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西鞭杆概述 作者:毛明春

山西鞭杆概述 作者:毛明春

山西鞭杆概述 作者:毛明春
山西鞭杆概述 作者:毛明春

山西鞭杆概述作者:毛明春

山西鞭杆概述作者:毛明春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华北边陲,为我中华文化和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尧都平阳,舜都薄坂,禹都安邑”,即是山西省的临汾、永济、夏县等地。山西自古以来,战争频繁,民性强悍,勇于奋战。在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大量的武术文化和艺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山西武术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晋国天下莫强也”,“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称誉。《史记·荆轲传》中记载“荆轲尝过榆次(今山西榆次市)与盖聂论剑”,盖聂即精通剑术的山西勇士。此后,如汉之卫青、霍去病;蜀汉之关云长;曹魏之郝昭;唐之尉迟恭、薛礼;宋之杨家将,呼延氏,都是山西的历史名将,对山西的武术流传关系至密。经近代史学家研究,现在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中国四大著名的传统拳术: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均与山西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少林拳术秘诀》中记:金末元初山西太原人白玉峰被誉为“近世技击家之泰斗,大河南北莫与比伦”,对少林拳乃至我国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创始者陈氏家族和八卦掌创始人董氏均祖居山西洪洞,后由洪洞迁出。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在全国很有影响,被奉为太极拳经;明末清初,山西永济县人姬际可,被公认为形意拳(心意拳)的创始人。近代以来形成了以忻州、定襄、原平地区的摔跤,

太原和晋中地区的形意拳,洪洞霍州及晋南一带的通背拳,太原和晋北的鞭杆为主要格局的山西武术,在我国的武术运动中均占有相当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鞭杆就是在山西这块具有古老文明和武术文化的土地上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笔者曾于1983年对山西鞭杆进行过一次调查,从晋北至晋南,访问了数十位鞭杆传习者,调查数据显示,山西鞭杆内容极其丰富,从北至南分布广泛。晋北繁峙有杨海保传授的八仙鞭和36鞭,郭应田与侯增祥传授的32手螳螂鞭和梅花双十字鞭,灵丘县有李生梅与李起雨传授的三才鞭,代县有任继、李泽传授的12手鞭,应县有唐万武传授的15手鞭,怀仁有李成家传之24鞭,定襄有赵秀明传授的尺八鞭,曲玉生、张能富、许有德、曲世伟传授的36鞭,太原有五台县人张含之及弟子陈盛甫、杜大兴、武耀文等传授的驼骡鞭,郝学儒传授的13鞭,银连芝传授的舞花鞭,榆次市有赵云武传授的盘龙鞭,寿阳有马洪所传63鞭;祁县戴氏心意拳中有心意六合棍,平遥县有曹体元、张育人传授的八合鞭,灵石县有房有根传授的乱马撅六趟,洪洞县徐风山、程涌泉传授的子母顺手鞭,运城市原云龙传授的纽丝鞭,晋东南沁源县有郝世恭、郝起荣传授的齐眉鞭、九连环鞭,郝世恭、郝彦孝传授的驼骡鞭,牛凤鸣传授的七星鞭等等。山西大学陈盛甫教授根据驼骡鞭和十字鞭,创编了一路鞭杆、二路鞭杆、简化鞭杆和鞭杆对打套路,太原武耀文也根据驼骡鞭重新创编成综合鞭杆,这些套

路目前已经广泛的在山西省内外流传。上述鞭杆套路有简有繁,有长有短,有双手握鞭的、有单手握鞭的,有只用右手握鞭的,也有左右手互换握鞭的,其共同特点是:设备经济简单,便于制作和携带,动作朴实无华,着重有效实用。无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可练习。其风格特点则各有不同,有的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有的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的攻防明显,勇猛彪悍;有的舒展大方,形象美观。鞭杆为木制短棍,除定襄李秀明传的尺八鞭为一尺八寸长外,其余各家套路所用鞭杆的长度均为各人的十三把,约115厘米左右,或直立垂臂,鞭杆由地面垂直至个人肘关节的高度。鞭的粗头叫把端,直径约2.5厘米,细头叫鞭梢端,略细于把端。据调查山西的鞭杆套路来源主要有:一是由本地产生和创编,二是传自外地来山西的拳师,如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同族杨书珍、山东来山西的少林派拳师等,多未留姓名。如晋北流传的鞭杆套路多属本地产生创编,据调查古代州(今代县一带)地处山区,盛产煤炭,当地人为了生活,用煤炭和土产向外地交换其他生活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毛驴是长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有不少人结帮赶牲口运输,往来于西北口外(今内蒙一带)。由于路途遥远,并常有强盗拦路抢劫,他们为了强身自卫,常进行练拳习武,在实际外出运输中,深感携带刀、枪、剑、棍等武器,既不方便,又惹人注意,因之发明创造了用赶毛驴的鞭杆代作武器,经过长期演变和武术家们加工,便形成了各个不同套路。五台县张含之师傅传授的

