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蜻蜓飞飞教学反思

蜻蜓飞飞教学反思

蜻蜓飞飞教学反思

蜻蜓飞飞教学反思

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第九课《蜻蜓飞飞》,在准备这节课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教材,并通过各种书籍和网络查找蜻蜓有关的知识。反复练习各种蜻蜓的绘画方法。同时也收集了不少课堂上学生画蜻蜓的优秀作品。

《蜻蜓飞飞》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蜻蜓的外形特征,学会用线条来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这节课我通过直观的flash动画出示主题,让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歌曲《蜻蜓飞飞》了解蜻蜓的一些基本知识。再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小蜻蜓,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等蝴蝶,还有千姿百态的动作,有在跳舞的,有在休息的,有在飞翔的……。让学生大饱眼福!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除了观赏蜻蜓外,我通过让学生想象给小蜻蜓穿上花衣服?想想让他们在哪里飞?几只小蜻蜓一起飞?他们都在做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脑海里有了自己的画面,再通过让学生欣赏课堂上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用砂纸和油画棒画出自己想画的小蜻蜓。

整节课我认为教学环节设计我觉得基本还算合理。该说的要点和重点我都讲了。自己觉得在语言行为上,还需要加入一些儿童

色彩;在教学活动上较少,没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另外在表情上我还要带些微笑,要和蔼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好要进一步研究,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实验学校唐海波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一齐读。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苍蝇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据说结构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上册〈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蜻蜓了解他们的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境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蜻蜓不同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频,刚刚播放的音乐当中,你们听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里面的一个美丽的小动物。出一个小谜语,你们来猜一猜。 问大家是从那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生回答板书:身体、翅膀、眼睛 师:大家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请问同学们蜻蜓漂亮吗?为什么你认为它很漂亮呢? (二)欣赏图片 (1)欣赏图片并提问:“认真观察蜻蜓,你能把蜻蜓的美丽说的详细一些吗?”

教师小结: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眼睛又大又亮像两颗大宝石;紧挨着身体上有二对翅膀像薄纱似的,纹理丰富,我们能够清晰的看清楚的它的网状的翅脉;它的身躯细长、柔美、而且轻盈;它的尾巴一节一节的像甘蔗一样。 (2)展示图片并提问:那么蜻蜓的身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 (3)有关蜻蜓的其它的知识有谁还知道呢? (三)教师示范,如何画出美丽的蜻蜓以及不同姿态的蜻蜓? 首先我们要观察它们,那么我能不能请同学样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蜻蜓飞行的姿态呢,我们可以用手来比划一下,想象着我们的手就是它的翅膀。 (四)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小朋友用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颜色丰富,画的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 三、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可以用绘画的方法,也可以用剪贴的方法。学会用线条来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四、教师巡视辅导 巡视时启示并提问学生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表现蜻蜓,如何表现?师总结:在第8课我们学习了对折剪纸,我们可以用剪纸或是对折的方法都可以表现蜻蜓。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慈母情深》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1 通过《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也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用课外拓展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在进行课外拓展的时候要切记课外拓展要为教学所服务,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纯粹为了拓展而拓展是万万不可的。这一课的教学,我虽注重了课外拓展,例如让学生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朗诵《母亲颂》,但也只是浮在表面,学生不理解一元五角的价值,文中的作者去妈妈工作的车间要一元五角买自己梦寐以求的《青年近卫军》时,一元五角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是难以理解它所承载的份量的,他们是远远不能体会当时的艰苦的,一元五角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应该让学生对一元五角有个清晰的概念,在教学那个年代多数工人一天的工资就几角钱,一个月也不过二三十元,还要养家糊口。这一元五角在那个年代的份量,没有与母亲挣钱的不容易联系起来,如果那时我能补充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soft/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在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余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定会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也会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赚钱那么辛苦却依然支持儿子看书,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2 我喜欢梁晓生的文章。《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2、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4、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老师必须在课前给学生交代历史背景,讲一些那种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

教学反思之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之放飞蜻蜓 教学反思之放飞蜻蜓 本课讲述了中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

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心灵的震颤母爱的洗礼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牛爱华

