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篇上课讲义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篇上课讲义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篇上课讲义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篇上课讲义

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之基础设施篇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常见问题分析

【导读】信息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包括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机房、监控安防等各类系统,其稳定、可靠,是信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基础。但在国内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曝露出很多问题……

信息化基础设施泛指数据中心机房(包括场地、空调、通风、配电、通信线路等)、智能楼宇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防雷系统等)、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的内容。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一个单位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的基础,其稳定、可靠运行的能力,将直接影响上层信息系统的使用。然而,现实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曝露出很多问题…

1.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常见问题

●建设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很多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计算机机房面积余量不足,难以满足信息系统不断增加的需要;计算机机房空调制冷效果不好;房间内网络接口不够用,无法新布网线;网络不稳定,经常上不去网,或者上网很慢;楼宇内监控系统存在盲区,某些部位被入侵却无法获得有效监控图像;远程召开视频会议时视频、声音断断续续等等。大量的问题总在工程验收、系统投入使用后才曝露出来。

●施工进度、成本难以控制,被承建商牵着鼻子走: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工期一拖再拖,不同承建商之间相互埋怨,“窝工”、“返工”不断;建设方被承建商牵着鼻子走,承建商不断要求增加预算、延长工期,不答应就以停工相威胁,建设方无力判断其合理性,只能无奈接受;建设过程中材料供应不及时,材料的数量、型号与合同不一致,所供货品质量优劣无法查验等等。

●运维管理混乱,使用不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设备使用维护成了大问题。制订了许多管理制度,很难得到真正执行;原来的机房布线由于几次调整,线标更新不及时、脱落,已经很难理得清;交换机上有用、没用的线一大堆混在一起,动了一根,很多人来找说上不去网;设备灰尘、老化、故障,更换的设备一大堆,搞不清楚哪台能用、哪台不能用;网络时慢时快,原因难以排查;视频监控时好时坏,不知是设备还是线路有问题;监控图像存了几十千兆,想查个历史图像,费时费力,想要的查不着,无用的存了一大堆。设备出现问题,更是麻烦,维护人员查找多时不能查明原因,设备出现问题后找不到承建商,找到了也推三阻四,不愿上门服务,维修困难;安全问题更是严重,水灾火灾等一旦发生,才发现员工束手无策,更不知道发生灾难后的营救措施或如何求救了。

1.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分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什么产生的效益远未达到预期,为什么使用过程中还是问题不断,对其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计时,普遍对未来信息化应用情况缺乏预测和详细的需求分析,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主观臆断和设想,导致系统投入使用后出现不适用、不好用等现象;规划设计人员习惯于套用以前其它地方的设计,设计图千篇一律,施工图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层次、定位等方面认真思考,来定位基础设施系统设计目标,导致布局混乱、容量不足、选型不准、针对性不强等现象。

(2)缺乏严格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项目管控措施,只能让承建商牵着鼻子走,进度、质量、成本都无法有效控制。对承建商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尤其是多个承建商,常导致其相互扯皮、推诿。施工质量缺乏控制,常常造成质量隐患,而很多问题只有真正使用时才能充分曝露出来。

(3)缺乏科学有效的运维管理和应急响应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使用、维护,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专业的运维人员队伍,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运维,导致系统更新不及时、变更无记录、故障无预防、事故无应急、问题无解决。造成运维人员如同救火队员,疲于奔命,而系统依然问题不断,用户埋怨,领导一再批评。

1.3探寻问题解决之道

面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应该尝试从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检测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找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正确之道

【导读】信息化基础建设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检测验收、运行维护等过程。控制好各个过程中的活动和质量,正确处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正确道路。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流程图

2.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阶段

大部分信息化建设单位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重视不够,常常让施工单位出套方案就完事,而施工方多基于自身商业利益设计方案,根本不考虑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且对建设单位的未来需求缺乏预估,导致建设后出现一系列问题。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建设需求与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产品选型、投资预算等工作。基于建设需求,结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定义组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规划出基础设施的架构,全面地、系统地指导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2.2.1分析规划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分析,要基于信息化建设现状、单位的IT战略规划,重点分析内容包括:

(1)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建设单位业务需求,规划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需求。通常包括计算机机房或场地、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十余个子系统。

