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历数从罗斯福时代到克林顿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政策,说房地产的发展是总统的事业似乎也并不为过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影响及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层面,所以,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干预也不少。

美国住房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面对中低收入家庭。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很重视住房问题,其住房政策有过一系列的调整,但重点始终是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房子。

历数从罗斯福时代到克林顿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政策,说房地产的发展是总统的事业似乎也并不为过。

罗斯福与杜鲁门时代:从200万失房者到居者有其屋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都市中房屋建设减少了约90%,近200万户居民因无力偿还贷款而丧失住房产权,约1600家银行因无法回收贷款而破产。住房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罗斯福政府看到问题的实质:一方面是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下降,一方面是银行体系的信用失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打通两者之间的资金链,政府于是果断地引入抵押担保体系。

罗斯福批准了《住宅抵押贷款法》(HOLA),该法规定由联邦政府提供担保,形成长久性、以分期还款方式运作的抵押市场;1934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国家住房法》(NHA),成立联邦住宅管理局(FHA)和联邦储蓄贷

款保险公司(FSLIC),组建“互助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1937年的《公共住宅法案》提出,设立联邦平民房屋建设署(USHA),以维持永久性的中央政府补贴。

在1949年修订的《国家住房法》中,杜鲁门政府提出宏伟的目标:“为每一个美国家庭提供大方的、具有良好居住条件的住宅”。

在经济复苏和房地产政策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住房需求远远大于住房供应,开工创新高,住房拥有率节节上升,从1950年的55%上升到1960年61.9%。

罗斯福和杜鲁门时代奠定了美国房地产政策的两大基石:

第一、奠定了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和地产商的黄金四角关系。引入政府担保,确保了金融机构的信用,这又确保了向消费者提供资金的能力。分期还款方式使消费者有条件提前拥有合适的住房,需求被刺激起来,这大大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第二、杜鲁门提出的目标与其说是政治口号,不如说房地产政策已开始成为美国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此后几十年的美国经济发展看,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

肯尼迪与约翰逊时代:一切为了平等

肯尼迪政府改变传统的帮助低收入人士的做法,提出由私人机构兴建并出租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设想,1961年制定第221(d)(3)条款的“低于市场水平利率”的贷款计划,鼓励私营金融机构按照比市场水平低的利率向租赁性住宅项目提供贷款,而将此抵押权按照正常的市场行情出售给联邦全国抵押协会,这两个合同之间的差额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补贴数额庞大,政府财政收支很难平衡,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租金增补”计划,将低收入家庭用于住房支出的比例限定在其收入的20%,其余租金部分的差额则由政府提供补助。

1965年,联邦政府设立国家住宅和城市发展规划部,后来的许多住房计划都由此部门负责实施。这个部门的设立体现了联邦政府对公民住宅发展的重视。

1968年,《平等住宅法》颁布,禁止在公共或私有住宅活动中从事一切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和原居住国相关的歧视活动。在约翰逊总统指示下,同年出版了一份关于住宅质量和住宅所有权的咨文。

无论是鼓励私人资金介入,政府补贴,设立管理部门,还是禁止各种歧视,这期间美国房地产政策的一条主线仍然是维护社会公平。

尼克松与福特时代:开辟二级抵押市场

1969年,尼克松上台之后,实施了第235条款的“自臵居所计划”和第236条款的“租赁住宅计划”,但是收效甚微,公屋建设中断。1970年,国会通过《紧急住宅融资法案》,批准成立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HLMC),协助FHLB下属的各储蓄与贷款协会开辟二级抵押市场。1974年出台《住房与社区发展法案》第8条款计划,替代原先的第235条款计划和第236条款计划,明确为低收入家庭交付租金提供信用担保。

后来,福特提出“社区发展补助计划”(CDBG),将住房建设、都市重建和其他住房资助计划结合在一起,并将资金分配给各州和地方政府,旨在促进社区的发展。

二级抵押市场和第8条款计划进一步推进了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解决,

推动了社区化发展,给住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使行业发展在1972年出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里根与布什时代:减税,担保和信用证明

进入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中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解除政府部门对私人企业的管制,减税刺激投资。

这在里根执政期间的房地产政策上得到一定体现。

在福利支出方面,为了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里根修订了第8条款计划,提高租客承担租金的标准(由家庭收入的25%增至30%),并且降低政府确定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但是,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政策并没有取消,里根的做法是从房地产企业入手解决问题。1987年,里根推行“低收入阶层住房税金信用计划”,为针对低收入人士提供住房项目的业主提供税收减免的优惠,政府每年为此计划提供了约30亿美元的财政补贴,使不少项目获得的税金减免达到可承担住宅项目成本的50%以上。

