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小学立体图形练习题

教学小学立体图形练习题

教学小学立体图形练习题
教学小学立体图形练习题

空间与图形(立体)复习

知识点

一.长、正方体特征

二.长、正方体表面积

1.表面积的含义:长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和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2.展开与折叠

(1)熟记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第四类,"33"型;特点:两排各有

(2)如何判断一个平面图形究竟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A、少于或者多于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肯定不是

B、正方体的展开图中不见"凹"字型和"田"字型结构;

C、先找出最长的一排有几个正方形,再看他的两侧(或者一侧)各有几个正方形,对比上面列举的四种类型,吻合则是,否则不是

(3)如何找"对面"的问题?

A.对面A与a同行(或者同列),中间相隔而且只隔一个正方形;

B、对面A与a不同行也不同列时,中间只能隔着一行或者一列正方形.

3.露在外面的面

(1)放在墙角时能看到前面、正面和右面;

(2)靠墙边时能看到左右面、前面和上面;

(3)什么都不靠时,只有底面看不到。

4.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或长×宽×2+宽×高×2+长×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长、正方体体积

1.体积含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四、圆柱与圆锥

1、特征

2、表面积

3、体积

基础题

一、填空:

1.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3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有()面是长方形,有()

面是正方形,表面积是()。

2. 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后,比原来两个正方体减少()面。如果正方

体的棱长是3分米,那么拼成的长方体宽是()分米,高是()分米。

3.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分米,它的棱长是()米,体积是()立方分米。4.一米长的方木,锯成三段后表面积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方木的体积是( )。

5.工人师傅制作了4个棱长为15分米的正方体混凝土块,需()立方分米

6、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最大是_____立方厘米。

7、一个表面积为11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正好切成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8、一个表面积是14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切成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9、用6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可能是_____平方厘米,也可能是____平方厘米。

10、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周长的比是2:3,体积比是3:5,圆柱与圆锥高的比是______。

11、把一个长8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体积最大是_______立方厘米。

12、把一个底面半径是3厘米的圆锥形木块沿高切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7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96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的高增加5厘米,底面大小不变,则表面积增加157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多少厘米?

4、把两个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立方体摆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体,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5、一个圆柱形水桶的底面周长是18.84dm,把一圆锥形铁块全部没入水桶中,水面上升了2㎝,已知铁块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6、有一块棱长是10分米的正方体木料,要把它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百分之几?

7、一根长方体铁皮水管,底面是正方形,将它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展开,展开图恰好是一个周长40厘米的正方形,这根水管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8、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1米,长2米。每分钟滚动10周,半小时能压多大面积的路面?

9、一辆货车箱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4米,宽是1.5米,高是4米,装满一车沙,卸后沙堆成一个高是2米的圆锥形,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用直径为40厘米的圆钢锻造长3米、宽10分米、厚2厘米的长方形钢板,应截取多长的一段圆钢?

提高练习

1、如图,是一个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π 3.14

=)

16.56m

2、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将它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后,再截开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π 3.14

=)

3、一个长方体,如果宽增加2厘米,则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增加40平方厘米,这时正好变成正方体,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4、甲、乙两圆柱体的底面积的比是3:5,甲容器里水深3厘米,乙容器里水深7厘米,现在同时往甲、乙两个容器里加体积相等的水,直到水面高度相等为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6、如图,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解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上下方向: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四周方向(左右、前后方向):小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大正方体的四个侧面.上下方向:55250

??=(平方分米);侧面:

++=(平方

??=(平方分米).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5010064214??=(平方分米),44464

554100

分米).

7、一个胶水瓶(如上图),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为32.4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胶水液面高为8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厘米。请你算一算,瓶内胶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一个立方体木块,6个面都涂上黑色,然后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27个小正方体,其中有三个面是黑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两面是黑色的有多少个?一面呢?没有涂上黑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

9、如下图所示,圆锥形容器中装有5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升水?

10、用一块长6.28厘米、宽3.14厘米的铁皮做圆柱形水桶的侧面,另找一块铁皮做底。这样做成的铁桶的容积最大是多少?

