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和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和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和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和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

3、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的现状;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特征;

2、阅读图文,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3、分析数据,认识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

义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特征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地图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矿产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媒体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导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趣味性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因为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还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

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由此,我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后又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最后还渗透法制内容,让同学们知道有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使同学们知法,守法。不过,由于一些学生基础差,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不理想,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关岭县、关索中学:张凯艳 2016年11月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 一、自然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 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 教学设计 48中学马玉梅 [教学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商务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 本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目前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以及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提出质疑,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在教师引导下自行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资源观。 第二部分是重点,特别是如何渗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情感教育,是本节的难点。本节的知识点并不多,我认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最难的是本节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我是这样突破的:在学生拥有大量事实(课前查资料、课堂交流、教师出示自己资料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即学生此时对我国资源国情的严峻性已有一定的体会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而且上课时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再配以学生充满感情的诗歌朗诵,更增强了感染力。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资源破坏严重的基本国情,从而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保护资源的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的课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然资源已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让学生列举自然资源,并说出与生活的联系,应该难度不大,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查资料的能力,对我国的资源国情也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难度较大的是小品的表演,这要视学生情况而定,不一定非演小品不可,但我认为可让学生尝试一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进行了环保教育。 [设计思想] 1、鉴于学生对自然资源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教师应通过生活游戏、漫(动)画展示、实物联想、小组计论等活动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 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 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内容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措施 教学目的 学生能正确判断自然资源及分类 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措施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学生看书,做活动. 板书:自然资源的定义 请学生回答活动 提问:阳光,水,森林对我们有用吗?(有用) 同学们想想它们都存在于哪儿?(自然界中) 哪位同学来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呢? 板书: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所利用的. 练习: 土地鱼风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桥梁煤矿铁矿石油铀矿纸电脑潮汐能 请学生判断哪些是自然资源.

请学生读图 提问:根据阳光,森林,水,矿产的叙述可分为几类?(两类)哪些是一类?哪一类能耗尽?哪一类不能耗尽?(阳光,森林,水. 矿产)不能耗尽的叫做什么资源?能耗尽的又叫做什么资源呢? 板书: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做活动 练习: 土地鱼风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桥梁煤矿铁矿石油铀矿纸电脑潮汐能 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请学生读材料 提问:据材料能得出什么结论?(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板书: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请学生阅读材料 提问:中国的自然资源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板书:问题及措施 破坏----保护 浪费----节约 人均不足----合理利用. 小结: 师: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生: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年文档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 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现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养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最: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 有限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列举知道的自然资源(越多越好) 。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几幅日常生活照片) 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自然资源。 2 小组探究,了解新知 任务一:了解自然资源概念、主要类型 (2) 小组间通过比赛方式说出各种自然资源,越多越好,并且相互指出错误。同时,思考为什么是或不是,加深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3) 提出探究问题: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它们是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 (4) 各小组把列举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的类型。 (5) 完成P54 活动题,强化自然资源分类,为后面各节内容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二: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反思 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凭教师的语言讲解或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说明,那只不过是将学生从一个框框跳到另一个框框而已,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教学相长、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学时,可设计让学生动脑和动手参与的课堂问题或者优化提问方式,创设情景,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通过分析和判断,把问题逐一解决。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课本上相同的结构或结论时,便会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这便是我在上《水资源》一课时获得的启发。另外,这一节竞赛课的成功应归功于本人对课堂提问设计的一些心得与体会。我认为课堂提问应做到“三要”。下面仅以《水资源》一课为例,试分析课堂教学应如何优化提问设计。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艺术,但我觉得课堂提问更是开拓艺术发展,使课堂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一枚钥匙。因此,我们在问题设计的时候,应做到提问“三要”。那就是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所谓启发性,就是要把问题设计成对课堂教学具有承上启下或者铺垫作用,能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比如说:我在讲述《水资源》一课导入时,便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刚刚打完网球,

汗流浃背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喝水的画面,竟成了新加坡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一问题的提出,便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同样也引发学生深思“新生水”背后的'意义,成功为水资源有限埋下伏笔。 所谓针对性,主要指在问题设计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因原有认知基本相同,所以思想基本是在同一层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的过程中,要想发挥主导作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就需要我们教师提出较深层面的问题,作为讨论的铺垫。又如:当讲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我就投影了学生已学的我国年降水量图和四大城市降水年变化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继而进一步设疑:这样的时空分布特点给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强化地理知识的连贯性和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又成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强化知识的运用。 所谓层次性,即在提问时,应循序渐进,分设目标,带领学生寻求思路。面对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应该分化瓦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如向学生讲述跨流域调水时,设问:你知道哪些路线?(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再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最后引发学生深思: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能提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如果一边兴修水利一边污染浪费,工程措施还有意义吗?这样的分步设问由浅入深,让学生深刻明白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电子教案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反思

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反思 袁梅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工农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了中国地理概况、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侧重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是刚接触,还有在资料准备方面出现的不足,给本章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讲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里。同一地理区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成四个大的地理区域。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到“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在学习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更重要的事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识“验证”这两个环节。教师的“教”要“弱化”,减少讲述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思路的培养。要使学生充分的联系当今生产、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或具备独立利用资料或图片去分析某一位置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虽然自己归纳一个区域的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还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而且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其自学,进行自我检测。 对于本章内容的教后反思,使我在下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和反馈。 2015年10月25日