布什政府出台了《国民可承担住宅法案》,一方面通过担保和信用证明方式为租客提供帮助,有效利用现存的住宅;另一方面,加强地方政府和地方非营利社区的开发机构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

与前几个时期相比,里根和布什开始从直接补贴措施转向间接调控,事实上减免税收促进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而信用证明等方式也减轻了联邦政府的资金压力。

克林顿时代:接力棒传给地方政府

克林顿改革了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职能,在削减联邦政府对住房有关预算的同时,将执行住房计划的职能逐步转交到州和地方政府。把联邦政府的沉重财政负担给地方政府分担,并综合应用多种政策组合推动住房消费。1995年,克林顿宣布公民住宅拥有率在2000年达到67.5% 的战略目标。1997年宣布《多员家庭资助性住房改革及承受能力法案(MAHRAA)》,这将涉及180万个住宅单位和440万人的利益,同时也为1999年以后逐步改革由FHA提供保险的抵押贷款体制创造条件。同时,联邦政府还新增45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在1998年到期的第8条款合约的更新。

克林顿主政时代,保障中低收入群的房屋购买能力依然是政策重点。从行政管理和财政支持上,这一时期更重视地方政府的作用,而联邦政府则更加重视在宏观调控上的目标导向。

总结美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房地产政策特点,可以得出三个鲜明的结论:

房地产政策始终是福利政策的重点内容。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屋建设一直到克林顿的《多员家庭资助性住房改革及承受能力法案》,中低收入阶层的房屋购买承受能力始终是政策关注的核心。这是因为住宅状况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无论今后美国房地产行业如何发展,政策如何演变,维护公平的居住权将始终是美国政府的一大政策重点。

始终依靠金融杠杆保障房地产的稳定和活力。“大萧条”时期,罗斯福解决了资金链问题,开始建立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的黄金四角关系,肯尼迪提出了“低于市场水平利率”的贷款计划,尼克松时代开始建立二次抵押市场,布什向租客提供信用证明,克林顿改革抵押贷款体制——显示出美国政府对金融杠杆的运用逐步成熟。

政府指导下较为有效的私人参与。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历届政府始终重视鼓励私人机构参与住房建设与经营。美国政府不时地借助私人机构的力量,也不时地向房地产商提供各种政策支持。这与中国目前地产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对照。

从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演变历程看,美国房地产行业从来不是一个纯市场运作的体系,美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一直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

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强力干预及救市过程中对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国有化”措施,是社会主义的表现。

一、美国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传统观念

从传统来看,美国人对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与他们对政府与社会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思想基本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放之于经济领域则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基础于美国人对人权的基本认识和他们对于财产制度的基本认识

《独立宣言》有这样的警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自由是美国人最基本的人权观念之一。关于财产制度,在美国,威廉?皮特所表达的一种观念是深入人心的:“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暴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间烂了门槛的破房子”。这样的人权观念和财产观念决定了美国人关于市场自由与政府管理之间的传统认识。

从立国开始,美国完全是自由市场经济。与一些古老的国家不同,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以开荒为起始点,市场经济慢慢发展起来。自发的竞争是这种经济的原动力,美国人把自由竞争看得天经地义。

达尔文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与达尔文对自然界的解释一样,用"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来阐释社会现象,美国人对此十分赞同。所以,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思想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论争各派中极其重要的一擘。

从自由人权的角度、从财产所有制的观念、从美国的移民历史、从美国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文化认同,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美国人排斥政府计划、政府管理、政府控制的观念是根深蒂固且源远流长的。