每个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单独进行,但同时还要兼顾到与其他系统间的关系。比如计算机机房的功能需求分析,不仅要考虑配电、照明、防雷、动力配电、接地等电气工程,空调、新风等空调通风工程,灭火、报警等消防工程,以及环境工程和弱电工程,还需要考虑到与楼宇综合布线的衔接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机房内的机柜布局、线缆走向、通风效果。又如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布局,两者如果不一致,将给网络设备的安装、使用带来困难。

(2)可用性需求分析

作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可用性的需求。例如,计算机机房建设中,对配电系统的可用性就要求较高,在动力方面要能保证信息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又如,部分对安全性较高场合,必须采取物理环境保护、电磁屏蔽等措施,以加强安全防护。

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对不间断运行的要求程度,从而确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可用性级别,据此规划设计各系统、设备的冗余能力。比如可靠性要求为A级和B级的机房,要求必须为两个独立电源供电,而C级机房则可以是1个电源、2个回路供电。又如网络系统,可用性要求较高时,可以是所有链路、设备皆采取冗余措施,要求不高时,则可以仅做核心设备冗余即可。

(3)容量及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信息化基础设施一次建设完成后,再进行扩充、调整都较为麻烦。所以在分析、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业务的发展,为未来系统的扩充留足余量。如计算机机房中的场地面积、电力载荷、场地集中载荷、空调风量、UPS功率等等,都要兼顾投资和未来扩充的需要。

(4)可维护性需求分析

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关系统中设备繁多,具有一定复杂性,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任务繁重。所以在需求分析时,必须考虑其可维护性需求。比如计算机机房,应该配备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测整个机房的运行状况,实现语音报警、短信报警、远程监测,以简化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

(5)初步方案规划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初步建设方案。初步方案主要完成功能架构、技术架构、物理分布、系统组成结构、设备选型原则等,必要时,可以给出多个备选方案,以供对比选择。

(6)可行性分析

对需求分析结果、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必要性,以及技术、财务、组织、环境等可行性。并对建设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2.2.2系统设计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经过需求分析并可行性论证通过后,则开始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完成总体系统结构、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结构,以及各类设备、产品的选型,数量计算,分布和安装设计,绘制设计图纸,编写设计文档。最后进行投资预算,形成详细的预算清单。

以计算机机房系统的设计为例,首先进行总体结构设计,确定机房位置、整体结构、各子系统组成、设备区域布置等;然后完成各子系统的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如出入口、防火和疏散通道、室内装修)、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如负荷计算、气流组织)、电气系统设计(如供配电、照明、静电防护、接地)、电磁屏蔽设计(如屏蔽结构、屏蔽方式)、布线系统设计(如光纤、铜缆分布,配线方式)、消防系统设计(如探测方式、消防设施、安全报警措施)、给排水设计(如管道分布、防水措施)、监控与安防设计(如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安全防范措施)等,形成对应的设计图纸、报告;再进行设备、材料选型,综合考虑资金、质量要求、产品品牌要求等,选择适用的设备或材料,计算材料、设备数量;最好完成投资预算,确定设备、材料费用,计算人工、管理、差旅、税等其他费用,形成设备与预算清单或报告。

2.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阶段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的系统较多,涉及专业广,所以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承建单位、供应商也较多,从而给工程的建设、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对工程的统筹安排、协调配合、质量管控等提出了挑战。因此,良好的项目管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保障。

2.3.1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建立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实施项目管理的基础。应由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各承建单位、质量检测单位、项目管理或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共同组成项目组,并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

2.3.2明确项目计划和规范

在项目组内部,确立项目整体工作计划,并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及要求,建立项目组沟通机制、事件处理机制、工作汇报机制、变更审批机制等工作程序。

2.3.3项目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重点是做好计划并逐步分解,时时进行进度评审,确保施工进度与计划保持一致。在出现某个阶段的计划没有及时完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将计划赶上。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难点在于项目由多个子系统组成,会有多个施工单位参与,相互之间有工序要求,如综合布线和静电地板施工,布线和装修施工等,只有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不出现窝工等现象。

2.3.4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所有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到货验收、现场抽样检测、隐蔽工程检测、系统检测等多种手段,控制工程质量。

其中隐蔽工程的检测尤为重要。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其质量,待项目完工时,已无法检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排查起来也较为困难。比如,在计算机机房建设中,承重散力架安装时,应进行震动、载荷等检测。

2.3.5项目变更控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难以避免。但变更内容、方式等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可能使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受到影响,并造成项目经费、成本等难以核算和控制。

