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名词概念

1,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2,行政法: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3,行政关系: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简答:

1,行政关系的分类

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2,行政法的种类

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和行政救济法

论述:

行政法如何控制和规范行政权?

(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以制约行政权滥用

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

一、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非基本法

三、行政法规:国务院依宪法或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四、地方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五、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

七、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法规

八、法律解释:国家机关的规范性解释

九、条约与协定: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外国人之间行政关系的行为准则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治原则(论述)

1,依法行政。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2,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最容易滥用,导致对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

3,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政府的行为违法越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则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政府的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则应依法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4,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自由和各项政治权利。

二、行政合理原则(选择)

1,比例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2,信赖保护原则: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 不得随意变更。

三、行政公正原则(论述)

1,依法办事,不偏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办事既是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同时又是公正原则的要求。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法平等地对待任何相对人,无论是抽象行为,还是具体行为;无论是授予权益行为,还是要求履行义务行为;无论是赋予某种资格的行为还是科处某种处罚的行为,而不能因相对人的身份、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对之予以不平等的待遇。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行政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不考虑不相关因素和合理考虑相关因素。

4,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行政主体工作人员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厉害关系的事务或裁决与自己有厉害关系的争议时,应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回避。

5,不单方接触。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要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行政裁决,不能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和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

6,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四、行政公开原则(简答)

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

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4行政信息和情报公开

五、行政效率原则(选择)

1,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和时限

2,行政机构组织精干

3,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四章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概念(名词解释)

行政机关: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行政主体: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具有包容关系,前者包容后者。

二,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区别(简答)

1、被派出机构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为,也不由其自身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以派出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为,并由派出行政机关对其行为负责,除非有法律法规的专门授权。

2、被派出行政机关属于独立的行政主体,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为和由其自身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选择或简答)

1、行政立法权

2、行政命令权

3、行政处理权

4、行政监督权

5、行政裁决权

6、行政强制权

7、行政处罚权

第五章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涵义: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二,授权组织的范围

1,社会团体与行业协会

2,事业与企业组织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委托的组织的涵义与法律地位

涵义: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法律地位: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其行使一定行政职能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概念: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二,公务员的分类

领导职务序列

非领导职务序列

三,公务员辞退情形(p99)

1.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3.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人员需要调整其工作而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4.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累计超过30天。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与开除处分。

第七章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涵义: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申请权参与权了解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

陈述、申辩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行政赔偿权抵制

违法行政行为权

第八章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涵义: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1、服务性

2、从属法律性

3、裁量性

4、单方性

5、强制性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及其概念

1.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2.羁束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3.依职权行政行为----应请求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而无需以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作为启动条件而实施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启动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

4?附款行政行为----无附款行政行为其效力附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

其效力不附有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作出相应行政行为不附加其他条件,相应行政行为只要符合法定标准和要求即生效,并且相应行政行为在延续过程中,只要行政相对人不违反法定标准、要求,该行政行为即一直有效而不终止其效力。

5.要式行政行为----不要式行政行为。

6.授益行政行----不利行政行为。

四,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内容合法

3,行为程序合法

五、行政行为的效力(选择):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六、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及其法律后果(选择或简答)

无效的条件: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实施将导致犯罪、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法律后果:

1、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政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政行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

3、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因为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和确定力。

4、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从行政相对人处所获取的一切均应返还相对人。

第九章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二、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名词解释)

职权立法:行政机关直接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授权,为执行相应法律法规,或为行使其相应行政管理职权,而进行的行政立法。

授权立法: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权力机关的特别授权,就本应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或地方性法规的事项而进行的行政立法

三、法律规范冲突规则(选择或案例)

1、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2、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3、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其处理规则是: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应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第十章行政处理概述

一,行政处理的概念(名词解释):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决定,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命令的概念(名词解释):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三、行政确认的概念与形式种类(名词解释)

概念: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形式种类:确定、认定、证明、登记、鉴证四、行政规划的概念(名词解释):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标,事前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

五、行政奖励的概念(名词解释):行政主体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

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六、行政给付的概念及类型(名词解释)

广义的行政给付包括供给行政、社会保障行政、财政资助行政。狭义的行政给付仅指社会保障行政。

类型:1、抚恤金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3、社会救济、福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

4 、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

第十一章行政许可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名词解释):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的特征(简答)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第十二章行政征收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名词解释):广义的行政征收包括行政征收、行政征用和行政征调。侠义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之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征收的特征(简答)

