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

看着自己的孩子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的确,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非常骄傲的,但骄傲的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小学生活,是否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上课是否会认真听讲等等。那么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踏入小学大门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所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走得更好呢?

一.认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条件与幼儿园有许多不同,因此,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孩子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学的儿童是有一定难度的。家长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区别。

1、学习时间不一

2、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

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3个多到-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多。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在园内集体午睡两个小时左右,小学的孩子,十月份后到第二个学期的五月份前是没有午睡的,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25节课以外,还有较多的集体活动,如午间阅读、晨间阅读、晨会课、早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等等。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重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生活制度不一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

3、人际关系不一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往。

4、要求不一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会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适应一年级的学习

生活。

二.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想要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必须要重视培养他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谈到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都有这个意识,但却无从着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培养: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电视节目,如新闻、动物世界、少儿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

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还没到校门口就很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进校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独立地安全地走进教室。有些家长很担心,孩子走进校门了也要注视着他走进教室门口为止才肯恋恋不舍离开,其实你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就像有些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在家从来没有扫过地,在学校如何做值日呢?7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是你平时都不让他锻炼就错误的认为他不会而已。就算你目睹他走过操场时忽然摔倒了,你也别紧张,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时,他会思考,到底我为什么会摔到呢?下次我可要小心了,这都是他经过体验后积累的生活经验,如果你迫不及待冲上去,然后一大堆怎么这么不小心的,你就大大的的错了,错在你不摔到的原因交给孩子自己总结,导致的后果原本应他自己做的事都让你代替了,他任何事情都依赖你,若干年以后,你突然发觉很多事都该他自己做时他却什么都不会,此时你又开始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用呢?这么笨呢?很早的时候,我有一个家长,很有钱,每天小车接送孩子,因为他怕孩子被人绑架,所以到现在,孩子已经读五年级了,都不知道怎么过马路,怎么才能坐黄包车等。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

劳动,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餐巾等;学会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4、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叠衣服、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

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6、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承担家务的能力,还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度溺爱,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小时候的“艰难”;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做家务影响孩子的学习得不偿失。其实,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不仅可以学到不少生活技能,在记忆中留下与家人一起劳动的美好回忆,还可以使自己树立自信,产生自尊,并生成一种良好的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们可以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的任务指定让孩子去干,并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就感。还可以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使孩子知道父母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而不是让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吩咐他们做家务。另外,还要经常对孩子的帮助表示感谢,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二) 良好习惯的培养

先看一个例子:

张女士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又急急忙忙地接回了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一进门她就开始准备晚饭,儿子明明就一个人在屋里玩起“大闹天宫”来了。张女士做完了饭,刚想进屋休息一会儿,就看到屋子一地的玩具,儿子手握“金箍棒”站在窗外大喊:“老妖精你终于现身了,吃老孙一棒”。明明一跃而下,向妈妈扑过来,耳听“啪”的一声——不是明明打了妈妈,而是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给了儿子一耳光。随着儿子“哇”的一声大哭,张女士也难过的落泪了。

这样的生活片断,各位是否在生活中也遇到类似的事情呢?是啊!现在的生活给我们的压力的确很大,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处理好纷繁的人际关系。累了一天回家还要做饭,收拾家务,真的有点儿吃不消。如果孩子再不听说,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您的火气自然就大了。这时候您是否真想找个保姆帮你一把,把弄乱的屋子收拾干净,并且让她代替你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您有没有想过,自己尝试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

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这里指的是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几个方面: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

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

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勤俭)

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

8)做事有计划(有功必备)

9)及时感激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

10)干干净净每一天(喜欢清洁)

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呢?

1)自己收拾文具及第二天所需学具。

2)放学后先做作业后吃饭。

3)不挑食。

4)诚实不说慌

5)不和小朋友打架。

6)尊重老师,遇事讲道理。

2、学习习惯(具体)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有一个好的习惯将有益与孩子的终身,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努力。

(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首先,作为父母,无论让孩子做什么,都应该引导孩子回归生活,使孩子对身边的事感兴趣,这将极大地有助于他的学习。

比如数学课学“元、角、分”时,如果乏味地让孩子学进率,学换算,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孩子会感到很单调,没有兴趣。如果把他们带到超市,实际购物,在购物中品味数学,那么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数学,很轻松,并让孩子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使孩子感到数学对我们很重要。

识字对于小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识字又是很枯燥的,那么怎样使孩子对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呢?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生

活中去搜集。去公园游玩,就可以教儿子认“儿童公园”几个字,去超市购物,可以让孩子认“某某超市”几个字,孩子吃小食品,可以认包装袋上面的字,等等,这样在生活中孩子们渐渐地过了认字关。孩子们由于认识了生活中的字,会在别人面前不经意地读一些东西,这样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更会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鼓励孩子用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善于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比如,这类孩子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运用图画,示意图就可以明白书中的内容;常常能够记清人的面孔,却记不起他们的名字等等。有的孩子善于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比如,这类孩子往往能够:听了一句话后,能够立刻准确地重复出来,喜欢听音乐和广播,常常愿意以谈话的方式来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动作来探究问题,这类孩子属于运动型的学习者,比如:他们喜欢去做,而不是先听清楚或者看明白;特别喜欢试验、操作等活动,这类孩子上课时用听和看很难集中注意力,小动作较多等等。有的孩子喜欢独自学习,而有的孩子却喜欢很多人在一块儿学习,有的孩子喜欢听着音乐学习,而有的孩子却喜欢躺着学习等等。作为家长,当您了解了孩子的学习风格后,即使这种风格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也不要责怪孩子,而应该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如果您强迫孩子改变学习的方式,相信马上就招到孩子的抵制,并因此使孩子暂时失去学习兴趣。