驼骡鞭,经多方考证,是他在原有代县任继所传十三鞭的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编而成的。据查在清末时期“鞭杆”曾传入古代州(今代县)园果寺,经和尚们演练,使鞭杆套路有了充实

提高。后经寺中主持教龙和尚传授给代县张连,任继、李春芳,任继传授给张含之,当时的套路是比现在的驼骡鞭简单的多。晋中平遥县曹体元、张育人传授的八合鞭,是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同族杨书珍所传,这套鞭是杨书珍的家传秘技,从来不传外姓,杨书珍无子乃传其婿武华南。杨书珍原籍广东花县人,1856年太平军东王遇难,杨书珍受累携女北逃,定居河北饶阳县诚。他生于1786年,卒于1862年,终年76岁。武华南是河北省饶阳县人,他精通地掌握了其岳父杨书珍传给他的八合鞭。1882年因避案逃来山西平遥县贾村侯家八宅。八宅也是练武的,武华南在侯家住了三年,一手未露。临回始对侯说:吾有鞭法一套,愿留以为报。侯使表演,见甚单调。请以用法.武使人持械进击。由一人增至五人,各持枪刀剑,实力相攻,均不能近身。侯随叩头拜师。时在1885年,当时张九庆在侯家做长工,与武相处甚善,也学会了此鞭,张九庆又传授给其表弟曹体元,曹体元又传授了张育人。晋南的顺手鞭,晋北的尺八鞭、螳螂鞭等都相传是山东来的游客少林派武术家所传,时间是在清朝末年,但不知原传授者的姓名。晋东南沁源县的齐眉鞭、九连环鞭,说是山东籍赶驮人王天坤所传,由王天坤传郝元明再传郝世恭再传郝彦孝,观其所练鞭杆

的动作程序和风格与张含之所传驼骡鞭极其相似,两者间定有内在联系;晋北灵丘的三才鞭,说是原沧州文举王玉龙在清末来山西以武会友,传授给李生梅,李生梅又传给了李起雨。据山西武术拳械录载:大同、天镇一带流行36手天罡鞭,系由山东传来。传统鞭杆是以拳术套路练习为基础,有鞭杆拳之称。在鞭杆的流传和演变中由于与各种拳法的结合,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如山西大学陈盛甫教授长于少林拳,因此其所传驼骡鞭杆为少林拳风格,动作舒展圆活,动速静定,美观大方;太原李桂昌、武耀文、杜大兴等长于形意拳,其所传驼骡鞭杆则为形意拳风格,动作刚柔相济,小巧紧凑,灵活多变;赵贵宾长于太极拳,因此其所传鞭杆表现为柔缓、均匀,劲力隐于内的太极拳风格;榆次赵云武长于弓力拳,因此他所传齐心鞭表现为弓力拳的风格;河边张能富长于炮捶,因此他所传36鞭表现为大开大合,势势刚猛;洪洞程涌泉长于通背拳,因此其所传子母鞭杆为通背拳风格,动作紧凑且快速等等。山西有近百种之多的传统拳术,鞭杆的风格也不可胜数。鞭杆是一种非常独特灵便的武术器械,它可以随着不同的拳术而变化风格,鞭杆的这种特点长于其它武术器械主要是由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首先鞭杆短小精干,它可以单双手并用,由于鞭杆无刃,可以在身体和四肢上缠滚穿梭,在掌中溜走游移,梢把互换并用,其动作适应性极广;又由于鞭杆可以吸收多种武术器械的动作,因此可以说鞭杆的动作最为丰富和多变。