项目变更提出后,应由项目组内各方人员进行评审,并由建设单位最终确认。评审时应充分评估变更对质量、进度的影响。

2.3.6项目风险控制

项目风险控制是项目管理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要充分识别人员、环境、工序、制度、技术等各类风险,并提前采取对应措施,以使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出现重大的事故或变更。

2.3.7系统检测验收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项目复杂等特点。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对所建设的各个系统进行细致的检测,方能保证其正常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通常检测验收的内容包括:施工文档资料检查、系统功能符合性验证、系统性能检测、系统施工工艺检查等。

信息化基础设施检测工作专业性强,需要大量专业设备,通常由专业性检测机构完成。

2.4信息化基础设建设施运维阶段

运行维护,是保证所建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持续、稳定的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必要措施。系统运维过程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通过日常维护保障系统得到最充足的运行,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2.4.1运维工作内容

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工作,包括资产与配置管理、运行检查与监测、设备保养维修、应急故障处理、供应商管理等内容。

(1)资产与配置管理。主要是加强资产状态的管理和设备配置信息的管理。资产状态和配置信息是设备检修、系统变化、人员变更、分析排查故障、系统更新等工作的基础。比如,如果缺少配电线路的配置信息,在需要断电时,操作人员根本不敢去动电力开关,万一切错开关,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多个系统,设备众多,系统组成复杂。各个设备、系统的资产和配置信息管理尤为重要。比如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信息、网络设备配置信息、UPS 参数配置信息等,如果缺乏有效维护,将使后期维护变得极其困难。

(2)运行检查与监测。在系统运行中,需要时刻了解各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以预防系统出现故障,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比如计算机机房中的UPS,如果出现故障不及时处理,造成全部设备断电、宕机,将会给整个信息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又如机房空调,在其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及时排除,造成设备高温,可能出现宕机或设备损坏。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行检查与监测,通常采用如下方式:定期巡检,每天或每周,巡查各设备的工作状态、有无报警信息等,从而预防设备出现故障;实时监测,利用监测工具,实时监测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实时报警;定期检测,每年或半年对所有设备进行一些检测,以保证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尤其是不太常用的设备,如计算机机房中的消防设备、防雷接地设备等。

(3)设备保养维修。在运维工作中,应该对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很多设备定期进行保养,以让设备能以更好的状态工作。比如监控系统中的摄像头防护罩,应该定期进行清理,否则会影响摄像效果。应该定期清理机房、配线间等位置内的灰尘,以避免灰尘越积越多,影响设备稳定或使用寿命。设备的维修也是运维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故障设备,在运维人员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维修。必要时,联系生产厂商或运维服务商进行维修。

(4)应急故障处理。运维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备的应急救援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处理等。应急预案应充分预估各类风险,比如计算机机房的停电、水侵、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风险,被偷、被破坏等人为风险,设备故障、线路故障等系统风险;同时应急预案还应

给出有序、高效、正确、可靠的处理措施,明确各类事件的处理流程、人员职责分工、处理方法、备品备件等。

(5)供应商管理。运维过程中,需要产品集成商、供应商、生产商,以及运维服务商等外部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各系统设计的厂商众多,其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也自然变得多而杂。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常常出现在需要外部供应商提供服务时,找不到联系人、联系方式;由于缺少序列号、供应合同、使用许可等文件或信息,而无法获得服务;又或者需要用时才发现供应商服务期限已过,没有及时缴纳服务费而无法获得服务。做好供应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期限、服务合同、产品服务信息、联系方式、服务质量评价等诸多管理工作,是运维工作的必要内容。

2.4.2运维体系与流程

运维工作体系是使运维工作高效有序的保证,是控制运维工作质量、提升运维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通常采取ITIL等先进思想,结合IT服务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体系,建设运维工作体系。运维工作体系由一系列的工作规程(程序)、操作指南等文件组成,并明确各工作流程中的工作记录。通常包括系统巡检监测工作程序、事件处理程序、应急救援程序、资产管理管理程序、配置管理及变更程序、问题处理程序、故障处理程序、机房等重点区域安防控制程序、人员管理程序、设备保养维修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采购审批程序等等。同时,在各工作程序执行中,还应形成对应的工作记录,以跟踪追溯,出现问题时备查。

2.4.3运维团队建设

运维团队建设是运维工作的保障。没有一支技术精湛、服务态度积极、工作兢兢业业的团队,不可能把运维工作做好。

(1)人员组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维,主要根据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分成不同专业类型人员,比如计算机机房、安防监控、视频显示、综合布线等系统,通常由弱电工程师类人员负责运维;计算机网络由网络工程师类人员负责运维;运维体系、供应商管理、资产管理等由综合管理类人员负责。