二、大小罗斯福对美国传统观念的冲击和颠覆

美国是什么时间开始认真思考政府应该对市场经济进行认真干预的呢?应该是在1865年南北战争之后,也就是19世纪的后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除了发展的障碍,经济飞速发展,铁路在美国境内纵横延伸,大量油矿被发现,许多大财团出现了。财富高度集中,贫富悬殊扩大,社会矛盾尖锐化,好多社会问题就出来了。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风靡美国的同时,它也受到许多美国有识之士的质疑。因为从逻辑上讲,移民恳荒阶段,大家是平等的,但过了几代以后起点就不平等了。如同接力赛,第一棒同时起跑,但第一棒之后就参差不齐了。所以,达尔文主义虽然揭示了自然界的真理,但除了在原始社会之外,在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其它社会阶段,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揭示社会现象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并最终导致其灭亡。美国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最先通过其自身的调节机制所纠正的,也正是资本垄断。垄断财团形成以后,通过垄断市场,抬高物价,坑害消费者;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损害弱者的利益。当然,垄断也有好处,可以节约成本,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资本的高度集中,有利于科技开发,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但因为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在政府不加管理的情况下,垄断很难展示其善的一面;恶的一面则无限膨胀,中小企业和一般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是常见情况。在此情况下,1890年美国制订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它十分不完备,有空可钻,力度也不够。20世纪初的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运动,其目标是大规模的改变政府和市场经济关系。老罗斯福总统,即西奥多?罗斯福是进步主义运动的标志,他1901年当选,大力倡导反垄断。

在老罗斯福总统的推进下,美国社会首先在理论上论证政府干预经济不违背美国立国之本的自由主义,也不违反《宪法》,变革美国人在此问题上的传统认识。与思想推进相一致,老罗斯福任期之内通过了新的《反垄断法》,并以此为据,采取几项重大措施。第一就是拆分了几个财团,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美孚石油公司。这比原来的谢尔曼法严厉得多。第二、把企业臵于政府法规监管之下。在开始的时候,老罗斯福总是面临着是不是违宪的问题,企业主常跟总统打官司,老罗斯福有胜有败。第三、改革税制,逐步推动实施累进税,对富人和穷人实施不同的税率,促进社会公平。第四、认真解决劳工福利问题。在一次煤矿工人大罢工中,老罗斯福政府以仲裁人身份干预其事,逼资本家作出让步。并逐步出台最低工资、最低福利,劳动条件等法

规,改善劳工生存条件。其它方面,老罗斯福总统还最早将资源保护问题纳入政府的监管范围,同时在政府干预金融问题上作了许多有益尝试。

此后,美国经历了威廉?塔夫脱、卡尔文?柯立芝、赫泊特?胡佛等五任总统.这一阶段,美国一直在主张政府干涉市场的进步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二者之间摇晃。值得说明的是,五任总统中的后两位,柯立芝总统和胡佛总统,都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直至小罗斯福,即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3年登上总统宝座,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思想才在美国社会取得了颠覆传统的胜利。

小罗斯福总统于大萧条将近结束的1933年3月4日上任,他上台之后以非常大的力度进行政府干预,被称为“百日新政”。百日新政期间,他通过了好多法律进行改革,举几项主要的:

1、金融改革。在银行纷纷倒闭的情况下,他上任伊始,给银行放假一周,中止支付。然后政府出资收购了6000来家银行的股票,这些银行都成了政府控股的银行。情况好转之后,政府主动退出,又卖给私人。

上台之后的第五天,通过《银行紧急救助法令》,采用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接着又通过《联邦证券法》成立证交会,集准立法权、执法权和准司法权于一身,对全国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商、投资公司等实施全面监督。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5万美元以下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以避免公众挤提的事件再次发生;该法案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不得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促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强化了美

国商品的对外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对于稳定局势,疏导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循环系统——金融体系,产生了重要作用。

2、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商业主体必须遵守的“公平竞争”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从而限制垄断;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两部法律虽然于次年因资本家集团起诉违宪,被美国法院撤销,但对于稳定当时的经济局势、缓和劳资矛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小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有1700多万失业大军。1933年5月,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专门规划、筹集、经营与管理救济物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赈济贫民和失业者。第二年又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为建立福利社会和巩固民主政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35年,在新政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与《公用事业法案》等专门法律;1938年6月14日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工人的权益,消除了社会动荡因素。

小罗斯福政府聘用的知识分子也是最多的,他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咨询委员会,使得当时在2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改革理论家在30年代的时候就能在献计献策方面提供很大的用处。知识分子往往是社会的批判力量,通过这种方法罗斯福政府也把知识分子招安了。

小罗斯福所进行的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在整治危机的过程中,他摒弃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面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

济,促使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体制。从促进学术发展方面说,罗斯福新政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成熟,推动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结束了经济自由主义在美国的统治地位。

美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税收制度和房地产评估系统、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服务体系以及严格的商业法治氛围。美国调控其房地产市场是在这样一种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发达的金融市场保证了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正确传导和实施。回过头来看,美国房地产自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衰退和复苏之后,已连续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繁荣。2000年前美国房地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新经济形成后美国整体经济的扩张。2000年以后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持续下调的利率政策,支撑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2004年年中开始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又综合运用利率和税收等经济杠杆,同时辅之以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对房地产市场适时降温。