在进入新的世纪之时中国武术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就是中国成功申办了2008年的奥运会,武术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已由世界武术联合会向奥委会正式提出了进入奥运会的申请。在21世纪的前夕,山西省成立了鞭杆协会,为更好地普及鞭杆创造了条件。目前已有韩国、日本、法国等国的武术家多次到山西大学学习和研讨鞭杆技艺,山西大学的武术专家也多次出国教授鞭杆,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国内外武术家和爱好者共同努力,在国内外大力普及鞭杆的良好势态。目前山西鞭杆在不断的普及中有所创新,山西驼骡鞭的主要传人之一,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毛明春教授根据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挖掘传统鞭杆中的精华,创编出了易于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普及的太极健身鞭杆8式、16式和24式,这些鞭杆套路经专家论证它不但具有与太极拳同等的健身功效,而且是中老年人生活中的好助手(如外出旅游可作为手杖防止摔倒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相信太极鞭杆将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山西省省情完整版

山西省省情完整版 默认分类2008-04-21 14:22:20 阅读8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 阅 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之西,简称晋。基本地形是中间为盆地,东西侧为山,被人们称为“表里山河”,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300万人,辖11 个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都曾是在此建都。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我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

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佛教圣地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 黄河壶口瀑布等驰名中外。 山西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 之一。 山西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十年九旱,山区、丘陵区约占80%,自然条件较差,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省城太原有对外航线42条,可直通全国30个城市和香港。山西工业经济属资源导向的重型结构,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重工业产值、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山西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2600多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六五”期间,国家将山西确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全省煤炭年产量3亿多吨,占

山西概况

山西概况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有119处之多。 二、地形地貌 山西省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392万,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3以上。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三、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山西矿产分布广、种类多、储量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20余种,探明储量的62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煤炭、煤层气、铝矾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镓等储量居全国首位。山西素有“煤乡”的美称,已探明煤炭储量2600亿吨,占全国的1/3。煤炭品种全、品质好,广泛分布于大同、宁武、西山、霍西、河东和沁水六大煤田。 2.水资源 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约9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约85.98亿立方米,可采水资源约35.82亿立方米。汾河为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全长695公里。省内已建成700多座水库,总库容量45亿立方米。 3.土地资源 山西尚有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262.9万公顷,其中宜农面积30万公顷,宜林面积97.2万公顷,宜牧面积135.7万公顷。 4.野生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已发现的陆栖动物439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1种。省鸟褐马鸡为世界闻名的珍惜鸟类。 5.植物资源 山西共有高等植物182科、2700多种,有红豆杉、山白树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3种。 四、经济发展 山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38.7亿元,增速达8.3%;财政总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6.5亿元,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9.1元,比上年增长 13.4%;农民人均纯收入4097.2元,比上年增长11.8%。 五、对外开放 全面开放投资领域,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商务部口径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新批准设立外资企业77个。 六、交通通讯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965.2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3071公里,以重载、双向电气化在全国领先,石太高速客运专线现已建成通车,从太原坐火车3小时可达北京。太原机场共运营航线40余条,通航城市40个,为一类口岸。长治、运城、大同机场全部通航。 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通邮,国际直拨电话可达260个国家和地区,固定、移动通讯网络遍布城

XX学校武术队表演解说词

X X学校武术队表演解说词 (表演内容:规定拳,五步拳,八步拳,查拳,春秋大刀,鞭杆) 现在上场的是太原市X X X学校表演队的学生们。X X X武术学校的武术表演队英姿飒爽,步伐矫健,展现着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讲究意随身到,形神合一,招招制敌先机,式式灵动有力。中华传统武术名震寰宇,当代青少年传承武术精华,刚柔相济,张弛有道,是力和美的结合。“ 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展示中华大地的丰厚文化内涵。”这是X X X X 学校全体武术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晶! 规定拳,场上演练的是规定拳,规定拳,全称为国家规定拳,也称国家规定套路,此套路是由原国家体委及其组织机构或有关部门统一编制的套路,其中包含“少年拳”“青年长拳”等。 练法上展现了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等几种手型,步型与手型搭配,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势势相承,是武术练习者必修的武术基本拳法。 五步拳,接下来是五步拳的表演,五步拳是查拳入门拳套,也是