心灵的震颤母爱的洗礼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 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读题释题,激发情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引领学生认真读课题,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我在“深”字下做了着重号,让学生提问“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引导当“慈母”二字映入眼帘时,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霎时学生畅所欲言,“雨中送伞的情景”,“晚上洗衣服的情景”,“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我的情景”……学生在争先恐后中体会到了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情深.。 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本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情深的”。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感受慈母情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重点句子举例: (1)母亲赚钱养家是多么艰辛:“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一词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环境描写衬托了母亲工作的劳苦。(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句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一位疲惫不堪,含辛茹苦的母亲感动了我,三个“我的母亲”包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情意与感激,还有不忍心,甚至愧疚感。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王峥石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周店学校王峥石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校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于他学生们并不陌生,三年级就曾经学过有关他的《放飞蜻蜓》的课文,开始我便让学生回忆起“当初学《放飞蜻蜓》时,你们觉得陶校长室怎么样的人呢?”学生都能很好的记住,并且回答·“和蔼可亲”。接下来展示课题,“今天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陶校长”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课,我发现他们并不特别感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议论性的课文还是略显枯燥。细细品读课文后,我感觉到仅仅把课文当成“演讲稿”来教还不足以发挥出课文的“例子”的价值,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未达到最大化。因为这篇课文还可以当作说明性文体来教,你们看,陶先生的每一“问”不都讲了三层意思吗?第一层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问什么”,第二层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问”,第三层提出了“怎么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谓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如果真正能读懂读透,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每天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若学生真能每天这样问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在教学第一问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离不开”,并结合桑兰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例,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总结出陶校长每一问都按照“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

望怎么办”的层次进行演讲,由扶到放,分组合作学习第二、三、四问。采用听华罗庚故事“以勤奋为起点”、请班干部谈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提高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专心致志、坚忍不拔,要刻苦勤奋、乐于进取,要踏实认真、一丝不苟,争做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品德修养、个人人格健全、真诚不虚伪的人。 “每天四问”是陶行知希望我们养成的好习惯,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又各有各的区别,能否也让学生着眼于更细小、更具体的事情来写一写“每天×问”,比如说“今天我读书了吗?读了多少?有什么收获。”等等。于是,我又试着激发学生每天有第五问,甚至第六问,把它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在小作文上,从而像课文说的那样让他们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 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 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 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 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 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 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18 慈母情深 教学反思(3篇)【五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新编实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梁晓声。孩提时代,家境贫困,作者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找母亲要钱。开明达理的母亲不顾周围大婶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作者深为不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回了一瓶水果罐头,结果遭到一顿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文章采用了水墨写意的手法,情深意切,寥寥几句外貌、语言的描写就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这是那个困难的年代精神战胜物质的一场决战。 一、教学效果 名言导入,铺垫情感。 课前预习环节我布置孩子们运用四单元学到的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和抒发母爱的诗句。课上交流,学生非常积极,他们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让他们对书展开交流:有多少本书?怎么来的?有哪些收获?初步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感受当时环境下买一本书是多么的艰难埋下伏笔。 2、潜心阅读,感知内容。 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接着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把你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明朗了母爱情深的语句,母亲挣钱的艰难的场景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3、品词析句,感悟深情。 课件出示细节描写:|“龟裂的手”“皱皱的毛票”“疲惫的眼神|”“|塞|”“酸”等词语和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进而读懂作者的内心那份深情。学生在多次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艰辛、宽容、无私与奉献……母亲塞给我的还是钱吗?那是母亲的胸怀,这一细节深深烙在孩子们脑海!真正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一片深情! 4、丰富积累,迁移运用。

最新《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一课看起来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其实不然。就课题提问,可以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两个问题:谁放飞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复杂一点了。从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这可以成为放飞蜻蜓的理由之一。那放飞蜻蜓还有哪些理由呢?有老师认为:因为蜻蜓尾巴的作用很大,所以放飞蜻蜓;因为蜻蜓眼睛的本领大,所以放飞蜻蜓。我认为这两点很牵强。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课题入手,引导来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放飞的蜻蜓?孩子们有争议有的说是翠贞,有的说是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 飞?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

2020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新编实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梁晓声。孩提时代,家境贫困,作者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找母亲要钱。开明达理的母亲不顾周围大婶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作者深为不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回了一瓶水果罐头,结果遭到一顿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文章采用了水墨写意的手法,情深意切,寥寥几句外貌、语言的描写就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这是那个困难的年代精神战胜物质的一场决战。 一、教学效果 1、名言导入,铺垫情感。 课前预习环节我布置孩子们运用四单元学到的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和抒发母爱的诗句。课上交流,学生非常积极,他们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让他们对书展开交流:有多少本书?怎么来的?有哪些收获?初步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感受当时环境下买一本书是多么的艰难埋下伏笔。 2、潜心阅读,感知内容。 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接着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把你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明朗了母爱情深的语句,母亲挣钱的艰难的场景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3、品词析句,感悟深情。 课件出示细节描写:|“龟裂的手”“皱皱的毛票”“疲惫的眼神|”“|塞|”

“酸”等词语和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进而读懂作者的内心那份深情。学生在多次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艰辛、宽容、无私与奉献……母亲塞给我的还是钱吗?那是母亲的胸怀,这一细节深深烙在孩子们脑海!真正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一片深情! 4、丰富积累,迁移运用。 为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我设计让他们比赛背诵的环节,在背诵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接着,引导学生写一写生活中鼻子酸过的场景,让课堂更贴近生活! 二、成功之处 虽然年代不同了,但课前的查阅资料小环节一下子解决了时代差,小练笔更让他们在对比中成长了不少。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有声朗读预设较少,整堂课显得冷清,语文味不浓。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朗读的形式,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课后小知识 --------------------------------------------------------------------------------------------------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三篇