——利率政策。利率政策在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发挥着核心作用。2000年,美国股市暴跌,股民财富损失惨重,企业投资持续收缩,整体经济显现衰退迹象。美联储马上改变其宏观调控方向,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本点,利率从6.5%下降为6%,由此拉开了美国降息的序幕。此后,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最终在2003年6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的低点,并维持

了1年有余。在美联储的引导下,美国的金融环境十分宽松,各种利率纷纷下调,高风险金融工具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在住房贷款市场上,30年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降至2003年的5.8%,1年可调息抵押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降至2003年的3.8%。得益于利率的降低,房价上涨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购房者的偿付压力。2000年—2004年,中位房价上升了33%,但购房者每月所需偿付的贷款额却仅从846美元升至876美元,上升幅度不过3.5%,低利率成为支撑高房价、高销售量的主要因素。可调息抵押贷款、只付利息贷款等多种高风险金融工具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宽松的金融环境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了强劲增长,房地产市场成为继“互联网”之后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扩大了消费开支。2001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创造了超过6万亿美元的财富,根据美国、德国、日本学者最近的联合研究表明,美国房地产每增值100美元,个人消费即增加9美元,而股票市场只能产生4美元的效应。据此测算,超过6万亿美元的财富使美国私人消费开支增加了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个多百分点。在房价上升和低利率情况下,多数房主向银行申请房屋升值的再贷款,也增加了消费开支。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美国家庭通过再贷款融资2万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消费支出。房屋建筑及相关部门也直接增加了生产,并提供了1/3的新增就业岗位。

美国房地产繁荣也催生了较严重泡沫现象。美国家庭房产的平均价值相当于家庭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是1960年以来的最高值。美国两个沿海板块(太平洋、南大西洋(21.76,-0.80,-3.55%))、南部板块等热点地区的房屋费用,年上涨幅度比正常情况高30%,美国总体房价比其实际价值约高出15%以上。鉴

于此,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将短期利率由1%提升至2006年6月29日的5.25%,并相应带动长期利率回升,目前30年期贷款利率也达到了近年来的高位。提升利率对美国房地产产生了多方面的降温作用,有效抑制了房地产信贷消费,增加了新购房者的借贷成本,加重了已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挤压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美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平均利润率在15%左右,目前的利率水平,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已非常有限。加息对美国宏观经济起到了紧缩的作用,减少了经济活动对房地产的需求。目前,纽约曼哈顿房价已冲高回落,一些热点地区房价增长明显放缓,不少地区出现滞销现象,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以来,美国新房销售已连月出现下降,说明美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已有所改观。

——税收政策。对房地产消费和投资起明显调节作用的首推房地产税。1970年代末,当时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率先开征了房地产税,目前全美50个州都已开征了房地产税,税率一般为1%—3%。房地产税是美国地方政府调控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美国州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对房地产价值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征收房地产税的依据。房地产税也是美国地方政府最大、最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一般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2000年—2004年,全美房地产税收入增长了28%,而同期个人收入增长了16%。针对房屋购买和出售时的差价,美国一些州政府专门设计征收房地产增值税,规定自住房住满两年以上出售时可以享受大幅度增值税减免政策,投资房则不能享受相应的增值税减免政策。为鼓励建设廉价房,美国政府还实行退税政策,对凡是建造一定标准廉价房的开发商,政府在10年之内返还整体工程造价4%的税费。

——住房保障政策。联邦政府利用金融手段提高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是美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内容。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政府就设立了“联邦家庭贷款银行”,由其资助商业银行以低息发放信贷。美国政府给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贷款保险,降低了低收入家庭购房首付款。著名的“房利美”(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专门收购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在金融市场上“打包”出售,帮助商业银行迅速回收资金,加快资金周转。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成效显著,目前接近70%的美国家庭拥有自住房,因此,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住房问题没有成为美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外资政策。美国没有明确的限制外资购房的法律和政策,但外国人要在美国购买房地产事实上存在一些制约。在审核外国人提出的住房贷款申请时,美国银行相当谨慎。外国人要提供比美国人更为详细的收入情况等个人资料,银行要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资信调查,房款首付的标准也较高,相关的税收制度更复杂繁琐。因此,在美国外资炒房的现象较少。