第三,按照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

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俗语,吃草的骆驼莫喂肉。说的就是:骆驼是吃草的,肉的味道虽然鲜美,但骆驼是不会高兴,也不会去吃的。同样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奉行这个道理:即要贴近生活,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做父母和老师的,

一定要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实际,还拿学习方式来说,对于那些主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呈现他们需要的信息。比如,用图画、录像片、投影或幻灯图象、板书、板画等方式帮助孩子掌握信息,对于需要靠动手才能获取有效信息的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比如,带孩子到野外或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生物,自己动手做实验,积极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请教等。

(2)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但是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等。所以,平时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关心了解孩子,培养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低段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一年级的家长,你们的重要任务是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①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态度是否认真。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②培养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

为什么同样的作业不同孩子完成时间相差那么多,只需十五分钟完成的却需一个小时?你的孩子会不会一边写作业一边玩东西或发呆,你是怎么要求你的孩子的?我的一个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每天一放学就要求写好作业再做家长布置的作业,早上6点起床读书到吃早饭为止,家长又不在身边督促。结果造成的后果是,孩子读书不用心敷衍了事,写作业磨磨蹭蹭的,连走路拿东西都比别人慢那么一两拍,他想,反正我早点把事做好的话,

爸爸又从来不让我去玩、让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又要我多做一些作业,还不如慢慢做。像这样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厌学。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珍惜时间的习惯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比如以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阶段,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上厕所、削铅笔、找本子等。当学习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致志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搅孩子。要等这一学习时段结束了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必须一心一意”的观念,从而养成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当然。20分钟的学习时段一到,就应该让孩子休息了。可以休息5分钟,超过了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而达不到5分钟有不利于孩子消除视力和脑力的疲劳。休息时必须离开书桌,干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懒洋洋地躺着或坐着,这样会影响下一个学习时段的精神状态。

(4)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凡知识型的内容,都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发展。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5)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五个音节,每个音节写三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五个音节写一遍的,有一个音节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音节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

如吃饭饭、睡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有序。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读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爸爸还有妈妈的家。”等不同方法表述。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

3、行为习惯

(1)文明礼仪

入学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磨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呢?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要从小就养成孩子良好的礼貌行为。如在车船上能主动给老人、孕妇、幼儿、病人、残疾人让座,并乐意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能在各种场合使用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等等);做客时,不乱跑、不吵闹。

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友爱同学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等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遇到孩子和同学产生一些小矛盾时,也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应告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需要互相体谅谦让、彼此关心帮助,不能以“我”为中心,任性胡来。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或意外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所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应尽力帮助,不能无动于衷或幸灾乐祸。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要好的同学和伙伴,还要注意关心那些需要给予帮助的任何人。点点滴滴,使孩子逐步明白,人间自有真情在,常想着别人,常帮助别人,才是个受欢迎的人。

(2)、关心集体

人具有社会性。如果说班集体就像一个被简化了的、具体的小社会,那么孩子们正是在班集体中体验着自己未来的社会职责、社会义务,体会着怎样才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和谐一致,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家长应教育孩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建设一个好集体出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竞赛,努力创造好成绩,也为别人的好成绩而高兴,让孩子知道要为集体争光而不是个人出风头。对集体交予的各项任务,家长也应教育、督促孩子努力完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认真的做事态度和责任心。对每件事都富有责任心会使

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逐渐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那么,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家长需要注意培养方法

1、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优点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父母喜欢拿着自己孩子的不足和他人孩子的优点作比较。“你看,人家某某考了95分,你怎么才考了80分呢!”“你看人家谁谁从小就当班干部,你怎么就不行呢?从来没有教过孩子系鞋带,但看到别人孩子能系时心里暗暗发誓从明天开始教,可到了第二天上学快迟到了又赶紧蹲下身子给他系好,这边又埋怨孩子笨不如别人。诸如此类的话随时都可以听到。这些父母没有细想,他们不自觉说出的话是多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经有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成天说我这不如人那不如人,我想没有爸爸是真幸福呀。”不知道做父母的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该作何感想。

每个孩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学习时,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孩子到达终点也都会有差异的,但只要孩子都满怀信心地往前跑,就能得到属于他的那一份成功和满足。所以别总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孩子的长处,而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志向和兴趣做合理的要求和期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才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始终生活在快乐、有成就感的状态。

2、让孩子独自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提过,再简单提一提,低段老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昨天我妈妈给我检查了作业,没把我作业本放回书包,所以今天作业交不了。老师,我妈妈今天没给我削铅笔,我没笔写字等等。

为孩子收拾文具,替孩子背书包,这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使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逐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许多孩子走进校园以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成长的路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会忍受生活中碰到的坎坷,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诸多不如意。这时,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面对,去解决,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积累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形成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反,如果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会使孩子遇事畏缩不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从而给孩子成长造成障碍,这恐怕不是家长们的初衷吧!

