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磁力和磁力矩地计算

磁力和磁力矩地计算

第6章磁力的计算

由理论力学可知,体系在某一方向的力和力矩等于在该方向的能量梯度,可表达为:

WW

F,T(6-1)

i

q

ii

式中,W—为体系的能量,q—在i方向的坐标,F

i—i方向的力,T—作用在方向的力

i

矩,—旋转角。

1.吸引力的计算

1)气隙能量有解的表达式:

2

B g AL

gg W或

2

2

B g AL

gg W(6-2)

8

由上式得吸引力:

2

B g A

g

F(6-3)

2

Wb,式中,F—吸引力N,B g—气隙磁密2

m A—板面积

g

2

m,0—真空磁导率

7H

410

m

2)如果气隙较大,B g不均匀,能量表达式由(3)得引力应为:

2

B g A

g

F(6-4)

8

式中,F—吸引力d,

yn B—G,

g

A—

g

2

cm。

为了计算方便,将上式化为:

F

2

B

gA

g

4965

(6-5)

式中,F—kgf,B

—G,A g—

g

2

cm。

W

1

2

2

g

B

dV (6-6)

dV为气隙体积元,积分在全部气隙中进行,如果r1时,0应改为0r0,此式由计算

80

机求出W ,再由

W q

i

求出 F 。

i 3)也可不先求W ,直接按下式求出磁吸引力F :

Fpds (6-7)

F ——作用于磁体上的磁吸引力; s ——包围该物体的任意表面; p ——作用于该表面上的应力; p 的表达式为:

p

11 nBB 02

2 B n (6-8)

n ——沿积分表面s 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 B ——磁感应强度矢量

4)下面介绍 R C 与铁氧体之间的磁吸引力。

05

试验证明,在永磁体直径D 等于高度 L 时,吸引力最大。故假定L m D1,此时,

m

气隙磁密 B 可用下列公式(注:此法由磁核积分法导出)。

g

L g

B g

B r

1

D 2

L g 1

D

在磁力试验中发现永磁体的 B H 也起作用,故将上式改为:

C

L g D

B g BH1(6-9)

rBC

2

L g 1

D

例,求两个铁氧圆环之间的吸引力。两环的磁特性和几何尺寸为:

B r3500G,B H C2250O e,d外=5.0cm,d=3.2cm

81

高度L m1.5cm

可把圆环看成是直径

D 1

2

d

外-d 内

和高度L m的圆柱绕z轴旋转而成的,故可用(6)

和(10)式联立求解。

L g

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表面,当相对气隙0.5

D 以前计算值和试验值相近。

2.排斥力的计算

由库伦定律可知,排斥力在数值上与吸引力相等,

F

QQ

01m2

m(6-10)

2

4r

当Q与Q

m2符号相同,为排斥力;

m1

当Q与Q

m2符号相反,为吸引力。

m1

这个条件F

引=F对于线性退磁曲线的铁氧体和稀土铬永磁体,基本满足,而对于

A1N i C等的永磁体不满足。

o

这个条件即使对RC O5,吸引力也稍大于排斥力。

这是由于在排斥条件下,有一磁矩偏离原来的方向,从而使磁板厚度有所减小。如果

两个永磁体的退磁曲线与纵坐标的交角接近45

0,则M在退磁场中变化越微小。

例,利用磁荷积分法,求出吸引力与排斥力,将排斥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可知:

L g 1)当0.5

D 时,计算值和试验值接近;

2)当L较小时,计算值大于试验

值;

g

3)当L大时,计算值小于试验值。

g

故在利用排斥力的系统中,为了稳定,常使用中等气隙。因为气隙太小时,排斥力与气

隙的曲线太陡。气隙稍有变化,排斥力变化太大,不利于稳定。而气隙L太大,则排斥力

g

太小,需要使用更多的永磁材料。所以选择中等气隙较合适。

3.力矩的计算

1)永磁力矩电机的力矩。

82

T

C NI

e (6-11)

T ——力矩(Nm ,除以9.8九化为kgfm );

C ——常数,决定于电机的具体结构;

e

NI ——每板的总电流(A );

——每板的磁通量(Wb ).

