选择合适的。

【例16】如图所示,Q 是单匝金属线圈,MN 是一个螺线管,它的绕线方式没有画出,Q 的输出端a 、b 和MN 的输入端c 、d 之间用导线相连,P 是在MN

正下方水平放置的用细导线绕制的软弹簧线圈。若在Q 所处的空间

加上与环面垂直的变化磁场,发现在t l 至t 2时间段内弹簧线圈处

于收缩状态,则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可能为下图中的

( )

【解析】由于在t l 至t 2的时间内,弹簧线圈处于收缩状态,则在弹簧线圈中应有感

应电流通过,选项A 、B 显然不对,因为MN 中此时产生恒定电流。因为线圈收缩,所以MN 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应增大,则在Q 处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大,选项D 正确。

17.实验法

有些问题从理论上解释很麻烦,通过实验却能轻松求解。

【例1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齿轮A 、B ,A 固定不转,B 围绕A 逆时针转动,当B 在A 的右侧时,B 示位置时,其标志箭头所指方向是: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解析:解答此题,只要拿出两枚一样大小的硬币,以硬币上的数字作为标志箭头,按题目中的旋转法轻轻一转,自然揭晓。答案选A 。

18.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指直接应用公式推导出的结论。例如: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只差是个恒量2aT x =?;平抛(类平抛)运动任意时刻速度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偏向角的正切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的2倍,等等

【例18】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体在恒力F 的作用下,在

A. )/(2211m m F m +

B. )/(211m m F m +

C. )/(212m m F m +

D. )2/(211m m F m +

【解析】由二级结论“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连接体之间的弹力为)/(A B A N m m F m F +=(A m 代表受力个数少的物体的质量),与有无摩擦(有摩擦时必须保证A 、B 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无关,与支撑面是平面、斜面还是有无支撑面都无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为B 。

【点评】在运用二级结论解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每个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其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记不清楚结论时进行推导;二是记忆二级结论的同时要记住其使用条件,避免错误。因此,在复习中要对二级结论进行归纳和整理。

19.类比分析法

所谓类比,就是将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

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

法.

【例19】两质量均为M 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 ,

O 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从O 点沿着OM 方

向向无穷远处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可综合应用“t -υ图象法”、“特殊值代入法”、“等效法”等来解。四个选项对应时间

段的中间时刻分别是

8T 、85T 、87T 和1617T ,16

17T 时刻进入与16T 时刻进入的效果相同,所以只需在同一个t -υ上,分别画出从16T 、8T 、85T 、8

7T 时刻进入的一个周期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设正电粒子向B 板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从16T 、8T 、85T 、8

7T 时刻进入的运动一个周期的t -υ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t -υ的“面积”研究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A 选项对应

8

T 进入,运动过程有往复运动(即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但一个周期内粒子运动的总面积为正,即

粒子向B 板靠近,最终会打到B 板上,A 选项错误。B 选项对应8

5T 进入,运动过程有往复运动(即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一个周期内粒子运动的总面积为负,即粒子向A 板靠近,最终会打到A 板上,B 选项正确。同理分析选项C 、D 错误。

【答案】B

训练题答案

【训练1】AD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下的唯一因素,选项A 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选项C 错误。 【训练2】某点完全失重时,则改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产生加速度,有2322)2(T r r T m r

GMm ∝=,得π,只有“电梯”上的某一位置与地球同步时完全失重,而其余部分电梯间有力的作用,不是完全失重,A 错;由于“太空电梯”相对地球静止,周期相同,B 错;由r ωυ=知C 错,D 对.答案:D

【训练3】ABD 。由图象—t υ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A 正确;由

于降落伞打开时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减小,结合受力分析可知

B 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发生速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可

知C 错误;在图象—t υ中将图线平移后有一交点P (如图所示),

此点处二者速度相同,距离最大,此后距离逐渐减小,可知D 正确.

【训练4】B 【训练5】BC : 【训练6】D :线框所受安培力始终阻碍线框的相对运

动,所以安培力的方向始终向左,排除A.B 选项;由安培力公式F=BIL =R

L B υ22,根据线框长短边有效切割长度的切割顺序,可判定F 的大小,D 正确.【训练7】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方程:)(11r R I E += r

r r R E I ++=+=421022,因为电源内阻不能忽略,但电源的内阻未知,取极限法:当若 r=0,I 2=2.5;当 r=∞,I 2=2.0A ,I

2 应介于2A 和2.5A 之间 ∴选C

选择题限时训练

——争取在20分钟内完成,且有较高的答对率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

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 .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 .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 .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为了测量某化工厂的污水排放量,技术人员在该厂的排污管末端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流量计.该装置由绝缘材料制成,长、宽、高分别为a、b 、c ,

左右两端开口,在垂直于上下底面的方向上加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在前后两个侧面固定有金属板作为电极,污水充