3.1自然资源概况 教案2(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清楚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能力测试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并能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三)得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引导学生用人地关系协调和谐发展为美的标准来评价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现状,充分认识人均资源量不足的严峻形势,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追求完美,为实现我国资源与人口二者之间平衡协调而献计献策,多做贡献。 二、学法指导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领会有关地理现象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辩证法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有助于指导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二)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征。 (三)疑点

自然资源包括哪些资源? (四)解决办法 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溉括总结,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慨括总结,然后组织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讨论如何节约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最后得出具体措施。(对学生回答,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关注我国资源,多献良策,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过渡】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观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我们班的同学住在全区的各个地方,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汇总起来便可以得出我区森林资源变化的大致趋势。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区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其实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区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中国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土地公公的对话视频:唐僧一行四人取经回国途中,悟空从空中看到祖国高楼林立,公路、铁路线密如蛛网,企业厂房随处可见,非常兴奋,遂唤来土地公公寻问:“土地老儿,俺老孙这些年没在家,一向可好?”土地公公面带难色:“回大圣,你随我一起看看,如何?” [过渡]今天我们同齐天大圣孙悟空,随土地公公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第一站:看国情 【活动】土地公公:“大圣,请看图,思考” 1、看下面几幅景观图,你能说出他们是哪种土地类型吗?

2、根据提供图表和我国耕地与其他国家耕地面积比较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 ①从表格中,你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②从柱状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设计思路:从世界的角度看待我国的土地资源总体情况,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 第二站:知特点 【引导读图】土地公公:请圣僧们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教学设计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能源也不例外,从几种广泛利用的常能源来看,储量都比较大。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炭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局每6位,天然气导第16位,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虽然我国的能源比较丰富,但其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有60%分布在华北,水力资源有70%分布在西南。而经济发达、工业和人口比较集中(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7%)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却比较缺乏(煤炭占全国的2%,水力占10%)能源生产的快速增长是从建国后开始的,同建国前相比,原煤产量增长近30倍,原油增长1000多倍,水电增长100多倍天然气达到1400倍这足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发展速度。 中国中国:地大物博 亚洲东部有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是世界上近四分之一人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的8月23日至9月15日,中国将承办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以下三期《邮联》里,我们将为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国土、人民及整体结构。在第一部分文章里,《邮联》聚焦于该国的地理情况和主办城市北京。 世界第三大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达2.28万公里。在中国广阔的海域内,分布着54000个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屋脊”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高耸入云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中国的地势自西而东逐渐下降,最高处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世人誉为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它就座落在这一雪域高原之中。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 运河和水道 中国河流众多,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由于主要河流皆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大河。除了其对农业发展之作用外,长江还是中国东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美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还有一条著名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它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 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 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 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 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 共同具备的。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 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 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吗?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 迟金华河北省沧州市第八中学(061000) 摘自《地理教育》2010.10 一、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状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养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列举知道的自然资源(越多越好)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几张生活照片)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自然资源。 2.小组探究,了解新知 任务一: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类型 (1)各小组宣读搜集的各种有关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出教室中的实物以及刚才多媒体展示的照片中的物体由哪些自然资源制成。通过不同的定义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深刻理解定义,掌握自然资源定义的关键词语。 (2)小组间通过比赛方式说出各种自然资源,越多越好,并且相互指出错误。同时,思考为什么是或者不是,加深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3)提出探究问题: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它们是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 (4)各小组把列举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的类型。 (5)完成P54活动题,强化自然资源分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二: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复习方法:阅读与练习法,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思考其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策)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东 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a.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 b.灌溉技术水平低。 c.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 d.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设节水社会)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思考:××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长江支流:丹江口,二滩。 b、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天生桥,岩滩。(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三大通道) 北路:内蒙古、山西京津唐(华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北,煤) 中路:四川、重庆、湖北华东(沪宁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西南、中南水能) 南路:云、贵、广西华南(珠三角) (水电、火电) 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速其经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 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c、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反思 反思一: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深感我们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思,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反思二: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概况》一节是中国地理中《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开篇,对下面各种资源的学习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渗透,比较教学的运用,以及资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本人都特别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基本达成,在课程的设计、课的条理性,教学过程的过渡与衔接,教师的教态、亲和力及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等方面,都受到同组老师们的肯定。本人颇感欣慰的是以下教学环节的设计并在课堂中能顺利实施,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词语导课,以"地大物博"一节进行导课,复习了旧课,又自然地引入新课,简单明了,又颇有新意。 2、对教材内容,特别是活动题部分进行了整合,把活动题的资料、问题融入教学中的举例、讨论和探究中的各个环节,让所教内容有讲有例有练,加上注重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使课的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3、以本人设计的"我的一天"为题的课堂活动作为课的结尾,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又是整节课的升华,因为此环节是让学生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并学以致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本节课也有缺憾,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最大的缺憾,不然将会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反思三:自然资源概况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数字的比较、案例的阐述、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其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拓展思维: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自然资源概况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