3、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现在总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地责任心是被父母剥夺的。一个博士曾经找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儿子没有责任心,小黄帽一个学期丢了8个。

孙主任问:“你是不是丢一个给买一个?”他说“是啊。”孙主任告诉他:“你这样下去,孩子没法有责任心。他无所谓啊,丢了马上买新的,有什么可着急的。他要是再丢了,让他自己找去。如果找不到,第二天就让孩子光着脑袋去上学,让他受到批评。然后,用他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小黄帽。没有零花钱买帽子,就取消孩子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比如第二天要去麦当劳,那就不能去。因为那个钱要用来买帽子。这样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而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并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体验到过失的后果,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其实,这些家长大都认为这是小之又小的事情,是在帮孩子的忙,甚至是在尽一个做家长的“责任”。但是,殊不知这些家长在无意识中却将孩子的责任意识、节约意识、自理能力等,不知不觉地消蚀在这种特殊的“关爱”之中了,不仅对孩子童年的成长不利,而且对孩子终生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诚实,责任心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先答应再书说,对孩子影响最坏的是父母的朝令夕改和蛮不讲理。当父母高兴或生气时,常常会一时兴致所至,忽然改变对孩子的要求和允诺,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当父母受到较大压力或疲劳时,又常会蛮不讲理,生硬地命令孩子照他(她)说的去做,这样会让孩子迷惑不解。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对孩子的要求应长期一致。当然,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

应该是父母一言堂,可以和孩子讨论协商,但决不能让孩子跟你讲条件,例如:“如果你给我买冰激凌,我就收拾玩具。”若让孩子养成这种讨价还价的习惯,他们就会认为没有好处就不应该承担责任,这样对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相当不利。

4、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错误,甚至失败中获得经验,下面这个案例也许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一天,大卫正在院子里教他五岁的孩子使用剪草机,这时他的妻子喊他问一件事情。当他再走回他的草地时才发现他的孩子把剪草机开进了花圃,在他精心修整的花圃中间开出了一条“道”。这个花圃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经过好长时间方才渐现光彩,却在几分钟的时间被毁了,而那个“肇事者”很得意地正在再干一次。大卫不禁怒火中烧,狂吼一声:“你干了些什么?……”正要冲上去,却被他妻子拉住了肩头。他不解地回过头,他妻子却笑着对他说:“毕竟,我们是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是的,小孩子们在实践中必定会犯些无心的错误,但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因为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决定了不可避免的意外。孩子的初衷是好的,就应该放开手让他们去学习和实践。“毕竟,我们是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要多给孩子一些获取经验的实践机会。

如何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次转折。因此,抓好初一,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飞跃”,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一、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心理状态及中学生活的变化 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小学的老师一人包班,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 第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小学科目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 第三,学习动机的变化。一般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如若你问他“你学习为了什么,”他会说“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共产主义”云云。但中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考虑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开始联系起来。 第四,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快、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三是萌动性大,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 第五,心理方面的变化。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化也很大,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意性、稳定性、选择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兴趣广泛而我有选择,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丰富强烈,

好冲动而不拘小节。 第六,个性方面的变化。小学生在感情上较多依恋老师, 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到了中学,则开始树立 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 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为了使孩子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家长应指导孩子 自学积极地去适应这些变化。但有的孩子进了初中以后,学习 越来越吃力,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常见的有 如下几种情况: (1)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但进了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原因是这些孩子不了解中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不 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没打好扎实的基础,中学课程一多应应付不过来,感到很吃力。 (3)有的孩子上了中学后,认为可松一口气了,结果没抓紧时间,学习上欠“债”,一步掉队,步步落后,使学习的困 难一天比天大。 (4)由于中学的管理不象小学那样紧,有的孩子就对自己放松要求,不守纪律,不求上进,打架、骂人、抽烟、喝酒、 赌博、考试作弊、乱交朋友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一开始就被 列入“后进生”的行列,一步被动,步步被动。 二、要了解孩子初中阶段的特点 孩子进入初中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与小学相比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顾此失彼,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在小学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老师从上课到辅导甚至做作业都跟的较紧,讲的很细,很明白;

