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___单项选择题[1]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___单项选择题[1]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___单项选择题[1]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___单项选择题[1]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 B )A.生活的积累B.人的生活活动C.知识的积累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D.形成对立关系

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

马克思说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个尺度是指(B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

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

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

从作品自身要素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C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

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D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

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 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

创造“文学本体论”这一术语的是英美新批评的(B )A.英伽登B.兰瑟姆C.萨特D.伽达默尔

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已触及读者阅读的(B )A.创造性质B.再创造性质C.意识形态性质D.反映论性质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C )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

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D )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

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

在文学活动发生问题上提出巫术发生说的是(C )A.康德B.席勒C.弗雷泽D.格罗塞

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A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

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

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A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

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B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

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

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B )A.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B.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C.文学发展与情感的关系D.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C )

A.总是平衡B.总是不平衡C.并不总是平衡D.基本平衡

经济是支配文学发展的(D )A.惟一因素B.一般因素C.次要因素D.最终因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其文学的概念是( 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

中国最初关于文学的定义所体现的文学含义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

在西方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基本上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

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鲁迅所称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指(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

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C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B )A.单一性B.多重性C.明确性D.完整性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B )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一定政治服务D.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

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

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C )A.全盘继承B.全盘否定C.批判地继承D.无须继承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性方针是(C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继承文学遗产

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物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判断古代文学遗产价值的一条重要的标准是( C )A.革命性B.先进性C.人民性D.当代性

第六章文学作为特殊的精神创造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

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比较,其特点是(C )A.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B.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C.力求表达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D.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B )A.语言B.言语C.线条D.色彩

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

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 )A.艺术摹仿自然B.艺术表现情感

C.艺术即直觉D.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A )A.诗言志B.诗缘情C.诗者,吟咏情性D.感物吟志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 )A.《毛诗序》B.《乐记》

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B )A.描述已经发生的事B.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C.叙述个别的事D.描述体现理念的事

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A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B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

西方古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就是(A )A.艺术的摹仿者B.艺术的创造者

C.艺术生的产者D.生活的旁观者

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别林斯基B.立普斯C.洛克D.克罗齐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C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

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把握的思维特征是(B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C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

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

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

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作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B )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

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是(B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

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 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

创作动机的触发往往表现出一种(C )A.单一性B.直接性C.复杂性D.机械性

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称为(A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

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

接近联想是指( A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类似联想是指( B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 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是指( A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文学创作中的直觉是指( B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

颜之推说:“为文犹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之”,强调的是(B )A.回忆与沉思的关系B.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C.灵感与直觉的关系D.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略去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的构思方式称为( D )A.夸张B.变形C.突出D.简化

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

文学创作中由“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属于(C )A.积累阶段B.构思阶段

C.物化阶段D.修改阶段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强调的是(B )A.“形之于手”是“形之于心”的深化

B.“形之于手”与“形之于心”的矛盾

C.“形之于手”与“形之于心”的统一

D.“形之于心”对“形之于手”的制约

曹植写七步诗的情况,是一种(B )A.推敲B.即兴C.雕琢D.灵感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从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说,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是(C )A.人民性B.倾向性C.真实性D.功利性

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

与生活的真实比较,艺术的真实是一种( C )A.客观的真实B.事实的真实C.假定的真实D.历史的真实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概括要达到的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应该是(B )

A.为一般而找特殊B.在特殊中显出一般

C.只要描写了特殊就具有了一般D.把特殊归纳为一般

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C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

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

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B )A.以热情为元素B.诗意的裁判

C.唤起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D.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的总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作家的使命是( C )A.诠释社会发展规律 B.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C.宏扬人文精神 D.发现客观真理

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派理论上片面性主要表现为(C )A.重视艺术形式的地位B.认为形式与内容的地位相等

C.把形式的作用推向极端D.强调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

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物,表现作者真切感受的文学类型称(A )A.现实型文学B.理想型文学C.象征型文学D.古典型文学

下列作品属于理想型文学作品的是(C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

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

下列作品属于象征型文学作品的是(D )A.《红楼梦》B.《西游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

在中国古代,现实型文学的源头是(A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

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B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末D.19世纪末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D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末D.19世纪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是(A )A.高尔基的《母亲》B.法捷耶夫的《毁灭》