学习国标武术入门之基本拳术组合套路,是我国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初级必学套路,他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五步拳动作名称是:1、左弓步搂手冲拳;2、弹踢冲拳;3、马步架打;4、歇步冲拳;5、提膝穿掌;6、仆步穿掌;7、虚步挑掌;8、收势。 中华传统武术名震寰宇,当代青少年传承武术精华,刚柔相济,张弛有道,是力和美的结合。 八步连环拳,在往返只有八步的两个段落中,有着七种拳法,三种掌法,四种腿法,两种拿法,以及一个守势,一个待势,两个重复势,共二十二个动作势式的技击攻防变法,八步之内就有二十二个变法,足见其技击运用的紧密。 其歌诀为: 起势递手鹤舒顶,鹰目猿神气自扬, 引手虚实蛇吐信,直出侧入巧制强, 前腿提膝寒鸡步,力有背发穿攉掌, 进步捋代攒心炮,急缓相合行如浪, 摔拍连环似鸡斗,周身发劲吼狮狂, 捋代十弹字撩腿,落步攒心追魂掌,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 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

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山西“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却很少能提供这样大面积的平川。所以,在实际修建村落的过程中,往往是平地、山坡、断崖相结合的地形比较多。环境空间的集合体是由每一个建筑单体构成,是人类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建筑方法构建而成的。山西省东部的太行山脉,大多数为石头山,按石质分有青石、红砂石、石灰石等。由于石料普遍,依照就地取材节省开支的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以黄土丘陵为主,土质粘结性好、强度高,加上

黄龙脱甲鞭杆

黄龙脱甲鞭杆 鞭杆,其实就是三尺多长的短棍(甘肃人一般叫“三尺五”),长短粗细因练习者之高矮胖瘦与膂力大小而定,通常用质地坚实、弹性较佳的白腊木制成。在甘肃武山、甘谷、秦安等地,也有用产于当地的栒子木、六棱木、千层木、狗骨木等硬杂木制做鞭杆的习惯。由于木质不同,材料各异,这些鞭杆在习练者手中便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与外观,既是武术器械,又是工艺精品,令人爱不释手。当然,也有个别人用铜、铁、钢等金属制做鞭杆,以提高力量、增加功力。 鞭杆,是华夏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株珍贵奇葩,主要流传于西北甘肃与华北山西一带,尤以甘肃陇南地区与兰州地区最为盛行。甘肃鞭杆套路繁多,技法丰富,有着一套十分完备科学的训练体系,光各种鞭杆套路就有百余种之多。这种浩繁的鞭杆体系,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武术界素有“东枪西棍”之说。 黄龙脱甲鞭杆,简称黄龙鞭杆,是西北疯魔棍体系中比较古老的一套传统鞭杆。此鞭杆由“哥老会”反清义士、甘肃庆阳人杨怀洲(1868-1940年)大师在清末(1892年后)避祸于兰州五泉山二郎岗世侄张新桥(1878-1947年)家后首次传予张新桥等人,张新桥后来又传其子张润恒、其侄张丙辰、弟子李永成等。张丙辰、李永成二人合传李永成侄子李春钦,李春钦传五延龄,王延龄传车星辰,车星辰传山西万荣武银刚,现已传至第七代。 此鞭杆主要有劈、犁、攉、扎、扭、扣、飞、提、滚、拨、摞、搅、砸、搬、扫、卷、格、戳、挑、挂、撅、点、穿等多种技法。练习时把法多变,步法灵活,高低起伏,左右辗转,以身带杆,劲整力猛。观之大开大合,起落急速,步活势烈,气势剽悍。 此鞭杆套路不长,短小精悍,布局合理,简洁明快,每招每势非打即防,毫无花法,是一套十分优秀的传统鞭杆套路。现将其练用之法公诸武林,但求一引玉之砖足矣。 黄龙脱甲鞭杆口诀 1.搬砸攉挑连环嘉, 攉挑点扎换把砸。 扭扣飞提劈犁戳, 滚格拨摞显神奇。 2.脱甲法,打得凶, 劈砸搬挑梢把同。 上打雪花盖顶, 下打枯树盘根。 要问此棍名和姓, 黄龙脱甲逞英雄。 3.武艺修为不得真, 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传谱有真诀, 口授心法择贤人。 套路动作图解 一、起势(挎剑势) 练法:两脚并拢侧身站立,两手虎口相对、掌心朝下、右前左后持握鞭杆,成“挎剑势”斜置左胯旁,目平视前方(图1)。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西煤销集团)是2007 年7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国资委和11个市国资委出资,在原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改制,组建以煤炭生产、煤炭物流为主业,辅之以煤炭加工转化、煤化工、房地产、旅游酒店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煤炭产业集团。 山西煤销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10月的山西煤炭运销总公司(简称煤运总公司)。其主要职能是对我省地方煤炭实施“五统一”管理(即计划、合同、调运、票据、结算统一管理)和全面经销,同时肩负全省地方煤炭专项基金收缴工作。自1983-2007年,煤运总公司累计销售煤焦30多亿吨,实现利税275亿元,上缴煤炭专项基金750亿元。 山西煤销集团现下设11个市级子公司,98个县级子公司,25个控股企业,165座煤矿,144个铁路发运站,53个出省煤焦管理站,284个煤焦销售营业站,378个储配煤场,69个煤炭交易大厅,1家上市公司(太工天成,控股20%)。现有员工8万多名。截止2009年底,集团资产总额为662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85位,位居2009中国煤炭工业100强第2位,山西省100强企业第2位,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入选世界著名品牌500强。 2009年,集团生产原煤1287.2万吨,完成总运量19900 万吨,总经销量138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2亿元、利润33.2