——法律手段。美国房地产涉及数十部法律,如《合众国住房法》规定了为低收入家庭建设公共住房的长远目标。一旦发现美国房地产商有散布虚假信息、签订假合同、人为制造涨价风潮等不法行为,不仅会受到《公平交易法》等法律的严惩,还会受到消费者集体诉讼和媒体曝光,房地产行业协会和相关金融机构也会将其列入黑名单。

——行政手段。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比如,美国政府可以直接给低收入家庭提供廉价住房,早在1965年,美国就设立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05年的预算为313亿美元,重点用于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或

直接资助建设廉价房。美国政府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廉价房,由政府先把某块土地从私人手中买下,并以较低价格转批给房地产开发商,同时规定开发商必须建造一定比例的廉价房。有时政府可以根据地块具体情况,允许开发商多造房子,以此鼓励开发商以较低价格出售住房。

中国房地产各阶段发展史(非常详细)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1年,在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试点,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市场经济之后变化很大,其中房地产开发相当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于是他吹响了中国发地产开发号角,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是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形成了严重泡沫。于是下令停止银行贷款。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年底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房地产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详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人们所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

我国房地产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照分配住房的时间、数量和地点考虑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首先改革围绕“三三”制补给出售新建住房政策进行试点。按照这个政策,个人购买住房的房价款,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各承担1/3,即个人只需支付房价款的1/3,就可以买到住房,其余房价款由单位和政府补贴。1987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随后,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行。1988年4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89年,由于政治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1年5月,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加上浦东开发的带动作用,199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92年兴起的。199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此前的“房改”、“地改”始终步履维艰。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交易活跃。其重要标志是1992年前几个月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一个社会新热点----“房地产热”的出现:全国前四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 14.6%,而商品房完成投资却增长78%,商品房销额增长63.3%.1992年下半年:膨胀.199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底增长175%,新开工面积增长78.1%,利用外资增长2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1991年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这期间,全国商品房完成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新开工面积增长136%;新增开发公司6000余家,至此,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达19000多家. 1993年下半年----1994年3月:受挫折相持.1993年7月起,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相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心态上看,很多人认为宏观调控是暂时 的,“年底将出现新一轮高潮”;二是从实际价格上看,很多大城市基本不见降价,“有价无市”的局面非常明显;三是完成的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比1992年高.这种局面大致持续到1993年3月. 1994年3月至1995年:房地产进入理性回落、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3月“两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13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逐渐平静了社会上期望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高潮的心态。199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的一年,在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住宅、办公用房、商业服务业用房等商品房的投资比重更趋于市场需求结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用于炒作的资金和投机性的投资明显减少;中介咨询、物业管理也获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房地产公司发展趋势分析

前言 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占我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概述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 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形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困难很大。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密集型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而这正决定了其规模经营的性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综合实力弱,发展缓慢,竞争力差。而且各开发企业的状况也不平衡,总体看是东南实力强,西部实力弱。这些都极不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要求。 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1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史(绝对精彩)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

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调控当前房价重要的是压低消除通胀预期 2007年10月20日09:30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再次打到了持续火爆的楼市身上。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不但规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且将住房贷款利率提到基准利率的1.1倍。10月9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要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受让人,只有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昨天在查阅中国房地产历史文献的时候,冷不丁得看到上面一段话,感触颇深。二十年前的一句话也似乎正在映射现在我们的住房情况。 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的话,你就会明白,二十多年前ZF就不准备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如果你买不起房,那么商品房和你是无关的。至于未来如何,也决不能让你露宿街头。 纵观长达三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你还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例如“中国人是有买房传统的”,“政府每次放水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发展”,“任何调控都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伪命题。 “周易八卦,五行占卜”,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算命。同样,购房者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未来房价到底怎样?我该如何选择购房时机。 其实这个答案完全可以用历史证明。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翻开中国30年来的房产历史卷轴,让大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历史漫长但有其韵味,也可直接翻阅至底部)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诞生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邓老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不过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 1984年,邓老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排除了杂音,地产的黄金10年到来。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二、中国第一个房地产泡沫破裂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中国第一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 地产泡沫时期,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1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史(绝对精彩)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调控当前房价重要的是压低消除通胀预期 2007年10月20日09:30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再次打到了持续火爆的楼市身上。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不但规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且将住房贷款利率提到基准利率的1.1倍。10月9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要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受让人,只有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近年来屡调屡高的中国房价来说,一方面是调控政策失效后的尴尬,一方面是民众对房价日益高涨的不满,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在房地产调控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讨论。 就在央行和银监会发布359号文之后不久,政策的市场效应就开始显现。据报道,国庆一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56%,深圳市七天长假的一手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剖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是一个既古老又新潮的行业,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经纪活动萌芽于西汉,在唐宋之后得到了较快发展。1949年后,随着国家废除房地产私有制,禁止房地产买卖、租赁,房地产经纪也逐渐被取缔。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经纪行业开始复苏并以较快速度发展。目前,我国房地产经纪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下面来看看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 一、房地产经纪30年发展进程 房地产经纪具有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等重要作用。房地产交易(包括买卖、租赁、互换、抵押、赠与等是房地产经纪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房地产经纪又是房地产快速、高效、安全交易的保障。房地产经纪和房地产交易相伴而生,相互促进。改革开放30年来,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经纪大致经历了复苏、初步发展、快速发展、调整发展等阶段。 (一复苏(1978-1992年 1.复苏的背景 我国房地产经纪业复苏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兴起为背景,以房地产权属登记为条件,以落实私房政策为契机。1980 年开始,国家推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陆续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个人建房、房地产市场培育等一系列发展房地产业的政策。1987年10 月,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房地产市场,这宣告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1983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规定了房屋产权登记制度, 1990年全国基本完成了房屋所有权登记工作,为80%以上的房屋所有权人颁发了房屋权属证书,这为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经纪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0年10月30日,

