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生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

小学生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

小学生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
小学生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

小学生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

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

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

《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

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

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

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

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

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

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

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

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

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

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

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

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

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

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

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

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

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你是否能跟上?

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

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递员。

邮递员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

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

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十四次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

拟出版,特此奉还。”

每看到这样一封封退稿信,凡尔纳心里都是一陈绞痛。这次是第十五次了,还是未被

采用。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书稿紧

紧抱在怀里。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语言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

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

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书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

年的出书合同。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

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伦敦的布伦海姆宫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这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泼、美丽的贵族夫人连声叫喊肚子疼痛,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

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一个早产儿,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人间。

丘吉尔是英国显赫的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总

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

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因病

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岁。这时的詹妮虽已40多岁,但依然美艳惊人,风姿绰约。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给一个25岁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遭到众多亲友的

反对。就在詹妮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与母亲要嫁之人同岁的丘吉尔,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亲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

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儿子坚毅、鼓励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洁白的婚纱。

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丘吉尔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犹豫了。这次与上次不同,丘吉尔打小就怀有雄心壮志,并且

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贻误儿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儿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让我在我的仕途与您的幸福之间作选择,我心甘情愿的选

择后者。请您不要再有任何顾虑。母亲幸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无比快乐地迈入了婚

姻的殿堂。婚礼上,儿子依然像上次一样,坚强地站在她的身边,而另一边则是比儿子还

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接受母亲的婚姻,也许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对沉重的

压力,丘吉尔两次接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继父,这需要多么豁达的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热闹非凡,宾

朋满堂,欢歌笑语。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择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

坚决反对者——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休

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这些改革。这里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很有意

思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会上相互咒骂,如同仇敌,但在个人生活中却能成为

亲朋好友,相敬无间。在政治生活中虽然是公敌,却不妨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称兄道弟。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这样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的人。……而我

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西方近代的这种文化现象是多

么的耐人寻味。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

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

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回到加州大学修完当年还没有读完的电影系学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加大电影系二年级时拍了一部22分钟的短片,参加

亚特兰大电影节,好莱坞的投资者看了,马上与他签约,斯皮尔伯格因此辍学,到好莱坞

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对的,如果他当年不把握机会,坚持要完成学业,他或许成不了

大师。

但40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功成名就,他还是很介意年轻时的学业没有完成。

夜深人静时,斯皮尔伯格总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今天你是好莱坞权力最大的人,你的名

字是年轻人的名气、金钱的保证,但那又怎样呢?你曾经背弃过自己的承诺,无论再有钱、名气再大,你的品格还有个小小的污点,因为你曾经当过逃兵。

斯皮尔伯格回到大学,用假名重新注册插班,用假名考试交卷,只有几个教授知道他

的身份,他的功课与其他学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学者审阅。课程要求学生交电影实习作业,

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选取了12分钟的影片,还交了《大白鲨》和《第三类

接触》的片段。大学电影系助理教授凯利为他总评分,给他成绩“良”,评语是“该学生

对音响、灯光、剪接和剧本管理颇有驾驭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