1、强制性

2、无偿性

3、法定性

4、先定性和固定性

第十三章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名词解释)和特征概念: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特征:

1、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

2、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3、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

二、行政处罚的类型(选择)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6 、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知识产权法考试重点

知识产权法考试重点 总论部分: 一、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造成果和工商业领域的识别性标记与成果享有的法定权益。 二、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X围 (1)专利权。(2)著作权。(3)商标权。(4)发现权。(5)植物新品种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反不正当竞争。(8)发明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1、专有性:两层含义: (1)知识产权为其权利人所独占; (2)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属的知识产权并存。 2、地域性: 依照某一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3、时间性:发明专利申请日起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0年;商业标识,不少于10年,通常无限制期限;作品,不少于50年。 4、可复制性:是指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知识、信息、符号、形式)能够重复再现。 5、法定性:知识产权的法定性是指知识产权的种类、内容、获得要件、限制、乃至救济制度等关键内容,须由法明文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人不得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6、非稳定性:对有形财产所有权而言,所有人可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对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得排斥非所有人对其所有物进行不法侵占、妨害和毁损,故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权利保护X围是确定的。相比之下,对知识产权权利保护X围的界定就要困难得多。 7.公益上的制约性:应该说任何权利都须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因此禁止权利滥用成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这里所说的知识产权的公益上的制约性,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利均要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外,还包括知识产权所特有的公益上的制约性,如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期、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权利公示制度、一次用尽原则等等。 四、知识产权侵权救济措施:P13 临时措施: 1、诉前责令停止侵权。 2、诉前证据保全; 3、诉前财产保全。 著作权部分: 一、作品:指文学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二、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必须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1、独创性:也称原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而成的,作品的表现不与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即不是抄袭、剽窃或者篡改他人作品。作品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或者信息等。 2、可复制性: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能以物质复制的形式加以表现的智力成果。

计算机基础自考知识点总结

基础知识 1946.2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弹道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一代(电子馆、电子射线管、机器语言、军事研究科学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磁芯、高级语言、数据处理) ●第三代(中小规模、半导体、操作系统、广泛应用) ●第四代(大规模、更高的半导体、应用软件、更广泛) 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过程控制、人工智能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T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冯.诺伊曼思想:计算机由上面五大部件组成、二进制、程序存储 指令的执行过程: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形成新的指令地址 RAM随机存取器,断电后内容丢失;ROM:只读存取器,断电内容不丢失 总线:一组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根据总线上传送的信息不同,一般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标准: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ESA扩展的工业标准体系结构PCI 外围元件互联 软件:计算机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技术文档资料。 系统软件: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并为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一类软件。 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的应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编码: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和一定的组合原则来区别和表示信息。 采用二进制编码的原因:物理上容易实现、可靠性强、运算规则简单、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判断 十进制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除R取余法,倒排 二(八、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求和;二、八、十、十六进制=(B 、O 、D 、H)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位、字节、字(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65 ;a 97; 0:48 汉字编码:汉字输入码-机内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 处理速度:cache(高速缓存)-内存-外存 BIOS: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内容被集成在主板的一块特殊芯片中,该芯片被称为BIOS芯片。串口:串行接口COM接口;并口:并行接口LPT接口; 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可以树状连接127个外部设备,规范USB1.1(传输速率可达12Mbps)

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6、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7、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 8、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9、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

第一章总论 【识记】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智力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狭义: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 2、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和领接权。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地理标志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领会】1、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 2、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第二章著作权 【识记】1、概念: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1709年《安娜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领会】著作权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 【应用】1、著作权与所有权:客体的无形性、利用上的特殊性、权能的可分性、存续的有限性、人身性。2、著作权与专利权:保护对象、保护条件、权利产生程序、适用领域。3、著作权与商标权:权利属性、保护条件、权利取得方式。 第三章著作权的主体 【识记】一、概念: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 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二、1、演绎作品: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 作品。 2、合作作品: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3、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 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4、电影作品:电影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物体上,由一系列有伴音 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 5、职务作品:职务作品通常是指员工在受雇期间和受雇范围内所 创作的作品 6、委托作品: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报酬,由作者按照其意 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7、匿名作品:指作者隐去姓名,其中包括不具名或不写明其真实 姓名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 【领会】1、作者具备的条件:(1)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2) 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为作者。 (3)作者通过创作产生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2、外国主体资格的认定规定:A.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 版,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其著作权自首次出版之 日起受保护。B.外国主体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作品,则根据其所属国 或经常居住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 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C.如果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 国境外首次出版后,30天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 在中国境内出版。D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 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 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我国法律 保护。 第四章著作权的客体 【识记】一、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 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 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成的作品。 3、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领会】1、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独创性、可复制性。 2、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A、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法律、 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 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B、时事新闻。C、历法、数表、 通用表格和公式。D、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的作品。 3、计算机软件受保护的条件:原创性、固定性。 第五章著作权的内容 【识记】一、1、发表权:是作者依法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和以 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是著作权的首要权利。 2、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是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保护期 不受限制。 5、复制权: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翻录、翻拍等 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 权能。 6、发行权:指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价或者复制 品的权利。 7、改编权: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8、翻译权: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9、汇编权:将作品或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编排,汇集成新作品 的权利。 二、著作权自动取得原则的含义: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 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 第六章领接权 【识记】一、概念:即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1、出版者权: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 的统称。 2、表演者权:指表演者依法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3、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是指录音制作者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 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4、广播组织播放权:广播组织依法对其制作的的广播节目所享有