中国房地产中介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中国房地产中介 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分析 经济与管理学院 84080102班 陈威敏

中国房地产中介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地产中介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行业。说它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说它陌生,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买卖租赁住房,我们也许一辈子也不会跟它打交道。房地产中介的起源,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会是怎样的呢?我在这段时间查了些相关的资料。 什么是房地产中介? 义的房地产中介是指在房地产市场中,以提供房地产供需咨询、协助供需双方公平交易、促进房地产交易形成为目的而进行的房地产租售的经纪活动、委托代理业务或价格评估等活动的总称。广义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是指覆盖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为房地产的生产、流通、消费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咨询、房地产经纪和房地产估价三种形式,显然这是对房地产中介作了狭义的理解。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 合起来讲,房地产中介服务是为房地产投资、开发和交易提供各种媒介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活动。 地产咨询是指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其提供信息、资料、建议,或为其提供房地产专项研究、市场调查与分析、项目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服务并收取费用的一种有偿的中介活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咨询业可以为房地产投资者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决策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在内的各种咨询服务,也可为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中的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 地产价格评估是指以房地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一定的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测算和判定的经营活动。 地产经纪是由房地产经纪人(个人或机构,统称经纪人)完成的促进房地产市场交易顺利实现一系列居间、代理、行纪等中介活动,是以提取佣金为经营特征,为房地产买卖、交换、租赁、置换等提供信息及信托劳务工作的中介服务。 房地产中介的起源 国古代和近代市场中为房地产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房地产商品质量﹑价格的居间行商称之为宅行。宅行是中国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前身,现称房地产中介,房产超市,不动产门市等。史书记载:宅行,清朝年间,宅行主要分布在山西,

万科地产发展史

万科:财务结构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来源:焦点房地产网 2008年09月04日11:39 我来说两句(0) 2008年以来,受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住宅行业进入调整期,市场波动加剧,行业整体资金面较为紧张。在这一背景下,万科长期坚持的稳健财务策略凸显成效。此外,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把握未来机遇,公司主动调整开发经营节奏,高度关注市场调整中公司的资金安全,更加坚决地贯彻“现金为王”的经营策略。我们认为,公司一贯稳定的财务基础和未来一系列强化财务安全的策略调整,将使得公司能够有效抵御短期市场波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公司的偿债能力。 财务状况稳健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后,万科的资产规模在2007年底时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0.94亿元,2008年上半年达到1,111.01亿元。从2004年末到2007年末,公司总资产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6.1%。2007年8月,公司增发3.17亿股A股,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99.37亿元。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包括少数股东权益)达到358.23亿元。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断充实自有资本,保持了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同时,资本实力的增强也为公司应对行业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7.76%,从账面上看,这一比率有所增长。但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主要因为预收帐款的增长较快,而预收帐款来自公司已售未结资源,并不构成公司的偿债压力。如果扣除这一因素的影响,从2006年底、2007年底和2008年中期,公司的负债率依次为47.34%,44.51%和43.95%,实际呈下降趋势。和一些通过利用较高财务杠杆加速扩张的房地产公司相比,万科较为稳健的发展战略和偏保守的资本结构使其具备一定的融资空间。 在负债规模增加的同时,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长期借款为136.99亿元,短期借款为53.5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96.12亿元,债务结构较为合理,且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149.6亿元,低于公司期末持有的现金153.7亿元,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此外,万科在商业银行方面具有较高的授信额度,且其依靠规模和品牌效应争取到诸多外部融资渠道,说明公司具有充足的备用流动性。 在对外担保等问题上公司严格遵循有关规则。公司的对外担保主要来自受让浙江南都等公司股权带来的历史担保,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因这些担保导致的所有争议、索赔事项均由股权转让方负责处理,相关赔偿义务及责任均由股权转让方承担。总体看上述担保出现代偿责任的风险较小。 调整策略,强化抗风险能力 自2007年年底以来,受行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影响,部分城市住房价格出现较大回调,各主要住房市场的销售量有所萎缩,观望气氛较浓。加之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住房行业资金面较为紧张。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市场波动,万科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将保障经营安全确定为首要目标,从产品、销售、开发、新项目获取等各个方面展开调整。