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小说类型通行的划分标准是( C ) A.题材 B.主题 C.篇幅 D.语言

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C )A.题材处理B.主题表现C.戏剧冲突性质D.戏剧结构

结构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是(C )A.诗歌B.小说C.散文D.戏剧

最长于刻画人物性格的文学体裁是(B )A.诗歌B.小说C.散文D.戏剧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清代章学诚说:“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强调文学形象是(A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与普通言语比较,文学言语的最大的不同是其(B )

A.外指性B.内指性C.形象性D.音乐性

文学形象“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特点,是指它的(C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 )A.刘勰B.钟嵘C.王昌龄D.皎然

我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是(B )A.梁启超B.王国维C.刘熙载D.朱自清

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 A )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思与境偕

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是(B )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思与境偕

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强调意境的(B )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思与境偕

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

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B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

意象作为个审美范畴,其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A )A.《周易·系辞》B.《论语》C.《左传》D.《史记》

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B )A.《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

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 A )A.象征B.写实C.神秘D.浪漫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 A )A.哲理性B.象征纺C.求解性D.多义性

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 B )

A.哲理性B.象征性C.荒诞性D.多义性

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C )A.哲理性B.象征型C.荒诞性D.多义性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中国古代明清之后发展起来的叙事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B )A.李贽的小说理论B.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C.张竹坡的小说理论D.毛宗岗的小说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B.法国结构主义

C.接受美学D.读者反应批评

在叙事作品中,“事件”是指(C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

C.由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

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在叙事作品中,情节是指(A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

C.由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

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 )A.人物B.环境C.场面D.语言

在叙事性作品中,“角色”是指(C )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B.作品中有姓名、身份的人物

C.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D.叙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叙事作品中的结构是指(C )A.叙事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动和环境的组合

B.包括了历时性向度和共时性向度的话语系统

C.叙事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性

D.叙事作品中叙述的详略安排

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

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

叙事作品中的“故事时间”是指(C )A.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B.“叙事时间”

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

D.叙述人“讲”故事的时间

在叙事性作品中,决定叙事视角特征的通常是(B )A.作品中的角色B.叙述人

C.第一人称D.第三人称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认为“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式的叙述是(B )A.故事B.情节C.场面D.时间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C )A.格律诗B.自由诗C.抒情诗D.叙事诗

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然则物非物也,以我之性情变幻而成也”,强调的是(B )A.抒情对象的客观制约性B.抒情主体的心灵自由度

C.抒情主体对抒情对象的反映D.抒情客体对主体情感的影响

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比较,突出话语的(B )A.说明功能B.表现功能C.指示功能D.报道功能

18世纪德国思想家莱辛的《拉奥孔》主要说明(C )A.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B.声调与情调的联系

C.诗与画的区别D.情与景的关系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B )A.象征B.比喻C.夸张D.对比

李白诗“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的修辞手法是(D )A.比喻B.象征C.借代D.用典

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一词来自希腊文词语(B )

A.酒神歌B.七弦琴C.山羊之歌D.十四行诗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关于风格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B )A.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B.风格就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C.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D.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在风格问题上,曹丕提出的观点是(B )A.言者,心声也;声者,心画也B.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C.各师成心,其异如面D.诗品出于人品

刘勰《文心雕龙》中研究风格问题的是(C )A.《神思》B.《风骨》C.《体性》D.《知音》

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D )A.精神与伦理的和谐统一B.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C.言语与形式的和谐统一D.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

关于风格问题,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B )A.“文如其人”的观点B.“风格即人”的观点

C.“风格即言语形式”的观点D.“言为心声”的观点

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 C )A.精神个性与伦理观念B.精神个性与伦理道德

C.文体特色与言语组织D.主体特征与对象选择

中国古代风格类型划分的简分法一般把风格划分为( A )A.刚与柔 B.虚与实 C.奇与正 D.俗与雅

刘勰所说的“梗概而多气,志深而笔长”概括的是建安文学风格的(A )A.时代特点B.民族特点C.地域特点D.流派特点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文学欣赏与文学消费的区别在于文学接受(C )A.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B.纯属精神文化范围的活动

C.是现代生活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需要D.一种购买书籍的行为

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上说,文学接受是一种(B )A.阅读活动B.审美活动C.消费活动D.教育活动