满管口从左向右流经该装置时,电压表将显示两个电极间的电

压U .若用Q 表示污水流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污水体积),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污水中正离子较多,则前表面比后表面的电势高

B .前表面的电势一定低于后表面的电势,这与哪种离子多无关

C .污水中离子浓度越高,电压表的示数将越大

D .U 与污水流量Q 成正比,与a 、b 无关

3.(2007山东)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 和ON 底端对接且

ON =2MO ,M 、N 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 点由静止自由滚

下,忽略小球经过O 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 、s 、a 、k E 分

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 点到N 点运动过程的是

4.(2008山东)如图所示,在y 轴上关于0点对称的A 、B

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 ,在x 轴上C 点有点电荷-Q 且

CO=OD ,∠ADO=6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O 点电场强度为零

B. D 点电场强度为零

C.若将点电荷+q 从O 移向C ,电势能增大

D.若将点电荷-q 从O 移向C ,电势能增大

5.(2010年山东)如图所示,质量分虽为21,m m 的两个物体

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

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

成θ角。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 )

A .θsin 21F g m g m N -+=

B .θcos 21F g m g m N -+=

C .θcos f f =

D .θsin F f =

6.(2009山东)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

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 .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D .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

运动的加速度

7.如图所示,是某工厂所采用的小型生产流水线示意

图,机器生产出的物体源源不断地从出口处以水平速

度0υ滑向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最后从传送带上落下

装箱打包,假设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滑到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υ,最后物体落在P 处的箱包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传送带随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且传送带速度小于υ,物体仍落在P 点

B .若传送带随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且传送带速度大于0υ,物体仍落在P 点

C .若传送带随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且传送带速度大于υ,,物体仍落在P 点

D .若由于操作不慎,传送带随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 物体仍落在P 点

8.如图所示,小车M 在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

此可判断( )

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

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对小球再施加

一个力,使绳与竖直方向成β角并绷紧,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力最

小为 ( )

A.sin mg β

B.cos mg β

C.tan mg β

D.cot mg β

10.如图所示为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x ,P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下面给出E 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 、x R x R R x R k E )(2222121

21

+-+=σπ B 、x R x R x k E )11

(222221

2+-+=σπ C 、x R x R R x R k E )(2222121

21

+++=σπ D 、x R x R x k E )11

(2222212+-+=σπ

X

选择题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1.答案:AB

2.答案:BD

3答案:A 【解析】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一个斜面上都受到恒力作用而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位移——时间图像是曲线。动能与时间也是二次函数关系。加速度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倾角确定,加速度大小确定。所以A 正确,BCD 错误。 4答案:BD.电场是矢量,叠加遵循平行四边行定则,由2

kQ E r =和几何关系可以得出,A 错B 对。在O C →之间,合场强的方向向左,把负电荷从O移动到C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C 错D 对。 5.答案:AC

6.答案:BC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完全失重,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飞船点火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 不正确。飞船在圆轨道上时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B 正确。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

周期90分钟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24小时,根据2T πω

=可知,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C 正确。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也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所以相等,D 不正确。

提示:若物体除了重力、弹性力做功以外,还有其他力(非重力、弹性力)不做功,且其他力做功之和不为零,则机械能不守恒。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求卫星的速度、周期、动能、动量等状态

量。由22Mm v G m r r =得v =由222()Mm G m r r T π=得2T =由22Mm G m r r ω=

得ω=2

n Mm G ma r =可求向心加速度。 7答案AD 。选项中物体一直做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速度仍为υ,A 正确;B 中物体将加速,到达右端时速度大于υ,落到P 点右边,B 错;C 选项同B ,C 错,D 选项中相对运动情况未变,仍落到P 点,D 正确.

8.答案:CD 解析:先分析已知力F 和重力,再分析弹力(必须画出力的示意图),由于F 的竖直分力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对物体无弹力作用,则A 错;F 的竖直分力可能小于重力,则一定有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存在,若地面粗糙,小车受摩擦力作用,共四个力作用,B 错;若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么水平方向上所受摩擦力和F 的水平分力平衡,这时小车一定受重力、恒力F 、地面弹力、摩擦力四个力作用,则C 对;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当地面光滑时,小车受重力和力F 共两个力作用或受重力、力F 、地面支持力共三个力作用,选项D 正确。

此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其受力情况,是一道理论分析题。在受力分析时,要注意在几种常见的力中,重力是场力,而弹力、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中弹力存在又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

9.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则小球受重力mg 、绳的拉力T F 、

施加的外力F ,应有F 与T F 的合力与mg 等大、反向,即F 与T F 的合力大小为,G mg =。如图3-2所示,在合力,G 一定,其一分力T F 方向一定的前提下,另一分力的最小值由三角行定则可画出好多个封闭的三角形,观察发现F 垂直于悬线时有最小值,故sin F mg β=,选A.