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武夷山市实验小学程红英 各位家长: 早上好! 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为了同一个愿望,我们走到一起,这个愿望就是:如何让您的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话题。今天能到这儿来的家长,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们都是有责任心的好家长,都希望能帮助您的孩子开个“好头”,让他们很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在这方面,我有一些体会和在座的家长交流。首先申明,我不是教育专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武夷山实验小学的教师。为什么今天我能在这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呢?那是因为有一个同样关心您的孩子成长的优秀的徐园长,是她给了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先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实验小学的程红英老师,在实小任教9年整。1到3年级带了三个小循环。9年前,实小需要的是低年级语文老师,所以我竞聘了低年级语文的岗位,完整地教了一轮,一到三年级的语文。六年前,我又重新回到数学岗位,完整地教了两轮,一到三年级的数学。可以说,对低年级的语文和数学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和可爱的孩子们愉快相处的这些年里,我也积累了一些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下面,我们先来作个简单的测试,看一看您的孩子是否具备了入学条件。 孩子是不是具备了入学的条件,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一成不变的规则,而且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应当首先看孩子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下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许能帮助您思考并确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入学了。 问题一共有10个,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的不得分。有带笔的家长可以用笔在本子上做记号,没带笔的可以在心里算,10题看完后,帮您的孩子算一算,他得了多少分。(出示幻灯片) 1.孩子是不是能愉快地同别的孩子相处? 2.孩子是不是懂得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和说明,例如能辨别方位,根据儿童游戏机的指令进行操作等等。 3在没有家长或其他成人照看时,孩子能不能应付一些简单的事? 4.孩子能不能坚持一个较长的学习日,而中间不必去睡一觉? 5.孩子是不是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说,而不是一味地固执、任性? 6.孩子对上学的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7.孩子在家长谈及上学时是不是很向往? 8.孩子是否掌握了父母的姓名、电话号码?自己的姓名及年龄? 9.孩子是否知道上学的路线? 10.孩子是否要求家长添置文具? 说明: 得分7分以上,说明孩子基本具备了入学条件。得分在6分以下,说明孩子入学条件还不成熟。那么,您就应该在9月1日之前的这两个多月中,付出加倍的努力,为您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做积极的准备。 按时间的顺序,我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入学前和入学后,先来谈一谈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出示幻灯片) 一、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1、语言激励。可以通过我们家长的语言激励,让孩子对成为小学生,进入小学的学习充满期待。如果家长对此没有任何期待的话,您的孩子会有期待吗?我们可以经常用充满喜悦的心情和充满期待的语气对孩子说,宝贝儿,就要成为小学生啦,这回可是真正的长大了,多

培智生活适应教案(1)

《擦桌子》 学科:生活适应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快乐成长》主题下的一课,这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按照顺序将桌子的里里外外都擦干净。在学习擦桌子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洗抹布的基础。同时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为以后学习《擦窗台》、《擦玻璃》打下础。 【教学意见】:本节课建议利用3节课完成。第一节课复习收拾桌面垃圾和洗抹布。第二课时学习擦桌面。第三课时是巩固练习。 【学情分析】: 四年级有十四名学生,其中两人为脑瘫的孩子、四名自闭症、两名唐氏综合症儿童,其他的都是智力障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将学生成为三类。A类(五名)轻度智障,他们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知道桌子脏了要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知道什么是垃圾;他们的空间能力很好,能够分辨出左右上下;从生理角度来讲这类学生的手部肌肉有力,能够完成拧抹布的过程。B类学生:这类学生知道桌子脏了要擦;并且可以辨别出来什么是垃圾。但是这类学生没有很好的空间能力,不能够分辨出左右上下。同时由于学生的手部肌肉没有力气,不能够将抹布拧干。C类:将脑瘫孩子和两名严重的自闭症孩子归为这类。由于脑瘫的孩子手部没有力气,不能完成清洗抹布的过程,两名严重的自闭症孩子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不能够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A类:能够独立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B类: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个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C类:能够在不清洗抹布,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整个擦桌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工序分析法教授学生擦桌面。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干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教学重点】:擦桌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擦桌面。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让小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的校园、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面对突然增加了的各个学科等等,难免有些茫然。初一学生在年龄特征方面和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班主任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向师性特征很明显。所以,在这一学生人生成长关键的转型时期,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小学与初中学习的不同。 1 、从环境变化看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学生活动的范围比小学大,与社会接触的时间也多了。 2、从管理方法看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方式指导学生,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从教学内容看从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就拿语文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课本比小学的厚,课本里的字比小学的小),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 、从教学方法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 5、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得了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90分以上的往往只是凤毛麟角。学生往往会觉得我比小学化的功夫多,成绩反而比小学差,如果不及时给与指导,有的就会丧失信心。 6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学到初中不仅在生理上处于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时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时期。它是人从幼稚、朦胧走向成熟的时期,必然带来心理的动荡,必然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的适应问题。所以对青春期的关注,就是对人生关键期的关注。 针对以上的分析,那么作为老师怎样去做好转化过渡工作呢? 首先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迅速融入班集体。 很多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时,都有一种激动、紧张的心情,对学校很陌生又感到很新鲜,学习时很忙乱。作为班主任,在关注这一情况的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第一,老师要介绍学校,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增进学生对学校对初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在实中就读的自豪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第二,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规律,跟上学习的步伐。首先要对学校的环境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办公室、体育室、微机室、广播室、医务室、政教处教务处等具体位置;其次对学校的生活作息时间做一介绍,包括早读的科目时间、早餐的时间和管理、课间操的时