2)磁力传动器的力矩计算。

平面轴向磁力传动器。

静止时,永磁体的工作点在A ,这是低状态,转动时,主动体与被动体有一个角度差(或 较相位差),永磁体的工作点在C ,这是高状态,它的能量用下式计算:

OAC1

面积

WV m B r

82

H 2

H 1

(6-12) V 为全部永磁体的体积,V m 2A m L m m 在A 点有:

B 1 H 1 A m L m 1 f k 1 k k

B H 1 g 1 g A

g

L

g

(6-13)

在C 点有:

H 2 L m B 2 A m 2 k

r H k 2

g f 2 2 B g 2 L g

A g r 2

(6-14) 上两式各符号的意义与磁导法中相同。角标1对应A 点,角标2对应C 点。 假定, A g A (忽略漏磁), m

1, 12 B g HBH

gg

2 g

上面条件在空气和真空中成立,在A1,C u ,无磁不锈钢中也基本成立,得:

B

1 1 k k

f 1 r

H L

1m L

g

B 2 k k f r 22

H 2 g L

2

L m r 2 (6-15) 利用

BHB

r 的关系,求出

83

H 1

1k

f

1 B r

1 k r

L m L g

H 2 22 1kk fr B r

L

m 2

g L r

2

(6-16) 于是得到能量表达式:

W 12

V m 8 2 B r 1k f 2 k r 2 1 L m 2 L g

r 2 1k f 1 1 k r 1 L m L g

(6-17) 进一步计算力矩: W 1

2 V m 8 2 B r k f k r 22 L m 1

2 g L k k f r 2 2 r 2 2 g L

3 2 L m r r r T

(6-18)

2 2

L g

令,cos

2r 2

R g

r 2r L g

2

sin 代入(23)式,得:

2k

2

1VrLsincos

f

m2m

TB (6-19)

r

222

28kL

2 k

r f

gLcos

m

1

2

kL

rg

22

k f k=1时,欲得到最大力矩T max,由式(24)确定条件是:r

50.4, L m L3代入式(24)中,得,

g

22

T max1.3210B r A m rd yn

c m 式中,B r——G;

A——m

2

cm,永磁体的面积;

r——cm,永磁体的半径。

注意:

84

(a )当

22

k f k 和L m L g 的值变化时,的最佳值也要变化;

r

(b )在L g 较大的场合, 22 k f k =1和L m L g 3这两个条件不能试验,这时得到

r

的力矩明显小于 T 。

max

T 时理想设计的最大值,在L g 较小时,能接近T max 。 max

(c )实际计算时应考虑气隙磁密分布的状态(它和极数有关)。系数,当气隙磁密 时理想的矩形波时,为1.0;当气隙磁密分布时理想的正方形波时,为0.5。当气隙磁 密在两者之间,在0.5与1.0之间取值。为设计留有余量,一般取=0.5。

(d )由气隙磁能求力和力矩

气隙磁电W g 可通过气隙磁通 g ,气隙磁压降g ,和气隙磁导P g 来表示:

g 来表示:

111 22

W g pp

gggggg 222

(6-20)

按理论力学求力和力矩的法则,在x 方向的力, F x W g x

1 2 gg x 1 2 2 g x p g 1

2 2 g p g x

(6-21)

方向的力矩,

T

22

W g pp

111 gggggg

222

(6-22) 例,求两平行磁极之间的吸引力。

气隙截面 A ,间隙L g ,

g

A 0g

p gL

g

,gH g L g ,gB g A g

85

A

111

20g

22

W g p1HLHLA

gggg0ggg 22L2

g

L

111

2g

22

或ggg

ggg

22A2

0g0

1 2 1 gBHLA ggggg

2

轴向吸引力 F ,

x

WW

1121gg

2

F x HABABHA

0ggggggg

xL222

g0

这三个式子是等价的,因为,

B g0H

g

2

,,,,410

27

式中,B g

W b mH g AmA g mFNHm

例2,同轴圆柱表面由径向磁通引起的轴向力。同轴圆柱表面的径向气隙 L ,可动小圆柱 g

的半径 r ,深入大圆筒内的深度为l ,欲求小圆柱所受的轴向力F z 。

1

解:径向气隙中的磁导p g ,

2r

p gL

g

L 2 g

WORD格式

22

prL

1

g01g

F

zL

g

2l

g 2 g

4

L

g

0rL2

1g

l

2

2

g

例3,求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力矩。

86

转子半径为r,定子的单边气隙为L

g,转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转角为(单位为弧度)。

1

气隙磁导p,

g

rL

01g

p

gL

2

g

2L

p g 0r

1

L

g

2L

2L

g

prL2L 1

2g01g2

T,或

gL

g

24

g 0

2

g

rL g

1

力矩

2

2L

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