亿元。2010年全年预计原煤产量2800万吨,煤炭运量26000万吨,营业收入1000亿元,利税90亿元,集团总资产850亿元。 “十二五”山西煤销集团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力推煤矿整合改造,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强化集约管理,夯实集团发展基础;加强物流基础建设,拓展物流服务业态,构建大物流体系;整合多元产业,培育IT、煤化工高端技术产品,促进非煤产业发展。实现由煤炭销售管理企业向煤炭生产、物流贸易和多元产业的“三大产业”企业转型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将集团公司建设成为煤炭产量超亿吨、销售收入突破两千亿元、企业规模跻身世界500强的国际化能源——贸易大型企业集团。

热闹非凡的山西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 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全省约有200 多种,按其形式可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阁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 锣鼓类,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阔粗犷为特点,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质朴豪放的气质。秧歌类,有的侧重歌唱如“伞头秧歌”、“小秧歌”俗,称文场秧歌;有的则歌舞结合,以舞为主,俗称武场秧歌。既有本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吸收了外地歌舞艺术的特长,如凤秧歌,模拟插秧的舞蹈动作,体现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车船轿类,以精湛的技巧装饰成各类民间交通工具的形状,表现丰富的时代内容,主要有《小车会》、《旱船》等节目。山西灯火,其特点是: 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灯火的艺术,具有全国各地灯火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发挥山西地理资源优势,具有独具的地方特色,如旺火, “煤海之光”灯展,都与山西煤炭生产有关。模拟禽兽类和模拟鬼神类的民间社火,以深厚的文化意蕴见长,表现了远古时期人类与自然界凶禽猛兽的斗争,反映了人类对邪魔鬼怪的迷信与敬畏,透过它可以窥视到民间娱乐由娱神到娱人的发展过程。武技类有九节鞭、鞭杆拳、剑舞、刀舞、穿心杠、跳火笼、霸王鞭等,以高超的技艺引人。 在晋南最富特色的是阁跷类。它以道具制作精妙神奇、表演技巧惊险动人而为广大群众喜爱。襄汾县中黄村的高台,就是其中之一种。

浅析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山西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浅析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山西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高洁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根据李学智先生的观点,自然环境决定某一地域的物质生产活动,而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某一特定的民族性格,当然,社会政治精神生活也在其中起作用。 本文将以山西省的自然环境为基点探讨其对山西人的性格的影响。 一、地形、气候 山西雄踞于黄河中游左岸的黄土高原之上,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布满其间,山地、高原回互相连。 1、地形特点 山西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表里山河”,且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且中间从北到南贯穿六大盆地,即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长治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山区和丘陵密布其间。山西境内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由此我们发现,山西境内沟壑纵横,高山和盆地相间并存,地势高高低低,总体而言就是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在水系方面则是北干南湿。 2、气候特点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还是有益的。 具体而言,因为晋北地区北无山脉,与内蒙古高原相连,所以晋北地区的气候特性带有蒙古地区的特征,尤其是冬季,受蒙古高压冷气团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气温比同纬度的华北平原略低。春季时,