自考公务员制度考核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制度 加油!必过!\(^o^)/ 第一章 1.我国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的含义 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政府机关、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制度:指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对公务员的“进口”管理、使用管理与“出口”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2.英国政府官员制度:“恩赐官职制”转为“政党分肥制”。 3.1870年6月,英国产生公务员制度。(最早) 4.1993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006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公务员法》。 5.我国公务员制度对原干部人事制度的继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3)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原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核心。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由我国政权的性质和国家机关职能的本质决定。 5)坚持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 推行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的模式。 6.我国公务员制度对原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 1)实行分类管理体制 分类管理成为与原干部人事制度相区别的首要特点。 2)实行激励竞争机制 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4)实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5)实行法制化管理体制 第二章 7.公务员法中的权利主要是与公务员身份而非公民身份相联系的权利。 8.我国公务员义务:

1)忠于宪法的义务 2)依法履职的义务:(不是直接来源于《宪法》规定) a)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 b)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为民服务的义务 4)忠于国家的义务 5)服从命令的义务: a)“忠于职守”和“服从命令”两项基本要求,是科层制组织固有本性的表现, 是宪法规定“实行工作责任制”的具体要求。 b)上级的命令应当具有合法性:权限、内容、程序合法。 c)法律没有为法官和检察官设定服从命令的义务。 6)保守秘密的义务: a)与公务员保守秘密的义务和公民享有知情权之间的矛盾 b)公务员保守秘密和依法作证两个义务之间的矛盾 7)保持操行的义务 “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知廉耻,不得弄虚作假, 不得挥霍公款,不得对民众无礼,不得参与或支持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活动。 8)公正清廉的义务: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其他法定的义务 9.规定公务员权利的原则: 1)保护原则 2)民主原则 3)权利可放弃与不可放弃原则 有些权利是不可放弃的,如依法执行公务与接受培训等。 10.我国公务员权利: 1)身份保障权: 公务员享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的权利。 2)获得报酬权: 享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的权利。 11.对于聘任制公务员而言,公务员可以寻求审判机关的司法保护,但对于其他公务员而 言,只能寻求行政救济。 12.关于集体性的辞职行为,属于禁止行为之列。 13.公务员义务的结构要素:非自主性、规范性、强制性 14.公务员权利的结构要素:自主性、规范性、保障性 第三章 15.公务员职务级别的含义: 职务:是公务员所承担的应该完成的任务,是机关对公务员职权、职责的委托。职务把人和事结合在一起,把职权与职责相结合起来。 级别:是反应公务员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C语言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语言最重要的知识点C :总体上必须清楚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1)程序结构是三种: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碰到选择做选,, 然后从最上面顺序往下读(碰到循环做循环 2)读程序都要从main()入口一个main函数。择),有且只有. . 数据存放的位置就是他的地址 3)计算机的数据在电脑中保存是以二进制的形式. 一个字节 = 八个位是指或者1。 byte字节, 4)bit是位是指为0 概念常考到的:语言编译的程序称为不要加分号。C1、编译预处理不是C语言的一部分,不占运行时间,中。存放在文本文件源程序,它以ASCII数值一定不能出现分号。define PI 3.1415926、#;这个写法是错误的,2。是有且只有一个3、每个C语言程序中main函数再定义函数。、在函数中不可以4。一定要有输出5、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是语句。switch6、 break可用于循环结构和。倒数第二的级别最低,赋值的级别7、逗号运算符语言的基础知识 C第一章 C语言的基础认识第一节、对。源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又称为编译单位1、C , 每行可以写多个语句,可以写多行。、C语言书写格式是自由的2 。main函数,是程序运行的起点语言程序有且只有一个3、一个C vc++ 第二节、熟悉语言程序。VC是软件,用来运行写的C1、).obj---?.exe,最后运行。(.c---?、每个2C语言程序写完后,都是先编译,后链接)。(常考!.obj文件时无法运行的,只有.exe 文件才可以运行这个过程中注意.c和第三节、标识符、标识符(必考内容): 1合法的要 求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有其它元素就错了。 并且第一个必须为字母或则是下划线。第一个为数字就错了 2、标识符分为关键字、预定义标识符、用户标识符。 关键字:不可以作为用户标识符号。main define scanf printf 都不是关键字。迷惑你的地方If是可以做为用户标识符。因为If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所以不是关键字。 预定义标识符:背诵define scanf printf include。记住预定义标识符可以做为用户标识符。 用户标识符:基本上每年都考,详细请见书上习题。 第四节: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第五节:整数与实数 运行时候,所有的进制都要转换成二。但是没有二进制进制,八、十、十六语言只有C)1. 进制来进行处理。(考过两次)的,逢八进制是没有80开头。018的数值是非法的,以 a、C语言中的八进制规定要1。8进开头。语言中的十六进制规定要以0x b、C可以不用写。: C语言小数点两边有一个是零的话,2)小数的合法写法1. C语言中可写成1.0在 .1。0.1在C 语言中可以写成 3)实型数据的合法形式:-1 10。2.333e-1 就是合法的,且数据是2.333×a、请结合书上的例子。后必为整数。前b、考试口诀:ee后必有数,e个字节:个字节,双精度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人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专门的国际制度 原是主体:在作品创造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地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孟中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文档:用来表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等 著作人生权: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生相连而无直接财产内容权利 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予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予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权益 复制权:以印顺、复印、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领接权:指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出版权;出版者对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 表演者权利:依法对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广播组织:通过无线电播由或图像构成录音作品的人 合理使用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或则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可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植物新品种权:育种者对于植物新品种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全部转移给他人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行政管理;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 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领接权的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使用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总结及复习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含义 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 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把物质当作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①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二,意识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并产生了语言。 ②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运动,运动和静止 ①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根本的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物质离不开运动。

