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那么历史有什么复习备考

标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考历史考纲:主要变化

主要变化有:

历史科目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

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

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2020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选考板块的变动,从具体内容上“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没有变化。变

化最大的是“改革”,原先的九次改革,现在只保留了六个,阿里改革、宗教改革以及

梭伦改革被删掉。建议把宗教改革和梭伦改革放到选修里讲为宜。这样可以减轻学生

学习负担,增强知识考察的力度。

2020高考历史考纲:备考范围

第一维度必备知识,这是备考的基石,但这并非最核心考察要求。最近几年的高

考试题纯知识性考察,可以说逐年递减。考生仅需要对核心主干史实有准确把握,对

关键历史概念有明确解读,对重大历史现象有合理认识即可应对考试要求。大规模的

死记硬背并不能有效提高考试分数。这次修订中删除了三个无关痛痒的选考版块目的

也在于希望考生集中精力强化核心知识的习。

对策:建立合理知识框架体系,强化主干知识点理解。

第二维度——关键能力,这是备考的趁手工具。高考历史对考生注重四个基本能

力的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简单说要读的快,评的准。近年考题多注重特点归纳、现象说明和素材评价,需要考

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取正确的信息进行符合学科特征的评价。首先就要求考生能快速阅读,然后能结合核心知识进行合理评价,这就涉及第三层级的话题,学科素养。

对策:强化阅读能力培养,坚持一定量的刷题训练(练习建议:每分钟一道选择为标准时间,每天12题;每分钟300字为标准,每周两个以上大题)。

第三维度——学科素养,这是备考的框架。很多时候考生写而不得分,答而不踩点。关键问题就是学科素养不达标。历史学的学科素养对高中生而言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历史常识、基本史学方法论和历史意识。历史常识其实和语文的“古代文化常识”有相通之处,就是储备更丰富的中华文明发展信息;

基本史学方法论则要求考生能具备基本的史料可信度辨析能力和观点合理性论证能力,能识别史料可信度,能认识观点形成合理性;历史意识要求考生能用历史的标准而非个人的主观标准去分析问题,能准确的运用文明史观、全球观、现代化史观等观念去认识历史现象。这是当前历史高考中最为侧重的学科考察方向。

对策:注重史学常识的积累;注重方法论类历史题的练习。增加人文社科类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科分析能力。

第四维度——核心价值,这是备考的灵魂。简单的说三观要正。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核心灵魂,考生备考自然不能脱离核心价值。比如民主法治、公正平等,必修一中相关政治制度、必修三中相关思想进步历程就必须核心关注;再比如敬业诚信、文明富强,必修二中相关经济制度的完善,近代化历程的发展就必须核心关注。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围与要求 考试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容和部分选修容。 必考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制的确立 (3)法国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 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见下面的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件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己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l.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高中历史高考大纲

2016年高中历史高考大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实践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必考内容 一、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二、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三、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四)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 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 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 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 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 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 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 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

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图4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1. 中国远古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址。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 夏、商、西周的文化。 (二)春秋战国 1.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 (三)秦汉 1. 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2. 秦朝的灭亡。 3. 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冶。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经济。 6.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四)魏晋南北朝 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 4.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5. 江南经济的开发。 6.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隋唐五代 1. 隋朝政治与经济。 2. 唐朝前期政治和经济。 3.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社会危机。

4. 唐朝后期赋役制度改革。 5.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 (六)宋、辽、西夏、金、元 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 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3.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4.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5. 宋代经济的繁荣。 6. 元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 7. 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七)明清 1. 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2. 郑和下西洋。 3. 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 明末农民战争。 5. 清代疆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 清朝前期的政治。 7.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明清时期的文化。 3 1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3.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2020高考历史考纲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考纲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 1.必要性 (1)有利条件:雅典的贵族政治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2)直接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3)阶级基础: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力,实行改革。 (4)改革前提: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2.主要措施 (1)经济领域: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 ②废除债务奴隶制。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扩大平民的就业机会。 (2)政治领域: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按财产多寡划分为四个等级。, ②进行国家政权机构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又创设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3.影响 (1)积极影响:①经济: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②政治: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③后世: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选举制、任期制、分权制等)

(2)局限性:①中庸原则决定其改革的不彻底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他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商鞅变法 1.大变革时代 (1)经济: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②齐魏楚等国进行变法,其中魏国李悝的变法比较有名。 ③兼并战争频繁,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3)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出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其中儒家的代表荀子认为要“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2.主要措施 (1)政治: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②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设立县制,地方长官由国君任免。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

2019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英语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l (2011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 的能力。试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 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 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 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例2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word版

历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018年历史高考考纲

历史—2018年考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围与要求 考试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容和部分选修容。

必考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试题详解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大纲版)文综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 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 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 【答案】D 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要历史人物及相关活动。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 【答案】B 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 - 1 -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整理)

语文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018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

2018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国家的诞生:约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 ②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③约前1046年,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周公姬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制定周礼。 ④前770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东周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陆续变法(前356年商鞅变法),实行君主专制。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国家大一统。 ②秦朝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郡县制、军功爵制(按军功授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最终短命而亡。但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朝(西汉)由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承秦制,又加以改进,先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引起“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改用“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内外朝制(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后来剩下魏、蜀、吴三国,又被晋统一。晋朝短暂统一后中国又陷入分裂,史称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国家由大分裂走向局部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把人才分成九个等级,如上上,下下等)选拔人才,造成士族垄断官职,难以选拔真正人才。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③隋唐时期,国家再次实现统一。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管辖吏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户部,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际是分宰相之权)、科举制(分科考试取士),在唐朝得到完善。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由盛转衰,经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最终灭亡。中国再次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④两宋时期是民族大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时期。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采用“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出任地方官,另设通判监察地方,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宰相权力,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北宋被金灭亡。南宋偏安江南,最终也被元所灭。 ⑤元朝是第一个实现统一的少数民族。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元朝只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①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渐衰落。明初沿用元朝的中书省的设置,丞相权力很大。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掌管六部。但皇帝无法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设立内阁帮助处理政务。但内阁并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明代起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全部从四书五经中出题,考生只能用八股文回答,导致读书人开始死记硬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为社会潮流。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 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1)词语辨析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 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 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 解能力。 6.写作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 的一个方面。 二、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 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 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 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 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高考历史考纲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 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 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部分)

二、考试范围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