基本概况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

基本概况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盆地北部,面积1164平方公里,辖7镇14乡,人口33.97万,县政府驻桐城镇。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 全县现有耕地79.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作物等。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铜、长石、石英、大理石、水泥、石灰岩、蛭石、型砂等均有分布。主要工业有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巾单、糖醛、化肥、钾肥、水泥等行业。其中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活板手、糖醛、地毯、巾单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及欧洲等许多国,深受用户欢迎。- 闻喜,春秋为晋地,战国属魏。秦置左邑属河东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北征匈奴至此,闻南粤大捷,始改县名为闻喜。北魏属正平郡。隋初郡废县属绛州,宋属解州。历代县名未改。-南同蒲铁路自北而南纵贯闻喜县境,礼元至古堆支线铁路为通往中条山矿区的专用线。太原至茅津渡和焦作至侯马两条干线公路穿越县境,此外有县城通往永济县的支线公路与通住县内各社队的简易公路多条,交通方便。- 闻喜交通发达。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路、大运二级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新闻、桐石二级公路全线贯通。通讯、电力设施先进。 【地理气候】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条山横亘东南,一般海拔1100米,最高唐王山海拔1571米;西有稷王山,海拔1279米;东有紫金山,海拔达千米左右。中部和南部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650米以下,丘陵垣地遍布县境。峨嵋岭位于县境北部,一般海拔为650至800米。境内河流主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条。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在县境内流程83公里,由东向西南流入黄河。沙渠河发源于唐王山北麓,由东向西于县城北汇入吕庄水库。-喜县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气候,年均气温12.5℃,一月零下3.2℃,七月26.5℃,年降雨量506毫米,无霜期190天。 闻喜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胜古迹很多。现存有唐玄宗所书的御碑和韩愈撰文,祁隽藻书写的裴度平淮西叛乱的“平淮西碑”,二者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闻喜县的文庙,创建于北宋咸平元年,现存大成殿和五龙影壁又修葺一新。闻喜历史上是出人才的地方,见之史册的有地理学家裴秀、文学家郭璞、历史家裴松之、法学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赵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等。仅裴氏一门历代做过宰相的有五十九人,做过将军、尚书、御史等的有二百多人。正如宋代名相司马光所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闻喜历史悠久,地杰人灵,自汉武帝巡视经此闻破南越喜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这里有新时代、仰韶、龙山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春秋战国、汉、唐、宋、清等时期的古墓群;有后稷教民稼穑、董父奉帝使豢龙之传说;有一门世代出将相名扬中外的裴氏家族;有为维新变法而喋血刑场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有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全国植棉劳模吴吉昌;有创办国家级大型民营企业——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国劳模、优秀企业家李海仓……纵览古今,这块沃土,英才迭出,代有伟人。- 人文历史闻喜自古地灵人杰,英才迭出。尧有教民嫁穑之田师后稷,虞有奉帝使而拳龙之董父;春秋有不畏权贵、秉笔直书之史官董狐,魏晋有首创制图法,堪与欧洲学者托勒密齐名的地图学家裴秀;晋有忠直耿介、博学占卜、中国堪舆学之鼻祖郭璞;南北朝有为《三国志》、《史记》作注和撰修宋史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划时代的法典--“开皇律”,出自裴政之手;首开西域四十四国通道的详图-《西域图记》,源于裴矩之功;隋朝文林郎裴世清,首次出访日本,开中日邦交之先河;唐代名相裴

阳泉平定文化遗产新

我的家乡山西省阳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简介 山西,是中华名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的家乡山西省阳泉市就有好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泉市是山西 省东部地区政治、 经济、教育、文化 中心,是中国能源 重化工基地的重要 组成部分。市区洮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有“煤铁之乡”的称誉。 民间文学 1、赵氏孤儿传说【国家级】 《史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景公 听信权臣屠岸贾谗言,致使赵氏家族300 余口满门抄斩,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将 赵盾之孙赵武救出,策马逃入千里之外 的深山(今盂县藏山)藏匿15年之久。 当地百姓为保忠良之后,送水送饭,程 婴带着赵氏孤儿习文练武,把一个婴儿