(2)人员培养。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和设备众多、组成复杂,对人员有较高技术和能力要求。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持续的培养。一是要加强运维体系相关知识的培养,让运维人员熟悉工作程序;二是要加强相关技术、产品知识的培养,让运维人员能完成相应的运维工作;三是加强服务意识、服务管理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以保证运维服务的质量,提高业务应用部门的满意度。

(3)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和人员培养是运维团队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绩效管理还是衡量运维团队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可以借鉴平衡记分卡等思想,从客户、财务、内部运营、学习成长等四个角度设定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定量指标如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停机修复时间、设备寿命、设备完好率等;定性指标如资产档案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

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Q”质量保障服务方案

【导读】为解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中各种问题,走上正确的建设方法道路,借助“外脑”是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一个信息化基础设施“质量检测”机构,我们提出了覆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个生命周期的“3Q质量保障”服务方案。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Q”质量保障服务的内容包括:全面的规划设计;全程的质量控制;全方位的运维服务。

“3Q”质量保障服务的目标是协助信息化建设单位搞好优化设计、深化施工、检测和验收,保证工程的质量,做好运行维护,保障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服务标准是“全面、优质、高效”。该服务以相关标准为依托,从规划咨询、实施控制、检测验收、运行维护四个方面对信息化系统基础建设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保障。

3.1规划咨询

3.1.1项目可行性分析

基于建设单位业务需求、IT规划,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从市场发展、国家政策,公司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多角度,结合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当地的发展情况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具《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3.1.2规划设计

依据所分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功能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方便、留有充分的可扩充余地和符合系统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目标,规划设计各系统。设计内容包括总体功能与结构设计、各子系统分项设计等。整个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两个部分。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总体和各子系统架构、框架的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确定所选用的设备及参数、项目资金预算等。最后完成设计图纸、设计规格说明书(含设备选型、价格预算)等文件。

信息化建设.

2011-2012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发展报告 2011年5月

“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而信息化技术是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引擎。 2011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确定了方向。《意见》指出:“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平台,提供工业设计、虚拟仿真、样品分析、检验检测等软件支持和在线服务。加快研发、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企业管理系统。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建立并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推广、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开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积极发展设备租赁、数据托管、流程外包等服务。” 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及指导,根据“十二五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特计划实施“2011年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调查”。本调查力求做到全面、完整,为“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各地各级中小企业相关负责单位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各参与主体提供方向指引。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一、企业信息化简介: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 二、信息化集成产品总述: 我公司现有信息化基础的相关产品, 1、PC机(电脑) 2、桌面设备(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 3、企业内部综合布线(企业内部组网,程控电话网络,机房网络系统集成)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我们企业的综合布线,指对企业内部(办公楼或厂区车间)的网络的组建,其中包括数据网络(内部电脑网络)和语音网络(电话网络)的连接、配置,对企业内部网络实行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管理。 机房建设是综合布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综合线路入柜,机柜配线架,理线架等的安装,以及交换机的安装配置。 4、区域内无线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架设。在企业内部需要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有线Internet网络的接入,在有线网络后端,架设无线路由器、无线AP(无线中继器)等设备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在该区域内的具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台式机、手机都可以实现无线高速上网。 5、企业内网安全(防火墙,三层交换,网络版杀毒软件,内网安全管理软件) 1)硬件解决方案:主要是指硬件防火墙,三层交换。 硬件防火墙:是指在企业Internet网络的接入口架设的一台具有路由功能可以 配置相关网络规则的网络安全设备,该设备所具有的软件是嵌入式的,因此保证 了其稳定性以及高效性。 三层交换:是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电脑按照企业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分组分段管理 的一种网络结构。由主交换机和一个或多个分交换机组成,其中各个交换机都是 具有VLAN功能的交换机。通过对主交换机以及各个分交换机进行相应的端口分 组、IP段分配得以实现。三层交换是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信息数据安全的重要 屏障。 2)软件解决方案:主要是指网络安全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 网络安全软件:主要指内网安全软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服务端来管理企业内部的 各台电脑(终端)的网络使用权限,数据操作权限,外设(办公设备)使用权限等 等,说简单点,就是监控管理每台电脑的具体使用情况。内网安全软件是企业对各 终端最直接最全面的安全解决方式。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通向未来之路 宁波市市长张蔚文 一、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进入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整个世界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势头强劲,信息化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和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么一种大的背景下,从现代化与信息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信息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都不开信息化” 。因此,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除了具有传统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控制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等功能外,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增强,将越来依赖信息化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 1993年,美国政府就发表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提出在全美建设通达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美国从工业时代