《空间与图形》论文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探究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实行教学改革,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能够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现阶段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需要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空间图形的教学意义 1.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图形”。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表现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2.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图形”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几何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段都增添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操作与探索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情境、方式等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

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与数学其他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直观表达、动手操作、大胆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它在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创造想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对周围环境、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测量,还是有关观察、操作、猜想与设计,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实践,其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都将在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往往只是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后自行进行开展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实践操作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虽然我国一直在试行教学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旧存在。很多教师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是比较少。由于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特殊性,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最后,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教材中,大多是静态的平面图形,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有着具体的认识,需要运用动态的立体图

五年级立体图形测试题

五年级立体图形测试题 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模型。这个模型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如果用木板将模型围住,至少需要()平方米的木板。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0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厘米。 3、用36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做一个棱长是()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在表面积中,最大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是()。 5、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把它平均分成2个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正方体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倍,增加()倍;体积扩大()倍,增加()倍。 7、用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摆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可以是()或(),体积是()。 8、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如果从一个棱角去掉一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表面积和原来比(),体积和原来比()。 9、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各扩大2倍,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一块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和厚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4段,

表面积至少增加()平方分米。 1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侧面展开也是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高是它的表面边长的()倍。 1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3、一个长方体从它的顶点引出三条棱分别是10厘米、6厘米、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占地面积是(),体积是()。 14、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15、一个正方体冰箱的棱长总和是36米,表面积是(),占地面积是(),容积是()。 16、一块横截面为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长50厘米的长方体钢锭,它的体积是()。从这块钢锭上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钢块,这个正方体钢块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7、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a的正方形,高是4a,这个长方体可以分成()个体积为a3的小正方体。 18、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和高都是4厘米,现将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小纸盒放入大纸盒内,最多能放()个。 1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它的表面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20、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10厘米,高是8厘米,宽是()厘米。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立体图形的认识(I)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立体图形的认识(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一选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面图形不是正方体的是()。 A . B . C . 2. (2分)从一个长12cm、宽7cm、高5cm的长方体中,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是()cm3。 A . 216 B . 125 C . 343 二、填一填 (共6题;共20分) 3. (4分)数一数,填一填。

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4. (4分) (2020一上·德城期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4分) (2019一上·济源期末) 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6. (2分) (2019一上·天等期中) (1)数一数,一共有________只小猫。 (2)从右数起小黑猫排第________;从左数起,在第7只小猫上打“√”。________

7. (3分)看图填空。 (1) 铅笔在橡皮的________边。 (2) ________在________的右边。 (3)铅笔的右边有________。 8. (3分) (2020一上·珠海期末) 长方体有________个,正方体有________个,球有________个,圆柱有________个。 三、画一画,圈一圈 (共6题;共40分) 9. (5分)认一认,填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10. (5分) (2020一上·龙华期末) 正方体最多的画“√”。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小学阶段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几何知识作为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新课程强调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和生成,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点。小学各年级都有图形教学。一年级主要涉及各种简单图形,二年级主要涉及角的理解,三年级主要涉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四年级主要涉及角的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五年级主要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主要涉及圆、圆柱体和圆锥体球体等。所以,如何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我们就要持续思考、持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尽量直观,图形概念接轨学生感知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学生观察、触摸、应用等,让学生感悟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角的理解”时,先通过实物图形展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高于生活,是通过直观物体的抽象而得来的。 二、创设情境,图形知识贴近学生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点。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通过操作与协调行为已经建立的经验是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是发展他们空间观点的基础。在儿童生活的现实空间中有着很多的几何图形,儿童在自己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中的几何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有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同时也能够初步建立表象。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能够创造这样的情境:视频播放学校大门的开关。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电动大门。电动大门上有很多平行四边形。而且随着开门、关门平行四边形在不停的变化我随即引导学生思考:电动门为什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重难点教学案例

《认识图形》重难点教学案例 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1、说说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①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教室里的音箱是长方体。 (学生指着教室前面桌子上圆柱形的杯子)这个杯子是圆柱。 我家的冰箱是长方体。…… ②让学生从桌面上的各种立体图形中找出喜欢的物体。 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找的是圆柱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找的是三角体(一个学生拿出三棱柱) 师:这个呀不叫三角体,这叫“三棱柱”。(让学生跟读名称)2、摸物体的面,感觉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请学生摸物体的面,把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摸起来平平的。生:摸起来滑滑的。 生:摸起来有点尖(这个学生摸到三棱柱的棱上去了)。

师:哦,你这不是面,你这是三棱柱的棱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有的摸起来滑滑的,有的摸起来有点次次的。 师:那是不是平平的呀? 生:是的。 生:有的面摸起来圆圆的。…… (评析:这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给新知的铺垫和“热身”。由于立体图形的认识仅仅是前一节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得还不够,因而对其形状和名称还不是很熟悉,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有一个重温旧知的机会,也可对旧知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环节又给新知的展开搭建了一个平台,因为后面的各个环节中所要学生操作的如摸、找、说、画等都是在本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感受“面”从“体”得 1、认识长方形 ①从长方体上认识长方形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但是谁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个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答) 师:真棒,这么多人都知道。那现在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②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学生动手找)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 生:我在盒子里找到了一张纸,把纸折起来是一个长方形。(因为我提供的是一些药品包装盒,有些盒里边有说明书。) 生:我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边指边说)……