回顾美国房产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回顾美国房产发展史的重要阶段美国房产是如何发展的?自1923年以来固有的市场经济,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3个 明显的泡沫,特别是近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发展的根本因素,取决于人口,利率和信贷,税收等多重因素。 过去100年来,房价呈现轻微上涨态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近一百年来,美国房地产行业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Case-Shiller)的房价指数(Keith Schiller)显示,房价自1890年以来上涨了约一半,不包括通货膨胀的影响。 美国房地产周期受到人口,利率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美国具有非常市场化的土地制度,以及更为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和房地产税制度体系,但美国房地产市场无法摆脱周期的命运。在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的背后,人口,利率和信贷,税收等政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次大战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周期为18年。1836-1925年,美国房地产行业每18年(或近18年)经历了危机,土地和房价变动最明显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住房需求下降,房地产周期不计划。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由于男女人口因延迟结婚和家庭服务而形成,住房需求在1943年(长达18年)大幅下降,房地产业危机还没有爆发。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美国继续上涨,土地和房价在1973年达到顶峰,这得益于战后对房屋需求的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房地产短期波动幅度明显较小。二十世纪70 - 80年代,美国房地产行业在-1979年和1973年至1989年分别经历了两个短期波动。 本网注明“来源:美国房产是如何发展的”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上中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

浅谈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摘要】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从2002年开始,我国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备受关注。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规范、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业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泡沫经济宏观调控对策 1.1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1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史(绝对精彩)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

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调控当前房价重要的是压低消除通胀预期 2007年10月20日09:30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再次打到了持续火爆的楼市身上。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不但规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且将住房贷款利率提到基准利率的倍。10月9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要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受让人,只有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近年来屡调屡高的中国房价来说,一方面是调控政策失效后的尴尬,一方面是民众对房价日益高涨的不满,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在房地产调控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讨论。 就在央行和银监会发布359号文之后不久,政策的市场效应就开始显现。据报道,国庆一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56%,深圳市七天长假的一手房总成交量甚至只有82套。虽然关于“第二套住房”的认定以及执行效果仍存在争议,但此次调控从银行信贷着手的方式已经获得了部分学者和市场人士的赞许。然而,有鉴于之前调控效果上的南辕北辙,目前市场对于这些政策最终的结果仍然充满了狐疑。

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

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地产发展30年回顾 从1978年的土地相关法规的调整算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伴 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即便如此,国内的房 地产市场仍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以政策为主导的政 府市场。 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房 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处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 之中,中央与各地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各级市场在不断博 弈中发展和成熟。 1、房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1991年的理论突破与起步阶段 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深圳(罗湖区)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示范作用,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1991~1995年非理性炒作与调整阶段 以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南方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大亚湾、北海等地,而随后急速的“硬 着陆”,使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随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1995~2003年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整体说来,这一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好得一个时期,整体表现稳健,市场价格与销售量平稳增长,各地市场全面稳步地 成长,中国得房地产业进入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 1995年,在经历了之前的炒作与调控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 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随着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 需要全面启动商品房市场以完成分房制度的转化。处在改革前沿的