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从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展。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竞争先机的枢纽。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2.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 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 城市基础设施在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市政、环卫、公交、供水、供热、供等,或者说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在上述几个方面。而 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 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把人、家庭、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与企业一关联起来,可以获得各种各样公用和专用的信息资源,可以传送音频、数图文、视像和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用户所需的不同应和不同性能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进行学生活、办公,开展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子商务,将改变企业竞争和运作,改变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信息高速公路是人们通向未来之路。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为 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3.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城市信息化的内涵很丰富,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所谓有“ 路” ,才能跑“ 车” , 才能有“ 货”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径,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网络应用环境,激发需求,营造市场, 大大促进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有赖于信息化基础设建设,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将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二、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信息化建设经验介绍汇报材料

炭企业由于自然条件变化频繁而导致的成本控制与考核困难的管理难题,已成为煤矿行业成本管理系统建设的标杆工程。 公司从2005年开始,不断进行煤矿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已在高温、高湿、高瓦斯恶劣的井工条件下建成了被誉为中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的刘庄煤矿。通过中央传输控制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矿井供电、提升、通风、排水、运输、采煤工作面、选煤厂监控等24类60余个生产子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做到了地面主要生产车间及井下机电硐室无人值守,所有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控制均在调度监控中心完成,实现全矿井的集中控制,成为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样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矿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目前公司在建矿井从设计开始就已经全面融入自动化的理念,在土建、巷道施工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安装、投用等环节,坚决杜绝过程中的“不自动化”。目前口孜东矿的自动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将以工作面自动化为重点,在矿井水处理及生产用水、供水等方面突破国内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同时在矿井三维建模、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将有重大突破。 建设高度集成的中央集控系统,实现跨矿井的远程集中控制是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正在建设的

公司集控中心已全面引入先进的井下采煤作业的过程控制技术,建设最新和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矿级集中监控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对矿井关键生产系统的远程监控。在集控中心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组态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对各类系统或设备的在线参数化,并通过地面支援中心进行远程诊断;下达故障指令并通知矿井人员及时处理,实现对公司各类资源的集中统一调度。届时,在公司集控中心及设备维护中心,将集中公司所有高端维修和自动化专业人才,负责矿区设备维护工作。在公司集控中心,通过收集分析所有电气设备在线运行的全部相关数据,对故障进行早期诊断,指派并指导维修人员查找故障、尽量减少查找及排除故障的时间,保证生产的有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大力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煤矿先进采矿水平的必经之路。公司将严格按照国投集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全面实现国投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登高目标,以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矿井为标杆,持续不断地推进管理信息化和矿井自动化建设,加速建设以自动化为龙头,带动生产装备升级、安全环境优化、劳动用

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页].doc

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34页]1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大型企业网建网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型企业网络建设面临多种网络 技术的选择。选择怎样的网络技术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各大企业面前的一个课题。虽然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但企业网络建设有其内在规律,把握这些内在的规律,将有助于指导大型企业的网络建设。 本文定义的大型企业网络是跨地域和有层次的网络。企业的网络层次和行政结构相对应,网络层次在二层或三层以上,网络连接可能是跨地市、跨省的,也可能是全国范围的。例如,银行、国税系统,民航、铁路、政府办公系统等都是跨地域,多层次系统,在网络建设上都有其共同的特点。从总体上说,企业网络涉及到系统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布线系统,局域网建设,广域网建设,应用软件(包括业务应用和WWW服务等)、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方面面。 本文从大型企业网络设计的角度介绍大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一、企业网络建设过程的几个阶段