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看着教室里那一群满脸稚气的孩子,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开学后,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有经常迟到的,有胆小不与同学交流的,有调皮淘气的,有忘带学习用具的,有上课不讲小话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极不适应。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是要与家长联系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会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一切教育责任都在学校,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应由教师来完成。针对这样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新学年初学校都要进行新生家长培训。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家庭熏陶已经在孩子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让家长负起应有的责任,做到家校密切配合,使教育形成合力,才更利于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是教师要关爱学生,让孩子亲近你。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成年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年人鼓励性的语言和正确的诱导对孩子具有引导作用。刚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完善,自理能力也不强,所以就更需要老师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当孩子在班集体中受委屈时,你要耐心地听他倾诉,并及时安慰他,当天冷时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当孩子把散了鞋带的脚伸向你时,你帮他系好……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到老师就如同妈妈一样亲切。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更能稳定他们的情绪,促使他们更安心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看着教室里那一群满脸稚气的孩子,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开学几周后,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有经常迟到的,有胆小不与同学交流的,有调皮淘气的,有忘带学习用具的,有上课不讲小话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极不适应。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是要与家长联系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

培智五年级生活适应教案汇总

实用生活教

第一单元:我会整理仪表 第1 课梳头——梳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 知道人为什么要梳头。 二、教学重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梳子。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 引出课题:同学们,每天气床后要做哪些事情呢?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 人为什么要梳头呢? >J_L >J_L 讲一讲 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3. 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二、做一做: 梳头比赛 1. 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头比赛; 2.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看谁梳头的方法有正确,梳头又好。

3. 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1)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3)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所以在今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每天养成梳头的习惯。

第2 课洗发与理发 、教学目标: 1. 知道怎样保持头发的清洁; 2. 学会怎样洗发; 3. 男同学知道经常理发。 二、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脸盆、洗发水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 引出课题:你大约多长时间洗一次头?男同学多长时间理一 次发?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 怎样洗头发呢? >J_L >J_L 讲一讲将头发浸湿涂上洗头液揉搓头发,按摩头皮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3. 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做一做: 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洗头: 1. 老师进行指导、师范; 2. 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练习; 3. 实践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一对一进行洗发。 4. 进行点评和奖励。总结: 正确的洗发方法要经过基本的四个步骤:

最新如何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如何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祝刘颖 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以后,有的会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而且在班级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学习很自觉,生活方面也很习惯。而有些孩子花了很长时间却一直无法适应。想要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我个人认为必须要重视培养他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睡眠时间。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还没到校门口就很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进校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独立地安全地走进教室。有些家长很担心,孩子走进校门了也要注视着他走进教室门口为止才肯恋恋不舍离开,其实你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就像有些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在家从来没有扫过地,在学校如何做值日呢?7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是你平时都不让他锻炼就错误的认为他不会而已。就算你目睹他走过操场时忽然摔倒了,你也别紧张,让他自己爬起来,

这时,他会思考,到底我为什么会摔到呢?下次我可要小心了,这都是他经过体验后积累的生活经验。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低段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作为一个优秀的一年级的家长,你们的重要任务是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进入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始,路还很长。我们也许不能去做非常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为孩子们做一些小事。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责任。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一个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好习惯养成的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好习惯。实际上,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进步和家长的关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2580000 读作:.

培智生活适应六下《1、长江、黄河》教案[资料]

培智生活适应六下《1、长江、黄河》教案[资料] 累计备课题 1、长江、黄河拟 3 课时课课 时 认知:知道长江、黄河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二大河,了解长江、黄河 的作用。教学 技能: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朗诵学唱《黄河颂》及《长目的 江之歌》。要求 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A组:了解长江、黄河的特点和作用;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 河;朗诵学唱《黄河颂》及《长江之歌》。分组 B组:知道长江、黄河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二大河;学唱《长江之歌》。目标C组:知道长江、黄河的名称。 了解长江、黄河的特点和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重点难点作用。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修改意 见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是哪条吗, 指名回答。 2、师简介长江。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 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3、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 4、师简介黄河。 5、出示课题:长江、黄河。 6、齐读课题。 二、认识长江。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长江有多长。 1) 教师范读。 2) 生齐读、自由读。 3) 指名读答长江的长度。 4) 多媒体映示长江地图。 2、长江不仅长,还很美。 多媒体映示长江三峡美景图。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它也是亚洲最长、全世界第三大河。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我国第二大河——黄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培智一年级劳动教案博客

学科:劳动 授课年级:培智一年级1 年级 授课年级学生特点:本班学生智力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比较落后,他们的学习以具体形象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差,活泼好动,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记忆力差,容易遗忘需反复强化。 备课时间:12 月12 号 上课时间:12 月13 号 课题名称:学会叠裤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 学会叠裤子 b. 知道要整理衣物 c. 在生活中能的到运用 2. 能力目标 a.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b. 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c. 锻炼学生模仿动手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知道要整理衣物。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会叠裤子,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掌握知识。 2. 难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安排 第1课时(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把裤子放到讲台上) (2)师:这是要干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叠裤子。 (板书:叠裤子) (3)师:现在,老师演示一遍怎么叠裤子?同学们仔细看待会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叠叠看。 (4)师:同学们先看看裤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裤子是不是有两条裤腿呀? (4)师:我们先把裤子放开铺平,然后把两条裤腿对齐叠好,再把头尾对齐叠好,最后再对折一下就叠好了。 2. 指导练习 师:好,现在请同学上来叠给大家看看。 备课时间:12月16号上课时间:12 月17 号课题名称:学会叠裤子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a. 学会叠裤子 b. 知道要整理衣物 c. 在生活中能的到运用 2. 能力目标 a.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b. 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c. 锻炼学生模仿动手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知道要整理衣物。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叠裤子,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掌握知识。 2.难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 中学习生活 初一新生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初一年级正式上课已经三个周了。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明显感到中小学两个阶段学习的不同。虽然,小学老师在孩子毕业前讲过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显然多数家长没有做好准备。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仅仅三个周,多数家长与孩子都感到手慢脚乱、不适应,甚至感到了压力或焦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尽快的解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初中阶段学习就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初中阶段是每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转型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首先面临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我们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做好过渡与衔接,帮助孩子迈好中学第一步。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哪些过渡与衔接? 家长首先要了解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有哪些不同,才能帮助孩子做好过渡与衔接: 1、学习内容的不同