精选《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三篇 一、《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 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 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走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 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二、《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 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 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01

个人简介 姓名:韦日芳性别:女年龄:27 学历:大专 工作经历: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导主任; 2011年9月至今在八圩乡关西小学任教。 教育经历: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河池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2009年1月至今: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使用版本:语文S版年级:三年级 参赛课题:第六单元21课《放飞蜻蜓》 单位:八圩乡关西小学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一群小朋友带上捕捞工具去捕捉昆虫,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可是追了半天一点收获也没有,还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突然看到一只蜻蜓立在树枝上,或许是累了,当小伙伴们靠近它时,它一点也没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网兜套下去,蜻蜓被困住了,此刻大家正在为这个战利品而欣喜若狂呢。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你觉得这群小朋友会轻

小蜻蜓美术教案

小蜻蜓美术教案 【篇一:蜻蜓飞飞美术教案】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上册《蜻蜓飞飞》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蜻蜓飞飞》。下 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蜻蜓飞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 学习领 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 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 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致7—8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 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 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并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 表现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五、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抓住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在欣赏和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关心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说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谜语导入 小飞机,纱翅膀; 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 气象预报它内行。 (谜底:蜻蜓) 猜猜我是谁,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 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让学生进入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 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三)新课讲解 1.提问: (1)蜻蜓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 生的答案,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美。引 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2.老师补充,介绍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 蜻蜓的大体形态。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几幅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 表现蜻蜓的。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蜻蜓。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5、画蜻蜓,展开创作(配合播放音乐) (1)提出练习要求: a.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b.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2)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大胆发 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只蜻蜓 最漂亮?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

部编版语文《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在上《慈母情深》这节课时,我积极引导起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课后学生的“心灵絮语”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总觉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了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学生的心灵去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如果这样学生会更能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毅然给钱,足见慈母情深。 二、在处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个问题时,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但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谈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没有适时引导,做到台下台上互动,凸显“生本教育”这一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学生的回

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很多精彩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母爱的洗礼。表面上看,课是比较顺利地上完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的细节处理得太粗糙,还有许多的地方没有深入研讨下去,还有一些情感没能被激发出来,还有很多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弥补。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_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

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篇 以下是《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近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 ___,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 ___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___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 ___、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 ___,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忽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 个生字,认识4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 、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 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 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 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 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 、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 、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 、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 、板书:讲 5 、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 、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 、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 、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 自然段),了解有关

小学美术《蜻蜓飞飞(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蜻蜓是一种我们常见的小昆虫,学生对他们有着更直 观的印象,描绘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教材展示了蜻蜓的写实图片,便于学生更细致的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又展示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便于学生学习表现的方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缤纷的年龄,他们喜欢观察,喜欢思考,乐于表达。他们思维开阔,想象丰富,可塑性非常强,表现事物将更有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真的观察蜻蜓,了解蜻蜓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 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2.情感目标:让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同学,和对生活无限的 赞美和对生命的无比尊重。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蜻蜓的外形特点和画面的情景组成。 教学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共同学习,我感觉咱们班的小朋友可聪 明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跟老师一起读“小飞机,纱翅

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你们猜出 来了吗?是什么呀?——蜻蜓。 同学们太棒了,一下就猜出来了。这一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蜻蜓飞飞》。(出示课题,并板书) 新课讲授: (一)同学们,你们对蜻蜓都很熟悉,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要考考你们:“你能说一说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吗?”(生说:一对大大的眼睛、两对透明的翅膀、细细的身子一节一节的、会飞、翅膀对称)(师表扬:你观察的真仔细) “你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生:《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生:他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捉蚊子、预报天气)(师表扬:真聪明、你知道的真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强调蜻蜓身体特点:一对 大眼睛,身子细长,两对薄翅膀,两边对称,飞行好。 (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蜻蜓的一组图片,出示(课件)看了这么多的蜻蜓图片,你觉得蜻蜓漂亮吗?你能说一说吗?(生说)咱们来看看蜻蜓自己是怎么说的? 蜻蜓很漂亮,现在大家是不是很想画一幅美丽的蜻蜓图。 (三)下面用铅笔跟老师学画蜻蜓。(课件)(师板画,生跟画)蜻蜓的画法多种多样。(课件)学生照样子画一画。 (四)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笔下的蜻蜓是什么样子吧!(课件,学生作业) 同学们,刚才这些同学的画得蜻蜓的颜色丰富多彩;姿势各不相

相关主题