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第二讲]教材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第二讲]教材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第二讲]教材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第二讲]教材

[第二讲]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更新:2011-05-19 17:48:13 浏览:6954 次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

A.辩证法的

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2.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E.意识具有能动性

3.“白马非马"的命题()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揭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肯定方面是指()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D.正确的方面

E.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方向

三、判断题

1.物质是世界的共同本质。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3.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统一性可言。

5.静止就是没有任何变化。

6.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着事物之间的联系。

7.发展就是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8.苏联东欧剧变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9.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所在。

10.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四、名词解释题

1.物质

2.实践

3.规律

4.矛盾

5.运动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为什么说意识具有能动性?

六、论述题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如何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七、材料分析题

(一)如何理解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A

5.C

6.A

7.B

8.C

9.D

10.C

11.A 12.D 13.D 14.D 15.A 16.C 17.D 18.C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BDE

3.AD

4.ABCE

5.B 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或者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3.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5.运动: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五、简答题

1.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科学理论。

2.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本质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3.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生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事物增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第三,意识活动通

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2.答案要点:(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即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人类认识所遵循的基本方法。人的认识总是遵循着先从个别(特殊)到一般(普遍),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路径和方法。(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七、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理论的根本性区别。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消灭剥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化。贝克莱是主关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指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