首先,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发生了显著变 化。进入初中,学习环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加,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都是新开的科目,就连体育也要参加中考。教材内容增多,概括性强,难度加大,趣味性减弱;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变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初一新生一时难于适应。学生如果仍然按照小学的学习习惯、方法与要求进行学习,很快就会掉队。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各学科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成绩评价方式变了。小学时期,应该说对学生的学 习要求并不高,期末成绩单上也是采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制度,即使有分数,差别也不大。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在家长眼里都差不多。而中学采用分数制,层次划分非常清晰,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如果学生学习不自觉、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指导再不到位,不到半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拉开很大的距离。学生与家长的心理落差都会很大。长此以往,孩子学习、成长的自信心会大受影响,有的产生自卑心理,人格出现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家长必须有心理准备,要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平时不教育不管理,考后成绩不满意就用简单粗 暴的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很快会成为双差生。 3、学习方法的不同

第一课 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课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发布人:201307/丹阳实小发布时间:2013/9/12 点击/评论:2177/0 内容来源:原创 第一课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丹阳实小王芬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事例的评析,让家长明白帮助孩子尽快适 应小学生活的重要性; 2、在借鉴他人做法以及自身所做的一些措施来探讨帮 助孩子较好适应小学生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了解实情。 亲爱的家长朋友,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让孩子愉快适应小学生活”这一课题。 孩子长大了,上小学一年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这对家长甚至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大家早早地就规划让自己的孩子进哪所小学比较好,而且还早早地准备好了入学用品等等。可是我们在忙乎的时候,有的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竟然会一时难以适应,甚至会感到陌生而不知所措。 举些例子:有的孩子在学校经常小便在身上,问其原因是想起要小便时就来不及跑厕所了,你再问他:“下课,你怎么不去小便呀?”他天真地回答:“那时候我不想小便!”听听,他还不明白下课时间就应该去方便,不能等到要急得不得了再去。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一点儿也坐不住,总是动个不停,这种班级授课的形式他接受不了,他要自由,他要随意,可现实的、当今的这种课堂怎能任他如此随心所欲,很多知识点都要集中在课堂讲授,你的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才行!不然,老师讲的知识不会呀!

不知道在各位孩子的身上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先来说一说! 【请家长先来说说自己孩子的典型表现,归类孩子出现的状况。】 二、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变化。 孩子从幼儿成为小学生,有着与幼儿园学习生活一系列的变化。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我以前拍摄的入学一个半月以后一年级学生的一日 图片和视频。 【播放学生一日活动的图片和视频。】 看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除了会心地微笑,细心的家长也不难发现孩子表现出的差异。谁来说说看,你都从画面中发现了哪些差异? 请家长互动来说。 是啊!孩子进入小学,成为了小学生,比较幼儿园生活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1、主导型活动发生了变化。 他们的主要活动不再是游戏,而是更多的智力活动,更多的文体活动,学习成了最适应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 2、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孩子的活动不可能有成人时刻照看着,他们已然是班集体、校集体的正式成员,他不同于幼儿园时相对宽松的随性,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作息时间有了很大的改变、要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3、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上小学后,孩子离开家长在学校里独立生活学习,他要每天坚持认真听课、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根据课程准备学习用品等等。 总之,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面临实践检验和挑战------因为这些变化,有的孩子就感到了不适应,有的厌学,有的进步甚缓,有的甚至有了与以往较大的反差表现,孩子的不适应,不知不觉地揪住家长的心,上班都在牵挂着,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

培智五年级生活适应教案

实用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会整理仪表 第1课梳头——梳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知道人为什么要梳头。 二、教学重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梳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每天气床后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人为什么要梳头呢? 讲一讲 ●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二、做一做:

梳头比赛 1.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头比赛; 2.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看谁梳头的方法有正确,梳头又好。 3.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1)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3)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所以在今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每天养成梳头的习惯。