企业网络建设总体上分为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网络管理维护 阶段。从网络设计的角度来讲,分为应用驱动法和基础设施法。应用驱动法是采用根据应用需求,从工作组网络、楼宇网络、园区网络到广域网络的由近到远的设计方法。基础设施法是根据基本的网络规划,采用从广域网络、园区网络到楼宇网络的由远及近的设计方法。 企业网络建设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通常大型企业在网络建设中已有部分的网络环境,这些网络环 境能满足当时网络应用的需要。但网络可能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岛,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网络应用及资源共享,企业网络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企业网络规划时,要考虑网络建设的整体性,既要保护原有的投资,又要在网络技术的选型上有前瞻性。网络需求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需求,提出企业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关键技术指标。 企业网络需求分析包含如下几方面: ?网络标准和协议要求。 ?全网络信息点分布需求,包括局域网布线结构要求,广域网传输介质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进行有效规划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进行有效规划 导读:信息化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进行规划。如果只是盲目地花钱,增加硬件、软件投资,表面上看起来好看,但是会存在很多问题。再者,当今技术的发展也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即使刚建设两三年的..... 信息化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进行规划。如果只是盲目地花钱,增加硬件、软件投资,表面上看起来好看,但是会存在很多问题。再者,当今技术的发展也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即使刚建设两三年的基础设施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新出现的分布式业务系统非常复杂,它就会对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还有大量结构化数据的出现使得存储介质、存储结构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的这些基础设施期待重新进行规划,以适应新的发展。 IT基础设施规划定义 所谓IT基础设施规划,就是合理规划和安排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使之形成良好的IT环境,让各种业务解决方案、应用系统和数据都能不受约束地在其上实现有效配合。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网络规划包括数据流量及约束条件分析、网络选型、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规划和配置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等等。 IT基础设施规划内容 网络规划 现在,企业和事业单位基本上建设有自己的网络系统,但是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都不得不面临优化、扩容和升级的问题。 在进行网络的相关规划时,主要侧重几个方面,一是提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LAN/WAN(局域网/广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建设/改良方案;二是确定合理的网络协议;三是评估现有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容量、网络设备、广域网数据链路带宽是否满足未来新业务的需求,否则就要进行相应的扩充和升级等。 存储系统规划 存储系统的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存储架构必须满足数据集中的要求 存储架构能够适应大存储容量的需求,又能够对存储资源进行集中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介绍 (20XX年版)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一、企业信息化简介: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 二、信息化集成产品总述: 我公司现有信息化基础的相关产品, 1、PC机(电脑) 2、桌面设备(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 3、企业内部综合布线(企业内部组网,程控电话网络,机房网络系统集成)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我们企业的综合布线,指对企业内部(办公楼或厂区车间)的网络的组建,其中包括数据网络(内部电脑网络)和语音网络(电话网络)的连接、配置,对企业内部网络实行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管理。 机房建设是综合布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综合线路入柜,机柜配线架,理线架等的安装,以及交换机的安装配置。 4、区域内无线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架设。在企业内部需要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有线Internet网络的接入,在有线网络后端,架设无线路由器、无线AP(无线中继器)等设备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在该区域内的具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台式机、手机都可以实现无线高速上网。 5、企业内网安全(防火墙,三层交换,网络版杀毒软件,内网安全管理软件) 1)硬件解决方案:主要是指硬件防火墙,三层交换。 硬件防火墙:是指在企业Internet网络的接入口架设的一台具有路由功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步骤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步骤——引言 2010-01-11 12:22:31| 分类:财经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先进标志。企业是否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也是企业自身 在行业里是否拥有竞争力的一个表现。 目前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众多标榜信息技术龙头企业所做的事情仍然是建设最初级 阶段的信息化,并非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 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要了解,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信息化?这个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答案,网上也有很多专业或者非专业的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最终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但是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很多企业建设信息化目的就是面子工程,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会将信息化建设这个事情拿出来进行宣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有的企业建设信息化是随大潮,竞争对手都上ERP了,我们必须上,但是对于为什么要上,上了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并不做评估,甚至这些评估都是这些软件的销售人员来进行的。这个现象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上海贺利氏公司北京分公司在筹划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原因是总公司在用ERP,那么分公司也得上,怎么上、上什么,并未做调查,信息部开始在网络上搜各种ERP厂商,然后打电话预约面谈,面谈大概介绍了分公司的情况,然后这些软件厂商的销售员开始推荐产品了,并且回去制作一个方案发给it经理,这些方案内容包括:软件功能模块、功能介绍、价格,有的甚至连企业实施这些方案能得到的收益都没有任何分析,有的能给出简单的分析。实际上贺利氏的管理人员自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糊里糊涂就上了用友U8。贺利氏是大型的跨国企业,其下属管理人员如此,很难想象这么多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之路有多么坎坷。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来说,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人认为,it就是电脑,it部就是管电脑、网络、电话等在中关村能买到的那些东西的一个部门,进而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电脑,用 用office。 如同购买任何一件商品一样,信息化建设也是基于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困难,甚至有些是顽疾,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麻烦,正好信息化能解决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难题,那么企业就需要建设信息化系统了。所以,企业为什么要建设信息化?原因只有一个,是企业遇到难题,而信息化建设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所以企业需要建设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起因是企业有需求(当然这些需求有可能是企业本身表露得很明显的,也有可能是隐藏在企业内部尚未发觉的), 而不是厂家为了卖产品而推销信息化设备和程序。 信息化建设在我国最早出现在82年左右的人口普查。当时美国IBM公司向中国捐献了一批电脑,并且为中国培训了第一批电脑操作员。这是中国本土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员,从而使中国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1986年左右,中国出现了一批计算机培训学校,授课的正是82年接受IBM培训的第一批信息技术员。这批计算机培训学校为中国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1988年,用友软件股