五年级立体图形知识强化练习

(1)单位换算 知识点: 1、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土地面积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 —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4、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5、容积单位有:升、毫升。 1升 = 1000毫升 1升 = 1立方分米 1毫升 = 1立方厘米 7、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等。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8、单位换算方法: 练习题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旗杆高15( ) 教室面积80( ) 油箱容积16( ) 一瓶墨水60( ) 2、立方米=( )立方分米 47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厘米 60立方分米=( )立方米 4300毫升=( )升 35立方分米=( )升 ( 1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公顷=( )平方米 4080克=( )千克 吨=( )吨( )千克 小时=( )小时( )分 公顷=( )公顷( )平方米 4小时15分=( )小时 1010千克=( )吨 198厘米=( )分米=( )米 120米=( )千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4小时15分=( )小时 7千米70米=( )千米 ( 4.15小时=( )小时( )分 千米=( )千米( )米 3 4 小时=( )小时( )分 吨=( )吨( )千克 立体图形表面积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几何与图形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应对策略 1、“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原型,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并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2、“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操作性。“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拉一拉、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探索问题的平台,带来了成功的机会。 3、“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探究性。数学教育研究表明,空间观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感悟过程丰富多彩。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要善于利用探索的具体过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操作实践中发展空间观念。 4、“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5、“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注重应用性。 二、小学绘图操作 在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逐渐意识到学生对几何图形越来越不敏感,绘图能力下降,操作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几何教学效果。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几种应对策略和大家交流。 一、反思。学生在识图、绘图的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生活经验的缺失。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然而,学生的生活是如此的单调:平时上学,写作业,周末看电视,上网吧玩游戏、聊天,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几乎不做家务,更别说接触生产实践活动。不能把这些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更别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观察能力的缺陷。“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没有观察就没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会有正确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做事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明显。我们习惯于屏幕的闪烁变幻,习惯于一目十行。课堂上更是不敢怠慢,总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见的更多,想得更全,已达到我们理想中的高效课堂之标准。 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难以静下心去观察、去分析、去辨别、去思考。并且图形的观察不同于写作的观察,需要更准确地感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一、解读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以“立体——平面——立体” 为主线,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条线索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逐学段层层推进。《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四条线索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如,一年纽的第一学期的新教材,让学生首先认识的是立体图形,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最后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处理方式,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改变了以线段、面积、体积、测量、相交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而是以“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为具体处理方式。如,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意义的推理活动。《教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安排的思路是:不把小学的几何内容作为初中几何的基础侧重于有关图形数量的计算,而在初中阶段把研究对全拓展到相似形和圆,侧重于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论证。(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段,后一学殿是前一学段的螺旋式上升和自然发展。 二、教学建议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测试卷(包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一个几何体,从上面、正面、左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都是,则这个几何体是()。 A. B. C. 2.由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这个几何体不可能是()。 A. B. C. D. 3.小东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了一个积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上面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搭的这组积木从左面看是() A. B. C. D . 4.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至少有()

A. 8个 B. 7个 C. 6个 D. 5个5.观察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这个几何体是()。 A. B. C. 6.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左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 7.下面三个物体,从()看形状相同。 A. 上面 B. 前面 C. 左面 8.同一个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从正面看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A. 不相同 B. 无法确定 C. 相同 9.从立体图形的左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10.从右边看到的是的物体是() A. B. C. D. 11.用5个小立方块摆成的立体图形如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12.几何图形一般根据()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A. 1 B. 2 C. 3 二、填空题 13.给增加1个小正方体,若使几何体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若使几何体从正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若使几何体从左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 1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________块,最多能摆________块,共有________种摆法。 15.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个几何体最多需要________块小正方体,最少需要 ________块小正方体。 16.下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填“上”、“正”或“左”) 从________面看;从________面看;从________面看。 17.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________块小立方块。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龙水二小周红春“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情境创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利支撑,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加突出学生的观察、操作、体验和探究。因此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一个源于生活实际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这也更容易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更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一个好的情境会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深深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能够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二、体验感知,清晰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首先是在体验中感受。“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学生或许会相信你所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创造探索的机会。 其次是适时地比较和分类。“比较”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彼此之间的同一性和相似性。“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间性质的异同,将不同性质的对象归入不同种类,并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从而构建出这种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为了更加清晰学生对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我把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然后在下面摆上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比较中再次感受3种面积单位的大小,并闭上眼睛想一想不同的面积单位。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对每个面积单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在区别比较中更有助于正确表象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原型,让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并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了,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通过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符合小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测试题(含答案解 析)(1)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几何体中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的是() A. B. C. 2.从正面、左面看都是,()几何体符合要求。 A. B. C. D. 3.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左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 4.下面几何体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A. B. C. 5.如图是由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 D. 6.下面三个物体,从()看形状相同。 A. 上面 B. 前面 C. 左面