抚养成英俊少年,直至赵家冤屈得以昭雪。在盂县民间,有关赵氏孤儿的传说口耳相传、传承有序。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庙会,盂县有100多座庙宇都供奉同一个神,那就是灵感大王——赵氏孤儿赵武。而且,每年过庙会都要唱戏,除藏山庙会外,大部分庙会都会唱《赵氏孤儿》。 2、仇犹古国传说【县级】 盂县古称仇犹,有着悠久的文 化历史,是蜚声三晋大地的文献之 邦。 “智伯献钟”的典故就源于 古老的仇犹古国。 有关仇犹古国的历史,通过祖 辈们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可以追 溯到春秋战国时代。2003年,金龙大街开工建设,为人们轻轻揭开了这个古国神秘面纱的一角。通过考古勘查,人们首次发现了历史上真实的仇犹国臣民们生活过的地方和痕迹。 2003年在建设金龙大街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一柄沉睡了至少23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破土而出,500多件陶器和青铜器重见天日。这些古墓有2300年到2700年的历史,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墓穴,这在阳泉市乃至整个晋东地区的文物发掘考古史上,均属第一次。由此证实,盂县的历史最起码可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出土文物和那个时期相吻合,这些文物均为研究盂县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仇犹国被灭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考古结果证明,仇犹国不仅存在,而且生产力发达。这次考古入选2003年山西省十大考古发现。令所有关心晋盂文化建设的有识之士,所有的仇犹后裔都为之欢呼雀跃。有关仇犹古国历史的研究才开始被世人所关注。 经济基础提升文化建设。但经济建设对文化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2003年人民网太原9月22日电:位于山西盂县县城北村砖厂和水泉村西的仇犹国遗址古城墙是距今2500年的春秋战国的古城遗迹,对研究晋国和中山国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盂县历史悠久的物证。近期,紧张施工的盂县金龙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 自然地理 一、位置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雁北地区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历史沿革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 太行山大峡谷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导游要做好详细的解说,介绍大峡谷的特色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篇1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壶关县东南部,西北距长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东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区面积9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共有景观400余处。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旅游区之一。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以五指峡之奇、龙泉峡之雄、王莽峡之秀、紫团洞之幽绘成了一幅壮丽画卷。景区内四时之景异彩纷呈,春来鸟语花香,夏至万花竞娇,秋日红叶满目,冬季堆银挂玉。 景观奇妙有趣,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伟壮观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置身其间或拾阶而上,时见浓荫蔽日,溪水潺潺;时闻飞瀑泻银奔腾轰鸣,珍禽异兽飞鸣长啸。 驻足山间,可仰望星月游移,奇峰变幻;站立山巅,可俯瞰云海苍茫,彩霞沐日,日落日出。太行山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太行山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而且人文景

观名胜荟萃,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封建帝王、文人骚客,前来游历、观光。 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挥师北上,曾留下千古名句《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至紫团山中,隐居习字;……这里还留下了唐朝代大诗人李白的《北上行》、杜甫的《忆昔行》、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紫团参》、当代作家赵树理的《游紫团洞》等不朽名作。这些赞美大峡谷雄浑、豪迈、幽雅、古朴的风情,成为游荡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乐章旋律的一部分,汇合成一曲风从太行来的咏叹调。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太鲁阁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太行大峡谷、天山库车大峡谷。 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导游词篇2 中国林州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大峡谷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华里,海拔800~1739米,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既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也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避暑度假、寻古探幽、绘画写生和户外运动的好地方。 景区内有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

山西省孝义市概况

孝义 孝义市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1′ -111°56′,北纬36°56′-37°18′。北与汾阳市毗邻,西北与中阳县相依,西与交口县接壤,南与灵石县相连,东南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境域东西直线最长处46千米,南北直线最宽处26.55千米。总面积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呈缓倾单斜态势。西部为石灰岩干石山区,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和台塬区,东部为平原区,海拔高度在731-1716米之间。 中文名称:孝义市 外文名称: Xiaoyi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下辖地区: 兑镇镇、阳泉曲 镇、下堡镇等 电话区号: 0358 邮政区码: 032300 地理位臵: 吕梁山脉中段东 麓,晋中盆地西南面积: 948平方千米 人口: 429784人(2004年) 著名景 点: 临黄塔、琉璃塔、慈胜寺、 永福寺、三皇庙、关帝庙GDP:15.5亿元(1996年) 特产: 石头饼、包馅石子饼、和 糖石子饼 孝义市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辖6个街道、7个镇、5个乡:新义街道、中阳楼街道、振兴街道、崇文街道、胜溪街道、东许街道、兑镇镇、阳泉曲镇、下堡镇、西辛庄镇、高阳镇、梧桐镇、柱濮镇、大孝堡乡、下栅乡、驿马乡、南阳乡、杜村乡。市人民政府驻地距省会太原约120千米。邮编:032300。区号:0358。