第2课洗发与理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保持头发的清洁; 2.学会怎样洗发; 3.男同学知道经常理发。 二、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脸盆、洗发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大约多长时间洗一次头?男同学多长时间理一次发?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 2.怎样洗头发呢? 讲一讲 ●将头发浸湿 ●涂上洗头液 ●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做一做: 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洗头: 1.老师进行指导、师范;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一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一新生家长会讲话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初一年级正式上课已经三个周了。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明显感到中小学两个阶段学习的不同。虽然,小学老师在孩子毕业前讲过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显然多数家长没有做好准备。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仅仅三个周,多数家长与孩子都感到手慢脚乱、不适应,甚至感到了压力或焦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尽快的解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初中阶段学习就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初中阶段是每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转型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首先面临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我们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做好过渡与衔接,帮助孩子迈好中学第一步。 一、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哪些过渡与衔接? 家长首先要了解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有哪些不同,才能帮助孩子做好过渡与衔接: 1、学习内容的不同 首先,中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初中,学习环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加,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都是新开的科目,就连体育也要参

加中考。教材内容增多,概括性强,难度加大,趣味性减弱; 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变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初一新生一时难于适应。学生如果仍然按照小学的学习习惯、方法与要求进行学习,很快就会掉队。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各学科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成绩评价方式变了。小学时期,应该说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期末成绩单上也是采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制度,即使有分数,差别也不大。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在家长眼里都差不多。而中学采用分数制,层次划分非常清晰,成绩的好坏一目了然。如果学生学习不自觉、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指导再不到位,不到半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拉开很大的距离。学生与家长的心理落差都会很大。长此以往,孩子学习、成长的自信心会大受影响,有的产生自卑心理,人格出现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家长必须有心理准备,要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平时不教育不管理,考后成绩不满意就用简单粗暴的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很快会成为双差生。 3、学习方法的不同 小学阶段重记忆,轻理解,多用重复的学习方法,主要老师领着学,学习被动; 中学阶段重理解应用和能力培养,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高,学生要主动学习。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和定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提高理解、记忆、分析、综合等能力,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要求提高。这对于习惯于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这就要求家长要配合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尽快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4、学习节奏的变快 很多学生对初中生活有许多美好的想法,对初中的学习节奏、学习要求和作息时间很多学生

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淮安市钦工镇中心小学唐平 教学内容: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小学低年级分册 第一课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授课对象:一年级孩子家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使家长认识到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性,了解 孩子入学不适应给孩子带来成长的烦恼有哪些。 2、关注适应新生活关系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发展,能看到孩子尽快适应新的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探讨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性,关注适应新生活关系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发展,探讨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教授说理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 授课时间:100分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很多家长都感到很欣慰,欣慰的是孩子终于长大了,上学了。但更多的是忧虑,担心孩子刚跨入学校会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新问题。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否则,将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厌学”的印记,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甚至于终生的学业。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所有家长的重视,要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问候家长,感谢家长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加活动。 一、情境引入主题: 孩子长大了,上小学一年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这对家长甚至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大家早早地就规划让自己的孩子进哪所小学比较好,而且还早早地准备好了入学用品等等。可是我们在忙乎的时候,有的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竟然会一时难以适应,甚至会感到陌生而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师板书:帮助孩子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观看课件,关注孩子入学不适应给孩子带来的成长的烦恼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一生活和学习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一生活和学习 2009-09-21 10:02:45 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243 初一新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原来的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心理上也需随着角色的变化而逐渐成熟起来,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些变化,往往造成学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可能产生心理困惑,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交往,若心理困惑长期得不到调试,重者还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不适应? 1、升入初一,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要求也就高了,管理更加严格,但孩子的心理并没有响应成熟,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困惑。 2、初一,孩子正值青春期,心理波动大,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意志力的薄弱,很容易使学习成绩出现波动。 3、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时间延长、学习挫折增加等,若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容易产生不适应。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都与小学或初中不同,需要学生加强学习主动性、自由支配学习的时间增多,而许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 5、重新定位的问题:在小学可能是班里的前的三名, (二)初一新生面临着哪些适应问题? 第一是心理方面的适应(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拥有积极自信的心态?如何找到成功的感觉?)

第二是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增加、教师授课方式变化等)。 第三是交往环境的适应(同伴关系、异性交往、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 二、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期 (一)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1、承认差异,学会接纳 孩子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有自己的理想愿望,有自己的选择判断,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自主意识增强,只有从内内尊重孩子,才能克服家长的权威与骄傲,减少因逆反心理造成的教育失误。 父母要做的是承认差异,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提出适宜孩子的发展的要求。接纳孩子、宽容孩子、给孩子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2、了解孩子,学会倾听 了解孩子的方式很多,如观察、倾听、谈话、写信等,这一切都离不开时间做保证。不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精神需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想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孩子以心理支持。 3、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孩子的世界多是单纯的、简单的、感性的、理想的、片面的、热情的、冲动的、盲目的,有时显得缺理性、不现实、少思考,家长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才能减少情绪化加强沟通。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适应小学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适应小学的生活? 当看着孩子背上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家长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但骄傲的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小学生活,是否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上课是否会认真听讲等等。 踏入小学大门无疑是走进了一个新的境地,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顺利的适应并起步呢?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要想相信自己的孩子具备独立的能力,放手让孩子锻炼。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整理自己学习用具、图书、玩具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要根据小学的要求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电视节目,如少儿节目、知识类节目等,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的作息时间。在家里,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指导孩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养成不拖拉、不走神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兴趣是喜欢学习的前提。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学习的习惯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无论让孩子做事感兴趣的事必然有助于他的学习。比如在超市可以通过实际的购物认识钱币、学习数学的加减运算,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数学,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上课的表现,