7.从立体图形的左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8.用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如下左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9.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则摆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A. 5 B. 6 C. 7 10.用5个小立方块摆成的立体图形如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11.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几何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下图,这个几何图形用了( )个小正方体。 A. 5 B. 6 C. 7 12.几何图形一般根据()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A. 1 B. 2 C. 3 二、填空题

13. 搭的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________,从左面看是________。 14.给增加1个小正方体,若使几何体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若使几何体从正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若使几何体从左面看图形不变,有________种摆法。 15.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从正面看到的是________号图形,从右面看到的是________号图形。 16.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从左面看是,则这个立体图形是由________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 17.仔细观察并填空。 上面的图形中,从正面看到的有________,从正面看到的有________,从侧面看到的有________.

小学立体图形专题练习及答案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和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把正方形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这个形体的体积是. (3.14×42)×4=200.96(立方分米). 2.把19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右图所示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由3×3×2+8×2+10×2=54个小正方形组成,故表面积为4×54=216(平方厘米). 3.图中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尺寸如图).问: 柱锥V V 等于. ππππ816828,316424312 ?=???? ???==?? ?? ????=柱锥V V ,故241=柱锥V V . 4.在桌面上摆有一些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木块 ,从正南方向看如下图(1),从正东方向看如下图(2),要摆出这样的图形至多能用块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 块正方体木块. 至多要20块(左下图),至少需要6块(右下图). (图1) (图2) 2 1 2 1 2 2 1 2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5.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中盛有水,水面高2.5厘米,玻璃内侧的底面积是72平方厘米,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厘米. 水的体积为72×2.5=180(cm 2),放入铁块后可以将水看作是底面积为72-6×6=36(cm 2)的柱体,所以它的高为180÷36=5(cm ) 二、解答题 1.一个长方形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5厘米.原来水深10厘米,放进一个棱长2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后,铁块的顶面仍然高于水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若铁块完全浸入水中,则水面将提高3 26)3040(203=?÷(厘米).此时水面的高小于20厘米,与铁块完全浸入水中矛盾,所以铁块顶面仍然高于水面. 设放入铁块后,水深为x 厘米.因水深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应等于原有水体积与铁块浸入水中体积之和,故有: x x 20201030403040?+??=? 解得x =15,即放进铁块后,水深15厘米. 2.雨哗哗地不停地下着,如在雨地里放一个如图1那样的长方形的容器,雨水将它下满要用1小时.有下列(A )-(E )不同的容器(图2),雨水下满各需多少时间 (注面是朝上的敞口部分.) 2cm 2cm (A ) (B ) (C ) (D ) (E ) 雨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 当涂县乌溪中心学校方勇 摘要: 1、利用实物、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2、加强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实验 3、在建立周长、面积、体积观念的基础上,开始量的计算 4、以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为主线,通过实验,推导求积公式 5、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第一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第二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认识首先是根据生活生产经验,依靠直觉观察、反复实验而形成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因此,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丰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五年级数学 立体图形 51题应用题练习知识讲解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5厘米,宽是4.5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所有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是672立方分米,木箱的长是12分米,宽是7分米,这个木箱的高是多少分米? 4.一个长方体铁皮水桶,底面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水桶高7.2分米,做这样一对无盖的水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5.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4分米,宽15分米,厚0.15分米,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如果在钢板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5分米,它的棱长的总和是多少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茶叶筒,底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高11厘米,做这种茶叶筒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8.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体积是240立方分米,这根木料长2米,宽6分米,厚多少分米? 9.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筒,长和宽都是20厘米,高30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个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10.胜利路小学要挖一个长方体沙坑,长4.5米,宽2.4米,深0.5米. (1)这个沙坑占地多少平方米? (2)这个沙坑能装沙土多少立方米? 11. 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缸内水面距缸口5厘米.鱼缸内共装水多少毫升?