高校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 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5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5篇 信息化建设方案汇总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书信吧,书信具有明确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对象,并有固定的或惯用的格式。你知道书信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我校现有2292名学生,107名教职员工,现有学生用电脑66台、办公用电脑20台、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1台、7间多媒体教室,构成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网络环境建设已初步形成,学校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会熟练应用教学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二、指导思想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本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三、工作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未来二年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3.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4、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5、开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梳理思路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及优化探讨 一、流程梳理及优化定义 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流程梳理,对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与优化。流程梳理是指围绕企业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理、提炼,明确管理的关键点、信息化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解决的程度、实现的深度等。需要明确流程优化与流程重组的概念,BPI(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指企业流程改进,是针对现有流程进行小规模的改善,是局部而非彻底的;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是对企业流程大规模和彻底的变革,甚至有可能是推倒重来。一般只有在企业问题十分严重,难以为继,需要进行重组,或进行变革性的管理才会用到BPR。在当今的许多公司里,很多单个组织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他们做着自己的事,热衷于达到或超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或关心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下一流程中的其他人,他们只是对他们所做的事和他们如何被考核感兴趣。这种情形导致了业务进程中普遍存在着次优化行为。而BPI的目标就是优化,通过逐步优化实现渐进式的再造。 二、流程梳理工作开展步骤 1.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工作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给予充分授权,确保工作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毕竟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涉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出现阻力,高层的授权十分重要。建议团队中加入企业高层领导。 2.认清企业目标,进行全面的流程调研。 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认清目标才能准确而有目的地进行流程梳理工作。流程调研需要首先对企业现有的所有流程摸清摸透,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总结出企业的流程准则,这其中又包括了显性和隐形的流程要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顾客细分日益加剧,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多标准化,人们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了解越来越模糊,获得对现有流程的清晰认识,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 3.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

夯实基础,推进应用 ——微软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计算机进入校园,协助教师教学开始,计算机在校园里的应用已经走过了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移动学习等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已经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的eLearning 应用。 在国内的教育信息化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之后,硬件设施的高标准呼唤着软件应用的丰富性,“十一五”规划中,很多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和建设重点将转移到教育软件应用体系的建设上来。 微软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供应商,一直非常重视软件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软件,在全球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案例。那么,微软今天究竟能够给教育行业客户提供哪些解决方案呢?下面将总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普遍过程,介绍微软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框架 一般而言,围绕教学活动为中心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通常包含以下信息化子系统: 图1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 上图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该框架各部分之间形成“4横2纵”的逻辑关系。“4横”相互关联,形成平衡的整体业务能力;“2纵”