C语言基础知识整理

C 语言基础知识 1. 每个C 程序有且只有一个主函数main() ,且程序必须从main() 函数开始执行,并在main() 函数中结束。 2. 在C语言中,用e来表示科学计数法时,规定在e的前面必须有数字,后面必须为整数。 3. 用单引号括起来的一个字符常量只能存放一个字符;C 语言中没有字符串变量,只能用字符数组来存储字符串。 4. 外部变量在编译时由系统分配永久的内存空间,所以外部变量的类型不是自动存储类别。 5. 在一个函数内的复合语句中定义的变量,只能在这个复合语句范围内有效。 6. 用sizeof(int) 计算int 类型数据的字节数。 7. C语言运行时,首先系统检查语法的正误,再运行程序的语法;C语言中,可以在一个函数中嵌套一个函数,但是不能在一个函数中定义一个函数;只有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函数才是外部函数;C语言的子程序有过程和函数两种。 8. 预处理命令行的位置没有规定,只是习惯放在前面;在源文件中的可以有多条预处理命令,但一行只能写一条;宏名的大写只是习惯性的表示;宏替换不仅不占用运行时间还不分配内存空 间。 9. feo f函数的作用是检查文件是否结束,当结束时返回的值为非零,否则为零。 10. 当定义了数组后,在给其赋值时,不能直接把字符串赋给数组名。 11. 在赋值表达式中,赋值运算符"=”右侧不能为表达式;在求余运算符中的两侧都必须为整型;在强制类型转换时,类型名应用括号括起来。 12. 静态局部变量,只有当程序结束后,其值才释放。 13. 当调用函数时,实参是一个数组名,则向函数传送的是数组每一个元素的地址。 14. 算法的特点为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当相同的输入时,其结果相同;算法 正确的程序最终一定会结束。15. 在 C 语言中,预处理命令行都以“#”开头;当需要时才用 #include; 预处理的作用就是实现宏定义和条件编译。16. 当数组元素的下标超出了定义 的下标范围时,系统不给出“下标越界”的字样,而是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在编程时务必检查下标是否越界。 17. 共用体变量不能作为函数的参数,也不能使函数带回共用体变量。 18. 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的定义形式为:数据类型(* 指针变量)();,因此其为指向函数的 指针变量。 19. 用C 语言编写的代码程序是源程序,只有通过编译、连接才能进行。 20. 在说明为static 时,其生存期得到延长,而其作用域并没有改变,在定义后系统会自动帮它赋值为0,static 为关键字不能被用作它用。 21. 频繁地使用空语句会降低程序的可读性和运算速度。22. 运算符%两边都应是整数,赋值语 句左边应该是变量,而非表达式,强制转换语句强制类型应加括号。 23. 在逻辑运算符中,其两侧的运算符对象为任意合法的表达式即可。 24. 函数fread (&larray,2,16,fp)的功能是,从fp所指的数据文件中读取16次2字节的数据 存储到数组larray中。25.整个流式文件也可以随机存取数据,C语言文件中有好多函数可以达 到写入数据时,未经输入数据,达到不覆盖的目的,在进行写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关闭文件。 26. 使用putchar、getchat、puts、gets、printf、seanf函数时,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岀现包含头文件 #inelude "stdio.h ”的命令行,而使用字符串处理函数时,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岀现包含头文件 #include”string.h ”命令行,而使用数学函数时,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岀现包含头文件#include”math.h” 的命令行。 27. 一个斜杠与小于等于127 任意数字按一个字符计算,一个斜杠与任意一个字符按一个字符计 28. 一个C 程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程序文件,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函数,所以一个C 语言程序可以实现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一编:总论(选、简) 一、知识产权: 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 广义: 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 即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性质与特征 一、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产,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二、特征: 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不过,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 2、地域性: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 3、时间性: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 三、知产法概念、体系及地位 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应当包括如下法律制度: 1、著作权法律制度。 2、专利权法律制度。 3、工业版权法律制度。 4、商标权法律制度。 5、商号权法律制度。 6、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7、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8、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二)知识产权法的地位: 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自己所有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自考互联网及其应用笔记知识点打印版

