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XX学校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XX学校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XX学校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XX学校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重庆市万州区弹子学校

“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试行)

“导学课堂”是基于学生的“学”的一种课堂教学建构。它以学

生的学为核心,让学生在充分预学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合作、实践探究、踊跃展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有效长能地学,解决疑惑,感悟知识,掌握规律,养就素养。教师则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为学而教,相机引导,导学导议,导思导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领。其基本的操作流程是:

、链接、导入目标导学(10分钟左右)

课前先发导学案。导学案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本节重难点,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有梯度;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1.导入新课(1分钟)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链接”指为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而采取的复习旧知或情景创设,目的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2.预习检测(8分钟)

3.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目标导学”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内容)、怎样学(方法)、

达到什么具体目标。

二、自主、合作过程导学(20分钟左右)

(一)学生自学(8分钟左右)“学生自学”指学生个体学习。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

自学完后,学生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基础类题, 要求人人过关。拓展、主观类题,要求人人思考,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下一步

合作探究;教师则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点拨,尤其要善于发现共性问题,作为下一步教学、研讨的重点。但尽可能减少对学生自学的干扰,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适度调整自学时间。

(二)合作探究(12分钟左右)

1.组内合作(6分钟左右)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班内展示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对学”,即同桌帮扶;二是“组内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或疑惑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这一过程,是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关注并适度参与小组学习,做好必要的指点;对小组学习中的问题要跟踪追问,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尤其要关注带有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以在当堂教学中重点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再现。

2.班内展示(6分钟左右)

对导学案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全班展

示、纠错和点拨,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板演等方式进行。展示和纠错可采取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的方式。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而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

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要突出“四性”:一是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二是层次性, 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三是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四是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

这一过程,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要充分体现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做好这样几件事:①学情调查,根据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

馈,及时准确掌握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②适时引导点拨,对学生探究不够深人,停留在浅层次表达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即时性适度讲解, 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认为需要归纳、提升、拓展的内容,及时适度地讲解,讲深讲透,确保学生学习不留

“过程导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情、课堂走势认真调控,

时间的分配不能机械,要适时调整;老师的讲授要根据实情,详略有致,收放自如,一切从效果出发。

三、梳理、训练拓展导学(10分钟左右)

(一)整理学案(4分钟左右)

学生根据本节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堂收获,对学案进行整理补充,完成本节课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教师可作必要提示,或在学生自主整理时予以指点。

(二)当堂达标训练(6分钟左右)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达标训练。训练题以基础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精选,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范围内,努力达到巩固提升、查漏补缺的目的;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训练时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题型要多样,分巩固题、变式题、拓展题三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拓展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全批全改,人人过关,防止错误积累,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1.出示训练、拓展题。

2.完成训练、拓展题。

训练题可以课前准备好,也可老师根据教情学情当场编制,也可以让学生自已编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后,自查、互查、组长检查, 教师抽查。作业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教师适时进行提醒、点拨、归纳。涉及基本技能,可通过学生实验操作,组长检查等方式进行。

3.形成训练后建构。训练重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要注意典型错题的积累,老师和学生都要建好“错题档案”,确保学习错误的有效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