孝衍春秋义贯乾坤 孝义广场 孝

义 2008年1月17日,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在全国政协会议中心举行,孝义市从全国173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称号。此次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市长协会共同指导,中华儿女报刊社、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主题为“生态文明与和谐城市”的活动,共吸引173座城市参加评选,经过10多万网民的热烈推选,以及实地走访、公众调查、综合审议等一系列程序,最终,孝义市与银川、扬州、烟台、中山等20座城市获得“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称号。 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度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孝义市由上季排名第88位前移至第71位,前移17位,超过河津市,成为我省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排名最前的县市。 2010年全市GDP达到258.9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01亿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半;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46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3.4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46.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81亿元,均比“十

山西省区域分析

山西省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3.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一: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气象资料: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 水文状况: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1.山西玉米分布 2.面积、总产、单产 3.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划 3.1 春播特早熟玉米区 包括大同市的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山阴县、平鲁区,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的高海拔地区。是全省玉米分布最少、单产最低的地区。海拔高度1100~1300m,年平均气温3.5~5.5℃,≥10℃积温2095~2397℃,无霜冻期80~124d,安全生育期107~124d,只能种植80~90d的特早熟玉米,采用地膜覆盖可种植100d 左右的中早熟玉米。 3.2春播早熟玉米区 包括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南郊区全部,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的平川及周围丘陵,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山阴县的平川地区,忻州市繁峙县、五台县、代县等的高海拔丘陵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2万hm2 左右。海拔高度930~1100m,年平均气温5.6~7.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25~130d,玉米全生育期降水345.0~424.4mm,春旱严重,但多数玉米分布于水浇地上。 3.3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包括忻定盆地,晋中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市的东西丘陵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45万hm2 ,又分为六个亚区。 3.3.1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等县(市)的盆地及沿盆地周围的半丘陵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0万hm2 。海拔高度790~860m,年平均气温8.0~9.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45~155d,全生育期降水量337.2~400mm ,玉米多分布于水浇地。种植制度为不稳定两年三熟制。 3.3.2晋西黄土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河曲县、保德县,吕梁市的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柳林县、离石区、石楼县、交口县全部,交城县、文水县的高海拔地区,临汾市的永和县、隰县、乡宁县、大宁县、吉县等。玉米播种面积约6.7万hm2。海拔高度1000~1210m,年平均气温8.0~10.0℃,无霜冻期145~165d ,≥10℃积温3100~3400℃。该亚区耕作制度基本为一年一熟制。 3.3.3晋东太行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阳泉市郊区、平定县、盂县,晋中市的寿阳县、昔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的全部,榆次区、太谷县的部分丘陵山区。玉米播种面积约5万hm2。海拔750~1200m地区,年平均气温8.8~10.4℃,无霜冻期125~147d ,≥10℃积温2742.1~3245.5℃。

山西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太原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总面积9490平方千米,人口220万,辖四县一市一区。境内自然风光奇特,文物古迹众多,蕴藏着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50-750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4-10月。这里气候温和,冬季与夏季比山西西北部温度稍有上升,与河南新乡接近,早午晚温差变化稍有缩小。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三山的交界处,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由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自然地理景观。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岩溶洞穴,清澈的河湖飞瀑令人神往。这里有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白云洞、华北最大的生态注入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举世闻名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和高平长平古战场等。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保护单位27处、县级保护单位252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全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 运城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这里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名人才子辈出。有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战国纵横家张仪、晋代文学家郭璞、唐代名相裴度、名将薛仁贵等。在历史悠久的古文化熏陶下,运城各地古迹遍布,关帝庙、普救寺、永乐宫……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宾客。运城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均气温11-13度。夏季炎热,冬季比山西省其他地方气温高,早晚温差适中。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战国时属魏,秦汉至两晋为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夏县北)。北魏时属东雍州、鲜州和陕州的范围。隋代属河东郡,治所在蒲坂。唐代属河中府和绛州。北宋时属河中府绛州、解州和陕州。明属平阳府的一部分。民国初属河东道的一部分,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1950年设运城专区。1954年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又恢复运城分区。运城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舜建都蒲坂(今永济),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