从文学接受是一种阐释活动来说,其阐释的属性来源于作品的(B )A.认识价值B.人文关怀C.客观真理D.理性内涵

下列孔子所说的文学的功能,可以看作“文学交流”的是(C )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中,把文学接受看作认识活动的是(B )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

读者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的情绪状态称为(B )A.期待视野B.接受心境C.召唤结构D.接受动机

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称为(A )A.期待视野B.接受心境C.召唤结构D.接受动机

刘勰说的“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强调了(C )A.期待视野的影响B.接受动机的作用

C.欣赏实践的作用D.接受心境的影响

提出在文学阅读活动中提出“召唤结构”理论的是(B )A.姚斯B.伊瑟尔C.伽达默尔D.英伽登

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C )A.虚静B.期待C.共鸣D.回味

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是(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

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是一种欣赏的(C )A.期待B.心境C.延留D.共鸣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 A )A.文学作品B.文学思潮C.文学运动D.文学创造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称为(B )A.社会历史的批评B.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C.伦理道德的批评D.历史主义的批评

文学批评中的“语言学批评”兴起于(B )A.19世纪B.20世纪C.21世纪D.古希腊

中国古代儒家文学批评基本上属于一种(B )A.社会历史批评B.伦理道德批评

C.审美批评D.文化批评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 一。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 1、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1分)它包含着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所谓四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和读者,因而应当有一种通盘的和全面的思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而忽略其它。(3分)不妨说,文学是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包含世界、作者和读者等多重环节的社会活动。(1分) 2、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5分) 3、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2分)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2分)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1分) 4、二分法是指中国古代和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为标准的文类划分方法。(5分) 5、意象,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有四类:(1分)一是心理意象,即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二是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三是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一切艺术形象的泛称,可简称“形象”;四是观念意象,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4分)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4分)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1分) 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10分)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1分)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3分)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3分)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3分)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5分)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5分)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4分)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2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4分)

文学理论教程--选择题

《文学概论》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 2、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3、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4、《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5、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6、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3、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D.辩证法 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5、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中国文学理论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CDADDB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文学理论试题

1998 一、解释概念(每个3分,共12分) 1.文本 2.题材 3.意境 4.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典型形象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2.作为文学创作原则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哪些不同 3.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三、阐释以下几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思想(每题8分,共24分) 1、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题为《江南春》的七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杨慎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评述杨慎的这一看法。 2、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说:“这些采用,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3、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说:“我们无须把风格这个名词只限于感谢材料这一方面。还可以把它推广,用它来指艺术表现的一些定律和规律,既对象借以表现的那门艺术特征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根据这个意义,人们在音乐中区分教堂音乐风格和歌剧音乐风格,在绘画中区分历史画风格和风俗画风格。依这样看,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四、论述题(共24分) 1.举例说明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2.文学语言的深层义是怎样生成的? 1998 一、解释下面的术语,并分析每组两个术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典型与形象 2.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3.作者与讲述人 二、回答问题(每组10分,共30分) 1.个性与创作个性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文学鉴赏中的距离,距离在文学鉴赏中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继承与革新是文学发展内在矛盾的反映? 三、解释歌德这段话所阐述的艺术观,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价(10分)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旨意,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是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心智的果实,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15分) 1.举例论述什么是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并解释多义性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故事时间”,什么是“叙述时间”?举例论述小说叙述中是如何处理这两种关系的。1999 一、术语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游戏说 2.文学流派 3.(诗歌的)扩展式结构 4.叙述角度 5.典型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共15分)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这段文字出自何处?为何人所说?(2分) 2.将这段文字译为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点的字(兴、观、.群、怨)。(4分) 3.这段文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文学观?并给予评价。(9分) 三、回答问题(30分) 1.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情节结构的小说和性格结构的小说有什么区别? 四、论述题(40分) 1.举例论述你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2.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并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000 一、术语解释(每个3分,共12分) 1.艺术真实 2.典型人物 3.主题 4.限制叙事 二、解释并评价下面两段文字所阐述的文艺思想(每题9分,共18分) 1、郑板桥《题画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此磨砚展纸,落笔攸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2、亚里斯多德《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意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文学批评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创作中,文学家的感知活动与其他艺术家有什么区别? 3、小说按照“据曲时间”的原则来叙事的美学目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形象大于思想”?请以具体的文学事例给予解释。 2、举例论述诗歌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 2000 一、批评学试题(50分) 1、批评家除了应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外,为什么还应该具有严谨的学术素质?(10分) 2、简述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10分) 3、谈谈你对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对话”性或“对话”功能的看法。(15分) 4、举例说明何谓新批评所说的“含混”和“反讽”。(15分) 二、美学试题(共50分)