深圳市,随即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其中 最为主要的就是蓝印户口制度,之后这一政策在上海、大连等地得 到推广。 2000年初,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并稳步发展,这同时也直接刺激了商品 房市场的发展。 2003~2007年,调控、反调控与总体反思阶段 2003年中后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发展,开始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而2005~2006年则是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项政策措施,从土地、信贷、经济适用房、房价、产品结构,以及外资管理等多方面,来全面反 思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较大的利 益冲突,因此,当诸多的政策落到实处之后,常常不是被夸大,就 是被缩小。 2006~2007年,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国 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随即开始不断紧缩信贷,以期 为“高热”的楼市降温。 2007年~2010年,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的阶段 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逐渐显露,不断升 温的房价开始快速回落,伴随这一回落的还有商品房的成交量。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全面衰退迹象逐渐明显,国内经济也 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下,房地产行业发展减速 明显,行业内调整的深度与广度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强,整个 行业伴随经济调整进入新一轮的全面调整期。 从近期的经济与行业发展情况看,这一调整的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快会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而要全面的回暖,可能需要到2010年及更远的未来。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美国房地产发展史 历数从罗斯福时代到克林顿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政策,说房地产的发展是总统的事业似乎也并不为过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影响及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层面,所以,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干预也不少。 美国住房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面对中低收入家庭。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很重视住房问题,其住房政策有过一系列的调整,但重点始终是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房子。 历数从罗斯福时代到克林顿时代的房地产行业政策,说房地产的发展是总统的事业似乎也并不为过。 罗斯福与杜鲁门时代:从200万失房者到居者有其屋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都市中房屋建设减少了约90%,近200万户居民因无力偿还贷款而丧失住房产权,约1600家银行因无法回收贷款而破产。住房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 罗斯福政府看到问题的实质:一方面是居民的支付能力在下降,一方面是银行体系的信用失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打通两者之间的资金链,政府于是果断地引入抵押担保体系。 罗斯福批准了《住宅抵押贷款法》(HOLA),该法规定由联邦政府提供担保,形成长久性、以分期还款方式运作的抵押市场;1934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国家住房法》(NHA),成立联邦住宅管理局(FHA)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组建“互助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1937年的《公共住宅法案》提出,设立联邦平民房屋建设署(USHA),以维持永久性的中央政府补贴。

在1949年修订的《国家住房法》中,杜鲁门政府提出宏伟的目标:“为每一个美国家庭提供大方的、具有良好居住条件的住宅”。 在经济复苏和房地产政策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住房需求远远大于住房供应,开工创新高,住房拥有率节节上升,从1950年的55%上升到1960年61.9%。 罗斯福和杜鲁门时代奠定了美国房地产政策的两大基石: 第一、奠定了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和地产商的黄金四角关系。引入政府担保,确保了金融机构的信用,这又确保了向消费者提供资金的能力。分期还款方式使消费者有条件提前拥有合适的住房,需求被刺激起来,这大大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第二、杜鲁门提出的目标与其说是政治口号,不如说房地产政策已开始成为美国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此后几十年的美国经济发展看,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 肯尼迪与约翰逊时代:一切为了平等 肯尼迪政府改变传统的帮助低收入人士的做法,提出由私人机构兴建并出租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设想,1961年制定第221(d)(3)条款的“低于市场水平利率”的贷款计划,鼓励私营金融机构按照比市场水平低的利率向租赁性住宅项目提供贷款,而将此抵押权按照正常的市场行情出售给联邦全国抵押协会,这两个合同之间的差额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补贴数额庞大,政府财政收支很难平衡,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租金增补”计划,将低收入家庭用于住房支出的比例限定在其收入的20%,其余租金部分的差额则由政府提供补助。 1965年,联邦政府设立国家住宅和城市发展规划部,后来的许多住房计划都由此部门负责实施。这个部门的设立体现了联邦政府对公民住宅发展的重视。

中国房地产20年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20年发展历程 1988 -1993 疤痕记忆 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55号令,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肇始,但很快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在深圳、海南、北海等地出现。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 -1997 负增长 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10月29日,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房项目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展示。 央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并特意安排1000亿元的贷款指导性计划。 评述: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延续5年的房地产颓势就此得以扭转。当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改变了上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态势。政策背景是,通货紧缩的经济局势使得政府决定催热房地产拉动内需,这一影响深远的决策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改善市场需求的转折点,其效应持续了10年,并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热不仅造就了大批中国富豪,也成为政府官员落马的主要泥潭。易被人忽视的是,中国在当年首次提出要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1999 - 2003 白银年代 1999年末班车 3月,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国贸举办,出现前所未有的观展人流,个人首次代替单位成房展会购房主流。 4月,建设部出台《城镇廉租房管理办法》,5月1日起实施。 9月,各地陆续停止福利分房。社会映像:结婚率大增。 10月,北京发布文件规定,已购公房可上市交易。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详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