精心整理第一章:互联网概述 1、互联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的集合,以TCP/IP进行数据通信,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是建立在一组共同协议之上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物理集合,是一组可共享的资源集。它包括基于TCP/IP协议的网间网;使用和开发这些网络的用户群;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的资源集。狭义的互联网是所有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连的集合,TCP/IP 协议的分组可通过路由选择实现相互传输,它也可称为IPInternet。广义的互联网是 指IP互联网加上所有能通过路由选择至目的站的网络,包括使用电子邮件等应用层网关的网络、各种存储转发的网络以及采用非IP协议的网络互连的集合。 2、互联网起源于ARPA网。NSFnet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69年到1983年是互联网的形成阶段,主要用作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1983年到1994年是互联网的实用阶段。 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的万维网,使互联网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互联网最初的宗旨是用来支持教育和科研活动。 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主要网络接入商:CHINANET CSTNET CERNET 3、互联网:是指互相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的集合。通常包括互连和互联两层次。互连是物理的,由硬件实现。互联是逻辑的,由软件实现。在网络结构的最低层,信息交换体现为直接相连的两台机器之间的比特流传输。信息交换在网络的低层由硬件实现,而到了高层则由软件实现。 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方式连接起来的、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 合。(独立自治、相互连接的计算机集合) 精心整理

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 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2012.10.41) 4、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网络接口 卡、集中器、结点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传输介质等。 网络中的计算机主要分为两类 ①客户机:具有访问网络功能的普通计算机,它们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也称工作 站。 ②服务器: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高档计算机,它们面向网络客户提供服务,并负责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软环境。通常包括: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 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5、网络体系结构?:是用层次结构设计方法提出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其协议的集合。? 在网络分层结构中?:每一层在逻辑上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一层都有具体的功能?;层 与层之间的功能有明显的界限;相邻层之间有接口标准,借口定义了底层向高层提供的操作服务?;计算机间的通信是建立在同层次之间的基础上?。 分层体系结构的特点孑①层间的独立性孑②适用的灵活性③结构上的可分割性?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促进标准化?。 6、互联网采用分组交换和包交换技术作为通信方式。 7、总线结构?优点:信道利用率高,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缺点:同一时刻只 能有两个网络节点在相互通信,网络延伸距离有限,网络容纳节点数有限?。环型结构?优点:一次通信信息在网中传输的最大传输延迟是固定的;每个网上结点只与其他两