文学理论选择题

文学理论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章练习(不定项选) 1.文艺学学科包括哪几个分支(ABC)。A 文学理论B 文学批评C 文学史D 文学信息学 2.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A)。A 诗学或诗论B 修辞学C 文艺学D艺术学 3,(AB )著的《文学理论》中强调区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的关系。A 韦勒克B 沃伦C 卡勒D 刘若愚 4,《镜与灯》的作者是(B ),本书的副标题是(D )。A 燕卜逊B 艾布拉姆斯C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D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5,80年代,中国诗歌理论界最重要的争论是关于()的论争。A 七月派B 九叶派C 朦胧诗派D 百花文学 6,中国古代文论中()提出了“妙悟”说。A 刘勰B 钟嵘C 王国维D 严羽 7,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B )这一概念。A 无意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B 原始意象C 净化(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D 移情(德国学者利普斯) 8,丹纳在(AB )中最早提出“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A 艺术哲学B 英国文学史C 拉?封丹及其寓言诗D 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

9,(B)在《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 A 孔德B 维柯C 克罗齐D 莱辛 10,所谓的传记式批评在中国可追溯到(A)的“知人论世”,在法国以( )为代表。A 孟子B 孔子C 杜威D 圣伯夫 二章练习(不定项选择) 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A )。 A 黑格尔 B 莱辛 C 马克思 D 卢卡契 2.(B)曾指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A 车尼尔雪夫斯基 B 列宁 C 高尔基 D 尼克拉索夫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提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东西”。 A 莎士比亚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象征 4,德国理论家(B)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A 本雅明 B 哈贝马斯 C 弗洛姆 D 马尔库塞 5,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大致上取(A)和(D)两条路线。 A 人本主义 B 反理论主义 C 直觉主义D科学主义 3章练习(单项选择) 1.提出“神游物外”的是()。A 王夫之B 陆机C 刘勰D 司空图 2.表现论的代表人物是()。A 尼采B 立普斯C 克罗齐D 波德莱尔 3.福科的话语理论对作者作的是()研究。A 历史主义B 谱系学C后现代主义D 解构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说: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抒情叙述里的手法:陌生化、典型、意境、意象 陌生化: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的美学特征。 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什么是文学创造(过程,文学构思,创作动机,艺术发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材料储存、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连,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价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善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读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2.陌生化:3.期待视野:4.原型: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 指、、、、。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 指、、、、、。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 括、、、、。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 括、、。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 括、、、。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 是、、。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 有、、、。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 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 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2.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3.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 A. xx B. xx C. xx D. xx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B)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白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 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白由的关系 D.形成对立关系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接受学则突破传统的文艺批评模式,将视角探入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2)以马恩创立的,列毛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为指导。 二:中国特色。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为土壤去移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现实经验,充分借鉴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敢于面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事实,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采用一些新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就一定能健康建立并发展起来。 2.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1、四要素构成: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列举几种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包括巫术发生说(P37)、宗教发生说(P38)、模仿说(P39补充)、游戏发生说(P39)以及劳动说。 2、劳动说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这是因为人通过劳动既锻炼了大脑,又在劳动中解放了前肢,同时在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协调行动,产生了最初的文学。如鲁迅把这样的产生过程称为“杭育杭育派”。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如远古诗歌《弹歌》就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生动地描写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是诗、乐和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它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狩猎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劳动动作的声音和节奏,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因此,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巫术说”、“宗教说”还是“游戏说”,本质上都是原始人的劳动,都可以归结到“劳动说”上。 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是文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关念等是影响因素。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出,动物与人创造能力的差别在于动物只能依据生物本能来创造,而人的创造则是依靠自己的头脑思考。更具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感觉事物的角度是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