提供了系统安全,管理和开发的能力。下面对框架中的各主要部分作简要介绍。 1.基础设施系统 通常,校园信息化从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开始,这个时候,客户以采购硬件设备,例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系统为主,上一些最基础的应用,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电子邮件,防火墙,数据库系统等。由这些硬件和软件,构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系统,提供包括网络传输,系统安全,文件存储,消息与协作,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等服务。 2.教育信息化应用子系统 在完成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之后,实际上完成了建信息化之“路”的任务,接下来,用户必然要在“路”上行“车”,开始考虑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 (1) 教学资源电子化子系统 从信息化改善教学任务的角度看,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首先需要把传统基于纸介质的教学资源“电子化”,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用户建设一个教学资源电子化的应用系统,例如,课件制作软件,电子备课软件,以及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交换的系统。 (2) 教学展示子系统 当教学资源实现电子化之后,要应用于教学,必须把它传输到一个教学场所进行展示。此时用户必然考虑建设一个教学展示系统,例如电子教室,网络学堂等系统。 (3) 协作与交互子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更有必要建设一个教学交互系统,改善这种交流的手段,提供课堂上的实时交互,基于网络的在线答疑,以及离线之后的交流和指导。 (4) 教学评估子系统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还需要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估,以便根据结果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建设电子化的教学评估系统,通过网上考试,进度跟踪,在线调查等手段,对教学的绩效进行评估。 (5) 教学管理子系统 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而言,同样有必要基于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发一个教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 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 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 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 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 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 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 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 一) 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 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 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 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 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 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 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 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 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 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 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 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 日常 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 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 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配备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任何人不得挪作私人用途。本制度规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电脑及其外设、投影仪、打印机、视频展示台、中控台、扩音器、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网络系统、语音教学系统、广播系统及其它电子教学设施。 一、班主任为各班教室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要责任人,有权利和责任监督每位科任教师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本班的各种电教设备;各副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各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各功能室、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责任人为该室管理人,对该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负责管理责任。 三、每位教职员工有责任维护电脑的稳定和整洁,不得随意安装和删除电脑中的文件及程序。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四、各室主要责任人负责保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钥匙和密码,离职换岗者需在办理手续时移交钥匙和密码。 五、严禁私自拆卸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换机。 六、学校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为全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管和主要维护人;其可以授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自行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管理和维护责任不变。 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人为损坏赔偿责任由使用人承担,丢失赔偿责任由视具体情况由相关人员承担;赔偿比例根据责任大小分配; 责任的划分由学校教育化管理中心负责人与学校主管行政调查研究后确定。 八、所有教职员工在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

九、除学生网络机房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课外,学生不得使用学校信息化其它基础设施,必要时在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使用其它基础设施。 十、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不得用电脑播放用于个人娱乐的歌曲和影片,不得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得上不良网站。不得在电脑中随意安装与办公无关的软件,个人资料保存需定期备份到其它电脑或存储器。 十一、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要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二、下班时一定要安全关闭信息化基础设施,拉下场室的电源总闸。 十三、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 学校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发给相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办公室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相应责任。 三、办公室计算机定人使用,办公室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电脑、偷看他人资料;因教学任务的变更,办公室需要搬动,基本上坚持“机随人走”,特殊原因要报学校批准。 四、不得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打牌、下棋等游戏或浏览反动、黄色站点。 五、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 六、办公室内不得随意调换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介绍 (2018年版) 内部资料注意保管

企业信息化建设介绍 一、企业信息化简介: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 二、信息化集成产品总述: 我公司现有信息化基础的相关产品, 1、PC机(电脑) 2、桌面设备(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 3、企业内部综合布线(企业内部组网,程控电话网络,机房网络系统集成)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我们企业的综合布线,指对企业内部(办公楼或厂区车间)的网络的组建,其中包括数据网络(内部电脑网络)和语音网络(电话网络)的连接、配置,对企业内部网络实行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管理。 机房建设是综合布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综合线路入柜,机柜配线架,理线架等的安装,以及交换机的安装配置。 4、区域内无线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覆盖系统的架设。在企业内部需要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通过有线Internet网络的接入,在有线网络后端,架设无线路由器、无线AP(无线中继器)等设备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在该区域内的具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台式机、手机都可以实现无线高速上网。 5、企业内网安全(防火墙,三层交换,网络版杀毒软件,内网安全管理软件) 1)硬件解决方案:主要是指硬件防火墙,三层交换。 硬件防火墙:是指在企业Internet网络的接入口架设的一台具有路由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0942803128 朱亚军引言: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基础性资源,认识信息在物质社会中的先导作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成这个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它已成为经营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基础性建设。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过去40年里,MIS对于企业完善管理、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MIS将对我国的经济发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逐渐演化为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以及战略联盟等之间的竞争,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不仅需要降低整体组织的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有效地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持续的创新。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这么多的目标,仅仅依靠组织人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企业开始转向对信息的探索与追求,而在这信息爆炸与信息发展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成功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管理信息系统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得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软件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决策和经理支持系统),各种办公机械及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由这些人和机器组成一个和谐的配合默契的人机系统。 所以,有人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有人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个社会系统,根据我们上面所说道理,我们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个社会系统,然后是一个社会和技术综合的系统。系统设计者应当很好的分析把什么工作交给计算机做比较合适,什么工作交给人做比较合适,人和机器如何联系,从而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长。现在还有一种计算机基(computer-based)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的信息系统。为了设计好人机系统,系统设计者不仅要懂得计算机,而且要懂得分析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