10.答案:B.本题计算非常复杂,在考场去分析计算也不现实,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试题指出:“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这需要相应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1) 单位分析法:从解的物理量单位来看,静电力常量k 的单位是“22-?C m N ”。单位面积电荷量σ(面电荷密度)的单位是“2-?m C ”,电场强度E 的单位是“1-?C N ”,对选项A ,等号右边物理量的单位是m C N m m C C m N ??=?????---1222这显然不是等号左边电场强度E 的单位1-?C N ,所以选项A 错。

(2) 极限法:从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来看,若取∞→x ,即离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无限远处的电场强度E=0,x R x ≈+22,显然选项D 错。

(3) 特殊值法:从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若取0=x ,根据对称性可知,在原点O 处的电场强度为0=o E ,显然选项C 错。

(4) 由此可知,选项A 、C 、D 错误,选项B 正确。这就是通过进行“一定的物理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

(5)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判断力的个数并作图:重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判断力的方向: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大题技巧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 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 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主干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R v m qvB 2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qB m v R =.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表示某点的电势,E 表示电动势,ε表示电势能 (4) 主干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高考物理 知识点及易错点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 环再次 A O B P Q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总复习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θ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方法链接】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与时间分配

高考物理解题技巧与时间分配 (一)选择题 1、分时间以课标卷高考为例,高考物理一共8个选择题,按照高考选择题总时间在35--45 分钟的安排,物理选择题时间安排在15一25 分钟为宜,大约占所有选择题的一半时间(由于生物选择题和化学选择题的计算量不大,很多题目可以直接进行判断,所以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时间比例应稍大些).在物理的8个选择题中,时间也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物理选择题也不会例外,难度大的题目大约需要 3 分钟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而难度较小的选择题一般 1 分钟就能够解决了, 7、8个选择题中,按照 2 : 5 : 1 的关系,一般有 2 个简单题目, 4、5个中档题目和 1 个难度较大的题目(开始时难题较少)。 2 .析本质 选择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很少有较复杂的计算.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要讨论多种可能性.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点,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地

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 3 .巧应对 高考物理选择题是所有学科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物理木身在各个学科中就属于比较难的学科;二是物理选择题是不定项选择,题目答案个数不确定,造成在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不得要领;三是大部分选择题综合性很高,涉及的知识点比计算题和填空题还要多,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四是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小型的计算题,计算量并不比简单的计算题小. 虽然说高考物理选择题在解决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方法选择好,解决起来还是有章可循的,为了能够在处理高考选择题时游刃有余,我们首先要了解选择题一般的特点,把高考选择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自的类型研究对策.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 教育话题 03-31 22:21 一、环境“安静” 鸦雀无声,无人走动,无声说话、交流,无人随意进出。每一个人充分沉浸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安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安静环境为耻。 二、心态“安静” 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三、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4、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

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四、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 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臵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臵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3、设计型实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一定要强调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如在设计电学实验时,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避免出现大量程测量小数值的情况。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 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 =0,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 =0 。 ∑F Y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高中物理大题的答题规范与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大题的答题规范与解题技巧 计算题通常被称为“大题”,其原因是:此类试题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题目的赋分值也较重.从功能上讲,计算题能很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 答题规范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总有一些考生的得分与自己的估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有的甚至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不清晰,卷面不整洁、不悦目,必然会造成该得的分得不到,不该失的分失掉了,致使所答试卷不能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得分率,取得好成绩,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能力的训练外,还必须强调答题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的答题行为.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评分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说明: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答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目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事实上,规范答题体现了一个考生的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然而,令广大教育工作者担忧的是,这些基本素养正在逐渐缺失.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模块拟从考生答题的现状及成因,规范答题的细则要求,良好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有的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是要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求解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和转化问题).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常用解题方法(带例题)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 一、环境“安静”: 鸦雀无声,无人走动,无声说话、交流,无人随意进出。每一个人充分沉浸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安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安静环境为耻。 二、心态“安静”: 三、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4、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 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四、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 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 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②对电 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 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 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 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 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五、计算题的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 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 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物理:其实高中物理不难,它的规律性很强,因此是可以找到通用的解题方法的.首先是力学部分必须学好.每一个物理的计算题其实都可以分解成很多最基本的模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基本受力分析,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等.如果你现在不会做题,那么先问问自己那些基本模型掌握了吗.关键是在大题的训练中学会分析物理现象,找到题设中包含的各个基本模型,这要求大家独立地解决一定数量的题,自己要动脑筋思考,多练习自然就有感觉了。 力学学好了,其他部分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相信用力学已经掌握的思维解题也可以了.其实很多热学、电学的题也是以力学模型为基础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

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