12. 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60米,宽25米,深2.5米. (1)用水泥抹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灌的水深2米,1立方米的水重1吨,游泳池的水重多少吨? 13、一个无盖的长方休鱼缸,长1.2米,宽0.6米,水深1米,这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14、张大爷准备给小猫做一个温暖舒服的新家。他准备了两根长120厘米的木条,要做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其表面包上一层铝塑板。请你帮张大爷算一算:至少要用多少铝塑板?(含门的面积) 15、学校饭堂使用的一种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烟囱,烟囱高6米,底部是一个边长80厘米的正方形。制作3个这样的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小学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 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立体图像的分类与区分 教学难点:数立体图形的个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家长找一个看不到里面的盒子(袋子),在里面装上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若干个,然后家长报出要寻找的“宝贝”名称,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等,然后孩子伸手在盒子(袋子)里找出相应的图形,不能偷看,完全要凭手的感觉去寻找图形。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立体图形,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有关认识立体图形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讲解 2、出示例1 【例1】是长方体的画√,不是的画×。

()()()()()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哪些是长方体,填序号。 长方体()。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教师总结, 3、出示例2 【例2】是正方体的画√,不是的画×。

()()()()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 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 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课堂小结: 1.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有8个尖尖的棱角。 2.正方体:方方正正的,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有8个尖尖的棱角。 3.圆柱体:圆圆的柱子,上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侧面光滑,可以滚动。 4.球体:圆圆表面光滑,可以滚动。 5.数组合图形的个数: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组和图形,先数行和列,再数层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

小学奥数立体图形

第11讲立体图形 各种涉及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问题,解题时考虑沿某个方向的投影常能发挥明显的作用.较为复杂的是与剪切、拼接、染色等相关联的立体几何问题. 第六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第12 题(略有改动) 1.用棱长是1厘米的立方块拼成如图11-1所示的立体图形,问该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显然,图11-1的图形朝上的面与朝下的面的面积相等,都等于3×3=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朝左的面和朝右的面的面积也相等,等于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朝前的面和朝后的面的面积也相等,都等于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因此,该图形的表面积等于(9+7+7)×2=4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而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l平方厘米,所以该图形表面积是46平方厘米. 2.如图11-2,有一个边长是5的立方体,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分别是5,3,2的长方体,那么它的表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5 ×5×6=150. 现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截了两个面向我们的侧面,它们的面积为(3×2)×2=12,12÷150=0.08=8%.即表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八. 3.如图11-3,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l米,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锯成4长条,每条又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那么,这60块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我们知道每切一刀,多出的表面积恰好是原正方体的2个面的面积.现在一共切了(3-1)+(4-1)+(5-1)=9刀,而原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1×l=1(平方米),所以表面积增加了9×2×1=18(平方米).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1=6(平方米),所以现在的这些小长方体的表积之和为6+18=24(平方米). 4.图11-4中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边长l厘米的正方体,做成一种玩具.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4×6=96(平方厘米). 每一个面被挖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同时又增加了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为玩具的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总的来看,每一个面都增加了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从而,它的表面积是96+4×6=120平方厘米. 5.图11-5是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的正中向下挖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 体小间;接着在小洞的底面正中再向下挖一个边长为1 2 厘米的小洞;第三个小洞的挖法与前两个相同, 边长为1 4 厘米.那么最后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因为每挖一次,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少了1个面,多出了5个面,即增加了4个面.所以,最后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

《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 告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 告 徐州市个人课题《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睢宁县实验小学邱莲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时,比较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几何概念形成的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教具学具,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学生的活动又常常流于形式,操作与数学思考不能有机结合,未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而事实上,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形成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一直是老师们在纠结的问题。学生方面: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时仍然存在“伪操作、伪讨论”现象,依照“形”难以想象、再认。对概念不能灵活运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我对以上所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首先,教师对于几何概念的教学不到位。虽然意识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缺乏深度的浮躁现象,忽视学生思考、想象,使学生不能真正经历实物——表象——抽象的过程,影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其次,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教师将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强加给学生,而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极狭窄,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空直观感知体验,缺少概念产生、形成过程,

致使学生体验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只能强记老师塞给的概念而不能灵活运用。二、课题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我校高年级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现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对几何概念教学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探讨合理科学的几何概念教学策略,并付诸于课堂实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深刻、清晰地理解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改变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会思考”的不良现状。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内容研究目标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几何知识,把学生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构建适于学生几何概念教学的一系列有效策略。2.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图形与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4. 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小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典型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内容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学习的策略研究四、研究方法设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调查法:调查学生在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参与态度、学习兴趣等。 2. 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吸收值得借鉴的成分,使 本课题少走弯路。3. 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适于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策略,积累实践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