司考宪法重点知识点

宪法记忆重点 全国人大会议的临时召集:由1、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2、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全国人大的预备会议: 召集人和主持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每一届的第一次预备会议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 会议目的:1、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2、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它事项的决定。 全国人大会议:召集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人――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时间――本届选举完成后的 两个月内由上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人员: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察长 经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的人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其它组成人员(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经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行政区域的建制和区域化分: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由全国人大批准,区域划分由国务院批准;2、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由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 3、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变更时,同时报送民政部备案。 宪法的修改:由1、全国人大常委会;2、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它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和法律案由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紧急状态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消、合并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C语言知识点总结(正式版)

C语言知识点总结 C语言知识点总结 (1) 一、常量 (2) 二、标识符 (2) 三、变量 (2) 四、表达式 (3) 五、输入输出函数 (4) 六、C语言的语句 (5) ` 七、C程序的基本结构 (5) 八、选择结构语句 (5) if(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5) 条件运算符表达式1 表达式2 : 表达式3 (6) switch语句 (6) 九、循环结构 (6) for循环语句 (6) - while循环语句do while循环语句 (6) 十、数组 (7) 十一、字符串函数 (7) 十二、函数 (8) 十三、指针 (9) 十四、宏定义 (10) 十五、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 (10) : 十六、Turbo C的使用 (12)

一、常量 数字常量 i.普通数字:1,35, ii.指数形式:等价于*10-2注意e大小写皆可,e前面的数字不能省,就算是1也不能省,后面的数字一定要是整数 iii.长整型,单精度浮点型:3235L,分别表示3235是长整型数据,是单精度浮点型左,若不写上L,F则表示3235是整型,是双精度浮点型, L,F大小写皆可 字符常量 i.普通字符常量:用单引号把一个字符括起来,如’A’,’@’ ii.转义字符常量:一对单引号括起来并以“\”开头的字符序列,如’\n’(回车)、’\123’(8进制123对应的字符), ’\x23’(16进制23对应的字符)字符串常量 用一对双引号把一个字符序列括起来,如“ABCef”,系统存放字符串常 量,每个字符分配一个字节,各字符所占字节紧邻,并且字符串末尾会 给再开一个字节里面放一个’\0’做为结束标志。 符号常量 定义格式#define 符号常量名符号常量值,如#define N 20则定义了符 号常量N,其值为20,注意符号常量名和符号常量值之间是用空格隔开,而不是写上=号,#define和符号常量名之间也有空格的。 二、标识符 命名规则 以数字,字母,下划线这三类字符组成,但只能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 而不能也数字开头,另外不能将关键字做为标识符。32个关键字表在 P365附录B 变量名,函数名,符号常量名全都是标识符 三、变量 变量的定义格式 类型名变量名; 如int a;定义了一个整型常量a。变量名是由人类随便定义的,符合命 名规则的前提下,爱写啥就写啥。所以什么flag,cc,y1或者函数名fun,find 等全部是自定的用来做为名字而已,没有更特别的意义。 类型名 int整型,long长整型:用于存放整数,只是数值范围不同 float单精度浮点型double双精度浮点型:用于存放实数,数值范围, 精度不同 char字符型:用于存放字符 变量赋值,初始化 int a=3;定义的同时初始化 a=6*9;定义后在程序中进行赋值 变量的值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 、 4、简答题;5 论述题;6、案例分析 、 、重点内容 第一编导论 1、知识产权的概念(P4) 答: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的分类(P18-19) 答:(1)以知识的功能为标准,分为着作权和工业产权; (2)以各自获得财产的手段不同,分为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3、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P22-23) 答:(1)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物权的对象是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 “物”;知识产权的对象是“知识”,是不含物质实体的思想或情 感的表现形式,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 (2)权利的独占、排他性程度不同:知识产权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要弱于物权。 (3)实现利益的方式不同:物权人的利益既可以借助法律实现对利益的控制,也可以通过事实 上物权对象的占有来实现其利益。 (4)权利效力不同: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于物权(须以接触或 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 (5)期限不同: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 (6)价值衡量(定位方法)不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价值无论是质的规定性还是量 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 4、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笔记) 答:(1)寻求一种创造者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2)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 (3)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 (4)促使知识产权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5、世界范围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法律(P38) 答:(1)1883年由比利时、法国和瑞士等十多个国家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2)1886年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间相互保护着作权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3)1952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又一着作权多边条约《世界版权公约》;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doc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3)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