适应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应当这样启航 1.活动目的:1、指导学生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2、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2.活动方式:班主任老师指导主题班会的开展。 3.活动的准备: 1、班主任老师申请好主题班会开展的地点。(也可以在自己班里进行,这 样就可以不必申请其他地点。) 2、班主任老师确定好班会的主题,并做好对应的PPT文件。 3、班主任老师召集班委讨论班会开展的具体时间以及地点。 4、班主任老师通知全班学生开展的班会主题,开展的时间,地点,并鼓 励全班同学自主参加。 4.活动的具体过程: 1、由班主任充当主持人引导班会的开展。 2、班主任老师发表开场词:新学期伊始,同学们满载着父母的希望和自 己的理想来到了新的学校,开始了学习生涯的又一里程——初中生活。 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知识,同学们会紧张,会好奇。紧张与好奇过后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的现象。如,思家心切、人际关系的困惑、以及高手如林的失落感…… 3、班主任老师总结学生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几种表现: 1、问题:紧张、失眠、烦躁、担心、恐惧、失去信心 2、表现:①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产生孤独、恋家等情绪 ②自我认识方面的不适应 ——产生自卑、迷惘等情绪 ③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产生紧张焦躁、失去信心等情绪3、班主任介绍几个同学的不适应的情况与表现,让同学们判断自己属于 上述哪一种情况?班主任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 具体情况:

①、陌生的一张张面孔出现在眼前,我有些不知所措。新的课程新的 老师新的同学,对我来说,一切都很陌生。我开始怀念,怀念我的 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室友。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我还 是希望有一天我们宿舍的原班人马还在一起,考上同一所大学,继 续我们的友情之旅。” ②、“上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我有时还没反应过来别人就已经回答出 来了,我是不是反应迟钝,还是比别人笨啊!”;“自我介绍时,我 发现别人爱好广泛,特长很多,而我什么都没有,就觉得自己什么 都不如别人”, ③、看着桌上的一堆试卷,大脑在机械的运转着。数学考试、英语背 诵、化学习题……我念叨着,用笔戳着试卷。进入高中一个月,我 整天愁容满面。我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作业的机器人。连续的几次失 败沉重的打击了我,但我不认输,努力学习,为什么成效反而越来 越差呢?每天的睡眠总不能达到白天上课的要求。以前上初中时, 可以通过延长时间来提高学习。但到了高中,就连睡眠也不够的, 更不用说延长时间了。 原因:客观环境的变化 过去的光环与现实的落差 自我松懈与现实压力的冲突 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落差 新鲜感与怀旧感的冲突 4、让同学们讨论有什么解决的办法(5分钟),并请几位同学发表他们的观点。老师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解决方法: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学会人际交往,增强自信 学会独立,主动适应环境 合理宣泄自己,缓解压力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升初中衔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升初中衔接

————————————————————————————————作者:————————————————————————————————日期: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升初中衔接? 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这是孩子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在经历这巨大的飞跃和变化时,必然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如果家长能了解这个变化过程,掌握变化规律,耐心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一适应过程,必将对孩子在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做好中小学衔接,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这是家长面临的新课题。?一、初中与小学生活的四大差异?从小学进入中学,在成年人看来,只不过是从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跨进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而已,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校园变大了,老师、同学全是新面孔,发下的书又厚又多,再加上作息制度不同,活动方式不同,老师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等等。其中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变化。?首先,课程门类明显增多,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小学是以语文、数学为主,其他大都为活动课性质、常识性介绍,要求了解、知道、学过即可。进入初中阶段,学科科目增加,学科内容增多、加深,要求提高。 其次,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彰显,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的内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小学要快,所以上课认真听讲尤为重要。在学习上更多要自觉,更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小学相比,作业量也增加了许多,小学作业大多可以在课内、校内完成,初中的作业大多要课后、回家完成。一些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开小差、做作业拖拉的孩子,会因为听不懂课、作业质量差、拖拉造成完不成作业、成绩下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孩子的作息时间也有变化,在校时间延长,到校时间提早,有的孩子上学的路程长了,路上时间多了;小学每节课时间约为四十分钟,而初中上课时间为四十五分钟(赣一中每节课还是四十分钟)。这些尽管是一些细小的变化,但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教师的管理方法也与小学不同,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天天跟班盯班,保姆式地扶着走,教师更放手,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第三,活动天地更加开阔,人际关系更加广泛。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一下子变开阔了。原来,孩子的同学大多是在同一小区、同一个村庄范围,有些原本就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同学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进入初中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了,获取的信息也大大增加了。同学们各自所生活的地域范围更广了,同学之间的家庭情况更加复杂。孩子的交友观念、标准也随着身心的发展在变化,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家长的新课题。如果交友不慎,可能会使孩子变坏。 第四,自我意识不断觉醒,青春期特征更加明显。初中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即被称为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生理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